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与免疫调节 秋季调节阴阳平衡

阴阳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阴阳英文名称:yin-yang定义:阴气与阳气的合称,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二级学科);中医基础理论总论(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阴阳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阴阳五行国学之本,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目录

释义

名称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概述阴阳的现代定义

定义

中医应用

补充说明

阴阳诠释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分形集诸子中的一家兵阴阳家阴阳现代发展史简表五行解释阴阳的最新解析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阴阳的紫微定义

释义

名称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概述阴阳的现代定义

定义

中医应用

补充说明

阴阳诠释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分形集诸子中的一家

兵阴阳家

阴阳现代发展史简表
阴阳,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与免疫调节 秋季调节阴阳平衡

五行解释阴阳的最新解析

第一点

第二点

第三点

第四点

第五点

阴阳的紫微定义

展开

编辑本段

释义

名称

词目:阴阳

拼音:yīn yang

基本解释

1. [ Yin and yang ,the two opposing principles in nature,the former feminine and nagative and the latter masculine and positive]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详细解释

1. 指山丘的北面和南面。

《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宋 叶适 《醉乐亭记》:“ 永嘉 多大山,在州西者独细而秀,十数步内辄自为拱揖,高不孤耸,下亦凝止,阴阳附从,向背以情。”

2. 特指北河星以北和南河星以南。

《史记·天官书》:“行南北河,以阴阳言,旱水兵丧。” 张守节 正义:“南河三星,北河三星,若月行北河以阴,则水、兵;南河以阳,则旱、丧也。”

3. 古代指宇宙间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指天地间化生万物的二气。

《易·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新唐书·宦者传上·鱼朝恩》:“阴阳不和,五谷踊贵。”《红楼梦》第三一回:“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

4. 天地。

《礼记·郊特牲》:“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阴阳和而万物得。”孔颖达疏:“和,犹合也,得谓各得其所也,若礼乐由于天地,天地与之和合则万物得其所也。” 孙希旦 集解:“乐由天作,故属乎阳;礼由地制,故属乎阴,阴阳和则万物得,礼乐和则万事顺。”唐玄宗《春晚宴两相学士探得风字》:“阴阳调历象,礼乐报玄穹。” 宋范成大《民病春疫作诗悯之》:“阴阳何者强作孽,天地岂其真不仁?” 清 李渔 《蜃中楼·献寿》:“黑漫漫云起阴阳混,乱纷纷魃走魍魉遁。”

5. 日月。

唐杜甫《阁夜》诗:“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宋苏辙《冬至日》诗:“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6. 昼夜。

《礼记·祭义》:“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 孔颖达 疏:“阴谓夜也,阳谓昼也。夏则阳长而阴短,冬则阳短而阴长,是阴阳长短。”《国语·周语上》:“阴阳分布,震雷出滞。” 韦昭 注:“阴阳分布,日夜同也。滞,蛰虫也。明堂《月令》曰:‘日夜分,雷乃发声。’” 汉 扬雄 《太玄·攡》:“一昼一夜,阴阳分索。夜道极阴,昼道极阳。”

7. 寒暑。

《楚辞·九辩》:“四时递来而卒岁兮,阴阳不可与俪偕。” 王逸 注:“寒往暑来,难追逐也。” 唐 柳宗元 《天说》:“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

8. 春夏和秋冬。

《文选·古诗<驱车上东门>》:“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李善 注:“《神农本草》曰:‘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9. 雷电与雨雪。

《谷梁传·隐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庚辰,大雨雪,志疏数也。八日之间,再有大变,阴阳错行,故谨而日之也。” 范宁 注:“ 刘向 云:雷未可以出,电未可以见,雷电既以出见,则雪不当复降。皆失节也。雷电,阳也;雨雪,阴也。雷出非其时者,是阳不能闭阴,阴气纵逸而将为害也。”

10. 君臣。

《楚辞·九章·涉江》:“阴阳易位,时不当兮。”王逸注:“阴,臣也。阳,君也。” 洪兴祖 补注:“阴阳易位,言君弱而臣强也。”

11. 夫妇。

《礼记·郊特牲》:“玄冕齐戒,鬼神阴阳也。” 孔颖达 疏:“‘鬼神阴阳也’者,阴阳谓夫妇也。着祭服而齐戒亲迎,是敬此夫妇之道如事鬼神,故云‘鬼神阴阳也’。”

12. 男女。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天地生植·阴阳》:“《春秋内事》曰:‘ 伏羲氏 定天地,分阴阳。’” 明 归有光 《贞女论》:“阴阳配偶,天地之大义也。” 明 程羽文 《鸳鸯牒》:“不知世人阴阳之契,有缱绻司总统,其长官号氤氲大使,冥数当合者,须鸳鸯牒下乃成。”

13. 指男女之生殖器。

《明律·斗殴》:“若断人舌及毁败人阴阳者并杖一百,流三千里,仍将犯人财产一半断付被伤笃疾之人养赡。”

14. 律吕。

《周礼·春官·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按阳为律,阴为吕。 汉 贾谊 《新书·六术》:“声音之道以六为首,以阴阳之节为度……是以声音之器十二钟,钟当一月,其六钟阴声,六钟阳声。”

15. 奇偶。

汉 班固 《白虎通·嫁娶》:“七岁之阳也,八岁之阴也,七八十五,阴阳之数备。”

16. 动静。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考其阴阳,以观其诚。” 卢辩 注:“阴主静,阳主动,考其阴阳者,察其动静也。”

17. 开合。

《后汉书·班固传上》:“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阖。” 李贤 注:“《前书》曰, 建章宫 度为千门万户。合谓之阴,开谓之阳。《易》曰:‘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干。’”

