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渐何以抓住女人心?——解读《围城》里的男女关系 围城方鸿渐人物分析

方鸿渐何以抓住女人心?

——《围城》读书笔记(一)

文/变态老七

如果按照一般的思维方式通书看下来,方鸿渐的情感经历是极其失败的:家里给说了个门当户对的媳妇儿,还没见面人家就挂了;回国船上碰上个鲍小姐,自己还没新鲜够呢,人家该下船了,屁颠儿屁颠儿地奔向未婚夫,剩他自己在那里傻忽忽地冒完酸气忿忿不平,方才知道自己做了人家的旅途情人,方才明白女人的阴道仅仅通往子宫,并非心脏;苏小姐不计前嫌,百般示好,主动投怀送抱,还给他洗手帕缝扣子,按说不错了吧,可他压根儿就不喜欢,还被倒追的一身狼狈;自己看上的是唐晓芙,本打算在苏小姐的淫威肆虐下耍耍小聪明,勾搭勾搭,暗渡陈仓一把,可是刚到火候上又生生被气急败坏的苏小姐拆散了,还把两人全得罪光了,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实在是一笔划不来的买卖;黯然神伤之余,远走三闾大学,最后鬼使神差地和相貌平平,又有点儿患得患失,庸俗琐碎,比起前面几位逊色不少的孙柔嘉结了婚。

总结起来,他就是想得到的都没得到,不想得到的还给自己惹了一身骚,怎么看怎么倒霉。当然,这只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的,谁都不是方鸿渐肚子里的蛔虫,你不可能知道他内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但若从现代的角度来看,方鸿渐可是个十分高明的花花公子,各种泡妞儿的手法技巧运用自如,想得到的全得到了,不想失去的都没有失去,没给自己留下一个难缠的包袱,可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衣”,最难得的是潇洒完,还留给世人一副无辜相,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强忍内心的巨大欣喜接受人们的同情,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这并非信口开河,而是有据可依的,他上学的时候就经常对同学说“世间哪有恋爱?压根儿是生殖冲动!”,由此可见方鸿渐是具备这样一个思想基础的。

先从那个没过门儿的媳妇儿说起。虽然说方鸿渐有那么点儿叛逆心理,但是远未到敢与世俗尤其是他爹分庭抗礼的地步,略作试探地小挣扎了一下之后,发现上头没有松动的苗头,反而把他看的更紧,索性就屈服了,只能着毕业回国结婚,接受命运了。这个时候,方鸿渐的花花公子心理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是个小萌芽,小幼苗。对于小萌芽来说,通常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是被掐死,要么就是蓬勃成长,而方鸿渐这个小萌芽恰巧处于这两种状况之间:尚未被掐死,又没有蓬勃成长,只是被压制下来,蓄势待发。这个时候,未婚妻的过世给这个即将憋死的小萌芽打开了一条呼吸的缝隙,如释重负之余,他已经察觉自己的春天到来了,如此说来,这个短命的女人虽然和方鸿渐没有什么直接的交集,但却在无意之间为方鸿渐扫平了蓬勃发展的最大障碍——糟糠之妻不可弃,聪明的方鸿渐不愿意也不可能背上这么一个骂名,现在她无须抛弃已自动放弃,这对于方鸿渐是最大的恩惠,方鸿渐顺水推舟,再送个人情出去,目的达到还落个有情有意的好名声,岂不快哉?

脱离了婚姻的栉酷,方鸿渐陡然生出“犯人蒙赦的快活”,做足面子上的功夫之后,在人们心中坚定地留下了好印象,小萌芽宣布正式蓬勃发展。第一个自然是鲍小姐,鲍小姐这人到底怎么样,并不是方鸿渐所关心的,因为他无需知道,也并不想真正跟她怎么样,刚上路的新手,需要的是旗开得胜来增长信心,自我鼓励,显然鲍小姐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人选。思想开放,风流成性,最妙的是她还有个未婚夫,可别小看了这个未婚夫,虽说此人只是个“半秃顶,戴大黑眼镜的黑胖子”,但这是一种信号,一种保证,可以保证无论怎么和鲍小姐发展,都不会有被粘上的危险,从鲍小姐的角度来说,她也不大可能贸然舍弃现有的一切。于是你情我愿一拍即合,根本无须什么波折,事情只是按照预先的设想在下船之前做完该做的事,然后挥手道别,两两相忘。这便是旅途情人,其实人生不过是一个漫长的旅途,和一次乘船没有什么两样,每一个擦肩而过的人,都是彼此旅途的风景。

最显方鸿渐功力的莫过于游离于苏文纨和唐晓芙之间这段情感历程。方鸿渐不爱苏文纨,这是路人皆知的事实,但还有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就是苏文纨同时也是个不输任何女子的女人,用书里的话来说就是“最理想的女朋友”。对于这样一个女人,无论爱与不爱,聪明如方鸿渐者是不会轻易放手的,不愿意承受,又不愿意放手,那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对方吊在半空中,用那种若即若离,欲说还休的姿态把对方放在一个最合适的位置上。可以这样说,在方鸿渐心目中,苏文纨是一个永远的替补,也就是传说中的千年老二。这是有例可证的,比如在船上的时候,鲍小姐在的时候与鲍小姐同欢,鲍小姐不在了苏文纨随时替补上来。方鸿渐绝不会傻忽忽地沉溺于对鲍小姐无谓的缅怀中,那隐约闪现的一丝醋意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新欢旧爱的更迭节奏如此自然随意,让人不得不心生佩服。

下船之后来到丈人家的方鸿渐面对他与苏文纨的各种传言,每每极力否认。这种否认自然是别有用心的,其一,自己原本寄人篱下,而且还是“丈人”家,放任流言四起显然是不大妥当的;其二,只要自己不承认与苏文纨的关系,就会不断有人给他介绍新的交往对象,他深知苏文纨钟情于他,因此有恃无恐,反正苏文纨也是千年老二的命,这道理等同于现在达官显贵们包养二奶,无论媳妇儿怎么换,二奶永远是二奶,很难扶正。举个例子,《手机》这部电影里有个片段,范冰冰是葛优的情人,葛优跟媳妇儿掰了之后,按说范冰冰这替补该转正了吧,可是人立马又找一新的,范冰冰原地踏步。“我娶不了你。”这句话是葛优对范冰冰的解释,我估计代表了大多数大爷们的心声——你当二奶就安心当,别老琢磨别的,干啥都要求敬业,这道理你怎么就不懂呢?老枪新枪都是枪,大奶二奶都是奶,赶紧歇了吧您。方鸿渐的这种心理是不难理解的:就算真的没人要了,最不济还有个苏文纨垫底,无后顾之忧了,抡圆了膀子使劲儿折腾吧。于是就有了后来方鸿渐去赴张家女儿之约,只可惜人家没看上他。

在苏文纨家遇见唐晓芙,对他来说是个意外收获。唐晓芙是苏文纨的表妹,方鸿渐在苏文纨眼皮底下追求她表妹,看上去像是悬崖边上的舞蹈,是个危险的游戏。但是方鸿渐深知女人的秉性,知道女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把这种事拿出来与人分享的,而是更愿意作为两个人之间的秘密独自享受这种恋爱的感觉。于是方鸿渐得以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秘密对唐晓芙展开攻势,而唐晓芙与苏文纨的亲戚关系,又为两人交往之初的最困难阶段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表面看上去是约见苏文纨,其实是心在唐晓芙,这一手段可谓滴水不漏。

虽说方鸿渐并不爱苏文纨,但也不愿意将苏文纨就这么白白拱手让给别人,一方面来说,苏文纨毕竟也是个光鲜的女人,跟她扯上关系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相反还能映衬自己许多光彩;另一方面,因为从他心理上来说,始终认为苏文纨本就属于自己的,这是花花公子的一贯心理——我可以找别人,但你不可以。于是在赵辛楣这个“情敌”出现之后,方鸿渐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寸步不让的架势。这个时候正是他花花公子的品性暴露无遗的时候:一方面,心里已经认定了唐晓芙,与其甜言蜜语,书信频繁来往;另一方面,与苏文纨暧昧依然。他是十分乐意维持这种关系的,但并不想与苏文纨关系更深一步,因为害怕会因此打破了他与两个女人之间的平衡,但此时苏文纨对他的感情已经越来越强烈,方鸿渐经不住勾引,亲吻了苏文纨。方鸿渐惟恐再这样发展下去情况不妙,因为一旦他被迫和苏文纨明确了关系,那将永远地失去唐晓芙,因此在权衡利弊之后,决定丢车保帅,舍苏文纨保唐晓芙。但是,方鸿渐没有料到气急败坏之下的苏文纨做出了鱼死网破的挣扎,最终导致两手空空。不过,这已经非他能控制的了的事了。

至于最后方鸿渐娶了一个比其他女人逊色不少的孙柔嘉,这件事看上去似乎是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用各种手段让方鸿渐和他定了婚,但反过来说,这对方鸿渐来说也未尝不是个好的结果,他本人对此也未尝不是心甘情愿。孙柔嘉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虽然没有鲍小姐的风流潇洒,没有苏文纨的孤芳自赏,没有唐晓芙的清丽可人,但却是一个最为合适的结婚对象。用孙柔嘉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像我这样一个又丑又穷的老婆,虽然讨你的厌,可是安安分分,不会出你的丑的”,而且有一定的学历,自己可以独立,将这样一个女人娶回来放在家里,是最适合不过的了,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想必方鸿渐是不会不知道的。方鸿渐虽然有点儿小叛逆,但骨子里还是传统的,这一点在书中有多处体现。往往花花公子周旋于各色女人之间,实际上并不想跟她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女人结婚,因为他深知这些女人得来如此容易,必定意味着失去也很快,廉价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高昂的代价,一旦他之于她们失去了新鲜感,那他在她们心中将会变的一无是处,所以与其找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去终其一生苦苦追寻,不如脚踏实地和一个平平常常,爱自己多过于自己爱的人结合。

如此看来,方鸿渐的感情经历堪称丰富,多彩,完美,而且结局算的上圆满——和混血儿加有夫之妇一夜风流,被留法博士追求,并且自在周旋于两位表姐妹之间,风流快活之后,最后和一位传统女性结了婚,以前的事犹如一个了无声息的梦,被掩埋在了岁月之中。这和我们先前“失败”的认知相去甚远了,甚至是天壤之别。

