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医师实践技能辨证论治病例分析例题一 中西医结合医师

试题 1 答案

女,40岁,心悸时作2年余。

患者近2年来时常心悸,伴神疲乏力,头晕,视目昏花,多梦而夜寐不酣,饮食尚可,大小便未见异常。为明确诊断,前来就诊。既往有月经过多史。查体:T:36.5℃,P:80次/分,R:18次/分,BP:110/80mmHg.神志清,精神尚可,营养适中,形体偏瘦,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心肺检查(-),肝脾肋下未触及,腹平软,无压痛,肠鸣音4次/分,周身皮肤无出血点,生理反射未见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淡红,脉细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计数3.1×1012/L,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比积40%,网织红细胞计数1.2%,血小板计数218×109/L.血清铁蛋白10ng/ml,血清铁7.74μmol/L.肝脾超声波(-)。心电图:正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虚则面色不华;气血亏虚,血不养心,则心悸、心慌,夜寐多梦;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目,故头晕、视目昏花,神疲乏力;舌为心苗,心主血脉,心血不足,故舌质淡红,脉象细弱。

西医诊断依据:

1.月经量多,头晕心慌,视物眼花,倦怠乏力半年。

2.查体:贫血貌,肝脾肋下未及,周身皮肤无出血点。

3.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红细胞比积降低。血清铁蛋白及血清铁降低。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正常。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心悸

心血不足

中西医结合医师实践技能辨证论治病例分析例题(一) 中西医结合医师
西医诊断:缺铁性贫血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15g 黄芪12g 白术12g 甘草6g

当归12g 龙眼肉9g 酸枣仁9g 茯神9g

远志6g 木香9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2 答案

男,40岁,胸闷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2天。

患者近3年来,反复发作性胸部疼痛、胸闷不适。昨日因高兴,过量饮食而诱发胸部疼痛,疼痛剧烈,胸闷如窒,痛引肩背,表情焦虑,同时伴有气喘短促,肢体沉重,休息5分钟后可缓解。病人形体肥胖,痰多,平素喜嗜食肥甘厚味。查体:T:36.7℃,P:115次/分,R:23次/分,BP:120/80mmHg,舌淡,苔浊腻,脉滑。心电图示:Ⅱ、Ⅲ,aVF S-T段下移,T波倒置。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故胸闷如窒而痛;阻滞脉络,故痛引肩背;气机痹阻不畅,故见气短喘促;脾主四肢,痰浊困脾,脾气不运,故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苔浊腻,脉滑均为痰浊壅阻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1.胸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剧烈,常放射至肩背。

2.疼痛可在休息后缓解

3.心电图示:Ⅱ、Ⅲ,aVF S-T段下移,T波倒置。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胸痹

痰浊壅塞

西医诊断: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开结。

方药: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栝蒌30g 薤白10g 半夏9g 陈皮15g

茯苓15g 甘草3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3 答案

女,6岁,腹痛、腹泻2天。

患儿因2天前过食生冷瓜果与熟食肉类制品,食后数小时出现腹痛、腹泻,泻后痛减,腹胀,嗳气酸腐,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4-6次/日,粪便酸臭,遂来就诊。查体:T:36.8℃,P:112次/分,R:25次/分,BP:96/60mmHg.神志清,营养发育可,体重14Kg,舌质红,舌苔色黄而厚腻。腹膨隆,无明显压痛,指纹紫滞,见于风关。大便常规:脂肪球(++)。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儿因过食生冷瓜果及熟食肉类,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不能腐熟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因成泄泻;宿食停积不化,壅滞肠胃,气机不畅,故腹胀,不通则痛,故见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积滞减,气机得畅,故腹痛暂减;宿食内腐,气秽上冲,故嗳气酸馊;舌红、苔黄厚腻,大便酸臭,食欲不振,欲呕吐皆是饮食积滞之征象。

