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 晋中市太谷县

太谷县

太谷县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与祁县、平遥共同成为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境内有诸多晋商大院遗存,以曹家大院和孔祥熙宅院(孔祥熙出生在太谷)为其代表。是盛唐诗人白居易的祖籍地,近代大财阀孔祥熙的出生地。久负盛名的宫廷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出产于太谷。太谷饼和壶瓶枣享誉全国。明清民国时期,太谷富商巨贾云集,成为山西的金融、商业中心,固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

中文名称: 太谷县

电话区号: 0354

邮政区码: 0308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中部

面积: 1033.6平方公里

人口: 29万人(2004年)

目录

县情概况经济基础特色产品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山西第一个商区 太谷古庙会 三多堂金火车头

票号银行旅游资源特色建筑文化深厚迷人建筑 独具特色的园林 太谷旧四合院 孔宅四明厅 太谷青龙寨迁善庄

旅游景点本地主要商品(或行业)

县情概况

经济基础

特色产品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山西第一个商区 太谷古庙会 三多堂金火车头

票号银行

旅游资源

特色建筑

文化深厚

迷人建筑 独具特色的园林

太谷旧四合院

孔宅四明厅

太谷青龙寨迁善庄

旅游景点

本地主要商品(或行业)

展开

太谷县历史文化

编辑本段县情概况

太谷县总面积1033.6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人(2010年),太谷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无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9600立方米。

农业基础条件好。因盛产粮、棉、油、果、菜、肉、蛋、奶而著称三晋,是山西省的商品粮基地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全国的瘦肉型猪基地,是全国八个最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区域之一。

文化教育底蕴深厚,境内有全国重点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农大信息学院、山西兴华职业学院、山西交通技师学院等九所院校,在校生6万余人,有山西省省级示范中学太谷中学,有培养飞行员的基地太谷二中。

4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 晋中市太谷县
太谷是形意拳的发源地,形意拳是中国三大著名内家拳拳种之一(形意、太极、八卦),位列中国四大名拳。形意拳的风格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在内家拳中独树一帜。

太谷秧歌是晋中秧歌的代表屡次在人民大会堂进行演出,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 太谷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优良传统。

医疗卫生资源丰富:有享誉全国的山西广誉远药厂(原山西中药厂)、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太谷县人民医院、太谷县中医院等医疗资源。山西中药厂大约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41年),现为广誉远制药厂, 山西中药厂是中国从事中药生产最古老的中药企业之一,曾与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胡庆余堂、广州的陈李济并誉为“清代四大药店”,但是比其他三家早上百年历史之远。 山西广誉远生产的“龟龄集”、“定坤丹”为其精华,其中龟龄集1957年即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中药一级保密处方(为中国中药四大秘方之一,且为首方),2000年再次被批准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有“补王”之美誉。

编辑本段经济基础

太谷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近年来,除了稳定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田面积外,大力发展蔬菜、林果、色素、酿酒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太谷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000余家,目前已形成玛钢铸造加工、精细化工、农机、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制药、纺织、运输等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基础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太谷县净信寺戏楼

县人民政府驻明星镇。邮编:030800。代码:140726。区号:0354。拼音:Taigu Xian。

编辑本段特色产品

壶瓶枣

山西太谷是壶瓶枣的主要产区。2001年被授予中国“红枣之乡”的美称

主要用于做蜜枣,也可鲜食或制干。该品种树势强健,树体高大。果重30g,长倒卵形,皮薄,深红色,肉厚,质脆,汁中多,味甜,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7%,制干率35%,含糖71%。果皮稍具苦辣味。成熟期

遇雨易裂果,落果较重,耐贮运力差。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山地,平川均可生长,但对土壤要求较高。品质中上,9月中旬成熟。

这种枣树的优点是树冠大,产量高,寿命长,平均每株产量50公斤以上。果实平均每枚重25克,最大的可达50克。成熟后果皮暗红,果形上小下大,中间稍细,形状象壶亦象瓶,故称之为壶瓶枣。

壶瓶枣皮薄、肉厚、味甜、核小,是生食的良种,制成干枣和酒枣更佳。壶瓶枣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沿南同蒲路南侧太谷南山的北麓,尤其是里美庄的枣树最为上乘,而且该地区千年以上树龄的枣树至今仍有种植,收获季节仍果实丰硕。

