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百家姓统计完成,两万个姓氏消失 我国姓氏还剩4100个 百家姓中没有的姓氏

2007年02月06日01:39 来源:时代商报

[核心提示]  姓氏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人维系血缘的隐性纽带。在人们熟悉的“百家姓”背后,还隐藏着约4000个并不常见的姓氏,一些古怪的姓氏是如何来的?姓氏的演进过程是怎样的?  作为中科院的研究项目,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义达用两年时间调查完成了《中国姓氏统计》,据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调查人群数量将近3亿,基本涵盖全国,找到约4100个姓,而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姓达24000多个。也就是说,中国已有2万个姓氏消亡了。大部分姓氏属于常用字

在全国目前使用的约4100个姓氏里,除去双姓、三姓,绝大多数是单字的姓。在这些姓氏中,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可以轻松辨别的字。目前常用字只有3000-4000个左右,人们自然会产生联想:是不是所有的常用字都能当姓氏?  “可以这样说,目前大部分常用字都能在姓氏中找到。”袁义达并不反对这种说法。“无可否认,姓氏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具体有多少,精确数字难以得到。有些姓确属生僻字,一般人不见得认识,甚至有些姓在字典里都找不到,不过大部分姓氏还是属于比较普遍的常用字。”

姓氏数目难以精确统计  目前已有的4000多个姓氏的数据,是通过公安部门统计得来的,这看似权威的数据也不能令人信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冷僻的姓氏虽已记录在案,但并不表示确实存在。这需要通过大量的调查才能证明。”另外,这些数据中很难看出一些小姓的具体数量。“也许有的姓氏只有一个人、两个人,那这个姓氏是否存在就很值得怀疑,一点误解、口音以及别的意外事件都会造成姓氏数据的不准确。”  袁义达举了个例子。“'亿’姓非常难找,这不是表示在身份证系统中没有姓'亿’的,相反,我们发现有些地区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姓'亿’的数据存在。当我们赶到当地调查时,这些姓'亿’的村民说,其实他们姓'倪’不是'亿’。在当地方言中,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可能在某个时期弄混了,导致身份证上均为'亿’。身份证改姓名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因此数据库中的'亿’至少在当地并不存在,他们坚信自己姓的是'倪’。”  “还有一些情况也会造成统计失误,比如一些少数民族的姓名,一个少数民族人如果叫德德马,在一些不清楚少数民族传统规律的人统计过程中,也许就会统计成姓'德’,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此真正姓氏有多少,存在多少,目前都还是比较模糊的概念。”

中国的姓氏少了两万多  从历史上看,中国人的姓氏曾多达24000多个,目前只有4000多尚存。  袁义达认为:“从规律上看,小姓消亡,大姓兴盛是明摆的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人进入中原后,大量改为汉族的姓。元、清等朝代,大量外族人进入中原,汉化后加入了汉族姓氏队伍,实际上一些小姓还是有其自己的生命力。”  部分普通人看来从未见过的姓,都是聚集在某一小块地域。同姓人口相对集中,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姓氏的作用。  子随父姓的概念也不是铁定的,不少人接受母亲的姓。父母双方可以商量子女采用哪一方的姓,并不是说生了女儿,姓氏的延续就难以为继。  不过,袁义达表示对于稀有姓氏的保护目前只是自然的、自觉的一种行为,官方并没有什么法规对稀有姓氏采取优惠政策。“姓氏可以更改,并非要强制保护,这和民族、基因等保护不尽相同。”

新的姓氏正在逐步生成  随着一些姓氏的消失,新的姓氏也在逐步生成。“其实目前还是有一些新的姓氏在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稀有姓氏的消失。”袁义达说,新的姓氏产生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父母姓名合二为一。孩子是父母的结晶,为了纪念,取其父亲名字和母亲名字中的一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孩子新的姓,这种情况往往是双姓,两个字可以是父母姓的组合,也有是名的组合。例如父亲姓李,母亲姓王,给孩子取的姓就是“李王”。这样新的姓就产生了,这种情况在福建、广东比较多,台湾也有。但这样生成的新的姓并不稳定。姓“李王”的人给自己孩子再取姓,也许又会改回“李”,也许还会是别的什么。

