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疆》随堂练习

《宇宙的边疆》随堂练习

[导学发微]

1.本文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并归纳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答:

[解析]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作者也是把自己想象成空间旅行者,找出作者说明的行踪(如“离地球80亿光年”“离地球200万光年”“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也就明白了全文的说明顺序,文章的层次也好划分了。

[答案]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由远及近。具体说是由宇宙星系—本星系群—银河系中的恒星和行星系—太阳系—地球。本文可以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6节):概括介绍宇宙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第二部分(7—11节):介绍宇宙中的星系,重点介绍本星系群中两个星系和M31星系银河系。第三部分(12—14节):介绍银河系中的恒星和行星系。第四部分:介绍太阳系(彗星、行星、地球),表达对地球的赞美之情和对人类探索宇宙的期望。

2.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答:

[解析] 本题是从本文的说明语言角度出题,考查学生对说明语言的体会。

[答案]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表达出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合作研习]

1.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答:

2.作者对宇宙和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答:

[自主探究]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眩(xuàn)晕脚趾(zhǐ)夙(sù)望人才济济(jì)

B.广袤(mào)踝(huái)节档(dǎng)案奄奄(yǎn)一息

C.漩(xuàn)涡窥(kuī)视羞赧(nǎn)璀璨(càn)夺目

D.甲烷(wán)氦(hài)气颤(zhàn)栗咫(zhǐ)尺天涯

2.依次填入下句横线上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宇宙神秘非常,它有的事实,的关系,的机制。

A.错综微妙典雅B. 微妙错综 典雅

C.典雅错综微妙D. 典雅微妙错综

3.“逛夜市是一种乐趣,那儿卖的东西,虽不是(),却也算得上(),从日常生活用品到流行服饰、食物,都可以买得到。然而,这里的买卖并非(),主顾之间还需要( )呢!”上述文句中的(),依序填入那一项最恰当?
《宇宙的边疆》随堂练习
A.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物美价廉,童叟无欺
B.应有尽有,五花八门,童叟无欺,讨价还价
C.物美价廉,货真价实,应有尽有,讨价还价
D.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讨价还价,童叟无欺

4.对下列各句所用说明方法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打比方)

B.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列数字)

C.其中的一个星系是M31,从地球上看,这个星系位于仙女星座。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下定义)

D.有些星球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作比较)

5.“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单就文字意义,寻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最不恰当的组合是:()

A.请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请子路代言“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C.请苏秦、张仪代言“做个不可思议的沟通高手” 

D.请司马光、王安石代言“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6.下面的说明文段的语句顺序不合理,请重新排列。

①如果炮弹的速度大到某个一定的数值,那么弹道的弯曲就会跟地球表面的弯曲完全一样,这时候,炮弹就不会落到地面上来,而只是绕着地球转圈子,就像一个小月亮一样。

②很显然,射击力量愈大,炮弹飞得愈远,而弹道向地面的弯曲就愈小。

③地球的引力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固定不变的;而炮弹惯性飞行的速度却要根据这门炮的射击力量的大小而定。

④要使一颗炮弹绕地球转,它的速度得达到每秒钟7.9千米才行。

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下面的语段,给“提起公诉”下一个定义。

提起公诉是一个诉讼活动,是侦查终结以后进行的一个诉讼阶段。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免于起诉的案件、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审查后决定是否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把被告人交付人民法院审判。

答:

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8—10题

①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象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宇宙。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②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但是从远处着眼,星系更多地让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③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¹¹)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在所有星系里,行星的数量跟恒星的总数大概一样多,即10¹¹*10¹¹=10²²。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难道只有一个普通的恒星——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为什么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幸运呢?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80亿光年以外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催迫着我们去探索。探索太阳和地球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④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本星系群宽达数百万光年,大约由20个子星系组成,是一个稀疏、模糊而又实实在在的星系团。其中的一个星系是M31,从地球上看,这个星系位于仙女星座。跟其他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M31有两个卫星,它通过引力——跟使我呆在坐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矮椭圆星系束缚在一起。整个宇亩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