枣果较普通枣果大很多,仅次于梨枣,产量大,果形好看,口感上乘,营养价值极高,亩栽110-140株,枣树当年即可挂果,3到5年树龄的果实质量开始趋于稳定,维生素、糖分的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达到较高标准,枣树结果年限可以持续百年以上,果树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龟龄集酒

70年代时期山西中药厂(位于太谷县)在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药品多样化的要求和适应出口的需要,即要求此药在原有的散剂剂型外,再增制一种酒剂。经过五年时间的研究,终于在一九七八年试制成功了具有中国独特风味的名贵药酒——龟龄集酒。龟龄集酒以佳酿汾酒为底酒,以现代科学方法进行方剂的组合、配伍,因而它的色、香、味俱臻上乘。龟龄集酒一经问世,即受到普遍欢迎,除因它保留有汾酒的浓馥醇香因素外,主要还具有同散剂龟龄集相同的疗效而且有比散剂显效快、副作用小等特点。

太谷饼

太谷饼是山西省传统名吃,产于太谷得名。字最早叫甘饼,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以香、酥、甜、软而得名。明末清初,在太谷城东南沟子村有一家由襄垣人开的“饼面铺”,由老字号“文 堂”继承了这一技艺,闻名于省内外,后改名为太谷饼。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太谷县位于中国山西省晋中盆地中部。太谷县辖3个镇、6个乡:明星镇、胡村镇、范村镇、侯城乡、北洸乡、水秀乡、阳邑乡、小白乡、任村乡。汉族为主,有回、满、维吾尔族、藏族、俄罗斯、哈尼、锡伯、鄂伦春、壮、蒙古、朝鲜等13个少数民族。面积1033.6平方千米。西汉置阳邑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更名为太谷。唐武德三年(620)太谷、祁县合并置太州,六年废州复县。1958年11月祁县并入。1961年祁县析出复设。自然资源主要有林木、野生动物等。土特产主要有龟龄集、定坤丹、太谷饼、太谷果。名胜古迹主要有白燕遗址、三多堂(曹家大院)、无边寺、净信寺、鼓楼、孔宅。

历史文化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是文明遐迩的晋商发祥地之一。距山西省会太原仅60公里。早在上个世纪以前,在晋中、吕梁一带就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金太谷,银祁县,吃不完米面的榆次县"。这是对晋中商贾云集,殷实富庶的赞誉。听老人们说起历史上的太谷县,也无不啧啧赞叹!但是,"金太谷"的历史给后人留下更多的则是一个难解的谜团?许多宣传资料说:明清时期太谷的第一富商是北汪"三多堂"的曹氏,但太谷的民间普遍认为城内的孙家才是真正的太谷第一富户。昔日,青堂瓦舍遍布太谷城乡,如今,十之八九已经夷为平地。太谷县建设

不过,好在目前太谷城内尚有8000余间老宅子,古城旧貌依稀可见,特别是150余处四合院保存基本完好,价值有待开发。但令人沮丧的是一些很有气派的豪宅深院,竟然无人知其何人所建,曾经的主人是谁?距太谷县城仅15公里的西庄村有一处名曰"延寿庄"的避暑山寨,地势险峻,旧貌尚存,但不知何故,上世纪八十年代由陈尔鹤老先生编著的《太谷园林志》中,居然一笔未及。今年,电视剧《乔家大院》热播后,3月7日的《山西晚报》28版刊登出大清光绪年间晋商财富的一个排行榜,榜上共录14家,其中太谷有曹、刘、武、孟、杨五家,论实力太谷最强,但关起门来细考证,曹、武、孟家尚知一、二,而位居榆次常家之后,总排名第六的刘家就是太谷史志办的同志也如堕五里雾中,刘家主人是谁?居住何处?这些都成了悬疑。还有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山西日报》5月9日的3版燕治国先生写的《惊天大盛魁》一文结尾处写道:"人们都不知道大盛魁的始祖姓甚名谁,当晋商研究成了门热学之后,有人考证出大盛魁是山西太谷武家堡人王相卿在雍正初年创立的,不知根据是什么。"说起大盛魁,其规模与显赫远胜于乔致庸的复盛公。然而,"大盛魁"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歇业,至今也不过六七十年的时间,而了解"大盛魁"历史的后人又有几何?为了弘扬晋商精神,让后人不忘那段辉煌的历程,我开始寻访"金太谷"的踪迹。

