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梢蛇功效 透骨草的功效与作用

乌梢蛇:人称乌蛇、水律蛇、乌梢鞭、一溜黑、乌药蛇等。成蛇体躯长达到2米,背面颜色由绿褐、棕褐到黑褐,也可分为黄乌梢、青乌梢和黑乌梢,有两条黑线纵贯全身,此黑线在成年蛇的身体部逐渐隐色。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其食用和药用价值作过详尽的说明。在当时社会,乌梢蛇以其独有的食、药、保健疗效,再一次被人们认识。传统的药中的乌蛇即为本蛇的干品,皮可独立炮制“乌蛇酒”或“乌蛇胆酒”,此蛇长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市场畅销、很适宜人工养殖,母蛇每次产卵7-30枚,孵化期为45-50天。[1]编辑本段动物属性

外形特征

体全长可达2.5m以上。体背绿褐或棕黑色及棕褐色;背部正中有一条黄色的纵纹;体侧各有两条黑色纵 乌梢蛇

纹,至少在前段明显(成年个体),至体后部消失(有的个体是通身墨绿色的,有的前半身看上去是黄色,后半身是黑色)。次成体通身纵纹明显。头颈区别显著;吻鳞自头背可见,宽大于高;鼻间鳞为前额鳞长的2/3;顶鳞后有两枚稍大的鳞片;上唇鳞8,第七枚最大;下唇鳞8~10;背鳞鳞行成偶数16-16-14,中央2~4行起强棱,腹鳞雄192~204,雌191~205;肛鳞二分;尾下鳞雄95~137对,雌98~131对。

分布范围

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甘肃、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吉林,国外未见报道。

功能:祛风,通络,定惊。

生活习性

乌梢蛇

生活在中国东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的海拔1600m以下中低山地带平原、丘陵地带或低山地区。垂直分布范围:海拔50~1570 m。常在农田(高举头部警视四周)或沿着水田内侧的田埂下爬行、菜地、河沟附近,有时也在山道边上的草丛旁晒太阳、在村落中发现(山区房屋边的竹林)。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善于逃跑。性温顺,不咬人(和很多蛇类一样,只有在逼急或被你捉到时过度惊吓时不得已咬人)。以蛙类(主食)、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狭食性蛇类)。7-8月间产卵,每产7-14枚。在中国分布较广福建等;在云南仅在滇东北和滇东地区有分布。目前野外生存数量大减(栖息地破坏、大量捕杀),应予保护。
乌梢蛇功效 透骨草的功效与作用

估计数量:该蛇是中国蛇类中一广布种,其数量因地而异,向为中药药材,收购数量颇大。

根据统计,乌梢蛇母蛇在公母比例中占51%,受精卵占产卵数的91.4%,自然孵化率64.6%,自然成活率30%。

编辑本段中药属性

药用价值

乌梢蛇

【摘录】《中国药典》

拉丁文名:ZAOCYS

别名:乌蛇、乌花蛇、剑脊蛇、黑风蛇、黄风蛇、剑脊乌梢蛇、南蛇。

药物基源:该品为脊索动物门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我国南方的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其次安徽、河南的南部也有分布,但产量很少。

采收加工

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除去内脏,头在中央,盘成圆盘状,干燥。

炮制方法

乌梢蛇肉:去头及鳞片后,用黄酒闷透,除去皮骨,干燥。

酒(炙)乌梢蛇:取净乌梢蛇段,照酒炙法(附录ⅡD)炒干。每100kg乌梢蛇 ,用黄酒20kg。

药材性状

乌梢蛇

该品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 枚,较小,眼后鳞2 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

9 ~12g。或者研粉吞服1钱,入煎剂用3钱。也可泡酒。

贮藏条件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制药应用

骨王葫芦贴主要成分:藏红花、乌梢蛇、海马、藏当归、制川乌、麝香、独一味、透骨草、三七、冰片、青稞酒、磁石等。

鉴别方法

乌梢蛇

功效与白花蛇相近而药力较弱。

炮制真假乌梢蛇鉴别

炮制后的蛇体多呈圆盘状,盘径13~16厘米,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细鳞。背部高耸,俗称“剑脊”。背鳞行数为偶数。头扁圆、似龟头,与颈部区分明显。口内有多数刺状牙齿。眼大但不塌陷而有光泽。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内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气腥,味淡。质坚硬。以头尾齐全,皮黑肉黄,质地坚实为佳。[2]

常见伪品:

灰鼠蛇:呈盘状,头颈部与蛇身为棕色,上唇鳞8片,下唇鳞2~3片,背鳞行数为奇数,平滑,尾短。

王锦蛇:呈盘状,头背部鳞中央呈黄色、边缘具黑色斑纹,蛇体背部黄色横纹 乌梢蛇

,上唇鳞8片,鳞缘具黑斑,背鳞行数为奇数,体后尾具有黑色纵线纹,尾稍长。

滑鼠蛇:呈盘状,颈部与蛇身为棕色,上唇鳞8片,背鳞行数为奇数,平滑,尾短。

黑眉锦蛇:蛇体背部灰棕色,具有黑色斑纹,头侧眼后具黑眉线,上唇鳞9片,颊鳞1片,背鳞行数为奇数,体后有4条长纹伸至尾端,尾稍长。

玉斑锦蛇:呈盘状,头背部具大块黑色斑纹,蛇体背部中央有一行黑色菱形斑,上唇鳞7片,颊鳞1片或缺,背鳞行数为奇数,背部鳞片平滑,尾粗短。

赤链蛇:呈盘状,头背部鳞缘具红色斑纹,蛇体背部黑色,具有60以上狭窄横斑,上唇鳞8片,颊鳞1片入眶,背鳞行数为奇数,头顶棕黑色,鳞缘红色,颅顶鳞有黑纹,左右斜向颈侧呈“人”字形,蛇头短而扁平,眼多下陷。尾部渐细。

红点锦蛇:呈盘状,头背部具有不规则的倒“V"形黑斑纹,蛇体背侧具黑色纵线纹,上唇鳞7片,颊鳞1片,背鳞红棕色,密缀黑色方斑,尾下正中线为黑棕色,两侧呈乳白色。

编辑本段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主含蛋白质和脂肪. 药理作用:实验证明:蛇血清(包括乌梢蛇、松花蛇及五步蛇血清)对小白鼠次全致死量或二倍致死量五步蛇毒的注入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注射五步蛇毒的小白鼠给予蛇血清后,可使其凝血时间正常;每毫升五步蛇血清可灭活五步蛇毒5毫克;注射后10分钟再注射蛇血清,对小白鼠亦有保护作用.

临床报道

乌梢蛇-中药材

1。治疗中风 黄芪60g,党参、赤芍、桃仁各12g,当归、川芎、红花、地龙、乌梢蛇各10g,丹参30g,胆南星6g,川牛膝15g .水煎两次取500ml,分2次温服, 每日1剂.治疗44例,基本治愈5例,显著好转15例,好转17例, 无效7例.〖河北中医 1990;12(5):24〗

2. 治疗痹症 乌蛇、麻黄、白芍、甘草、桃仁、川乌、草乌、地龙各15g,黄芪20g,桂枝25g,红花、细辛各10g.随证加减,水煎服.治疗150例, 治愈92例,显效47例,有效8例,无效3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91;5(4): 43〗

3。治疗坐骨神经痛

a. 乌蛇、川芎各10~15g,白芍(赤芍)、熟地、穿山甲各15~20g,当归15~25g,蜈蚣2~3条.痛痹加附子10~15g、肉桂10~25g;行痹加独活、秦艽各15~20g,防风10~15g;着痹加茯苓15~25g,苡仁15~20g,苍术10~15g.治疗112例,显效61例, 有效44例,无效7例.〖吉林中医药 1991;(5):封三〗

b. 制川、草乌各5g,制乳没、木香、防风、独活各9g,桑寄生25g,当归、玄胡各12g,丹参、杜仲各15g,蜈蚣5条,全虫、乌梢蛇各6条.水煎服, 每日1剂,早中晚饭前各服1次,15天为1疗程.治疗42例,治愈21例, 显效10例,好转8 例,无效3例.止痛效果好,在使用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4(7):419〗

4。治疗面神经麻痹 乌梢蛇、制白附子、香白芷、三棱、莪术、僵蚕、炮穿山甲片10g,石见穿、板蓝根、生黄芪各30g,蜈蚣末、全蝎末各3g(均分冲).水煎服,日服2次.治疗51例, 痊愈50例,好转1例.服药时间最短7天,最长30天.〖新中医 1991;23(10):31〗

5. 治疗慢性荨麻疹 黄芪、党参各30g,茯苓、补骨脂、当归、生地、丹参各12g,苦参、徐长卿各24g,防风、白藓皮、乌蛇各15g,甘草5g,水煎服,2周为1疗程.治疗139例, 痊愈89例,有效29例,无效21例.〖辽宁中医杂志 1989;14(6): 32〗

6。治疗疥疮 乌梢蛇15g,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生地各10g,蒲公英30g,僵蚕10g,薏苡仁40g.水煎服.热甚加二花、黄芩;湿重加苍术、茯苓;痒甚加蝉蜕、地肤子、白藓皮;局部溃烂以三黄拔毒散外敷.治疗98例,痊愈90例, 显效7例,无效1例(因服药中断).〖陕西中医 1990;11(12):552〗

7. 治疗湿热型银屑病 乌蛇肉、鸡血藤、白茅根、茜草根、生槐花、白藓皮、土茯苓各30g,大黄(后下)9~12g,丹草、生苡仁、地肤子各15g,泽泻9g,木通、川连各6g,水煎,每日1剂.头部皮损多者加全蝎、蜈蚣;皮损色鲜红者加生石膏、龙胆草、黄芩、栀子.治疗200例, 临床痊愈168例,显著好转24例,好转7例,无效1例.〖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1;(6):33〗