18. 依违向背。

《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 郑 阴阳 晋 楚 之间,其心不定,非一日矣。”《明史·忠义传五·鲁世仁》:“ 洛阳 则 际遇 , 汝宁 则 沉万登 , 南阳 则 刘洪起 兄弟,各拥众数万,而诸小寨悉归之。或附贼,或受朝命,阴阳观望。”

19. 人间和阴间。

唐 唐晅 妻 张氏 《答夫诗》之一:“阴阳徒自隔,聚散两难心。”题解:“ 晋昌 唐晅 ,娶姑女 张氏 ,颇有令德。 开元 十八年, 晅 入 洛 ,妻卒于 卫南庄 。后数岁,得归,追感陈迹,赋诗悲吟,忽见 张氏 前来…… 晅 以诗赠 张氏 ,氏亦裂带题诗以答。”

20. 死生,生杀。

《楚辞·九歌·大司命》:“乘清气兮御阴阳。” 王逸 注:“阴主杀,阳主生。言司命常乘天清明之气,御持万民死生之命也。”

21. 古代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后汉书·张衡传》:“ 衡 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筭。” 唐韩愈《襄阳卢丞墓志铭》:“阴阳星历,近世儒莫学。”

22. 指负责研究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学问的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景午,罢翰林、阴阳、星卜、医相、覆碁诸待诏三十二人。”23.指星相、占卜、相宅、相墓的方术。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一:“ 二诸葛 原来叫 刘修德 ,当年作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24.指擅长星相、占卜、相宅、相墓方术的人。《西游记》第二三回:“却只是仓卒间,不曾请得个阴阳,拜堂撒帐。”《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请将阴阳 徐先生 来写了七单。”康濯《春种秋收·三面宝镜》:“﹝ 王老殿 ﹞早年间当过看地脉说风水的阴阳先生,人们也管他叫‘阴阳’。”25.指男女交合。《太平御览》卷三六○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谯郡 胡馥之 ,娶妇 李氏 ,十馀年无子,而妇卒。哭恸,云:‘竟无遗体,遂丧,此酷何深!’妇忽起坐曰:‘感君痛悼,我不即朽,君可瞑后见就,依平生时阴阳,当为君生一男。’语毕还卧。”

编辑本段

概述

  图解阴阳

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

阴 为寒,为暗,为聚,为实体化

阳 为热,为光,为化,为气化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冲气以为和(像无形的气分隔了阴阳,使其各居其位。)。

阴阳的位置是不断变化,周而复始的。我们所能看见的事物为阴内阳外(这就是聚合生成阳居于上的正物质),反之则为反物质(类似黑洞),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阴阳的规律和结构,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后死亡(消散),这就是阴阳的规律,而人体内阴阳失衡或阴阳所在的位置不对人就会生病。

这些就是阴阳真正的含意,也是据此所画出的太极图的根本意思所在。国学(医、天文、地理、数术、哲学乃至各家经典)无不以此为基础,并深刻影响了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五行和太极参照相应词条)

编辑本段

阴阳的现代定义

定义

阴阳就是在同一个属概念“对立统一(全集U)”下的两个种概念“阴(集)和阳(集Y)”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变集)”肯定对象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变集Y)”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Y=0),又相互互补(∪Y=U=1,1-Y=),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对立统一整体)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阴阳外延的和或并(+Y=∪Y=U)。

(1998年,1999年.数理阴阳与实质,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9年第1期)

总而言之,阴阳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中医应用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补充说明

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正反现象。对这些正反现象,中医用阴阳来加以概括。从每组正反两方面对立的意义来说,表证、热证、实证可归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因此,阴阳八纲中总纲,一切病证都可以归之为阴证或阳证的大原则中。

  图解阴阳

一、阴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气短懒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脉沉细无力。

二、阳证:面红身热,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口渴饮冷,尿赤便干,苔黄,脉数有力。

此外,临床上还有阴虚和阳虚、亡阴和亡阳等证。这些病证的名称中虽然都有阴阳,但实质上都是以虚证为主,应属阴证。

三、阴虚:由于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所致。主证为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口燥咽干,尿少而黄,大便秘结,舌红无苔,脉细而浮有力,重取则无脉。

四、阳虚:由于阳气不足,“阳虚则生寒”所致。主证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苔白,舌质淡,脉细无力。

五、亡阴:汗多而粘,口干喜冷饮,烦躁,面色潮红,畏热,舌红而干,脉虚数而无力。多见于大失血或脱水的病人。

六、亡阳:冷汗出,恶寒,手足厥冷,气息微弱,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多见于休克的病人。

阴阳诠释

柯易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这就是古代易学家们对阴阳概念最好、最完备的阐述。这种阐述虽然详尽但过于抽象也过于概括,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以下我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其进行解析。

一、 阴阳在数学上的理解

我们都知道二进制数,二进制的发现直接导致了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发明,并让计算机得到了迅速的普及,进入各行各业,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工具。二进制的实质是通过两个数字“0”和“1”来描述事件。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等许多领域,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虚拟地描述现实中存在的事件,并能通过给定的条件和参数模拟事件变化的规律。二进制的计算机几乎是万能的,能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完美复制,并且还能根据我们人类给定的条件模拟在现实世界难以实现的各种实验。但是,不论计算机能给我们如何多变、如何完美、如何复杂的画面,其本源只是简单的“0”和“1”。“0”和“1”在计算机中通过不同的组合与再组合,模拟出一个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虚拟世界。