现代社会中有许多如方鸿渐一样的花花公子,深谙这其中的路数和手段,周旋于红男绿女之中,尽情挥洒着青春,只是和方鸿渐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因为现代人往往以此为荣,所以尽管风流快活,但到头来落得一身骂名,最后娶不娶的上孙柔嘉之流都是个问题;而方鸿渐那个时代是以此为耻的,所以他百般谨慎,小心行事,宁可失败也不能败露,把名声气节置身于一切之上,叛逆之后最终算是回归主流,这也是值得现代花花公子学习的地方。

作者:心情停摆 回复日期:2009-1-8 16:22:23 回复

作者:变态老七 回复日期:2009-1-7 19:17:42

作者:心情停摆 回复日期:2009-1-7 17:54:01

LZ对方鸿渐评价最失败的是地方是,太多诛心之论

对孙柔嘉是个“最为合适的结婚对象”的观点,也不敢苟同

===========================================================

详细谈一下你的观点吧。

------------------------------------

昨天我只是非常随便地看了一下灌了下水,今天细看了下,觉得我昨天还真没看错

方鸿渐在感情和思想上的转变非常明显和典型,整本书三段式的叙事结构也跟方的转变结合得天衣无缝,我很奇怪你怎么没从这个角度去看

方鸿渐先是对感情和世事的玩世不恭。这在书里面,是从留学到船上这一段。具体的表现是买文凭和勾搭鲍小姐

回乡后,是方鸿渐转变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段里,他是现实地留在周的小银行里任职,以及住在周家。感情方面,虽然他的性格先天的拖泥带水,最后总算是无余地地拒绝了苏小姐。也是在这一段里,他对唐晓芙真情流露。

之后,方在事业和感情上都受到挫折,开始了第三个阶段的转变。这在书里面,是旅行和三闾大学一段。在这一段里,孙柔嘉出现,并掌控了一切。在这个阶段,方鸿渐是迷惘而空虚的。

从上面的转变可以看出,方鸿渐这个人从来没有真正把握自己的生活。他先是试图以玩世不恭的态度玩弄命运,但最后他只不过是被命运玩弄

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也明白为什么我说你对方鸿渐有太多的诛心之论了吧

其实这也不是说谁对谁错,一本书拿来,各有各的读法才有意思,只不过我自认自己的看法更贴近原著罢了

苏文纨为何如此钟情方鸿渐

——《围城》读书笔记(二)

文/变态老七

现在社会上很有一些没有什么自知之明的女人,她们格外懂得要想爱别人先学会爱自己的道理,因此把自己看得格外金贵,就连要样儿没样儿,要条儿没条儿的女人都敢得瑟几下,何况略有中人之姿的,而天生尤物就更甭提了,没个三头六臂你别想制住她。但这种自信多半是妄自尊大,或者说过度自恋,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最后多半落得个孤芳自赏,无人问津的下场。同样是傲气逼人,苏文纨和这一类的女人却是大不相同的——她的确是有一些傲气的资本的。只要对苏文纨这个女人有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生在哪个时代,她都算得上是上等货色。

首先从相貌来说,“算的上大家闺秀”,至少是“眉清目秀”的,这是底子,是保证,即使相貌上略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东方人里,要算得白”的皮肤,一白遮三丑,于是那些小瑕疵也可以忽略不计了。其次从身份上来说,留学法国的博士,不管水平如何,“留学法国”和“博士”这两个眩目的光环已经绝对够使了,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习惯于信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国家。第三从家世上讲,有钱有势的家庭是苏文纨最坚强的后盾,可以让她从容地在相对上流的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人生伴侣。这三者合一,决定了苏文纨自然成为一般男人眼中“最理想的女朋友”。

毋庸质疑,她有的是骄傲的资本,本来就习惯于被追求而又绝不答应追求。习惯于被追求,是因为她这样的条件决定了她身边不会缺乏追求者,谁也不是瞎子,真要能娶了苏文纨,那才是里子面子都有了,于是冲破了头往前面挤,当然,这么挤的后果就是给苏文纨增加了更多的优越感。绝不答应追求,是因为“她把自己的爱情看的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这不难理解,这么多追求者,虽然条件都算不错的,但又没有哪一个能有突出的亮点,苏文纨是个聪明人,她断不会为这些泛泛之辈里的任何一个牺牲掉整片的森林。于是这样一拖再拖,最后把自己拖成博士了,岁数也绝对够的上大龄了,“宛如做好的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钱老爷子说了,若是在以前,她是看不上方鸿渐这种角色的,但由于久无人问津,再加上同船回国,寂寞芳心需要安慰的情况下,再三比较,选择了方鸿渐,也就是说,对方鸿渐有了那么点儿意思。为此她还给自己找了个理由,说是因为“她对方鸿渐的家世略有所知,见他人不讨厌,似乎钱也充足”,所以决定“给他一个亲近的机会”。当然,她这点儿意思是微乎其微的,充其量也就是对比了同船的其他男人之后,矬子里拔将军,啥都没拔出来,就看着方鸿渐还稍微顺眼点儿,产生了一点儿好感,远远到不了爱上他的地步。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方鸿渐都是一个比那些追求她的泛泛之辈要更加泛泛的角色——说白了就是一个留过洋,留的还不怎么成功的一个土财主的儿子。

有人说了,你这说的不对,苏文纨对方鸿渐多上心啊,在船上的时候就和鲍小姐争风吃醋,甚至在鲍小姐甩了他之后,仍然不计前嫌,主动示好,洗手帕缝扣子,能做的不能做的都做了;下船之后在赵辛楣的强烈追求下仍然不为所动,直至月下献吻,早是一副将身心托付给方鸿渐的势头,这还不叫爱他?

当然,这些事实是确凿的,但这是后话,我们研究的是苏文纨怎么就爱上了方鸿渐。我分析其中的原因有三,其一是拜鲍小姐所赐。苏文纨正想屈尊给方鸿渐“一个亲近的机会”,谁知道斜刺里杀出来个黑美人儿,对于这个意料之外的对手,她是从心底看不起的,说她“行为太不像女学生,打扮也够丢人”,而且觉得她“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对于这样一个女人,苏文纨原本是不屑的,觉得她不配与自己这样的大家闺秀相提并论,但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够丢人”的女人,几句话就把自己略有好感的方鸿渐勾引去了。面对她的各种暗示,方鸿渐完全不为所动,只因他此刻眼里只有鲍小姐,早容不下瘦弱的苏文纨。女人是最受不了这种被冷落的感觉,于是乎在震惊,嫉妒,不平等各种复杂情绪的推动下,她起初的好感变成了孤注一掷的非得到不可,也就是说,鲍小姐的出现刺激到了苏文纨,使她对方鸿渐的感情迅速生温膨胀直至扭曲。实际上回过头来,她并不需要得到很多东西,也并不需要非得到方鸿渐不可,只不过当时有人和自己争而已。

原因之二,虽说由于年龄的原因,苏文纨比起前些年似乎有些折价,但她这种由于常年受人追捧而形成的心理优势是改变不了的,这在书中有多处体现,比如她明明对方鸿渐有好感,却是“给他一个亲近的机会”,言外之意就是这机会是我赏赐于你的;而且她理想着“让方鸿渐卑逊地仰慕而后屈伏地求爱”。于是她信心满满地把自己的橄榄枝伸出去,好给方鸿渐一个感激涕零跪着接受的机会。她的想法是,我看上你,已经是委屈了自己,已经是你天大的福分,你怎么可能看不上我。但她如意算盘打错了,方鸿渐还真没看上她,至少他的表现和她的心理满意度相去甚远,这就勾起了苏文纨这样一个强势女人的征服欲:我手中握着如此多的资本,全天下都应该是我的,全天下的男人就算不为我哭泣,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也是理所当然的,难道我还搞不定你一个小小的方鸿渐?于是反复如此如此反复,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并且坚定地认为以自己的手段,一定能得到——女人天生具有敏锐的直觉,按说方鸿渐并不高明的手法早已将他对苏文纨的态度表露无遗,但是强烈自尊心驱使下的她如此想当然,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魅力,把方鸿渐情感上的游移都当成了是他和其他的男人为自己争风吃醋,甚至她在方鸿渐决意要离开时还满心以为他是要向自己求婚。

原因之三,在于方鸿渐看似懦弱的性格和游移的行动。他的感情是很坚定的,认准了唐晓芙,只是行动上过于游移。夹在苏文纨和唐晓芙两个人中间的方鸿渐一直狠不下心来真正做个了断,甚至让误会日益变深。比如他原本就不爱苏文纨,但在苏文纨对他表现出冷落的时候,内心里却仍然是一片翻腾,唏嘘感慨不已;再比如苏文纨稍一撩拨,他就“伸手拍她的手背”,甚至在月下亲吻苏文纨;他明明知道自己不是赵辛楣的情敌,却甘愿与其争执,让人误以为他和其他的男人在为苏文纨争风吃醋——虽然他不爱苏文纨,但美人而有所属,终究是件憾事,这种莫名其妙的醋意恰恰成了苏文纨情感不断发酵的催化剂,让她永远觉得方鸿渐心里有她,自己只需再加一把火候,就可以把方鸿渐钓到手。原本苏文纨就是把方鸿渐放在一个比她低的位置上,自以为对他成竹在胸,他不可能旁落他人,此时配合上方鸿渐的种种表现,更让苏文纨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于是越险越深,难以自拔。

有了这三个原因,苏文纨对方鸿渐的一片痴情也就不难理解了。但可惜的是,这种爱情是畸形的,并非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实在是外界的种种逼迫加上她自己复杂的内心更迭所产生的一种近乎偏执的感情,由此可以想象,假如方鸿渐与苏文纨真的结合了,也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方鸿渐为何不爱苏文纨

——《围城》读书笔记(三)

文/变态老七

苏文纨是个优秀的女人,这一点是无可质疑的,前文中也多次提及。方鸿渐不爱苏文纨,这一点也是表露无遗的。按说这等女子,要样有样,要条有条,要钱有钱,有文化有文化,简直是新四有新人,方鸿渐若能高攀,实在是求之不得的,何况人家是主动贴上来的,虽然没有什么“我爱你”,“你娶了我吧”这种热烈大胆的表白,可是只要你不傻不呆智商在正常值甚至偏低一点儿都能看出来苏文纨这点儿近乎赤裸裸的暗示。