  ⑤M31以外是另一个非常相似的星系,也就是我们自已的星系。它的旋涡臂缓慢地转动着——每2亿5千万年旋转一周。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但是,假如我们希望找到地球的话,就必须将方向扭转到银河系的边远地带,扭转到接近遥远的旋涡臂边缘的模糊的地方。

8.试概括①②③节的段意。

答:

9.根据文段内容,推测银河系在哪个星系群中,并解释“本星系群”。

答: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本星系群”距离地球200万光年。

B.M31距离地球200万光年。

C.银河系中心距离地球4万光年。

D.距离地球80亿光年的星云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

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11—12题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但是那些星团不断地从三星系逐渐转化成由数十个恒星组成的松散的星团,再转化成由百万个恒星组成的璀璨夺目的大球状星团。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星体物质在他们之间川流不息,多数双星都象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成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发蓝光的恒星是年青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银河里大约有4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11.根据文章内容,给恒星下一个定义。

答:

12.本段文字采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为什么采用这种说明方法?

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大自然的智慧(节选)

①人们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肌体上的一部分而已。

②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甲]的苍蝇蚊子,还是[乙]的鲜花绿草;无论是[丙]的星空,还是[丁]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像。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创造出这样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

③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式,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人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人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人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人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人的思维即是宇宙的思维,人的痛苦即是宇宙的痛苦,人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④这样看来,人类就只是宇宙肌体上的一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的器官一样,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让我们爱护自然就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吧。

13.按照文意,将下列4个词语分别填入第②段甲、乙、丙、丁四处。(只填序号)

A.美丽可人B.不值一提

C.高深莫测D.令人厌恶

答:[甲][乙][丙][丁]

14.第②段画线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这样说有什么依据?

答:

15.第③段中,作者说:“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这种“深意”应怎样理解?(4分)

答:

16.上文阐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请从中选择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科学知识体系的球状结构

科学知识体系内部存在一种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与地球内部分层结构模型类比,称之为科学知识体系的球状结构。能否把握这一结构特征,采取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

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里,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科学知识体系的结构从外向里则由知识外壳、知识幔层和知识内核组成。

知识外壳由事实性知识组成,如海王星、电磁波、中微子的发现均属事实性发现;知识幔层由定律性知识组成,如浮力定律、自由落体定律、化学元素周期律均属定律性知识;知识内核由原理性知识组成,即能揭露相对深刻的本质,如氧化说、进化论、相对论等原理性知识。事实性知识说明“是什么”,定律性知识说明“怎么样”,原理性知识说明“为什么”。

人对某一知识领域的系统认识通常遵循“事实性→定律性→原理性”的发展过程,即人们的探索性思维通常是从科学知识的外壳部分通过幔层而向内核逼近的。例如,在天文学史上,哥白尼的日心说首先解决了“是什么”,即确认了我们这个恒星系统中,地球、火星等行星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继而,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描述了“怎么样”,即确立了地球等行星是按照某种特定的周期、轨道和速度围绕太阳运行的;最后,牛顿的万有引力原理探索了“为什么”,说明太阳是以某种特定的力作用于行星,从而使行星按开普勒发现的三大定律运行。

上述过程标志着人们对科学之谜的认识的不断深化。科学家则可根据各自的发现的深刻性而划分不同的级别,这样,科学界在无形中便形成了一个声誉方面的金字塔结构。处在金字塔尖顶的是那些因为有重大原理性发现而驰名世界的科学巨星,人们赋予他们最高荣誉,称他们开创了一个科学时代,如牛顿时代、达尔文时代、爱因斯坦时代等;或者称他们缔造了一个新的科学门类,称他们为某某学科之父,如居维叶为古生物学之父,拉瓦锡为现代化学之父,维萨里为现代解剖学之父。处在金字塔中部的是那些因为提出重要的定律性知识而得名的科学人物,如开普勒、哈柏、孟德尔等。相比之下,聚集金字塔下部的通常是那些有重要事实性发现的科学家。

