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 电视剧

“巾帼首相”上官婉儿是怎么死的

2013年09月12日09:54河南日报

上官婉儿,男性化复姓的上官,和柔媚的女性化的婉儿的组合, 不只是个符号,几乎“昭示”了名字主人的性格和命运。

她生在盛唐,却在襁褓之时便沐浴了腥风血雨。她的爱恨悬浮于一个巨大的政治背景之上,苦难成就了一个非凡的女性。

她是罪臣孤儿,祖父和父亲都被武则天杀害。但她效命于这个“教母”般的女皇长达27年。14岁成为武氏“秘书”,19岁时百官奏牍都由她先行过目,并加拟签,武则天只要在上面批个字就颁行天下,成了除武则天以外最具权柄的女人。追随武氏25年,她成了事实上的“巾帼首相”;武氏之后中宗即位,婉儿封昭容,位同宰相、爵同诸王,仍然秉国权衡,参与朝政。她在幕后操纵着整个王朝,直到被李隆基诛杀,甚至可以说她曾用非凡的政治智慧“称量天下”。

她是唐代大文人上官仪的孙女,她和祖父对唐初诗律的形成及发展有很大影响,她用非凡的文学智慧又“称量”了当时的文坛。

李隆基杀了这个非凡的女人后的第二年,便忙不迭地让自己的臣子张说收集上官婉儿的诗文,辑成二十卷,如此才“安”了这个大唐天子的心。他敬佩这个“曾经的敌人”。

婉儿一生的灵魂与肉体之爱错综复杂,她利用男人对她的爱,用超绝的控制能力控制了那些身居要位的男人,从大唐皇帝中宗李显,到廷臣执事武三思、崔湜等,她总让自己在他们的生活中显得无比重要。

史书和民间传说中都有这种“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故事,无非是因为婉儿在历史上的地位太独特太突出。她如此出类拔萃,以至于没有同类型的女性形象再度出现。她的才高如云,她在权力场中的纵横捭阖,在危机四伏的宫廷争斗中保持着艰难的“平衡”,她的卑鄙与高贵、张扬和谦退,放浪与真诚共集于一身的极为复杂而多层次的个性,让她如美钻一般,闪烁着多彩的光辉。

文学家张说为上官婉儿20卷的文集题序说:“敏识聆听,探微镜理,开卷海纳,宛若前闻,摇笔云飞,成同宿构。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复有女尚书决事言阀,昭容(上官婉儿)两朝兼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意,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媪,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这样的赞美,据我看来是空前绝后的,因为上官婉儿,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

“刚直肯谏”上官仪

婉儿的祖父上官仪,这与婉儿初一谋面便永诀泉下的亲人,婉儿的文学天分该是对他的传承。婉儿骨子里存在的某些品质该是来自这个“刚直肯谏”的文臣。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人。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太宗每属文,遣仪视稿,私宴未尝不预。高宗即位,为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麟德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狱死。仪工诗,其词绮错婉媚,人多效之,谓为上官体。集三十卷,今编诗一卷。”

公元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秋天,上官仪考中进士,时年19岁,成为唐朝宫廷中最年轻的侍臣,担任皇家图书馆校正及教授生徒的直学士。唐太宗写文做诗,上官仪为其修改。宴会群臣,上官仪作陪。他曾参与编修《晋书》,为弘文馆十八学士之一。

高宗李治即位,上官仪升为秘书少监,后又升迁为西台侍郎,官至三品。

相传上官仪在任时,某次随军赴洛阳以东地区考察平息战乱的功绩。打扫战场时,麾下一员小将送来一只七宝紫兰装饰的夜壶,供上官仪使用。上官仪马上召集官兵,掷壶于地,厉声斥责:想想看,如果我们的官员用这样的夜壶撒尿,又该用什么样的器皿吃饭?朝中官员的生活要是如此糜烂,我们的大唐王朝还能兴旺吗?

有一次,上官仪的一个表姐穿一件“贴绣铺翠”的上衣,来到一个盛大的社交场合。上官仪当着众人的面,认真地对表姐说,请把这件衣服送我,今后不要用翠羽这样贵重的东西装饰衣服。这位贵妇因为是朝中宗室的至亲,很不在意:这一点点羽毛能值几个钱?上官仪正色言道:“你穿了这种贵重衣料,皇亲国戚会见样学样,那样长安城中翠羽必然价钱飞涨,商人受利益驱动将大量捕杀翠鸟。作为唐室要员眷属,这个头儿不能带。”表姐心服口服,立即改正。

权力游戏牺牲品

公元664年寒冬,当权男人高宗李治和当权女人皇后武则天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禀性刚烈、敢于直谏的上官仪力主废武后,懦弱的高宗首鼠两端。而当消息“走漏”,武皇后河东狮吼,“李惧内”马上说“这是上官仪叫朕做的”。

上官仪深知自己被卷入一场权力游戏,游戏结局已定,他只能是弃子,高宗的懦弱该是意料中的事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直臣的责任已尽,他遗憾的是再也不能报效国家。

他留恋自己的家,也为诀别刚出生的小孙女上官婉儿而难过。他本想看着她成长为一个才华出众的美少女,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本该无比欢乐。

“宫廷游戏”还在继续,并且向着黑暗的结局行进,许敬宗出场了。他贵为宰相,是武后的宠臣,人格却十分低下。为钱财把女儿远嫁给南蛮夷首领,为了同儿子争美女上书皇帝把儿子许昂流放岭外。上官仪评价他:既然是个人,就该有人品,要求更高一点,该有仙品。但偏有堕落成犬品的,许敬宗就是这种人。

许敬宗要求和上官仪开诗会,上官仪不屑地说:公修史还凑合,写诗不行。许敬宗快气死了,恶狠狠地问:天后的诗,以公之论,如何?上官仪冷冷地说,比公稍好一点。许敬宗自此极为怀恨。

不数日,武则天指使许敬宗诬告上官仪,说上官仪与被幽禁的已废太子李忠共谋造反。上官仪在李忠还是陈王时曾任过陈王府的咨仪参军,李忠被废为庶人之后,上官仪“想当然”同李忠一样对武皇后心怀不满。上官一族被满门抄斩,不满周岁的婉儿与母亲郑氏被赶进掖庭宫充为宫婢。

临刑前许敬宗还要再放一支“冷箭”。他对上官仪说:上官兄,听说阴司里有好几个诗品很高的等你赴诗宴。我和天后都写不出好诗,没有被邀,真是惭愧。

上官仪坦然面对屠刀,他因刚直名垂千古,他的死改变了婉儿一生。但他无从知晓他的小孙女怎样“权秉国政,称量天下”;怎样效命于家族的仇人,与女皇恩怨纠缠;怎样领袖文坛,影响了唐初诗律。他无从为婉儿的辉煌骄傲,也无从为她的诸多卑鄙羞耻。

他给了婉儿上官家的血脉,但真正造就婉儿的,却是武则天。上官仪泉下有知,悲乎喜乎?

大唐孔子庙碑是陕州故城孔子庙所立石碑,它已被时光消磨得漫漶不清。这很可能是武则天的“政绩”,她曾“次曲阜,幸孔子庙,诏各州县修建孔子庙”。另一块碑乃“大周庄府都督故君墓志之铭”,是武则天称帝时一个将军的墓志铭,此人叫常怀靓,字倩,管理12个州的军事,长安三年十月十五日归葬故里陕州城东信义园。墓志铭上,武则天所造的几个字上面几乎全有。

罪臣孤儿,婉儿带着“原罪”的意识成长。后来她曾因忤逆武则天而被黥面,有形的“忤旨”烙在她的脸上,无形的“原罪”烙在她的心上,烙印在她不满50岁的生命历程中……

这样讲并无夸张之处。婉儿出生那年家族蒙冤,直至40年后中宗李显即位,才得平反。

婉儿几乎终其一生地生活在武则天的身边,这个“日月当空”(曌)的女人把婉儿映衬得熠熠生辉。从一个罪臣孤儿到称量天下,她的成长得自于天赋,得自于环境,更得自于武则天。

武则天是她的“仇人”,是一个天威难测的统治者,是在她额头上留下毕生羞辱的人,她注定要恨她;武则天又是她的“教母”,她身边唯一值得效仿的高贵的女皇,是她一生富贵荣华和权柄的赐予者,武则天真正懂她的冰雪聪明,她死心塌地爱她。

从道德评判的角度,婉儿并非好女人。正史和野史把她说得诡诈奸猾、作恶多端、私生活糜烂。但是站在婉儿的角度,“生存或是死去,这是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罪臣孤儿惊弓之鸟,她只能运用她所有的资本,包括肉体和灵魂全方位地保护自己。巨大的“原罪”阴影给了她可贵的清醒,她的头上永远是高悬的利剑,身后是夹紧的尾巴。她不停用智慧和身体同宫里和朝堂上的男人做着娴熟流畅的交换,同时她又知道这些交换的卑鄙与丧尽天良。她比所有的人都明白什么是道德良知,她更清楚她的道德良知就是隐忍地生存。她忍了家族血仇,忍了生而为奴,忍了脸上的墨迹,忍了被白白耗尽的青春。她自我成就了隐忍中真正的英雄气概。

她的智慧表面凸显强烈的女性特质,她中庸狡黠、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做事融通;她骨子里却有强烈的男儿气概,她杀伐决断、手腕强硬、权秉国政,叱咤风云。

她处理政事、处理情感、处理和男人的关系都有其“教母”的痕迹。她们共同制造了一个新的官僚集团,洞穿了官僚集团的性格,甚至“嘲笑公卿以为笑乐”。武则天从一个14岁的小姑娘奋斗到年逾八十的女皇,一任她不息的灵魂在天命、权力和人性之间苦苦挣扎。婉儿从一个14岁的小姑娘,至近50岁尊贵的昭容娘娘,她的内心挣扎较武氏更加剧烈。

婉儿骨子里又是高贵的,这来自上官仪的血脉。她钟情于往来唱和的千古诗篇和文人雅士的风月清谈,这是她的救赎之路。后世爱她的人提及她,总是真诚赞叹她的文学成就,对她的“卑鄙”善意地转过脸去,装作什么都没看见。

十四岁踏入政坛

公元664年至678年,婉儿在掖庭宫狭窄的蓝天下长大。婉儿的母亲郑十三娘是太常少卿郑休远的姐姐,有文学素养,母亲该是她第一个老师。婉儿虽身份为奴,但所有的人包括武氏在内,对上官的冤狱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婉儿到后宫内文学馆学习,也是很有可能。婉儿她聪明颖悟,“天性韶警,善文章”,应该是内廷文学馆宦官老师的得意门生。

宦官老师讲武后当年总是孜孜不倦地读书,她聪明绝顶,拿文学馆的书作阶梯,最终登上皇后的宝座,宦官老师大讲特讲武则天的伟大、非凡。皇后便成为少年婉儿心中的一道阳光,她梦想能有一天走出掖庭见到她。

她讲给母亲听,郑夫人落下泪来。婉儿不了解身世,把梦想寄托在敌人的身上。她又不愿破碎女儿的梦想,她深知婉儿的成长需要有梦想支撑。她不能让女儿怀恨武后,女儿一旦知情而且怀恨,性命便危在旦夕了。

因为老学士的举荐,14岁的婉儿终于等到武皇后的召见。“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于是婉儿走出掖庭走入朝廷,从此跟随了这个伟大、非凡的皇后。

婉儿那样快乐而骄傲,在她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应试中,她几乎是超水平发挥。她为皇后起笔行文,草拟诏令,又赋诗数首。婉儿抬起头,从皇后那里看到的,是惊喜而爱怜的目光。婉儿打动了皇后的心。

那年武后50岁,婉儿14岁。以武则天的气度胸襟,她不会容不下一个14岁女孩。更重要的是,她喜欢婉儿,婉儿令她想起自己的当年。

射向太子的箭。

婉儿的感情和政治紧紧牵系在了一起。她14岁成为武则天的秘书,几乎是和皇子们一道长大。冰雪聪明的婉儿,被李贤、李显和李旦所爱,但是政治的铁腕捣碎了爱情,青春的挽歌成为婉儿参透人生的代价。以后的岁月,她同武三思、崔湜,同中宗的关系,都不再是纯粹的爱情。她也不再眷恋那堪称真爱的往事。

婉儿第一次背叛爱情,是武后派她去东宫,检查出章怀太子李贤私藏武器。其实武后早已知晓这个消息,她完全可以不通过婉儿清洗东宫,她已枕戈待旦,胜券在握。但是她还是让婉儿去了。婉儿第一次背叛了爱情,从此成为武皇后毕生的心腹。

婉儿替盛怒的武后草拟了置李贤于“死地”的诏书,“太子怀逆,废为庶民,流放巴州”。

李贤走后,婉儿接受了新太子李显的爱。之所以这样,很可能是因为她潜意识中也有强烈的攀附权贵的欲望,或是她在冥冥中预感到“未来”掌握在李显手中。

683年,高宗去世。武后立李显为皇帝,自己仍临朝称制。李显即位时28岁,正是男人的“花样年华”。56岁的武则天被尊为太后。

武则天不能适应那份权柄易手的寂寞与苍凉。两个月以后,她借口李显想将整个天下送给自己的岳父——一个小小的参军,将李显废为庐陵王,幽于别所。

这个决定来得十分突然:某日,武后突然宣布,早朝要在乾元殿的正殿举行,而且她要亲自前来,与满朝文武共商国是。正殿的四周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御林军,守卫森严,武后正襟危坐,要婉儿宣读她的旨令。殿前卫士把李显从皇位上拽了下来并五花大绑。李显如梦方醒,对着武后大声喊:“我才是皇帝,你有什么权力废掉朕?”李显绝望的喊叫声一直在乾元殿里回荡。

废黜中宗李显的第二天,相王李旦继位,天下又重回到武后手中。这次权力变更,婉儿再次成为武后的箭,给了爱她的李显沉重的一击。

在这个阶段,婉儿应该从武则天的敌人(包括武则天的儿子们)那里听闻自己的身世。但此时婉儿对武后的敬爱和崇拜弥漫她的身心、深入骨髓又渗透在每一个细胞中。而武则天也早已离不开婉儿,她把婉儿变成射向章怀太子和庐陵王的箭。她说:“婉儿,没有别人能替我把这两个男人赶出皇宫了。”

婉儿“黥面”