她的做法,基本等同于煮熟了剥好了喂到你嘴边儿了,你只需要动动嘴把它吃下去就行了,不会让你方鸿渐费一丝一毫的力气。可咱方鸿渐就是有骨气,任你刀枪剑戟斧樾钩叉南拳北腿十八般武艺全使出来,楞是始终没松这口气。长的好怎么了?不稀罕。有钱怎么了?不稀罕。博士怎么了?不稀罕。

有人说了,你傻呀你?放着这现成的好货你不要,你非出去找别扭,干吗跟自己过不去呀?哪怕你跟自己过不去也别跟金钱美女过不去啊。方鸿渐当然不傻,苏文纨什么条件,他比咱们都有谱,他心里亮堂着呢,可是他为什么不爱苏文纨呢?这里面就有说道了。

先说在船上那会儿,鲍小姐抢在苏文纨前面先下了手。苏文纨气不过,可是除了冷嘲热讽几句过过嘴瘾聊以自慰之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是等——反正你比我先下船,随便你怎么折腾,只要你不把方鸿渐拐下去,后面都是我的。苏文纨算的没错,可是她忽略了一点,中国人历来有先入为主的思想,虽说鲍小姐这个“主”已经不在了,可是并不能因此改变她“副”的身份。于是从一开始,她在方鸿渐的心中就成了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这苏文纨傲了半辈子,却恰恰在最该傲的时候没有傲。如果她真有志气,如果真的对自己充满自信,那就该坚决地摆明立场:你不是喜欢那姓鲍的么?你不是喜欢局部的真理么?有种你别找我呀?三条腿的狗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满船都是,别人玩儿剩下的老娘不要!这姿态一摆出来,就看方鸿渐什么反应吧。欲擒故纵永远是爱情中克敌制胜的法宝,只要他略作试探,那就有上钩的迹象,这时候线已经稳稳地掌握在你手中了,只要张弛有度自然收放自如——他一热烈,你就稍微冷酷一点儿,给他制造点儿难度,让他花费点儿心思,毕竟经过努力得到的东西才更懂得珍惜;他一冷淡,你就稍微热情点儿,给他点儿甜头,给他点儿鼓励,让他继续追求下去,求而不得的时候才是男人最殷勤的时候。可惜苏小姐没明白这个道理,她还是太实在了,一瞅情敌下船了,机会来了,咱赶紧上吧。爱情中往往就是这样,谁先低头谁死的快。方鸿渐原本就没对苏文纨抱什么希望,结果却意外发现走了一个黑的,还有个白的等着他呢,喜出望外之余,自信心也极度膨胀,被乱花迷了眼的方鸿渐,早拎不清自己几斤几两了,于是很自然地,苏文纨在他心中也就没有了什么地位。

苏文纨一开始的策略是用自己的贤惠征服方鸿渐,比如看上去极为自然地帮他洗手帕,补袜子,缝纽扣,仿佛两人已经交往多年,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了。我只能说,这是苏文纨战术上的重大错误。

方鸿渐刚刚意外摆脱家庭包办婚姻的阴影,正沉浸在犯人蒙赦的快活之中。初尝与鲍小姐自由恋爱的甜头之后,正是感情迸发的一个起势。这时候的方鸿渐,内心渴望的是更加热烈,浪漫,充满激情,置身于忘我之境的爱情,而苏文纨提供给他的,却只有恐慌,看看他的内心独白吧:“洗手帕,补袜子,缝纽扣,都是太太对丈夫尽的小义务,否则她为什么肯尽这些义务呢?难道自己言动有可以给她误认为丈夫的地方么?想到这里,方鸿渐毛骨悚然。假使订婚戒指是落入圈套的象征,纽扣也是扣留不放的预兆。自己得留点儿神!”

苏文纨这么做,不是闲的没事儿干了,我堂堂一个文学系博士,而且贵为千金之躯,难道闲的无聊给你补袜子玩儿?船上的时间再难打发,也不至于到这种地步,很显然,这是她表达自己爱方鸿渐的一种方式,可惜这表达方式她选择错了。这些事,原本就不该是情人做的,而是妈妈或者媳妇儿做的。显然这个时候方鸿渐既不需要妈妈也不需要媳妇儿,他要的是那种恋爱的感觉。情人之间更多地是需要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甜言蜜语的,而不是婆婆妈妈地嗔怪男人脏啊邋遢啊什么的,并且充满热情地去帮他做这些琐碎的事情。她这么一来,方鸿渐心中那点儿美好的小情愫一下子就无影无踪了,剩下的只有让他惧怕的责任感和各种莫名其妙的恐慌。

现在的人谈恋爱也往往会遇见这样的情况,对方一上来就直奔主题:不结婚谈什么恋爱啊?先给你整一大堆现实的,让你惟恐躲避不及。爱情一开始的时候一旦搀杂进了现实主义色彩,往往就会变得了无生趣,仿佛一切恋爱活动都是在为结婚所做的准备和铺垫,而结果是早已注定的:走个过场,然后就结婚。对于事先早已知道结果的游戏,恐怕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再去尝试一次的。苏文纨虽然没有明说,可是已经暗示的很明白了:看看我这岁数,看看我这行为举止,我就是奔结婚来的!也难怪方鸿渐会躲避了。可以说,苏文纨发力过猛了,她过度的贤惠是她在方鸿渐心中失去吸引力的另一个原因。

当然,用贤惠去感化方鸿渐这种浪子型的男人也不失为一种手段,但是需要长期的无代价无怨言的付出,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等到他玩儿够了良心发现了,转过身来发觉最爱自己的人其实就在自己身边,痛心疾首之余感激涕零,和你牵手步入幸福的殿堂。但显然,苏文纨不是这号人物,她的每一点付出都是需要得到相应的回报的,午餐不是白吃的,吃完你得买单,方鸿渐买不起这单,只好逃了。

作者:老刘_2008 回复日期:2009-1-11 15:12:20 回复

多年前,老刘读过围城,钱老写得确实好;也看过同名电视连续剧,陈道明算是把方鸿渐演活了

印象中,不知是电视机的原因,还是本身拍摄的原因,那电视剧是黑白的.另一部黑白电视剧四世同堂,同样给老刘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整个80年代,只有这两部剧集堪称经典,原因之一,自然在于原著的力量.顺便鄙视一下现在的导演跟演员

讨论方鸿渐和女人们的关系,自然离不开书中主人公们的身份.方鸿渐虽然兴趣甚广,心得全无,博士文凭也是花几个小钱买来的,连余款都没有付清,但确是个标标准准的知识分子,或者说叫王朔所谓的知道分子,这点不用多讲

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呢,都是知识女性,都是读了一点书的女人.这样的女人会是什么样的女人,会有哪些情态,如果把上面四个女人做为一个整体来看,就很好理解了

只有在这样读了一点书的女人身上,才可能和方鸿渐发生故事,也才有围城一说.如果是个大字不识的农妇,整日里想的是猪儿如何长大,鸡蛋如何换钱,何来围城的感慨

老刘是这样理解的,鲍,苏,唐,孙四小姐得做为一个整体,知识女性的整体来看.老刘曾经把四人用一个绰号来概括,当然这绰号不太准确,但也能说明问题

其实,从钱老为四个女人取名的手法看,就能看出他对四个女人的态度,或者说,他对知识女性四个方面的喜爱程度

鲍小姐----性冲冲

钱老取之名曰鲍小姐,意闻着臭吃着香,鲍鱼之肆嘛.但问题是哪个男人不爱吃鲍和鱼呢.老刘认为,这个鲍小姐代表了女人在肉欲和身体上对男人征服的力量

苏文纨----文诌诌(酸溜溜?)

不必怀疑,钱老为之取名时,一定想到了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苏小妹长什么样?前额突出,眼眶深陷,一句话,不是太美.有诗曰:未出门前三五步,额头已至画堂前,几次拭泪深难到,留却汪汪两道泉.这几句话不是别个说的,正是苏小妹哥哥东坡先生之言. 苏文纨代表了女性的才学,精明,虚荣,虽然她的文凭的来路和方鸿渐差不多.这样的女人对知识男青年是有吸引力的

唐晓芙----甜蜜蜜

唐晓芙为什么姓唐,老刘觉得或者记得,钱老为之取名时,想到了糖.糖是甜的,所以老刘觉得唐晓芙有个甜蜜蜜的绰号蛮合适.唐晓芙代表了女性纯洁可爱,天真烂漫的一面

孙柔嘉----冷冰冰

冷冰冰这绰号很不准确,老刘自己也不满意.而钱老取名时的心态是怎样的,或者钱老没说,或者老刘不记得了,总之,一点印象没有.总之,这是个很普通的女性的名字,孙柔嘉代表了女性鸡毛蒜皮,小有心计的一面

基本上,这四个女人的定位就是这个样子的

先说四个女性为什么都爱和方鸿渐扯上一点关系

前面说了,这四个女性都是知识女性,在民国三四十年代,读了一点书的女人可是不得了,应该不会比大熊猫多太多,她们能选择的圈子是不大的,富商,大贾,官僚,职员,同学,朋友,世交,仅此.以上这几个选项看似繁多,其实很多是重复的可以合并同类项.也就是说,她们选择的圈子是不大的

而方鸿渐刚好在可供她们选择的这个圈子里,当然,方只是这个圈子里比较边缘的人物,但好歹也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加上方鸿渐能说会道,有点幽默感,有点小情调,也能挣点钱,因此,很是能讨一点知识女性的欢心

作者:老刘_2008 回复日期:2009-1-11 15:13:12 回复

再来说方鸿渐为什么和孙柔嘉结了婚

前面说了,方鸿渐是知识青年,是知道分子,不是乡下不识字的农夫,如果是农夫,对女人的要求就低多了,大概只两条:会生娃,能干活.