与细菌性痢疾鉴别:常有流行病学接触史,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大便量少,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细菌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

西医诊断依据:

1.有过食生蔬瓜果及肉类熟食史。

2.腹痛、腹泻2天,泻后痛减,大便4-6次/日,粪便酸臭。

3.大便常规:脂肪球(++)。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泄泻

伤食泻

西医诊断:小儿腹泻

治法:消食化积。

方药:保和丸加减。

焦山楂3g 神曲3g 莱菔子3g 陈皮3g

清半夏3g 茯苓3g 连翘3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4 答案

男,25岁,腹部疼痛1天。

患者因出差,旅途劳累,饮食不节,时觉中上腹胀痛不适,夜间上腹疼痛加剧,呈阵发性,伴恶心呕吐一次,今晨腹痛转移至右下腹,痛势剧烈,持续不减,无腹泻,轻度发热,遂来就诊。查体:T:37.2℃,P:90次/分,R:19次/分,BP:110/70 mmHg.神清,痛苦面容,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右下腹压痛明显,Murphy征阳性,反跳痛,右下腹局限性肌紧张,肠鸣音未见异常,舌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5.2×1012/L,中性粒细胞86%,血红蛋白135g/L,血小板198×109/L.尿常规:正常。B超检查腹部未见明显异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饮酒多食肥甘,导致运化失职,糟粕积滞,渐生湿热,湿热内蕴,瘀滞不散,热盛肉腐则成肠痈;痈阻肠道,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见右下腹剧痛;湿热内蕴,而见发热;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转移性右下腹痛半天,伴发热。

2.T:37.2℃,腹平坦,右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局部肌紧张,Murphy征阳性。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6.2×109/L,中性粒细胞89%。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肠痈

湿热内蕴、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急性阑尾炎

治法:行气祛瘀,通腑泄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加减。

大黄后下6g 丹皮12g 桃仁12g 蒲公英30g

芒硝冲服6g 红藤30g 紫花地丁30g 连翘15g

玄胡索15g 金银花12g 甘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5 答案

女,20岁,学生。喉中哮鸣间作15年,复发3天。

患者5岁时在进食鱼虾后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喉中哮鸣有声,不能平卧,经治疗缓解。后常因饮食不当或受凉而发作,不能自行缓解。3天前因劳累、受凉而出现呼吸困难、喉中哮鸣有声,痰鸣如吼,呼吸气粗,胸闷,咳嗽,痰黄而粘稠,咯吐不利,面赤,口苦,汗出,舌质红而苔黄腻,脉滑数。查体:T:36.5℃,P:90次/分,R:22次/分,BP:120/80mmHg.营养均等,发育正常,皮肤湿润,有汗,双肺呼吸音粗,满布哮鸣音,尤以呼气时明显。心脏未见异常。胸腹反常运动。血常规:WBC ll.5×109/L,中性粒细胞80%,嗜酸性细胞7%。胸片平片见双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增多。动脉血气分析:PaO2 80mmHg,PaCO2 30mmHg,pH 7.41.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宿痰伏肺,久蕴化热,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故呼吸气粗痰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闷,咳嗽。热蒸津液,聚而生痰,痰热胶结,故痰黄稠厚而粘浊,咯吐不利,痰火郁蒸,则汗出,面赤,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内蕴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呼吸困难、喉中痰鸣有声,伴有胸闷咳嗽。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弥漫性哮鸣音,尤以呼气时明显。

3.胸片:双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增多。

4.血常规:WBC ll.5×109/L,中性粒细胞80%,嗜酸性细胞7%(升高)。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哮证——发作期

