辽代上京—中京—燕京—北宋驿路 驿路梨花处处开



辽代上京—中京—燕京—北宋驿路




此线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鲜卑的一支——契丹人,崛起于潢河、土河流域,创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开疆拓土,尽得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燕云十六州,并奚、达靼、室韦、渤海,及到辽圣宗耶律隆绪,国力达到了顶峰。它的疆域东临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长城,北绝大漠,幅员面积相当于宋朝的两倍。大辽开辟从蒙古高原,穿越燕山,通向华北平原和中原内地的大驿路。此线又为贯通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南京析津府,连接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古城)和兴中府(今辽宁省朝阳市古城),为大辽“五京六府”首屈一指的主干交通。

辽代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中心在西喇木伦河、老哈河流域,上京城和中京城对道路交通的吸附作用巨大,由此改变了战国以来,辽东襄平、辽西柳城为支点的交通布局,主要交通道路线随之重新组合。古北口道凸显,取代了古卢龙塞道(辽松亭关一线)的优势地位,成为东北与中原之间最主要的通道。辽中京大定府乃成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华北平原东西干道的重要节点。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宋战后结“澶渊之盟”,中原天子宋真宗尊辽萧太后为叔母,辽圣宗以宋真宗为兄长。宋廷每岁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及两朝罢兵,各守旧界。“澶渊之盟”其后百二十年间,大辽与北宋修好,社会安定,驿道上“贺正旦使”“贺生辰使”人声不断,往来频仍。这一历史时期,两国以白沟河(今拒马河)划界,各有白沟驿,隔河相向。易州拒马河之北,有辽界第一关——“祁沟关”,关城屯万骑雄兵。

辽朝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北面(部落制)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州县制)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契丹本土州、县由皇室直接管理,包括直辖地和宫分地;诸王、公主、国舅所筑私城,为头下军州。五京六府与节度、观察等南面方州为同一级区划。《地理志》所谓的“道”,非是行政实体,而为地理区域概念。

此线驿路起自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驻地林东镇“上京城遗址”),经中京大定府(今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中京城遗址”),从虎北口(今古北口)穿越燕山,到达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宣武区);复转南行,过白沟河,进入河套,直行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大辽国境内驿路全长一千八百里,驿馆三十二座。

辽墓石棺壁画所见,毡帐建于树木之侧,并排三座,中间一座白色,旁立两座黑色。穹顶为半圆,用粗绳缚扎。坐西朝东,帘门面向太阳。因知“毡馆”并非是固定居所,与传统的北方驿站概念有别。在保持日行里程前提下,地点随季节、气候相应变动,至少无须毫厘不差地在原地搭建毡馆,以及通常驿站与村屯融合的情况,此其一。其二,对站道里程数字,古人采用的方法,乃为“无复里堠,但以马行记日景,而约其里数”,所以毡馆之间距离也不够精准。这是此线站道虽然历史悠久、史料丰富,而今地较难确证的原因,确定一个合理范围,或许更符合历史事实。

[夹注]由于对宋使行纪的依赖,古今学者叙及辽代交通、站道,多采用由南而北的倒叙方法,把上京、中京置于末尾。为真实反映历史时代,和以上京、中京为中心的古代交通分布,故复颠倒之,非以文字为异也。

上京临潢府-临潢馆-同文驿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驻地林东镇“上京城遗址”。《辽史·地理志》记:“上京,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金龊一箭,二百年之基壮矣”,又记:“神册三年城之,名曰‘皇都’。天显十三年,更名‘上京’,府曰‘临潢’”。薛映记:“入西门,门曰‘金德’,内有临潢馆。”。

《武经总要》记:“上京,潢水之北,东际辽河,西包冷陉,南与奚人部落相接,距幽州一千七百里。本鲜卑之地,君长姓大贺氏,有八部,唐贞观中,诸部咸请内属,乃置松漠府以居之,赐姓李氏,兼松漠都督。至阿保机,始私立年号,称大辽国,建所居部落为西楼,有楼数间而巳。后燕人所教,乃为城郭宫室之制,邑屋门皆东向,如军帐之法。至德光,建为上京,置临潢府。东至潢水二百一十里,西南至饶州三百里,西至盐泊八百里。”富郑公行程录:“渡潢河石桥,又渡黑水,再一百八十里至上京。今道里数更相符。金志金粟河当亦即绰诺河之古名。”

上京城年湮代远,埋没于史。清道光二十六年(1864年),学者张穆首度发现,并写进《蒙古游牧记》,以所在地巴林左旗波罗和屯,相沿称“波罗城”。上京城城高二丈,幅员二十七里(现代考古勘测定为十七里)。皇城在上京城城北,高三丈,中有大内,楼阁高峙(即“辽上京大内城遗址”)。皇城东门曰安东,南门曰大顺,西门曰乾德,北门曰拱辰。上京城城内驿站有二,一曰临潢馆,在府西门金德门(乾德门),乃为中原来使专设。临潢馆东北又有同文驿,诸国信使居之。今上京城遗址只剩下依稀轮廓,城墙和建筑变成或连或断的土堆,和土堆中间斑秃的洼地,303国道从北城墙豁口穿过。惟御帐山下的南塔(开悟寺塔),临风而立,似在讲述当年上京的雄风。

