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张无忌、赵敏、张无忌和赵敏

我花了几天断断续续的终于是看完了邓超版的《倚天屠龙记》,虽然是从12集开始看的,不过应该不影响效果。

首先说说服装啊。

贾静雯的赵敏,我觉得服装就出了问题,特别是那款头上插把梳子的头饰有明显模仿林诗音的痕迹,模仿也就算了,也要看看人物吧。还有绿柳山庄出场的服装,都是很淑女的打扮,而且相当汉化,作为大元郡主的赵敏,性格又像个男孩子一样,穿着打扮不能太淑女了吧,手上还戴了朵花,晕死。那件长裙我怎么看都觉得打斗起来很不方便,而且既然不仅不是中原女子,还是蒙古贵族,怎么的也要有点象征身份的元素在服饰里面吧。我觉得这种情况下,毛绒绒的小球、银器以及珠子珠串都比较合适。黎姿版赵敏着装似乎就用来珠子珠串来表现蒙古贵族的气质。

而安以轩除了珠子珠串还用到了银器,我很喜欢,银器可以表现赵敏比较强势的性格,而且有一款银器是用弯刀形状的银器做“盘发器”,很能凸显赵敏锋芒毕露的人物个性。

相比之下,刘竞版的周芷若刚出场时盘着那么高的头发,这和她的身份地位很不相符。而且既然当时的她在峨眉应该也只算个小角色,那么就算师傅偏爱一点,也没理由和其她师姐师妹连衣服都区别那么大,虽然同为紫色色系的衣服,但其她各个均是左右对襟(或歪襟)以及束腰紧身,只有周芷若内衬抹胸,两边蕾丝,从肩上两边垂下绸布。似乎想让她打斗时候显得飘逸些,但个人觉得贵妇小姐穿起来比较合适,有点休闲了。

这方面高圆圆的周芷若服装很好看,和其他几个稍微比较重要的峨眉弟子穿同一款式不同颜色的衣服,这种安排很聪明,既可以让峨嵋弟子身份地位清清楚楚的呈现,又让色调鲜艳,服务于美观。当了掌门之后的周芷若的发饰是以前的升级版,还是两边插了四根簪子,不过呈弯曲状,一个是显示身份,一方面向前弯曲状的簪子很显攻击性,和她的九阴白骨爪似乎有契合之处。最后她诚信悔改,甚至要出家,没有带任何头饰,表现她返璞归真,诚信悔改的决心和状态。

小昭的服装以灰褐色为主,我觉得这个比较符合身份,同时衣服的质地似乎不错,花纹比较精致和细腻,应该也有暗示真实身份的作用吧,苏版小昭很可爱,很有灵性,但我觉得她不像丫鬟,虽然她本来就不是丫鬟,但小昭这个人物形象的定位应该就是个小丫鬟的形象才对。服装上好像是同种款式不同颜色的,头发上系着的绒线,很显可爱。

新版小昭应该是戴了美瞳,有时候是蓝色有时候是褐色,应该一为显的眼睛大而有神,一为表现她是西域人的身份吧。

再说说场景,苏有朋版的画面是最漂亮的,取景均是青山绿水之处,拍摄也多为白天进行。但是邓超版的恰恰相反,很多打斗之类都为夜里,这些虽然在视觉效果上略微逊色,但在很多情节上其实是很符合逻辑的,比如说赵敏抓了六大门派的人,并且要他们一一比武过招来偷学武功,这种事情,大白天的做起来也太招摇了点吧,毕竟整个过程也是秘密进行,并且一开始还打着明教的旗子。还有就是张无忌在寺院第一次试图救义父时候是秘密进行的,也不至于在白天吧,那就有点明抢的意思了,一开始他只是准备打探一下消息的,自然是在夜间。类似的情况有不少。

但是整个画面经常呈现黄色,有时候是蓝色,还泛着幽幽的光,不知道这样的后期制作是考虑到什么,希望更有武侠的气息?我没有那么明显的感觉到。

还有一个很致命的地方,就是场景重复使用,真是把观众当成白痴了,有一处椭圆形的空地,一边是高地,一头是小路,小昭和张无忌逃出来是在这里,武当几个叔伯误会无忌杀他七叔也在这里,到了后期更是频繁出现,最夸张的时候几个镜头一过又回到这个场景,我晕死,他们以为在排话剧啊,有没有搞错。还有一个地方就是竹林,黄衫少女出没的地方在这里,张无忌和周芷若赶路途中有这里,张无忌和赵敏赶路在这里,最后连张无忌和周芷若那一段话还在这里。而且,凡涉及骑马过河的也都是一处场景,大部分还都是远景,看不清人脸,画面发黄或发蓝。

