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赵县:柏林禅寺

赵县柏林禅寺见闻

河北赵县是我们这次“燕赵行”的最后一个古县,也是我们十分向往的地方,因为它是闻名遐迩的“赵州桥”的故乡。其实,除了赵州桥,赵县还有不少存世久矣的文化遗迹,比如我们将要踏访的柏林禅寺。

初次听到“柏林禅寺”的名字还有点奇怪,一家中国土生土长的寺院怎么取了个外国名字?查了资料才知道,这座千年古刹与德国首都柏林没有任何关系,柏林禅寺的命名大概是因为寺院中种了许多柏树,遂使“柏树成林”。出发前做了点功课,于是我们还知道了

——柏林禅寺的历史特别悠久,始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如果没有弄错,汉献帝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那个天子。那时候寺院的名字叫“观音院”,南宋时改为“永安院”,金代时称“柏林禅院”,元代以后又改为“柏林禅寺”,并沿用至今。

——柏林禅寺是个高僧辈出的地方。据说柏林禅寺虽几经兴衰,但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最著名的就是唐代的玄奘法师,他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特地从成都来此研习佛教的《成实论》,十个月后学成返回长安,之后踏上了漫漫西行路。晚唐时,又有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长达四十载,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也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重要的祖庭之一。

——历史上的柏林禅寺屡遭劫难,到1988年,寺院除了二十余株唐代古柏和始建于元代的“赵州禅师舍利塔”外,其他殿堂、经像荡然无存。后来在各界人士的大力护持下,古寺的大部分建筑才得以重建,包括一座2003年落成、建筑体量为“亚洲之最”的“万佛楼”。或许是因为千年古刹根深蒂固,一代代大师遗风尚存,重张开放的柏林禅寺香火十分旺盛。

——如今的柏林禅寺“与时俱进”,提出了“生活禅”的理念。生活禅的主要意趣是“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生活禅的宗旨是“觉悟人生,奉献人生”。柏林禅寺正在逐步成为一个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现代佛教寺院。

踏访柏林禅寺那天,从寺院南侧的停车场步行,只见络绎不绝的游客都朝着一个方向涌动,我们开玩笑说,不会都是去寺院的吧。直走到柏林禅寺大门,才知这事还真被我们言中了,几乎所有的路人都是去柏林禅寺进香的,安检处已排起了长队。一问才晓得柏林禅寺从不收门票,又正逢农历八月十五,所以香客众多。我们猜想,这样的惠民措施应是寺院为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所做的努力。

柏林禅寺门口挂有三块牌匾:河北禅学研究院、中国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学实习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教学实习基地。直觉告诉我们,这里的僧侣一定很多,后来得知这里的常住僧人多达160人,现任方丈是明海禅人。

跨进寺院大门抬头一望,哇!用“擦肩接踵”、“香客云集”来描述寺内的景象应不算夸张。成堆成摞的佛香,成排成行的蜡烛,托举着佛香、蜡烛喃喃自语的善男信女,袅袅上升四处飘散的烟气,眼前的热闹景象与我们想像中的清静之地反差颇大,一时间竟有点不适应。看来,在这里安安静静地品读古迹是不可能的了。我们迅速找到柏林禅寺唯一的元代真迹“赵州从谂大师舍利塔”拍了一些图片后,改变参观思路,干脆把镜头转向了寺院里的“人”……。

正在专心拍摄,忽闻不远处钟声鸣响,当、当、当……。伴着钟声,一队身着茶褐色僧衣的僧人手持饭钵由远及近,穿过我们面前的栅栏门后,向远处的建筑走去。后面又一僧人走来,右手握一饭钵,左手提一塑料袋,里面装着食物。午餐时分,估计他们是去用餐。新奇的是,僧人过去之后,又有一些“普通”游客也跟着僧人们鱼贯进入栅栏门,栅栏门在他们身后关闭,值班的工作人员解释说,那些人是专门组织去参加什么活动的。但到底是什么组织,参加什么活动,我们最后也没有弄清楚。

就在构思这篇博文时,我们看到有资料介绍柏林禅寺在弘法方面一些颇具特色的做法。为了提倡生活禅的理念,更好地将佛法融化于社会,从1993年起,除了上元节、中元节、观音法会、禅七等传统弘法活动外,柏林禅寺每年坚持面向社会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参加夏令营的都是18~30岁的佛教青年,每届人数在250人左右。在七天的寺院生活中他们要参加上殿课诵、坐禅、聆听佛学讲演、吃茶谈心、云水行脚等活动。营员们在一种全新的环境中认识佛法的博大精深,寻求心中尘封已久的真善美,体味佛法的超越与安详。

不知我们所见到的一幕,是否也属于柏林禅寺此类让“大众认同、大众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的活动呢?