出上京临潢府,四十里至长泰馆。

 

第一站长泰馆以上京临潢府长泰县名,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哈达英格村。薛映记,长泰馆“西二十里许有佛寺、民舍,云即祖州。亦有祖山,山中有阿保机庙,所服靴尚在,长四、五尺许。又四十里至上京临潢府。”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太祖多于此秋猎,始置西楼。因建城,号祖州。

自长泰馆五十里至宣化馆。

祖州城]《武经总要》记,“祖州,阿保机既创西楼,又于西南筑一城以贮汉人,今名祖州,在唐置饶乐府西北祖山之阳,因为州名,阿保机葬所也,今号天成军。南至饶州百八十里,北至上京四十里。”祖州城高二丈,幅员九里。四门,东门曰望京。城西北隅有内城。殿内奉安祖考御容、白金铸太祖像、太祖兵仗器物,及服御、皮毳之类,存之以示子嗣。州西五里,祖山有太祖天皇帝庙,御靴尚存。太祖陵凿山为殿,曰明殿。殿南岭有膳堂,以备时祭。门曰黑龙。东偏有圣踪殿,立碑述太祖游猎之事。殿东有楼,立碑以纪太祖创业之功。



辽代上京—中京—燕京—北宋驿路 驿路梨花处处开
契丹代表性遗存——祖州城西北隅石房子

第二站宣化馆以上京临潢府宣化县名,今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老道板嘎查。度黑河(哈热苏河)。

自宣化馆七十里至保和馆。

第三站保和馆上京临潢府保和县名,今赤峰市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前进村古城,巴林右旗博物馆馆长韩仁信确地。五十里过潢水石桥(今内蒙古省道205线赤峰——巴林右旗段西拉木伦河大桥附近),薛映记,“度潢水石桥,旁有饶州,唐于契丹尝置饶乐州,今渤海人居之”。

《武经总要》记,“饶州,唐建饶乐府都督,以处奚人部落。契丹建为饶州,在潢水之北石桥旁,以渤海人居之。西南至平地松林百里,南至中京五百里,北至它河十里,东北至上京三十里,西北至祖州七十里。”

《图抄》记,“保和馆西南距咸宁馆九十里”。

第四站咸宁馆-咸熙帐今赤峰市翁牛特旗五分地镇驻地,赤峰市文史工作者玛希确地。

自咸宁馆五十里至姚家馆。

第五站姚家寨馆今赤峰市翁牛特旗头分地镇四道杖房村,老牛槽沟。

自姚家寨馆五十里至广宁馆。

第六站广宁馆今赤峰市翁牛特旗山咀子乡山咀子村。

自广宁馆九十里至崇信馆。

第七站崇信馆今赤峰市松山区木头沟乡。薛映记“自过崇信馆,乃契丹旧境,其南,奚地也”。由中京北至古北口皆奚境,后为契丹所并,奚、契丹、汉人、渤海杂处之。奚人言语风俗与契丹不同,善耕种,步射,入山采猎,其行如飞。沈括《熙宁使虏图抄》崇信馆以下为松山馆、官窑馆两馆为空,从薛映记补齐。

自崇信馆七十里至松山馆。

第八站松山馆今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城子村。辽开泰二年(1013年)置松山县,开泰中置松山州、高州、三韩县。据《大清一统志》,松山故城在赤峰县“小乌珠穆沁,有废城址,高四、五尺,周四里,即故城遗址”。

自松山馆七十里至官窑馆。

松山州,有松山。北至上京一百七十里。户五百。松山故城,即今赤峰市巴林右旗白音查干苏木一说为益和诺尔布墩花古城。《辽史地理志》“中京道”载:松山州 胜安军,下,刺史。开泰中置。统和八年省复置。属中京。统县一:松山县。本汉文成县地。边松漠商贾会冲。开泰二年置县。有松山川。据考: 此松山故城即今松山区城子乡古城。

第九站官窑馆今赤峰市喀喇沁旗龙山镇瓦房地村。

自官窑馆四十里至临都馆。

第十站临都馆以近中京(陪都)而名“临都”,今赤峰市宁城县小城子镇白音桃海村。处三肤河(坤兑河)下游。沈括记,“至临都馆,皆平川”,又记“经小坂,自路曲东出七、八里,望之可见,曰恩州(今喀喇沁旗西桥镇七家村古城)”。

自临都馆八十里至中京-大同馆。

第十一站中京-大同馆中京城,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遗址”,宁城县西四十里,俗称大明城。老哈河北岸冲积平原古城,城东南土河(今老哈河)由西南流向东北,城西北三肤河自西南流向东北。辽中京包括外城、内城和宫城,城墙夯土版筑。大同馆在阳德门外,阳德门内一里内城。中京城建筑宏大,市井繁华,历久不衰,其标志性建筑大明塔,历经千年沧桑,巍然耸立。

