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楠溪江旅游攻略 楠溪江旅游app

浙江楠溪江旅游攻略 楠溪江旅游app
一、楠溪文化的历史

首先,什么是文化?费孝通先生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器物层次,即生产、生活工具,社会用什么工具、器物来生产生活,如日常进食,有人用筷子,有人用刀叉,也有人用手抓;第二是组织层次,即社会是怎样把个人组织起来,个人与个人之间是如何互动的,比如宗教组织、生产组织,甚至国家机构;第三是价值层次,人是怎么想的,什么是好与不好等,这三个层次不可分割,是一个有机整体。



丽水街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也曾说过,“我们吃的食品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面包机、酿酒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安排”。这句话是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原意是讲,每个人自利的安排构成了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个观点不仅在经济学范畴适用,它同样适用于社会学、人类学。所以,从根本上说,文化是人的自利动机对利益自觉追求的产物。

其次,解读楠溪文化。把费孝通文化三层次理论和亚当·斯密关于人的自利心推动社会发展的观点结合起来,来解读楠溪江文化,也许会有助于对楠溪文化的理解。楠溪文化是以耕读文化为基座的、融合各种外来文化的多元文化复合体。

农耕文明是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阶段的文明形态,上承涉猎文明,下启工业文明。对照费孝通文化三层次理论,楠溪耕读文化的第一层次文化即器物层次是锄头、镰刀;第二层次组织层次是宗族社会,为什么是宗族社会,因为人类的自利本能,在生产力低下的条件下,在楠溪江特定的生存环境里,为了生存只好联合,联合

最经济的最稳固的就是以血缘和姻亲为基础的宗族社会,如:楠溪江大大小小的村落,几家共养一头牛,帮工等;第三层次价值层次是忠、孝、义、信等伦理价值观,宗族社会家庭内部靠什么来维系,需要一个秩序,子听父、幼听长的,要孝敬长辈,要互信互助,庙宇、祠堂的建造,更多的是为了维持宗族的凝聚力。



陈氏祠堂

因此,楠溪耕读文化的脉络就是:第一,它的经济基础是耕作经济,上层建筑是宗族社会,价值观是儒家的传统伦理。楠溪文化就是在耕读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文化的合理内核形成的文化流派。

再次,领略楠溪文化的内涵和历史地位。通过三组关系来说明,第一组:耕读文化——商业文化,楠溪文化是温州经济乃至中国民营经济的文化源头;第二组:谢灵运----陶弘景,楠溪文化折射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反映了对人类的人文思考和终极关怀;第三组:朱熹----戴蒙,楠溪文化是当时与程朱理学对垒的文化高地。

第一组:从耕读文化到商业文化。楠溪江文化是温州经济乃至中国民营经济的文化源头。耕读文化在楠溪江历史上南宋时期最辉煌。自三国至两晋、南北朝,中原文化让位于长江文化;唐末、五代,中原再次动乱,特别是南宋建都临安后,吴越文化成为主流文化,楠溪文化第一次跻身主流文化之列,文人墨客、士族遗老来楠溪江,外来移民纷至沓来,土地开垦,河道疏浚。当时,农民可允许读书为官,工商业者却不能入仕,楠溪江人以耕养读,再通过京城的友人提携,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于是有了芙蓉十八金旦、溪口一门七进士等。至此,耕读文化到了鼎盛时期。南宋灭亡后,文化重心又北移。人口越来越多,人多地少,生存危机的现实第一次摆在楠溪江人眼前,耕读文化的现实经济基础开始动摇了,读了书当不成官,读书有什么用呢?这么多人没有土地,靠什么生存?为了生存,楠溪江人开始了一次文化意义上的突围。现在温州经济这么发达,商品意识怎么强。可是,从耕读文化到商业文明,文化的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历史时期,那么这个中间地带是什么文化形态?



