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金陵十三钗》里的救赎

  严歌苓:《金陵十三钗》里的救赎

2011-12-18

严歌苓:《金陵十三钗》里的救赎

——从电影到小说

徐迅雷



2011年12月15日,美国洛杉矶贝弗利山,第69届金球奖提名名单揭晓。法国黑白默片《艺术家》获得6大奖项提名,风头最健;而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金陵十三钗》,获得了最佳外语片提名。

这一天,《金陵十三钗》刚刚在中国大陆开始上映,我参与了媒体点映活动,先睹为快地观赏了影片,看得我泪流满面;而我一位同事的夫人,则用去了一包面巾纸。

中国电影能拍出这个水平,真是很不错了。还得感谢小说的原作者、著名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是她打下了底子,使张艺谋早在5年多前拿到本子的时候,就有了拍好这部电影的饱满的底气与丰沛的希冀。

享誉世界文坛的严歌苓,确实是海外华人作家中最优秀、最具影响力者之一。她多产、高质、涉猎广泛,而且可以用中、英双语创作。我手头有她若干中文版本的作品:《扶桑》、《第九个寡妇》、《陆犯焉识》,以及这本中短篇小说精选本《金陵十三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收录了作者以历史记忆与“文革”记忆为主的中短篇小说。选编者钱虹在编后记中说“小说是作者的一个梦”——尽管“小说有90%都是设计或创作出来的”,可这个梦那么真实感人,无论是短篇《天浴》还是中篇《金陵十三钗》。

严歌苓写金陵得心应手,她说她妈妈就生在南京,她自己以前也经常去南京,所以对南京很熟悉。而且优秀小说家的想象力是那么的给力。

《金陵十三钗》到了张艺谋手中,变成了一部像磁铁一样吸引人的电影作品。电影故事与小说原著相比,在核心情节上没有变更。电影说的是:

1937年南京沦陷,日军屠城,尸骸遍地,血流成河。只有一座天主教堂暂时未被占领,教会学校女学生、秦淮河畔风尘女子、军人和伤兵,还有一个美国人约翰,先后进了教堂,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他们共同面对一场生死浩劫,关系瞬间变得复杂,相互间产生了各种故事与感情。然而,教堂不是永远的净土,暂时的宁静很快被打破——日军冲进教堂并且发现了女学生,殊死抵抗的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开枪救女学生,英勇牺牲。后来,日军又强征女学生去庆功会为日军表演节目——这将是一条凶多吉少的不归路。女学生们不甘被日军凌辱,准备集体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救下。最后,这些平日里被视为下贱的风尘女子,在侵略者丧失人性的屠刀前,激发了侠义血性,她们换上了学生装,怀揣剪刀玻璃片,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死亡之约……

这就是《金陵十三钗》里的救赎。你保护我,我保护你,人生生命因此生生不息。战争是残酷的,“南京大屠杀”尤其残酷。严歌苓说,南京大屠杀期间发生的8万妇女被强奸的事件,比屠杀更残酷。在战争中,不仅男人倾力保护女人,而且女人全力保护女人。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让人欲罢不能。它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思想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战争中生命的幸与不幸,通过艺术家的非凡创造得以呈现。剧里剧外,都需要这样的艺术表达。歌德说得好:“即使是在感到最大幸福和最大不幸的时刻,我们也都需要艺术家。”

投资6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电影。从筹备到开机到杀青到上映,前后历时5年多时间,导演张艺谋、编剧刘恒、严歌苓和一班演员,都用上了真心思。严歌苓本身就是好莱坞编剧协会的会员,有着“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的巨大能力。好莱坞一线影星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男一号约翰·米勒,与新手倪妮饰演的女一号玉墨,都演得出神入化。他们是一个一流的合作团队,与小说是一个人所“生”的不一样,电影的精彩是合作的成果。举一个细节吧:在贝尔与倪妮的所谓“床戏”中,米勒说战争结束后要带玉墨回美国的家乡,而玉墨对米勒说:“今天就带我回家!”这句平凡而震撼的话,让我感动得潸然泪下;这是战争废墟中片刻的“家”,这是人心人性的表达。那些没看过电影就说这是一部“情色爱国主义”的影片,真是瞎扯啊。

人道的情怀,人性的辉光。对音乐家来说,最美好的旋律出自最美好的感情;对作家来说,最感人的故事同样出自最美好的感情。最可宝贵的,正是严歌苓笔下那激荡的情感、氤氲的情怀。

严歌苓的小说,在细部看去是精致,从整体看去是大气;不仅故事好,而且语言是极好——好的小说家,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好的语言。小说《天浴》的开头,就是经典的严歌苓的语言:“云摸到草尖尖。草结穗了,草浪稠起来。一波拱一波的。”