据《辽史·地理志》,圣宗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圣宗尝过七金山、土河之滨,南望云气,有郛郭楼阁之状,因议建都。择良工于燕蓟,董役二岁,郛郭、宫掖、楼阁、府库、市肆、廊庑、拟神都之制”,城峻,“号曰中京,府曰大定。皇都中有祖庙。大同驿以待宋使,朝天馆以待新罗使,来宾馆以待夏使。”

宋抟佚文,为使辽语录最早的一种。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三月,宋抟自契丹还,言:“契丹所居曰‘中京’,在幽州东北,城垒卑小,鲜居人,夹道多蔽以墙垣。宫中有武功殿,国主居之;文化殿,国母居之。又有东掖、西掖门。大率颇慕华仪,然性无检束,每宴集,有不拜、不拱手者。惟国母愿固盟好,而年齿渐衰。国主奉佛,其弟秦王隆庆好武,吴王隆裕慕道,见道士则喜。又国相韩德让,专权既久,老而多疾。”

《武经总要》记:“中京,旧鲜卑之地,在饶乐府西南,本奚王国牙帐之地。奚部落南距古北口,北距汉水,东即营州千余里,皆其境土,后为契丹所并。景德中,虏王筑宫室城垣,建为中京,伪号大定府。东至营州界青山岭一百七十里,西即山后儒州界,东南至建州二百三十里,南至幽州九百里,北至上京六百九十里,正北八十里至临都馆,又四十里至宫室馆,又七十里至松山馆,又七十里至崇信馆,又九十里至广宁馆,又五十里至姚寨馆,又五十里至咸宁馆,又三十里渡汉石桥,旁有饶乐州,盖唐常於契丹置饶乐府,又五十里至保和馆,又七十里渡黑水河至宣化馆,又五十里至长秦馆,西二十里即祖州,又四十里至上京,东微北至木叶山,五百一十里。”

中京初为陪都,辽圣宗以后成为辽国政治中心。辽帝在中京接见来使,礼遇与上京同。自中京至白沟,一千一百四十五里,凡二十驿;又中路添顿馆,奚民守馆者,皆给土田,俾营养焉。

自中京城大同馆二十里通天河馆。

长兴馆中京城西二十里。今赤峰市宁城县一肯中乡。此馆位于中京城正西一侧,其在南北交通线的意义,是不经由中京城直行。宋使拜见契丹皇帝的目的地,多在四时钠钵之中,而非中原传统意义的首都或陪都。

第十二站通天河馆今赤峰市宁城县大双庙乡五官营子村。《读史方舆纪要·北直九》“通天馆卫南二十里,契丹所置也。”

自通天河馆八十里至富谷馆。

第十三站 富谷馆今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北五十家子镇(原蒙和乌苏蒙古族乡)高家沟村。富谷馆渤海迁户,多以造车为业。东望马盂山(今平泉县柳溪满族乡七老图山主峰光秃山),山多鸟兽、林木,国主多于此打围。

至和二年(1055年),贺契丹国母正旦副使范镇《行富谷道中》诗:

马足知人意,骎骎不少留。

路回山陡转,沙漫水平流。

雪底青春动,林梢赤气浮。

故园花发早,待得到家否?

山馆行色,尽显诗中。燕山奚地地段,古称“奚山”。过“石子岭”,即今乌呼玛梁,渐入奚山腹地。奚山例行十程,即古人所言十日行程,富谷馆及以下铁浆馆、鹿儿峡馆、牛山馆、会仙馆、打造部落馆,盖为山馆。

苏颂《次行奚山》诗:

奚山缭绕百重深,握节何妨马上吟。

当路牛羊眠荐草,避人鸟鹊噪寒林。

羸肌已怯旜裘重,衰鬓宁禁霜雪侵。

独爱潺湲溪涧水,无人知此有清音。

刘敞于至和二年(1055年),以右正言知制诰,充契丹国母生辰使。写有《富谷老人》诗及注,“富谷老人臧用,自云本京师兵士,咸平中,没番五十余年矣。”

白发衰翁双涕零,鲁随诸将战咸平。

一捐左衽迷归路,却问中华似隔生。

思报汉恩身已朽,耻埋胡壤死无名。

今朝纵观无他意,得见官仪眼自明。

王珪于皇佑三年(1051年)充贺契丹正旦使,《富谷馆》一诗:

万雀噪山馆,重来一扣扉。

去年寒梦在,今日远书违。

残雪留春橐,疏星挂晓衣。

帝乡不可望,心与白云飞。

自富谷馆七十里至铁浆馆。

第十站铁浆馆今承德市平泉县罗杖子,卧龙镇八家村南,八家瀑河大桥西北。过虾蟆岭(今名祥云岭,今平顶山),进入辽中京大定府泽州界。

自铁浆馆九十里至鹿儿峡馆。

第十站 鹿儿峡馆今承德市承德县六沟镇东山咀村。当年鹿儿峡一带风光旖旎,刘敞诗曰:“朱桥柳映潭,忽见似江南”。

自鹿儿峡馆八十里至牛山馆。松子岭。

第十站牛山馆今承德市承德县岔沟乡岔沟村。《熙宁使虏图抄》记,“馆之西南数里有大山,曰‘牛山’。”

自牛山馆五十里至打造部落馆。

会仙馆今承德市隆化县中关镇于家店村泊头沟。以山景会仙石得名,取会仙之意而设“顿馆”(又称“中顿”,即专供旅途暂歇、打尖之地)。沈括《熙宁使虏图抄》记,“西南有大山,上有建石,望之如人”。契丹人风俗,对宾朋款待极厚,以在会仙石欢宴为乐。如《熙宁使虏图抄》记,“使人过此,必置酒其上,遂以为常。”

中关镇属承德大避暑山庄风景区一角,多奇峰异石,山高险峭,洞景横生,风景区内山、水、林、泉、洞等自然资源丰富。于家店村泊头沟沟口东侧的山峰之上,有双石人,对面有会仙石(馆)。

第十七站打造部落馆或称“打造馆”,大黑山(松亭岭)东十里,今承德市隆化县韩麻营镇韩麻营村。有奚人、蕃户百余家,编荆为篱,以炼铁、打造兵器和“奚车”为业,因名。现代考古发现附近冶炼采矿遗存。奚人造车技艺精湛,能造上置穹帐的毡车,甚至水陆两用车,沈括《熙宁使虏图钞》,“契丹之车,皆资于奚。车工所聚,曰‘打造馆’。其缁车之制如中国,后广前杀而无般,材俭易败,不能任重,而利于行山。长毂广轮,轮之牙,其厚不能四寸,而轸之材不能五寸。其乘车,驾之以驼,上施巾荒,惟富者加毡,幰文绣之饰。”

苏颂《和打造部落》诗:

奚夷居落瞰重林,背倚苍崖面曲浔。

涧水逢春犹积冻,山云无雨亦常阴。

田塍开垦随高下,樵路攀缘极险深。

汉节经过人兑看,忻忻如有慕华心。

自打造部落馆七十里至柳河馆。过松亭岭,甚险。

自注:有将打造馆标注于承德县头沟镇南沟村,即承德市南大体对称位置,如有古道可通,当为合理站道。

第十八站柳河馆柳河即今伊逊河,今承德市滦平县红旗镇房山沟村,濒河。河岸多渤海人所居,就河漉沙石炼得铁。出馆涉柳河,二十里过摸斗岭(或记墨斗岭,一名度云岭,今滦平县伊逊梁),三十里过乌滦河(滦河),王曾记“乌滦河,东有滦州,因河为名”。

自柳河馆七十里至卧如来馆。

第十九站 卧如来馆 如来馆,或记为卧如馆,如王曾记“盖山中有卧佛像故也”,今承德市滦平县大屯乡南沟门村,兴洲河小支流喇嘛洞南沟。驿馆遗址正北隔兴州河有山洞,俗称喇嘛洞。20多年前,考古人员在洞外发现辽代佛寺建筑遗物,在洞中发现了13米长的卧佛残迹。过偏枪岭(编厢岭)、雕窠岭。

自卧如来馆四十里至新馆。

第二十站 新馆今承德市滦平县平坊乡要子沟村。“雕窠岭”转名“鹞子岭”、“鹞子沟”、要子沟。新馆与古北口之间有山名摘星岭。路振《乘轺录》记,“五十里过大山,名摘星岭,高五里,人谓之‘思乡岭’。”摘星岭即今滦平县平坊乡境内大十八盘梁,燕山腹地东西横亘,山梁上古道盘旋,九曲十八弯。古道布满青石,青石之上,两条深深的车辙印清晰可见。纪行文献中德胜岭、思乡岭、辞乡岭,皆指摘星岭。苏颂《过摘星岭》诗:“路无斥堠惟看日,岭近云霄可摘星。”有称,二十多年前考古人员在平坊乡硷场沟门,找到新馆遗址。

自新馆八十里至古北口-古北馆。

第二十一古北口-北馆又名虎北口,今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古北口村,潮河谷道燕山隘口,两山对峙,紧锁潮河。口北有铺,彀弓连绳,本范阳防扼奚、契之所,最为隘束。王曾记“两旁峻崖,中有路,仅容车轨”;《乘轺录》记,“涧水西南流,至虎北口南,名朝里河(潮河)。”《图抄》记,“金沟之南至于古北,皆行峡中,而潮里之水出其间,逾古北而南。”明清古北口关楼,在今古北口出口东一里,密云到九松山一段的御道,与公路一致。九松山往北的御道已淹没在密云水库之内。现在的古北口出口是修铁路所辟。