在易学中,我们前辈圣贤们都毫不怀疑地肯定阴阳是构成世界的基础,他们不断地使用阴阳进行组合和再组合来描述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八卦。这里我们来利用二进制对阴阳概念进行置换,用“阴”来表示“0”,用“阳”来表示“1”,数的二进制就等同于自然界的“阴”和“阳”,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种对立统一的两种能量。那么同样是二进制,同样是阴阳,既然二进制的“0”和“1”通过计算机里能够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纷繁的世界,自然界中的阴阳为什么不能形成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呢?当然能,因为自然界中现实存在的阴阳两种能量就是计算机世界中虚拟的二进制。所以说自然界中“阴阳”能量就像电脑中的“二进制”一样,真实地构成了我们纷繁复杂的“万有”世界。区别在于自然界的“阴阳”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两种“阴阳”能量存在着各自的特性和规律,并不断地相互作用和影响,而计算机中的“0”和“1”只能按照我们人类给定的条件来运行,不能体现现实世界阴阳能量对立统一的特性,不能完全复制现实世界中“阴”和“阳”的全部特征和规律。

在《易经》里,我们知道所有的“卦”都是由“阴爻”和“阳爻”两种爻来构成的,易学里的“阴阳爻”不但继承了自然界“阴阳”的符号,同时还复制了自然界阴阳能量对立统一的规律,并通过阴阳、五行、干支等文字符号以及“卦”的图形符号模拟了阴阳能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虽然它不能象计算机一样形象地、切实地给人们一种感性认识,但它能抽象地通过阴阳的变化规律和朴素的符号来告诉我们现实世界“万有”的存在和演化规律。

所以自然世界的“阴”“阳”作为基础切实地造就了复杂的现实世界,计算机的“0”和“1”形象地模拟现实世界的一切现象,易学中的“卦”和“阴阳爻”抽象地揭示了自然界存在

编辑本段

阴阳学说

战国时的阴阳学是诸子百家的重要一支,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其基本的变化关系。五行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编辑本段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一体、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五个方面。

阴阳互藏交感,“交感”即交互感应,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万物的化生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哲学思想始自先秦诸家,如《荀子·礼记》说:“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又说:“天地感而为万物化生。”从而指出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变化和根本条件,其中的“合”,“接”,“感应”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意。故又可以说天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肇始。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规律亦确是如此。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生出万物,并形成雨雾,雷电,雨露,阳光,空气,和谁相互交感,生命体方得以产生。在阳光雨露的沐浴滋润下,生物得以发育成长。在人类,男女构精,新的生命个体得以诞生,代代相传,人类得以繁衍。所以,如果没有阴阳二气的交感运动,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生命。可见,阴阳交感又是生命活动产生的基本条件。

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达到极致便是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编辑本段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来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周易_<乾坤谱>中有阴阳对演图.如上图:

编辑本段

阴阳分形集

阴阳五行分形集

中医古老的"阴阳说"实际上是最古老的"朴素文字分形论",它是以阴阳的二元(或三元)为分形元的二分(三分)法,具有分形自相似,无标度,多层次的二(三)进制,循环,放大或缩小的最简单,最古老的"中医分形集"之一,其分维是1(相似维数).可以容易地构造出阴阳分形集,它们类似康托集(见邓宇等的"中医分形集"<<数理医药学杂志>>;.邓宇等的"阴阳的科学本质及数理化建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2:59-61).

编辑本段

诸子中的一家

中国春秋战国时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和著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等10家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儒(以孔子 、孟子为代表)、墨(以墨子为代表 )、道(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 ) 、法(以韩非子为代表)4家 。 代表他们政治和学术观点的著作分别是《论语》、《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

编辑本段

兵阴阳家

中国先秦、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兵家四大流派之一。

所谓兵阴阳家,《汉书·艺文志》中有经典的描述:“阴阳者,顺时而发,推刑德,随斗击,因五胜,假鬼神以为助者也。”顺时、刑德、斗击、五胜云云,表明兵阴阳家实际上是在阴阳五行框架支配下的多种术数形式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中的运用或延伸; 而“假鬼神以为助”,则意味着一切借助鬼神的方术巫法在军事上的应用,也都可以归入兵阴阳的范围。兵阴阳家既包含了以往各种军事术数,诸如卜筮、占星、占云气、占梦、祭祀、禳祷、诅咒、厌胜和形形色色的杂占、巫术等,又与以往军术不同,兵阴阳家是阴阳五行化的军事术数,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军事术数史进入了新阶段。

概述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汉书·艺文志》“兵阴阳家”有《苌弘》15篇,今佚。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兵家》谓:“阴阳、技巧之书,今已尽亡。权谋、形势之书,亦所存无凡。大约兵阴阳家言,当有关天时,亦必涉迷信。兵技巧家言,最切实用。然今古异宜,故不传于后。兵形势之言,亦今古不同。惟其理多相通,故其存在,仍多后人所能解。至兵权谋,则专论用兵之理,凡无今古之异。兵家言之可考见古代学术思想者,断推此家矣。”

编辑本段

阴阳现代发展史简表

play中医

阴阳的揭秘,历史悠久,偏重现象罗列,重视表面叙述,是古典阴阳的特点。而现代探索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了革命性的进展、新意颇多。数学物理化,即“数理阴阳”成为现代阴阳的标志。将阴阳用世界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测度,用数学模型表述是现代化、科学化阴阳的特点。

1995年,李荣兴,阴阳定义析疑,辽宁中医药杂志,1995,6期。阴阳定义偏向中医临证。

1997年,赵喜新,中医阴阳学的数学模型,河南中医,1997,5期。

1998年,邓宇等,阴阳的科学本质及数理化建构,<<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2:59-61.数理阴阳,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1期。

1999年,邓宇 等,中医分形集,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v12,3期.创建“阴阳分形集”等概念。阴阳的分形维数=1.