公元690年,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62岁的武后终成女皇。她气宇轩昂地登临了则天门,在万众的欢呼声中开始了她的女皇霸业。

相王李旦生性软弱,他继位后,为自己选择了险境求生的方式。他连续三次奏请将皇位禅让于太后,武则天最终能够以弥勒转世的神话或者谎言为自己加冕,从此称帝15载。到705年春天她生病时才由李显复辟,为中宗。那年年底武则天与世长辞,官方称她享年81岁,有些人说她实际活了83岁。中宗即位5年后,据说被皇后韦氏所弑,李旦于公元710年复位,是为睿宗。李显与李旦,中宗与睿宗,俱是武则天的儿子,此后唐朝其他15个皇帝全是她的孙辈和后裔。无论史书怎样更改武后头衔,她仍是唐朝的祖先和国母。以一个篡位而颠倒朝代的人物,又在太庙里千秋配享,也太难为了那些史官。

女皇开始她辉煌的帝业,婉儿则开始了实际上的“巾帼首相”生涯,但她仍是武则天一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近侍奴婢。这年女皇62岁,婉儿26岁。和谐甚至美好的君臣关系却因一个失宠的男宠起了波折,婉儿被黥面。

男宠薛怀义被武皇厌弃,薛怀义大失所望,有一天他沿着宫中的一条秘道求见女皇,婉儿不与通报,将这失宠的“床榻上的君王”阻在一扇宫门外,薛怀义一把惊天大火,亲手烧了他为女皇建造的明堂。

武则天大怒,认为是婉儿逼薛怀义放火,结果是“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杀也”。那晦暗而墨黑的黥文,年轻而美丽的婉儿须毕生承受。武则天的这一举动,彻底毁了婉儿的尊严。她带着黥刑的永恒印记开始了以后的生活,那是她一个永远的劫。

后世的人痛惜婉儿,所以有民间传说婉儿在黥刑处用红颜料文刺出梅花形状,一时成为宫中时尚,大家竞相用胭脂画梅仿效,号为“红梅妆”。另一传说婉儿为此特创一发式,将卷曲的发髻巧妙盖在疤痕上,反而更加妩媚了,号为“上官髻”。在河南博物院的唐代发式图中,赫然见到这个发型。

“神龙革命”

公元695年,武则天称女皇的第五年,她要修周史,重任委派给了侄子武三思,同时又委派上官婉儿参与。婉儿在修史的过程中为武三思提供了无私的帮助,让武三思感激涕零,并对这个女人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很深的感情。

婉儿敏锐地看到了武氏一族的势力正因女皇而迅速发展、势不可挡,她在武三思那里找到了安全感和性的实惠,两人因生存利益、彼此利用而铸成的身体关系,保持了十多年。

女皇对身后事的忧虑,使得她一笔勾销了与李显的恩怨,重立其为太子。在朝堂上,她对狄仁杰说:“还你太子。”老泪纵横的狄仁杰抬起头,果然见到李显。狄仁杰再度跪拜,连连叩首,那是狄仁杰对女皇由衷的感佩。如此戏剧性的相见场面激动人心,青史留存。

此时的婉儿已不知何为感情、何为廉耻,她逢迎所有喜欢她、需要她的男人。她和李旦保持“友情”,又重新恢复了和李显的关系,她运用自己卓越的控制能力(这学自“教母”武则天)成为李显的“患难之友”,她自己也在这种给予中获得了“未来”。

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位朝臣发动“神龙革命”,李显复辟,是为中宗。李显的时代又重新到来,婉儿的“时代”也再度来临。

正月二十七,新皇帝李显率百官浩浩荡荡来到母后退位后徙居的上阳宫探望,为昏睡不醒的母亲加封“则天大圣皇帝”尊号,同时也为了缓解他抢班夺权后沉重的心理负担。

在这次探望中,李显要求婉儿随他返回洛阳。他说他需要婉儿在朝中为他掌管诏命。婉儿说:“奴婢永远爱上皇(武则天),要陪伴她最后一程。”

武则天为政期间,以洛阳为东都,“与民更始”,以后更次曲阜,幸孔子庙,诏各州县修建孔子庙,又同时继续南北朝以来的趋势,大规模而有系统地提倡佛教,崇奉老子,造成“三教归一”的体制,在当时创造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

武则天虽非首创殿试之人,但她经常出面策士,不计门第。她在位时代,“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她操纵经营好几十年,单只人事安排也可见她力量之大、影响之深。

而上官婉儿,从19岁起百官奏牍都由她先行过目,并加拟签,武则天只要在上面批一个字就颁行天下,成为除武则天以外最具权柄的女人。她追随武氏27年,对武氏个人以及武氏国策的影响,也可以设想。称她为女皇的女宰相,绝不过分。

用现代人的观念看,武则天炒作有术。她以“河图洛书”的神秘安排,“万岁通天”等响亮的年号,再加上“齿落复生”等不老的奇迹,炒作自己的“奉天承运”,而她登上帝位,也凭借了弥勒转世的神话或者谎言,为自己加冕。

为了创造这个神话,她伪撰佛典《大云经》,建造许多以弥勒为主佛的洞窟,她的帝号为“慈氏圣神金轮皇帝”,“慈氏”即是弥勒。流风所及,武则天以后的唐朝君王多礼佛。

透过唐代经幢,我们能想见当时佛的兴盛。具体到武则天,与其说她信佛,不如说她善用佛,而她的“教女”婉儿更信赖的可能是她自己。自称“弥勒转世”的武则天死了,上官婉儿则凭借自身的才智,攀升至富贵荣华的顶峰。她40岁成为中宗的昭容,在诸嫔妃中名列第六,爵同诸侯,位如宰相。

她对武则天有着近乎偏执的崇拜,她的融美丽、多情、欲望、政治、阴谋、残忍、杀戮等众多内涵为一体的复杂形象,几乎成为大唐王朝的一个象征,异彩纷呈、参差多态。

她举重若轻,击退太子李重俊的变乱;她彩楼评诗,大设昭文馆学士,引领一代文风;她开皇帝嫔妃宫外居住先例,建豪华私宅;她在生命的尽头爱上崔湜,诗赋唱和的爱情终以悲剧收场。

婉儿在宫廷和朝堂上的权势男女中“如鱼入水,吞吐自如”,赢得他们的“敬重”,朝中文官武将们对武昭容娘娘敬畏有加。他们知道,无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后宫,上官昭容都一手遮天。这个女人总揽着天下大权,指挥着天下的一切。

她是政治女人,她在燃烧的过程中找寻着快乐,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当生命能量已被耗尽,只能去另一个世界寻找另一种存在。

婉儿沉寂的倾诉仿佛是莎士比亚那句名言:忍住痛苦,在这冷酷的世上留存,讲我的故事,其余只是沉寂。我看到,在沉寂中她温柔地闭上眼睛,像要涤去那曾经的伤心和屈辱的尘埃……

公元705年,武皇葬礼后,婉儿被封昭容,重回那个专掌诏命的重要位置。

在婉儿和韦后的帮助下,武三思从几乎被李家王朝彻底摒弃,摇身一变,成为了堂堂李唐王朝的司空,三公之一,名副其实的大唐首相。

武三思迅速升迁使武氏一族蠢蠢欲动。在太平公主又哭又闹的纠缠下,她的丈夫武攸暨也进拜司徒,亦为三公。除太尉之外,三公中便有两席被武家强占了去,而且都是实权岗位。事实上,中宗已被皇室的女人们架空。

婉儿不断向韦后进言提高妇女在社会和政治中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为她韦后未来成为女皇铺平道路。婉儿将韦皇后称霸的野心点燃。婉儿还不断请求提高公主们的地位,这既取悦了韦后,又笼络住诸公主的心。婉儿让安乐公主坚信她是能够继承皇位的,尽管李显还有李重俊、李重茂两位皇子,但他们并非韦后所生,这给韦后所生的安乐公主成为皇太女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婉儿请求提高公主们的地位,同时也讨好了太平公主。同时,她还试图笼络住相王李旦和他五个英姿勃发的儿子。婉儿敏锐地感觉到他们的虎视眈眈。

在婉儿的帮助下,宫里的权势女人各自拉拢了一批朝官并形成了她们自己的势力。她还心怀叵测贬抑排斥太子李重俊,推举以武三思为首的武氏一族,成功地在朝堂制造吁请废黜太子的舆论,年轻的太子再也不能忍受,他要杀了武三思和婉儿。

公元707年7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矫诏”发羽林军三百余人,当夜便发兵突袭了武三思的王府,砍掉了武三思及其子武崇训的脑袋。李重俊乘胜追击,杀进肃章门,并封锁了所有的宫门。李重俊的飞骑突进肃章门后,他就高声喊叫着索要婉儿,他发誓要把这个女人碎尸万段。

婉儿正在李显的大殿中与韦后、安乐公主一道陪着圣上博戏,韦后和安乐公主在发抖,李显则一脸绝望。内心已到崩溃边缘的婉儿反倒镇定下来,急中生智:“如此看来,太子是先要我死,然后再依次弑杀皇后和陛下,要让我们同死于他的刀下。”

李显和韦氏大怒,不肯依李重俊的索要交出婉儿。李显带上婉儿和他的妻女们匆匆登上了玄武门,以避兵锋。他首先派右羽林军大将刘景仁速调两千羽林兵士屯于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当叛军来到宣武门下,他便依照婉儿的指令,向门下的叛军高声劝降。叛乱的羽林军当场倒戈,并将李多祚、李承况、李千里等李唐宗室们斩于玄武门下,一时间玄武门下血流成河。

重俊兵败被杀,疯狂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逼迫圣上敕许,从太庙取来李重俊的首级祭于武三思父子的灵柩之前,后又悬于朝堂示众,直至腐烂,被鸟鹊叼啄,朝野上下,竟无一人敢去为重俊收尸。

此时中宗心灰意冷。他想他一辈子都是韦皇后的傀儡。他初为天子时,就是为她的参军父亲讨天下,结果失了王位流放14年。如今,他再为天子,依然被这个贪得无厌的女人摆布。

“彩楼评诗” 开一代文风

婉儿“美丽的复杂”表现在她终身钟情于那往来唱和的千古诗篇及与文人雅士的风月清谈,这是她的救赎之路。她运用自己的影响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赐宴游乐,赋诗唱和。上官婉儿每次都作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多人的“枪手”,数首并作,诗句优美,时人大多传诵唱和。对大臣所作之诗,中宗又令上官婉儿进行评定,名列第一者,赏赐金爵,尊贵无比。因此,朝廷内外,吟诗作赋,斐然成风。

昆明池最初是汉武帝为训练水战而开凿的,唐朝时将这池修造得宽大宏壮,池内遍布亭台楼阁。中宗有一次在此大宴群臣时,要求每人献五言排律一首,选最优者谱曲,令上官婉儿监评百官诗作。

中宗命在池边另搭帐殿一座,帐殿间高结彩楼。婉儿登上彩楼,宣布规则:奉诏评诗,只选其中最佳者一篇进呈御览并谱曲,不中选者即发下楼,付还本人。内侍拿过诗来刚念过诗题和开头两句,诗稿便纷纷飘落,只剩沈佺期和宋之问两人的诗稿未有飘落。沈佺期悄悄对宋之问说,我俩一向不分高低,我看就以今日定高下,以后不必再争了,宋点头同意。

隔了好一会儿,楼上又飘下一张,原来是沈佺期的诗,宋之问的诗则被呈给皇帝。婉儿的评价是,二诗文笔相当,但沈诗结句“微臣雕朽质,差睹豫章才”辞气已竭,而宋诗《奉和晦日昆明池应制》结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陡然健举,若飞鸟奋翼直上,气势犹在。婉儿的评判让大家心悦诚服。

婉儿的祖父上官仪的诗多应制、奉和即歌功颂德之作,词绮丽婉媚,士大夫纷纷仿效,称“上官体”,他归纳六朝以来的对仗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对后世格律诗、联句的形成很有影响。诗作三十多卷,均佚。而婉儿的诗对仗工整,遣词华丽,成为当时文人学习的典范,对唐初诗律有相当影响。

可惜婉儿的诗大多失传,《全唐诗》仅收其诗32首。请看“彩怨诗”:月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调,贪封苏北书。书中无别意,但怅久离居。相传这是婉儿14岁的少作,旷世才女的风华由此可见一斑。

出宫居住经营政治

婉儿想出宫,她说服韦后,向中宗提出了一个十分出格的要求,请求皇帝允许那些被宠幸的妃子与公主一样到宫外营建宅第。中宗觉得实在离谱,但他被婉儿和韦后操纵惯了,还是答应了。韦后想的是婉儿出宫会减弱对中宗的控制,婉儿则对中宗说,这样才能够摆脱韦后的监视,更多地和圣上在一起。

婉儿在长安市区群贤坊的东南侧修建了一座异常典雅漂亮的住宅,厅堂中卷帙浩繁,充满了书卷气,那是婉儿梦寐以求的“芬芳”。

婉儿的母亲郑氏被封沛国夫人,与婉儿一道搬出后宫。郑氏至此才相信了当年她怀婉儿时所做的梦: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

婉儿乔迁新居,皇上皇后双双前来恭贺,自此后这座极尽风雅的宅邸成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们争相拜访的地方。中宗李显每每带着朝中的公卿大臣们来婉儿的宅邸游宴。他时常带人在婉儿这里吃喝玩乐,吟诗作赋,当然也免不了放纵淫乱。由于中宗常常赐幸,所以又派人扩建婉儿居所,穿池筑岩,修建庭院,穷极雕饰,使婉儿的豪宅俨然成为皇帝在长安市区的“行宫”。

婉儿在这儿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她像太平公主以及别的权势女人一样,开始卖官鬻爵,大肆敛财。许多人奔走于她的门前,并因此求得高官要职。崔湜是其中一位,并赢得了婉儿最后的“爱情”。

“天鹅之死” 最后的“爱情”

婉儿在40岁之后,钟情于那个小她6岁而又才华横溢的崔湜,这算是她最后的“爱情”吧。她与崔湜的关系是从诗词歌赋开始的,这让婉儿觉得这爱情很像爱情。现实中的崔湜很卑劣,并以卑鄙作武器,最终“以文翰居要官”。他不知道婉儿对他动了真情后,为此作出过多大的牺牲。