第二种情况就是,父母给孩子新的姓,和父母的姓名毫无关系。袁义达说:“我们发现有人姓'一’,这个姓并非传统存在,其实是父母通过考虑,给孩子挑的一个新姓。”

姓氏透露遗传基因密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的国家,传统上中国人都随父姓。  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这样的巧合让姓氏和基因联系在一起。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他的后代。在理论上理想的情况下,具有同一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  袁义达解释:“如果你把每一个姓氏看作一个遗传基因,那么姓氏的遗传和分布,就可以体现一个种群基因的遗传和分布,这就解释了不少姓氏聚集区有着同样的一些特性和遗传疾病。”

据新闻晚报

山、死、难列新百家姓末三位 中华姓氏暗藏三大玄机 五百年前是一家不可信

http://news.sohu.com/20060112/n241392935.shtml

时间:2006年01月12日06:03

【来源:杭州网—杭州日报】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一部宋朝书生撰写的《百家姓》,作为其后几百年间儿童的启蒙读物,告诉一代又一代人,姓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对中国人姓氏的统计古已有之,明朝有《千家姓》,清朝也有自己的《百家姓》,但10日由中科院发布,用两年时间调查完成的《中国姓氏统计》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按照姓氏数量排序的“新百家姓”。

10日,记者采访了主持这项研究课题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他向记者介绍了中华姓氏的玄机。

玄机一:姓氏暗藏遗传密码  “此次的姓氏调查,目的并非仅局限于统计姓氏数量,实际上,姓氏是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  袁义达解释说,中国长期以来姓氏随男,而从遗传学角度来说,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因此,Y染色体就同姓氏一起遗传给男性后代,由此,具有同样姓氏的人群也就具有了同样类型的Y染色体以及它所携带的遗传基因。  “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遗传疾病只在同样姓氏的人群中传播,统计好姓名的数量和分布,对于研究人类遗传学就有了很大帮助。”袁义达告诉记者。

玄机二:同姓不一定同家  中国人见了面,总是要问姓名,如果发现跟自己是同一个姓就会备感亲切,认为两人“五百年前是一家”,“实际上这并不可信,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一大姓'李’,有些是来自'嬴’姓,有些是来自'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元勋,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  但是,姓名却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黏合剂,“很多海外华侨要出钱修补自己的家谱,他们要寻找自己的根,而在他们修家谱的过程中,通过与内地的联系,也对当地经济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玄机三:中国姓氏最有内涵  袁义达说,实际上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姓氏传承得像中国这样完整而且有内涵。  “比如说日本,虽然也有姓的存在,但文化内涵极少。”袁义达解释,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于是短短几年时间里,出现了8万多个姓。

(杭州日报)

中新网1月10日电 据新华网报道,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中国新的“百家姓”顺序已经新鲜出炉。  新顺序是: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周,吴,徐,孙,朱,马,胡,郭,林,何,高,梁,郑,罗,宋,谢,唐,韩,曹,许,邓,萧,冯,曾,程,蔡,彭,潘,袁,于,董,余,苏,叶,吕,魏,蒋,田,杜,丁,沈,姜,范,江,傅,钟,卢,汪,戴,崔,任,陆,廖,姚,方,金,邱,夏,谭,韦,贾,邹,石,熊,孟,秦,阎,薛,侯,雷,白,龙,段,郝,孔,邵,史,毛,常,万,顾,赖,武,康,贺,严,尹,钱,施,牛,洪,龚。这项调查和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袁义达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历时两年。调查涉及全国1110个县和市,得到了2.96亿人口的数据,共获得姓氏4100个。  在调查的4100个姓氏中,位列前三位的李、王、张,分别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的7.4%、7.2%和6.8%,三大姓氏总人口均不超过1亿人;占中国总人口比例1%以上的姓氏有18个,占人口比例0.1%以上的姓氏共129个,而这129个姓氏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7%。