戏台一角

为了生存,楠溪江人做起了生意,从木材贩卖、私盐贩运到集市贸易,永嘉的表山、界坑、岭头、岩头丽水街、狮子岩都是当时非常有名的商业驿站,连接乐清出海口和浙西仙岩、缙云等县。随着商业发展,农商开始并重,商业往来中利益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利与义的价值观合一了,于是,产生了事功学说——“永嘉学派”。“永嘉学派”就是连接耕读文化和商业文化中间地带的文化形态。到了近代,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商业文明真正成型。因此,可以推导出,温州经济的繁荣离不开温州全民皆商的文化背景,全民皆商源自于“永嘉学派”的功利思想,“永嘉学派”的功利思想源自于楠溪耕读文化的转型。所以,楠溪耕读文化是温州经济的文化源头,也是中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文化推力。



皇帝御赐

第二组:从谢灵运到陶弘景。楠溪文化折射出中国文人命运,反映了对人类的人文思考和终极关怀。文人是中国文化的脊梁,文人群体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谢灵运、陶弘景作为楠溪文化的代表人物,其独特的人生际遇,折射了中国文人的两种命运。谢灵运,出身世族大家,其太祖父是淝水大战中的谢安,亲爷爷是大将军谢玄,出生时家道开始中落,他从小就立志振兴家族,报效国家。他的才华和品格遭人妒忌,政治上受迫害,公元422年被贬永嘉郡太守,那时的永嘉,山高地远,人口稀少,那种失落和感慨,无法承受,是楠溪江接纳了一个失意文人。他寄情山水,以诗咏志,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永嘉一年,留下了大量诗作,开启了山水诗一个流派。谢灵运终归要回去的,他的梦想和追求注定他在永嘉只是一种停留,后来他真的得宠了,他的学生成了皇帝,然而,皇权政治容不下一个出身世族并才华横溢的文豪,10年后,在广州,谢灵运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临刑前,什么都没有,唯一慰籍他的是楠溪江还能容纳他不屈的头颅和不泯的灵魂。陶弘景史载甚少,他是个大医药家、思想家和诗人。他的著作《真浩》在道教思想史上有一定地位,并凭着“山中无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的诗句,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文才决不在谢灵运之下,不知他为什么归隐山水,追求他的仙风道骨。谢灵运和陶弘景,都因楠溪江山水而才情喷薄。他们是两种不同的文人类型。谢灵运如果只钟情山水,而在政治上知难而退,也许可免杀身之祸;陶弘景归隐山水,投身宗教,中国政治史上少了一个大政治家。谢灵运式的诗人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大串,中国文人身上多多少少有点谢灵运情结,失意的时候想起谢灵运,咏叹谢灵运;陶弘景式的中国文人也不少,陶弘景是陶渊明式的人物,在岭上白云间吐纳思想和心声。中国的文人,在出仕与归隐之间,总是存在两难选择,楠溪文化把文人的命运说白了,还留下了一大串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灾难于谢灵运而言是好还是坏?陶弘景内心深处是真的平静还是假的平静?文明的废墟是平整还是应该保存?对卑鄙的小人不理还是与其周旋或斗争?文明的进步是稳步前进还是迂回盘旋?楠溪文化不仅回答两类文人的命运,还充满了如此多的对人类的人文思考和终极关怀。



芙蓉古村水中亭

第三组:从朱熹到戴蒙。楠溪文化是当时与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垒的文化高地。先来说说朱熹。朱熹又称朱子,中国思想史上真正称得上“子”的有几人,孔子、墨子、董仲舒,然后就是朱熹,朱熹学术成就之高,辛弃疾赞道:“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他的理学在当时是文化的主流,“存天理,灭人欲”,追求义与理。那么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要到楠溪江来干什么,我们现在到楠溪江才几个小时,而那时候,山高林密,朱熹一路上不知劳累,奔赴楠溪拜会戴蒙和李时靖。现今,蓬溪村还遗留朱熹撰写的对联和题字。朱熹是否真的来过楠溪江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其实这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永嘉学派这种事功学派的出现,这种学派的学术生命,震撼了当时整个中国社会。楠溪文化,与主宰二千年的儒家文化的交锋竟然打了个平手,而且,楠溪文化还最终胜利了,商业文明出现了。



岭上人家

以上三组关系,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楠溪文化的内涵和历史地位。那么,楠溪文化的现实如何?