(节选自《科学画报》 作者诸大建)

17.下列对“科学知识体系的球状结构”的定义,最准确的一项()

A.科学知识体系的球状结构是一种可与地球内部分层结构模型类似的知识体系内部存在的特殊结构。

B.科学知识体系的球状结构是一种可与地球结构模型相类似的圆形的特殊结构。

C.科学知识体系的球状结构是从外向里由知识外壳、知识幔层和知识内核组成的。

D.科学知识体系的球状结构像地球的内部结构一样从外向里,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

18.下列对“人对某一知识领域的系统认识通常遵循‘事实性→定律性→原理性’的发展过程”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A.“事实性→定律性→原理性”是一种科学的思维过程,是从科学知识的外壳部分通过幔层向内核逼近的。

B.“事实性→定律性→原理性”说的是人们探索性思维的过程:首先解决“是什么”,继而描述“怎么样”,最后探索“为什么”。

C.“事实性→定律性→原理性”揭示了科学知识体系内部存在着的三层结构,揭示了科学家对科学之谜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D.“事实性→定律性→原理性”是说每一个科学家的探索必须首先从金字塔下部开始,进而到中部,最后攻克那些处于金字塔尖顶的科学知识。

19.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

A.科学家可根据科学之谜发现的深刻性而划分不同级别,对那些处在金字塔尖顶的有重大基础性发现而驰名世界的科学巨星,人们称其开创了一个科学时代。

B.相比之下,事实性知识,聚集在金字塔下部,离球心(知识内核)较近,出成果较为容易。

C.原理性知识,相比之下,处在金字塔的尖顶,离球心(知识内核)较远,出成果的难度相对较大,因而也更为重要。

D.居维叶、拉瓦锡和维萨里之所以被誉为古生物之父、现代化学之父和现代解剖学之父,是因为他们研究的课题落在知识内核上,离球心较近。

2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 )

A.“球状结构”理论为科学家合理选择研究课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评估原则。

B.那些已经在某一领域有建树的科学工作者适宜把自己的注意力向球状结构的内层转移。

C.根据课题在“球状结构”中的层次,科学家便明白课题的重要性及其难易度。

D.哥德巴赫猜想、地球构造演化、人类生命起源之类当代科学体系核心部位适宜成为初次涉足科学领域者攻克的目标。

[拓展研究]

1.宇宙诞生之争(蒂姆·雷德福)

当今世界上两位研究宇宙的大师在时间的开始与延续问题上相持不下。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正在阅读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在为什么宇宙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的问题上各执一词。

一方是坐在轮椅上的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他可能是仍然在世的最著名的科学家)及其剑桥大学的同事尼尔·图罗克,他们在将由《物理快报》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论点是最初万万万亿分之一秒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可能决定了宇宙永恒不灭的本质。

另一方是俄罗斯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他是膨胀理论的泰斗之一,试图解释在最初的一刹那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他在已发表的论文中说,霍金和图罗克理解错了,因为类似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砰然一声就诞生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出现,因此试图找到时间的开始或终止是毫无意义的。

这一争论的实质是个重大问题。所有证据都表明我们的宇宙有一个开始,而且这种开始包括空间和时间这两方面。我们的宇宙150亿年来一直在膨胀。那么,存在着早于我们的宇宙诞生时刻“之前”的宇宙吗?宇宙膨胀会终止吗?

