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一老师讲功夫---易筋经金刚十二式 金刚气功 混元易筋经

外经训练主要是针对于人体的筋骨和气血、肌肤,较系统的训练,虽然外经的初级阶段——易筋。使自身的筋膜膨起,可使筋键变粗,使劲力爆满,俗话说:筋长则力强。易筋开骨可增加人体自身的弹性,用劲之时骨骼就有嘎嘎响之声,(短时间内达不到),经过较长—段时间即可达到。但就此阶段就可以使周身的劲力倍增,非一般的功法所能相比的。
易筋、易骨每一个层次的训练方法都是有所不同的,虽然在本教材不能一一列举,并非保守,只因有些层次的训练是笔墨难以表达清楚的。
就易筋而言,传统训练方法讲究开筋、润筋、养筋,大致是分这三种层次。每一种层次各派都有自己的训练方法,但最终的目的应该是相同的。少林易筋经在此方面针对性比较强,见效较快,但各有特色。人体之筋如同橡皮条,只行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训练,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技击、服务于养生。这种科学的训练方法是经过数十代的习练者,通过自身的体认留下来的宝贵经验:需要指出的是:易筋不是单一的拉筋或者拔筋(挑筋),因为长期伸拉会使其人体之筋加速老化、失去弹性;正确的练法应是在筋拉开的同时给其补充养分,来润养其筋,更好的增加弹性,延缓其自然老化。
易筋经通过周身气血鼓荡、伸缩的转换,使全身的筋膜膨起:目前社会上流行—种易筋经纯属是肌肉的训练,实际是有违易筋经原传的本意的,有其形而无其意。开筋只是传统武术的基本功,可通过多种练习方法获得,根本谈不上什么上乘武学。开筋、开骨始终是传统武学功力修炼的必修课,它不仅可调节气血、改善人体机能,更为日后深层次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开筋包含两种含义:大至周身,小至关节、未梢,只有把周身上下的大筋及未梢都能够统一的调配起来,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开筋只是基本功,单纯开筋是不能达到易筋、易骨、易髓的应有的效果。如要达到易髓的境界,还需进行开骨的训练。先辈所讲一骨开生灵即指此。这涉及到开骨、润骨、透骨的过程,经过这三步的训练,才可进行易髓的训练,使人体的机能产生质的变化。
一清著少林易筋经内外经-外经十二式。《少林易筋经》是少林达摩祖师所创,沿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至今《少林易筋经》的各种版本有数十种版本之多;但原传只有一种,实为后人所著对初学者来讲可谓真假难辨。至今笔者还没有见到全面系统的版本,主要有三个原因:一、由于功效显著明家十分保守,不以真功轻易世人,二、全面系统掌握的传人本来就不多,出于每个人的机缘不同,他的所得也是有所不同的,难免他的所著有各种不问的理解。三、《易筋经》有些高层次的内容有些通过文字很难全面讲述出来,非口传心授不可。少林原传的易筋经主要内容包括外经、内经、内养经三大部分:笔者是根据师传,经过二十余年的习练略有心得,就自身所习练方法较为系统的整理出来,仅供易筋经爱好者参考学习。有些练习的方法和外面公开的版本在某些形体上要求有相同之处,但在内在的训练当中有明显的区别,希望习练者能够认真的习练,将会练有所得。如果有习练<少林七十二艺》的爱好者,在此基础上针对训练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第一式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跨下坐,含胸圆背,头微微上顶,两眼平视,
两手置与跨外侧,两手握拳,拇指上翘(向上用力),
其余四指握拳(向下用力),
两肘外撑,两肩外开(并有里扣之意),大拇指与四指之力对争,两手握紧后,
一次紧过一次,共49次。
收功:全身放松,等身体和意志从紧的基础上恢复,两手重叠放与丹田下处,
左手在里,右手在外,意守下丹田半分钟。
第二式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跨下坐,含胸圆背,头微微上顶,两眼平视,
两手置与跨外侧,双手张开,掌心朝下,掌根下按(向下用力),十指上翘
(上翘之力);掌根之力与十指之力对争,肘外撑,肩部用意识下按,使手臂
不可完全伸直,两手按紧后,一次紧过一次,共紧49次。
收功:与一式相同。