2003年,林剑鸣,中医现代化与数学,数理医药学杂志,1999,1期。

2004年,齐凤军,论阴阳的数理权衡,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7期。

2005年,赵致镛,赵威,中医阴阳理论的数学模型之建立及其微积分定量的研究,四川中医,2005,11期。

2007年,孟凯韬,阴阳五行数学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6期。

1998年,阴阳的哲学和逻辑学现代定义

定义1:阴阳就是在同一个属概念"对立统一"下的两个种概念"阴和阳"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对立统一整体)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阴与阳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的定量测量:用“状态函数u”指标来描述,该性态或状态可用‘物质-能量-信息’整体描述,

u=EP。

E是运动学或动力学指标能量;P是系统混乱度(有序度)指标,与熵密切相关。

编辑本段

五行解释阴阳的最新解析

《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作者王英博士在对五行进行训诂之后,对阴阳作出如下解析:

阴阳哲学研究的是天地变化之道,万物运行的法则,生命变化的规律,生命内部的制约和支持关系,生命力的源头。这五点是对《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阴阳五行理论内容的提炼:

第一点

阴阳理论用来阐述天地生成和变化。中国古代认为在混沌之后,清阳上浮为天,浊阴下沉为地,所以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又认为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如在人体上:“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而这一过程和天地生成过程构成了天地之间的物质循环。

第二点

阴阳理论用来阐述万物运行的法则。阴阳用来阐述运动的不同方式、方向和结果[如在人体上:“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

第三点

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变化规律。中国古代用生、长、收、藏来说明生命的变化形式和过程,而推动这一过程实现的力量就是阴阳[“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用来说明生命变化形式的“生、长、收、藏”。推动了生命过程的“生、长、化、收、藏”,形成终而复始的运动,这正是五行理论的内容之一。这也充分表明了五行理论是用来解释和落实阴阳理论的。

第四点

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内部的制约和支持关系[这种关系是用五行理论来表达的,具体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来说明:“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张介宾:《类经图翼》卷一《五行通论》);“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生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同上);“盖五行之中,有生有化,有制有克。”(张隐庵:《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八《六微旨大论》)]。

第五点

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能力的源头。在中国古代,道家和医家都是用“神明”来描述生命的生灭现象和能力[“其生物也,莫见其所长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伤而物亡,此之为神明。”(《淮南子泰族训》)]。阴阳正是这种生灭现象发生的原因,因此也就是用来理解生命现象的。

上述五个方面代表了中国古代对天地、生命的基本看法,被《黄帝内经》归结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

编辑本段

阴阳的紫微定义

在紫微斗数中,将最重要的14颗主星分为阳性个性,和阴性个性。其中七杀星、破军星、廉贞星、贪狼星、紫微星、天府星、武曲星、天相星为阳性主星;太阳星、巨门星、天机星、太阴星、天梁星、天同星为阴性主星。

紫微命盘中命宫进入阳性主星,则六强宫(即命宫、夫妻宫、事业宫、迁移宫、财帛宫、福德宫)的组合都是阳性星,六弱宫(即子女宫、兄弟宫、父母宫、田宅宫、交友宫、疾厄宫)的组合则是阴性星;反之亦然。

  学说

所以命宫是阳性主星, 必定是阳性性格, 享阳性的福, 作阳性的事业,赚阳性的钱, 嫁(娶)阳性的夫(妻), 这是自我的阳性反射; 而对于六亲及友朋,则用阴性的方式对待及处理。如果命宫是阴性主星, 必定是阴性性格,,享阴性的福, 作阴性的事业, 赚阴性的钱, 嫁(娶)阴性的夫(妻), 这是自我的阴性反射; 而对于六亲及友朋,,则用阳性的方式对待及处理。这是大自然的运行法则,从人格特质而言, 绝无例外。 由于两种个性的思考模式,,行为方法截然不同, 可以相知相惜,也可以互补互利, 但是却很难共同生活,最简单的例子是夫妻(自由恋爱结婚)或朋友(志同道合结交),同性(同阳性或同阴性)的可能性高于80%。

阳性个性的人,较为主动,积极,行动先于思考,作事明快,行为大胆,易以自我为中心,较有领导欲望,宁可当”真小人”。阴性个性的人,较为静态,消极,思考快于行动,容易自我满足,较无权力野心,害怕承担责任,喜欢深入研究,容易成”伪君子”。这是阴与阳的大分类。但是大自然的组合,绝不只是纯阴或纯阳而已,否则人生就太单调了,以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道理而言,即和紫微斗数的分类异曲同工,即阴阳的调和造成了各种个性的混合

易经的阴阳两仪分为四象,即老阳,少阴,少阳,老阴,再分为八卦,即干,坎,艮,震,巽,离,坤,兑,说明阴阳渐次混合后所产生的各种变化,以四象而言:

(商榷:只知八卦名里有乾坤之“干”,不知还有个“干”的。虽然干字的繁体乾,古与干字相通,但不能就推断干和干也通用吧?在此百科栏里讲阴阳讲五行讲八卦,如此明显的胡编乱抄、不学无术,简直贻笑大方,也害人不浅。--上海赵易)

老阳--纯阳之数(七杀、破军、廉贞、贪狼): 个性表现强烈,积极追求人生,勇于牺牲,喜好享受,重视自我,“人人为我”型,“杀破廉贪俱作恶,庙而不陷掌三军”。

少阴-- 渐阴之数(武曲、紫微、天府、天相): 个性表现稳健,有领导才能,处事积极,敢作敢当,“人人为我”型,“紫府武相,位居人上”

少阳--渐阳之数(太阳、巨门):个性直爽,不拘小节,说话明快,热情奉献,“我为人人”型,“巨日同宫,官封三代”

老阴--纯阴之数(天机、太阴、天梁、天同):个性内敛,喜爱思考,易受他人影响,“我为人人”型,“机月同梁作吏人”