再说称谓,这是个小细节,却能从称谓看出情节发展。排除蛛儿一直叫张无忌阿牛哥哥之外,小昭的称谓有张无忌教主前的“公子”变成了“教主哥哥”,我不知道原著如何,但是这样的叫法似乎有些无厘头,小昭的身份定位一直很明确,她是张无忌身边的小丫鬟,她不吃周赵二人的醋,因为她要求很小,只是做张无忌身边的丫鬟,而周赵也不怎么吃她的醋,原因一样,就像林黛玉不吃袭人的醋反开玩笑叫她“嫂子”,周赵她们二人各自作为张无忌身边女人的要求定位和小昭不同。扯远了,既然是丫鬟,叫公子是一个很合适的称谓,干嘛要改口呢。

周芷若在前几版都是叫“无忌哥哥”的,在这版中,似乎导演更偏爱赵敏,将周芷若前期的戏份删减不少,而一句“张公子”就将二人的关系立刻生分开来。我在看前面的时候也并没有觉得张无忌对周芷若有特殊的爱慕之情,删减掉了张无忌保存周芷若幼年手帕的情节,这是很关键的一点,至少可以说明邓超版的张无忌并非如前几版中对幼年相识的周芷若念念不忘。又扯远了。似乎灵蛇岛事件发生了以后,谢逊要求他俩成婚,张无忌也勉强答应并拖延回到中原,这以后,周芷若开始改口了。

而张无忌一开始叫周芷若为周姑娘。改口应该是和周芷若同步的。

同样同步的还有赵敏和张无忌,还是无忌哥哥,不过这回张无忌叫的是“敏妹”,不是“敏敏”,反正都是一样肉麻,还好这版有点缓冲,张无忌情急之下“敏妹”二字脱口而出,赵敏那叫惊喜交加,反问“你叫我什么?”苏有朋的张无忌在赵敏和父亲断绝关系后立刻改口“敏敏”,赵敏沉浸在悲痛之中,对这个词似乎没什么反应,靠在张无忌怀中哭呢。

还有角色即角色关系,即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的重要部分。

首先,自然是张无忌了啊。

我最喜欢邓超版的,也可能是这版的我全看了,对前后情节发展比较了解。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邓超演出了张无忌“善爱大侠”的风范,张无忌的爱应该是博爱,而不是见一个爱一个的占为己有。

邓超对小昭的言语并无暧昧,神情间更是善待丫鬟的主人形象。对蛛儿,她爱看她,因为觉得像自己的娘,而且他一直都只是关心蛛儿,对蛛儿发下的誓言也是为了帮蛛儿维护尊严。

对周芷若,他认出她时心里想的是“原来她就是那个汉水舟中的女孩子”,是想起往事的提及,而并非念念不忘。一直以来,她也都称呼她“周姑娘”。甚至灵蛇岛事件中,他冲出来直接跑向的是蛛儿,而不是周芷若。而且,每每面对周芷若,也总是神情凝重,果然是如他所言的“又敬又怕”。

只有对赵敏的时候,时而痛恨的咬牙切齿,时而无奈的叹气摇头,时而也会高兴的开怀大笑。只有对待赵敏,他的情感才是复杂而丰富的,而且我也觉的这版表现张无忌对赵敏的爱慕比较明显。

而苏有朋,在光明顶,小昭体挺身护他,他问小昭:“小昭,你挺身护我,为什么要待我这么好?”,更雷人的是他接下来笑说:“一个你,一个蛛儿,足够了,就算我现在死去,也算有红粉知己了。”我的娘诶,你刚才还在和周芷若眉来眼去呢,这会又认定她们两个是红粉知己了。

邓超的张无忌,个人认为最败笔的是他梦见四个女人都穿着新娘装在她面前,我觉得跟前面的表演相当不符合。如果导演想要用这种方式为我们揭示一下男性普遍的狂想症,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张无忌怎么说也是个男人,平时表现出来的感情可能又隐藏的另一面,这似乎也很正常,即使是对小昭,哪怕张无忌真的是只当她是个对自己很好的小丫鬟,他善待她单纯因为感激她、怜惜她,但并不代表我们这位剧中无人能及的男一号就不会飘飘然的也会自恋一把。

关于灵蛇岛上周芷若和赵敏二人互丢茅草,纯正女人式的打法,曾在电视上看见这一幕,当时还真是接受不了,现在再看时我明白了,配合谢逊的“在这荒郊野这么多年,现在还能看见女人打架,让我忽然感觉有了油盐酱醋的感觉啊”(大意)这句话再想想,的确会觉得剧情多了几分可爱。

