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场景描写赏析 外国电影场景赏析

选文

[法]莫泊桑《西蒙的爸爸》(短篇小说)

现在只剩下这个没有爸爸的小家伙一个人了,他撒开腿朝田野里奔去,因为他回想起一件事,于是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他想投河自杀。
他想起的是一个星期以前,有一个靠讨饭过日子的穷鬼,因为没有钱,投了河。捞起来的时候,西蒙在旁边;这个不幸的人,西蒙平时总觉得他怪可怜的,又脏又丑,可是当时脸色苍白,长胡子湿淋淋的,眼睛安详地睁着,那副宁静的神情却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周围有人说:“他死了。”又有人补了一句:“现在他可幸福啦。”西蒙也想投河,因为正像那个可怜虫没有钱一样,他没有爸爸。
他来到河边,望着流水。几条鱼儿在清澈的河水里追逐嬉戏,偶尔轻轻地一跃,叼住从水面上飞过的小虫。他看着看着,连哭也忘了,因为鱼儿捕食的手段引起他很大的兴趣。然而,正如风暴暂时平静了,还会突然有阵阵的狂风把树木刮得哗哗乱响,然后又消失在天边一样,“我要投河,因为我没有爸爸,”这个念头还不时地挟着强烈的痛苦涌回他的心头。
经典场景描写赏析 外国电影场景赏析
天气很热,也很舒适。和煦的阳光晒着青草。河水像镜子似的发亮。西蒙感到几分钟的幸福和淌过眼泪以后的那种困倦,恨不得躺在暖烘烘的草地上睡一会儿。
一只绿色的小青蛙从他脚底下跳出来。他想捉住它,可是它逃走了。他追它,一连捉了三次都没有捉到。最后他总算抓住了它的两条后腿;看见这个小动物挣扎着想逃走的神气,他笑了出来。它缩拢大腿,使劲一蹬,两腿猛地挺直,硬得像两根棍子;围着一圈金线的眼睛瞪得滚圆;前腿像两只手一样地舞动。这叫他想起了一种用狭长的小木片交叉钉成的玩具,就是用相同的动作来操纵钉在上面的小兵的操练。随后,他想到了家,想到了母亲,非常难过,不由得又哭起来。他浑身打颤,跪下来,像临睡前那样做祷告。但是他没法做完,因为他抽抽搭搭哭得那么急,那么厉害,完全不能左右自己了。他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看,只是一个劲儿地哭。

评析:

场景描写常免不了有环境描写,但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又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构成。文中这位名叫西蒙的男孩,是一位私生子。与母亲相依为命,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因为没有爸爸,在学校里,他一直受到一帮坏小子的奚落和欺负。这回他又受了那帮坏小子的嘲弄和打骂,忍无可忍之下,他来到河边,准备投河自尽。选文中的场面描写,把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和河边的景物融为一体,将西蒙的痛苦、绝望和天真幼稚淋漓尽致地抒写了出来。作者对儿童的心理把握与描摹颇见功力,西蒙受侮后想投河的一段心理与动作、神情描写,有起有落,有张有弛。西蒙对死的理解是从投河的乞丐脸上看到的,“苍白、安祥、宁静”,他来到河边,内心狂乱的风暴被流水和嬉戏的鱼平息了,“连哭也忘了”,太阳、草地、青蛙引起了孩子本能的兴趣,“他笑了出来”,可是由青蛙想到玩具,想到家和母亲,“他非常难过,不由得又大哭起来”,这些描写极符合七八岁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不稳定的心理特点。其中的景物描写,情景相生、哀乐互衬,对人物的心理与动作、神情的彰显和变化,起到了很好的迁移、点染和烘托作用。

选文

[苏联]肖洛霍夫《学会仇恨》(短篇小说)

在战争中,树也跟人一样,各有各的遭遇。我见过一大片被我们的炮火轰倒的树林。在这片树林里,从C村被驱逐出来的德军不久前建立了工事,他们想守在这里,但死神却把他们连同树木一起砍倒了。在遭难的松树树干下躺着死去的德国士兵,他们的断肢残尸在绿色的蕨草里腐烂,被炮弹劈开的松树树脂的香气也掩盖不住腐尸令人窒息的恶臭。就连边缘烧焦的弹坑累累的土地似乎也散发出墓地的气息。

死亡庄严地默默统治着这片被我军炮弹炸得坑坑洼洼的林中空地,只有空地中央屹立着一棵神奇地保存下来的小桦树,风摇动它那被弹片削得伤痕累累的树枝,吹得它那嫩绿发亮的叶子沙沙作响。

我们穿过林中空地。走在我前面的红军通信兵轻轻摸摸桦树皮,带着真挚和亲切的惊讶问道:

“你是怎么在这儿存活下来的,宝贝?……”