双星混合就像四象生八卦,混合的结果个性益趋复杂,互相影响,但是却脉络分明,而混合后是相生还是相克,则跟星本身特质有关,人生因此色彩丰富,生生不已。

星的亮度:亮的时候(庙旺),优点较为加强,暗的时候(落陷),缺点比较突出,跟星群组合方式有关

命盘是不变的,社会习惯,大环境,价值观却会变,解释方式也有极大的差距;紫微斗数发明的时候,社会习惯是重男轻女,重阴轻阳,重科举轻商场,所以古文的解释,充满了主观意识及封建思想,也充满神话崇拜,在现在多元价值观的时代,全部要重新定义每颗星的时代意义。

紫微斗数每颗主星都无善恶之分,只有个性的差异及优缺点,以及对事物的看法,处理或决策模式不同,如何各安其位,人尽其才是很重要的;俗话说,乱世出英雄,阳性主星个性的人就容易出头;盛世需良吏,阴性主星个性的人就能萧规曹随,谨言慎行,都有符合时代意义的需求及发挥机会。

《阴阳平衡》

目录

二、什么是阴阳平衡?有何特点?

1.什么是阴阳平衡?

2.阴阳平衡的四大特点

3.阴阳平衡的三大具体表现

三、为什么要维持阴阳平衡?四、阴阳平衡促养生之道

1.阳虚养阳在南方

2.阴虚养阴在北方

五、阴阳平衡理论在现代药膳中的具体应用

1.药膳的应用

2.按照阴阳属性分类辨证施膳

3.食物阴阳属性的区分标准

4.按照阴阳性状,合理搭配

二、什么是阴阳平衡?有何特点?

1.什么是阴阳平衡?

2.阴阳平衡的四大特点

3.阴阳平衡的三大具体表现

三、为什么要维持阴阳平衡?四、阴阳平衡促养生之道

1.阳虚养阳在南方

2.阴虚养阴在北方

五、阴阳平衡理论在现代药膳中的具体应用

1.药膳的应用

2.按照阴阳属性分类辨证施膳

3.食物阴阳属性的区分标准

4.按照阴阳性状,合理搭配

展开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则死亡。所以养生的宗旨是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 一、什么是阴阳?

1.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巨著——《易经》告诉我们,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太极图就是阴阳运动哲理的缩影。

阳: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永恒运动的,都属于阳。

阴:凡是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冷的、相对静止的,都属于阴。

2.阴阳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阴阳之间是消长转化的关系,是互根互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阳极则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长

——阳主热,阴主寒;阳主动,阴应静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3.阴阳的产生

阴阳产生于宇宙中日、月的运动,如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4.人体怎样分阴阳?

头为阳,足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

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

编辑本段

二、什么是阴阳平衡?有何特点?

1.什么是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

生命阴阳平衡的含义是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其总原则是阴阳协调,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

2.阴阳平衡的四大特点

——气血充足

——精力充沛

——五脏安康

——容颜发光

3.阴阳平衡的三大具体表现

——生命活力强

——生理功能好

——心理承受力强

具体就是能吃、能睡、气色好,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应急能力强,对不良情况适应能力好;耐受疲劳强,抵抗一般疾病能力好。

编辑本段

三、为什么要维持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动态的

这种平衡需要呵护,一旦养生不慎,就很容易导致阴阳失衡而危害健康。

——辨证论治,纠正盛衰。

编辑本段

四、阴阳平衡促养生之道

人体的生命是由于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反过来背阳光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都是阴。对于人体,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如果阴阳能够平衡,那么人的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人的气色就会非常好。

1.阳虚养阳在南方

如果阳气不足,不要忘记采吸阳气。阳气不足多为阳虚,阳虚就是人体的某一个脏器功能偏衰、减退。具体表现出产热不足,手脚发凉,少气、乏力、疲倦,脉搏很弱。阳虚的人适宜选择面南的屋。

阳虚就要采阳,晴天的时候,到南方、到东方、到向光的地方,让阳气充分地营养身体。早上日出的时候,面向东方做深呼吸,阳气可以从鼻孔,还有从人体的各个皮肤腠理、毛孔进入人体。中午11点~1点这个时候,可睡觉养阳,静卧或静坐15~30分钟,最好是能够半躺或者平躺下去。因为按照中医的理论,肝脏管人体的疲劳及血液分配,如果中午的时候能够平躺一下,哪怕是15分钟,对人的肝脏保护有很大作用。肝脏保护好了,血液分配得很好,能够保证大脑的供血,那么下午的精力一定会很好。如果住在高楼,可以将面向南方的窗户打开,让阳气进到屋里,进到人的身体。

2.阴虚养阴在北方

阴和阳同样重要,因为阴阳是互相的,阴是阳的基础,无阴则阳无以化,阳就没有办法气化,没有阳,阴就没有动力。阴虚的情况很多是久病伤阴,或者是劳累过度,或者是肝气不舒引起的化火伤阴。阴虚的人,可选择面向北的屋子。

阴气不足的人,养生可以在夜晚的时候,吃过晚饭,面对着月光,在户外散步,这个养阴效果非常好。还有在低洼的地方,因为高的地方阳气重,低的地方阴气浓,在低的地方散步可以采吸很多阴气,如:海边、山林、河畔、湖边等地方。

可以说,维护了阴阳的平衡,生命就会健康长寿。

编辑本段

五、阴阳平衡理论在现代药膳中的具体应用

1.药膳的应用

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药物(中药)与食物合理配伍,通过烹调加工巧妙配制而成的食品。药膳是利用传统的饮食养生经验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人们长期反复地实践摸索逐步建立起来的,它与气候、风土人情及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药膳应根据食者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来制作。药膳不仅具有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的作用,而且变苦口良药为美味佳肴,强调色、香、味、形,注重营养价值,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物是祛病治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使用药物治疗疾病,要适可而止,使用药物不可过分,以免身体受损,应当用饮食方法调理使之痊愈。药膳与服用药物相比迥然不同,人们更容易接受,且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但保健类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如遇急性疾病或严重疾病,应去医院及早诊治。“寓医于食、良药可口、药借食力、食助药威”诠释当代药膳的华妙所在。