老刘觉得,方鸿渐对于女人的理想可能是这样的:得闲的时候和苏文纨这样的女人谈谈棋说说画,抒发一下文人的酸溜溜的情怀;兴致好了就和唐晓芙这样的女人谈谈情说说爱,表达一下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情绪高了呢,则和鲍小姐这样的女人亲亲热做做爱,放任一下作为男人的欲望.方鸿渐唯独对孙柔嘉没有幻想,却唯独和孙柔嘉走到了一起.这是为什么

很简单,这就是生活的力量,环境的力量,社会的大背景和自身的处境所造成的结果,这里体现出的,是人的身不由己

想当初,方鸿渐怀揣博士假文凭留洋归国,虽说不上意气风发,但必定是小有得意,那时,上海战事已然吃紧,注定了方鸿渐好日子不会太久.后来为躲避战祸,一路颠簸到了湖南乡下,生活上颠沛,同事间倾轧,有点傲气的方鸿渐不得不低头了,向现实低头.彼时,除了孙柔嘉,他还有得捡吗?为了婚姻而婚姻,为了成家而成家,必然是这样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好,还是坏,真的不好说,说不清

有句话叫: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但不得不承认,车到山前,路已经不多了;船到桥头,也很难掉头了.彼时,方鸿渐已然没有了选择

这种结果很难用好与不好来衡量,后悔也罢,不甘心也罢,只能接受.对于方鸿渐是这样,对于孙柔嘉同样是这样

换句话说,当每天在柴米油盐里穿梭,当每天在酱醋茶里逡行的时候,就算不是孙柔嘉,就算换成鲍小姐,就算换成苏文纨,就算换成唐晓芙,结果会有不同么,方鸿渐难道会感受幸福多一点么

围城这部小说写的不是阶级对立,不是革命暴力,写的不是是与非,善与恶,忠与奸,对与错,写的是人性,写的是人在各种环境下的身不由己,写的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围城这部小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这也是它能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现在每天,还不是上演着一出又一出围城里所描写过的情节么,当今社会的鲍小姐,苏文纨,唐晓芙和孙柔嘉们,和几十年前又有什么区别,今天的方鸿渐们不也遍地都是

每个男人都觉得自己才高八斗,本该红粉佳人,却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每个女人都叹息自己心并没有天高,为什么命却比纸还薄.几十年前是这样,现在依然是这样,以后还将是这样.围城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

作者:变态老七回复时间:2009-01-12 22:55:07.0做记号   作者:人生只博得一笑 回复日期:2009-1-12 20:49:01

围城要告诉大家的其实是女人都是务实的而感情是虚的,从鲍小姐在船上虽和方可以亲亲热热但该下船就下船,突显婚姻大事为重。而苏和孙婚后的表现一个走私一个依附姑妈坐班混日子都相当俗气,所以钱说婚姻是围城就在这里看透了没意思。至于唐小姐似乎因年龄问题感情比较纯真但我感觉她和方是在闹着玩儿的,甚至不排除装纯真拿方练手爱情游戏,从方初见唐时苏就曾提醒过她这个表妹的厉害(好像意思是说别看她年纪小身边也周旋过几个男孩)。小说中我最喜欢汪夫人,她虽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不像其他几个女人留过洋的或是大学生号称都是新女性),但为人做事相当体面,自己也有才(诗画方面),虽然嫁的不好但也能随遇而安,把战乱时期的家操持的井井有条、高朋满座的相当给汪面子,同时还能保持个人的魅力,迷住了赵辛楣,但赵辛楣这个号称留过洋见过世面的家伙在关键时刻自己逃掉了。

===========================================================

赞同你对汪夫人的看法,关于唐晓芙,在以后的章节中会重点讲到

鲍小姐是方鸿渐的启蒙老师

——《围城》读书笔记(四)

文/变态老七

鲍小姐这个人物在全书中的戏份不多,随着她下船奔向她那个半秃顶,戴大眼镜的黑胖子未婚夫之后就歇了。但是,这个人却对方鸿渐的性格走向起着巨大的作用。

鲍小姐和方鸿渐是一对儿旅途情人,这一点无可质疑。很多人愿意讨论他们俩是谁玩儿了谁这个问题,其实,在这种类似的旅途情人或者一夜情游戏中,原本就不存在谁玩儿谁的区别,郎情妹意的事,所谓勾搭,一勾一搭才能成事儿。

首先分析一下各自的心态。先说鲍小姐,此女原本就是个风骚的主儿,这一点无需多说。因为旅途寂寞,所以想找个人消遣消遣。纵观全船,最合适的就是方鸿渐了,因为书里说了,“她不会讲法文,又不屑跟三等舱的广东侍者打乡谈”。

再说方鸿渐,虽然他觉得鲍小姐行为不检,但如同所有男人一样,对于行为不检的女人,是要区别对待的:如果是和其他男人不检,势必愤然作正人君子状;如果是和自己不检,那基本上也能原谅对方一次。可以享受鲍小姐未婚夫的权利而不必履行跟她结婚的义务,对于方鸿渐来说,何乐而不为呢?不管什么事,能享受权利又不用履行义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渴望的,人性使然,因此在这一点上没有必要谴责方鸿渐。

鲍小姐是主动,因为方鸿渐骨子里的懦弱,通常让他陷入一种心痒痒却又不敢贸然下手的犹疑之中,包括这件事也是如此。这时候的方鸿渐是贼心有余贼胆不足,犹如一个处男面对一个躺在床上的裸女,明知唾手可得,却由于某些心理作祟,难以摆脱反复而激烈的心理斗争,看起来十分不自信。两人发生一夜情之前对于方鸿渐的那段心理描写十分到位,把方鸿渐的思想斗争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个时候,若非鲍小姐主动出击,只怕这大好机会就会在方鸿渐的犹疑不决中失去了。

完事之后方鸿渐的表现更加证明他是个雏儿——百般讨好鲍小姐,并且试探与鲍小姐继续发展的可能性。碰了几次壁之后,尽管也自我安慰了一番,但仍然无法平息失望的情绪,遭欺骗的情欲,被损伤的骄傲。而鲍小姐的表现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手,吃完了把嘴巴擦干抹净,就如同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干脆利落,不留痕迹——旅途情人原本就是这样,逢场作戏,到站下车,谁留恋谁傻逼。于是无意之间,鲍小姐给方鸿渐上了一课。

有人说,按照段落式划分,从留学到船上这一段是方鸿渐最玩世不恭的阶段,而我却认为恰恰相反——持这种说法的人只是停留在了表面,没有深入人性分析。方鸿渐的玩世不恭和游戏感情,在鲍小姐的干脆利落下,被打的体无完肤——什么叫玩儿?这才叫玩儿!从此之后,方鸿渐虽然依旧懦弱,但在行动上已经比之前大胆了不少,因此,说鲍小姐是方鸿渐的启蒙老师并不为过。

真理,从局部到整体

——《围城》读书笔记(五)

文/变态老七

鲍小姐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从身份上来说,是个中葡混血儿,留学伦敦两年。从性格上来说,是性情乖张,性欲旺盛,不甘寂寞,举止轻浮,招蜂引蝶,生活不检点。从外形上来说,书上写的是“长睫毛下一双欲眠似醉、含笑、带梦的大眼睛,圆满的上嘴唇的好像鼓着在跟爱人使性子”,皮肤是暗而不黑,有肥腻辛辣的引力,纤腰一束,“身围瘦,后部重”。翻译过来就是:一双迷离的大眼睛,饱满的嘴唇,腰细屁股挺,眼神勾人身条儿又正点,绝对一个性感尤物。把这些特点综合起来,鲍小姐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她就象《聊斋》里的狐狸精,深夜潜入书生的房间,一番云雨后悄然遁形,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只留得方鸿渐在那里心有不甘,暗自惆怅。

不得不说鲍小姐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女人。她敢于追求生理上的快乐,同时又知道节制——该下船的时候绝不留恋,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态度相当职业,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妓女,热情地勾引,挑逗,极尽鱼水之欢之后,拿钱走人,丝毫不动感情,周旋于男人之间又善于保护自己。

这样一个女人,是不可能爱上方鸿渐的,因为方鸿渐身上没有任何她想要的东西——除了寂寞的时候。从生理上来讲,鲍小姐留学伦敦,在那里阅男无数,当过洋人的胯下马,加上她本来就性欲旺盛,方鸿渐在这方面是不可能满足她的,因此一次之后,虽然还有机会和方鸿渐再来一次(阿刘六百法郎卖房间让他们二人去睡),但鲍小姐选择不为所动。从现实中来说,鲍小姐是有未婚夫的,虽然那个未婚夫是个半秃顶,戴大眼镜的黑胖子,并且年长她十二岁,但是他能送她出国留学,能给她富足的生活,这对于鲍小姐这样现实的女人来说,是最实惠最划算的——能玩儿的男人我都玩儿过了,最后嫁一家境殷实,又没什么其他女人看的上眼的男人,省了很多担忧,何乐而不为呢?这又一次印证了鲍小姐的精明。

书中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想必大家也是印象深刻——由于鲍小姐衣着暴露——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因此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但她又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人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这样的打扮,在书中所写的年代的确是特立独行,很容易成为人们的谈资——男人都捂的严严实实,何况女人。但在当今社会,早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女人们越来越勇敢,刚到春天就迫不及待地往下扒拉衣服,到了夏天,更是玩儿了命地比赛谁穿得清凉,极尽短、薄、透、漏、小、紧之能事,领口越来越低,不露乳沟不罢休,没乳沟的就挤挤再露;裤腰越来越下,露出柳腰肚脐还不算,恨不得半截屁股也“局部真理”了。这是一个全民皆脱的时代,放眼看去,满街都是“真理”。

无论是从暴露的面积还是参与的人数,这个“真理”都已经实现了从局部到整体的跨越。在书中那个时代,鲍小姐这样目的明确,精于算计,行为出位,现实的有些残酷的女人,就如同她的打扮,是不多见的,而当今社会,女人越来越现实,像鲍小姐这样的已经比比皆是了,她的这种及时行乐的自我享受主义,已经充分为现在某些独立女性所借鉴并发扬光大,她们借着自己年轻貌美,身材出众,自如地游走于男人之间,并且在青春消逝,容颜苍老之前给自己一个无比实惠的归宿,如同鲍小姐那个未婚夫,这是精明的女人给自己的一个完美的人生规划。

这个“真理”从局部到整体的跨越,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是人性堕落的一个悲哀象征。

方鸿渐与唐晓芙——一场错失的遗憾

——《围城》读书笔记(六)

文/变态老七

悲剧就是围绕人类所受的痛苦以及如何摆脱这种痛苦展开的。

——叔本华

从在苏家的意外邂逅开始,到最后在充满误解与遗憾的错综复杂中雨中泪别,这一场始于方鸿渐一见钟情的爱恋戛然而止,读来令人唏嘘感慨,感叹造化弄人。或许所有凄美的爱情都缘于偶然的邂逅,清纯可人的唐晓芙,如同一只美丽的小鸟,她不经意间的一次停泊,方鸿渐不经意间的一次张望关注,让他只一眼就爱上了她。不需要语言,不需要心计,或许这才是爱情本来的面目。方鸿渐与唐晓芙的这段感情,对于方鸿渐来说,才是他真正的初恋。

