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论文——读《茶花女>有感 读茶花女有感

死了都要爱(特殊原因,我没能发表,现在可以发表了)
——————读《茶花女》有感
作者小仲马有言:以我看,只有认真学习了一种语言,才可能造将这种语言,同样,只有多多研究了人,才可能造出人物来。
我之所以选《茶花女》作为我论文的主题,正是因为我对书中的人物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里面。故事的主人公就像是现实中的我,多情善感,但比我更加完美,更加令人信服。我虽不是小仲马笔下创造的人物,但我只要将自己的感情真正的融入其中,那1681年的故事就会出现在我的眼前,感情因为真切,认识才会深刻,论文也许会更加精彩。
寒风起,秋叶落。伴随一声声呼啸而来的西北风和落叶被吹动的声音,我扬步于学校的小径上,偶然一抬头,让我看到了一片名为《死了都要爱》的文章。但是它所叙述的是一项运动。对于运动,人们都能痴迷到了这种地步,更何况对《茶花女》中的人物呢?
人的感情永远都是神圣无比的,她就像太阳,总会给人类带来光明,这次我就不妨借题来论我自己心中的《茶花女》。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干什么都要知人论事。当然了,对于一部名著,我们要了解创作背景,以及创作的动机。
小仲马(作者)想跻身于文坛,试笔不成,早就打名妓玛丽的主意,开始搜集写作素材,就在玛丽患肺病期间,他写成了小说《茶花女》。小仲马的创作命运一定,《茶花女》就是他唯一的。始终是他成功的基点和顶点,也一直是对他的评价或毁或荣的起点和终点。
别人曾评价过:小仲马一直都在逃出《茶花女》这个魔圈,逃出这块骷髅地,另建他的文学王国;他要走下十字架,坐上真正的文学宝座。无论在法国进入第二帝国时期,还是变成了显贵们的共和国。小仲马始终以伦理的权威自居,高举社会道德这杆大旗。
在小仲马的笔下,一次放荡的行为转化为“纯真的爱情”,阿尔芒一片真心追求茶花女,却总是误解马格利特的真情。故事自始至终二人都在表述这种心态,更令人叫绝的是:阿尔芒和马格利特争取社会和家庭的认同,把他们不为伦理所容的关系纳入伦理的规范,获得合法的名分,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只可惜碰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从而酿成了悲剧。
刚才似乎是在小仲马的世界中溜达了一圈,但是在看完书之后,便要把这本书变成是自己的。
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小仲马的这一整部作品运用了第一人称来叙述,但却以阿尔芒的口吻,自己作为辅助,讲述了一个中产阶级的律师爱上一个绝色妓女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阿尔芒,从第一眼看见女主人翁马格利特便对其产生了爱意,随即在玛格利特生病期间,不间断去探寻病情,却从未见过一面。等到马格利特病情好了以后(其实只是好转),在朋友的引见之下,旨在短短的一次夜宵之后,两人便都坠入了爱河。因为马格利特是一个妓女,地位的原因让她注定只能出卖肉体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而玛格利特又是幸运的,有那么多的大款也来供她,因此酿成了她奢华的生活。
马格利特一边作为其他人的情人,一面又被阿尔芒的钟爱所折服。她选择阿尔芒,就意味着失去了原来的奢华的生活,阿尔芒选择了马格利特,也就等于选择了将要面临破产的境地和父亲的疏远。但双方却为了这份忠贞的爱情,放弃了物质上的享受,选择了最痛苦的,最难的生活,来共同铸造自己的爱情。也许是上帝跟他们两个人开了个玩笑,让他们甜美的生活中,夹杂着不快乐,甚至是痛苦。
阿尔芒严厉的父亲,马格利特所拖欠的债务等,让彼此分开。马格里特设下了“圈套”,让事情得到了“结束”。但后来分开以后的阿尔芒没能理智的看待这些事情,他所进行的是报复。本来就体弱多病的马格利特变得更加痛苦,精神上更加萎靡,脸色更加苍白,等到两人互相明白对方的心情的时候,时间余留得也不多了。在玛格利特离开阿尔芒怀抱没有几天,便悄然离开了人世。而回到巴黎的阿尔芒则是心情交瘁,体弱多病。为了看到最后一眼马格利特,决定迁坟,并为马格利特找到一个更加安静和安全的栖息地。故事的结束就是坟前的摆成圈的茶花。
再来介绍一下女主人翁——马格利特——一个妓女,身为妓女,但却美若天仙。小仲马这样描述过她:在一张流露着难以描述其丰腴的鹅蛋脸上,衔着两只乌黑的大眼睛,上面两道弯弯的眉毛,纯净的犹如人工画,眼睛上盖着浓密的睫毛,当眼帘低垂时,给玫瑰色的脸颊投去了一抹淡淡的阴影,俏皮的小鼻子,鼻翼微鼓,像是对情欲生活的强烈可望。一张端正的小嘴轮廓分明,露出一口洁白如奶的牙齿,皮肤颜色就像未经触摸的蜜桃的绒衣,这些就是这张美丽的脸的大致形象,无论用什么挑剔的眼光来看,线条都是无可挑剔的。