在婉儿的帮助下,崔湜在很短时间里,从中书舍人到兵部侍郎,再拜中书侍郎、检校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相位。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铨选时,多有违失,被御史李尚隐弹劾,以罪被贬;因上官婉儿的奔走,说动安乐公主使他官复原职。婉儿在临淄王李隆基兵变前夕,在自身难保的生死关头,要求崔湜叛韦氏,反戈一击去投靠李隆基。李隆基兵变成功后,崔湜幸运地保住性命,仅被贬出长安,充任华州刺史。

公元710年五月,许州人燕钦融声色俱厉地奏禀圣上,说皇后淫乱,干预国政;而安乐公主、武延秀夫妇及当朝宰相宗楚客等人亦图谋不轨,企图夺取李显的天下。李显随即召见,当面询问。燕钦融刚走出宫门,便被羽林兵士杀死,中宗惊怒万分。中宗的反应马上引发了韦皇后的下一步行动。公元710年六月初一,中宗暴毙,婉儿马上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婉儿想这可能是她最后一搏的时刻,她挥笔草拟了一份中宗李显的遗诏:立温王重茂为太子,韦后知政事,相王参决政务。

立16岁的少年李重茂为太子,天经地义;圣上驾崩,太子年少,由皇后垂帘听政,也在情理。对此真正起到制约作用的是相王的参决政务,这就为李唐皇室的东山再起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这是上官婉儿在当时能够作出的最好决定,她希望能够从这一纸伪造的遗诏中赢得某种继续活下来的可能,以洗脱“韦后党羽”的罪名。

710年六月初二,韦后火速征发五万府兵屯驻京城,各路统领皆为韦姓。六月初三,韦后知会天下中宗晏驾。婉儿宣读她伪拟的中宗遗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皇后临朝执政,相王参决政事。六月初四,宰相宗楚客及韦后兄韦温等率众上表,奏请由韦后专决政事,罢相王参政之权,致使婉儿假托之遗诏失效,李唐王朝眼看着大势已去。次日,中宗灵柩迁至太极殿,集百官发丧。少年太子李重茂为殇帝,韦后临朝称制。

李隆基与姑母太平公主以及太平公主的儿子等歃血盟誓,决意兵变,彻底推翻“韦氏王朝”。

公元710年六月二十,在中宗李显暴毙19天后的夜晚,李隆基等人便身着便服,潜入禁苑埋伏。二更时分,全副武装的李隆基横枪跃马,斩杀了掌管皇家军队的所有韦氏党羽,并当众宣告:韦氏毒死先帝,谋危社稷,今夕当共诛诸韦,身高有马鞭长者皆杀之。立相王为帝以安天下,敢有反对者将罪及三族。

一声号令,羽林将士们便欣然从命,宫城的防卫不攻自破,韦后与安乐公主均被杀。临淄王此次政变要杀的第三个人,就是上官婉儿,临淄王的亲信刘幽求奉命诛杀她。

婉儿在杀声震天之中,化妆更衣,命令宫女排列整齐,静静地秉烛迎接刘幽求。这个场景令刘幽求十分吃惊,婉儿从容地出示先帝驾崩时假托的遗诏,申明自己的立场,刘幽求则称临淄王已下了必杀令。

婉儿听此消息,平静迎接了死亡,结束了她丰富、鲜明、坎坷的一生。

给皇后拉皮条:上官婉儿如何陷入宫廷权斗

2013年09月17日16:36新浪读书

文章摘自《三千年来谁著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作者:冷成金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简介: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特殊的时期之一,其间既有治世繁荣的盛唐,也有朝代更迭频繁的五代十国。此时,谋略成为封建政治的主角,人性与谋略的关系在这一时期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而一旦理解人性与谋略的关……[连载内容]

中国历史上想当女皇的野心家、阴谋家应当算是唐中宗的皇后韦后。也许是武则天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开了女人做皇帝的先河,引得韦后、太平公主甚至安乐公主这样的女人跃跃欲试,也许是武则天的雄才大略显示了女人的威力,使得中国的贵族妇女不甘再屈居人下或是屈居宫中,在武则天以后,唐中宗的皇后韦后、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以及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居然都想当皇帝,而且屡试身手,弄得乌烟瘴气,朝野不宁,确也算得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观。

武则天生有四子:李弘、李贤、李显和李旦。在武则天称制期间,李弘、李贤被武则天毒死和逼杀,李显曾即位为中宗,但没过多长时间,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李旦也曾在中宗之后为睿宗,不过“居于别院”,从未上过龙廷。不久,武则天自己称帝,改唐为武周。

在武则天晚年,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俩成为武则天的男宠,由于武则天在私生活以及政治上需要这两个人,就处处纵容他们,以至张氏兄弟把持了朝政,尽为不法之事,不断私杀皇亲国戚。朝廷上的正直大臣十分不满,多次罗列罪状,想置张氏兄弟于死地,可都被武则天驳回。一些大臣见无法控制张氏兄弟,就采取了武力政变的方式。在大臣张柬之等人的策动之下,联络了一批朝中重臣、羽林军将领以及太平公主等皇帝亲族,突然发难,趁武则天卧病之机,攻入武则天的住处,在走廊里搜出张氏兄弟,就地处决,并顺手将武则天请下了台,迎还了中宗。政变后的第三天,中宗即位,去掉武周国号,仍称为唐,中断了十五年的大唐复立。

唐中宗李显在武则天当政中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他先是被幽禁于皇宫别院,继而被流放到房陵,在房陵亦被软禁。在武则天当皇帝的十五年里,他们夫妻俩的确是胆战心惊地过日子,因为武则天已害死了两个亲生的儿子,李显唯恐什么时候厄运会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所以每当京城有诏书传来,李显都惶恐地要自杀。这时候,妻子韦氏总是劝他说:“人世间祸福无常,最多也不过一死,你又何必如此害怕?又为什么要急着自杀呢?”就这样,夫妻俩相依为命,一起度过了十五六年的惶恐岁月。

及至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发动政变,迎还了中宗,复称大唐,中宗当然立韦氏为皇后,把女儿也加封为安乐公主。由于他们受了许多苦,遭了不少的罪,当了皇帝之后,他们要大加补偿,因此,中宗复位不久,其荒淫享乐的苗头就露了出来。

中唐复位不久,边患不断,灾荒也接连发生。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陕西降特大雨雹,伤庄稼无数,个别地方颗粒无收;过了两年,山东、河南、陕西一代发生了大瘟疫,百姓染疫而死者不计其数,再加上朝廷内的武氏势力仍很强大,所以,唐朝的政局应当说很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韦后却一力怂恿中宗享乐,不问国政。例如,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二月,韦后陪同中宗登上玄武门,观看特设的宫女大宴,数不清的宫女如莺蝶纷飞,摆开一桌桌的宴席,气势既壮观又奇特。等宴会结束后,韦后又命宫女相互打斗,弄得中宗眼花缭乱,目眩神驰,而在这时百姓正在饥饿和瘟疫中备受煎熬。第二年元宵节,韦后又特命百姓张灯结彩,大庆元宵,她则陪着中宗,带着百官,穿着便服,夹杂在百姓之中共享太平之乐。从这些现象分析,应当说从这时起,韦后就有意效法武则天,想让中宗不问朝政,以便自己伺机掌权。

武则天虽死,她的武氏宗族并未失势,尤其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与中宗结亲,更是站稳了脚跟。有一次,洛州长史薛季昶曾对张柬之说:“张氏兄弟虽被除去了,但武则天的势力并未彻底铲除,就像汉朝的吕后虽死,她的宗族吕禄、吕产还在一样。去草若不去根,最终还是要复生的。”

武三思之子既娶了中宗的爱女安乐公主,便有了靠山,而中宗复位后不久,武三思又与韦后私通,等于父子俩娶了母女俩,更是有恃无恐了。原来,韦后与武三思私通,是由上官婉儿牵线搭桥促成的。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武则天当政时,宰相上官仪曾劝高宗废掉皇后武则天,但被武则天的密探侦知,武则天就派人诬告上官仪谋反,杀了上官仪父子,把他家的妻女都没入掖庭为奴。上官婉儿在宫廷之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人长得十分聪明灵秀,又极富文才,善于吟诗作赋,为武三思所爱。武则天当政时,武三思常在宫中值宿,上官婉儿于是与武三思私通。唐中宗复位以后,上官婉儿马上被召幸,拜为昭容,专门掌管皇帝的制命,深受宠爱。中宗重当皇帝以后,生活日渐浮靡,所宠的宫女也越来越多,也就顾不上韦后,而韦后又耐不住寂寞,生性淫荡,就找上官婉儿想办法,经上官婉儿撮合,两人就干起了苟且之事。这些事,宫中几乎人尽皆知,只是瞒着中宗一人而已,韦后和上官婉儿还多次在中宗面前替武三思说好话,夸他德才兼备,就这样,武三思被中宗拜为宰相。

武氏势力复振,韦后也与武氏加紧了勾结,她希图有朝一日能借助武氏的力量登上皇位。朝中的正直大臣见中宗昏庸,朝政腐败,大有岌岌可危之势,就推举张柬之面奏中宗,要求除掉武三思,以加强李唐宗室的力量,其他官员也有类似的陈请。中宗不听,并把这些事告诉了韦后,韦后再转告给武三思,武三思立即打击报复,将张柬之贬出朝廷,使之死在襄州。其他正直官吏也一一遭到贬逐。

韦后的女儿、武三思的儿媳安乐公主极其骄横不法。在中宗和韦后的纵容之下,她目无王法,屡屡凌辱大臣,贪污受贿,生活上极其骄奢淫靡,并多次向中宗索要土地湖泊。更有甚者,她竟逼着中宗立她为皇太女。这位宝贝公主,与其母如出一辙,是一位权力狂、野心家,但又浮巧刁蛮,绝无才干,其身败名裂是命中注定了的。

在当时的朝廷之上,真是热闹非凡。上官婉儿是一个天才的笔杆子,韦后是一个天生的泼妇,两人共同私通武三思,武三思又刁滑奸邪,手握权柄,再加上一个成天吵嚷着要当皇太女的安乐公主,真是文武齐备,生、旦、净、未、丑无奇不有,把一个堂堂的李唐朝廷当作了戏台,唐中宗仿佛耳聋眼瞎,对之不闻不问。一场风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安乐公主与其公爹武三思密谋串通,一心要废掉太子,立自己为皇太女,这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如同儿戏的异想天开的想法,但在无奇不有的唐代,也难保没有实现的可能。皇太子李重俊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和恐惧,他要先下手为强,擒杀韦后和安乐公主。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太子与左羽林军大将李多祚、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伟等人,假借皇帝的命令,率领羽林军骑兵三百人,冲入武三思的家里,杀死了武三思和武崇训及其亲属党羽十多人,然后又自肃章门斩关而入,企图一举杀掉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

当时,中宗夜宴刚刚结束,忽闻太子作乱,就连忙与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一起来到玄武门,并急命右羽林军大将刘景仁率百余骑前往护卫,又急忙宣布命令,赦免一切跟从起事的人员。众人一听太子原是矫诏,又闻皇上的赦免令,就纷纷弃戈投降,最后只剩下三两个人跟随太子逃去。后来逃到今陕西的户县,在林中休息时,太子被随从杀掉。

在平定了太子之乱以后,韦后的势力更加猖獗,其野心也已越来越清楚,朝廷上下一片舆论哗然。安乐公主另嫁的新夫武秀吉也积极参与其事,再加上宗楚客,数人狼狈为奸,使得朝廷上人人侧目。定州人郎岌上言,说“韦后、宗楚客将为逆乱”,结果被中宗乱棍打死。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不畏死难,毅然上书说:“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武秀吉、宗楚客图危宗社。”中宗把他召至朝廷,当面责问,燕钦融慷慨陈词、毫无惧色,说得中宗无言以对,只好让他出廷去了,谁知他还没有走出朝堂,韦后就假借皇帝的命令,让宗楚客带人把他捕住,摔在殿中的石头上,使之颈折而死。中宗见此情景,竟然没有追问,只是在脸上表现出了不愉快的神色。韦后、宗楚客等人见中宗心中不忿,生怕中宗处治,就想立即把中宗害死。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六月,韦后派安乐公主给中宗进献食饼,中掺毒药,中宗食后,毒发而死。

中宗暴死,而韦后的部署却没有完成,如果在这时发丧,定会引起朝廷的极大混乱,很有可能有人起兵,韦后一伙就有被杀掉的可能,因此,韦后的当务之急是秘不发丧,然后把亲信召入宫中,商议对策。韦后让自己的哥哥韦温负责统率所有的军队,又令韦氏宗族的韦捷、韦濯、韦琦、韦播等分别带领军队,巡行六街,保卫宫室,再从四方调来了五万亲信军队,驻守京城。待一切布置妥当以后,才给中宗发丧。

在发丧之时,即宣布中宗“遗诏”,韦后自己临朝听政。三天以后,年幼无知的太子李重茂在中宗灵前即位,尊韦后为皇太后,由皇太后临朝摄政。

可惜的是,韦后的野心比武则天大上十倍,其欲望也强上十倍,可能力却连武则天的十分之一都没有,她在诸王不服大臣离心的情况下临朝称制,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反抗。

中宗李显的弟弟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在身处逆境时善于韬光养晦,躲过了武则天对李唐宗室的严酷迫害,即使在中宗在位时,他也十分谨慎。其实,他自幼饱读诗书,聪慧过人,又兼性格英武,胸怀大志。平时,他显得好像迷恋于声色犬马,守际上处处留心朝廷的动静。当中宗突然去世、韦后临朝称制的消息传来时,他感到自己的机会到了。他派人与太平公主联系,取得了内应,于是,他率兵从封地奔袭长安,与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以及羽林军的将领一起,率一万骑兵突出玄武门,冲上太极殿。韦后对这一变故茫然不知,等听到外面喊杀声起时,才急忙从寝处逃出,连外衣也来不及穿。刚一出房,即被乱兵杀死。安乐公主则正在描眉,未及回头就被士兵斩作两截,从此真的进入安乐之乡去了。

上官婉儿则极有心计,她听悉变故,急忙写了一张让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李旦登基的诏书,藏在袖中,率宫女列队迎接李隆基,希望能免一死。李隆基见了诏书后,对左右说道:“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今天不诛,后悔无及。”立命左右把上官婉儿斩于当地。其实,上官婉儿是无辜的,她以才色奉事于人,并未做什么坏事,所处不当之事,也皆因不得已而为之。她是一位极有才华的女诗人,《全唐诗》中保存有她的诗作三十二首,并且有诗文集行世。