热哮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加减。

麻黄6g 黄芩12g 桑白皮20g 杏仁6g

半夏9g 款冬花6g 苏子9g 白果6g

甘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6 答案

男,50岁,下肢浮肿2年,加重2月。

患者近2年来反复下肢浮肿,尿少,有泡沫,伴脘腹胀闷不舒,纳呆,神疲乏力,便溏,大便日行2-3次,经中西医治疗,均未显效,平素喜好生冷食品。近2月来浮肿加剧,小便量少,神倦乏力,肢冷,遂来就诊。查体:T:36.7℃,P:65次/分,R:20次/分,BP:150/90mmHg.精神可,面色萎黄,心肺(-),腹软(-),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浮肿,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HP,颗粒管型+/LP,透明管型+/LP.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3.6g.肾功能:血浆白蛋白30g/L,球蛋白26g/L,肌酐90μmol/L,尿素氮5.5mmol/L.血脂:总胆固醇5.9mmol/L,甘油三酯2.5mmol/L,空腹血糖4.9mmol/L.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饮食不节,好食生冷,寒伤脾胃,脾失运化,水湿不运,泛于肌肤,而成水肿;脾阳不振,气不化水,以致下焦水邪泛滥,故下肢浮肿,按之难起,而成阴水;脾气亏虚,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呆,便溏;脾虚,气血不足,则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阳不化气,水湿不行,则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缓,均为脾阳虚衰、水湿内盛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1.下肢反复浮肿5年,尿少,有泡沫。

2.查体:BP:150/90mmHg,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浮肿,

3.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HP,颗粒管型+/LP,透明管型+/LP,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3.6g.血浆白蛋白30g/L.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水肿?阴水

脾阳虚衰

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法:温运脾阳,利水渗湿

方药:实脾饮加减

熟附子先煎6g 干姜6g 桂枝10g 大腹皮15g

茯苓15g 厚朴5g 白术10g 泽泻15g

木瓜10g 木香5g 草果10g 甘草5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7 答案

女,28岁,月经周期紊乱,阴道流血18余天未净。

患者近半年来因工作经常出差,过于劳累而出现月经周期紊乱不规律,或数月一行,或十天一行,月经血量时多时少,持续18余天方净。末次月经为2006年12月23日。现患者仍有阴道流血,经量多,血色淡红而质稀,伴神疲乏力,气短,手足凉,饮食不佳,二便未见异常。孕1产1存1,工具避孕。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20/90mmHg.神志清,面色萎黄,体形适中,心肺未见异常,舌质淡而苔薄白,脉沉弱。妇科检查、盆腔B超均未见异常,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9g/L.尿妊娠试验阴性。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因工作过于劳累而致脾气虚弱;气虚统摄无权,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故经血非时而下,血量时多时少;气虚火不足,故血色淡红;气血亏虚,故神疲乏力,气短,面色萎黄;气虚日久,伤及脾阳,脾阳不振,故四肢不温,饮食不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为脾气亏虚之征象。

西医诊断依据:

1.月经周期紊乱,阴道流血18余天未净,血量时多时少。

2.妇科检查、盆腔B超、全身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

3.血常规示:血红蛋白89g/L.

4.尿妊娠试验阴性。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崩漏

脾虚证

西医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度贫血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固本止崩汤加减。

党参30g 黄芪30g 白术12g 熟地18g

炒川断18g 炙升麻6g 山药15g 炮姜炭9g

茜草炭15g 乌贼骨30g 炙甘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8 答案

男,50岁,干部,胃脘痛10年,劳累后加重5天。

患者从10年前经常胃脘部隐痛,每因劳累或饮食失调疼痛加重。曾先后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5天前,因工作劳累而出现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纳呆,四肢倦怠,手足欠温,大便溏薄,遂来就诊。查体:T:36.5℃,P:75次/分,R:19次/分,BP:110/75mmHg.神志清,精神可,体形偏瘦,剑突下压痛,舌质淡而苔白,脉沉弱。胃镜示: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和运化水谷,由于反复的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调,均能引起脾阳不振。中焦虚寒,则胃痛隐隐,喜温喜按;脾胃虚寒,运化失常,则纳呆,食少;脾在体合肉,健运四肢,中阳不足,则健运无权,肌肉筋脉失其温养,故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脾虚生湿,下渗肠间,故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沉弱,皆为脾胃虚寒,中气不足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有胃脘部疼痛10年病史。