尽管前面有过与鲍小姐的一夜缠绵,有过与苏文纨的似是而非,但不可否认,这些女人从来都没有走进过他心里半步,他始终在进与退之间斟酌,徘徊,游走。而唐晓芙的出现,让他生平第一次终于有了恋爱的感觉。从初次邂逅的惊鸿一瞥开始,他就将溢美之词毫不吝啬地献给了唐晓芙,娥眉春饭店的晚餐,频繁的书信传情,尽管中间横着一个苏文纨,但两人早已不顾一切地坠入了爱河。“他第一次收到唐小姐的信,临睡时把信看一遍,搁在枕边,中夜一醒,就开电灯看信,看完关灯躺好,想想信里的话,忍不住又开灯再看一遍。”寥寥数语,将一个初坠爱河的人的心理描绘地淋漓尽致,浓浓的思念和相爱时的甜蜜跃然纸上。遥想你我当年,谁不曾有过这样的心动?现如今,虽然历经岁月的磨砺,心已沉寂如死水,不再柔软如初,但这样的描述,仍然可以勾起我们深埋在心底的最后一丝美好。

唐晓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如何能让方鸿渐这样的人如此深情?她是一块未经世事的璞玉,这一点,可以从她的年龄和阅历上分辨出来。二十岁的年纪,不施粉黛,清纯逼人,只读过一年大学即休学在家,这种接触社会的阅历,在当时那个社会环境下是不大可能谈过许多男朋友的。为什么苏文纨说她“人虽小,本领大得很,她抓一把男朋友在手里玩弄着”呢?这要看说话的背景,当时唐晓芙坐着苏家的汽车走了,方鸿渐掩饰不住一脸的失望和落寞,这一点看得苏文纨心里酸溜溜的,被爱冲昏了头的苏文纨想以这样的语言来分散方鸿渐的注意力。否则的话,实在找不出来任何其他理由来解释苏文纨的这番话——再怎么说,唐晓芙也是她的表妹,而且两人感情一向不错,她怎么可能毫无缘由地在外人面前出言中伤自己的表妹呢?苏文纨为方鸿渐引见唐晓芙是一个偶然,但最后却发现她完全驾驭不了方鸿渐蓬勃的感情,情急之下选择了对唐晓芙的污蔑和败坏。但她的这种污蔑显然不是一种蓄意的恶意,而是亡羊补牢的举措,可惜为时已晚。

方鸿渐那一番看上去有些自我安慰的理论,仔细想来确实是很有道理的。“刻意打扮的女孩子,或者是已有男朋友,对自己的身体发生了新兴趣,发现了新价值,或者是需要男朋友,挂个鲜明的幌子,好刺眼射目,不致遭男人忽略。唐小姐无意修饰,可见她心里并没有男人。”这番理论无论是过去还是拿到今天仍然是通行的,女孩子对自己刻意的修饰和打扮,正是吸引男人的一种手段,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但实际上,正是这种刻意的修饰,让一个个原本清纯可人的女孩子变成了一个个装模作样,假装成熟其实半生不熟的加工品。一个女孩子,最能打动男人的,往往是那种与生俱来,未经世事蹂躏的清纯,而不是伪造的精致或者东施效颦的装鹌鹑扮清纯。可惜世俗的女人大多是傻的,不懂得男人心里在想的是什么,把原本最能吸引男人的东西人为地破坏掉,糟蹋掉,以一种搓油摘粉调胭脂捏出来的假面具示人,并且骚首弄姿,以丑为美。

而方鸿渐在一片粉黛之中独独钟情清丽自然的唐晓芙,也正印证了这一点。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喜剧之王》里面那个醉酒的老板,拿着大把的钞票寻找清纯的小姐,寻找能带给他初恋感觉的小姐,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清纯”这种东西在当今社会何其稀缺,而男人又何其追求。

方鸿渐性格懦弱,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道义上的懦弱,与鲍小姐半推半就,与苏文纨当断不断,这一点他自己内心也十分清楚,但行动上却是一切照旧。如今为了唐晓芙,他不惜冲破这种道义上的懦弱,写绝情书给苏文纨。苏文纨装傻,打电话来问方鸿渐,实际上是给方鸿渐一个回头的机会,若是在认识唐晓芙之前,以他的性格,怕是早就顺梯子下了,正是因为心里有了爱的人,此刻他敢于决绝地说出他已经爱上了别人,自此与苏文纨一刀两断。由此可以看出,方鸿渐对唐晓芙的爱,是无可质疑的。

气急败坏的苏文纨坚持了自己一贯的作风,毫不犹豫地去破坏方鸿渐和唐晓芙的感情——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这时候,唐晓芙早已心属方鸿渐,只需要方鸿渐再勇敢一些,即使是欺骗——面对自己所爱的男人,女人都会选择宁愿相信他的谎言。可惜,懦弱的方鸿渐再次倒在了自己的性格里,这就是宿命。在整个送方鸿渐出门的过程中,唐晓芙给了他无数的机会,而一贯小聪明的他却鬼使神差地没有领会到,宁愿自己一个人站在凄冷的风雨中伤心,并且在唐晓芙下定决定追他回来的最后一秒钟转身而去。有的时候,一分钟真的很长。也许唐晓芙应该立刻去把方鸿渐喊回来,也许方鸿渐应该再多等哪怕一秒种,可是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只剩下两颗独自滴血的心。这是方鸿渐失去的第一个复合的契机。

唐晓芙割舍不下,放下矜持打来电话,方鸿渐却误以为是苏文纨,一通劈头盖脸的臭骂,骂走了第二个复合的契机。

两人履行最后的礼节,交换曾经的信件,这时候的方鸿渐,如果在纸包里再次表白自己的感情,相信唐晓芙仍然会给他机会,可惜最后一个契机,就这样失去了。当唐晓芙打开匣子,那一个个印证着往昔美好的细节让她心如刀绞——“信封都破了,用玻璃纸衬补的,想的出他急于看信,撕破了信封又手指笨拙地补好……盒子底衬一张纸,上面是家里的住址跟电话号数,记得这是跟他第一次吃饭时自己写在他书后空页上的,他剪下来当宝贝似的收藏着。”这是一段让人动情的描述,回不去的那段相知相许的美好,如今在这泛黄的信纸上闪耀,一同闪耀的,还有彼此眼中莹莹的泪光。

如果当时方鸿渐辩解几句,如果他没有接起电话就骂,如果他能在雨中多等一秒,如果他们各自都能放下些许所谓的自尊……可惜,一切都是如果,逝去的,永不再回来。

自此,一段纯美的初恋画上了句号。这是一场遗憾的恋情,如同所有美好的初恋,在经历了初始的甜蜜,令人扼腕的错失之后,两条曾短暂相交的轨迹,在各自痛苦的纠结中,各安天涯。

方鸿渐的这段情感经历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同时也是最痛苦的伤痕。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回忆,往往也要承受最痛苦的心灵折磨。以至于此后一提起唐晓芙,他就感到“心像是按在棘刺上的痛。”方鸿渐和唐晓芙的爱情是美的,这种美在于两情相悦,在于真心真情,更在于这是无数有情人理想的爱恋。这种美,美得让人愤慨,让人怜悯,让人心痛甚至让人恐惧。突然,这种美被一种不期待的因素毁掉,痛苦便产生了。方鸿渐在这段感情破碎后,真正的有了痛苦,也正是为了摆脱这一痛苦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作者:变态老七回复时间:2009-01-18 20:03:17.0做记号   作者:流苏碧落 回复日期:2009-01-18 14:51:37

其实对于唐晓芙,我其实想说她有可能是下一个苏文纨,也有可能是另一个孙柔嘉。全看她之后的境遇和经济状况了。

如果一切都顺风顺水,有体面的职业或是成功嫁到理想中人(那个时代女孩子路子是很窄的),那么一生都可以是纯美的唐晓芙。但这种几率非常之小,如果几经不顺心没得好归宿,或是归宿得莫名其妙,极有可能变成苏文纨或是汪太太。毕竟唐、苏、汪三位女子都是极聪明的。 更差点甚至要多为生存奔波,需要心机过活,或许就被生活折磨成了孙柔嘉也未可知。

想一想宝玉说的无价的宝珠,没光泽的珠子和鱼眼睛其实都是生活逼出来的。 钱老不忍心继续写下去了,将唐小姐留在围城外,永远是雪白袜子的大学在校女生,好似每个男生的初恋情人。

===========================================================

我也是这个看法。流苏碧落的想法很感性。

唐晓芙去了哪里?

——《围城》读书笔记(七)

文/变态老七

听见有人说起关于你的消息,忍不住多一句,他们说事情过了这么久,到现在居然我还挂念你

——李碧华《分手》

在书中众多的女性角色里,唐晓芙是唯一一个形象和品质都没有瑕疵的女人,这是一个完美的形象,也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男人心目中的公主。钱老爷子在书中不吝溢美之词描述了她的五官和气质,最传神的一句就是:“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的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有许多都市女孩子已经是装模作样的早熟的女人,算不得孩子;有许多女孩子只是浑沌痴顽的无性别的孩子,还说不上女人。”曹元朗和苏文纨婚礼上的男傧相也称赞她是浪漫主义遥远理想的象征。

如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所说,“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知道她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否心里隐约有些醋意。或许,钱钟书浓墨重笔刻画其他女人的庸俗品质,正是为了反衬唐晓芙的剔透。

唐晓芙与方鸿渐分手之后去了哪里?为什么这么完美的一个女性形象就这么突然不见了?这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书中最后一次明确的指示是“到香港转重庆去了”。到重庆之后呢?无人知晓。或许有人会根据情节的发展猜想,方鸿渐后来也去了重庆投奔赵辛楣,他们有可能会在重庆再续前缘,但显然钱钟书不是这么想的。又姻缘本是注定,聚散各有道理,再聚首,恐怕早已失却了当初的感觉,这个完美的形象必然会打了折扣。