李隆基平定了韦后之乱后,尽杀韦氏宗族,连武氏势力也一并扫除,自此以后,唐朝又回到李氏宗族手中。李隆基的父亲李旦登基,仍号睿宗,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在其后的几年里,太平公主一直想当女皇,而且势力很大,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后,太平公主谋反事泄,李隆基将她逼入寺庙,令其自杀,终于稳住了李唐江山。在李隆基的统治下,盛唐之世终于到来了。

上官婉儿墓考古详情今公布 其曾遗诗三十二首

三秦大地东方早报 廖阳 石剑锋2013-09-11 12:00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到过考古现场,这是其发布的上官婉儿墓考古工地外景图。

转播到腾讯微博



藏于日本的唐代古画摹本,画中唐代宫廷中着男装的女官形象,有助于了解上官婉儿那个年代女官的装束。

■ 陕西省文物局此前宣布在西安咸阳机场附近发现古墓

■ 有墓志和骨骼

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 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鸾旂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 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 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驾幸三会寺应制

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余。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这是“巾帼宰相”上官婉儿的鼎铭之作——《彩书怨》。陕西省文物局近日透露,这位唐朝才女的墓地在陕西省咸阳机场附近被发现。

昨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上官婉儿”考古项目负责人李明对早报记者表示,该墓主人确定为上官婉儿无疑,不存在争议,也不太会引起此前类似“曹操墓”的质疑,研究院对上官婉儿墓已挖掘获得的相关考古信息将于今日对外公布,“但墓的挖掘还将继续。”

古墓形制不算简陋

陕西省文物局9月9日在其官方微博“汉唐网”发布消息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人员在西安咸阳机场附近发现一座唐墓,根据墓志判断墓主为唐代女政治家上官婉儿,其原文为:“在咸阳找到了上官婉儿的墓。上官婉儿(664年-710年7月21日)即上官昭容,唐朝陕州陕县人(今河南三门峡)。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的妃嫔,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此消息一出,顿时在中国考古界和考古爱好者中引爆关注。

但此微博发布不久后,“汉唐网”便将其删除,并称“上官婉儿墓还在发掘整理资料中,需要一些时间统一公布细节,汉唐网希望发一些有价值实在的内容,故删除前一条。敬请期待”。据悉,上官婉儿墓葬破坏严重,出土随葬品也不多。目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封锁了一切有关古墓挖掘的消息,未透露古墓确切位置,未公开古墓墓志,也暂不接受记者详细采访。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是少数去过该古墓挖掘现场的非考古人士,昨日,他也在微博上贴出了几张古墓现场勘察照片,“上官婉儿墓距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不远,形制不简陋,非开发商打开,是配合工程的考古钻探发现,破坏亦非今人造成。有墓志,但已被运走,有骨骼。考古工地有纪律,详情不能多说,墓内也不能照相,日后会有新闻发布会。” 于赓哲说,“站在墓穴里凝望上官婉儿的骨骼,浑身发抖,激动。想蹲下去抚摸一下,又作罢了。”早报记者通过微博联系于赓哲教授,询问是否能从骨骼上看出上官婉儿的身高,他表示看不出,并称按行业惯例只能透露这么多。

获悉上官婉儿骨骼消息的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陆扬亦显得十分“激动”,“以前我们研究唐代墓葬很少会看到死者的骨骼,上官婉儿骨骼的出现,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有关她身体的信息。”

“墓志内容要具体分析不能妄自断言”

考古研究员如何能确证此古墓即上官婉儿之墓?“墓志”显然是最重要的证词。一般而言,墓葬内以及墓内出土文物上的文字,是确认墓主身份的重要信息,墓志则是更为有力的直接证据。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仇鹿鸣告诉早报记者,古代墓志内容和现在的悼词差不多,主要叙写墓主本人的生平经历、婚姻及其家庭情况等。如若墓主本人有出使、出征、打胜仗等比较重要的事迹,也会写入墓志内。

“墓志是一种很格式化的文字,一般只会写好话。不过,上官婉儿的墓志可能会特殊点,因为她是被唐玄宗诛杀的,墓志中也许会含有批评内容。”仇鹿鸣预计上官婉儿的墓志会与前两年在西安发现的唐朝安乐公主(唐中宗李显之女)的墓志类似,“安乐公主也是在唐玄宗发动政变后被杀,她的墓志里就有很多批评内容。”

对于墓志内容,于赓哲感兴趣的是,墓志会如何描述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关系,会否涉及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的关系,会如何评价太子李重俊叛乱因上官婉儿而失败的事例,以及唐玄宗时期是如何评价这位才女的?

但仇鹿鸣认为,素来以简短行事的墓志帮助并不会太大,而要借此墓志来研究或解析唐史的看法也过于乐观,“上官婉儿只能说是唐代一个比较重要的女性,但对其墓地的研究,对研究唐代历史可能没有什么本质性的意义,可能对惯于炒作或写穿越小说的人更有意义。”

陆扬对此持相似观点,“看到上官婉儿墓被发现,大家都在期待墓志公布,我不看好,如果不出意外,这份墓志应该非常简略,对了解其生平未必有大帮助,当然我非常希望我是错的。”

但陆扬也强调,获悉上官婉儿确切的安葬时间,对了解上官婉儿生平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也会影响这个墓葬本身的价值,“上官婉儿的身份前后出现过几次变化,死前被压制,死后又被唐玄宗昭雪,有可能上官婉儿死后先是被草草埋葬,昭雪后则可能以高规格礼仪再葬了一次,其墓志也有被开棺重新书写的可能。这都事关上官婉儿死后的身份和荣誉。”

陆扬也说,如果上官婉儿有一份完整的墓志,就能让世人在正史之外,了解到一些有关上官婉儿的细节。但这些细节的真实性及其对历史研究的价值,都要视墓志内容具体分析,并不能妄自断言。

这一发现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遇见-午后ll”留言说:“可以通过骨骼重现上官婉儿的容貌吗?好想看看她的长相。”网友“桂树榕树”则说:“希望没被盗墓,我想看唐代的壁画和唐朝制的精美器物!”另一位论坛上的网友则勾勒出一幅“长安美人图”的旅游线路,“赶紧保护起来最重要!武则天+杨玉环+上官婉儿……好一幅'长安美人图’!绝对会是旅游热点!”

她在历史上并不那么“正面”

上官婉儿本是唐高宗在位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因“离间二圣、无人臣礼”的罪名被杀,连累全族获罪,上官婉儿刚出襁褓便被上官仪的儿媳郑氏带入宫廷为奴。据史料记载,上官婉儿在祖父被武则天诛杀后,凭借文采获得了武则天的垂青,并逐步成为武则天最为信任的人。武则天退位后,上官婉儿嫁给唐中宗李显,并专掌起草诏令。直到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政变,诛杀韦后,上官婉儿表忠不成亦被诛杀。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在武则天、唐中宗时期对朝政都有着重要影响,能文擅诗,才华横溢,《全唐诗》还曾收录其遗诗三十二首。

仇鹿鸣介绍,《旧唐书·上官昭容传》云上官婉儿“圣历已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则其进入政治核心圈已在武周后期,当时距李氏去世不过三四年。上官婉儿至圣历间约35岁,方得与闻机密,其实并不算早,可见武则天对其本怀戒意,谈不上有特别的恩遇。事实上,直至中宗登基,上官婉儿方得“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因而上官婉儿在宫廷中权力的扩张与鼎盛,是在中宗时期,而非武则天时,“我们在过去可能夸大了其在武则天时代的影响力。”

在现如今各类有关武则天的影视作品中,上官婉儿均是被着重刻画,且多以正面形象示人的人物。在1995年刘晓庆版电视剧《武则天》中,茹萍扮演的上官婉儿便因面容秀丽、行为端庄乖巧十分讨喜,而在《上官婉儿》、《大明宫词》、《盛世仁杰》、《太平公主秘史》、《武则天秘史》、《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以及正在湖南卫视热播的《唐宫燕》等一干影视剧中,上官婉儿亦是脱不开的一个主力角色。

“中国历史上本来就没有几个重要女性,上官婉儿比较有才华,早年身世又比较可怜,后来出人头地便被渲染成一个传奇,但这样的人在中国宫廷中其实非常多。”仇鹿鸣这样解释上官婉儿在影视剧中的反复出现,“上官婉儿对我们来说算是一个名人,她有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她是以女性的身份在唐朝宫廷立足,民间对她也有很多想象,但历史研究并不是一定要研究'名人’,而且上官婉儿也不是特别受到关注的人。”

相较于影视剧中的美化,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杜文玉则说,“影视作品和真实历史显然是不一样的,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并不是那么'正面’,非常八面玲珑,但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不这样做根本无法存活。”

仇鹿鸣也基本认同这个观点,“她很会做人,也工于心计,她要以一个罪臣孙女的身份生活在宫廷中,要得到富于猜忌的武则天的信任,且历经好几个唐朝皇帝屹立不倒,她必须学会隐忍。” 仇鹿鸣说,“一个人有才华和她是否品行高尚完全是两码事,上官婉儿对唐朝宫廷的腐败负有一定责任,名声不好,才被李隆基杀掉。”

上官婉儿墓志细节披露:多溢美之词 死于政变

2013年09月11日 17:46:59



壁龛清理后情况。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墓葬发掘全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墓志出土情况。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2013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园区南大道项目建设用地的考古工作中,发现一座带有5个天井的唐代墓葬。

根据出土墓志记载,该墓墓主为唐中宗昭容上官氏,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庭芝的女儿,明确表明墓主即唐代女诗人上官婉儿,葬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八月。

墓葬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北,东南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4.2公里,距唐长安城遗址约25公里。在同等级的墓葬中,距离唐代女皇武则天母亲杨氏的唐顺陵非常近。

据考古专家介绍,自汉代以来,渭河以北便成为了高等级墓葬区。在此区域内发掘了大批的北周、隋、唐高等级墓葬,皇宫贵族的墓葬相继发现,取得了丰富的考古收获。

考古勘查结果显示,该墓是一座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龛的单室砖券墓,坐北朝南,由墓道、5个天井、5个过洞、4个壁龛、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水平全长36.5米,深10.1米。

甬道内放置墓志一合,墓志保存完好,盖题“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志文楷书,近一千字,记载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此次考古队队长耿庆刚认为,“近千字的墓志虽不是最多的,但也不少。”

“墓志上,她的生平写的很简单,死因和文献记载的一样,公元710年死于唐朝政变,终年47岁。”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说,由于墓志的题材限制,并未提到上官婉儿的作品和具体事件。而对于大家最为关注的评价,李明表示,墓志多采用春秋笔法,文学色彩浓重,溢美之词较多,所以持肯定态度。

那么这个墓志到底是谁写的呢?作为此次考古队领队的李明解释道,在唐玄宗之前,墓志基本没有落款,所以,目前上官婉儿的墓志是何人所撰写也就无从知晓。

据推测,墓志中将涉及上官婉儿与武则天、唐中宗的叙述,而更详细的墓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也将在近期公布。

该墓墓主人上官氏,系唐中宗昭容(唐代九嫔之第二级,正二品阶),两唐书有传。是盛唐时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风承乃祖上官仪,领一代风气之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该墓的发掘和出土文物的研究,将为唐代历史文化研究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目前考古发掘工作仍在进行中,考古现场已被封闭,专家正在对该墓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证。

观众们对于女皇武则天或许不太陌生,但其一直重用的“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对于很多喜欢研究历史的人而言,上官婉儿也给他们留下了众多的谜团。如今,考古学家在西安咸阳机场的配合考古工作中,意外发现了一座被盗扰的唐墓,从目前出土的墓志可以断定墓主人就是上官婉儿,从而让人对这位盛唐时期的“女宰相”充满了想象。上官婉儿,这个被武则天重用的“巾帼宰相”,一直颇具神秘色彩。记者从陕西省考古院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已在咸阳找到了上官婉儿的墓。墓地规模不大,目前在紧张发掘之中。

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政变,诛灭了韦后一党,其中就包括唐代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上官婉儿。而她死后葬于何处,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直到近日,这个谜才被破解。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咸阳机场附近发现了一座唐墓。虽然墓葬破坏严重,出土随葬品不多,但根据一方墓志,考古工作者判断墓的主人当为唐代著名女政治家上官婉儿。目前现场已被封闭,考古工作者正对墓葬进行紧张的清理和发掘。

据史料记载,上官婉儿生于664年,死于710年7月。又名上官昭容,是唐高宗时期宰相上官仪的孙女。祖籍唐朝陕州陕县人(今河南三门峡)。她是唐代女官、女诗人,皇妃。她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跌宕起伏。与武后、中宗相始终。凭借才气,她一步步登上权力高峰,又影响了当时的文风。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因替唐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所杀。那时,刚出生的她就随母郑氏配入内廷为婢。14岁时熟读诗书,聪敏异常,一次武则天当场出题,她须臾成美文。武则天大悦免除其奴婢身份,让她掌管宫中诏命。

随后上官婉儿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在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

在710年的权力争夺中,上官婉儿被杀。当时,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先杀了韦后,李隆基不顾说情,执意杀上官婉儿于旗下。到了开元初年,他又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20卷,令张说作序。但可惜的是,此集已经失传。流传下来的只有《全唐诗》收上官婉儿32首诗。

汉唐网微博(陕西省文物局官网微博)9日发布这条消息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众多网友的热议。这条微博到9日下午5点已经转发2000多条,网友留言400余条。都对这个发现给予惊喜的肯定。

墓志的出土也令不少历史学家关注,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师大教授杜文玉说,由于此人身份特殊,结合史书一定会解决一些历史问题,该出土的墓志中除溢美之词外,记载的历史,也对还原上官婉儿和唐朝这段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曾经在央视百家讲坛讲“神探狄仁杰”的陕师大教授于庚哲说,随着上官婉儿墓葬的重见天日,期待着能够破解一些历史谜团。

在如今各类有关武则天的影视作品中,上官婉儿都被着重刻画,且多以正面形象为主。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师大教授杜文玉说,历史上的上官婉儿并非那么正面,是位八面玲珑的人物。据史料记载,上官婉儿的爷爷上官仪在唐高宗时位居宰相,上官仪因“离间二圣、无人臣礼”的罪名被杀,且连累全族,家产和人口被抄没,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时被诛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同被配没掖廷。在掖廷为奴期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后上官婉儿凭借着文采获得了武则天的青睐,并逐步成为武则天最为信任的人。那么,在墓志中,会如何描述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关系,她果真仅依靠文采而得宠吗?