《昌平山水记》,“宋沈括言,自金沟舘东北行,乍原乍隰,三十余里至中顿,过顿,屈折北行峡中,济滦水,通三十余里,钩折投山隙以度。契丹时,道出其西,故云。然其曰‘滦水’,即今之潮河也。”

契丹人丈义、尚武,古北口地方建有“杨无敌祠”,即杨令公——杨业庙。宋使过此,有祭祀、吟咏者。如苏辙《虎北口谒杨无敌祠》诗。又记,“过朝鲤河,亦名七渡河”。

自虎北馆六十里至中顿,又三十里至金沟馆。

第二十二站金沟馆今北京市密云县石匣镇密云水库淹没区。上世纪五十年代密云水库修建前,在密云县东北四十里有“金钩屯”地名,是为金沟馆旧地。王曾记“将至馆,川原平旷,谓之金沟淀,国主常于此过冬。”又记,“自此入山,屈曲登陟,无复里候,但以马行记日景,而约其里数。”

自金沟馆五十里至檀州。

第二十三站檀州析津府领檀州治,今密云县城关镇。《武经总要》,“檀州,治密云县,汉李广弭节白檀是也。隋置州,为燕之边陲障塞。唐置威武军。东至蓟州二百一十里,西至幽州界,北长城四十五里,南至幽州五十五里,东北至长城障塞百里,西北至妫州二百五十里。”地多山溪之阻。

自檀州七十里至顺州。

第二十四站顺州析津府领顺州。今北京市顺义区老城。《武经总要》“顺州,治怀柔县,唐开元中置。东至蓟州百三十里,南至幽州九十里,东北至檀州八十里。”

自顺州五十里至孙侯馆。


第二十五站孙侯馆-望京馆孙侯馆,今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孙河村-北京地铁十五号线孙河站。古村地名沿革,辽太平六年(1026年)记“孙侯屯”;元延祐三年(1316年)记“孙侯店”,邻温榆河。清《宸垣志略》记,“今其地名孙河屯,或孙侯村之转音也。”望京馆,地名寓“远眺京华”之意,今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大望京村-北京地铁十五号线望京站。王曾记,“至孙侯馆,后改为望京馆,稍移故处,望楮谷山、五龙池。”《宸垣识略》记:“望京馆在城东北,五十四里孙侯村,辽建,为南北使臣宿息、饮饯之所。”“望京村墩台在东直门外,明景泰间筑。”

自孙侯馆五十里至燕京。

延芳淀]出孙侯馆南行,十五里过延芳淀,方数百里,辽代春纳钵地,“辽每季春,弋猎于延芳淀,居民成邑,就城故漷阴镇,后改为县(今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燕山丛录》:“漷县西有延芳淀,大数顷,中饶荷芰,水鸟群集其中。”历史上的延芳淀大已湮,在今天的版图上消失。

第二十六站燕京-永平馆春秋战国、秦汉蓟城-唐幽州藩镇城,今北京市“辽代南京析津府遗址”,城郭与金中都同。以今存金中都南城垣和水关遗址,建为“辽、金城垣博物馆”,在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小区。自辽开泰元年(1012年),始号燕京,并辽、金、元相沿燕京别号。

辽代前期,沿用唐幽州藩镇城,直至百年后辽兴宗时期(1036年)才开始扩建燕京城,扩展后之皇城在城中西南隅。辽南京城周长二十七里,城墙高三丈,宽一丈五尺,门八,东西南北各有两门。城址在今北京西南广安门一带,其东城墙应在今法源寺与琉璃厂之间。,置幽都府,后改称析津府。辽季南京在明、清北京城西南郊外,东北隅与明、清北京城西南隅相接。明嘉靖间展筑外罗城,四至遂湮,故迹仍存。以今北京法源寺(唐悯忠寺)为标志物可考,寺内唐景福元年《重藏舍利记》铭曰,“大燕城内,地东南隅,有悯忠寺,门临康衢。”可知悯忠寺唐季在城内东南,明、清在城外西南僻境矣。

永平馆,旧名碣石馆,在皇城东门外。自燕京-永平馆,渡卢孤河,六十里至良乡县。

燕京城城周长二十七里,城墙高三丈,宽一丈五尺,东西南北各有两门。城址在今北京西南广安门一带,其东城墙应在今法源寺与琉璃厂之间。辽兴宗时期(1036年)扩建燕京城,扩展后之皇城在城中西南隅。皇城幅员五里,皇城也称子城,外城也称罗城。皇城之南墙和西墙即为外城南墙和西墙之一部分。

[燕京]《辽史·地理志》记,“城方三十六里,崇三丈,衡广一丈五尺。敌楼、战橹具。”“八门,东曰安东、迎春,南曰开阳、丹凤,西曰显西、清晋,北曰通天、拱辰。大内在西南隅,皇城内有景宗、圣宗御容殿二。东曰宣和,南曰大内。内门曰宣教,改元和,外三门曰南端、左掖、右掖,左掖改万春,右掖改千秋。门有楼阁,球场在其南,东为永平馆。皇城西门曰显西,设而不开。北曰子北。”“西域巅有凉殿,东北隅有燕角楼。坊市、廨舍、寺观,盖不胜书。”