中国姓氏大概有2万个,但有文字可查的只有3000个。新建成的新郑黄帝故里景区拜祖广场将竖立5道中华姓氏墙,篆刻中华民族3000个姓氏。姓氏墙分3层,首层为中国最早的姓氏“风”姓,这个方阵共25个姓氏,第二层为女系下传姓氏,即带有女字旁的姓氏,共45个姓氏,第三层为宋代产生的百家姓等。今年拟将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与周口淮阳的拜祭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焦作沁阳的神农文化节暨神农坛拜祖大典、安阳内黄的颛顼帝喾陵祭祖节、南阳桐柏的祭祀盘古大典等全省历史人文资源整合起来。除南阳桐柏的祭祀盘古大典外,统一确定在农历二月十八至三月十八间进行,中央电视台4个频道现场直播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时,会将有关场景插播进去。此外,还要做考证推介工作。一是新郑黄帝故里与陕西黄陵祭祖互动问题。这是高层知名嘉宾每每问到的问题。我们讲,河南新郑是黄帝的出生地、创业地和建都地,是公认的黄帝故里;陕西黄陵是黄帝的陵寝地。新郑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黄帝出生日和统一九族纪念日搞的是追思拜祖,黄陵每年清明节搞的是扫墓祭祖。“拜祖到新郑、祭祖到黄陵”,两项活动遥相呼应,拜、祭互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河南与姓氏起源

http://www.sina.com.cn 2005/05/14 22:07 河南报业网

河洛,是黄河与洛水的简称,也指黄河中下游和洛水流域的一些主要地区。据《史记》等文献记载,“河洛”这一地域概念,一般是指狭义的中原地区,即今河南,或中原地区最核心的部位。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果说中原文化是中原先民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那么,河洛文化便是这“总和”中最精彩的篇章。河洛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广及诸多领域。本文仅就其与中华姓氏起源的密切关系予以概括论述。

据初步统计,在《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个姓氏中,有4925个未注明姓氏来源,有2224个系少数民族姓氏,二者合计7149个,占11969的59.7%,下余4820个为汉族姓氏。笔者根据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对这4820个姓氏逐一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为: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占4820的38%。但是,仅有姓氏数量,尚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每个姓氏拥有人口数大不相同。为了进一步弄清河南在中华姓氏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笔者又根据该书提供的姓氏拥有人口资料,对我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逐一进行了考证。当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前120大姓共占汉族人口的90.11%,也就是说13亿人中有11.7亿人姓这120个姓。在这120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即李、张、陈、黄、周、林、何、宋、郑、谢、冯、于、袁、邓、许、傅、苏、蒋、叶、阎、潘、戴、夏、范、方、石、姚、廖、孔、康、江、史、邵、段、雷、汤、尹、武、赖、樊、兰、殷、陶、翟、安、倪、严、牛、温、芦、俞、葛,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即王、刘、赵、吴、徐、孙、胡、朱、高、郭、罗、梁、韩、唐、董、萧、程、沈、吕、卢、蔡、丁、魏、薛、杜、钟、姜、熊、陆、白、毛、邱、秦、顾、侯、孟、龙、黎、常、贺、龚、文、施、洪、季;两项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97个,占120大姓的80.8%,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9% 。如果减去一些多源的姓氏中源于河南以外的成分,人口百分率会有所下降,但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总数是1834个,减去97个,还有1737个,加上这些姓氏,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率仍在80%以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河南为何在中华姓氏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呢?概括地说,河南是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自然也是华人姓氏的摇篮。如果进一步分析,把中华姓氏史与河南历史加以对照,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姓氏的萌芽、产生,还是普及、定型,无不与河南息息相关。

一、河南是姓氏肇始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

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而河南正是此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因1921年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的仰韶文化,正是母权社会繁荣阶段的代表。该文化陶瓷上的鸟、鱼、蛙及人首虫身等图象,可能就是最原始的“姓”的标志。姓的起源与先民们的图腾崇拜有关,有些姓氏是由图腾转化而

成。传说太昊与其妹女娲所处的时代,即是中国图腾制的标本时代。那么,他们所居住的河南淮阳,也当是产生图腾和姓氏较多的地方。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从氏族、部落中的少数家族形成的“氏族贵族”中产生的,而此期中原地区(主要是今河南)氏族林立,正如《史记·封禅书》中所云“黄帝时万诸侯”。中原地区这成千上万的氏族、部落便是“氏”的渊薮。