据史料记载,上官婉儿深受武则天喜爱,武则天死后,被唐中宗封为昭容,正二品官职。杜文玉说,上官婉儿除身为妃嫔外,还经常批阅奏章、起草诏敕,有部分宰相的职责,所以有学者称她为“巾帼宰相”。除女才人、女政治家外,史书记载,上官婉儿的私生活也比较混乱,她是唐中宗的妃嫔,也是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的情人。于庚哲说,不知道墓志中会否涉及上官婉儿与武三思的关系,这些在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人物,当时的墓志会怎么来写?

于庚哲说,在历史上,著名的太子李重俊叛乱,被认为是正义的,但后来因为上官婉儿而失败,不知道墓志上会怎么来评价这段历史?据史料记载,当时武三思依靠韦后(唐中宗的皇后)等人的支持,权倾人主,不可一世,并想方设法要求废除太子李重俊。上官婉儿又与其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不已。公元707年,李重俊发动政变,杀死了武三思,当时可谓顺应民意,然而后来在追杀上官婉儿等人的途中,李重俊迷路,上官婉儿有机会找到唐中宗,致使太子兵败被杀。

公元710年,唐中宗驾崩,李隆基发动政变,诛韦后,上官婉儿表忠不成而被杀。李隆基成为后来的唐玄宗。后来,唐玄宗派人将上官婉儿的诗作收集起来,编成文集。上官婉儿在文学方面也颇有成就,所著诗歌很多,由于文集今佚,《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记者获悉,因为唐代墓葬已有墓志,考古工作者应是根据墓志推断墓主人是上官婉儿。省考古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情况复杂,考古发掘还在进行之中。预计10天后会公布墓葬的具体信息。

考古专家是通过什么确证上官婉儿墓的?“汉唐网”的回答是“有墓志”。一般而言,墓葬内以及墓内出土文物上的文字,是确认其主人身份的重要信息,墓志更是有力的直接证据。又是一个历史名人墓葬的出现,当年在河南发现的曹操墓,其中一个关键实物证据,就是一块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铭牌。前两年曹操高陵的发现引发了各地民众关注,名人墓葬考古发掘,真假曹操墓也是吵得沸沸扬扬,至今没有结论。有真假争论的并不仅仅是“曹操墓”,近日“隋炀帝墓”也加入了这场争论之中。

上官婉儿的墓志会说些什么?

墓志,始于秦汉,指放在墓里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墓志分上下两层,上层称为“盖”,刻有标题;下层称为“底”,刻有墓志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的文字。

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坟前。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赞扬死者的功业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只有志或只有铭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写的(偶尔),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大多)。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

上官婉儿墓随葬品寥寥 墓葬或被“官方所毁”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10日从陕西省文物部门获悉,坐落于西安咸阳空港新城附近的唐代才女上官婉儿墓,目前仍在发掘中。墓葬盗掘严重,出土随葬品寥寥,没有人们期待中的精美壁画。墓志之外,还存有4个壁龛。

根据出土墓志记载,该墓墓主为唐中宗昭容上官氏,即唐代女政治家、诗人上官婉儿,葬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八月。考古人员表示,墓葬遭到大范围破坏,不似一般盗墓所致,应系大规模、有组织的破坏行为,很有可能是“官方毁墓”行为。

上官婉儿身为一代才女:墓志却未载诗文建树

2013年09月22日 08:58 华商网-华商报

唐·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 电视剧


墓志究竟记载了什么?

她怎样从官奴婢变身武则天'秘书’?

她如何在阴险狡诈的官场中左右逢源?

上官婉儿墓的发掘,引起了社会轰动。这位生活在1300多年前武则天时期的“巾帼宰相”,美貌与智慧兼备,生前显赫却又不得善终,充满了传奇色彩。当其最后栖身之地呈现于今人面前时,留下的依然是诸多待解的谜团。

近日,记者专访上官婉儿墓考古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还原上官婉儿墓考古发掘的始末,对社会关注的热点进行一一回应。

释疑1:官方毁墓 墓志何以幸免?

华商报:在发掘时,有没有想过墓主会是传奇人物?

李明:通过勘探,我们知道这是一座有五个天井的唐墓,级别还很高。但起初没有想过墓主人是谁。现在被盗的古墓太多,很多墓勘探时级别很高,但发掘后发现被盗严重,出土文物很少,如果没有文字出现,根本不会知道是谁的墓。

华商报:自古以来,盗墓行为很多,为何推测该墓为“官方毁墓”?

李明:一般的盗墓行为都是很隐秘的。盗墓贼通过盗洞进入墓内,盗洞一般都很小,只有五六十厘米直径的圆洞或者方形盗洞。而该墓是在第四、第五个天井和第五过洞采用大开挖的方式,直接进入墓室,可见当时是不需要避人耳目的。这种有组织、大规模的行为,很有可能是官方所为。而且是下葬不久即遭破坏的。

华商报:官方为什么会在建好不久进行破坏呢?

李明:估计是政治原因。在古代,也有不少因为政治原因,在死后家族犯错,而受到株连的。

华商报:为何墓志得以幸免保存下来?

李明:官方破坏主要是破坏棺椁和墓中的人。比如有的将尸体和棺椁从墓中挖出来,进行毁坏。相对于棺椁,墓志的意义就小很多,当时可能也就没有去破坏。

释疑2:身为帝妃为何未陪葬在皇帝身旁?

华商报:不少人认为该墓一点也不豪华,是不是因为政变而受到了贬葬?会不会是衣冠冢?有没有可能是迁葬到这里的?

李明:上官婉儿是正二品,墓葬形制与其身份相符,不存在贬葬之说。在目前发现的唐墓中,太子、公主和功劳特别高的人的墓中,才有六七个天井,一般官员只有3个天井。5个天井算级别很高的大墓了。她是被杀之人,不太可能会用衣冠冢。根据对现场研究得出的信息,上官婉儿应该是死后就安葬在这个地方,迁葬的可能性也不大。华商报:古代男女墓葬还是有所区别的,上官婉儿墓里有没有体现女性方面的特征?

李明:该墓葬与同时期男性官员墓葬基本一致,由于墓室被毁严重,没有发现比如化妆盒之类的女性用品,所以也就看不出墓主人是女性的特征。

华商报:根据上官婉儿墓的位置,它距离唐中宗的定陵和武则天之墓均很远,不可能算是任何一座帝陵的陪葬墓,上官婉儿为何没有陪葬定陵或者武则天的乾陵?

李明:从墓葬来看,上官婉儿墓与以上两位帝王都没有什么关系,在唐代,并不是所有的嫔妃甚至是皇后死后都有资格给皇帝陪葬,因此昭容没有陪葬都很正常。

释疑3:墓志到底记载了什么?

华商报:史书记载,上官婉儿死于710年六月的宫廷政变,这和墓志记载一致吗?

李明:一致。当时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和太平公主发起一场宫廷政变。上官婉儿表忠不成,被杀。

华商报:墓葬会是谁修建的呢?上官婉儿自己还是唐王朝?

李明:都有可能。在古代,有生前给自己修建墓的,也有死后修建的。上官婉儿没有子女,家人也早已不在,根据墓志内容来看,应该是官方为之撰写,所以官方建墓的可能性更大。

华商报:你的QQ签名写着“让大家失望了,墓志没有记载什么爆炸性信息”,是这样吗?

李明:上官婉儿的墓志也是分为序和铭,序主要是介绍其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对上官婉儿多溢美之词,持肯定态度。对于一些历史事实内容涉及较少,没有太多信息,仅凭墓志也解不开多少大家期待的谜团。

华商报:在旧唐书中,记有“婉儿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氏而排抑皇家。”在墓志中有没有描写她与武三思的关系?作为一代才女,墓志上有没有这方面的表述?

李明:志文中并未提及与上官婉儿生前关系“纠葛”的武三思,甚至也没有提及她在诗文方面的建树。

华商报:为何迟迟不肯公布墓志内容呢?

李明:考古本来就是十分严谨的课题,但现在社会往往将其娱乐化,更关注一些八卦信息。上官婉儿的墓志出土后,我们也要做研究,请专家对墓志进行研讨,以免出现纰漏,而这短期内也不会完成。等到研究清楚了,再向社会公布。

身世浮沉雨打萍

史书中的上官婉儿

■本报记者陈琳

上官婉儿,名门之后,从一个可任人买卖的官奴婢,一步步走到唐代政治权力核心。

在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杜文玉看来,上官婉儿的传奇命运,和唐朝特殊的宫廷制度和政治背景密不可分。她的一生好像一叶浮萍,在纵横捭阖的权力斗争中不断挣扎,所有的力量,似乎都来自生存的本能和对权力的迷恋。

出身名门 襁褓中被贬官奴

公元664年(唐麟德元年)10月,长安城里秋风凛冽,一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宰相上官仪被唐高宗密召觐见。此时的高宗李治已患眼疾,难于操持政务,皇后武则天权势膨胀,甚至在一些重大决策时制约高宗。

李治密召上官仪,谈及废后。上官仪直言,“皇后专恣,海内失望,宜废之以顺人心。”起草诏敕落到了上官仪身上。可武则天在皇帝身边布置了很多眼线,她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愤然找到李治。看着这个强势的女人,高宗退缩了,把责任全推到了上官仪身上。

武后于是指使心腹许敬宗,诬奏上官仪与被废太子李忠谋逆,将上官仪投入大牢赐死,其子上官庭芝也牵连致死,上官庭芝的妻子郑氏带着仍在襁褓中的女儿被发配宫中掖庭,成为官奴婢。

话说郑氏怀胎十月时,“梦人与秤曰,'持此秤量天下文士。’”(《嘉话录》)。梦里有人告诉她,你的孩子以后能称量天下文士。郑氏以为会是个男孩,不想生下女孩,郑氏对她说,难道你能称量天下,这婴儿竟口中呕呕,如应曰是。

史书记载的这个女婴,正是上官婉儿。

掖庭成长宫教博士授予才学

在唐代,官奴婢是贱人阶层,像财产一样,可以被赠送、买卖,甚至随意处死。被发配到掖庭局(主要掌握后宫簿籍)的官奴婢们,每天都要辛苦劳作,缝补、洗衣服、纺织、刺绣,还有随时被安排做一些粗活。上官婉儿才华出众,史书并没有记载她是如何成长的,但是唐代有一项不同历朝的制度,杜文玉推测,或许是这项制度,给了上官婉儿拥有学识的机会。

唐制对宫人,包括对官奴婢,都有教育制度。掖庭局有种官职叫“宫教博士”,是学识渊博的宫中老师。官奴婢中相貌好、条件不错、聪明伶俐的女子,就会挑选出来教育之,“授予众艺”。

史书对郑氏其人并无介绍,想必也非乡野妇女,上官婉儿在母亲的抚育下安然成长,并在掖庭局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掖庭局位于太极宫内的西侧,太极宫是当时唐皇权的中心,大体位于今新城广场一带,其正门在今西安莲湖公园的南墙。掖庭紧邻皇权的中心。

史载,婉儿“辩善属文,明习吏事,则天爱之。”武则天看上官婉儿聪慧可人、文笔精通,而且明晰行政事务。于是将她从官奴婢提拔到掌管宫中诏命的女官,当了自己的“女秘书”。

女官特例 百司表奏多参决

上官婉儿并非唐代唯一的女官,但却是女官中的特例。杜文玉说,唐朝女官制度自隋朝延续而来,按规矩,宫中女官都是为宫廷生活服务,不得参与政事讨论。然而,武则天十分信任上官婉儿,“自圣历(注:698年)以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杜文玉认为,上官婉儿能参与政事,接触政治核心,得益于唐朝制度的开放和皇权的转移。

武则天不怕上官婉儿复仇吗?杜文玉推测,因家庭剧变发生后,婉儿仍处襁褓,郑氏为保其康健,没告诉婉儿复仇一事,又或者上官婉儿如不委曲求全,难保性命。而武则天明知其是上官仪的孙女,却爱惜她的才华,可见其胸怀。

彼时,上官婉儿手握的权力相当于宰相,意见可直陈武则天。但在皇帝身边,稍有不慎就是生杀大事。《新唐书》载,婉儿“尝忤旨,当诛,后惜其才,止黥(古代的一种肉刑)而不杀也。然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可见武则天对其才华的珍惜。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张柬之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恢复唐朝旧制。同年十二月,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

上官婉儿在这场政变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杜文玉认为,不知其墓志中是否记载,需待墓志公开后才可知晓。

文采超群 能称量天下文士

中宗李显在公元683年父亲唐高宗去世后,曾一度称帝,但只当了2个月,便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22年后,李显重登帝位,他做了一个决定,将年近40岁的上官婉儿纳为嫔妃,后进拜昭容,封郑沛国夫人,受到更加重用。

上官婉儿钟情诗文,她的才华在中宗时期显露无疑。杜文玉说,婉儿曾劝说中宗,大量设置昭文馆学士,广召当朝词学之臣,赐宴游乐、赋诗作词,并设立由才子组成的修文馆,使宫廷大盛诗文之风。

宫中每每宴饮,上官婉儿都替中宗、韦后和安乐公主写诗,且每篇都各有特色,而且她还常为赛诗会当评委。野史曾记载婉儿判诗,最有名的要数709年(景龙三年),当时争夺一、二名的是以五言诗齐名的宋之问和沈佺期。这二人一直难分伯仲,婉儿看过诗文后,认为宋之问的诗最好,沈诗结句“微臣雕朽质,差睹豫章才”辞气已竭,而宋诗结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陡然健举,若飞鸟奋翼直上,气势犹在。这一评价令众人信服。

婉儿判诗,也应了说她能“称量天下文士”的传说。晚唐文学家吕温曾写:“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但杜文玉认为,上官婉儿虽才华横溢,但她生活在宫廷,缺乏对民间生活的了解,她的诗歌相较其祖父,缺乏生命力。