跑题了。那说说赵敏吧。

亮点:张无忌、赵敏、张无忌和赵敏

同样的,我喜欢安以轩演的赵敏,黎姿的赵敏也挺好,只是时间长了都不怎么记得了。说安以轩演的好,参照物是贾静雯。一是前面说的服饰坏了事,另一方面,贾静雯的赵敏给我的感觉却是古装剧里大家小姐男扮女装的调皮和任性。赵敏干的事可不是过家家,她为她父亲分忧解难,解决江湖上的事情。注意,是江湖啊。贾静雯的灵性却不是“诡计多端,心狠手辣”的同义词。除了机敏,安以轩同时还表现出了赵敏的霸气和“无赖”。从某种角度讲,如果赵敏没有“无赖”的精神,最后也不能和张无忌在一起。

我很喜欢赵敏在张无忌几个叔伯怀疑他时对张无忌的劝慰和自己的态度。那种豁达与无畏,真的不是周芷若可以比得了的,这种精神连张无忌这样的男人也怕很难有。这也是为什么赵敏在知晓张无忌误会她并且还打了她一巴掌之后,她即使当时悲痛欲绝,可是她你能立刻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她不生气也不辩解更不哭泣,她用自己的方式让张无忌自己思考,她也用行动去调查,她还用时间去等待。这是成熟的表现。我记得以前高中语文老师说的测试题,你最怕什么?最怕被人误解的人说明他单纯。

是啊,张无忌其实很单纯,他感谢赵敏说“你维护我名声比救我十次性命还重要”,他“心地纯良,宅心仁厚”,这样的人单纯真诚不世故。而赵敏虽然是郡主出身,却是走南闯北很多年,她练就的不是一身的武功,而是一身的心理素质,她被骂的再怎样难听恶毒,她的骄傲都一直在。她深夜造访张无忌,但她落落大方的,一点也没有“该版周芷若”的忸怩做作。就在万安寺事件的当晚,交谈之后,赵敏那句“我早就知道,我只是想亲口听你说出来”话音未落之时,抬手饮酒,眼泪却瞬间滑落,个人认为表演的相当准确到位。

关于这版周芷若,实在不想说什么。新人本来在形象上就略显弱势,再加上演技实在是。。。。我已经不知道用什么来描述她的演技之烂。一想到都觉得做恶梦。她真的以为自己在演林妹妹,而且是忸怩造作的林妹妹。但也正是这样,才反衬了赵敏和张无忌的绝配。

其实我是觉得这版的张无忌和赵敏真的是绝配。他们那么默契地或相视或点头地彼此会意。张无忌只有跟赵敏在一起的时候才算回归本性。话说他从小生活在没有纷争欺骗的世界里,父母们夫唱妇随,义父又视如己出,过着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想必性格也应该是向往自由,没有拘束的生活才是,这也是为什么他总不想做教主的原因吧。虽然君子为人自然是根本,但他未必就吃孔孟礼教那一套。坚持和赵敏在一起也是他反叛精神的最佳写照。

他们逃婚出来,两人骑在一匹马上,他们有说有笑。张无忌说:“大胆妖女,你竟敢跟张无忌这个小淫贼在一起造反作乱,你该当何罪?”,赵敏回到:“好,罚你二人做对快活夫妻,生个胖娃娃,白头偕老,死后成活神仙,永永远远在一起”,这台词念起来似乎颇有韵味,让人听了觉得很高兴,也不知道为什么。

还有就是绿柳山庄的打戏,真的很精彩啊。安以轩处处表现故意挑逗之意,着实可爱。

而贾静雯明明没有弹琴,却用琴做暗器,这会不会有点有失身份啊。而且,故意将就洒到衣服上作为换衣服的借口,却显得冒冒失失的不庄重。看见换了女装的赵敏,苏有朋那表情啊,色狼!

说说小昭,我挺喜欢新版小昭的,很有丫鬟的感觉,

关于黄衫少女,新版似乎加大了戏份,还有部分是打戏。原先的黄衫少女只是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里怎么就成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了呢,连灵蛇岛的事情她也知道,也要管,是不是太无聊了,原先的神秘色彩一扫而光。而且,既然她身居山林,史版主的夫人和女儿又怎么能找的到她,她频频出现,让神秘感一扫而光。

除此之外,刘诗诗扮演的黄衫少女怎么都感觉气色不大好啊,我琢磨着因为她像刘亦菲吗?连第二次出场的架势都和刘亦菲版小龙女一样,打戏也有几分相似,只不过白布变成了黄布。

我还有不能理解的是赵敏和张无忌居然对黄衫少女的最后几句“终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一脸茫然,为什么导演要这样安排?他们至于那么孤陋寡闻吗?