二、河南是华人祖先炎、黄二帝和太昊的活动中心

笔者对当今120大姓从血缘关系上进行追根溯源

后,发现它们分别属于三个族系,即黄帝族、炎帝族、东夷族,出自四位祖先,即黄帝、炎帝、太昊与少昊。

具体情况是:

属于黄帝族的有86姓,占120姓的72%,即:王、张、刘、陈、杨、周、吴、孙、胡、朱、林、何、郭、罗、宋、郑、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傅、曾、彭、苏、蒋、蔡、贾、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范、石、姚、邹、熊、陆、孔、康、毛、史、顾、侯、邵、孟、龙、万、段、钱、汤、黎、常、 武、乔、赖、庞、樊、兰、殷、施、陶、翟、安、颜、倪、严、牛、温、芦、季、俞、鲁。属于炎帝族的有6姓,占120姓的5%,即:许、姜、崔 、雷、易、章。属于东夷族的有8姓,占120姓的7%,即:李、赵、黄、徐、马、谭、郝、江。兼属黄帝族与炎帝族的有11姓,占120姓的9%,即:高、谢、吕、卢、丁、方、邱、贺、龚、文、洪。兼属黄帝族与东夷族的有9姓,占120姓的7%,即:梁、沈、任、廖、金、白、秦、尹、葛。总的来说,120大姓多数属于黄帝族,少部分属于炎帝族和东夷族,而河南长期是这三族活动的中心,因此,这三族的姓氏也多数是在河南境内形成的。

(一)黄帝族与姓氏

黄帝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为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相传炎帝扰乱各部落,他得到各部落的拥戴,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后蚩尤扰乱,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属河北)击杀蚩尤。从此他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并与炎帝共同被后世尊为“人文始祖”。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中原地区不同时代居于统治地位的部族,如颛顼、帝喾、尧、舜,以及夏、商、周的最高统治集团等,全都说成是黄帝的后裔。这些部族,接连居于统治地位,历时久,势力大,占据的地盘广,所以人丁极其兴旺。通过对120个大姓的研究发现,无论从血缘关系上说,还是从地缘关系上说,黄帝族有许多姓氏与河南密切相关。黄帝族主要有两大分支:一为颛顼族,二为帝喾族。此外,据有关文献记载,匈奴族和鲜卑族同黄帝也有血缘关系,所以,凡出自匈奴族或鲜卑族的姓氏,均列入黄帝族系。

⑴颛顼族与姓氏

颛顼是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史记》说他是“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号高阳氏。他居于帝丘(今河南

濮阳东南),死后葬于顿丘(在今河南浚县北)。颛顼后裔比较有头绪的,主要有三支:一为舜族,二为禹族,三为陆终族。舜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史记》说他是颛顼的7世孙,其后代产生出陈、袁、田等姓氏。禹是颛顼的6代孙,原为夏后氏部落领袖,奉舜命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担任部落联盟领袖。他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即夏朝,后产生出一些姓氏。陆终是颛顼族系中一位重要人物,其父吴回即祝融,是颛顼的曾孙。陆终有6个儿子,其后曾孕育出一些姓氏。

新百家姓统计完成,两万个姓氏消失 我国姓氏还剩4100个 百家姓中没有的姓氏
⑵帝喾族与姓氏

帝喾是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号高辛氏,《史记》说他是“黄帝之曾孙”,“于颛顼为族子”。他活动的地区主要是豫西和豫北。帝喾后裔中繁衍旺盛的,主要有尧族、商族、周族。尧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是帝喾之子,其后产生出一些姓氏。商族始祖名契,是帝喾之子,被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赐姓子氏。子姓商族产生的姓氏,一部分直接源于商朝王族,而大多数则出自由殷纣王帝辛的哥哥微子启所建的子姓宋国。周部族始祖名弃,也是帝喾之子,姓姬氏,其后衍生的姓氏多达数百个,不仅为黄帝族之最,而且在整个中华姓氏中也是首屈一指的,被列入当今120大姓的就有47个,其中有一大半出自河南。