2.有胃脘部隐痛,喜温喜按等胃部症状。

3.体格检查有剑突下压痛。

4.胃镜示:粘膜充血,水肿,呈花斑状,红白相间。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胃痛

脾胃虚寒

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建中汤。

黄芪9g 白芍18g 桂枝9g 炙甘草6g

饴糖冲服30g 生姜10g 大枣4枚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9 答案

男,49岁,胃脘部疼痛5年,加重3日。

患者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5年余,常因饱食、情志不遂而复发或加重。先后服用中西药治疗,可暂时缓解。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昨日与邻居发生争吵后,即出现胃脘胀闷、疼痛,痛势较剧,尤两胁胀痛明显,嗳气频繁,喜叹息,大便不爽,遂来就诊。T:36.5℃,P:85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精神可,心肺未见异常,上腹部剑突下压痛,舌红苔薄白,脉弦。胃镜:十二指肠球部发现一处0.5cm×0.8cm溃疡灶。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平素性格急躁易怒,肝主疏泄而喜条达,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胁乃肝之分野,而气多走窜游移,故疼痛攻撑连胁;肝失疏泄,气机不利,肝胃气逆,故脘胀嗳气,喜长叹息;气滞肠道传导失常,则大便不爽;病在气分而湿浊不甚,故苔多薄白;病属肝而主痛,故见脉弦。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有胃脘部疼痛5年病史。

2.有胃脘部胀痛,连及两胁等胃部症状。

3.体格检查有剑突下压痛。

4.胃镜:十二指肠球部发现一处0.6cm×0.7cm溃疡灶。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胃痛

肝气犯胃

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5g 枳壳9g 芍药12g 香附9g

川芎9g 甘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10 答案

男,45岁,呕吐紫红色胃内容物4小时。

患者平素喜食辛辣食物。今天中午与朋友饮白酒,吃火锅后,出现脘腹胀闷,疼痛不适,自服吗叮啉后,症状未改善。4小时后呕吐紫红色液体两次,每次量约100毫升,夹有食物残渣,口臭,大便秘结,遂来就诊。查体:T:37℃,P:100次/分,R:18次/分,BP:120/85mmHg,神清,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中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6次/分,舌红而苔黄腻,脉滑数。实验室检查:呕吐物隐血(+++);血常规:红细胞3.6×1012/L,白细胞总数:12.4×109/L,中性粒细胞72%,血、尿淀粉酶无明显异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饮食辛辣烈酒,胃中积热,胃失和降,气血不和,故脘腹胀闷,甚则疼痛;热伤胃络,故吐血紫黯;胃为水谷之海,胃主纳谷,其性主降,胃气上逆,故呕血夹食;胃热耗津,故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内有积热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由饮食不节诱发,呕吐紫红色胃内容物。

2.中上腹有压痛,肠鸣音6次/分。

3.呕吐物隐血(+++)。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血证?呕血

胃热壅盛

西医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黄芩9g 黄连3g 大黄后下9g 大蓟15g

侧柏叶15g 茜草根30g 山栀9g 白茅根30g

牡丹皮9g 棕榈皮9g 荷叶9g 小蓟15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11 答案

男,35岁,尿痛,肉眼血尿1小时。

患者于1小时前出现小便短涩,疼痛,色红赤,尿中有砂石,伴右侧腰部绞痛难忍,并向右下腹及会阴部放射,自服消炎止痛药无效,遂来就诊。平素嗜烟酒及肥甘之品。查体:T:36.5℃,P:86次/分,R:20次/分, BP:120/80mmHg.形体偏胖,痛苦面貌,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右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右肾区击叩痛,舌红而苔薄黄,脉弦。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5×109/L,中性粒细胞75%。尿常规:白细胞+/Hp,红细胞++++/Hp.X线腹部平片示:右输尿管循行部位见一结石阴影。B超示:右输尿管下段结石,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右肾盂积水。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嗜烟酒、肥甘之品,酿成湿热,湿热下注,煎熬尿液,结为砂石,故为石淋;砂石不能随尿排出,阻碍气机,不通则痛,则小便艰涩,尿时疼痛,腰腹绞痛;结石损伤脉络,则见尿血尿色红赤;初起阴血未亏,湿热偏盛,故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西医诊断依据:

1.突发尿痛,肉眼血尿,右侧腰腹绞痛难忍,并向右下腹会阴部放射。

2.查体:右腹部有压痛,右肾区叩击痛。

3.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 白细胞+/Hp,红细胞++++/Hp.

4.X线腹部平片示:右输尿管循行部位见一结石阴影。

5.B超示:右输尿管下段结石,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右肾盂积水。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淋证

石淋

西医诊断:右输尿管结石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石苇散加减。

车前子15g(包) 金钱草30g 海金砂15g(包) 鸡内金15g

石苇30g 冬葵子15g 翟麦15g 滑石15g

白芍30g 甘草5g 小蓟20g 藕节15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12 答案

女,50岁,左半身不遂1小时。

患者平素头晕、耳鸣、不寐而多梦。于1小时前因早晨起床出现一过性的头晕后,出现左半身不遂而来诊。现症: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查体:T:36.7℃,P:75次/分,R:19次/分,BP:175/110mmHg,意识清楚,精神尚可,口角左偏,伸舌右偏,混合性失语,颈软,双肺未见异常,心脏听诊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略亢进,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弱,左巴彬斯基征阳性,右侧肢体正常,舌红,苔腻,脉弦而细。既往高血压史8年。头颅CT:多发性脑梗死。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肾阴素亏则头晕耳鸣,心肾不交则少寐多梦,肝阳上亢,风阳内动,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舌红、苔腻,脉弦而细为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之候。

与脑出血鉴别:比较而言,脑出血起病更急,常有头痛、呕吐、打哈欠等颅内压增高症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压增高明显,头颅CT在发病后立即出现高密度阴影。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女,50岁,高血压史8年。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

2.BP:175/110mmHg,意识清楚,口角左偏,伸舌右偏,混合性失语,颈软,心脏听诊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略亢进,左侧上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减弱,左巴彬斯基征阳性。

3.头颅CT:多发性脑梗死。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西医诊断:脑梗死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龙骨先煎25g 白芍15g 麦芽15g 川楝子15g

龟板先煎15g 天冬10g 玄参15g 牛膝20g

牡蛎先煎20g 茵陈10g 甘草10g 代赭石先煎10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13 答案

男,48岁,干部,反复心悸胸闷2年。

患者近2年来经常出现心悸不宁,烦躁不安,偶有胸闷,伴精神紧张,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口渴,少寐多梦,盗汗,耳鸣,腰膝痠软,劳累后心悸、胸闷症状加剧,休息能缓解。T:36.5℃,P:76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神志清,精神可,形体适中,舌质红,薄白苔,脉象细数。心电图:V4-6导联可见ST压低>1mv,T波倒置。胸部平片未见异常。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肾阴不足,水火不济,不能上济于心,以致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故心悸而烦,不得安寐;阴亏于下,则见腰膝酸软;阳扰于上,则眩晕耳鸣;手足心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征象。

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心悸胸闷2年,遇劳则剧。

2.心电图:V4-6导联可见ST-T改变。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心悸

阴虚火旺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人参15g 玄参15g 丹参20g 茯苓20g

五味子15g 远志5g 桔梗5g 当归身15g

天冬15g 柏子仁10g 酸枣仁15g 生地20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14 答案