最后说说剧情。

话说据我对以前两版的记忆,这版似乎删减掉了不少的情节,还是那么多集,不知道时间都花哪去了,貌似在打斗上花了不少功夫,不过我也得承认,我认为这版的打戏也很精彩,虽然似乎略显冗杂了一些。

这个版本大大加强了张无忌的个人秀场的戏份。从挨灭绝师太三掌开始、光明顶一战、之后又是武当山大战赵敏手下,一路都不怎么消停,张无忌一直在扮演举世无双、天下第一的救世主形象。

蛛儿杀二娘的事情,戴绮丝的往事,等等均被一笔带过,甚至灵蛇岛事件也没有被陈述事件原委。早些时候网上看见说新版《倚天屠龙记》使用大量插叙、倒叙,是情节混乱,加大理解难度。我当时不以为然,因为毕竟事情的原委我们其实很清楚,只是想看另一拨人如何去演绎我们心中的版本。但是看的时候我发现我错了,不是我们对剧情不了解造成理解难度,而是剧情连接不连贯,就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或者冗长或者突然的情节都会影响整个故事的发展,从而影响观众收看时的态度。

总之,该版本就情系张无忌的个人秀和爱情部分,大量忽视情节的发展脉络以及配角的人物关系。

但是,最不能理解是结局,这是结局吗?看到结局的时候我以为我电脑出问题了呢!!这是什么玩意??

我记得吴启华那版,张无忌为了赵敏放弃了明教教主之位,赵敏也是将计就计,两个人走遍千山万水,过起了神仙眷恋般的生活,在汉水遇见了已经失意的周芷若,由宋青书陪同。而这也是周芷若和宋青书的最好结局。这是我最喜欢的结局。

苏有朋版的呢,也是放弃了明教教主之位,倒是和赵敏去了冰火岛,然后讨论生孩子的问题。好歹他们那版冰火岛还能住人,新版的冰火岛就跟北极似的,连北极熊都有,估计张无忌想去都找不到。

为什么心这版改成这样?周芷若到底良心发现没?她改好了?在最后暗示什么张无忌和赵敏成亲的时候效仿赵敏?导演想用一个玩笑结束来暗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和谐如此了?可是张无忌的表情不对啊,那么凝重跟怎么了似的,也没有放赵敏和张无忌的快活生活,张无忌还是明教教主,只是两人就跟占卜师似的,预知未来般的憧憬了一下,——很快很有一场恶战,——几年之后就会天下太平,——你将不再是明教教主,你愿意为我放弃教主之位吗?导演想用这样的憧憬代替未来他们的生活,以给观众留下遐想的空间?这遐想的空间也太大了吧,出现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结局。

总体的结局脉络来看,周芷若的命运,佘诗曼是疯了然后失忆了,高圆圆是诚信悔改了,就新版这个我搞不清楚她到底怎么了。

还有就是张无忌那句关于对四女感情的总结,居然不一样,苏有朋和吴启华都对周芷若是敬重,对蛛儿是感激,对小昭意存怜惜,对赵敏,是刻骨民心的相爱。邓超则是对蛛儿怜惜,对小昭是感激,似乎是弄错了吧。

总得来说,新版赵敏和张无忌这对主线比较细致,其它线索粗制滥造,整体逻辑比较混乱。而且明显虎头蛇尾的痕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5020.html

更多阅读

昙花:短暂的美丽、瞬间的永恒!

昙花:短暂的美丽、瞬间的永恒!我面前的昙花越开越恣意,也越来越芳香。我用相机拍下这一动人的时刻,这一刻将永远定格在心中。昙花灌木状主茎圆筒形,木质。分枝呈扁平叶状,多具2棱,少具3翅,边缘具波状圆齿。刺座生于圆齿缺刻处。幼枝有刺毛

书法家:张鹏翼藏品编号003

此藏品于1987年6月29日向老人求得,张鹏翼老先生时年90高龄,用鸡毫书写。书法书写的是清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包世臣的《包世臣论书》:伯英变章为草,历大令而至伯高始能穷奇尽势......藏品尺寸:136 X 34张鹏翼简介:张

汤若兰:张学良将军和我父亲汤玉麟

     作者:汤玉麟之女汤若兰 原载于:张学良基金会网站【注】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博客无关,如有疑义请与作者联系。  我父亲汤玉麟是张作霖的结拜弟兄,最初二人合起来,兵不到一百,枪不到五十,占据山头,逐步扩大,后和冯麟阁三

声明:《亮点:张无忌、赵敏、张无忌和赵敏》为网友划一舟意中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