第二十七站 良乡县析津府领县良乡县,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道微险,有丘陵,东见太行山隐隐然,山多兰若。南渡刘李河(又称琉璃河)、范水,近涿州城北门有涿水。

自良乡县六十里至涿州-永宁馆。

第二十八站 涿州-永宁馆今河北省保定-涿州市老城。涿州,析津府西南百四十里,幽燕肘腋,中原入口,城南有亭曰“修睦”。《武经总要》记,“涿州,古涿鹿之野,轩辕皇帝战蚩尤之地。”春秋燕之涿邑。五代晋入于契丹,仍曰涿州,亦为永泰军。十五里过桑河,三十五里横沟河。”

自涿州-永宁馆六十里至新城县。

第二十九站 新城县今保定-高碑店市新城镇“新城遗址”。新城属涿州,地平无丘陵。自新城县四十里至白沟馆。《武经总要》,“新城即古督尤亭之地。州之北有涿水、范水、刘李河入幽州界。”“祁沟关,东北至涿州四十里,西北至易州六十里。”

第三十站 涿州-白沟馆辽境最后一座驿馆,今保定-高碑店市白沟镇。以白沟河(今拒马河)名,驿站在白沟河北岸,对岸北宋界又有雄州白沟驿。过白沟桥即入雄州(今河北省雄县)。北宋与辽以白沟河为界。这条平常的小河,却因贵为界河,在中原和契丹、女真的政治纷争中,著称于史。

瓦桥关在涿州南百二十里,当九河之末,陂泽之地,临水为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轺录》 宋· 路振

大中祥符元年, 知制诰路振所作《乘轺录》云:十二月四日,过白沟河,即巨马河也。五日,自白沟河北行至新城县四十里。新城属涿州,地平无邱陵。六日,自新城县北行至涿州六十里,地下。十五里过横沟河,三十五里过桑河。涿州城南有亭曰“修睦”。是夕宿于永宁馆,城北有亭曰“望云”。七日,自涿州北行至良乡县六十里,道微险,有邱陵。出涿州北门,过涿河。河源出太行山,与巨马河合流。五里过胡梁河,十里过[A097]河,四十里过琉璃河,又云“刘李河”。西见太行山隐隐然。太行东至蓟门,北至虎口,接奚界,凡八百里。山之秀拔者有六屏山,属涿州,山多兰若。国业寺石经院,唐旧寺也。五天梵文,咸刻石于东峰之上(太行山已下事,顺州刺史梁炳言)。八日,自良乡县北行至幽州六十里,地平无邱陵。十里过百和河,三十里过鹿孤河,五十里过石子桥,六十里过桑根河,河绕幽州城,桑干河讹而曰“根”也。是夕,宿于永和馆幽州城周二十五里,东南曰水窗门,南曰开阳门,西曰清音门,北曰内城。三门不开,止从宣和门出入。城中凡二十六坊,坊有门楼,有地宾、肃慎、庐龙等坊,并唐时旧名。府曰幽都府。十日,自幽州北行至孙侯馆五十里,地平无邱陵。出北安门十里过高梁河,三十里过孤沟河,三十五里过长城。十一日,自孙侯馆北行至顺州三十里,地平。二里过温渝河,顺州古城周约七里。十二日,自顺州东北行至檀州八十里,路险有丘陵。二十五里过白絮河,河源出太行山。七十里道东有寨,栅门崖壁斗绝,此天所以限戎虏也。虏置榷场于虎北口而收地征。十五日,自虎北馆东北行至新馆六十里,下虎北口山即入奚界。五里有关,虏率十余人守之。涧水西南流至虎北口南,名朝里河。五十里过大山,名摘星岭,高五里,人谓之辞乡岭。十六日,自新馆行至卧如馆四十里,七里过编厢岭。十七日,自卧如馆东北行至柳河馆六十里,五里过石子岭,道险。三十里过銮河,四十里过缠斗岭,又行十余里至平州路,六十里过柳河。十八日,过柳河馆东北行至部落馆八十里,十里过小山,六十里过契丹岭。十九日,自部落馆东北行至牛山馆五十里,山势平漫。二十日,自牛山馆东北行至鹿儿馆六十里,地势微险。二十一日,自鹿儿馆东北行至铁浆馆八十里,山势平远。二十二日,自铁浆馆东北行至富谷(音浴)馆八十里,山势严远。二十三日,自富谷馆东北行至通天馆八十里,山口路平。二十四日,自通天馆东北行至契丹国三十里,山远路平。契丹国外城高丈余,幅员三十里,南曰朱夏门。三里至第二重门城,城南门曰阳德门,城幅员约七里。自阳德一里至内城,门曰阊阖门,东西掖门去阊阖门三百步,东西角楼相去约二里。是夕宿于大同驿,驿在阳德门外。二十六日,持国信自东掖门入至第三门,名曰武功门。见虏主于武功殿,饮凡三爵而已。二十七日,自西掖门入至第三门,名曰文化门。见国母于文化殿。二十八日,复宴武功殿,即虏主生之日也。正月一日,复宴文化殿。四日,又宴于文化。五日,又宴于武功。七日,宴于南园,园在朱夏门外。八日,辞国母于文化殿。九日,辞虏主于武功殿。虏名其国曰中京,府曰大定,府无属县。中京南至幽州九百二十五里,至雄州白沟河界一千一百四十五里,东至灵河五百里。沿灵河有灵、锦、显、霸四州,地生桑麻。又东至黄龙府一千五百里,为东京。又东至高丽、女贞四千里(自灵河已下,接伴副使李询言。询尝使高丽,经女贞,涉灵河,凡五十程)。东北至辽海二千里,辽海,即辽东也,乐浪、玄菟之地,皆隶焉(辽海已下事,馆伴使刘经言)。北至上国一千里,即林胡旧地,本名林荒,虏更其名曰“林潢府”。国之南有潢水故也。西至炭山七里,山北有凉殿。西北至刑头五百里,虏小暑即往凉殿,大热即往刑头(亦刘经言)。东北百余里有鸭池,鹜之所聚。西南至山后八军八百余里。虏之兵欲南牧,皆集于幽州。兵入幽州有四路,一曰榆关路,二曰嵩亭路,三曰虎北口路,四曰石门关路。榆关在蓟州北百余里,嵩亭关在幽州东一百六十里,虎北口在幽州北三百里,石门关在幽州西一百八十里。虎北口东三十余里又有奚关(榆关路,涿州刺史李质言。嵩亭、石门、奚关路,幽州客司牛营言)。自白沟至契丹国,凡二十驿。近岁以来,中路又添顿馆,奚民守馆者皆给土田,俾营养焉。国信所至,则蕃官具刍,汉官排顿,置大阉执否案,舍利劝酒食。