8。治疗银屑病性关节炎 乌梢蛇、蕲蛇各100g,干地龙、全蝎、僵蚕各50g,共研末,每次5g,日服2次.辅以活血化淤、舒筋通络、通利大便之药:荆三棱、防风、蓬莪术、王不留行各12g,徐长卿、海风藤、千年健、延胡索各9g,自然铜20g(先煎)、生大黄4.5g(后下),紫贝齿30g(先煎), 随证加减.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45天为1疗程.治疗20例,用药2个疗程后, 痊愈9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6例.〖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0;(11):11〗

9。治疗跖痛症 乌梢蛇20g,川乌、川芎、五加皮各15g,石南藤、白芷、伸筋草各30g,桃仁、巴戟天各12g,全蝎、仙茅各10g.寒邪偏重者加附片、桂枝各10g;转筋加木瓜15g,甘草40g;伴麻木加熟地、何首乌各15g,当归12g;胀痛加苡仁40g,延胡索12g,泽泻15g;口渴加知母10g,花粉12g,水煎服,每日1剂, 2周为1疗程.治疗18例,治愈14例,好转3例,效差1例.〖辽宁中医杂志 1990;14(11):45〗

编辑本段人工喂养

动物食性

乌梢蛇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乌梢蛇主要以蛙类为主,小杂鱼、泥鳅、黄鳝为辅。因黄鳝的市价有时稍高,规模养殖时则很少投喂。乌梢蛇生性胆小,行动极为敏捷,善攀爬,爱活动,但少具缠绕能力,大多白天活动。久不投食后会发现乌梢蛇有追逐捕食的习性,主要以捕食活食为主,对死的动物通常不太感兴趣。但在食物缺乏时,也食部分死食,必须是刚刚死亡的。乌梢蛇对腐败变质之物根本不感兴趣。它能吞食大于头部数倍的小动物,如大蟾蜍等,只是吞食速度明显减慢,有时长达15~25分钟。乌梢蛇的食量不是很大,一次连吞几只蛙类的情况很少见。它的消化能力很强,需4~6天投饲一次。

活动期管理

在该蛇的活动期,即每年的4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养蛇场(户)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和不同季节饲料来源的实际情况,即本着因地制宜﹑就近取材,以最大的可能满足其营养所需;又要考虑到降低饲料成本的原则,尽量结合该蛇的食欲状况,合理选择,搭配饲料。每次的投喂量应依据该蛇的年龄﹑性别﹑个体体制状况﹑气候条件及两次投喂的间隔时间长短来灵活掌握,以稍有剩余为度。如成蛇在产卵前的10~15天或产卵后食欲均比较旺盛,应适当增加投喂次数和投喂量;在临近冬眠或出蛰后的10~15天内,该蛇基本上进食欲望,可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投喂地点应固定。最佳的投喂时间宜选在上午8:00~10:00,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季节和投喂当天的气候适时调整。总之,群蛇出动时要及时投喂,只有在确保该蛇吃饱﹑吃好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满意的饲养效果。

乌梢蛇

乌梢蛇有攀爬上树的特点,如蛇场内栽有较大树木,应定期修剪树杈,慎防树枝伸到围墙外,形成蛇外逃的自然天梯。饲养人员养成随时查看围墙﹑出水口等出有无破损或缝隙的习惯。因该蛇头颈细长,凡头颈能够钻出的地方,身体经不断扭曲﹑收缩后也会随之逃走,所以一经发现后,要立即修整或处理,避免再次发生逃蛇事件。此外,还要加强安全措施检查,注意防止天敌入场食蛇。该蛇的天敌有黄鼠狼﹑刺猬﹑大型老鼠和猫头鹰等。蛇场内不可盲目设置电子捕鼠器(电猫),慎防在灭及天敌的情况下伤害到场内的蛇。饲养人员最好养成每天观察并记录该蛇出窝活动的数量﹑时间﹑采食﹑饮水和蜕皮的良好习惯,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予以处理。必要时,应单独拿出做隔离治疗,严防病菌扩散危害健康的蛇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6312.html

更多阅读

金钱草的功效与作用 石斛的功效与作用

金钱草的功效与作用  什么是金钱草  金钱草,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学名: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江南各省均有分布。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切段生用。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湿退黄之功效,可用

车前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

车前草生于田野畦畔山埔路旁屋旁荒地。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短缩肥厚,密生须状根。叶全部根生,叶片平滑,广卵形,边缘波状,间有不明显钝齿 ,主脉五条,向叶背凸起,成肋状伸入叶柄,叶片常与叶柄等长。春夏秋株身中央抽生穗状花序,花小,

首乌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鹿茸的功效与作用

首乌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简介?首乌又名何首乌,有赤白之分,药用为赤首乌的块根。野生首乌生长极为缓慢,宋《开宝本草》记述:“何首乌以西洛嵩山为胜。”,嵩山有很多野生何首乌,又名嵩山首乌。首乌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方法

猫爪草的功效与作用 猫爪草多少钱一斤

猫爪草的功效与作用——简介猫爪草为毛莨科植物小毛莨的块根,因其块根肉质,数个簇生,近纺锤形,外皮黄褐色,形似猫爪而得名。该属植物多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球约有400多种,广布于寒温地带,我国有78种,9变种,主产于长江中下游各地.猫爪草的

声明:《乌梢蛇功效 透骨草的功效与作用》为网友深眸倒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