编辑本段山西第一个商区

查阅晋商史料,太谷的人和事介绍的都比较少,巧的是最近笔者看到一本民国十五年十二月三版,由当时山西教育厅编辑处发行的《商业课本》第一册,书中第二十三课专门介绍了太谷,文字虽然不多,但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太谷商业在晋商中的地位与作用。现抄录如下:"太谷是山西全省的第一个商区。在商业界的势力,可以左右全省金融,城内商号栉比,又多为批发庄,他的支庄,遍满于全国。山西中部的商业,首推祁、太、平、榆,但祁、平、榆三处,固然各有所长,如祁县的茶庄、平遥的票庄,尤其轰动一时。不过要总括起来,还不能与太谷等量齐观,他们的历史,也不能与太谷同日而语。

历史古镇

太谷古茶马之路

当明朝时候,外国人和中国通商,独在澳门一隅,我们北省距澳门很远,没有人敢放洋前往,独太谷人具有远大眼光,首先去澳门行商。至于在中国的境内,三百年前,就有太谷客商的足迹,那更不用说了。所以参茸庄、绸缎庄、绵茧庄、洋布庄,这些较大的商铺,都是从太谷创办的。其它钱行、布行、铁器行、竹器行、南京杂货行、亦莫不占有先进的地位。

太谷有许多大商铺,所卖的货物,又是别处没有,因此全省的商务,就自然集中于太谷一县。省南的平、蒲、绛、解,省北的忻、代、宁、保,以至大朔、归绥,各处的行商贩客,莫不来太谷采办货物,运回本处销售。要以寻常眼光看来,太谷居然成一个商埠了。自火车通行以后,中部各县,以及北省距京绥路近的贩商,虽多亲到外省办货。但是太谷主要货物的销路,并不减退。至于韩侯岭南的客商,仍是来太谷采办一切。这都是规模雄大,信用素著的缘故。"正如商业课本中所言,太谷商业历史悠久,早在宋金时代就已经有人开始从事商业活动,但在金、元两代的残酷统治下,社会经济处在落后的阶段,商业 活动发展缓慢。明代前期,太谷地区风调雨顺,老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国家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大量移民太谷,农业经济得到复苏,太谷的商业活动也由小到大,有了一定的规模。直到明代中叶,太谷商业才有了较大发展,参与人数大增,商贸活动形式多样,并且规模较前期有了进一步的扩大。明万历24年(1596)版的《太谷县志》这样记载:"太谷素称勤俭,崇经术,尚礼义,诚为美俗。今观士敦行谊,农力于野,商贾勤于贸易,无间城市、乡村,无不纺织之家,可谓地无遗利,其勤不减古昔矣。"据太谷耄耋老人回忆说,太谷城内孙家乃是明朝财主;沟子村员氏于明末即在汉口做茶叶生意, 并在北京设"志一堂"分号。明末清初,北汪曹氏在东北热河省朝阳地区的三座塔开始从事种菜、养猪、磨豆腐业,尔后开设酒坊,兼营杂货业,故有"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之说。由此可知,太谷人的经商活动到明代中叶就已经相当频繁了。

顺治18年(1644),满清入关后,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盛世的发展,太谷商业空前活跃起来。这期间,太谷出外谋生的一大批富商大贾衣锦还乡后,盖起一座又一座富丽堂皇的豪宅:如北汪曹家、上庄王家、白燕张家、南席武家、东里乔家、阳邑杜家、任村贾家、里美庄郭家、要家,还有城内的赵、孟、武、孙、党、康家等等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富商大户。他们以家乡为根据地,建立总商号。乾隆年间,太谷就有170余个商号,分号不知其数,太谷商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全国各地。