普光明殿、观音殿、万佛楼前依然人头攒动,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怀揣着各种各样的愿望,祈求诸神襄助、菩萨保佑,目光虔诚,神情专注。不知信众们在这个稍显喧噪的地方是否找到了心中的那一方净土。

我们还要赶路,回望了一眼梵宇林立、香烟缭绕的千年古刹,便匆匆离开。迈出山门时再次看到了红墙上“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几个大字,忽然觉得,那朱红色的院墙似乎也有了些禅意。

附:柏林禅寺简介

柏林禅寺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县城(古称赵州)东南角,与“天下第一桥”赵州桥遥遥相望。它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虽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僧辈出。据僧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行化,柏林禅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寺。当时柏林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却屡遭劫难,到1988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殿堂、经像荡然无存,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唐朝古柏,依稀屹立,昭示世人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

1988年,柏林禅寺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大和尚亲自主持柏林禅寺修复工作,在各界人士大力护持下,1992年,普光明殿落成;随后,钟鼓楼、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关房、佛学院、茶香楼、文殊阁、普贤阁相继建成;2003年9月6日,巍峨雄伟的万佛楼举行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标志着赵州祖庭的中兴大业取得重大成果。一处占地100余亩,殿堂楼阁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千年古刹重焕生机。

柏林禅寺现任方丈为明海禅人,常住僧众160余人,内设河北省佛学院、河北禅学研究所。每年举办上元节吉祥法会、中元节报恩法会、清明节水陆法会、生活禅夏令营、念佛七、禅七等大型弘法活动。僧众坚持每天早晚课诵、过堂、坐禅,每半月诵戒布萨,如法如律结夏安居。

请浏览附图:

柏林禅寺山门







山门两侧红墙上书有“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十六个大字。







赵州禅师舍利塔。此塔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元朝天历三年(1330年),为纪念禅宗大德赵州从谂禅师(778-897年)而立。塔额为“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砖木结构,实心,七层,高26.7米,造型古朴典雅,工艺精湛。1966年唐山大地震时塔刹被震下,加之人为破坏,严重毁损倾斜。1997-1998年,由新加坡高家仁居士捐资修复。赵州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震烁古今的高僧大德,人称“赵州古佛”,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禅师八十岁行脚至赵州,在此驻锡四十余年,大行法化,120岁圆寂。其禅风所及,远至日本、韩国及今日欧美各地,有《语录》三卷问世。















普光明殿





观音殿








河北赵县:柏林禅寺

方丈居住小院门上的《启示》











万佛楼。2003年建成的万佛楼,通稿37米,上下两层,面积5000多平方米,是目前亚洲体量最大的单体佛殿,能同时容纳一千余人诵经。万佛楼楼中供奉万佛,取众生即佛,诸佛无量之意。第一层为菩提场,中央供奉五尊铜佛像,每尊通高4.8米,系五方五佛: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和北方不空成就佛。













柏林禅寺里的古柏



古柏与古塔



千年古柏话沧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3777.html

更多阅读

河北六天之旅:赵县柏林禅寺禅修上

柏林禅寺之所以出名,并不在于它顶着千年古刹的名号。事实上,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屡遭劫难,殿堂、经像荡然无存。到1988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古柏,很难使人想到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人的力量是神奇的,经过净

恩师净慧法师圆寂 净慧长老圆寂 瑞相

惊悉:痛悼!虚云老和尚传法弟子,柏林禅寺退居住持,引我入佛门的恩师,净慧和尚,于4月20日晨圆寂!昨天大雪,今天大雾,举寺哀悼!我们深深的警醒!净慧长老2013年4

沈阳—上海,1800公里自驾记录和总结 沈阳老万自驾游帖子

【费用小结】总计:1772元,百公里油耗6.7* 过路费:755元- 沈阳段:10元- 辽宁段:160元- 河北段:85元- 天津段:70元- 河北段:30元- 山东段:70元- 山东段:85元- 江苏段:175元- 江苏段:50元- 上海段:20元* 油费:720元- 河北北戴河:170元- 山东无棣:150

声明:《河北赵县:柏林禅寺》为网友苍景流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