第三式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跨下坐,含胸圆背,头微微上顶,两眼平视,
两手置于腹前,呈抱球状,十指张开,掌心相对,指尖里扣(内扣之力),
腕关节外侧外撑,指尖之力与腕关节之力对争,双手扣紧,一次紧过一次,共紧49次。
收功:与一式相同。
第四式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跨下坐,含胸圆背,头微微上顶,两眼平视,
两手前伸,握拳,拳心朝下,与肩同宽,与肩同高,拳向前冲,背向后拉
(前冲八,后拉二),两肘微有向下向外之力,拳与肘之力对争,两拳握紧后,
一次紧过一次,共紧49次。
收功:与一式相同。
第五式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跨下坐,含胸圆背,头微微上顶,两眼平视,
两手平伸于两侧,手与肩平,双手握拳,拳向两侧外伸,肘往下沉;
两拳与肘之力对争,两拳握紧后,一次紧过一次,共紧49次。
收功:与一式相同。
第六式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跨下坐,含胸圆背,头微微上顶,两眼平视,
双手握拳上举,拳心相对,肘微曲,两拳之力向上,肘为向前,向下之力,
两拳与肘之力对争,两拳握紧后,一次紧过一次,共紧49次。
收功:与一式相同。
第七式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跨下坐,含胸圆背,头微微上顶,两眼平视,
两手握拳,曲肘,两手向前,向上,拳心向内,两肘为向下之力,小臂为前顶
之力;两拳与肘之力对争,两拳握紧后,一次紧过一次,共紧49次。
收功:与一式相同。
第八式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跨下坐,含胸圆背,头微微上顶,两眼平视,
两手握拳,与肩同宽,掌心向外,小臂向身体两侧外拉,两肩下压,两肘里合;
腕关节与肘关节之力对争,两拳握紧后,两拳与肘之力对争,两拳握紧后,
一次紧过一次,共紧49次。
收功:与一式相同。
禅一老师讲功夫---易筋经金刚十二式 金刚气功 混元易筋经
第九式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跨下坐,含胸圆背,头微微上顶,两眼平视,
两手握拳,曲肘,两拳位于两耳下侧,肘前顶,两肩下沉,手向后拉,手与肘
之力对争,两拳握紧后,一次紧过一次,共紧49次。
收功:与一式相同。
第十式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跨下坐,含胸圆背,头微微上顶,两眼平视,
两手与肩同宽,掌心向上,两手上托,两肘下坠,手指有向前插之力;手与肘
之力对争,两手及两臂用力绷紧,一次紧过一次,共紧49次。
收功:与一式相同。
第十一式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跨下坐,含胸圆背,头微微上顶,两眼平视,
两手握拳,拳心朝下,位于小腹前,两拳向里挤,掌根下按,肘外撑;手与手
之力对争,两拳握紧后,一次紧过一次,共紧49次。
收功:与一式相同。
第十二式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曲,两跨下坐,含胸圆背,头微微上顶,两眼平视,
两拳置于命门两侧,小臂向下压,两拳向里合,两肘向外撑;两拳与肘之力对争,两拳握紧后,
两臂用力绷紧,一次紧过一次,共紧49次。
收功:与一式相同。
练功注意事项:
1.饭后一小时,方可练习易筋经,否则长时间练习,影响肠胃功能.
2.大雾天气,不可练习易筋经,否则长时间练习,影响心肺功能.
3.一般下雨时是可以练习的,但雷电天气不可练习,以免受惊吓.
4.在易筋经练完后,不可马上用冷水洗澡,因为练功是毛孔是张开的,用冷水一激很容易落下毛病,半小时后才可进行,但最好不要用冷水,最好用温水为益.
5.易筋经外经的第一步练完后,可以在身体和肢体上轻轻拍打,帮助身体松弛和缓解;同时也可对血液流通产生一定益处.
6.在易筋经外经练完后,要注意收功;使气归于下丹田.注意,切记不可用意念引导,只需意守,长期以往,丹田久会有感觉.
7.易筋经练习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而定,没时间时,可选一两式进行练习,没必要把一套练完,因人而定.
8.练功是一定要注意呼吸顺畅,自然呼吸,不要人为的去调节呼吸,呼吸以顺畅舒服为益,切记不可弩气,吞气等.