二、楠溪文化的现实

现实的楠溪文化,走过了一条从迷失到复归的坎坷之路。

文化的迷失。近代以来,战乱频繁,楠溪江不再是一片静土,每一次的政权更替、军阀混战、政治争斗,楠溪江的山水都没有平静过,为什么呢?古代楠溪江是南夷之地,远离中原。近代以来,人口剧增,人与自然的斗争变成了人与人的斗争,实质上是各种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斗争。甚至可以说从陈虞之抗元开始,楠溪文化的破坏就没有停止过,芙蓉古村被烧;近代,五尺被国民党烧掉。建国初期,楠溪文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好景不长,文革的浩劫又开始了,一批古建筑被视为“四旧”摧毁,一批有识之士被迫害,在那个失去理智的年代,整整一代人被人为地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一个村里没有几个人识字了,文化的纽带断了,文明的链条断了,楠溪文化迷失在时代的愚昧之中。

文化的复归。改革开放以来,楠溪文化迎来了新的春天,政府对文化的重视,民众对文化的呼唤,1988年,楠溪江成了国家风景名胜区。近几年,“文化楠溪江”战略实施,楠溪文化开始重绽异彩。一是文化的复原,耕读文化遗迹重现,芙蓉、苍坡古村落重建;二是文化的开掘,古村落文化崛起,水利文化挖掘,林坑、鹤阳等古村落文化有了新质的添加,休闲旅游的推出,五尺红色文化的推出;三是文化的发展,以《张协状元》为代表的永昆屡获殊荣,以“悠悠楠溪江”为代表的大众文艺不断发展,龙瀑仙洞的社会化经营。楠溪文化的复归具体来说就是山水文化的深化,古村落文化的崛起,民俗文化的继承和红色文化的张扬。



林坑古村

三、楠溪文化的未来

楠溪历史是文化的,楠溪现实是文化的,楠溪的未来应该继续走文化这条路。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呼唤文化楠溪江;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呼唤生态楠溪江。生态楠溪江就是文化楠溪江。

文化楠溪江,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盲目谈“文化”,二是认为“楠溪江没有文化”,过与不及都不好,文化楠溪江的中庸之道是尊重文化的内在发展规律,科学地建设文化。盲目谈文化,把什么都冠以文化的大名,是一种危险的举动,如果我们只是把提倡文化看作是为经济活动装装门面的安排,硬把它们扯在一起,就不妥,门面装完了,文化也就窒息而亡了。这种对文化楠溪江的功利化认识、功利化选择在很多人身上都有体现,这虽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害的,这是一种短期行为,楠溪江的长远利益在于文化的复原和创造,而不是文化的吹嘘和滥造。我认为,楠溪文化在两宋的鼎盛有着历史的条件,而现阶段对文化的修复和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同时,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有合理性,但过度的庸俗化运作,是对楠溪文化的伤害。第二种倾向是“楠溪江无文化论”,这是对历史的漠视,一个风景区有如此深的文化内涵和如此丰满的文化体系是不多见的,把楠溪江与雁荡山比一比,就非常清楚了。那么,如何文化楠溪江呢?



龙湾潭

(一)研究和把握楠溪文化的前途和方向。文化是人们的自觉追求,文化是旅游内涵深化的必由之路,文化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产业群。研究和把握楠溪文化的前途和方向,根本的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楠溪江的实际,发展先进文化。一是做大诗的文章,把楠溪江的诗作的内涵解读出来,并进行现代诠释,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出去,谢灵运、李白、孟浩然、李清照等关于楠溪江的诗,很多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果可能的话,通过出版部门和教育部门,争取将这些艺术精品编入教科书或权威刊物,弘扬楠溪文化。二是加快楠溪文化的信息化进程,利用现代传媒,即时反映楠溪江的美,不断加大对古村落文化、民俗文化的宣传力度。三是挖掘和丰富楠溪文化中子文化系统的内容,比如古村落文化的亲和力;水利文化的水利规划思想等,使各个子文化系统不断丰满,在内涵和外延都有质的飞跃。



