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大巡讲知识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总结

膳食、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大巡讲行动项目办公室)

膳食营养摄入——不足——营养缺乏——营养缺乏病:贫血、佝偻病、骨质疏松

膳食营养摄入——过多——营养过剩——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肿瘤、高血压、动脉粥样性硬化、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要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品。

预防慢性病膳食要点

1.多吃蔬菜水果,尽可能选择多种蔬菜和深色蔬菜,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菌藻类食物的食用量;

2.控制脂肪摄入,膳食脂肪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30%以下;

3.控盐控油,每人每天食用盐摄入量不超过6g,食用油不超过25~30g;

4.限制酒的摄入量,每天酒精量摄入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5.少吃油炸、腌制食品,不吃霉变食品。

每日摄入量:油25~30g,盐6g,奶类及奶制品300g,大豆类及聚果30~50g,畜禽肉类50~g,鱼虾类50~100g,蛋类25~50g,蔬菜类300~500个,水果类200~400g,谷类薯类及杂豆250~400个,水1200ml。

  

健康生活从细节做起

控油壶:每人每天25毫升

使用特点:打开壶盖后露出细长的小嘴,使用时任凭怎么用力,流出的油总是细细缓缓的,壶上有多个容量刻度,每刻度为50ml,最顶端的刻度是500ml,正好相当于1个三口之家从周一到周日的“健康用油量”。壶上刻度可提醒市民,要控制每顿饭、每道菜的用油量。

健康标准: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的标准食用油量应该是25ml。

超标危害: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平时喜欢食用油炸食物,炒菜也喜欢多放油,大大超过了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标准,长期下来,很容易引起高血脂、高血压,对健康不利。尤其是一些白领人群,午餐常用快餐打发,食用油炸的食物过多,缺少营养,从而造成亚健康。

限盐勺:一日三勺不超标

使用特点:限盐勺每平勺的分量正好是2g。专家们发现,如果把限盐勺可配合限盐罐使用,把一日三餐一家人的用盐量一次性的装入限盐罐里。这样,一天不管你做几顿饭,你都能很好把握全家人一天的用盐总量,不会超标了。

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推荐,健康成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宜超过6g。

超标危害:每天6g指的是全部食品中的含盐量,因此市民要根据情况酌量添加。比如说当天的咸菜、酱油多,就减少一些盐量。如果是做汤、面条等食品,还可以酌量多放一点盐。科学研究早就证明,吃过多的盐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

定期体检,把投资健康作为最大回报;

不吸烟、不酗酒,尽量不熬夜,戒烟限酒,规律作息;

天天有奶豆制品,多吃水果蔬菜,控油限盐;

食不过量,规律用餐;

少静多动,动则有益,不拘形式,贵在坚持,积极投身“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健康一二一”行动;

保持良好心理状态,自信乐观,喜怒有度,静心处事,诚心待人;

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反对、抵制不科学和伪科学信息。

如何控制合适体重

掌握健康生活方式,需要以体重作为参照标准。评价自己的体重常用的方法是标准体重法。

(1)女性的标准体重(㎏)=身高(cm)-105。

(2)男性的标准体重(㎏)=身高(㎝)-100。

凡是超过标准体重10%者为偏重,超过20%以上者为肥胖,低于10%者为偏瘦,低于20%者为消瘦。

如何搭配一日三餐

健康生活方式

要求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时间、食量和能量摄入。一日的三餐应遵循“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清淡并要早”的原则。既食物的能量分配为:早餐占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40%。成年人一般一日三餐,两餐时间间隔为4~5h。

早餐对人的一天十分重要,理想的早餐是玉米粥(麦片粥)+豆浆(酸奶)+茶水+鸡蛋+早点(尽量不吃或少吃油炸的),再加一份水果。

中餐大致可以这样安排,先吃一个水果,再喝一碗汤,边吃菜边饮一点葡萄酒,水分约占30%,菜类约占45%,主食占25%左右。

晚餐可以简单一些,吃六七分饱,以小米粥为经常食品。

如何实现“日行一万步”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导“日行一万步”,并提出“千步活动量”的概念,以最简单的方式和方法教给百姓,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达到“日行一万步”这一身体活动目标。