  北宋与辽朝以今巨马河为界,宋使出使辽朝的行程录,往往自界河边的雄州(五代时的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开始记述。至于使者从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市)到雄州的路线则仍是沿传统的太行山东麓大道,沿途有官方的驿站可供停宿。

  

王曾《王沂公行程录》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王曾《王沂公行程录》记述说:自雄州白沟驿(在今河北雄县北,巨马河南岸,为北宋官驿,过此就是辽境)渡河,四十里至新城县,古督亢亭之地。又七十里至涿州,北度涿水、范水、刘李河,六十里至良乡县、渡卢沟河,六十里至幽州(今北京),号燕京。

  出(幽州城)北门,过(北齐)古长城、延芳淀(误,此非延芳淀,延芳淀在今北京通州西南),四十里至孙侯馆,改为望京馆(今北京朝阳区望京即得名于此),稍移故处。过温榆河、大夏坡……五十里至顺州(今北京顺义区),东北过白屿河(即白河)……牛栏山,七十里至檀州(今北京密云县)。自北渐入山,五十里至金沟馆(在今密云水库库区)……自此入山……过朝鲤河,亦名七度河,九十里至古北口……本范阳(即唐、宋幽州)防扼奚、契丹之所,最为隘束。然幽州东趋营(今辽宁朝阳市)、平(今河北卢龙县),路甚平坦,自顷犯边,多由斯出。又度德胜岭(今河北滦县西南),欲名思乡岭,八十里至新馆,过雕窠岭、偏枪岭,四十里至卧如来馆……过乌滦河(即滦河)东有滦州,因河为名。又过墨斗岭,亦名渡云岭,长二十里许。又过芹菜岭,七十里至柳河馆……过松亭岭……七十里至打造部落馆……东南行,五十里至牛山馆。八十里至鹿儿峡馆。过虾蟆岭,九十里至铁浆馆。过石子岭,自此渐出山,七十里至富谷(音:裕)馆……八十里至通天馆。二十里至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市西)。

  王曾走过的路线和路振一致。

沈括《熙宁使虏图抄》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沈括《熙宁使虏图抄》记述说:北白沟馆(即宋白沟驿)南距雄州三十八里。面拒马河,负北塘,广三、四里……略如三关……新城,涿之属邑,南距白沟六十里。中道有顿,皆北行,道西循废沟……涿州南距新城六十里……州北二里余,渡涿水;又二里,复渡涿水……又北数里,渡水(即侠河)。通三十里至中顿。过顿又三十里,至良乡,皆东行少北。良乡,幽州属邑,西南距涿州六十里。自邑(指良乡县)东北三十里至中顿,济桑干水,水广数百步,燕人谓之卢驹河(误,当为卢沟河)。绝水而东,少北三十里至幽州(今北京)。幽州西南距良乡六十里。馆曰永平。州西距山数十里。