狮子岩

文化楠溪江离不开文人的参与,要积极吸引文化人参与楠溪江文化建设,永嘉现有高层次的文人还不够,尚不能满足文化楠溪江建设的需要。缺乏人才请人才。长沙岳麓书院举办的“千年论坛”很有借鉴意义,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近代以来也沉寂了,但近年来他们通过举办“千年论坛”,邀请和吸引国内外著名学者讲学,由于名人效应,媒体不请自到,听者趋之若鹜。我们是否变换个形式,变临时讲学为经常授课,变“走读”为常住,抓住文化名人对创作环境的高要求这个特点,在“谢灵运写诗的地方——楠溪江”的黄金地域,由政府投资建名人别墅或个人创作室,向他们赠送房产产权,授予“楠溪江荣誉居民”。在楠溪江建名人别墅成本低,既是引凤入巢,本身又是文化景观,一举二得,只要有几个名人进来,文化楠溪江不喊也响,文化名人是国宝,只要一年住上2、3个月,避避暑,楠溪江就可能产生轰动效应,到时再策划一些名人活动,社会效应可想而知。



石桅岩

(二)加强对旅游宣传的研究,加大宣传力度。旅游宣传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旅游宣传要研究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游客的新要求。旅游宣传首先是模仿,再在模仿基础上创新。模仿应该有选择,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切实可行、富有创意的宣传活动。河北涞水野山坡在北京首都机场附近的高速公路上竖立大型旅游广告牌,宣传效果很不错。野山坡的风景确实是美得一般,当地的经济也差,不能与永嘉相比,可是他们的决心很大,并且,他们紧紧地抓住北京人这个大旅游客户群。一是因为北京与河北相邻;二是北京人住惯了都市,喜欢到野外放放松。我们要借鉴经验,抓住主要客户群,抓住主要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

其次是创新,模仿是走路,创新是跑步。是否可以将“楠溪江——谢灵运写诗的地方”作为宣传主题,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将楠溪江文化含蓄地表达出来。笔者在西安、北京、上海、广州向一些朋友了解,他们对楠溪江不了解,甚至不知楠溪江在哪里,只知道是一条江,而雁荡山,几乎无人不知,这说明这些年投入这么多的宣传成本,产出的宣传效果还不如人意,其中宣传手段缺乏创新也是一个原因。因此,宣传主题的统一是创新楠溪江宣传的基础。宣传创新就是要想人家之想不到,做人家之不能做。上海外滩夜景,对岸陆家嘴矗立的广告牌,非常醒目,可没有一个是旅游广告,外滩这么多的游客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宣传潜在人群,每个人到上海都想去外滩看一看,是否在那里设一个广告牌,成本高一些也合算。我们还可以考虑专门设计精美的楠溪江画册,寄送中央各部委,各省市部门、大中院校、中介机构,这样,既宣传楠溪江,又能吸引人来旅游。



石桅岩

(三)宣扬楠溪江的意境美,还楠溪江文化以本原。楠溪江作为谢灵运写诗的地方,是中国山水诗的摇篮。山水的意境美,文化的内涵是楠溪江的优势所在,对意境美的呵护和创造是建设楠溪江文化的第一要务。随着人们文化水平提高,社会总体文明程度的提升,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会更自觉;同时,对铺天盖地的粗制滥造的文化,人们对高雅文化、对精品文化的向往会更热切。意境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追求,比如饮食文化,同样的食品,在不同的酒店、不同环境,食客会有不同的感受。温州金川楠溪楼的成功经营就是意境美的生动运用;再说住房文化,同样的房子,在不同的环境,住户有不同的感受,温州大自然房开公司的成功运作就反映了这个规律。

在旅游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人人都谈文化,旅游的特色不突出,旅游品牌就打不响。人家没有文化,要造文化吸引人,我们有文化,却让文化空置,文化孤独,游客寂寞。楠溪江是写诗作画的地方,这种意境美对文化层次低的人也许不会有很大的吸引力,那就到楠溪江山水里放放松吧;对文化层次高一些的人,意境美就会有吸引力,在云水间、花草里,与谢灵运交流,与陶弘景谈人生。意境美的呵护和创造是一件困难的事。首先在对外宣传推介的时候,应该采取先入为主,因人对第一印象、第一感觉十分注重,有了这种诗情画意的指引,楠溪江的人文山水会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其次,应将诗情画意通过可观、可感、可触的景观表现出来,比如摩崖石刻、名人遗迹、风物人情,让历史和现代进行时空对接;再次是营造优美的旅游环境,好好的一种意境,游客陶醉此间,可能被一句脏话、一个打闹画面、一个脏乱的环境打扰,使游客愕然叹息。