如果说松树是被炮弹炸倒而腐烂的,炸倒的地方只剩下松针稠密、淌着松脂的树梢,那么,栎树迎接死亡就是另一种样子了。

初春,德军的一枚炮弹落在无名小河岸上一棵老栎树的树干上。被炮弹劈开、露出大窟窿的—半树干干枯了,另一半被炸得倒向水面,而到春天却奇妙地复活了,上面又盖满新鲜的叶子。如今这棵受伤栎树的下面的树枝,多半浸在流水中洗澡,而上面的树枝则仍把稠密嫩绿的叶子贪婪地伸向太阳。

评析:

场景描写的作用通常有给全篇“定调”、渲染气氛、衬托或表现人物形象、推动事件发展和作为象征等作用。选文取自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学会仇恨》中的开头部分,这是一段十分精彩的场景描写。一开篇就给全文定下了沉重悲怆的感情基调,与小说主人公格拉西莫夫中尉坎坷悲壮的经历和沉痛激愤的情怀十分吻合。选文中被炮火轰倒的树林子、林子空地中央屹立着的那棵神奇地保存下来的小桦树和无名小河岸上的一棵老栎树,通过作家饱含深情的叙写,营造出一种静中蕴动、哀而不伤的艺术氛围。其中被炮弹击断的老栎树的形象,是一个极其深刻的意象。小说《学会仇恨》的第一句话是:“在战争中,树也跟人一样,各有各的遭遇。”接着作者描绘了“遭难的松树”和“伤痕累累的小白桦树”,后面又刻画了“栎树迎接死亡”的“另一种样子”。虽然“德军的一枚炮弹落在无名小河岸上一棵老栎树的树干上。被炮弹劈开、露出大窟窿的—半树干干枯了,另一半被炸得倒向水面,而到春天却奇妙地复活了,上面又盖满新鲜的叶子。如今这棵受伤栎树的下面的树枝,多半浸在流水中洗澡,而上面的树枝则仍把稠密嫩绿的叶子贪婪地伸向太阳。”这种对栎树的艺术描写,象征着具有坚强生命力的苏维埃人民,而更具体的是体现在主人公格拉西莫夫中尉身上。格拉西莫夫不幸的悲壮历程——抛弃家园和亲人奔向战场,目睹法西斯暴行,奋勇的战斗生活,俘虏营地狱般的磨难,艰难的逃脱以及在游击队中的奋战等——正像老栎树一样,历尽艰辛与磨难,但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正如“春天来了,它奇妙地复活了。”

选文:

[俄国]果戈理《死魂灵》(长篇小说)

他走进宽阔的昏暗的门,就向他吹来了一股好像从地窖中来的冷气。由这门走到一间昏暗的屋子,只从门下面的阔缝里,透出一点很少的光亮。他开开房门,这才总算看见了明亮的阳光。但四面的凌乱,却使他大吃一吓。好像全家正在洗地板,因此把所有的家具,都搬到这屋子里来了。桌子上面,竟搁着破了的椅子,旁边是一口停摆的钟,蜘蛛已经在这里结了网。也有靠着墙壁的架子,摆着旧银器和种种中国的磁瓶。写字桌原是嵌镶罗钿①的,但罗钿处处脱落了,只剩下填着干胶的空洞,乱放着各样斑剥陆离的什物:一堆写过字的纸片,上面压一个卵形把手的已经发绿的大理石的镇纸,一本红边的猪皮书面的旧书,一个不过胡桃大小的挤过汁的干柠檬,一段椅子的破靠手,一个装些红色液体,内浮三个苍蝇,上盖一张信纸的酒杯,一小块封信蜡,一片不知道从哪里拾来的破布,两枝鹅毛笔,沾过墨水,却已经干透了,好像生着痨病,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墨斯科②之前,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齿的,诸如此类。

墙壁上是贴近的,乱到毫无意思的挂着许多画:一条狭长的钢版画,是什么地方的战争,在这里看见很大的战鼓,头戴三角帽的呐喊的兵丁和淹死的马匹。这版画装在马霍戈尼树③做的框子里,框条上嵌有青铜的细线,四角饰着青铜的蔷薇,只是玻璃没有。旁边挂一幅很大的发黑的油画,占去了半墙壁,上面画些花卉,水果,一个切碎的西瓜,野猪的口鼻,和倒挂的野鸭头。天花板中央挂一个烛台,套着麻布袋,灰尘蒙得很厚,至于仿佛是蚕茧。屋子的一角上,躺着一堆旧东西:这都是粗货,不配放在桌上的。但究竟是些什么东西呢却很不容易辨别;因为那上面积着极厚的尘埃,只要谁出手去一碰,就会很像戴上一只手套。从这垃圾堆中,极分明的显露出来的惟一的物件,是:一个破掉的木铲,一块旧的鞋后跟。如果没有桌上的一顶破旧的睡帽在那里作证,是谁也不相信这房子里住着活人的。当我们的主角还在潜心研究这奇特的屋中陈设的时候,边门一开,那女管家,那他在前园里遇见过的,就走了进来了。但这回他觉得,将这人看做女管家,倒还是看做男管家合适:因为一个女管家,至少是大抵不刮胡子的,然而这汉子刮胡子,而且真也稀奇得很,他的下巴和脸的下半部,就像人们往往在马房里刷马的铁丝刷。乞乞科夫的脸上显出要问的表情来;他焦急的等着这男管家来说什么话。但那人也在等候着乞乞科夫的开口。到底,苦于这两面的窘急的乞乞科夫,就决计发问了:

“哪,主人在做什么呀?他在家吗?”