(二)炎帝族与姓氏

炎帝是传说中上古姜姓部落首领,因生于姜水(在今陕西岐山东,是渭河的一条支流),故姓姜;因以火德王,又以火名官,故称炎帝;相传他教民耕种,又曾尝百草为医药以治病,故又号神农氏。他原居姜水流域,后发展到中原地区,《竹书纪年》说他曾居陈,“陈”即今河南淮阳。他的子孙大部分在河南境内定居,使姜姓失而复得,又衍生出其他一些姓氏。在河南境内的炎帝后裔,主要有方氏、雷氏、吕氏、许氏、文氏、申氏。炎帝后裔还有在山东北部的齐氏,但其始祖吕尚是南阳吕国的子孙。

(三)东夷族与姓氏

“夷”是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东夷族分为太昊族与少昊族。

⑴太昊族与姓氏:太昊,是传说中古代东夷族首领,也是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太昊族以龙为图腾,曾以龙为官名,其后裔姓氏有任、郝及白姓的一支等。

⑵少昊族与姓氏:少昊,号金天氏,也是古代东夷族首领,相传他因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少昊与太昊是继承关系,少昊部落是从太昊部落分出来的,活动中心在今山东曲阜一带,但其后代却分布在全国许多地方。少昊后裔有两个重要人物,即皋陶和伯益。皋陶是少昊的曾孙,也是东夷族的首领。当今第一大姓李及廖姓的一支,都是他的后裔。伯益是皋陶之子,是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他是古代嬴姓各族的共同祖先,后裔相当繁盛,在当今120大姓中,赵、黄、徐、马、谭、江等姓都是他的后代。

三、河南是姓氏发展时期夏、商两代的国都所在地

夏、商时期,从奴隶制兴起到全盛,也是中华姓氏得以发展的时期,而这两个朝代活动的中心地带均在今河南境。夏朝从开始到桀灭亡,共传14世、17王,历时400多年,其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的黄河、洛河流域。夏禹建都之阳城,即今登封告城镇;后迁阳翟,即今禹州。禹之子启的都城也在禹州,此后,太康居斟寻(今巩义西南),相都帝丘(今濮阳),少康都阳翟,杼居原(今济源西北),后迁老丘(今开封东),胤甲居西河(今安阳东南),孔甲及其子皋均居今偃师,桀都斟寻。除了《史记》所列“用国为姓”者外,夏朝在河南境内还有不少诸侯国,于夏朝末年被商汤所灭,都演变为姓氏。

商朝自汤至盘庚,曾5次迁都:仲丁由亳迁嚣(即隞,今河南郑州),河亶甲由嚣迁相(今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即耿,在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于奄(今山东曲阜),盘庚迁于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此后未再徙都,这说明商朝的统治中心基本上都在河南。商代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奴隶社会,国家机器日益扩大和加强,特别是盘庚迁殷后,达到了奴隶制的兴盛时期,国家机器也空前强大。商代的大奴隶贵族约20多支,有王、诸侯、“多生(姓)”、“多子”等,总称为“百姓”。这说明那时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姓氏,而广大群众,尤其是奴隶,是没有姓氏的。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姓氏来源增多,姓氏也得到了发展。商朝的国家形式,是以王族为主体,联结着许多旁系、支系的贵族大家族所构成的统治网,到商朝后期,形成了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商王有直接统治区,还分封一批诸侯于商的周围;在诸侯的封地之间,以及诸侯封地的外围,还存在着许多方国部落。这些诸侯国、方国,后来有许多都演变为姓氏。再就是商朝建立了一套比较复杂的官僚机构,设置了许多官员,因而有以官为氏者,如理氏便出自“大理”(掌刑法的官)一官。此外,还有以祖字为氏和以技艺为氏的。

