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 幼时记趣文言文翻译

沈复简介



沈复(1763年—1826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 《童趣》等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求学

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沈复既非秀才举人,也非文人墨客,他出身于“衣冠之家”,师读书,但后习幕经商,后又卖画为生,浪迹四海。

《浮生六记》

是他的一部自传体作品。书共六篇,故名“六记”。今已逸其二,书中记闺房之乐,见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见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见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见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中国现代文学大师林语堂曾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介绍到美国,也得到如俞平伯等名家的赞誉。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韬曾为此书作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浮生六记》以及别的书正是采用“前序后跋”的手法。自传体小说

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著《浮生六记》自传体小说。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今存前四记。作者以纯朴的文笔,记叙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愁苦处两相对照,真切动人。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陈芸志趣投合,伉俪情深,愿意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作者继宋代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及明代归有光《项脊轩志》之后,在《浮生六记》中以较长的篇幅记述了夫妇间的家庭生活,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实属稀见。书中对山水园林、饮食起居均有独到的评述。

清道光年间,杨引传在苏州冷摊上得到此书手稿,其时后两记已亡佚。道光二十九年(1849)王韬曾为之写跋,称赞此书“笔墨之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光绪三年(1877)杨引传交上海申报馆以活字版排印,距成书已70年。1935年世界书局出版的《美化名著丛刊》收有《足本浮生六记》,所补两记均是伪作。

编辑本段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今江苏苏州)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小说。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编辑本段

内容概要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忆语》。

版本

闻尊阁板《浮生六记》是最早的铅印板,有杨引传序和“尊闻阁王”王韬跋。杨引传序言中说“六记已缺其二”。王韬曾说少时(公元1847年前)曾读过这本书,可惜没有抄写副本,流亡香港时,常常怀念它。王韬在1849年为尊闻阁版作跋中没有说少时曾见过全本。

1936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四篇翻译成英文,分期连载于《天下》月刊。后来又出版汉英对照单行本,并作长序言。林语堂在序言中写道“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还猜想“在苏州家藏或旧书铺一定还有一本全本”。

过后不久苏州冷摊上便来出现“全抄本”,有卷五卷六,实为后人伪作。

俞平伯曾根据《浮生六记》的前四篇作《浮生六记年表》。

编辑本段

《浮生六记》目录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沈复 幼时记趣文言文翻译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沈复的《浮生六记》被人教版初二语文教材所收录。

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的一段被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材所收录,名为《童趣》。

沈复的《浮生六记》的部分篇章也同时被苏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材所收录,名为《幼时记趣》。

沈复的《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中的一段也被河大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材所收录,名为《童稚记趣》。

编辑本段

世界各国译本

此书有多种文字的译本。可查有三种英译本,还有德国、法国、丹麦、瑞典、日本、马来译本各一。

英译本

最早的英译本是1936年林语堂的汉英对照本,后来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 在1960年出版《浮生六记》英译本。八十年代又有企鹅出版社的白伦和江素惠的英译本。该译本将由江苏南京译林出版社作为“大中华文库”之一种出版。 沈复与妻子陈芸  陈芸为沈复表姐,长沈复十月,二人幼即无猜,芸生而聪慧,刺绣之余渐通吟咏,沈复眷其才思隽秀,缔姻。及长,花烛之夕,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自此耳鬓厮磨,亲如形影,常寓雅谑于谈文论诗间。二人琴瑟和鸣二十三年,年愈久情愈密,家庭之内,同行同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

沈复曾于七夕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沈复执朱文,陈芸执白文,以作往来书信之用。二人又曾请人绘月下老人图,常常焚香拜祷,以求来生仍结姻缘。陈芸于珠宝不甚爱惜,于破书残画反极珍视。芸尝着沈复衣冠与夫一同出游,知音相得。后芸失欢于公婆,夫妻几度受逐于家庭,二人痴情一往,略无怨尤,患难之间感情益深,然芸终因血疾频发不止,魂归一旦。因贫困,芸至死不肯就医,弥留时惟心心念念缘结来生。芸虽亡,而沈复对她的深情却无止境。沈复与陈芸的事迹在沈复的自传《浮生六记》中有详细的记述。