这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无缺的人,唐晓芙这样的形象,如同每一个男人的初恋,因为第一次心动,因为最终没有得到,在岁月的磨砺中和不断的回忆中,所有的缺陷早已模糊,停留在男人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完美,如镜花水月,如挂在拉磨的驴眼前的胡萝卜,幻化成一个引导男人不断前行以超越庸俗女人围城的遥远理想。

如果当时爱下去会怎样?在平凡而庸碌的生活中,唐晓芙难保不会成为又一个孙柔嘉,甚至还不如孙柔嘉。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想来现实实在是令人绝望而难以忍受的,幸亏我们还有梦想,即使只是梦想,也可以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幸亏我们还有回忆,即使只是回忆,也能让我们满心美好。于是,钱钟书让唐晓芙永远地停留在了围城之外,永远保持一个清纯的女大学生的形象,不忍再动笔破坏,仿佛我们每一个人的初恋情人,想起时,永远是美好的回忆。

唐晓芙在书中所占据的笔墨固然不多,但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她不仅是方鸿渐超越现实生活中庸俗女人围城的一种遥远理想,还激发方鸿渐积极的自我精神意志复苏,引导和鞭策他不断前行、改造自我现状以超越悲观颓废的精神围城。最后,她的淡出代表着完美神话难以存在于现实的悲剧。

唐晓芙去了哪里?她去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去了每一个人的憧憬里,回忆里。

赵辛楣——好男人的悲剧缩影

——《围城》读书笔记(八)

文/变态老七

赵辛楣是个好男人,这一点无可质疑。从外表来看,身材高大,神气轩昂;从身份来看,出身名门,留学美国,仕途大好;从性格上来看,性格明朗,敢爱敢恨,遇事从容,重义轻利;对待苏文纨更是一片痴心,可谓专情之至。这样一个男人,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鲜有的抢手货,在三闾大学被有夫之妇汪太太勾引,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独特的魅力。

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好男人,痴心追求苏文纨二十年,却敌不过一个小小的方鸿渐,甚至连酸腐诗人四喜丸子曹元朗的福分都没有,乍一看实在是让人费解,不过自己想来,这就是好男人的宿命。

赵辛楣如何对待苏文纨?三天两天写信,不可谓不殷勤;在外人面前处处夸赞苏文纨,不可谓不虔诚;准备了苏文纨最爱吃的广东鸭肫肝送她,不可谓不细心;设宴让“情敌”方鸿渐出丑,暗中支方鸿渐去三闾大学,不可谓不用心思;即使在深爱二十年的女人嫁给别人之后,仍然强忍内心的悲痛,淡淡一句“我只希望他们俩快乐”——爱一个人就是要让她幸福。

方鸿渐如何对待苏文纨?若即若离,心不在焉,朝三暮四,傲慢无礼。两人一对比,不用说,是人就能分出个是非黑白来,可是偏偏苏文纨就不要好,对痴心一片的好男人熟视无睹,却不顾女人的矜持,哈巴狗似地上赶着追着不喜欢她的人百般示弱,百般示好,真应了裘海正歌里唱的“爱我的人对我痴心不悔,我却为我爱的人甘心一生伤悲……爱我的人为我付出一切,我却为我爱的人流泪狂乱心碎”。

苏文纨傻吗?当然不会。只是赵辛楣一味的付出,早就让苏文纨习以为常,甚至已经麻木了,一个终日浸淫在幸福中的人,是体会不到幸福的滋味的。这种时候,即使再加深对她的好,也难以让她有什么反应,除非你突然对她很差,当然,像赵辛楣这样深爱对方的好男人,宁可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冷落,也不肯做出伤害对方的事,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对她好——雪中送炭,人人盼望,锦上添花,却是无人在意,在爱情里,越是投入的深,受的伤就越重,这就是好男人的悲剧宿命。

有人说了,这种女人就是贱!其实男人女人都一样,面对这样的问题和情况,恐怕谁也逃不出这个套路,人性使然。因为真心去爱,所以不可能做到心平气和;因为看的太重,所以放不开手。然而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人,而属于牛粪,自古好汉无好妻,赖汉娶花女,红颜多薄命,古今中外,莫不如是,真正才子佳人,珠联壁合的姻缘,少之又少,正因为如此,才会千百年来被人咏唱,被人憧憬,如果好姻缘臭街,恐怕人们又该去幻想这种不平衡的爱情了,就如同所有的一切,我想,爱情的魅力,这也是一个不可抹杀的重要因素。

赵辛楣永远不会一个人战斗,这世界上还有无数像他这样的好男人,他们足够优秀,却依然在女人面前无法受到所谓公平的对待,因为爱情不是实力的比拼,而是感觉,人性,机缘,技巧的结合,越是老实厚道,越容易被人掌控——就像赵辛楣,那么多的付出,不过是苏文纨泡方鸿渐的一枚棋子,一个策略。

谁都没有错,好男人的悲剧宿命就在于爱了不该爱的人。

汪太太喜不喜欢赵辛楣

——《围城》读书笔记(九)

文/变态老七

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把汪太太的性能摆列一下。这个女人在书中的笔墨虽然不多,但得到了很多男性读者的青睐,因为她美貌,有才华,更因为她嫁了个比自己年长二十岁的大叔——男人怜香惜玉之心在这种情况下表现的最为明显——美人而有所属,终究是件憾事,何况拥有这位美人的居然是个四十开外,头发半秃,古板守旧,不解风情,心胸狭窄,并且足可以当她父亲的一个老家伙。男读者对汪太太的怜爱,恐怕也是基于一种莫名的心理优势和更为诡异的醋意——这样一个女人,为什么我得不到,偏偏给了这么差劲一个人?由于汪太太只是个虚拟人物,男读者们没机会把这醋意转化为实际行动,只能隔靴搔痒地表达一下喜爱之情。

汪太太的幽怨和病态美让人同情和惋惜,这种病态的柔弱恰恰最能激发起男人的保护欲:如果汪太太跟了我会怎么怎么样,男人很难避免这种假设,因为汪太太的境遇让人感觉不可能再差了——至少我比汪处厚年轻吧?

她是一个时尚的女人。最能表现这一点的莫过于孙柔嘉对她言简意赅的提纲:一张红嘴,十个尖而长的红指甲,代表了她最有别于其他女人的外在。另外她还经常指导范小姐化妆,穿着服饰,可见至少在同一环境的女性当中,汪太太是当之无愧的潮流女青年。虽然自己的男人老的让人提不起兴趣,但是并不妨碍她对自己的修饰雕琢,真正有职业道德的爱美女人是不会根据观众的多寡来决定自己是否应该打扮的。

她是一个幽怨的女人。最能表现这一点的莫过于她那一声轻藐的“你年轻的时候?我——我就不相信你年轻过。”正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里所说:“在我最美好的时间,我最喜欢的人也不在我身边。”汪太太最美好的时间,却是一个糟老头陪伴,想不幽怨也难。身处三闾大学这样一个寂寞的围城,身边没有一件能让她提起兴趣的事,没有一个真正能了解她内心的人,这种幽怨自然深入骨髓。

她是一个真实的女人。最能表现这一点的莫过于她针对打麻将的问题对高校长的一番铿锵之辞和讽刺李梅亭,让方鸿渐忍不住叫“痛快”的言论,别人不敢说的问题,她敢于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别人不愿意得罪的人,她完全不计较——然后,又并非毫无大脑的张口就来,她的发泄,往往会保护性地撇开汪处厚,敢于一个人去承担。

她是一个现实的女人。以她的条件,不愁找一个年轻的男人结婚,享受幸福的婚姻生活,但她偏偏选择了这样一个老男人,唯一的解释就是汪处厚有钱,还是个地方官。这一点从书中她嫌弃丈夫同事的老婆寒窘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来。她与丈夫是没有半点感情的,但她的时尚与轻闲需要这个男人的金钱来支撑,她明白没有面包的爱情还不如这种现实的婚姻——连饭都吃不好,有什么资格谈爱情?这样的女人活的很明白,因为她知道什么才是生活。

她是一个矛盾的女人。她瞧不起传统的旧式女人,嫌她们保守;她更鄙夷时髦的新式女人,嫌她们俗气。她希冀爱情的愉悦,却又强迫自己委身于世俗。她寂寞,却又不甘心沉沦于寂寞之中。

赵辛楣喜欢汪太太,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在他眼中,汪太太和苏文纨有些相象——对于苏文纨,赵辛楣是不可能说忘就忘的。事实上,这两个女人也确实有相似之处,比如那没有血色,白的残酷的脸,比如都有点虚荣,不甘于寂寞,以及略高于世俗的神情。因此他以各种借口出没于汪家,希望得到和汪太太更多的接触机会,以缓冲和抚慰受伤的心灵,只是因了君子的道德,而没有跨出实质的一步。

然而,有人认为,汪太太并不见得喜欢赵辛楣,其论点是:只是汪太太的生活缺少激情,对丈夫不满意,又生活在一个相对偏僻的小村镇,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像一潭死水。她找赵辛楣,更多的是为了调剂生活,同时证明自己的女性魅力,而恰恰赵辛楣是她觊觎者中比较出众的一位。实际上,她并不肯离开有钱有势的汪处厚。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我有不同的见解。

汪太太嫁给汪处厚五年以来,心里的怨气早已积累到了一定程度,的确,这个现实的女人是不肯轻易离开有钱有势的汪处厚的,但是赵辛楣的家世并不逊于汪处厚,而且从年龄上来讲,汪处厚无法与赵辛楣相提并论,从前途上来讲,汪处厚早已是日薄西山,而赵辛楣则是前途无量,这一点汪太太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她在给范刘两位小姐做媒之前早已经摸的一清二楚了。赵辛楣良好的家世和教育背景,是汪太太喜欢他的基础——同等条件下,她自然会选择一个年轻的。同时,她也知道赵辛楣是不可能看上范小姐的,做媒不过是她为了与赵辛楣熟识并持续交往的一个借口和开端,有了这层关系,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来往,并且不会引来他人的怀疑。

自此之后,赵辛楣便经常去汪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汪太太。直到两人散步时,赵辛楣对她讲起旧情事,她满带醋意地责怪:“你记着,切忌对一个女人说另外一个女人好——”已将她的心意表露无疑,可惜突如其来的被高校长和汪处厚看见,断送了两人继续交往的可能性,为人正直,不肯违背道德的好男人赵辛楣选择了离开。