四、河南在姓氏普及时期的周朝占有重要位置

周朝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产生姓氏最多的朝代。西周是一个强盛的奴隶制国家,立国初期实行的贵族内部层层分封的大封建,为后来的姓氏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制开始出现,大多数诸侯国被强国所吞并,演变成姓氏,因而使中华姓氏空前大发展。战国时期,我国进入封建社会,随着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姓与氏已无什么区别,逐渐合而为一,同时无论贵与贱,人们都有了姓氏,不再是“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因而姓氏基本上普及,并相对定型,此后没有更大的发展。

西周虽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但在建国初期便营建了洛邑,至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阳便成了东周的统治中心。据初步考证,从周初到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分布于今河南境内的,有周朝同姓(姬姓)国20多个,异姓国40多个,合计60多个,约占诸侯国总数140多个的二分之一弱。这些大小诸侯国基本上都演变成为姓氏,同时,诸侯的子孙以采邑名、官职名等为氏,又形成一大批姓氏。由此可见,河南是在姓与氏发生重大变革,姓氏空前大发展、基本普及和相对定型时期起到关键作用的地区。

五、河南有得天独厚的产生姓氏的优越条件

古代的“得姓受氏”,与地理位置、人口多少及政治、经济状况等条件有密切关系,而河南在这些方面则独具优势。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位居中原腹地,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适宜于农、林、牧、副业发展,古代的手工业发达,又是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因此,人口密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长期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夏朝建立至民国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因而使河南成为古都最多的地区。中国有七大古都,河南就占3个,即洛阳、开封、安阳。河南历史悠久、人口密集、建都频繁,正是河南成为中华姓氏主要发源地的先决条件,因为:

㈠历史悠久,产生的姓氏必多。中华姓氏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而有人称河南“是整个中国历史的缩影,是一座浩瀚的中国古文化博物馆”。从这种意义上说,河南的历史包含着中华姓氏产生、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正是由于河南历史与中华姓氏史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所以才孕育出了众多的姓氏。

㈡人口密集,得姓受氏者必众。具体地说,人口密集,职业部类必繁,居住地必广,因而以各种技艺为姓氏的、以居住地为姓氏的以及以其他方式得姓者必多。

㈢建都频繁,得姓的机会必广。首先,建都多标志着历史上出现的国家多,因而以国为氏者就多。其次,国都是国王居住之地、文武百官云集之所,是一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因而应时因势兴起的新姓氏就特别多,诸如国王赐姓,一些生有爵、死有谥的王公大臣的后代以官为氏、以爵为氏、以谥为氏、以字为氏,等等。在源于河南的姓氏中,与都城有关者相当多,真可谓不胜枚举。

六、河南是北魏鲜卑族政权入主中原改姓的基地

黄河两岸的中原,原本是汉族长期生息的中心地区,由于西晋末年大战乱的推动,从“八王之乱”开始,汉族从中心地区出发,向边远地区流亡,而居住在长城以外的少数民族则大量内迁,至北朝时期达到高潮,历时长达三个世纪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各族人民相互影响,总的发展趋势是与汉族融化成一体,从而形成了黄河流域各民族的大融合。其中,大规模地迁入今河南境内,施行与汉族同化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北魏。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所建的政权,统一北方后,为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孝文帝拓跋宏于493年率领贵族、文武百官及鲜卑兵自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接着,进行汉化改革,实行鲜卑人与汉人通婚,以汉服代替鲜卑族服装,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话,令鲜卑人改姓并自称河南洛阳人等等。改姓数量,一说有300多,仅见于《魏书·官氏志》单独列出的,即有114个,其中被列入当今120大姓的就有25个。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构成了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优势,使河南成为中华姓氏的主要发源地。源于河南诸姓的先民们,植根于中原沃土,为故乡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在历史的长河中又不断向外播迁,广及全国,进而又远徙海外,至今几乎遍布全世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6694.html

更多阅读

大明王朝: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到底是谁?

经过明朝那些事儿的广泛传播,很多人都确信明朝连中三元的惟有黄观与商辂两位,而可怜的黄观因为得罪了永乐帝朱棣,被除了名,至此大明王朝276年即1368——1644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得到明朝官方承认的三元及第者,只剩下商辂一人而矣了!其实熟

声明:《新百家姓统计完成,两万个姓氏消失 我国姓氏还剩4100个 百家姓中没有的姓氏》为网友奧特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