步行

项目千步活动量时间

在水平硬表面以3km/h速度慢速行走20min

下楼、下山10min

中慢速上楼7min

0.5㎏~7㎏负重上楼5min

7.5㎏~11㎏负重上楼4min

家居活动

项目千步活动量时间

洗盘子、熨烫衣物15min

做饭或准备食物13min

看孩子(轻度用力,座位)13min

擦窗户11min

整理床铺、搬桌椅10min

手洗衣服9min

扫地、扫院子、拖地板、吸尘8min

和孩子游戏,中度用力(走/跑)7min

文娱体育

项目千步活动量时间

柔软活动(压腿、拉韧带)13min

慢舞(如华尔兹、狐步)、排球练习10min

早操、太极拳8min

瑜伽、乒乓球7min

健身操、羽毛球、高尔夫球6min

网球5min

一般健身房运动、集体舞4min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国家卫生部于2008年1月4日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它是全世界第一份由政府颁布的有关公民健康素养的官方公告。健康素养就是指一个人能够获取和理解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的能力,以维持并促进自己的健康。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

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24.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29.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30.少饮酒,不酗酒。

31.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32.拒绝毒品。

33.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34.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35.经常开窗通风。

36.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37.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38.膳食要清淡少盐。

39.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40.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

41.不滥用抗生素。

42.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43.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44.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5.妇女怀孕后及时去医院体检,孕期体检至少5次,住院分娩。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大巡讲知识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总结

46.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合理添加辅食。

47.儿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48.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49.孩子出生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50.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51.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52.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53.在血吸虫病疫区,应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及时预防性服药。54.食用合格碘盐,预防碘缺乏病。

55.每年做1次健康体检。

56.系安全带(或戴头盔)、不超速、不酒后驾车能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伤害。57.避免儿童接近危险水域,预防溺水。

58.安全存放农药,依照说明书使用农药。

59.冬季取暖注意通风,谨防煤气中毒。

三、基本技能

60.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61.能看懂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

62.会测量腋下体温。

63.会测量脉搏。

64.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如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生物安全等,远离危险物。

65.抢救触电者时,不直接接触触电者身体,会首先切断电源。

66.发生火灾时,会隔离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逃生;会拨打火警电话119。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资料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议书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力,是幸福快乐的基础,是国家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和谐的象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我市人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然而,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在带给人们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饮食起居和生活习惯。与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膳食不合理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已成为影响我市人民健康素质的大敌。

面对不断增加的生活方式病,药物、手术、医院、医生的作为受到限制,唯一可行的是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摒弃不良习惯,做健康生活方式的实践者和受益者。为此,晋城市卫生局发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并向全市人民倡议:

一、追求健康,把投资健康作为最大回报,将“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作为行动准则。

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公共场所不喧哗,保持公共秩序,礼貌谦让,塑造健康、向上的公民形象。

三、合理搭配膳食结构,规律用餐,保持营养平衡,维持健康体重。

四、加强运动,适度量力,不拘形式,贵在坚持。

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自信乐观,喜怒有度,静心处事,诚心待人。

六、营造绿色家园,创造整洁、宁静、美好、健康的生活环境。

七、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传播科学的健康知识,反对、抵制不科学和伪科学信息。

八、将每年9月1日作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不断强化健康意识,长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在追求健康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愿人人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健壮的体魄,实现全面发展,拥有幸福生活!

健康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合理膳食

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一”:每天睡前喝一袋牛奶。

“二”:二百五十克至三百五十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六两至八两主食。

“三”:三份高蛋白。一份就是一两瘦肉或者一个大鸡蛋,或者二两豆腐,或者二两鱼虾,或者三两鸡和鸭,或者半两黄豆。

“四”:一个礼拜吃四次粗粮。

“五”:一天500克蔬菜和水果。

“红”:一天一个西红柿,喝少量的红葡萄酒,吃点红辣椒改善情绪,少焦虑。

“黄”:胡萝卜,西瓜、红薯、老玉米、南瓜、红辣椒,即红黄色的蔬菜,红黄色的蔬菜维生素A多。

“绿”:饮料数茶最好,茶叶绿茶最好。

“白”:燕麦粉、燕麦片。

“黑”:黑木耳。

适量运动

走路是最好的运动。运动做到三个字:三、五、七。

“三”:一次三公里三十分钟以上;

“五”:每星期最少运动五次;

“七”: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只要注意心理平衡,就掌握了健康的主钥匙。做到“三个快乐”:第一助人为乐;第二知足常乐;第三自行其乐。

常年坚持十二个字,能使高血压减少55%,脑瘁中、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宣传材料之三