1面东而立,两足分开相距约一尺地,须要平直,不可作八字形。凝神调息,目宜睁视,口宜禁闭,头宜上昂,鼓气于腹,两手上提,肘微屈,两掌向地。惟两臂之力,必须下注,如按物踊[往上跳]身之状。

然后用力将手指向上翘起,掌跟即用力向下一按,如此一翘一按是为一度,共行49度而止,须默数牢记之,式如第一图。

1市尺=33。33厘米

1市寸=3。33厘米

倜[TI]按此段乃混元一炁[QI]之势,先天之象也,行时指上翘宜速,掌下按宜缓,全神贯注于指掌之间,使力足而气沛。一翘一按,妙合阴阳,若神气涣散,力不专注,行之无功。此为最忌,两手上提时,肘虽微屈,惟以手掌至腰下为度,若提过腰,则有损筋骨,学者宜慎也。

2行前段毕,调息片时。使周身筋骨舒展,然后更续行第二段,正立如前,两足紧并,肘挺直,十指屈转握拳,置大腿前面,两拇指相向,掌心贴腿,然后将拳一紧,拇指即向上用力翘起,愈高愈妙,于握拳翘指之际,两臂之力,须向下注,如抵物状,如此一握拳一翘指,是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而止,行时宜凝神静气,专心一念,式如第二图。

倜按此锻炼指力,握拳宜紧,翘指宜速,臂力下注作抵物状者,使力聚于拳指,俾[BI使]拳能愈握愈紧,而指能愈翘愈高也,坊本有将两拳贴大腿两旁,而以拇指向前者,殊不得势,势不合则力不充,力不充则气不凝,精神涣散,只见其谬[miù]误耳,学者宜明辨之。

3行前段毕,调息片时,更行第三段,身正立如前,两足分开,相距约一尺,宜平直,不能作八字式,闭口睁目,两手先曲拇指于掌心,然后以余指紧之,使成双拳,直垂于左右,拳指向外,初不必用力,但臂不宜使弯曲耳。然后将拳紧紧一握,臂时向下一挺,使肘节突出,全力聚于拳臂之间。如此拳一握,臂一挺,是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而止,式如第三图。

倜按此锻炼拳臂之力,两足分开,所以固下盘也,握拇指于中,所以实拳心而易于着力也,臂向下挺,至肘节内突,则全身之力,皆聚于臂而达于拳,故曰此段炼拳臂之力也。

4行上段毕,略息片刻,更续行此段,先将两足紧并,全身正立如第一图,曲拇指于掌心,然后以余指握之成拳,从下向前缓缓举起,拳背向外,两拳心相对,相距与肩阔相等,拳高亦以齐肩为度,上体不能动摇,然后将拳紧紧一握,两臂乘用力一伸,在伸握之时,若拳臂向左右宕[DANG]动,是为切忌。如此拳一握,一伸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而止,式如第四图。

倜按此段乃练肩背拳臂之力,盖握拳伸臂,虽力聚于拳臂,而每一伸臂时,两肩必须向前耸,肩向前耸,则背部之筋骨,必现紧张之象,其力不运而自至矣,若两臂于举动之时,不能专运其力,而任其宕动。则势乱神散,徒行无益也,是宜切戒。

5行上段毕,略息片刻,续行此段,先将两足紧并,全身直立如第一式,将两手握拳,从左右缓缓举起,以直伸于上为度拳背向外,两掌心相对,时微曲,两臂不能贴紧头上,约离耳际一寸余,两足殿起,足跟约离地2,3寸,后然将拳紧紧一握,两臂蓄力下挫,似作拉物状,两足跟乘势落下,拳暂一松,臂力亦暂收,如此一起落,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而止,式如第五图。