政治钩沉在太子政变后谋自救

史书载,中宗复位不久,上官婉儿勾结武三思,拉拢韦后,先是使武三思重登宰相之位,武三思掌权后,为排除异己,残酷地将大臣敬晖等许多人杀害。

《新唐史》记载了上官婉儿复杂的私生活,她是唐中宗的嫔妃,也是武三思的情人,而且在宫外有豪宅,结识各色人等,做买官卖官等政治交易。

对于朝野的不满,上官婉儿并没有察觉。然而有件大事教训了她。景龙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不满武家擅权,起兵诛杀武三思及亲党十余人,并派人到宫里寻找上官婉儿,意欲杀之。

上官婉儿闻讯急忙报告唐中宗和韦皇后,韦后和中宗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派右羽林军大将刘景仁速调两千羽林兵士屯于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当叛军来到宣武门下,依婉儿计策向门下的叛军劝降。叛乱的羽林军当场倒戈,李重俊终兵败被杀。

此后,上官婉儿意识到,该为自己谋条后路了。公元710年5月,唐中宗被韦皇后毒杀,上官婉儿感到韦后气数将尽,联络太平公主,连夜起草遗诏,立李重茂为皇帝。是年7月21日,李隆基引兵杀入内宫,韦氏一党尽数被杀。上官婉儿为自保,手持蜡烛率宫人迎接搜捕她的御林军,并把她与太平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官员刘幽求看,以证明自己是和李唐宗室一边。

刘幽求向李隆基报告后,李还是下令将上官婉儿斩杀。一代才女香消玉殒,死时年仅46岁左右。

减税于民一份诏书挽回身后名

上官婉儿死后,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李旦赐其谥号“惠文”,复封为昭容,这意味着给婉儿正名。杜文玉认为,这是她生前起草的那份诏书发挥了作用。

开元初年(713年),唐玄宗也后悔当年的决定,专门叫人搜集上官婉儿的诗文,为她编纂了20卷的《上官昭容集》。

回望上官婉儿的一生,杜文玉的评价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女政治家。”他不愿对其政治家的评价加上褒义词,因为上官婉儿曾与武三思等人勾结,迫害了多位唐朝大臣。以至于今天,人们发现她的墓早已被大范围破坏,这更可能是上官婉儿生前的政治仇人进行的报复行为。

但她的确善于处理政事,《资治通鉴》保留了一条上官婉儿关于服兵役的政治方案,韦后毒杀中宗后,想临朝称制,要收买人心,上官婉儿向她建议,把成丁的年龄从20岁到60岁,改为23岁到49岁。古代以成年男丁承担赋税徭役,将成丁的年龄范围缩小,意味着老百姓的负担也会减轻不少。这一政策还曾付诸施行。

在大唐帝国的瞬息万变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倾轧中,即便已经手握相权的上官婉儿,仍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围绕在她身上的许许多多谜团,还有待日后去揭开。

《唐上官婉儿墓志》全文公布

  (2014-01-07 13:23:42)















《唐昭容上官氏墓志》笺释

——兼谈唐昭容上官氏墓相关问题

李 明 耿庆刚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陕西 西安市 710054)

关键词:上官昭容 墓志 考释

摘要:2013年8月至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发掘了唐昭容上官氏墓,出土墓志一合,志主即唐代著名女诗人、政治家上官婉儿。墓志明确记载了上官昭容的世系、经历、死因、葬地等具体信息,是有关上官昭容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通过对墓志文本释读,指出上官昭容的葬礼与墓葬被毁都与太平公主有关,解释了考古发掘情况与墓志文字的对应关系。

KEY WORDS: Zhaorong Shangguan Epitaph Interpretation

ABSTRACT:

2013年8月至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发掘了唐昭容上官氏墓,出土墓志一合,保存完好[[1]]。墓主人上官氏,即唐代著名女诗人、政治家上官婉儿。该墓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即受到社会各界和学术界关注,也促使我们加快了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进度。由于此方墓志是有关上官婉儿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于是更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了响应关心考古工作的各界人士关于尽快公布墓志的呼声,践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服务社会”的方针,我们加快了整理和研究的进程,现将《唐昭容上官氏墓志》予以刊布,并作以浅注,同时结合考古发掘情况对相关问题开展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并希望对理解和研究唐昭容上官氏墓的考古材料有所帮助。



唐昭容上官氏墓志一合,青石质,正方形。出土于甬道正中,出土时志盖覆于志石之上,上首皆朝北。志盖盝顶,高75、广73、厚 12.5厘米。顶面正中阴刻篆书“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三行,行三字。顶面四周和四侧减地线刻牡丹纹带。四刹在整体联珠纹框内各减地线刻瑞兽一对,以牡丹花结为中心相对腾跃,形象特征统一为体表有斑纹,扫帚尾。上刹面瑞兽形似虎,脑后至项上长鬣飘拂;下刹面瑞兽与上刹面瑞兽基本相同,唯头顶生一对细长的角;左刹面瑞兽形似马,头顶生角,脑后至项上长鬣飘拂,肩部附有绶带形小翼;右刹面瑞兽形似鹿,头顶弯角分杈,无鬣,肩部附有绶带形小翼。志石高、广皆74、厚15.5厘米。划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满行33字,共计982字。四侧在整体联珠纹框内减地线刻十二生肖,衬以缠枝忍冬。生肖皆为动物形象,生动写实。志盖四刹和志石四侧的线刻图案造型优美、錾刻精细,在唐代墓志线刻装饰图案中属难得的上乘之作。

现将墓志转录并标点如次:

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志铭 并序 /

夫道之妙者,乾坤得之而为形质;气之精者,造化取之而为识用。挻埴陶铸,合散消息,/不可备之于人,备之于人矣,则光前绝后,千载其一。婕妤姓上官,陇西上邽人也。其先/高阳氏之后。子为楚上官大夫,因生得姓之相继;女为汉昭帝皇后,富贵勋庸之不绝。/曾祖弘,隨〔隋〕藤〔滕〕王府记室参军、襄州总管府属、华州长史、会稽郡赞持、尚书比部郎中,与/榖城公吐万绪平江南,授通议大夫。学备五车,文穷三变。曳裾入侍,载清长坂之衣冠;/杖剑出征,一扫平江之氛祲。祖仪, 皇朝晋府参军、东阁祭酒、弘文馆学士、给事中、太/子洗马、中书舍人、秘书少监、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赠中书令、/秦州都督、上柱国、楚国公、食邑三千户,波涛海运,崖岸山高,为木则揉作良弓,为铁则/砺成利剑。采摭殚于糟粕,一令典籍困穷;错综极于烟霞;载使文章全盛。至于跨蹑簪/笏,谋猷庙堂,以石投水而高视,以梅和羹而独步,官寮府佐,问望相趋,麟阁龙楼,辉光/递袭,富不期侈,贵不易交。生有令名, 天书满于华屋;没有遗爱, 玺诰及于穷/泉。父庭芝,左千牛、周王府属,人物本源,士流冠冕。 宸极以侍奉为重,道在腹心;王/庭以吐纳为先,事资喉舌。落落万寻之树,方振国风;昂昂千里之驹,始光人望。属楚国/公数奇运否,解印褰裳,近辞 金阙之前,远窜石门之外,并从流迸,同以忧卒。赠黄/门侍郎、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访以荒陬,无复藤城之榇;藏之秘府,空余竹简之/书。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年十三为才人,该通备于龙蛇,应卒逾于星火。 先皇拨乱返正,除旧布新,救人疾/苦,绍天明命。神龙元年,册为昭容。以韦氏侮弄国权,摇动 皇极。贼臣递构,欲立爱/女为储;爱女潜谋,欲以贼臣为党。昭容泣血极谏,扣心竭诚,乞降 纶言,将除蔓草。/先帝自存宽厚,为掩瑕疵,昭容觉事不行,计无所出。上之,请擿伏而理,言且莫从;中之,/请辞位而退, 制未之许;次之,请落发而出,卒为挫衂;下之,请饮鸩而死,几至颠坠。/先帝惜其才用,慜以坚贞,广求入腠之医,纔救悬丝之命,屡移朏魄,始就痊平。表请退/为婕妤,再三方许。暨 宫车晏驾,土宇衔哀。政出后宫,思屠害黎庶;事连外戚,欲倾/覆 宗社。皇太子冲规参圣,上智伐谋,既先天不违,亦后天斯应,拯 皇基/于倾覆,安 帝道于艰虞。昭容居危以安,处险而泰。且陪 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遽冒铦锋,亡身于仓卒之际。时春秋四十七。 皇鉴昭临, 圣慈轸悼,爰造 /制命,礼葬赠官。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以大唐景云元年/八月二十四日,窆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礼也。龟龙八卦,与红颜而并销;金石/五声,随白骨而俱葬。其词曰: /

巨阀鸿勋,长源远系,冠冕交袭,公侯相继。爰诞贤明,是光锋锐,宫闱以得,若合符契。其一。/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岁,椒花颂声。其二。/



上官昭容(664~710),唐西台侍郎、同东西台平章事上官仪之孙,周王府属上官庭芝女,中宗昭容,《旧唐书》卷五一、《新唐书》卷七六有传,两《唐书》本传曰名婉儿。《唐昭容上官氏墓志》(以下简称《墓志》)系唐代第一手官方资料,不名,因此我们也只称志主为上官昭容。

《墓志》首题称“婕妤”而不称“昭容”,缘于后文有言:“请退为婕妤,再三方许。”唐制,昭容为皇帝九嫔第二级,仅次于昭仪,正二品阶;婕妤为代世妇之一,正三品阶。《新唐书》卷七六《上官昭容传》:“郑(按指上官昭容母郑氏)卒,谥节义夫人。婉儿请降秩行服,诏起为婕妤,俄还昭容。”[[2]]《墓志》又言:“昭容居危以安,处险而泰”则又以昭容称之,《新唐书》本传所言不虚,径称昭容可也。

《全唐文》卷十六存有中宗皇帝批复门下省的《起复上官氏为婕妤制》,开篇即曰:“前昭容上官氏,相门积善,儒宗雅训,文学冠时,柔嘉顺则。”[[3]]可对应《新唐书》本传的上述记载。

两《唐书》上官仪本传皆曰:“上官仪,本陕州陕人也。”《墓志》曰:“婕妤姓上官,陇西上邽人也。” 《元和姓纂》将上官仪一支著籍东郡。按陕州陕县即今河南陕县,陇西上邽即今甘肃天水,汉代东郡即今河南濮阳。依《元和姓纂》所记,上官氏总籍“陇西之上邽”,东郡一支亦是由天水所分,溯其源流,盖自称“陇西上邽人”亦不为过。

所谓高阳氏,即上古传说中五帝之一的颛顼。《史记》卷四〇《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元和姓纂》卷七上官氏条:

楚怀王子兰为上官邑大夫,因氏焉。秦灭楚,徙陇西之上邽。汉右将军、安阳侯桀,生安,桑乐侯,女为昭帝皇后,拜车骑将军,以反诛。裔孙胜。[[4]]

正对应《墓志》所言:“子为楚上官大夫,因生得姓之相继;女为汉昭帝皇后,富贵勋庸之不绝。”

《墓志》追述志主先祖自其曾祖父上官弘始。上官弘,史无传,在《旧唐书》卷八〇《上官仪传》前提及“父弘,隋江都宫副监,因家于江都。大业末,弘为将军陈稜所杀。”《墓志》记载的上官弘历官为“隋藤王府记室参军、襄州总管府属、华州长史、会稽郡赞持、尚书比部郎中……授通议大夫”,可补史缺。隋藤王即滕王杨瓒,隋文帝杨坚母弟。赞持即赞治,唐人避高宗讳改治为持。隋代赞治为郡之长贰,在郡仅次于太守,例同一州之长史。吐万绪,《隋书》卷六五有传,代郡鲜卑人,隋封谷城郡公,领行军总管参与平陈。

上官昭容祖父上官仪,两《唐书》有传,曾任高宗朝宰相,亦是初唐诗坛之翘首,有文集三十卷,不存,《全唐诗》辑有其诗作,其事迹较为清晰。《墓志》记录的上官仪历官包括勋官、散阶、赠官多达十二种,多与本传相同,但“晋府参军、东阁祭酒”未见记载。唐高宗即位前封为晋王,上官仪后官至宰相,或与曾任“晋府参军”,属于李治晋府旧臣有一定关系。

上官昭容父上官庭芝,无专传,附其父上官仪传曰:“子庭芝,历位周王府属,与仪俱被杀。” 而《墓志》对于上官仪与上官庭芝之死,以曲笔代过曰:“属楚国公数奇运否,解印褰裳,近辞金阙之前,远窜石门之外,并从流迸,同以忧卒。” 《新唐书》说上官庭芝以上官昭容故追赠为“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仍令以礼改葬”,符合《墓志》中所说的:“访以荒陬,无复藤城之榇;藏之秘府,空余竹简之书。”

2004年,西安南郊高阳原隋唐墓地曾发掘出土天宝六载(747年)《唐韩敬峤妻王氏墓志》[[5]],撰文者署名上官经野撰,结衔为“右千牛中郎、天水郡开国公”。按《元和姓纂》卷七上官氏条:

上官先元〔玄〕孙迴,后周定襄太守。孙弘,隋比部郎中、江都总监,因居扬州;生仪,西台侍中、平章事,二子庭芝、庭璋。庭芝,周王府属,生怡〔昭〕容。庭璋,太子仆射,生经野、经国、经纬。经纬生诏,侍御史。

可知上官仪有二子:庭芝、庭璋。庭芝无子,生上官昭容;经野为庭璋子。既然上官经野爵“天水郡开国公”,那么我们有理由推测:上官经野以从子的身份作为嗣子袭上官仪追赠之爵位,从而保证上官氏家族继续享有爵禄,这极有可能是与当时改葬上官庭芝同时进行的,出于上官昭容的安排。

《墓志》序文用将近一半的篇幅连篇累牍地叙述上官昭容祖父三代的历官,夸耀其事迹文采,一是出于唐代墓志撰写的习惯(上官仪曾任宰相,也确实值得夸耀一番),再者无非是为后文将志主事迹略写而挤占篇幅。



《墓志》对于志主经历的描述极为简略,只有几个时间节点,我们不妨一一予以分析。

1. 年十三为才人

上官氏“年十三为才人”,当系于上元三年或仪凤元年(676年)。才人,是正五品女官。《新唐书》本传记载,上官氏“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是被武则天所发现和起用,“自通天以来,内掌诏命,掞丽可观。……然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墓志》略而不书,并未提及当年“武太后”与上官氏的关系,具有显而易见的选择性。“先皇”指唐中宗李显。所谓“拨乱返正,除旧布新”是指李显在神龙元年复唐国号。