虽然摄于世俗的压力,但汪太太跟着汪处厚压抑已久,早就有了看破红尘的端倪,从她被发现与赵辛楣有来往之后不卑不亢的态度,也可以看出她早就有了无畏的决心——她几乎已经不再在意丈夫的想法了,她做够了笼中的金丝雀,飞走,是迟早的事。而稍后在香港赵辛楣和方鸿渐再见时,鸿渐说汪太太病好了,不过“除非汪处厚快死,准闹离婚”,也印证了这一点。两人的错过,是赵辛楣的遗憾,并非汪太太。

汪太太的那点小才情,虽然算不上横溢,不过消遣生活足够了。赵辛楣要是娶了她,至少不至于整天听那种“春天、春天怎么还不来”之类的堕落玩意儿了。不过被苏文纨伤害过的赵辛楣,怕是不敢再招惹这种大学出身的都市女人了。

从汪太太看女人的婚姻观

——《围城》读书笔记(十)

文/变态老七

对于汪太太这个人,读者抱惋惜和同情态度的占大多数,然而路都是自己选的,到今天这个境遇,她谁也怪不得,要怪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嫁给汪处厚这个落魄阳痿男绝非她的初衷,结婚的时候汪处厚的仕途还一片大好呢,谁知道这官场跟股市似的,说败就败了。而阳痿这个问题,在当时来说,不嫁过去是基本不会知道的。点儿背不能怪社会,谁当初都是奔着好儿去的。

没了钱和权,汪处厚这个四十开外的大叔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吸引力了,也怪不得汪太太整天哀怨得给个小寡妇似的——这样的男人,聊胜于无。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谁让你当初看的是人钱权呢?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找一平常人家的壮实小伙子,即使日子过的紧巴点儿,起码性生活能得到保障啊。当然,话不能这么说,如果只是如果的事,当初谁能想到汪处厚的乌纱帽说摘就被摘了呢?开弓没有回头箭,嫁了就嫁了,永远也抹不去这道痕迹。不过,从汪太太身上,我们或许可以摸索出一些女人的婚姻观问题。

“婚”是个会意字。怎么理解?一个头脑发昏的男人遇见一个女人,组合起来就是“婚”了。在男女婚姻关系的组合上更为狡猾和理智的是女人而不是男人,男人多半昏了头时才想到结婚——很明显,对于男人来说,结婚远不如恋爱来的惬意。

所谓男人思想复杂而头脑简单,女人思想简单而头脑复杂,在这方面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和验证。男人通常以为,一个女人会因为爱他而嫁给他;而女人在选择和一个男人结婚的时候,头脑是异常的清醒,她会基于非常现实而又理性的考虑才会作出决定的,远非男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在这方面,男人实在是低估了女人。

如果说男人一般认为性和爱是分开的,那么女人一般认为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她可以嫁给你,但一点也不爱你;爱是一种激情冲动不顾一切的忘我的投入,而婚姻是再三权衡双方的法码后回归理性的一种平衡。
方鸿渐何以抓住女人心?——解读《围城》里的男女关系 围城方鸿渐人物分析

男人的愚蠢就在于婚前他不晓得女人是否真的爱自己,总以为婚姻是对爱的一种继承,殊不知,女人嫁给他可能另有企图。房子车子票子等物质方面的东西是女人看似轻视实际上最最在意的东西。事实上很多女人在婚前已经为婚后随时可能出现的不测在心理上进行了“投保”。毕竟女人在这个社会上相对要弱势一些,她们不得不为自己的人生买份保险。

比如汪太太,她这样一个大学只读了一年而又体弱多病的女子,是需要坚实的物质作为婚姻保障的,因为脱离了男人,这样的女人在社会上的成活率是很低的。嫁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画画弹钢琴是甭想了,说不准还得撅起屁股下地干农活,干农活可不是葬花,就汪太太这小身板儿,不战死田间才怪呢,涂脂抹粉想都不要去想了。若汪太太真的是这种形象的话,相信读者们也不会对她这般宠爱了。

从汪太太看女人的婚姻观

——《围城》读书笔记(十一)

文/变态老七

这是一个十分八卦的命题,原本没有在写作计划之中,但看到有几位朋友提及汪处厚是否阳痿的话题,不妨一并归结到一起说一说。

关于汪处厚是否阳痿这个话题的引入点,自然来自于汪太太那一声轻藐的“你年轻的时候?我——我就不相信你年轻过”。若是开玩笑之言,大家笑笑也就过去了,谁也不会当真,可是汪处厚对夫人这句话的反应是“脸色一红”,他这一红就有点不打自招,你要不心虚你红什么呀?如果照着这个思路想下去,汪太太别管当着人还是背着人,基本上没给过丈夫好脸色——你晚上不让我爽,我白天也不让你爽。当然,这种说法并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但至少可以看出来汪处厚很难满足太太。也难怪,汪太太二十五岁嫁过来,正是步入如狼似虎的年纪,而汪处厚四十开外,正是走下坡路的岁数,这一上一下,汪太太不被满足也实属正常情况。

高校长觊觎汪太太,这也是不争的事实。首先,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汪处厚不放心单身男同事常上自己家来,嫌他们年轻,虽然高校长也比汪处厚年轻,但他是领导,领导来视察工作,或者搞个家访啥的你总没有理由拒绝了吧?一来二去接触的多了,对汪氏夫妇二人的情况也能摸个八九不离十,至少他深知汪太太的寂寞,自然更容易找到下手的机会。

其次,他有利益交换的砝码。高校长在三闾大学一手遮天,书中也说过他想请汪太太到学校做事,让人潜规则一次给你安排一工作,放在今天绝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惜汪太太压根儿看不上眼,或者说是汪太太是个极其聪明的女人,宁可躲在幕后指使和摆布男人,也绝不愿意抛头露面。

第三,高校长的种种行为表明已经表明他对汪太太有非分之想。一是他夜访汪家,听说汪处厚不在家时,其反应是“心跳”,心里没鬼跳什么跳;听说汪太太也不在家时,其反应是“懊恼”,要不是计划落空,恼什么恼;二是发觉汪氏夫妇没在一起,连下属打牌的事都顾不上管,往汪家赶路的时候走的比汪处厚还急,看到赵辛楣之后反应比戴了绿帽子的还激烈,好象被捉的是他自己媳妇似的。一向沉稳淡定的高校长却在这种时候乱了方寸,明眼人都能发觉这其中一定是有什么问题。

第四,汪太太的言行给了我们不少暗示。比如她当众说话的时候,很少给高校长面子,按说自己的丈夫在人家手底下做事,聪明如汪太太之辈断不会如此不给丈夫的领导面子,正是因为高校长有某个把柄被她捏在手里,她才敢这样做。再比如汪太太在被抓之后,面对激动的高校长,话里有话地挑衅道:“吃醋没有你的份儿呀。咱们今天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恩?高先生,好不好?”高校长对此的反应是“瑟缩”,可见他是害怕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有不可告人的把柄拿在汪太太手里,而且联系前后可知,这把柄一定是男女关系问题。

虽然这么多理由都证明高校长觊觎汪太太,并且有潜规则的可能性,但并不表示两人就一定发生了关系。无欲则刚,高校长的条件对于汪太太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吸引力,因此这场潜规则就成了一相情愿的事。汪太太要的是年轻的活力,浪漫的爱情以及自由,而这些,高校长都不具有。等价交换的利益点是潜规则得以实施的保障,这种“等价”是没有衡量标准的,当事人认为值得那就成立。当今社会的娱乐圈,文化圈,甚至大学校园里——只要是有利益的地方,就存在着潜规则,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领导与下属,导演与演员,教授与学生,各种组合层出不穷,更可怕的是,很多时候这种原本见不得光的事如今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可见当今社会人的羞耻心已经所剩无几了。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一个自我定义的底线,并且会去自觉地遵守它。然后人类是一种太过疯狂的动物,不知道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是否还存在底线这样一种东西,我只看到一群为名利头破血流之后再为保全和发扬名利不惜一切的人,并且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

至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高校长曾想过以工作来换取汪太太的身体,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行动——比如向汪太太明示或暗示心意,比如趁汪处厚不在家的时候动手动脚,但并没有得手,反而给汪太太握了把柄在手里。然而他是不愿意死心的,发现汪太太和赵辛楣关系不正常之后,他气急败坏地向汪处厚揭发,想借汪处厚之手除掉赵辛楣这个“情敌”,并且可以捎带破坏汪氏夫妻的关系,自己好坐收渔利,可惜他打错了如意算盘,反被精明的汪太太噎得下不来台,大失颜面不说,自己一贯伪装的道貌岸然的君子形象也彻底被摧毁了,真是陪了夫人又折兵。

赵辛楣绝不会和汪太太在一起

——《围城》读书笔记(十二)

文/变态老七

很有些人对赵辛楣和汪太太不能在一起感到遗憾,也为赵辛楣关键时刻的逃避惋惜,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意——这个男人太懦弱了,我要是他,就怎么怎么样。

其实,赵辛楣的举动完全不是懦弱,而是聪明,现实的表现。尽管他的内心里对汪太太充满了好感,并且肯去主动接近,但他同时也很清楚:玩儿暧昧,可以,抢过来,绝对不行。

原因之一,赵辛楣是高松年请来的,高松年是谁?是他的先生。也就是说,赵辛楣来三闾大学,不是去人才市场上投简历应聘过来的,而是因为私人关系被召唤过来的,他的一举一动,都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会牵涉到很多社会关系,试想,如果他们两人成了,不管原因如何过程如何,那赵辛楣势必会背上勾引有夫之妇的罪名,像他这样一个有社会地位,靠社会关系生存的人,是不会做出这么不明智的举动的,即使他不在乎这社会影响,他也越不过自己内心的道德底线。

原因之二,经历了苏文纨之后,现在的赵辛楣已经冷静了,甚至他从内心里害怕这样的女人。没有血色,白的残酷的脸,有些虚荣,不甘于寂寞,以及略高于世俗的神情,凡此种种,和苏文纨何其相象,这样的话,他自己也说过。看到汪太太,会勾起他隐藏在内心里对苏文纨残余的爱,同时也会勾起失败的伤痛,而他并没有勇气去尝试在同一个坑里是否会第二次摔倒。