倜按此乃练全身筋骨之法,两臂上举,则肩背胸廓,处处着力,两足上举,则腿胯等处,处处不虚,若腿胯不用全力,则身体必动摇不定,难行之矣,至两臂蓄力下挫非真将两臂下挫,但使两臂之力向下挫,而臂仍不动,此运意使力之法也,足跟落下时,宜缓缓着地,不能猛疾,过猛过疾,则踵[脚后跟]与地相扣,则全身血脉,必受激震,而心房且受其患,切宜慎也。

6行上段毕,略息片时,续行此段,先将两足分开,相距约一尺,须平直,不宜作八字式,两手握拳,拇指并不置拳心中,曲置于外,其第二节,与其余四指之地一节,紧紧相扣,然后从左右举起,至上臂与肩平时,即折肘向内,折至极度,拳封两耳,相离寸许,臂宜举平,最忌前后倾侧,上下欹[QI倾斜]斜,掌心向肩,将拳紧握一下,小用力向内折,上臂蓄力向上抬,如此拳一握,臂一折,一抬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为止,式如第六图。

倜按此段乃练肘腕之力,而兼及于胸廓肩背者也,小臂内向,则肘折而筋骨紧张,握拳向耳,拳高向肩下挫,手腕必折转而运用其力,臂举平肩,胸廓开展,内脏必然伸舒,上臂于小臂内折时上抬,则肩与背亦处处着力矣,行此之时,上体最忌欹斜动摇,两腿尤须用力,以固下盘。

7行上式毕,略息片时,续行此段,先将两手握拳,拇指在外,其第二节与其余四指之第一节相扣,提至当胸,掌心向内,肘臂与肩平,然后用力缓缓向左右分去,平肩成一字式,上身略向后仰,惟体不能曲,足跟着地,足尖上抬,以离地盈寸为度,将拳紧紧一握,缓缓一松,拳紧则吸气入内,拳松则吐气向外,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为止,式如第七图。

倜按此段乃练拳臂之力而兼理其内脏之法也,握拳伸臂,所以增其力,吸气吐气,所以理其脏腑即习吐纳术之所谓,纳清吐浊也,且欲理内脏,必先使其内部开展舒适,然后有效,此段之所以伸两臂而仰身向后者,正使其胸廓张大而展其内脏也,然后更纳清气而吐浊气,则获益自可想见,至足尖上抬,盖欲使两腿着力而不至松懈,若不着力则倾跌立见,用意深远矣。

8此与第四式大略相同,行上举段,略息片刻,续行此段,两手曲拇指于掌心,更以余指握之成拳,然后从下前方直举高与肩平,两拳心相对,惟第四式之相距,以与肩阔相等,此则相距2,3寸之遥,两拳上举时,两足踵即向上提,完全用足趾点地,足踵离地约2,3寸,然后将拳紧紧一握,徐徐一松,一握一松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而止,式如第八图。

倜按此段乃练两臂凌空之力者,紧紧握拳之后,两臂宜力向外分,至与肩阔相等时为度,盖作拉引重物之势也,拳距等肩后,即将拳徐徐松开,两臂仍缓缓合拢,至原处而止,如是行之,其效最著,学者不可不知。

9行前段毕,略息片时,续行此段,先两足紧并,不宜作八字式,全身直立,头正目前视,两手先曲拇指于掌心,将余指握之成拳,然后屈肘将两臂上提,以拳臂肩相平为度,此时拳心向下,两拳相距约2,3寸,更将两拳紧紧一握,小臂上举,腕用力向上翻转,至掌心向外,两拳向鼻为度,惟两拳不能捧鼻,须离开约盈寸地,腕及小臂上翻之时,上臂不宜随之上抬,然后将拳徐徐松开,小臂肘腕仍复原位,为此一翻一落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而止,式如第九图。

倜按此段乃练肘部之力,而兼及两臂之法,其翻腕向上时,宜如手握千钧之物,向上翻起,虽手中并未握物,心目中当作如是观,否则任意行之,则力不专注,获益实鲜,且此段坊本作两臂上提时,拳即对鼻,腕臂并不翻落,但将拳握放者实误,盖如是非但获益甚少,且与第六式相混,殊不合理也,学者宜审思而明辨之。