太谷,作为山西商业的一个繁盛之区,其商人的经商活动逐渐成为晋商中一支劲旅。据有关史料记载:清代中叶以后,"商贾辐辏,甲于晋阳",太谷商业进入鼎盛时期,道光二十二年(1842)《太谷重修大观楼捐银碑》记载,当时太谷捐银的商号就有600余家。全县近半数的壮年男性出外长期从事商业活动,太谷商号遍及全国各大码头。从经营的行业来讲,票号、药材、绸缎、皮货、呢绒、布匹、典当、粮食、杂货、副食、土产、麻铁、颜料、茶庄、客栈应有尽有;从活动范围来讲,北起东北、蒙古,南到四川、广东,西达新疆、青海,东至京、津、徐、沪、杭、闽,全国商埠大邑、水旱码头,几乎都有太谷商人的生意,还远足外蒙库伦(乌兰巴托),俄国的伊尔库次克、莫斯科、日本、美国等地。晚清光绪年间,县城的东街、西街、南街商号林立,鳞次栉比,其中著名的有:协成乾、志诚信、世义信、锦生润、大德玉、大德川、公合泉、裕源永、保隆堂,还有祁帮、平帮设在太谷的分号大德通、大德恒、三晋源、合盛元、日升昌、蔚丰厚、蔚长厚等;帐庄有:砺金德、用通五、三晋川;药材行有:广升远、广升誉、广益义、广懋兴、广源兴等20余家;绸缎布匹百货业有:万聚恒、锦全昌、万泰恒、恒升泰、元生利等;土产杂货业有:瑞隆裕、义兴隆、达泉涌;生烟业有西谦亨、北谦亨。这些商号中的多数主要是经营大宗批发业务,其次才是零售,其时,有一位太原的晋绅叫刘大鹏,他在太谷私塾教书时,写了一本《退想斋日记》,书中记录了太谷当时的富庶繁华:"太谷为晋川第一富区也,大商大贾都荟萃于此。城镇村庄,亦多富堂,故风俗奢侈为诸邑最。"他还说,当时的太谷有"五百万金者1户,百万金者3、4户,数十万金者数十户,数万金者则不计其数。"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月二十二日,适遇冬标之期,"见夫街市之中,商旅往来,肩扛元宝,手握朱提(银锭的代称),如水之流,滔滔不断"。

说太谷的商业,还有三点不得不说。一是"太谷标";二是"太谷周行镜宝";三是太谷设立的"山西省总商会"。太谷古庙会

商人办货,用现金交易,当时钱货两清的实在很少。大多都是先行交易,然后定期付款,这付款的时期,每年中按四季分为春标、夏标、秋标、冬标。每季付款一次,叫做标期,标期结算是一种信用度很高的合同经营。赊销商品,既是商行的买卖,也是票号的放贷。商品卖者与买者的关系,也成为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山西各商家适用标期,最普通的是太谷标和太汾标两种。太谷标即太谷一县之标,太汾标即太原府所属的祁县、榆次与汾阳府所属的平遥、介休之标。在地域上讲,太谷也不是独偏于东而另划一区,实系太谷在当时经济上显赫的地位与优势之所在,其一县之势力,可与榆次、祁县、平遥、介休等数县相抗衡,故独为一标。"太谷标每年又分春二月、夏五月、秋八月、冬十一月四个标期,每期三天。因为众多的票号、商号总部都设在太谷,每到标期,外地分庄的贷款、货款、利润等现银都要运回总部进行结算,每逢标期,各票号的库房银山银海,外地转运标款银两的驮骡、车辆络绎不绝。同时外地商贾云集太谷,向各大商号办理订货、进货合同,清理旧债务,开始发生新的业务关系。太谷各大商号在外地商业大埠设有坐庄,派出专人采办货物,如苏杭的绸缎、川广的药材、四川的夏布、山东的曲绸,蒙古的皮毛、两湖的茶叶、京津沪的洋货等,大量运回太谷,然后再批发给外地商户,省城太原的各大商行也均由太谷进货。标期之日,各商业大户还要搭台唱戏,公演三天,古老的太谷县城,自然是车水马龙,人群熙攘,热闹非凡。

清代货币实行银钱平行本位,以银为主,以钱为辅,银子一般铸成元宝后,在市场上流通。银子最重以五十两一个元宝,中锭为十两,也流行一至五两的小元宝,叫"小锭",或"锞子",还有一两以下的散碎银子,票号一般以一千两为汇兑标准。因为各地银两的成色不同,所以金融本位标则也不同。太谷票商为增加其信誉度,则规定了本太谷货币流通的金融标则,称作"谷钱平"。凡是外来银两,必须按"九九八"的成色,在太谷银炉重新铸成银锭,加盖太谷"周行镜宝"的钢印,才能在市面上流通,这比山西"2.4宝"标准还高。所以太谷的"周行镜宝"在全国享有极高的盛誉。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太谷商业的发展。三多堂金火车头