2.按照阴阳属性分类辨证施膳

按照人体、食物和药物的阴阳属性分类辨证施膳。

中医学讲究辨证施治,人体强调阴阳平衡,如果阴阳平衡被打破,人体就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阴阳严重的不平衡,就会患上严重的器质性的疾病,也就是真正的疾病。药膳只有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不仅于病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制作药膳时,药物和食物不是随意可以加入的,每一种食物和药物由于气味和性质的不同,对人体会产生各种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必须根据食用者的体质及药物、食物的阴阳属性和应用范围,有目的地选择使用。

2.1人体的体质我们首先应了解就餐者身体状态,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食物配伍。人体一般分为阴症(虚症、寒症也归类为阴症)和阳症(实症、热症也归类为阳症)。阴症人群是指体型瘦长、肌肉松弛无力,面部瘦削,消化功能低下,身体畏寒怕冷,面色苍白、轻微腹泻,声音低弱,常表现腹胀、易疲劳、咳嗽、鼻涕清稀等人体的新陈代谢低下的状态,严重时可出现血压和体温病态地降低。阳症是与阴症相反的状态,身体粗壮魁梧、面部较胖、胃肠功能良好,面色潮红,声音洪亮,容易出汗,口渴、便秘、感觉发热、烧心等新陈代谢机能亢进,常表现为血压、体温升高。

2.2中药和食物的阴阳属性药膳是用药物与食物烹制而成的,药物和食物各有各的寒凉和温热,因此不同的药膳,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温热性质的食物,有温中散寒、助阳益气、通经活血等作用,如姜、葱、韭、蒜、辣椒、羊肉、狗肉等,适用于阴症病症。寒凉性质的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安神、通利二便等作用,如西瓜、苦瓜、萝卜、梨子、紫菜、蚌蛤等,主要适用于阳症病症。这是一项基本原则,据此来调节中和体内阴阳的平衡,调整阴阳使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否则,不是“火上加油”,便是“雪上加霜”,对治疗相当不利。正如《金匮要略》所云“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相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

3.食物阴阳属性的区分标准

关于食物的阴阳属性概念性太强,死记硬背在日常应用中往往出现偏差,本文重点讨论食物的阴阳属性的判断技巧,以便于有目的的选择使用,以其实现真正意义上辨证用膳。烹饪前的食物的阴阳属性常受到味道、形状、产地环境、盛产季节的影响,因此特别注意这4点。

3.1根据食物的味道判断阴阳属性在食物的味道中,必须注意苦味、辛味、咸味。具有苦、辛味的生姜、紫苏、辣椒、韭菜、大蒜、葱类、芫荽、胡椒、茴香、猪肝等属阳;比如感冒风寒,胃中寒凉作痛,口味不佳等,多吃点辛味食品可以改善症状。葱白粥、姜糖饮,就是很好的散寒剂;四川盆地气候潮湿、多雾、寒冷,当地居民饮食中多选择辣椒、胡椒等,利用辣椒、胡椒性燥味辛,可以驱寒逐湿。咸味的淡水鱼类、蛤类、海藻类偏属阴性,对于大便干硬、耳鸣、甲状腺肿大等热症的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海带、海参、紫菜。

3.2根据食物的形状判断阴阳属性食物形状就是指植物的根、茎、叶等不同的形状,根菜与叶菜、茎菜相比多属阳,叶菜与茎菜、根菜相比多属阴。因此,牛蒡、洋葱、人参、藕、红薯、芋头、土豆等等根菜与叶菜相比较属阳(萝卜虽属根菜,但由于含水分多,其性属阴)。在根菜中,牛蒡的阴性较强,藕和芋头属中间类型。与此相反,白菜、菠菜、卷心菜等叶菜和含水分多的黄瓜、茄子、西红柿等果菜与根菜相比,皆属阴;卷心菜由于靠近根部,水分少,在叶菜中,偏于阳性。

3.3根据食物的产地环境判断阴阳属性食物的产地可能是寒冷地区,也可能是温暖地区,可以陆地,也可以是海洋,可以是塑料大棚,也可以是露天的土地。生长于温暖的地区、陆地上及塑料大棚中的食物和这些场所以外的地方生产的食物相比属阴,相反这些场所以外的地方生长的食物属阳。因此,像土豆、大豆等生长在寒冷的地方的食品与香蕉、西瓜、甘蔗等生长在温暖地方的食物相比,属于阳性。江海湖泊的淡水鱼属于阴性,海产品属于阳性,但是海产品中的海带、贝类(如牡蛎)因含盐分较多,与其他海产品相比当属阴性。

3.4根据食物的盛产季节判断阴阳属性食物盛产于夏季的苦瓜、丝瓜、西瓜、西红柿、茄子等食物与盛产于冬季的胡萝卜和藕、枣相比较,当然应属于阴性。

3.5食物的阴阳属性具有可变性食物的阴阳属性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比如原来含水分多的食物及生鱼片、生菜等生的食物,具有清热的功效属于阴性的食物,经过加热作熟后就变成了阳性。当然食物经过烹饪后属性为阳,是与生的食物相比较而言的,如果与烹饪后的其他食物相比,仍然有阴阳之分,也就是不一定是阳性。同样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相比属于阳性,但是在动物性食物中也有阴阳之分,植物性食物之间,也有阴阳之分。