男,35岁,警察,关节肿痛半年。

患者半年前出现四肢大小关节疼痛,曾有双手近端指关节及腕、踝关节肿胀疼痛,于当地医院服中西药物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遂来就诊。现四肢大小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温而痛减,遇寒则加剧,关节不可屈伸。双手小关节晨僵2小时。查体:T:36.5℃,P:85次/分,R:20次/分,BP:110/85mmHg.双手第二、三近端指关节梭形肿,左腕关节肿胀,关节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ESR:35mm/h,RF:58 IU/ML.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因风寒湿邪闭阻经络,而以寒邪偏盛,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故疼痛较剧,痛有定处;得温则气血较为流畅,故其痛减,遇寒则血液凝滞,故痛更剧;寒属阴邪,故局部不红,触之不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亦为属痛属寒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四肢大小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得温而痛减,遇寒则加剧。

2.双手小关节晨僵>1小时,双手第二、三近端指关节梭形肿,左腕关节肿胀。

3.ESR:35mm/h,RF:58 IU/ML.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痹证

痛痹

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

乌头6g 麻黄6g 白芍30g 桂枝10g

生甘草9g 黄芪30g 独活15g 干姜9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15 答案

男,65岁,左侧肢体偏瘫,言语不利6个月。

患者6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肢体偏瘫,言语不利,当时无呕吐、意识障碍,曾住外院应用丹参等药物治疗,疗效不好,肢体活动未能完全恢复。现患者左侧肢体偏瘫,肢软而无力,并伴有面色萎黄,语言蹇涩,患侧手足浮肿。查体:T:37.5℃,P:86次/分,R:20次/分,BP:115/80mmHg,神清,精神可,面色萎黄,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歪斜,舌偏,颈软,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软,左侧肢体浮肿,左侧上下肢肌力2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巴彬斯基征阳性、戈登征阳性。淡紫舌,薄白苔,脉细涩而无力。头颅CT:右基底节脑梗死。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患病日久,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脉络痹阻,而致肢体废不能用,故见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患侧语言蹇涩,口角歪斜,舌体不正,手足浮肿;气血不荣,则面色萎黄;舌淡,脉细无力,为气虚之象;舌紫,脉涩为瘀血之候。

西医诊断依据:

1.左侧肢体偏瘫,语言不利6个月。

2.口角歪斜,舌偏,左侧上下肢肌力2级,左侧巴彬斯基征(+),戈登征(+)。

3.头颅CT:左基底节脑梗死。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后遗症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

治法:补气活血,通经活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味。

黄芪30g 桃仁9g 红花6g 当归12g

赤芍12g 地龙9g 川芎9g 桑枝9g

牛膝15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16 答案

男,20岁,颜面及下肢浮肿1周。

患者因半月前左上臂生一疮疖,未予重视。7天后出现眼睑浮肿,继则面部、下肢浮肿明显,尿黄赤,量少,伴有发热,恶风,恶心,乏力,遂来就诊。查体:T:38℃, P:110次/分,R:19次/分,BP:140/90mmHg.眼面及下肢浮肿,左上臂见个疖肿,已结痂。心肺(-),腹软(-),大小便未见异常,舌质红,薄黄苔,脉浮而数。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Lp,细胞管型+/Hp.血常规:白细胞10.8×109/L,中性粒细胞78%。血沉68mm/h.肾功能:肌酐140μmol/L,尿素氮8.1mmol/L.血清C低于正常。抗"O">800.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因肌肤疮疖未能及时清除,湿毒内归脾肺,使中焦脾胃不能运化水湿,肺不能通调水道,导致水液代谢受阻,溢于肌肤,发为水肿;风为百病之长,故病之初起,多兼风邪,是以肿起眼睑,颜面,迅及全身,有恶风发热之象;脾失运化,肺失通调,故小便不利;中焦水湿内蕴,胃失和降,故见恶心;脾气受困,清阳不升,故见乏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乃风邪夹湿毒所致。

西医诊断依据:

1.突然出现水肿乏力,伴高血压。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一周。

2.半月前有皮肤感染史。

3.T:37.9℃,BP:140/90mmHg.眼面及下肢浮肿,右上臂皮肤见疖肿。

4.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Lp,细胞管型+/Hp.血常规:白细胞10.8×109/L,中性粒细胞78%,血沉68mm/h.血清C低于正常。抗"O"增高。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水肿

湿毒侵淫

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金银花12g 赤小豆30g 野菊花15g 蒲公英15g

麻黄9g 杏仁12g 桑白皮12g 连翘15g

紫花地丁15g 生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17 答案

男,28岁,发热,恶风头痛2天;伴鼻塞、喷嚏、咽痛,微咳。

患者2日前因涉外工作而淋雨后即感恶寒,次日体温升高,微恶风,头痛且胀,汗出,鼻塞,流涕,咽痛,微咳,无痰,周身痠痛,遂来就诊。查体:T:38.6℃,P:97次/分,R:19次/分,BP:110/85mmHg.神志清,精神可,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无分泌物,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舌尖红,苔薄白而微黄,脉浮数。胸片:心肺未见异常。血常规:WBC 6.0×109/L,中性67%。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风热犯表,卫表失和,故见发热汗出,微恶风;风热束表,肺失宣散,鼻窍不利,故见鼻塞流涕,微咳;风热上扰清窍,则头痛而胀;热熏清道则咽痛;舌尖红,苔薄白微黄脉浮数为风热之邪在表之征。

西医诊断依据:

1.发热,恶风头痛2天,伴鼻塞、喷嚏、咽痛,微咳。

2.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无分泌物,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3.胸片:心肺未见异常。

4.血常规:WBC 6.0×109/L,中性67%。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感冒

风热证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葱豉桔梗汤加减。

金银花15g 连翘15g 山栀12g 豆豉9g

薄荷12g 荆芥9g 竹叶15g 芦根12g

牛蒡子12g 桔梗6g 甘草6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18 答案

男,65岁,突发昏仆,不省人事,肢体软瘫1天。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平时不规则服用降压药,血压常有波动,患者未予重视。今上午与牌友打麻将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遂来本院。现患者昏迷不醒,肢体软瘫,目合,口张,舌痿,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无抽搐,大小便自遗。查体:T:36.7℃,P:98次/分,R:18次/分,BP:125/65mmHg,神志昏迷,双侧瞳孔缩小,直径约0.1cm,对光反射迟钝,心率98次/分,律齐,心音低弱,四肢湿冷,肢体软瘫,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舌质淡而苔薄,脉微细。头颅CT:桥脑出血。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阳浮于上,阴竭于下,阴阳有离决之势,正气虚脱,心神颓败,故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手撒肢冷,舌痿,大小便失禁等五脏败绝的危症;呼吸低微,多汗不止,四肢厥冷,脉细微等均是阴精欲绝,阳气暴脱之征象。

西医诊断依据:

1.既往有高血压10年病史。

2.患者于活动时突发昏仆,不省人事,肢体软瘫。

3.神志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肢体软瘫,双侧巴彬斯基征(+)。

4.头颅CT:桥脑出血。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中脏腑(脱证)

西医诊断:脑出血

治法: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人参9g 熟附子9g 麦冬15g 五味子12g

黄芪10g 牡蛎10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19 答案

女,15岁,关节红肿疼痛一周。

患者一周前出现咽痛,扁桃体肿大,继之出现发热、汗出,体温可达40℃,伴肘、膝、肩等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心悸,胸闷,口渴,大便干。T:38°C,P:98次/分,R:22次/分,BP:120/80mmHg,神志清,营养发育适中,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心律规整,心尖区闻及Ⅱ级收缩性杂音,双膝关节肿胀,尤以右侧较明显,浮髌试验阴性,皮肤色红,肤温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抗链"O"800 IU/ML,血沉34 mm/h.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外感风寒湿邪,郁而化热,邪在表,营卫失和,故出现发热,汗出;热毒熏蒸气道,故咽痛;湿热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以致局部红肿灼热,关节疼痛剧烈;热盛津伤,故口渴、便干;热扰心神则心悸胸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壅盛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