是啊!像这么漂亮的女子,即使她的地位再低微,也会让人另眼相看的。
那么漂亮的女子,却又为什么会沦落为这种地步?我想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也同样是当时社会风气的问题。马格利特过着热情纵欲的生活,但是她的脸上却呈现出了处女般的神态,甚至还带着稚气,这真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啊!
我的论文——读《茶花女>有感 读茶花女有感
马格利特身为一名妓女,靠出卖自己的肉体为生,同时也过着当时巴黎顶级的奢侈生活,她们的精神已经变得麻木。在未得到自己真正的爱情时候,他们表面是快乐的,但内心却一直都是深受着极大的痛苦。可怜的女人啊,如果说爱她们是一种过错,那么至少也应该同情一下她们,在没有受过“善”的教育的女子上,上帝几乎总是给他们两条道路:一是通向痛苦,二是通向爱情。
作者笔下的马格利特,则是在这两种境地中来回挣扎,马格利特害的很多人破产,但这又能怨谁?明知这是宇宙中的黑洞,却又甘愿的往里面钻,这也就赢了我中国人的一句谚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而玛格利特却因自己过度“疲劳”,而得了肺病(或许早些时候就有),得不偿失。但我清楚马格利特的心情,她也许在想,让奢侈的生活来淹没或是弥补自己久久未到的爱情吧!!
马格利特是无助的,更是善良的。因为善良注定了马格利特的悲剧性结局。她说过:“我既然不能活得比别人永久,那么就要比别人活的快乐。”可惜,上帝连这个愿望也因她的善良而得罪了她。
从辉煌的开始到隐晦的结束,倒定了这从未有过的辉煌,可阴暗也就习以为常了,不足为怪了。在玛格里特已熟悉的四轮马车、披肩、钻石、狂欢、暴饮等时,阿尔芒用爱情这根绳索就起了她,同样,又在她舍弃了四轮马车、披肩、钻石、狂欢、暴饮之后又拿起了溃败的理智和失控的感情,将她打入了巴黎的夜空。这样,更使得马格利特在富丽堂皇的贫穷中受着精神与身体的双重折磨而死去,这样的死更揪动人心。
如果我们同情见不到阳光的瞎子,同情听不到大自然的聋子,同情不能用声音来表达思想的哑巴,但是在一种虚假的所谓廉耻的借口之下,我们却不同情这种心灵上的瞎子、灵魂上的聋子和良心上的亚吧?也许上帝会对她产生一丝怜悯之情,让她在痛苦中结交一位主人翁——阿尔芒。
小仲马笔下塑造的这个人物,本身富有感情。是那种地地道道的性情中人。对于自己心爱的马格利特的死亡,自己是那么的突然,将她的死归于自己,深深的陷入了自责当中。但却又不甘心,面对曾经是自己的另一半,或许椅子都是的女人,他现在能做的是也许就是在挽救那份曾经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他办手续迁坟,日夜奔波,穿梭于乡村与坟墓之间,并成为第一位,也是仅有的一位为马格利特鲜花的男人。并且别有用心的设计准备了马格利特生前最爱的茶花。在现在看来,能有那么体贴细心的人死了有什么怨屈呢?
但是事实就是那么的残酷,最美好的时刻总部在最适当的时间,这死后所作的一切,所作的所有所有,她都不会知道的。或许小仲马是信基督教的,她暗中设计在天堂的她会看到它所做的事情,会笑在茶花中。我对阿尔芒的感觉,就象是对自己,自己或许就是他的化身,百年以前小仲马就已经创造出了我自己的灵魂。
对阿尔芒下重笔的另一个原因,使他于其他人不同,阿尔芒是唯一献花的人。虽然马格利特的天生资力让不少人拜倒在她的裙下,但真正的能珍惜那个人心的却是少之又少啊!这真是能否充分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腐败及丑恶。阿尔芒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也可算是小仲马塑造的一个比较正直的人物了。
文中讲的她与马格利特的相遇,后相识,再相爱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段神话吧!
说相识,还不如说是阿尔芒主动接近,但却碰了很多钉子,而阿尔芒则表现出了正常男人的精确反应,“我再也不想看到这个女人了,如果说在我认识之前我对她有好感,我现在认识她以后,情况就打不一样了”,但是阿尔芒却也表现出了对自己心爱的女人的有一种精确的反应——我根本就忘不了她。我觉得我不应该念念不忘她对我的侮辱和我自己的笨拙可笑。阿尔芒暗自说道,“就是倾家荡产,我也要的到我的马格利特,占有那我刚才一下子就放弃了的姑娘。”