光绪三十年(1904),清政府农工商部奏定商会章程,通行各省勒令照办。当时,各省商会组织一般均设立在省会城市,而山西督府组建山西省总商会,地点却设在太谷,北汪"三多堂"掌门人曹润堂被众商公推为首届会长,成为商界的领袖人物。山西省总商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商界合法权益;调解商事纠纷;协调会员间、会员与政府间的关系;评说协税,分摊各种费用;征收铺捐;筹议工商业的改良及发展事项;调查商情,统计营业资本、劳工人数、市场物价;审批各商号店铺之开业停业;向政府提出工商法规、课税制度之变更修改建议;监督管理商号店铺及市场营业,鉴定商事争执的商品优劣、价格高低、票据真伪等;开办商人子弟培训班;出具有关证明,办理以发展工商业及增进公共福利为目的的其它事项;维护巡查街面市场秩序,对欺诈、赖债行为进行强制干预,保护城制使用,组织节日演唱娱乐活动;接待外来商贾和有关人员;承办省、道、府县下达的有关事务等。一直到辛亥革命后,山西总商会才迁入省府

历住地太原。由此可见太谷在晋商群体中的地位和影响。

编辑本段票号银行

太谷县票号

太谷农工银行,民国十一年(1922年),在县城内成立,资本7万元。民国十二年正式开业,经理张模,行中重要人员皆票庄出身。太谷农工银行发行有无年份版纸币,实物见有一元、一角、五分、三分等数种,均罕见。

太谷懋昌银号,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正式成立,由私人集股创办。为股份公司性质,股本八万元,股东中以吴、要两姓最多,大掌柜要谱。主要办理存款、放款和少量汇兑业务。旧址位于山西省太谷县城醉乐园巷1号,现保存基本完好。太太谷县票号

谷懋昌银号兑换的钱票见有:民国二十一年太谷县地方救济金融会兑现券1角,由太谷懋昌银号兑现。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历史悠久的古城

太谷古城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古城最早建于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太谷春秋时属晋,周襄王时,晋侯以阳地赐大夫处父为食邑,始有阳邑。西汉时置阳邑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更名为太谷县。明清以前,太谷一直隶属太原府。

县城所在地,原为白塔村。民间有"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之说。

太谷县旅游资源图册(10张)

北周武帝建德六年始迁于此,之后筑土为城,周围5公里,高6米,四周掘护城池。明正德九年(1514),太谷城墙增高到8.3米,以砖砌门,上建重楼,城墙四角建角楼。明万历四年(1576),太谷古城改砌砖城。城基垒石1.67米,自基至堞砌砖,基宽14米,高12.5米,东、北、南为瓮城,西门为重门,瓮城上各建楼3间,角楼重加修饰,周围建警铺56座,以砖砌堞道,里侧加回垣。清代,古城虽时有修缮,但其规模与建筑基本还是明代样子。直到1930年,太谷城墙、瓮城完好,西、南、北护城河依旧。太谷古城的第二大特点是街巷整齐,宅院讲究。"太谷城是真有名,鼓楼盖在街心心",鼓楼作为太谷古城有标致性建筑,雄距古城中心,不仅蕴含有传统审美观念的思想,而且客观上对古城建筑规划起着定位的作用。太谷旧城共有四街八井七十二巷。而以鼓楼为中心,辐射东、南、西三条大街。楼北为旧县衙,北大街与西大街中段相交。在此基础上,多数街巷横平竖直,把全城住宅划分为若干方块。使得整座古城建筑规范齐整,进退有节。