沈复夫妇为家庭所不容,固然还有家族内部财产争夺以及小人拨弄是非、蓄意陷害等因素,但最本质的原因还是他们夫妇二人率真任情的个性作风与封建礼法相冲突。以家长和传统的眼光来看,沈复就是一个“不思习上”的败家子,而陈芸则是助纣为虐的坏媳妇。尽管因此遭遇种种变故,但沈复始终不曾因自己的品行而忏悔,他自信与陈芸相亲相爱是夫妻应有之义,自信个人才性无可指责,所以他敢于敞开胸怀,坦然相陈。他或许算不上伟男子,却绝对是一位奇男子。

沈复的文章《童稚记趣》(又名童趣或幼时记趣)被列入人教版初一上学期语文课本第5课(苏教版初一上学期语文课本第7课)

幼时记趣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卷二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jiang同“僵”,僵硬)。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读li(四声)大雁,鹤等高亢地鸣叫)云端,怡然称快。

余长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hè山沟),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编辑本段

《童趣》/《幼时记趣》译文

我会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新生出的最纤细的羽毛,(只要)见到微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查看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的傍晚)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我)暗暗把它们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我心里这样想,那有时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变成鹤了;(我)抬着头看,脖子也累得发僵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的帐子里,慢慢的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鸣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因为这我高兴的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的仔细观察,把从草看作树林,把虫蚁想象为野兽,把凸起的土块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我)便在其中安闲自在的神游。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我)就仔细观察他们,看得正兴致勃勃时,突然有一个极大的家伙,拔倒“山”压倒“树”的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的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等我)神情安定下来,就捉住了这只蛤蟆,抽了它几十鞭子,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原文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编辑本段

宋朝官吏

沈复[1](1763—1186),字得之,德清人。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乾道初年,以太常主簿应对,孝宗悦,迁官宗正丞。乾道七年(1171),以左朝请郎任直龙图阁、两浙转运判官,权工部侍郎,兼临安(今杭州)府少尹。次年正月,除户部侍郎。一日,进宫应对,孝宗问及官署财物、所用、方缺状况,一一奏闻,并取出随身小册进呈,无毫发之差。乾道九年正月,授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旋进左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同年十二月,经多次请退,改授资政殿大学士,知荆南(今湖北江陵)府。淳熙二年(1175),先后改四川宣抚使、同知枢密院事、镇江知府。淳熙五年,任福建安抚使。同年,以中大夫致仕。淳熙十三年(1186)卒,谥简肃。著有《四益斋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5694.html

更多阅读

文言文翻译20篇 幼时记趣文言文翻译

1.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译文】乐羊是魏国大将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悬挂乐羊儿子给乐羊看,乐羊并没有因此而减弱进攻的意志,攻打更为猛烈。中山国于是将乐羊儿子烹了之后送羹给乐羊,乐羊喝干了一杯。中山国看到了乐羊

沈复陈芸年表一 沈复妻子陈芸怎么死的

沈复陈芸年表(一)(沈复陈芸,200年前清中期苏州里巷寻常平民,芥豆之微,史书无考。幸有沈著《浮生六记》,让后人得窥他们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浮生》外,迄无片言只语见诸文献。我读《浮生》,一时兴起,做点案头工作,剔幽抉微,把书中二人生平行迹列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全集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5、童趣(沈复)第二单元10、《论语》十则第三单元15、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西江月(辛弃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幼时记趣资料 幼时记趣作文

幼 时 记 趣教学目标:1、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2、教会文言文词的集纳梳理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重点:1、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2、教会文言文词的集纳梳理教学设想:清代文学家沈复的《闲情记趣》以生动

声明:《沈复 幼时记趣文言文翻译》为网友凉薄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