原因之三,汪太太再怎么好,也不过是个家境不好,岁数偏大的已婚女人,外加一身慢性病。娶个这样的女人,首先赵辛楣的家庭里就不会同意——放着好好的小姐不娶,娶个别人的太太,就算你娶个别人的太太,你也找个身体健康的呀,一天到晚病怏怏的,娶回来干吗?当神仙供奉着?汪太太这些客观存在的缺陷无须放大,就一五一十地摆列起来,怕是一般人也要掂量掂量的。

综上所述,赵辛楣绝不会选择和汪太太在一起。三闾大学是个衍生寂寞的温床,每个人都有排遣寂寞的方式,就如一场午夜的假面舞会,曲终,人散,不需要知道对方是谁,只需要在沉浸其中的时候尽兴,如果散场的时候还在留恋,那么谁当真,谁受伤。

苏文纨为何嫁给四喜丸子

——《围城》读书笔记(十三)

文/变态老七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结局,在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唐晓芙这帮一号二号人物的多角恋情纠结地难解难分之际,斜刺里杀出一匹滚圆的黑马——四喜丸子曹元朗。说他守株待兔也好,说他渔翁得利也好,说天上掉馅儿饼砸中傻子头也好,不管怎么说,最终是他抱得美人归。他和苏文纨的婚礼,是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唐晓芙四人恋情终结的标志,自此四人各安天涯。

对于这个婚姻,基本上大家一直认为苏文纨是“下嫁”,也就是说曹元朗得了便宜,原因自然是一目了然,苏文纨的情况前面已经分析过了,无须多言,咱们看看曹元朗跟她是否般配。

从外表上来说,曹元朗是个脸圆如太极,泛着黄油的胖子,这样的形象,和风流才子,英俊潇洒,翩翩少年等等任何一个褒义词都不沾边,显然,从外型上来说,他没有丝毫的竞争力。

从才华上来说,他号称诗人。胖子诗人,古有唐代诗人贾岛,今有下半身诗人沈浩波,不过任何一个都比他强上百倍。看看他作的诗,简直是不知所云,更像是有意的恶搞。拜留学欧洲所赐,他的外语看起来还不错,不过大家都是留学生,他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唯一说的过去的就是他的身世,和苏文纨家是世交,应该算是门当户对了。不过,仅凭此一点苏文纨就嫁给他,实在是太牵强了。那么,是什么促使苏文纨选择他呢?

苏文纨是一个内心里充满了浪漫情怀的女子,爱幻想是她最大的特点,也是她最大的失败,对待方鸿渐如此,对待曹元朗同样如此。

曹胖子不知所云的诗恰好给她提供了无限的幻想空间,她愿意沉浸在这种感觉当中,并且由此对诗的主人产生一些莫名的崇拜。

新诗这种东西,自然是越玄越费解越能体现出作者的高深,不容易被识破,辩解空间也更大,苏文纨就上了这道儿——因为她自己本身也是喜欢诗的,而且明显不如曹胖子写的玄,说他们俩在艺术上有共鸣可能有点儿牵强,不过兴趣爱好相同是不争的事实。

方鸿渐看不惯曹胖子的诗,更看不惯他们两人互捧臭脚的行为,直言直语不留情面,这个时候,曹元朗倒是处处替苏文纨解围,并且大加赞赏苏文纨的诗,夸的苏文纨“似有忸怩之色”,这一忸怩,说明夸到她心里去了,甜地跟抹了蜜似的——花开的好,也得有人懂得欣赏啊,至少这样看来,曹元朗是最懂得欣赏苏文纨才情的,不管是真是假,哪怕装,也装的够像。也就是说,在曹元朗面前,苏文纨是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在方鸿渐眼里,她没价值,在赵辛楣眼里,她哪都好,基本也等同于没有闪光点,而苏文纨安身立命的,恰是她的才华,她最需要被人肯定的,也是她的才华。

就此可以说,曹元朗抓住了苏文纨的命脉,于是在苏文纨情感遭受挫折和打击之后,万念俱灰之下她迅速选择了曹元朗作为自己心灵的庇护者,不管爱与不爱,在现实的婚姻和理想的爱情之间,曹元朗都算的上是一个不错的平衡点。

从苏文纨看剩女的泛滥

——《围城》读书笔记(十四)

文/变态老七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

苏文纨无疑是个剩女——单看她二十五六岁的年纪,不要说在当时那个年代,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离标准的剩女也不过是咫尺之遥了。

而同时,苏文纨还具备都市剩女的普遍特征——经济条件不错,学历已达博士,还是中国出品外国包装的海归派,综合起来,活脱脱一个现代的三高剩女。如此说来,她那“孤芳自赏,落落难合的神情”也就不难理解了:虽是宝物,却鲜有人问津,落得个孤单寂寞,却还不肯放下架子——或者说她走到这一步,早已身不由己,架子想放都放不下了。

《围城》里那么多女人,大都条件不如她,独独把她剩下了,自然是有原因的。

“那时候苏小姐把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嫌那几个追求自己的人没有前程”。终于,她把自己修炼成了博士,却猛然发现没有人敢攀上来了。但凡条件不错的剩女,剩下来的原因十有八九和挑三拣四挂的上钩。

自身条件确实不错所产生的优越感,周围人的奉承追捧所产生的飘飘然,再加上女人惯有的一点小自恋,让以苏文纨为代表的剩女们在内心里开始极度自我膨胀,不说谁都配不上自己吧,至少也有一点儿跟了谁都略显遗憾的心理,于是,从开始的寻找配偶,不自觉地转换成了寻找完美的神——然而世界上是没有神的,即使有也是在天上,于是在这种无休止的放弃与等待中,不知不觉年华老去,对镜梳妆的时候,才发现那些原本让自己引以为傲的资本已经来的有些心虚——一个未婚女人失去了年龄这一巨大优势,一切都会跟着缩水——“宛如做了好衣服,舍不得穿,锁在箱里,过一两年忽然发现这衣服的样子和花色都不时髦了,有些自怅自悔”。

自悔归自悔,这种高高在上的心气儿一时半会儿是下不去的,犹如被革了职的官吏,行为举止甚至说话的腔调是不会随着乌纱帽被摘而立刻扭转的。比如她初对方鸿渐的心理,不过是“给他一个亲近的机会”,把自己放在一个居高临下,审视对方的地位——别说我没给你机会啊,能不能把握就看你的了。可是人家压根儿就没正眼瞧她一下,直接挽起黑美人鲍小姐进了船舱云雨去了。

虽然都是留学生,但鲍小姐和苏文纨绝对是两个路数上的人,鲍小姐看似奔放实则保守,玩归玩,先把老公安置妥当了;而苏文纨看似保守实则极具冒险精神,至少在婚恋的问题上没给自己留下什么后路。这后路好比基本工资,虽然不惊艳,但可以保底。

不过苏文纨还是缺乏现代剩女的大无畏精神,最终是匆匆把自己嫁了,哪怕不幸福,也要装作很幸福的样子,苦水憋在心里,不说没人知道。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观念的改变,中国已经进入了剩女全盛时代。越来越多的“苏文纨”以及加强版的苏文纨在我们周围涌现,不用举例,去各大相亲会看看就知道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到场的绝大多数都是女性,或者是代替这些女性出席的父母,往往还带着一张担忧的脸和紧锁的眉头。

不仅数量增加了,类型也越来越趋于多样化。以前“剩女”是个高端的词语,只有苏文纨这样的三高女人才有资格拥有,现在全民皆剩,泛滥成灾。

剩女泛滥说明在当今社会,“把爱情看得太名贵了,不肯随便施与”的女人越来越多了,这并非自重自爱的表现,实在是把自己看的太重,对自己过分的娇惯以及自恋情结的持续升级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而她们的内心里,也绝非外人鼓吹的那样,是自豪的,无所谓的,相反,她们大多数生活在一种焦虑的情绪当中。

如果苏文纨现在还活着,那该抱怨自己生不逢时了,那年代,她只能一个人去战斗,无人可以倾诉衷肠。不过现在她在天之灵也该欣慰了,越来越多的女人步了她的后尘。是这些剩女们不够优秀吗?肯定不是,这其中绝不缺少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人,甚至还都是美女,但正因为这些,使得这些女人的选择范围异常的狭小。女人总是希望能找个比自己强的男人,但她们本身已经很出色了,再想往上寻找,能找到的几率很小。要怪只能怪她们错失了最好的时候。

如同苏文纨一样,剩女们同样是渴望爱情的。只是她们总是要求的太多,而这些要求往往是附加在爱情上的,比如物质,比如镜花水月的感觉,在匆匆的日子里,总是企图抓住这个,又企图抓住那个,什么都想要,成为完美主义的奴隶,岂不知人间怎敌时间?一场春风一场秋雨,一场风花一场雪月,星移斗转,日月轮回,红颜难留,生命易逝,再回首,容颜已经苍老,诚如《东邪西毒》里张曼玉所说:“我一直以为自己赢了,直到有一天看着镜子,才知道自己输了。在我最美好的时间,我最喜欢的人却不在我身边。”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一声轻叹,掩尽了俗世沧桑,黯淡了红尘芳华,唤醒了生命感悟。剩女,不管最后得到了多少,在心底总会隐藏着一丝不会被轻易察觉的痛楚,而这,正是错失美好年华的代价。

【楼主】作者:变态老七回复时间:2009-04-13 18:22:02做记号

作者:铭楠 回复日期:2009-04-13 14:29:49

“我一直以为自己赢了,直到有一天看着镜子,才知道自己输了。在我最美好的时间,我最喜欢的人却不在我身边”,看题目就想到这句话,看到最后发现你果然用上了。爱情本来就挺名贵的,确实不能随便给,随随便便的那是动物交配。这社会不光女人挑男人的,男人挑女人也挑得厉害,剩女多,剩男也不少,唯一的区别就是剩女最后得低价甩,剩男最后都身价倍涨。

===================================================================================

1,爱情和交配不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

2,女人越剩越贬值是社会现实。

3,爱情的确是名贵的,但同时还有一句话——爱情不是精明的算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3447.html

更多阅读

《少年犯》中的小演员们,你们现在还好吗? 少年犯的演员们

《少年犯》的小演员们,你们现在还好吗?今天,我终于从网络上费了尽三个小时的时间搜索到已经久违但又曾经轰动一时给80年代的人留下难忘记忆的电影《少年犯》的主题曲心声。当我的房间里再次回荡起小演员那充满稚气并发自内心充满真挚感

声明:《方鸿渐何以抓住女人心?——解读《围城》里的男女关系 围城方鸿渐人物分析》为网友余生浪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