编辑本段特色建筑

太谷旧城的建筑,商号约占三分之一,集中于东西南北四大街;民宅约占三分之二,集中于城内四隅。太谷古城住宅特色明显,普通人家的宅院大多为"三、三制",即正房、厢房、下房各为三间的四合院。而一些大户人家或临街铺面则是正房5间,厢房里七外五或里五外三的两进院、三进院。但正房多呈一面坡,俗称梯儿房。外观青砖石砌,上窗一律内启。这些四合院既有防火的作用,又有聚水聚财的寓意。都属明清北方典型的宅院。许多北京的游人说太谷的四合院,楼高墙厚,而北京的四合院低矮、窄小。究其原因是明清太谷为山西最富有的地区之一,老百姓兜里有了钱,山高皇帝远,又怕土匪盗贼,所以起房盖屋便不惜钱财,而北京地处天子脚下,那些王公大臣即便有钱,也讳于皇家规制,不敢造次,只能依例行事。

编辑本段文化深厚

查阅《太谷县志》,我们还发现,太谷古城寺庙众多,文化深厚,直到现在,太谷城内的街道名称,除一部分是因方位、地名、姓氏以及居民的意愿而命名的外,仅以商号和寺庙命名的就有三十多条。如以商号起名的有:兴隆巷、钱市巷、钱龙巷、醉乐园巷、纯和巷、卖珠市巷、永胜巷、振兴巷等;因寺庙而取名的有:观音巷、杨庙巷、南寺街、东寺园、狐公庙巷、三官庙巷、上观巷、东岳庙巷等。据史料记载:自晋代至晚清,太谷仅城内就建有祠、庙、观等27处;建有状元、进士、举人及节孝牌坊20余处,再加上一些过街门楼,整座古城到处闪烁着浓郁的传统文化。

编辑本段迷人建筑

如今,太谷古城昔日规模宏大的城池,杨柳岸边的护城河,以及一座座入城太谷县鼓楼

的石拱桥、瓮城、角楼已经成为历史的记忆。但古城的两座标致性建筑古楼与白塔依然如故。鼓楼又称大观楼,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底层以砖为基,开四门,面向县衙,贯通东、南、西三条大街,夕阳西下,登楼四望,满城的青堂瓦舍尽收眼底,三条大街两旁的老式商铺,仿佛向人们诉说着历历往事。建于城南无边寺内的白塔,通体白色,塔为7级砖木结构,平面呈八角形,高43.6米,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塔身为楼阁式空心制,塔顶为莲座瓶式喇嘛刹,塔腹空心,登塔北望,古城旧貌犹存。晚霞映照下的鼓楼,燕子环飞,令人心驰神往。独具特色的园林

说起历史上的"金太谷",还有一点闻名遐迩,那就是太谷的园林建筑。清代晋商几百年的经济繁荣,促成了文化的发达,也形成了太谷独特的民居和园林风格。太谷的园林其特点主要是:静穆、庄重、古朴、大方。它没有北京皇家园林的富丽,也没有江南园林的秀丽,更没有广东园林的轻盈,可在黄土塬上,建起古朴的亭台楼阁,点缀着北国的花草树木,加上小巧的假山,点滴的流水,别有一番情趣。太谷的园林根据其风格可分为:庭院、庭园、宅园;别墅山庄;公署花园;寺庙园林;公共园林;风景名胜区等六类。太谷旧四合院

太谷地处北方,无霜期仅150多天,加以四合院面积窄小,并多以方砖铺地。所以,一般庭院中多砌筑花栏墙,上置盆栽花木,如夹竹桃、花石榴、腊梅、海棠、菊花等,个别大户或大商店还培植一些名贵的桂花、铁树等。此外,庭院中还常在花墙前置大鱼缸一、二个,有的专为养鱼,有的仅为储水浇花,还有的则在缸内栽植荷花或睡莲。太谷城内福寿巷5号康宅,宅院已建有百余年,布局严谨,尚保存清式旧貌,是太谷有代表性的庭院之一。宅门位于四合院东南角,门设木质垂花门楼,迎门南轩东山墙设影壁,影壁下设须弥座上斜贴"磨砖对缝"的方砖,极为美观。院心有一花坛,中植枸杞一丛,据说已生长一百余年,树高丈许,荫庇大半个院落。九月初,满树繁花,郁郁葱葱,使满院生趣盎然。此外,过去,太谷的四合院除主人居住的正院外,根据家庭的富裕程度,还建有偏院、后院、小园或车马院、厨房院、磨坊院、长工院等等。为了显示主人的修养或营造温馨舒适的人文环境,主人把偏院、小园的门多筑成各种造型,并在其门楣上题写匾额,少数人家就是盖厕所也不忘在小门上方题一寓意含蓄的款额。如城内北砖道巷布秉全先生老式四合院的厕所上书"活泼地"三字,看了不觉让人捧腹一笑。孔宅四明厅