2. 神龙元年册为昭容

《墓志》明确说上官氏在神龙元年(705年)册为昭容,可知时年42岁。以下叙事,皆以“昭容”称之。

3. 表请退为婕妤

前文已揭,上官昭容曾因母郑氏卒而请降秩行服,后中宗诏起为婕妤,俄还昭容。《墓志》对此付之阙如,而《资治通鉴》将此事系于景龙二年(708年)十一月[[6]]。根据墓志叙述顺序,上官昭容此次“表请退为婕妤”应是针对韦后弄权和安乐公主争立“皇太女”事,文献未见记载而《墓志》所述却很是生动。关于韦后之乱,历史记载很清楚,此不赘述。行文至此,《墓志》用大量篇幅和艺术化的语言叙述上官昭容极力与韦后、安乐一党划清界限,甚至不惜“请饮鸩而死,几至颠坠”。《墓志》撰文者在此替上官昭容明确表明她的政治立场,结合史书记载中宗驾崩后婉儿与太平公主合谋,于遗制中引“相王旦参谋政事”,试图牵制韦后分析,其在中宗朝后期与相王、太平公主属于同一阵营,而非韦后一党。

4. 亡身于仓卒之际

景云元年(710年),上官昭容卒,年四十七,当生于麟德元年(664年)。《旧唐书》卷八〇《上官仪传》:“麟德元年,宦者王伏胜与梁王忠抵罪,许敬宗乃构仪与忠通谋,遂下狱而死,家口籍没。”上官氏生与父庭芝死为同一年。

关于上官昭容的死因,《墓志》曰“昭容居危以安,处险而泰。且陪清禁,委运于乾坤之间;遽冒铦锋,亡身于仓卒之际。”意即其死于政变的兵锋之下。对于上官昭容之死,《资治通鉴》描述的较为详细:“及隆基入宫,昭容执烛帅宫人迎之,以制草示刘幽求。幽求为之言,隆基不许,斩于旗下”[[7]]。所谓的“仓卒之际”,即代指李隆基所发动的唐隆政变。

《墓志》中的“皇太子”即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在发动唐隆政变的时候身份是临淄郡王。《旧唐书》卷八《玄宗本纪》:“七月己巳,睿宗御承天门,皇太子诣朝堂受册。是日有景云之瑞,改元为景云,大赦天下。”[[8]]是时,李隆基刚刚册为皇太子,可以推定《墓志》的撰写时间是在景云元年七月二十日至八月二十四日之间。

《旧唐书》卷七《中宗本纪》:“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年五十。……庚子,夜,临淄王讳举兵诛诸韦、武,皆枭首于安福门外,韦太后为乱兵所杀。”考长历,景龙四年六月辛巳朔,壬午为初二日,庚子为二十日。《旧唐书》卷五一《上官昭容传》:“及韦庶人败,婉儿亦斩于旗下。”上官昭容亦当为六月二十日卒,当年八月二十四日即葬,自卒及葬,仅有两个月时间。

同为政变中被杀,唐廷对上官昭容与韦后、安乐公主的认定是完全不同的。《墓志》对上官昭容的评价是“婕妤懿淑天资,贤明神助。诗书为苑囿,捃拾得其菁华;翰墨为机杼,组织成其锦绣”,颇多赞誉;张说执笔的《昭容上官氏碑铭》赞美她“外图邦政,内谂天子。忧在进贤,思求多士”[[9]]。唐隆政变第二天(辛丑)以殇帝重茂(温王)名义颁布的制书,罗列一干罪臣名讳与罪状,不见上官昭容名列其中[[10]]。而《旧唐书·后妃传》说韦后和安乐公主被枭首展于东市,“翌日,敕收后尸,葬以一品之礼,追贬为庶人。安乐公主葬以三品之礼,追贬为悖逆庶人”。长安区博物馆收藏的《安乐公主墓志》明确称志主为“大唐故勃〔悖〕逆宫人”,评价她“德不建兮身招耻”[[11]]。



那么这篇墓志铭竟是出于何人之托呢?《墓志》能不能读出上官昭容墓被毁的原因呢?

在开元以前的唐代墓志,一般是不署撰、书者姓名的,此篇墓志文无撰文者信息,符合时代特征,并不是出于刻意的安排。按照唐代墓志撰写的惯例,撰文者大多会在序文末尾对出资制作墓志的请托人(一般是志主的子女或家庭重要成员)点名奉承一番,以昭显后者的孝友或慷慨。《唐昭容上官氏墓志》也不能免俗,即便文面上的请托人是当时的睿宗皇帝。但是接下来,特殊的情况出现了——志文明言:“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撰文者在这里毫不掩饰太平公主痛惜上官氏之死的感情,很显然是特意交代。我们不妨尝试分析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的关系。首先,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同龄,“太平公主者,高宗少女也。以则天所生,特承恩宠。初,永隆年降驸马薛绍。”[[12]]设若永隆年(681年)降驸马薛绍时年十六,则太平公主应生于麟德二年(665年)前后,正与生于麟德元年(664年)上官昭容同龄。其次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同在宫中长大,具备频繁接触的条件。再次,上官昭容曾与武氏过从甚密,而太平公主的第二任驸马武攸暨正是武氏家族成员。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有私交和相同政见是完全有可能的。

景云元年的太平公主,正处于协助李隆基平韦后之乱并支持睿宗登基的政治全盛时期。史载“公主……每入奏事,坐语移时,所言皆听。荐人或骤历清职,或至南北衙将相,权移人主。军国大政,事必参决,如不朝谒,则宰臣就第议其可否。”[[13]]结合《墓志》“词旨绸缪”的描述,不难想象,上官昭容的安葬,太平公主有游说睿宗的莫大之功。而实际上上官昭容葬礼的资助者正是当时踌躇满志的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不但资助上官昭容的葬礼,还主张为已逝的后者编纂文集。对上官昭容政治、文学评价最完整的文献是张说所撰的《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赞其“两朝专美,一日万机,顾问不遗,应接如响。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嫔,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14]]《旧唐书》记载:“玄宗令收其诗笔,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张说为之序”,《新唐书》系年于开元初。直到陈祖言作《张说年谱》,才认为此说有误,将张说此序写作时间系于景云二年(711年)[[15]],可谓灼见。序文末段叙述编纂文集的缘起提到:“镇国太平公主,道高帝妹,才重天人,昔尝共游东壁,同宴北渚,倏来忽往,物在人亡。悯雕管之残言,悲素扇之空曲。上闻天子,求椒掖之故事;有命史臣,叙兰台之新集。”由此可知请为上官昭容编纂文集的正是太平公主,“上表”的对象应是其兄唐睿宗,而不可能是后来的唐玄宗。

太平公主的丈夫定王、驸马都尉武攸暨延和元年(712年)卒。他死后仅仅一年时间,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太平公主因谋逆赐死,“令平毁其墓”[[16]]。平定太平公主叛乱的是李隆基,下令毁武攸暨墓的人,无疑也是这位刚刚即位一年的新皇帝。太平公主对死于李隆基之手的上官昭容高调示好,难免令后者衔忿迁怒。毁的是上官昭容的墓,打的却是太平公主的脸。我们认为,上官昭容墓之毁,应与武攸暨墓之毁同时。

值得注意的是,上官昭容以前的大靠山武三思也被毁了墓。先是,睿宗即位之初,就“以三思父子俱有逆节,制令斫棺暴尸,平其坟墓。”[[17]]在八世纪的初页,毁墓和建新墓[[18]]似乎成了掌权者发泄怨愤和表达态度的极端方式,这种行为背后的政治因素纠缠着几代人对绝对权力的欲望。上官昭容作为权力斗争的参与者和牺牲品,既然已经搭上了卿卿性命,又何惜身后的一座墓?



张说撰《昭容上官氏碑铭》计150字存留至今,然而考古发掘时我们特意对墓葬以南进行了大面积勘探,并未发现《昭容上官氏碑》。唐代有碑志之序、铭分别请人撰写的先例。《上官昭容氏碑铭》篇题注“齐公叙不录”,铭文亦提到“或穆齐公,叙其明德”,可见该碑序文由齐国公崔日用所撰。仇鹿鸣在《上官婉儿之死及平反》一文中认为“崔日用在唐隆政变中立下大功,因获封齐国公,其于景云元年七月入相,但仅月余便因与薛稷不合而遭罢相,寻出为扬州长史,历婺、汴二州刺史,兖州都督,荆州长史。因而景云二年七月,崔日用并不在长安,自不可能为上官婉儿神道碑作序。”“神道碑与墓志应作于同时”[[19]],其说甚是。然而我们认为在景云至先天年间,对于上官昭容不存在“平反”的问题,实际情况是:唐睿宗在太平公主的游说下给了上官昭容肯定的评价,而唐玄宗上台后并不认可。

唐代神道碑一般是在下葬之后数年甚至十数年才树立,如果上述毁墓时间的推论成立,那么该墓根本就不具备立碑的条件。张说受托写就碑铭,但文本未毁弃,因而被传抄存留至今;崔日用所作的《上官昭容氏碑》序文因种种原因不幸湮没。

上官昭容还曾被“追谥”为“惠文”,但这是下葬之后的事,《墓志》制作于下葬之前,不可能有记载。《唐会要》卷八十:“惠文,赠昭容上官氏。景云二年七月追谥。……以其有功,故此追赠”[[20]],《资治通鉴》卷二一〇亦记载:“(景云二年)秋,七月,癸巳,追复上官昭容,谥曰惠文”[[21]]。谥号是对官员生平贡献和人品行事的官方集中评价,在唐代有诸多限制,“诸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身亡者,佐史录行状申考功,考功责历任勘校,下太常寺拟谥讫,复申考功,於都堂集内省官议谥,然后奏闻”,谥号是经过群臣集议而定,非皇帝个人的专权行为。唐代女性得谥者仅见于皇后与几位公主,上官昭容得谥堪称殊荣,另一庶姓女性得谥的特殊案例,乃武则天之母杨氏,赠谥“贞烈”。

上官昭容身后事可谓一波三折:景云元年(710年)八月以昭容身份葬,太平公主赙赠甚厚,张说为其撰写碑铭;景云二年(711年)追复昭容,追谥惠文,太平公主上表编纂《上官昭容集》,张说作序;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被赐死,与太平公主关系甚密的上官昭容之墓遭到“官方毁墓”。这种做已逝者文章的行为,折射出了唐代政治斗争的惨烈与诡谲。

《墓志》称葬地为“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雍州为唐京畿所在,唐武德二年分泾阳、始平置咸阳县,治杜邮(今咸阳市东)。武则天母杨氏顺陵即在县界。茂道乡名为首见,其辖境无考。洪渎原为北朝以来沿袭之地名,大致范围为今咸阳市渭城区所辖渭河以北、泾河以南,咸阳市市区以东、汉阳陵以西的区域。此处所在地势高亢,泉深土厚,与汉、唐长安城隔渭水相望,自汉代以来即为京城以北的高等级墓葬区,原上有西汉帝陵、北周帝陵和大量十六国、北朝、隋、唐王公贵族墓葬。以上官昭容正二品的身份,葬于洪渎原并无不可。

按照唐代的丧葬礼仪,已嫁女子从夫葬,未嫁女子从父葬。按照一般判断,上官氏系唐中宗所册昭容,理应陪葬定陵。然而,上官昭容于李唐皇室有隙,又系横死,不能获陪葬帝陵也在情理之中。那么,唐代有司为上官昭容选择的墓地仅仅是因为洪渎原是历史上传统的贵族墓葬区吗?还是存在其他更为直接的理由?我们期待着接下来的考古发现能揭开这个谜底。

注 释

[[1]]李明、耿庆刚.陕西发掘唐昭容上官氏墓[N].中国文物报,2013-9-11(1).

[[2]]宋.欧阳修 宋祁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3488.

[[3]]清.董浩等编.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3:198.

[[4]]唐.林宝撰,岑仲勉校记.元和姓纂[M].北京:中华书局,1994:1082.方括号内为笔者据岑校所改本字或脱字,下同。

[[5]]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资料,待刊。

[[6]]宋.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6630.

[[7]]宋.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6646.

[[8]]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68.

[[9]]唐.张说.昭容上官氏碑铭[C].//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北京:中华书局,1966:4911.

[[10]]宋.王钦若等编纂,周勋初等校订.册府元龟(校订本)[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199.

[[11]]孟宪实.〈安乐公主墓志〉初探.[C]//西安碑林博物馆编.纪念西安碑林九百二十周年华诞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315-316.

[[12]]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738.

[[13]]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739.

[[14]]清.董浩等编.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3:2275.

[[15]]陈祖言.张说年谱[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4:32.

[[16]]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738.

[[17]]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736.

[[18]]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即是建新墓的典型代表,这三座墓的规模在有唐一代无出其右。

[[19]]仇鹿鸣.上官婉儿之死及平反[N].东方早报,2013-9-22(B03).

[[20]]宋.王溥撰.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1476-1477.

[[21]]宋.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6666.