语言需要天才天赋,而思想情怀则与作家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严歌苓生于上海,在安徽马鞍山长大,父亲和爷爷是作家,母亲是演员;出身书香门第,她从小阅读了大量的文学著作。12岁,严歌苓参军,作为舞蹈演员,在祖国大江南北奔波巡演。20岁时,她开始发表作品,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担任战地记者。后来,她进入鲁迅文学院作家研究生班,与莫言、余华、迟子建同学。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1989年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文学硕士学位。严歌苓前半生戎马中国,后半生旅居海外,跟随外交官丈夫游历各个国家……

大文豪罗曼·罗兰说:“一个艺术家的基本品质:感觉的敏锐,情感的深沉,心灵的丰满。”这,严歌苓都做到了。中国和美国的文化,一起塑造了严歌苓。然而,在中国大陆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了严歌苓更为丰富、更为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所以,她更多的作品是大陆题材的,比“全部根须都裸露”的海外小说更具震撼力。《金陵十三钗》就是这样的佳作。

在电影大片《金陵十三钗》火热上映之际,我的同仁去南京采访,试图还原电影背后真实的历史。我所在的《都市快报》,用“天下周刊”6个版的篇幅,阐释了战争背景下人与人之间“保护与拯救”的主题。无论电影是否虚构,战争历史中的“保护与拯救”都是普遍存在的;无论电影评价如何,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确是好小说,就像李安的电影《色,戒》无论有何争议,张爱玲的小说《色,戒》本身就是优秀的作品。

我一度很希望通过问答严歌苓,进一步了解小说和电影之外的问题。我想提问如下:

问1:1937年,一座城市、一所教堂、一场战争、13个风尘女子、一群金陵女学生、一位神父、一些军人,在“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下,共同演绎了一段泣血往事,表达了感人的人道情怀。您所了解的当年的真实历史是怎样的?

问2:您身在海外,如何从南京、从历史中获取丰富的写作资源?《魏特琳日记》、《东史郎日记》、《拉贝日记》还有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这些有良知的作品,都是很真实的记录,对您小说的创作有什么启示,我们今天该怎样更好地利用它?

问3:“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的别名,也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而用《金陵十三钗》作小说的标题,很好很天才。“十三钗”这些风尘女子,从受到庇护到后来保护学生,这其中如何处理好情节的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问4:《金陵十三钗》的开头是很著名的开头:“我姨妈书娟是被自己的初潮惊醒的,而不是被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南京城外的炮火声。”书娟在现实中的原型是怎么样的人物?

问5: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是企业家辛德勒出来保护犹太人,而在战争中底层人保护底层人更是不容易,更可见人性的升华。辛德勒是男人、名人,“金陵十三钗”是女人、普通人。《金陵十三钗》直指人心人性,情感的分量很重。作为女性,您怎样看待在战争与和平的不同历史时期中,真实存在的、著名的秦淮女?

问6:您说“电影跟原著小说相比有较大的改变,但都非常杰出”,但是中篇小说原著和后来的长篇电影小说,两者有了较大的不同,您自己更喜欢哪一部?

问7:如果说当年短篇小说《天浴》改编成电影是“小制作”,那么这次《金陵十三钗》改编成电影是真正的大制作,“文革”记忆与战争记忆有很大不同,还原这些历史记忆的最大困难在哪里?

好了,提问结束,我的文章也到此结束——以上问题,其实不需要答案;作为读者和观众,我们看小说、看电影就好了。

(《金陵十三钗》,严歌苓著,钱虹选编,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定价30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7491.html

更多阅读

《金陵十三钗》在市场上失败了吗? 金陵十三钗 迅雷下载

□一华独秀/文最近的日本官员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情,同时也带出了国产大片《金陵十三钗》在国外市场面临的困境,让人颇感愤慨个和无奈。目前,据说日本方面在北美抵制《金陵十三钗》。小日本这样的下三滥的政治手段势必再次激起中国影

《金陵十三钗》——日军军官与39位日本演员 日军军官大衣

很抱歉,我在《金陵十三钗——如何看待片中的硬伤和缺憾》一文中,有对影片的一处误读,即是对日军大佐长谷川唱《故乡》一段描写的理解。春节期间,与多位朋友聊起这部电影,聊起这个情节,我接受了大家的看法,即长谷川这段戏与电影《南京、南

胡歌死磕《金陵十三钗》佟大为? 佟大为三度当爹

最近电视剧逼格回暖,《我心灿烂》、《北平无战事》和《四十九日祭》分别在三个时期的三个时代背景下研磨国民性,同时彰显创作良心。所谓好料沉淀,品质追求都压到了这年尾。张黎的《四十九日祭》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金陵十三钗》,相比张

电影:《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影片筹备

金陵十三钗 电影里的啪啪镜头

1.2011年张艺谋执导电影编辑本义项金陵十三钗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首张正式海报《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影片筹备4年,投资6亿元人民币。瞄准全球市场,首度邀请好莱坞战争特效团队和一线

声明:《严歌苓:《金陵十三钗》里的救赎》为网友由题意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