晋商的崛起,造就了一大批豪商大贾,在太谷城乡衣锦还乡的富人们,起房盖屋不仅考虑到了光宗耀祖,防贼防盗,彰显儒雅;而且把苏、杭一带,以及全国各地的造园思想、技术带回老家,筑起了一座座兼具南北风格,又有独特魅力的花园、别墅。如城内的孟家、武家、赵家、孙家,城外阳邑里美庄郭家、要家花园,阳邑村杜家花园;小白乡上庄村王家花园,东里村乔家花园;白燕村张家花园;以及南席村武家花园,任村贾家花园;沟子村员家花园和范村的东西花园,这些花园从几亩到几十亩地不等,风格透视着北方的粗犷与大气,又偶或有苏杭园林的灵巧与秀丽。这些私人宅园中,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太谷城南武家花园尚是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如今只有城内孔祥熙宅园基本保留了下来。与此同时,为了避暑或避乱,这些大户还在太谷山区建有避暑山庄,如北汪曹家的青龙寨;孙家的大涧寨;员家的四棱寨;以及不知其详的如意庄、延寿庄、赤伍庄等。这些山庄都建在山峁上,内造重院,外围高墙,当大暑之日,户主领着妻妾童婢乘着大轿、小轿进庄,小住一、两个月后回城。如今这些山庄别墅大多已成废墟,有的也只剩下残垣断壁,地处太谷南山范家岭的青龙寨,也叫迁善庄,规模虽不算最大,但庄建在山峁上,依势建墙,墙将整个山峁全部包住,外墙高三丈到五丈,墙底厚五尺,呈梯形垒起顶宽三尺,石墙上以大砖加砌垛口,远观俨然一座石城堡,墙下石壁仞立,可谓"固若金汤"。太谷青龙寨迁善庄

庄南低处围以外墙,形似瓮城,庄门石券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五尺,上嵌石匾"迁善庄"。门外是一条数米宽的深沟,想出入庄内必须经过吊桥。桥边的石栏杆栏板上还雕以各种长寿、如意图案。进入庄内,先是小天井,石板路,再进内寨门,寨门上书"紫燕"小石匾。门外是外院,有龙王庙、磨房、坊碾,和饲养牲口的地方。门内是正庄院,有大小五个院子,院内有假山、住宅、小轩、下棋亭等建筑,院内的石磴,石阶尺度虽小,但依石势,石纹而筑,很是精巧。由于整个院落依山势而建,前后错落,别有洞天。近年来,一位香港的先生下正计划在此重新修葺,开发旅游,希望有一天这个古老的山庄也成为我省旅游的一个亮点。

编辑本段旅游景点

历史上的太谷城乡风景名胜还很多,如公署园林有分防厅东书房花园、小河阳,有公共园林西园、东寺园,有酎泉、凤山、龙泉寺、天宁寺、关帝庙、观音庙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中,太谷就有净信寺、光化寺、真圣寺等六处被列为国保单位。

现在的太谷县也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太谷依靠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完善了大规模的现代化建筑工程,认真合理规划城市。太谷吸引外地眼球的主要原因在教育:太谷的教育在全地区,乃至全省的有名气。太谷教育界师资雄厚,拥有太谷中学、太谷二中等全省、全国重点高中,每年陆续向各高校输送大批人才,各地学子涌人太谷,求知,求真,求实。推动了太谷个行业的发展。

希望太谷的明天会更好!