“主人在这里!”男管家回答说。

“那么,在哪里呢?”乞乞科夫回问道。

“您是瞎的吗,先生?怎的?”男管家说。“先生!我就是这家的主人!”

注释:

①罗钿(diàn):即螺钿。用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者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彩色美丽的花纹或者图形。

②法国人攻入墨斯科:指1812年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军队进犯莫斯科。墨斯科,现译做“莫斯科”。

③马霍戈尼树:即红木。

评析:

上文节选自俄国作家果戈理的《死魂灵》一书第6章。《死魂灵》一书故事梗概如下:农奴主兼资产阶级商人乞乞科夫来到某市,交结了省长、税务厅长、警察厅长等官僚,向这一带的地主收买已经死去而尚示注销户口的农奴——死魂灵,想冒充活农奴抵押给监管委员会,骗取巨额押金致富。在极尽波澜曲折、丑事即将败露之际,逃之夭夭。作品随着乞乞科夫遍访地主庄园,展示了俄罗斯外省地主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将寄生在农奴制上的地主贵族空虚的精神、堕落的道德、卑琐的志趣、动物式的贪欲展示无遗,透视了农奴制衰亡、没落的必然结局。泼留希金与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被并称世界文学画廊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

泼留希金是乞乞科夫拜访的最后一位地主。泼留希金是个富有的地主,他有上千个农奴。但他极端吝啬,过着像叫化子一样的生活。他穿得很破旧,吃的也很坏。当他在路上走着的时候,看到一块旧鞋底、一片破布或一个铁钉都要拾回家。农奴们都在背后说:“我们的渔翁又在那里捞鱼了”。他把田庄上的出产和拾来的东西堆在房间里后,便不再去过问它们了。

选文展示的场景精确地描绘出了泼留希金庄园中的内室环境。从“结网的蜘蛛”到“一个不过胡桃大小的挤过汁的干柠檬”,再到“天花板中央挂着的一个套着麻布袋的烛台”,作家用了近乎锱铢必拾、纤毫毕现的艺术手法,展示出泼留希金昏暗、凌乱、肮脏透顶,简直就像一个魔窟的内室,折射出主人公独特的性格,从而展示出时代的风貌。物质空间是人精神世界的反映和遗存。从魔窟般的内室环境中,我们可以想见,是剥削阶级的财富占有欲,驱使泼留希金不断地掠夺和积累财富,造成极大的挥霍和浪费,也造成他精神的畸形,道德的沦丧,思想的堕落和毁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5778.html

更多阅读

十大经典的关于母亲的电影 八卦神探国语

母亲节就要到了,整理出十大关于母亲的电影,祝全天下的母亲节日快乐,永远年轻。健康。十大经典的关于母亲的电影——步骤/方法十大经典的关于母亲的电影 1、妈妈再爱我一次应该说从上世纪80年代走来的观众,大抵都还记得记忆里的那一次集

经典绘本赏析《阿黛拉和西蒙在巴黎》 晚安月亮绘本赏析

说实话这本书已经买回来很久了,一直没有读,当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100本最棒的幼儿绘本】的博文时,看到了《阿黛拉和西蒙在巴黎》的名字,而且排名很靠前。我很好奇的从“海豚花园”的书架上取下了这本,引入眼帘的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姐姐

荷花淀 荷花淀环境描写赏析

作者简介孙犁,生于1913年,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到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去大学旁听,当过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的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

影视 对儿童有教育意义的外国电影 儿童教育的意义

【影视】对儿童有教育意义的外国电影 <简介+视频>1、英文名: Choristes, Les中文名: 放牛班的春天在一个封闭严厉的寄宿学校里,缺乏关爱的孩子们在音乐老师的帮助下,通过音乐得到心灵救赎的故事。该片以其触及心灵最深处的真挚细腻的情

经典场景描写赏析 外国电影场景赏析

选文[法]莫泊桑《西蒙的爸爸》(短篇小说)现在只剩下这个没有爸爸的小家伙一个人了,他撒开腿朝田野里奔去,因为他回想起一件事,于是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他想投河自杀。他想起的是一个星期以前,有一个靠讨饭过日子的穷鬼,因为没有钱,投了河

声明:《经典场景描写赏析 外国电影场景赏析》为网友森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