10行上段毕,略息片刻,更续行此段,先两足紧并,全身正立,屈拇指于掌心,以余指握之成拳,然后折肘将两臂从前面上举,使上臂与肩平,小臂直竖左右,拳口对耳,掌心向前,使两臂与头,成一山字形,将拳一紧握,两臂蓄力向上托,为举重物状,两肘畜力向外逼,意欲使之凑合,然后徐徐将拳松开,收回肘臂之力如此一握放为一度,默数牢记,共行49度而止,式如第十图。

倜按此段乃练两臂上托之力,所谓臂蓄力上托,肘蓄力外逼者,非真须将臂上托肘外逼也,亦运意使力之法,即拳技家所谓力到拳不到之意,盖意想所及,使两臂之力向上托,两肘之力向外逼也,坊本作臂上举时外逼,则势乱而力散矣,殊觉其诞谬[MIU],学者宜慎察之。

11行前段毕,略息片刻,续行此段,先两足紧并,全身正立,两手握拳,拇指第二节与余四指第一节,紧紧相扣,然后将双拳缓缓提至少腹[小腹]之上,脐轮之下,肘微屈,拳离腹盈寸,将拳紧握一下,拇指即向上一翘,而两臂蓄力使上提,如提千钧重物,然后徐徐松拳,拇指仍屈置原处,每于拳紧时,吸气向内,拳松时吐气向外,如此一紧一松者一度,默数牢记49度而止,拳足复原位,静心屏息,默诵:呵[HE]嘘[XU] 呼[HU]呬[XIA]吹[CHUI]

嘻[XI]倜按此锻炼拔之力,而理内脏之法,纳清吐浊,使腹内清洁,至呵[HE]嘘[XU] 呼[HU]呬[XIA] 吹[CHUI]嘻[XI]六字,乃治脏之不二妙决,治心宜呵,治肝宜嘘,治脾宜呼,治肺宜呬,治肾宜吹,治三焦宜嘻。

其所以必先纳清吐浊而后行之者,先清其内脏而后按部调理之也,行9遍者按9宫也,默诵之时,声音宜低,每字须延长至一呼吸时,若音高而短,则气促神涣,是为最忌,切宜留意。

12上段毕,略息片时,续行此段,先两足紧并,全身立正,两臂直垂左右,双掌向前,指尖朝下,然后用力徐徐向前举起,平肩为度,在两臂上举时,两足踵亦即向上举起,足尖着力,踵离地约2寸,更将两手徐徐放下,两踵亦轻轻落地,如此一起一落为一度,共行12度,既毕再举掌于前如前势,将肘一折,手掌往上一抬,肘即往下一扎,上举之左足,轻轻落地,再复原势,然后再一抬一扎,左足踵上举,右足轻轻落地,两足替换上下,以一抬扎为一度,共行12度,式如第十二图。

倜按此段乃舒展全身筋络血脉之法,盖行以上11势之后,臂肘腿足内脏各部,固皆用力运气,筋络伸舒而血脉调和矣,于颈臀等处,虽亦顾及,然不免偏轻,故用此法而调和之,两臀起落抬起,两踵上下交替,则全身之筋络血脉,无不感应自然调和舒展矣,其所以各行12度者,按12候也,合之成24度,暗应24气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5204.html

更多阅读

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易筋经十二式有什么用

“达摩易筋经”是我国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此功使神、体、气三者, 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

易筋经一至十二式体验解说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一至十二式体验解说第一式 韦驮献杵--韦驮捧杵身体直立如柱,两眼平视半垂帘,头悬如顶天,足立如入地三尺,两手劳宫相对,徐徐升起与肩平,两手劳宫慢慢相合曲肘,双手心相合,置于气会檀中穴处,两足与肩同宽.。体验评论:“身体直立如柱,头

听牛金生老师讲小碗干炸 小碗儿干炸

晚上和烹饪大师牛金生老师一起吃饭,叫了几个家常的菜肴,芫爆肚丝、白菜炒羊肉、铁板蝶鱼头、干炸小丸子,凉菜有有机黄瓜蘸酱和樱桃萝卜拌香葱,这些都是有机的,因此吃出了一股不同以往的香味。和牛老师吃饭,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听牛老师

声明:《禅一老师讲功夫---易筋经金刚十二式 金刚气功 混元易筋经》为网友情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