按照正常的推论,一旦男方心里出现了这种心理现象的话,等待她的只有两种命运,一是被抛弃,使自己陷入盲目的痛苦当中;另一种则是被接受,自己会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并坠入了爱河当中。但往往这种爱情是不能维持多久的。
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那是因为西方人与东方人的思想观念不同,一种追求的是浪漫,一种则是追求的是真爱(也不知道是否恰当),这也许便是西方人与东方人的不同之处的表现之一吧。
假使要寻求最大的不同,那么当时社会便是最大的主犯,其余的人与事,皆是替它行凶的刽子手而已。包括马格利特本身性格的弱点,过分的善良,不必要的怯弱和自以为是割舍不了的过去。阿尔芒呢?爱得越深,伤的也就越深,恨得也就越深。在他说挚爱的女人垂危之前,还不明真相的投放到足以使她致命的毒药般的讽刺与侮辱当中。
的确,对于妓女,人们总是不能理解她们,就谴责她们不正确,来批评她们。可对于阿尔芒来说,即使理解了由怎么样?她显示“傲慢无理,甚至是带有威胁性,他来到了马格利特的家里,听到了他已相信的解释之后仍是那么的无理。那么小姐,我就不用指责和威胁,而是试图从你的那里得到一种比你已经为我儿子做出的所有牺牲更伟大的牺牲。
都说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这种悲剧之泪早已经汇成了爱情之海。马格利特死了。在那个寒冷的冬季,无情的城市。就像所有美丽善良的人倍受煎熬,贫穷交加一样令人惋惜。更深的是他心中的爱挚死不渝,这种“精神与肉体被摧残”的妓女来说,象是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可笑的是,出的不是时候,开的不是地方。注定了悲剧一场。
这种“热辣辣、活生生”的故事,给了作品以感人的力量。给我作品以长久的生命力,但是小仲马却认为这是要输得最,要洗涤的“污秽”,他认定了《茶花女》的成功是他忏悔的成功。
的确,伪装成纯真的爱情的放荡,再加上忏悔的调节,既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又能满足当时那些上流社会和半上流社会的人士的欲望了。
但是小仲马混淆了,或者根本就没有分辨清艺术的成功和社会的成功。他错误的以为社会的成功就是艺术的成功。四十年不断的忏悔她的原罪。四十年社会成功的掌声与喝彩一旦静下来,她的众多的作品放到《茶花女》面前,就显得那么的苍白。
白白忏悔了四十年。
小仲马错了,茶花无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5554.html

更多阅读

我的藏书阁----《窈窕庶女》作者:东篱菊隐

当腹黑男遇到淡定女----《窈窕庶女》作者:东篱菊隐(一)书推介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算穿越过来的尹天凉也不得不去遵守。我可以装呆,因为穿过来的时候被雷劈了脑袋;我必须

读余光中先生《我的四个假想敌》有感,附载全文 余光中的诗

和父亲亲密无间是20年前的事情了,记忆中和父亲可以亲密到坐在他腿上的情景依稀只得一次,仿佛是看某部电视剧中听到“白马王子”一词,爬上父亲的腿去问他这是什么意思,不记得他的回答了,大概是“女孩心中喜欢的男孩”之类的话吧,他是从来都

我的阅读教学----《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我的阅读教学----《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学思考《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通过描写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催发种子的细致、生动、形象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

质疑小学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最早对小学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提出质疑的是湖北省安陆市乡村老师廖忠明,其后网上有大量的讨论帖子,质疑不断完善。我的学生吴伟鹏说他们读小学时,就邱少云一动不动跟老师发生争执,可见这篇文章的漏洞甚多,并且明显。然而,不挑破,又觉得

声明:《我的论文——读《茶花女>有感 读茶花女有感》为网友既然琴瑟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