揭武则天称帝路上的六次惊天谋杀案

  (2014-08-26 09:45:10)

也许是杀人惯了,抑或这个小儿子李贤的能力和影响力太有威胁了,武则天决定第六次实施谋杀,铲除一切敢于冒头的威胁。



就皇位的传承来说,唐朝是一个血腥味很浓的王朝,多位皇帝都是在经过谋杀案的洗礼后登上皇位的。譬如唐太宗在玄武门之变中谋杀了自己的两位兄弟,唐玄宗的皇位是在伯父、婶婶和姑妈的一系列谋杀之后夺取的,唐代宗也是在谋杀了唐肃宗皇后之后才成功登基的,还有唐文宗的皇位也是从被谋杀的唐敬宗手里接过来的。不过,唐朝任何一位皇帝的皇位与武则天比起来,其血腥味都只能算小菜一碟。正所谓做皇帝难,做女皇帝更难,武则天由一个皇帝的小妾一路长征52年,才最终坐上龙椅,其所经历的谋杀自然要多于常人。这其中,有六件谋杀案对武则天的帝业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她由一个弱势群体者变成了那个时代最强的人。

第一次谋杀案的对象是武则天的女儿安定公主。武则天从感应寺再次回到皇宫时只是唐高宗的一个普通嫔妃——昭仪而已,她既没有王皇后统驭六宫的地位,也没有萧淑妃格外受宠的资本,要想在偌大的后宫混下去,她必须要做老大,成为皇后。事实上,所有皇帝的女人都是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时的武则天已没有退路。但王皇后出身名门望族,在朝中树大根深,想通过正常途径扳倒她简直比扳倒富士山还难。所以为了那个宏伟的目标,她必须冒险,而冒险这种性格是他们老武家的传统。她父亲武士彟原本是位敦厚谦恭的长者,为人十分谨慎小心,曾经因为顾忌自己知名度不够而把工部尚书的工作坚决推掉,然而在隋末风云之际,他冒着毁家灭族的风险,将万贯家财和一家人的身家性命全都交给了李渊父子,投入到一场凶险莫测的政治投机中。俗话说虎父无犬女,武则天在这方面一点也不比老爹逊色,她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机会。大概在永徽四年末至五年初,武则天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女儿永定公主。按照《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的记载,永定公主爱笑,十分讨人喜欢,唐高宗和王皇后也不例外。一次王皇后逗弄完小公主离开后,武则天悄悄地扼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然后若无其事地迎接高宗。在发现女儿死后,盛怒的唐高宗经过询问,得知惟有王皇后探视过小公主。他不假思索地认定王皇后是凶手,事情虽然没有证据,王皇后却也无法自解,最后不了了之。但是经过这件事,王皇后的印象在唐高宗心中一落千丈,夫妻关系出现了不小的裂缝。

动摇了王皇后的地位后,武则天本着同打落水狗的精神,一路向前又开始了第二次谋杀。公元655年(唐高宗永徽六年),在武则天强大的12级枕边风吹拂下,唐高宗终于废去王氏后位及萧氏妃位,贬为庶人,打入后宫最不想去的宫——冷宫。此外,为了泄愤,她又将王氏改为蟒氏,萧氏为枭氏,把这两个极具侮辱性的字眼深深烙在她们身上。然而不久后,唐高宗李治因为思念二人,就到囚禁的地方去看望,却只看到一个送饭的小洞,看不到人,便大呼说:“皇后、淑妃安在?”王皇后哭着回答:“妾等得罪,废弃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名为皇后?”只是向高宗提出将此冷宫改为“迥心院”(《旧唐书·后妃传》)。遍布宫中的眼线很快将此事告诉了武则天,她果断地挥起屠刀,下令对王、萧二人各杖一百,砍去手足,浸于在酒中,名曰“骨醉”。几天后,王氏被折磨死,时年约28岁。自此,武则天彻底扫清了自己在后宫的全部障碍,实现了由小老婆到大老婆的升级。

打倒了宫内的敌人,武则天又向宫外的敌人开刀了。在唐高宗废除王皇后改立武则天的过程中,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为代表的元老重臣们投反对票,而以许敬宗、李义府为代表的另一批中下级臣僚则投了赞成票。然而长孙无忌既是唐高宗的舅舅,又是唐太宗顾托掌权的重臣,官居太尉,掌握兵权,所以他的意见对唐高宗的决策影响极大。武则天曾幻想争取长孙无忌的支持,但这位国舅爷天生的门神像,水火不进,无奈之下,武则天不得不放弃争取元老重臣支持的想法,决心让这些老不死的去死。第三次谋杀悄然登场。

为此,武则天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想法,拉拢了一批对长孙无忌等不满的大臣,如许敬宗、李义府、崔义玄、袁公瑜等人,让他们为自己说话、造舆论,和元老们比嗓门。毕竟年轻人有力气,嗓门大,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终于不顾大臣们的冒死极谏,册立武则天为皇后。之后,褚遂良被远贬蛮荒之地,唯有长孙无忌凭借自己是高宗的舅舅的关系得以幸免。显庆四年(659年),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许敬宗费尽心借处理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朋党案之机,诬奏韦季方与长孙元忌构陷忠臣近戚,要使权归无忌,伺机谋反。唐高宗先是吃惊不信,继而伤心怀疑,命许敬宗再察,然后面对许敬宗足未出户编造的关于韦季方交待与长孙无忌谋反的供词,哭泣道:“舅若果尔,朕决不忍杀之,天下将谓朕何,后世将谓朕何!”许敬宗举汉文帝杀舅父薄昭,天下以为明主之例宽慰高宗,又引“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催促其下决心。唐高宗一时糊涂,竟然不与长孙无忌对质,就下诏削去了长孙无忌的太尉官职,流徙黔州,但准许按一品官供给饮食,算是对当年为其争得帝位的报答。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杀。

原本武则天只是想做皇后,经过一系列风波后,她不仅赚到了皇后的凤冠,还挣到了一笔控制朝廷的政治资源,从而迈出了从政的第一步。之后,武则天先是在唐高宗身后有了把椅子,然后又把椅子搬到了他的右边,实现了大臣面前,男女平等。

时间走到了公元666年,扫清了外敌的武则天不得不开始打扫自己后院了,于是新的谋杀案开始上演了。当初,在除掉王皇后和萧淑妃后,武则天为了控制丈夫,不让别的女人有靠近他的机会,索性把自己的姐姐拉近宫中。高宗很高兴,后果很严重,不仅封了他的姐姐为韩国夫人,还发生了床第关系。可喜韩国夫人红颜薄命,没有几年就去世了。然而老娘英雄,女儿也不熊包,她刚咽气,亲生女儿就继承了母亲未完的遗志,征服了唐高宗,还赚到了魏国夫人的封号。一边是审美疲劳的武则天,一边是花样年华的魏国夫人,久而久之,唐高宗爱情的天平倾向了后者,打算给她正式的名分,纳为嫔妃。武则天明显感到了不安,年轻就是资本,外甥女第一步嫔妃,第二步说不定就是皇后,这样下去还了得?所以,她坚决反对高宗给魏国夫人正式身份。《资治通鉴》里是这样记载的:“上欲以魏国为内职,心难后,未决,后恶之。”不得已的情况下,武则天开始了决定人生命运的第四次谋杀。

这时,对于已经在政坛摸爬滚打多年的武则天来说,艺术地杀一个人易如反掌。她借自己的两个异母哥哥送食之机,暗中下毒,诱骗魏国夫人食用。魏国夫人一听是娘家人所献,毫无防备就吃了,结果七窍流血而亡。

截止第四次谋杀为止,武则天基本上还是在为生存而战,在政治资本积累得足够雄厚之后,武则天决定把自己的野心上市——做皇帝。但是让他始料不及的是,自己的敌人这次是她的儿子。公元656年,原本的太子李忠被废,唐高宗改立武则天所生的长子李弘为皇太子。李弘深得父皇的钟爱,立为太子后,仁孝谦谨,礼接士大夫,朝廷无不期待其成为一代明君。高宗和武则天出游东都洛阳的时候,李弘留长安监国。当时遇上大旱,关中闹起饥荒,于是李弘巡视士兵的粮食,发现有吃榆皮、蓬实的,就私下命家令寺给他们米粮。到了咸亨四年(673)八月,高宗因为病重,还命令李弘受诸司启事,进行接替皇位前的实习。高宗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东宫的事,应该是不用朕担心了。”所有这一切表明,高宗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有禅让太子之意。

这么一个能干、又受大臣拥戴的儿子一旦即位,武则天必然要坐冷板凳。更不能让她容忍的是,李弘还多次与她顶牛。譬如咸亨二年(671),李弘发现宫中幽闭着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义阳、宣城公主,即萧淑妃所生的两个女儿,已是三十多岁的老姑娘了还为出嫁。李弘动了恻隐之心,奏请父皇恩准她们出嫁,武则天非常气愤,马上把两位公主许配给了卫士。另外一件事是太子选妃未能如愿。原来,太子妃初选的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望族出身,书、香门第,又有殊色。可是,就在定下婚期后,姑娘竟被武则天外甥、韩国夫人子贺兰敏之“逼而淫焉”,婚事被荒暴地破坏了。这就造成李弘同母后娘家人的宿怨,李弘对抗武氏家族,武则天当然不会容忍,她开始了自己帝王道路上的第五次谋杀。公元675年,李弘与父母同赴合璧宫时突然死亡,时人多认为是武后毒杀他。高宗悲痛万分,将他谥为“孝敬皇帝”,葬于恭陵,而且使用皇帝之礼举办后事。

李弘死后,弟弟李贤继任太子位。他的出生日期则明确记载为永徽五年十二月,当时还是昭仪的武则天随高宗谒太宗的昭陵途中突然小产,因其未足月而生,所以对这个儿子特别冷酷。李贤自幼“容止端雅”,小小年纪就已读了《尚书》、《礼记》、《论语》等,过目不忘。曾受封为雍王,高宗对李贤也十分爱宠。李贤聪明好学,处事果断,在士人中有一定声望。他组织一批名儒注释《后汉书》,尽管得到父皇的褒奖,但也引起母后的猜疑,因为《后汉书》载有后汉大权落入皇后和外戚之手的史事,带有讥讽时政之嫌。两年后,高宗下诏改元为调露,与武则天巡幸东都洛阳,命李贤监国。监国期间,李贤处事明审,颇得朝中大臣拥戴。

儿子越能干,将来就越难以控制,对自己的帝业威胁也就越大,这是武则天无法接受的。加上她的宠臣明崇俨多次挑拨,武则天逐渐萌发了废掉李贤的念头。她屡次下书训诫儿子,并让人撰写了《少阳政范》和《孝子传》二书供李贤研习忠孝之道,还“数作书以责让贤”。书中暗寓训斥的意思。李贤天生聪明,当然看出了其中的奥妙,是母子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明崇俨在路上被强盗所杀,武则天怀疑由李贤主使,大索盗犯,数月没有结果。李贤对母后的做法心怀失望,于是有些自暴自弃。他开始狎昵女色,放浪恣行。武则天召李贤至洛阳,派遣薛元超、裴炎、高智周三人去东宫搜查,三人竟在东宫查得皂甲数百具,又诱令赵道生讦告太子,硬把明崇俨被杀之案加在李贤身上。武则天遂提出大义灭亲四字,打算把李贤置诸死地。高宗代子求情,将废李贤为庶人,幽锢一室,不久又流徙距京师两千三百里的巴州。

然而已经没有翻身之力的李贤还是不让武则天放心,因为他曾经写过一首《黄台瓜词》:“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这首诗与曹植的七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暗示母亲对亲生骨肉的冷酷,在当地流传颇广。也许是杀人惯了,抑或李贤的能力和影响力太有威胁了,武则天决定第六次实施谋杀,铲除一切敢于冒头的威胁。于是她让邱神绩驰赴巴州,逼令李贤自杀。然后佯贬邱神绩为叠州刺史,过了一段时间事情渐渐平息,又召邱神绩为金吾将军,宫廷里才慢慢得知武则天杀李贤的事。

李贤死后,她和高宗的另外两个儿子水平皆属一般,而且一个怕老婆,另一个胆小懦弱,再也不能成为武则天帝业道路上的绊脚石。至此,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六亲不认政策,武则天终于掌握改朝换代所需要的全部本钱,一个女皇帝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了。

上官婉儿墓中骸骨被证系黄牛骨 真容或无法复原

2014年11月06日15:31 中国新闻网

上官婉儿墓葬现状

上官婉儿墓志揭秘(来源:陕西电视台)

墓志有惊人发现

上官婉儿墓志铭公布(来源:东方卫视《看东方》)



图为上官婉儿墓葬。 记者 张远 摄

中新网西安11月6日电 (记者冽玮 田进)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6日向中新社记者透露,2013年8月在陕西咸阳发现的上官婉儿墓中残存骸骨,经过检测被证实为黄牛的枕骨。由此表明,要通过墓中骸骨复原上官婉儿容貌已无可能。

2013年9月,跟随武则天长达27年的唐代女官上官婉儿埋骨之地在陕西咸阳渭城区北杜镇邓村被发现,墓制普通,墓中存有墓志。墓葬盗掘严重,出土随葬品寥寥,无金银玉等奢华品,也没有民众期待中的精美壁画。

此外,考古人员在墓室中发现了两块残存的骸骨。当时,有专家猜测这些骨块是否为上官婉儿遗骸。

主持上官婉儿墓发掘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介绍,经过实验室检测和比对,墓中发现的残存骸骨排除为人骨的可能性,是黄牛的枕骨。

为何上官婉儿墓中会有黄牛骨头?有考古人员推测,可能是陪葬品。中国古代葬仪中有“事死如事生”的说法,经常会陪葬墓主人生前喜爱的食物、饰物等,供其到阴间去享用,但到底有何作用,目前还很难确定。

考古专家此前表示,从天井、甬道和墓室被大范围破坏的情况判断,该墓葬不似遭遇一般盗墓所致,应系大规模、有组织的破坏行为,很有可能是“官方毁墓”行为。同时,在墓室中没有发现棺椁与完整尸骨,也没有木制品腐朽后的痕迹,究竟是埋葬时没有棺椁,还是后来毁墓所致,有待于考证。

据该墓葬出土墓志记载,墓主为唐中宗昭容上官氏,即唐代女诗人上官婉儿,葬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八月。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志文楷书,近1000字,记载了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1178.html

更多阅读

绝世唐门 绝世唐门王秋儿乳喷

霍雨浩主要信息及简介[1]性别:男 霍雨浩(11张)生日:8月21日血型:A星座:狮子座代号:修罗之瞳爱人&妻子:王冬儿等级:60级控制、强攻双系本体武魂、兽武魂战魂帝简介:在星斗大森林遇到百万年魂兽天梦冰蚕,并获得其化成的斗罗大陆第一也是唯

秃尾巴老李36集电视剧·1-4集 错儿电视剧全集36

秃尾巴老李(36集连续剧·1-4集)[根据全国各地民间传说创作]编剧王庆斌序幕1第1集投生第2集出世第3集断尾第4集正眼睛第5集游东海第6集降雨第7集救灵花第8集受伤中毒第9集天宫取药第10集蓬莱养伤第11集三救羊第12集夺河

唐·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 电视剧

“巾帼首相”上官婉儿是怎么死的2013年09月12日09:54河南日报上官婉儿,男性化复姓的上官,和柔媚的女性化的婉儿的组合, 不只是个符号,几乎“昭示”了名字主人的性格和命运。她生在盛唐,却在襁褓之时便沐浴了腥风血雨。她的爱恨悬浮于一个

声明:《唐·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 电视剧》为网友白雨矮碧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