  自[幽]州东北行三十里至望京馆。望京馆西南距幽州三十里。自馆东行少北十里余,出古长城。又二十里至中顿。过顿,逾孙侯河(今孙河)。又二十里至顺州(今北京顺义县)。古长城,望之出东北山间,至顺州,乃折而南,至顺州负城西走,出望京之北,西南至广信(今河北遂城县)之北二十里。属于西山(即太行山)。顺州西距望京馆六十里少南,馆曰怀柔(今北京顺义城),城依古长城。……自州东北数里出古长城,十里济白水(今白河)。又十余里至中顿。过顿,东行三十余里至檀州(今北京密云县),皆车骑之道,平无险阻。檀州西南距顺州七十里,古密云之区,馆曰密云。……自[檀]州东北行隘中二十里余至中顿。又二十里余至金沟馆。金沟馆西南距檀州五十里。自馆少东北行,乍原乍,三十余里至中顿。过顿,屈折北行峡中,济栾水(今潮河),通三十余里,钩折投山隙以度,所谓古北口也。……古北馆南距金沟七十里少东。自馆北行数里,度峻山之麓……通三十五里至中顿。过顿,入大山间,委回东北,又二十里登思乡岭。逾岭而降,少东折至新馆。……新馆西南距古北七十里。自馆北行,少西北屈行,复东北二十余里至中顿。……过顿,东北十余里,乃复钩折而南,数里至卧如[来]馆。卧如[来]馆西南距新馆四十里……自[卧如来]馆西行八、九里,逾水,入山间,东北逾小岭,二十余里至中顿。过顿,济滦水(今滦河)。东出度摸斗岭(即墨斗岭),三十五里至柳河馆。柳河馆西距卧如[来]馆七十里。……乃北二十余里至中顿。过顿,逾度云岭,三十五里至打造馆。……打造馆西距柳河七十里少北。自馆西南行十里余至中顿。……过顿二十五里,南行至牛山馆。牛山馆东北距打造五十里。……自馆逾牛山之麓,西南屈折三十里至中顿。……又二十余里度松子岭……逾岭三所,至鹿峡馆。鹿峡馆东北距牛山馆六十里。自馆东南行数里,度痹岭,又四十里至中顿。过顿,又东南数里逾小山,复三十里至路口村(今河北平泉县西坝的岔路口,由此西南经喜峰口、遵化县可以抵达今北京),有歧路,西南出幽州。自幽州(今北京)由歧路出松亭关,走中京五百里。循路稍有聚落,乃狄人(指契丹)常由之道,今驿回屈几千里,不欲使人出夷路,以示疆域之险远。过路口村东北行,十里至铁浆馆。铁浆馆西北距鹿峡九十里。自馆东北行,二十余里逾痹岭,乃东数里至中顿。过顿,东行山间之川二十五里,折而少北,五里至富谷馆。富谷馆西南距铁浆馆六十里。自馆东北行四十里至中顿。过顿,稍东出,又三十里至长兴馆,背行山间。长兴馆西距富谷馆七十里。依北山之迤,循虎河,透迤正东至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市西)。

  

沈括出使的目的地是辽上京,所以他自辽中京复北上,至上京临潢府,并北行经辽庆州,入大兴安岭,会辽主于犊儿山(一为兔儿山)。沈括所行的路线与路振、王曾相同,但所记述得更为详尽。他指出自铁浆馆西南十里的路口村西南出松亭关,马驰不三日即至幽州(今北京),实际上不必如此迂曲。松亭关在今河北平泉县南,出松亭关后往西到今北京有南、北两条路。北路是自松亭关向南经宽城至今河北遵化县,然后历经今天津蓟县、北京通州区而至北京。南路是自松亭关向南经青龙至今河北卢龙县,因为辽朝在这里设平州,所以这条路线又称平州路。但是,无论是南路还是北路,都属于古代卢龙塞大道。

  

如果不是为了直接到达内蒙古东部地区,古北口一线则不可取。

  

  太行山东麓大道自秦汉以来就是北京与中原内地联系的重要交通线。自北京南经房山、涿州、邯郸、邢台、安阳可直至开封。自开封可以西至洛阳、西安等古代所谓关中、关东之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4444.html

更多阅读

解密上、中、下等婚配 老虎和猪上等婚配

文:杨清华一男一女结合组成了一个家庭,也就是一阴一阳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组合。这个组合有好有坏,有的男女结婚之后就兴旺发达,有的组合之后就比较平淡,也有很多男女组合后,就会一败涂地,家破人亡。在命理上我们称之为夫妻之间的婚配吉凶,就

红五千生杞原液“让男人追上女人” 中经堂生杞原液怎么样

一般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强壮更健康,其实不然,作为一名男性究竟要面临多大的危险呢?根据统计数据,男性的平均寿命比女性要短6岁,而且得各种疾病的可能性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男孩子在童年时代就进行了许多冒险性的活动。从滑板和自行车

声明:《辽代上京—中京—燕京—北宋驿路 驿路梨花处处开》为网友乄心中的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