编辑本段本地主要商品(或行业)

铸造加工、精细化工、农机、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制药、纺织、运输、商品粮棉、油、水果、蔬菜、养殖业、色素、红枣、酿酒。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太谷县旅游资源图册(10张)



词条图片(8张)



扩展阅读: 1 太谷秧歌````民间文化

2 太谷秧歌

3 、太谷一带的民歌演变而成的一种山西地方戏曲剧种。后流行于祁县、太原、孝义、介休、寿阳等地,深受晋中农村人民群众的喜爱。

4 明朝中期,、太谷一带农民在田间劳动时传唱“小曲曲”,同时也配合元宵节闹红火表演,这是秧歌从民歌发展为歌舞结合的最初级形式。清朝初期,安徽凤阳花鼓流传到晋中,一些节目与当地秧歌结合逐渐发展为踩街秧歌。当时表演没有弦乐,只是以轻敲鼓边、轻击锣镲来掌握节奏,内容多是第三人称数说见闻典故。迄至嘉庆年间,晋中商业蓬勃兴起,文化也随之传播交流,促使秧歌向戏曲化发展。道光初年,太谷县出现了群众性的乐班,除正月十五举办踩街秧歌外,还登门进行演出,并逐步向邻近县份发展。光绪十五年以后,秧歌开始登上戏台表演,有的以村组班,有的数村联合组班,农闲时外出活动。光绪二十二年,秧歌艺人成立了“德盛社”,以半职业性质的班社和戏曲化的表演形式出卖台口,明码标价至附近各县流动演出。

5 光绪

6 末年,秧歌与晋剧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联合成立“风搅雪”班社,既演晋剧也演秧歌,进一步推动了秧歌发展,正式出现了“太谷秧歌”名称。民国十五年前后,太谷的秧歌艺人根据当地真人真事编写出《打冻璃》、《劝戒烟》、《送樱桃》等一批反映农村生活的秧歌戏。这些剧目和曲调流传至今。

7 新中国成立以后,榆次专署文教局组建“秧歌研改社”,一边演出一边研究改革,整理改编许多传统秧歌剧目,移植排演了《挑女婿》、《送嫁妆》等现代戏,秧歌得以推陈出新,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1955年,榆次县成立了专业秧歌剧团,改革音乐唱腔,变一剧一曲为一剧数曲,增加弦乐伴奏,丰富打击乐器;改编《偷南瓜》、《当板箱》等传统剧目,移植演出《朝阳沟》、《李双双》等现代戏;培养出王效端(艺名“香蛮旦”)、王振基(艺名“蛤蟆丑”)为首的第一代演员;此时的秧歌在发展过程中起了质的变化,剧种日臻完善。

8 如今太谷秧歌也被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放分类:地理,文化,地名,行政区域

我来完善 “太谷县”相关词条:

介休榆次襄垣县阳曲县平遥县临猗县怀仁县灵石县榆次区寿阳县平定稷山县孟门梁刚

介休 榆次 襄垣县 阳曲县 平遥县 临猗县 怀仁县 灵石县 榆次区 寿阳县 平定 稷山县 孟门 梁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058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历史上十大断案高手之十:于成龙

廉吏第一 --- 于成龙于成龙(1617年9月26日-1684年5月31日) 字北溟,号于山,清代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人。谥“清端”、赠太子太保。于成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

4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 朔州市山阴县杀人案

山阴县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山阴县山阴县位于山西省北部,东径112°25′-113°04′,北纬39°11′-39°47′。东邻应县,南毗代县,西交朔城、平鲁二区,北与左云、右玉、怀仁接壤。全县南北长66.7千米,东西宽36.5千米,总面积1657平方千米,总人口22

4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 山西省霍州市医保中心

霍州百科名片 霍州鼓楼霍州市位于位于山西中南部,与临汾、晋中盆地交界,扼山西南北;交通之要冲。四周群山环绕,汾河从西北切割韩信岭入境,流经市境西部。南北长约30千米,东西宽约36千米。总面积765平方千米,下辖5个街道、4个镇、3个乡,总人

中国省名简称及省会一览 一般的中国地图比例尺

1.北京市:简称“京”,取市名中一字。北省:简称“冀”。相传夏禹曾把中原地区划为九州,而河北大部份地2.天津市:简称“津”,取市名中一字。3.河区属古冀州。省会石家庄。4.山西省简称“晋”。春秋时晋国的所在地。省会太原。5.内蒙古自治区

1-1山西省吕梁市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

吕梁市   中文名称:吕梁英文名:Lüliang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山西省下辖地区: 全市现辖1区10县2市政府驻地:吕梁市永宁中路电话区号: 0358邮政区码: 033000地理位置:山西省西部 面积: 21095平方公里 人口: 3727057人方言:孝义话、离

声明:《4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 晋中市太谷县》为网友你美丽如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