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眼中都有一本三国,可能在笔者看来《三国演义》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从吕布投奔张邈到吕布白门楼被杀这段最为精彩。可以说这段是“伐谋、伐交”的经典案例。其实只要稍稍看看三国就会了解到吕布的败是个必然结果,然而吕布的死多少就要“归功”刘备了。刘备确实不能算好人。
《三国演义》中还有两处非常经典的地方是:1.赤壁之战前的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以及周瑜对蒋干使的反奸计。2.曹操离间韩遂与马超。
言归正传,我们对历史的假设应该符合两点要求。第一,所假设事件应该是能够影响格局的走向;第二,所假设事件可以对我们现在的工作生活起到借鉴作用。袁术草包、吕布草包,两个草包在一起不足以打败曹操。这么看来“吕布嫁女”这件事是不足以影响整个格局的走向,那么笔者也就没有必要多虑“吕布嫁女”这门儿事了?诚非如此,曹操杀吕布在公元198年,袁术灭亡还要在吕布之后,而官渡之战在公元200年。这么综合的看就有所不同了。
众所周知曹操打官渡之战时是非常艰难的,假设袁术和吕布结为亲家,曹操能否在官渡之战前消灭这两个对手?如果曹操做不到,那么官渡之战曹操怎么打?曹操北面有袁绍,东南面有吕布袁术。这么看下来“吕布嫁女”可能会决定大局变化了。
如果你是吕布你会怎样抉择?
首先有两种观点:1.陈宫,他极力支持吕布嫁女。原因很简单无论吕布还是袁术都无力单独对抗曹操,另外陈宫也看出刘备是英雄,如果不早除掉日后必成祸患2.陈珪、陈登反对嫁女,因为袁术要结亲只是为了吕布能帮他一起攻打在小沛的刘备,吕布和刘备又是唇亡齿寒关系。
了解正反两种观点后,有必要把各种条件一并考虑进去综合判断。1.吕布长安出逃时首先投奔的是袁术,术不授。2.袁术答应只要吕布帮助他一同讨伐刘备就给吕布粮草,后食言。3.袁术称帝,天下群起而攻之,吕布有没有必要趟混水?4.嫁女后怕被袁术要挟,授人以柄。5.吕布先投刘备而后夺徐州,刘备怎么想?6.如果同意结亲那么“辕门射箭”还有什么意义?7.曹操早就盯上徐州,而且在打濮阳的时候吕布差点要了曹操的命,曹操必定会先取徐州。
吕布当初并没有深入考虑,在他对这一问题上的反复就可以看出。可能一个深谋远虑的人也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让笔者给个明确的回答,笔者也确实很难回答。可能笔者也会同吕布一样说一句“军师误我。”
闲来无事瞎扯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