天文学家们一再提出的假设认为,我们的宇宙密度还不足以使其自身的扩张停下来。再过数十亿年之后,所有星系都将会衰颓,但是尚有余烬的星系残骸还将永恒飘荡,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霍金在其最新写就的论文中检验了爱因斯坦的某些思想,并利用纯理论得出同样的结论:我们宇宙的未来是由其诞生时的条件决定的。

天文学家马丁·里斯教授最近说:“他们声称以某种比其他关于这些问题的设想更自然的方式建立了低密度宇宙理论的模型。这是一个变异理论,利用了霍金早些时候提出的某些思想。”他还说,林德认为霍金和图罗克的理论模型没有给出正确的宇宙密度。“他们的理论已受到天文学泰斗林德的抨击”。

这两种论点都以名为宇宙膨胀的瞬间为论据。在宇宙膨胀的瞬间,宇宙砰地一声从无到有诞生了,并以比光速快得多的速度自我膨胀。这种膨胀是一种反引力。但是这种论点认为,由于引力是负能量,所以这种反引力肯定代表正能量。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物质只不过是冻结的能量,因此,所有恒星及星系在这种膨胀瞬间都因为其固有的能量而出现塌缩。

宇宙膨胀问题已经让天文学家们着迷了17年之久。它会形成一个在扩张和崩溃之间实现临界平衡的宇宙吗?或者会形成一个具有“负曲线”和无限未来的宇宙吗?马丁·里斯教授说:“这正是林德以及霍金和图罗克试图要弄明白的问题。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得出不同的膨胀结果,使我们能够推导出最终统一的但是拥有负曲线的宇宙。霍金一图罗克论文中的新东西将证明,你也能够更自然地做到这一点。”

霍金提出的新论点,意味着哲学家现在不得不考虑时间有始无终的问题。这可能是更令人头痛的问题。

马丁·里斯教授说:“林德对他所称的永恒膨胀笃信不疑。一旦某个宇宙运转起来、它就会持续膨胀,并不断滋生新的大爆炸。林德提出的反对意见之一是,他认为霍金所说的起源大爆炸根本就不存在。如果发生一次大爆炸,那么就会引发无数次大爆炸。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霍金所关心的初始条件就会消失在比我们所能料想到的更深的宇宙史迷雾中。”

(选自《大家知识随笔》,李绍明译,中国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怀念卡尔·萨根(节选)Corey S. Powell 著 赵洋译

1996年12月20日,卡尔-萨根去世了。科学界因此失去了一位最有创造力的研究者和善于表达的代言人。萨根生前是“大卫-邓肯”教席的天文学与空间科学教授,同时也是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实验室的主任。从1971年起,他就在该大学任教授职。

  萨根是空间探索的积极拥护者,他对绝大多数的无人探测计划均有贡献。其中包括最先拍到火星的详细照片,证明那是一颗荒凉贫瘠行星的“水手9号”飞船;在火星表面寻找生命的“海盗号”轨道器(其任务并不成功)与着陆装置;第一次揭示外层行星及其卫星奥秘的“先驱者”与“旅行者”号探测器;还有正在传回极其清晰的木星和木卫图像的“伽利略”号飞船。

  萨根的工作改变了我们对地球在宇宙中所处位置的认识。他推断,由于温室效应,金星表面其实热得可怕——以前人们曾一度认为那里可能是气候宜人的地方。但是他也指出,宇宙中大量存在的复杂碳基化学成分可能是其他生命的原始形态。萨根还搜集了与生命的基团相似的有组织分子存在于土卫六(Titan,泰坦)大气层中的证据。此项工作被20世纪80年代的“旅行者”号探测器极好地证实了。

  在萨根的职业生涯中,他一直赞同寻找地外生命迹象的工作的重要性。在康奈尔大学,他开创了“外空生物学”的新领域,这是研究外星生物化学和生命形态可能性的学科。他曾设计过一张包含全世界各民族语言问候的唱片,现该唱片正随“先驱者”10号飞船飞向星际空间(而包含图像信息的唱片正随两艘“旅行者”号飞往恒星际空间)。萨根与多方面的的合作者(包括哈佛大学的PaulHorowitz)一道支持利用射电天文望远镜“倾听”天外信号的计划——这些信号可能源自外星智慧文明。