(四)注重提高楠溪文化的含金量。文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对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楠溪文化要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在挖掘文化潜力上要有新成果,在创造现代文化上要有新思路,真正将楠溪江变成文化的楠溪江。提高文化含量,首先要从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抓起,包括导游队伍、旅游社工作人员、旅游部门的干部职工及旅游中心村居的群众和一群从业人员。加强教育和培训,使他们的言行举止体现楠溪江人的文化涵养;其次是要加强对外部景观进行规划和整治,现在楠溪江外部景观不协调,最突出的是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的格格不入。杭州西湖沿岸高楼林立,但整体美感没有受到破坏;青岛仅是一个有100多年历史的年轻城市,保留着那种哥特式的建筑风格,房子红白相间,煞是好看。楠溪江民居的规划和建设,要同景区协调。再次是要加强对社会办旅游项目的文化指导,社会办旅游是好事,但要注意文化的品位和整体的布局,龙瀑仙洞无疑是成功的,但龙瀑仙洞的文化匮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同样是如此,急于求成,一哄而上,不是理性的行为,文化是理性的,粗制滥造无异于自毁容颜。

注:朱熹是否来过永嘉。经过初步考证和逻辑推理,个人认为朱熹可能来过永嘉。基于以下几点:一是永嘉与朱熹的历史渊源。1184年,朱熹在朝廷遭人诬陷其“不学无术,为乱人之首。”是太常博士、大哲学家叶适(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号水心先生)为其辩护,免却灭顶之灾,而后朱熹被任命为湖南安抚使;二是从学术角度来分析。朱熹为了能同当时著名哲学家张栻探讨学术,1176年8月,从福建崇安偕两学生不远千里去长沙拜会张轼;1198年朱熹再次受迫害,避居东阳石洞。东阳与永嘉不远;且对视学术为生命的朱熹来说,到永嘉拜会恩人并研讨学术(当时,楠溪聚居着一批重量级的学者),既符合情理,又合乎朱熹的治学态度。三从实证科学分析,蓬溪村现存有朱熹的对联和题字,流传着关于朱熹的民间故事。实证科学,一看历史遗存;二是立足实物考证进行逻辑推理。因此,随着考证的深入,朱熹到过永嘉的可能性也许会越来越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1698.html

更多阅读

吉林长白山旅游攻略 长白山旅游租车公司

吉林长白山旅游攻略长白山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山海经》称不咸山,北魏称徒太山,唐称太白山。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长白山(狭义),是东北第一高峰,号称“东北屋脊”,位于今日中国吉林省和朝鲜两江道三池渊郡。广义的长白山是指长白山脉,是一

杭州西湖十景旅游攻略 杭州西湖旅游景点介绍

杭州西湖十景旅游攻略——简介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旧称武林水、钱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称西湖。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是一个湖泊型的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杭州西湖十景旅游攻略_杭州西湖旅游攻略杭州西湖十景

北戴河旅游攻略最新 北戴河旅游攻略一日游

北戴河旅游攻略(最新)——简介北戴河海滨地处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心的西部。是秦皇岛的城市区之一!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常年保持一级大气质量,没有污染,没有噪音,城市森林覆盖率54%,人均绿地630平方米。这里气候宜人,二十里长、曲

北海旅游攻略 上海到北海自由行

北海旅游攻略——简介 北海是一座美丽的海滨花园城市,这里有道碧蓝的大海,明媚的阳光,沙白水净的海滩,中西合壁、华洋并存的市区建筑,这里的海水温净碧透,浪软如毯,这里空气的清新可谓全国之最,这里是一副美丽的画面,这里是一个浪漫的城市,这

华山旅游攻略 华山索道上下山攻略

华山旅游攻略——简介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市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

声明:《浙江楠溪江旅游攻略 楠溪江旅游app》为网友念夕夏温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