4.按照阴阳性状,合理搭配

按照食物的阴阳属性与人体的阴阳性状,合理搭配。

药膳应用阴阳学说,主要作用是指导选用制作菜肴的主要药物和食物,比如药膳制作时,如食用者属于慢性的明显的阴证,就应该使用“补其不足”提高新陈代谢的中药和饮食素材,比如黄芪、当归、人参等中药以及胡萝卜、韭菜、肉类等温阳的食品。如是慢性的明显的阳证,必须选用一些能“泻其有余”,使亢进的新陈代谢恢复正常的中药,如黄连、枳实、山栀等,及具有清火作用的食品,如生黄瓜、茄子、生鱼片等。对于阴证的人群在膳食中应选择动物性食物中属于阳性的品种配伍植物性食物以露天栽培的根菜类,或者选择盛产于冬季的食物配伍生长于寒冷地区的产品,避免使用产于温暖地区的水果,并把它们全部采用煮、蒸、烤、炒的方式作成熟食;例如身体畏寒怕冷,面色苍白、轻微腹泻的阴性症状的人可以尝试选择牛肉炖胡萝卜、羊肉白萝卜汤等;对于阳证的人群应避免选用肉类,动物性食物应以淡水鱼类、贝类、及海鱼中生鱼片为主;植物类食品应以黄瓜、茄子、西红柿等生菜为主,多吃一些这样的食物有利于清热泻火祛邪。对于一些在冬季身体畏寒怕冷的人,应多吃一些阳性的食物,而对于夏季怕热的人应多吃一些阴性的食物。这对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是非常有益的

《阴阳平衡与免疫调节》

http://www.chinaqking.com/2010-5-13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6期供稿文/胡文波

[导读]阴阳理论是祖国医学中应用最多的理论,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

胡文波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西安 712046)

【中图分类号】R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6-0032-02

【摘要】 阴阳理论是祖国医学中应用最多的理论,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领域。各种疾病的发生都可以概括为阴阳之间平衡的破坏,而纠正阴阳失衡,恢复阴阳平衡是治疗疾病的总的原则。本文试图探讨阴阳平衡与免疫调节的统一性。

【关键词】 阴阳平衡 免疫调节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由阴阳所代表的两性物质产生和形成的。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曰:“生之本,本于阴阳”。人体必须经常地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才能健康地生活,故《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平阳秘是保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而阴阳失衡则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免疫是指机体能够识别“非己”的抗原物质,并与它们作斗争以防治疾病的发生。免疫调节是通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使免疫应答维持在适宜的强度和时限,并使病理性免疫反应向生理性免疫反应转化,以保证机体免疫功能的稳定。

1 阴阳思想与人体免疫

《素问》中黄帝曰:“阴阳者,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里所说的“本”就是阴阳,它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乃至于养生等各方面。人体的一切活动离不开阴阳。中医把人体视为由阴阳两个互相矛盾又统一的方面构成的统一体,若阴阳两方的一方偏盛或亏损,使两者失去平衡,就产生各种病理现象,防治疾病就要维持这种平衡和调整失去的平衡并使之恢复。结合现代免疫学的观点来说,人体系统是一个免疫功能完善的系统,每个人都有抵抗疾病的能力,由一套完备的免疫机制构成,可谓之正气。而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及一些不良刺激对人体的侵袭破坏作用可谓之邪气。正气为阳,邪气为阴,正气与邪气相争相斗,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并决定着疾病的发生。《素问遗篇·刺法论》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说明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导致抵抗能力降低而引起的,这与现代免疫学的观点是相互吻合的。免疫调节的过程正是阴阳抗衡、对立消长的过程,阳偏盛或阴偏盛均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一方面,动员免疫系统的各种成分产生快速和足够强的应答,清除病原体;另一方面,高强度的应答可导致内环境稳定的偏移,甚至诱发程度不同的病变和组织损伤。例如,在对抗SARS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中,抗病毒应答不利,病毒扩散;应答过强,出现剧烈的炎症反应,甚至产生肺组织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因此使机体阴阳平衡--内外环境稳定是保持健康的关键。中医从阴阳平衡理论阐释了免疫调控机理。

2 阴阳理论的免疫物质基础

中医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制约,相互斗争的。大量的研究工作表明,免疫系统中cAMP (环磷酸腺苷)和cGMP(环磷酸鸟苷)的生物效应相反相成,是相互对抗,它们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和相对的平衡,共同调节细胞的正常功能,若比例异常,偏高或偏低,就发生功能失调,出现疾病。邝安堃等[2、3]提出环核苷酸变化是阴虚阳虚病人的共有特征,cAMP的作用偏盛同阴虚相联系,cGMP的作用偏盛同阳虚有联系,阳虚者血中cAMP/cGMP的比值均降低,而多数阴虚者cAMP含量则明显升高,而比值却无明显升高。有人将阳虚者cGMP占优势,阴虚者cAMP占优势,称为A型调节方式,这是一般规律。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则以cGMP升高为阳,cAMP升高为阴,其后者与前者比值仍低于正常人,这是B型调节方式。人体通过这种“双向控制系统”的调节方式,使细胞和各器官功能处于稳定状态,从而使整个机体维持阴阳动态的平衡[3]。