  但萨根最杰出的能力也许体现在与地球人类的交流中。通过一系列的书籍、杂志文章和电视露面,他超越了科学共同体的局限,力争与外行人分享科学研究中的激动人心之处。萨根所关心的领域很广,从核战争的影响(萨根曾与其他科学家合作研究“核冬天”理论)到意识的进化再到伪科学造成的智力侵蚀(他在《魔鬼出没的世界》一书中对此有详述)。据估计,他主持拍摄的电视系列片《宇宙》影响了五亿观众;他的小说《接触》已被拍摄成电影。萨根还是行星协会(PlanetarySociety)的创立者之一,该协会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太空爱好者组织。

第14课 答案

[合作研习]

1.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2.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自主探究]

1.D(A项济济jǐ,B项档dàng案,C项漩xuán涡)

2.C(根据搭配关系可排除)3.B(根据句意关系可排除)

4.C(作诠释和打比方)5.D(人物形象和代言的内容要和谐,而王安石和司马光是政敌)

6.③②①④(③②句说的是射击力量和炮弹速度的关系,①④句说的是炮弹围绕地球飞行所需的条件)

7.提起公诉是侦查终结以后,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免于起诉的,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决定是否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把被告人交付人民法院审判的一个诉讼阶段。8.①节介绍星系的形状和星系团。②节介绍星系的组成。③节介绍星系、恒星、行星的数量和作者对宇宙文明的推测。

9.银河系在“本星系群”中。“本星系群”就是银河系所在的星系群。(注意“本”的意义)

10.A(“本星系群”是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包含银河系)

11.本身能发光的天体。

12.作比较,可以充分体现恒星与恒星之间的差别,写出了恒星的复杂多样。

13.[甲]D [乙]A [丙]C [丁]B

14.①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②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③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15.宇宙是通过人类来认识(欣赏)自己、表达自己的。(答“宇宙借人的眼睛来观看〈欣赏〉她自己,借人的嘴来表达她自己”也得分)

16.可以从“人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等方面提出观点加以解说,要言之成理。凡违背本文主旨,主张“人类应该征服自然”的,不能得分。

17.A(B项忽略了“内部分层”,望文生义;C项未扣题干中“球状结构”进行定义;D项是一种描述性的说法,不能当作真正意义上的定义。)

18.D(“事实性→定律性→原理性”说的是“人们对某一知识领域的系统认识”通常遵循的发展过程,而不是指每一个科学家的探索要一步一步这样去研究。)

19.D(A项中用“基础性”偷换了“原理性”;B项中“事实性知识”不是离球心“较近”,而是“较远”;C项中“原理性知识”不是离球心“较远”,而是“较近”,B、C两项中“远”“近”之差,意思却是天壤之别。)

20.D(A、B、C项是基于全文立论的,符合原文本意,D项中的哥德巴赫猜想之类课题既然属于原理性课题,那么说是适宜成为“初次涉足科学领域者攻克的目标”,便不合原文旨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87943.html

更多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科学性说明文,文章的内容虽然浅显易懂,但是紧跟时代步伐,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让学生在思想上热爱科学,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之强大。纵观赵君华老师的整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堂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读后感

《理想的风筝》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美文,无论谁读之都会为之感动,教完这一课,主人公刘老师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身残志坚的高尚品德,对生活的不懈追求,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动。一、课堂一咏三叹,升华情感。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作者

11《秋天的雨》教学设计及思路 11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

舞蹈--《春天的故事》 舞蹈网春天的故事

女儿从四周岁开始练习软功,断断续续地学了近四年,最近终于有机会演出了,孩子们可兴奋了!舞蹈《春天的故事》练了很长时间,小演员们年龄差距较大,有的还是学前班的孩子,有的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想把这些孩子集中在一起排出像样的舞蹈,确实

声明:《《宇宙的边疆》随堂练习》为网友回忆如此多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