1. 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发热,咽痛。

2.双侧扁桃体II°肿大,双膝关节肿胀,左侧较明显,浮髌试验(-),皮温高,皮色红。心尖区闻及II级收缩性杂音。

3.抗链"O"8001U/ML, 血沉34mm/h.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痹证

风湿热痹

西医诊断:风湿热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白虎桂枝汤加减。

知母15g 生石膏先煎20g 粳米15g 甘草l0g

桂枝10g 苍术15g 薏苡仁30g 黄柏9g

金银花15g 生地黄15g 牡丹皮15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 20 答案(备用)

女,35岁,全身发黄,目黄,小便黄1年,加重2周。

患者1年前出现全身发黄,目黄,小便黄,间断服用中西药物治疗,病情时轻时重。2周前因劳累上述症状加重。现症:胸闷腹胀,食少,纳呆,神疲乏力,畏寒,口淡而不渴,大便溏,尿色黄。查体:T:36.7℃,P:65次/分,R:18次/份,BP:110/75mmHg.神清,巩膜黄染,皮肤深黄,色暗如烟熏,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肋下1.5cm可扪及,轻触痛,脾未触及,肝区叩痛,舌质淡而苔白腻,脉濡而缓。血常规:WBC 8.5×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25%。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30mmol/L,谷丙转氨酶120 U/L.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抗体(+)。B超:肝脏增大。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依据、入院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写在文本框上。

时间:60分钟。

标准答案: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寒湿内侵,阻滞脾胃,阳气不宣,胆汁外溢,故见全身发黄,目黄,小便黄;因寒湿为阴邪,故黄色晦暗如烟熏;湿困中土,脾阳不振,运化失职,故见纳呆,食少,胸闷,腹胀,口淡不渴,大便溏;阳气不足,故见神疲畏寒,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为寒湿内停之象。

西医诊断诊据:

1.全身发黄,目黄,皮肤黄染1年。

2.巩膜黄染,皮肤深黄,色暗如烟熏,肝脏增大,肝区叩痛。

3.肝功能示转氨酶及总胆红素升高,乙肝五项示:HBsAg(+)、HBeAg(+)、抗HBc抗体(+)。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黄疸

阴黄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法:健脾和胃,温化寒湿。

方药:茵陈术附汤加味。

茵陈30g 附子6g 白术10g 干姜6g

甘草10g 郁金20g 川厚朴10g 茯苓10g

泽泻10g 黄芪15g 丹参10g

服法: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2234.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治老年皮肤瘙痒一神方 老年皮肤瘙痒的治疗

原文地址:治老年皮肤瘙痒一神方作者:圆满金刚原文: http://bdeh4722.blog.163.com/blog/static/10866857220127261464885/?suggestedreading&wumii治老年皮肤瘙痒一神方一同事父亲患老年皮肤瘙痒症,每次发作遍及四肢和背部,有时伴有

宠物中医临床犬瘟热论治 中西医临床医学

宠物中医临床犬瘟热论治赵学思南昌浩宝宠物医院一.犬瘟热简介按西方兽医学确定犬瘟热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主要感染于犬属动物,不同年龄,不同犬种,均可感染发病,12月龄一下幼犬易感,四季均可发病,春冬二季发病较多

中药复方从标实论治肾脏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肾脏纤维化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肾脏纤维化的病理改变进程为正常肾单位丢失,大量成纤维细胞及肌成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产生和堆积,最终肾脏功能丧失。从中医角度看肾脏纤维化,病机特点不外乎本虚和标实。《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声明:《中西医结合医师实践技能辨证论治病例分析例题一 中西医结合医师》为网友孤独我想深拥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