除了cAMP-cGMP体系以外,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Thl/Th2的平衡与阴阳学说相辅相承。人的Th细胞主要分为Thl和Th2两类。Th1细胞主要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它主要介导细胞免疫。Th2细胞产生Th2型细胞因子,它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它们共同来源于前体细胞Th0。正常情况下,Thl/Th2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后, 引起Th0细胞分化改变,从而导致Thl/Th2失衡,当Th1细胞占优势时,抑制体液免疫应答,当Th2细胞占优势时,抑制细胞免疫应答。Thl、Th2细胞的功能是通过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来实现的,由于细胞因子网络平衡的破坏,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IFN-γ和IL-4分别是Th1和Th2代表性的细胞因子。姚成芳等[4]通过实验结果揭示Thl/Th2的平衡同阴阳调和一样,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状态,阴阳失调的免疫病理基础是Thl/Th2两类细胞因子发生漂移,与阳虚模型对比,阴虚模型小鼠存在着Thl类细胞因子的相对优势表达。唐月英等[5]通过测定变应性鼻炎不同证型患者外周血血浆IFN-γ和IL-4水平,发现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IFN-γ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这两种细胞因子的异常反映了变应性鼻炎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并且表明在变应性鼻炎中Th1和Th2的平衡向Th2方向极化。研究结果显示各证型IL-4/IFN-γ比值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分别是肾阳不足型、脾气虚弱型、肺经伏热型、肺气虚寒型,说明病情逐渐加重。进一步推论Th1/Th2细胞因子在体内的平衡可能是机体阴平阳秘、阴阳平衡的物质基础之一,其失衡即可出现阴阳虚实等症候。所以,Th1/Th2细胞的消长和平衡是免疫调节的核心环节。

3 免疫学中的阴阳观

阴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思想。简单地说,是指自然界万事万物所表现的既相互矛盾又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在人体机能活动方面,无论是整个有机体,还是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等,无处不充满着矛盾。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抗原和抗体、兴奋和抑制、亢进和衰退、激活与失活、感染与抗感染、致敏与脱敏等现象,既相互矛盾、互为阴阳又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以抗原抗体为例,抗原与抗体是免疫体系中最基本的物质。抗原为阴、抗体为阳,没有抗原就没有抗体,抗体的产生是以抗原为前提的。当抗原刺激机体时,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不断地清除抗原,抗原量不断下降,同时抗体对免疫应答又有反馈调节作用,抗体产生之后又可以抑制其后的抗体产生。另外,我们知道抗体的化学结构是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抗原对机体产生影响。比如临床上预防破伤风使用的破伤风抗毒素,一方面作为抗体能中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性,发挥治疗和预防破伤风的作用;同时它又是一种典型的异种抗原物质,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因此通常使用脱敏注射疗法。抗原抗体的对立性、转化性、互根互用以及消长平衡正是阴阳思想在免疫学中的体现。同时,免疫细胞受体启动的信号转导也符合阴阳辨证规律。磷酸化和脱磷酸化是一个可以相互转化的过程,对免疫细胞的激活而言,分别由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所促成。这是一组对立成分,分别发挥传递活化信号和抑制信号转导的作用。它们要行使功能,依赖于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同时,免疫细胞存在两类功能相反的受体,激活性受体通常携带ITAM,抑制性受体携带ITIM。这样,就构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作用机制。阳性机制为:激活性受体→带有ITAM→招募PTK→启动激活信号的转导;阴性机制为:抑制性受体→带有ITIM→招募PTP→抑制激活信号的转导[1]。两种机制相互作用相互调节,使免疫细胞对抗原刺激能做出准确、适度的应答。《素问·疟论》说:“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阴阳相争,相互转化以达到动态的稳定平衡。此外,除了免疫系统中存在的对立机制与阴阳思想相辅相承外,人的免疫系统也有昼夜节律,白天交感神经兴奋,免疫系统相对抑制,晚上副交感神经兴奋,免疫系统也兴奋;有学者研究,血中B、T淋巴细胞的峰值,是在深夜24至4时,白天12至16时最低[6]。这些变化,是符合阴阳消长对立统一规律的。

4 结语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思想,在祖国医学中运用广泛,用以概括说明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对祖国医学在临床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近二十年来,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理论,围绕着阴阳学说,进行了探讨,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西医的免疫调节理论与中医的阴阳学说体系虽然分属两个理论体系,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研究人体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等问题上具有统一性。

参 考 文 献

[1] 陈慰峰.医学免疫学[M]. 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 邝安堃等.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初步体会.《上海市中华医学会参加第一届全国中医学会议论文汇编(一)》.1979.9.

[3] 陈可冀. 环核苷酸双向调节和中医阴阳学说.国外医学参考资料(中医中药分册)创刊号1978.

[4] 姚成芳,蔡生业,王丽,等.阴虚与阳虚动物模型中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性[J].山东中医杂志, 2004, 23(3):166-168.

[5] 唐月英,曾屹生,陈宇,等.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白细胞介素-4和γ-干扰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7, 15(1): 9-11.

[6] 曾道水等.内经和时间生物医学[J].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9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6845.html

更多阅读

枸杞子的作用与功效 十大药用价值 黑枸杞药用价值

枸杞中含有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1、B1、B2、C等钙、铁等,这些物质是眼睛的必需品,因此有明目的作用,枸杞在古代还用于治疗肝血不足、肾阴亏损等所引起的视物昏花和夜盲症等,在民间的药方中经常出现枸杞子的配方。枸杞的十大药用

第四节免疫调节 步步高生物必修三答案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防卫、监控、清除)(1)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包括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后者主要是指由骨髓、胸腺、脾、淋巴结

虫草花有什么功效?怎样吃? 虫草花的功效

冬虫夏草的功效:(一)强大的平衡调节免疫作用人体最基础最重要的抗病因素是免疫力(免疫力产品,免疫力资讯),人体免疫调节对肌体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和补体,激活巨噬细胞和t、b淋巴细胞,诱生多种细胞因子等多种途径来实现的。许

《焦虑不安与自我调节》 焦虑不安的英文

第1章为因过分小心谨慎而感到不安的人作为现代人,谁都会存在形形色色的紧张焦虑和不安,但这种焦虑和不安在神经质者的身上具有典型的表现所以,在解除神经质人们识存在的焦虑不安的理论和方法中可以找出作为现代人生活中应该意 怎样做的

声明:《阴阳,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与免疫调节 秋季调节阴阳平衡》为网友仅冇旳姿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