高血压防治知识

1、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能危及每一个人的健康,早期发现高血压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定期测量血压,因此成年人每年至少应测量一次血压。健康成人的正常血压水平应该小于120/80毫米汞柱,如果发现血压水平超过140/90毫米汞柱,应到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

2、高血压病人早期常无感觉,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被公认为“无声杀手”。没有发现的高血压,对人体心脑血管和肾脏的损害更大,因此切莫讳疾忌医,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高血压对人体的损害就会很小。

3、中风、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危害严重。

4、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体重、增加体力运动、限盐、限酒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持之以恒将终身受益。

5、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合理选择、长期坚持、规律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采用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减少心、脑、肾等器官损害。

6、加强宣传教育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是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措施,每个人都要懂得防治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并把懂得的防治知识告诉你身边的人,人人参与,共同行动,全面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糖尿病防治知识

一、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正在快速增长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20年中上升了4倍,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估计,我国2007年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3980万,2025年将达到5930万,我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二、我国糖尿病以2型为主

2型糖尿病占93.7%,1型糖尿病占5.6%,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膳食结构改变和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人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年龄越大,2型糖尿病患病率越高。

三、糖尿病控制不良将产生严重危害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变更严重;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四、2型糖尿病的防治措施

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应接受糖尿病防治知识教育;

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各种营养物质。脂肪低于30%,碳水化合物55%-60%,蛋白质15%-20%,或0.8-1.2g/kg体重/天;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内;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运动可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控制血糖,运动频率和时间为每周至少150分钟,如一周运动5天,每次30分钟,将有益的体力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糖尿病病人应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并应终身治疗;

血糖自我监测适合于所有糖尿病患者,应由医生和护士进行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的指导。

精神卫生和健康

一、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个人不仅需要身体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

二、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三、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各种精神卫生问题,重视和维护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四、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

五、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六、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

七、2008年精神卫生宣传主题是“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宣传的重点人群是儿童和青少年。

八、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身心迅速成长、自我意识和人格飞跃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出现各种心理、情绪和行为问题。

九、关心和帮助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是每个人、每个家庭、每所学校、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儿童和青少年与家长、教师和全体社会成员携手行动,共同维护和保障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摘自:全国健康生活方式大巡讲行动项目办公室等宣传资料)

烟草燃烧的烟雾中含有70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它们是造成吸烟者成瘾和健康损害的罪魁祸首。吸烟的人容易患支气管炎,咽炎等呼吸道疾病。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三种危险的化学物质:烟焦油、尼古丁、氰胺酸、氨及芳香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是有毒物质,其中有69种以上为已知的致癌物。所有癌症死亡的原因,约有30%的原因归于烟草制品的使用。焦油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粘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的能力。

吸烟是许多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烟草可以损害人体的所有器官,能导致高血压、中风、各种癌症(肺、口、鼻、咽、喉、食管、胃、肝、肾、膀胱、胰腺和子宫颈)、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白内障、阳痿、哮喘、牙周病等多种疾病。

  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其易患食道癌致死的机率比不吸烟的人大4倍;死于膀胱癌的机率要大2倍;死于心脏病的机率也要大2倍。吸香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而慢性肺部疾病本身,也增加了得肺炎及心脏病的危险,并且吸烟也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

  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20倍,喉癌发病率高6~10倍,冠心病发病率高2~3倍。循环系统发病率高3倍,气管炎发病率高2~8倍。有人调查了1000个家庭,发现吸烟家庭16岁以下的儿童患呼吸道疾病的比不吸烟家庭为多。5岁以下儿童,在不吸烟家庭,33.5%有呼吸道症状,而吸烟家庭却有44.5%有呼吸道症状。

  吸烟对女性有特殊危险,吸烟的妇女如果正使用口服避孕药,会增加心脏疾病发作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吸烟孕妇的胎儿易发生早产和体重不足,婴幼儿期免疫功能降低,容易生病;据统计,孕妇被动吸烟的婴儿致畸率明显增高。

  卫生部2006年中国“吸烟与健康”报告:2002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35.8%,其中男性和女性吸烟率分别为66.0%和3.1%。吸烟者约为3.5亿,占世界烟民的1/3。中国吸烟人群与1980年代相比,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由22.4岁降为19.7岁。中国既是烟草生产大国,也是烟草消费大国。中国的烟草产量相当于其他7个最大烟草生产国的总和。中国每年销售的香烟高达1.6万亿支,国人消费的香烟约占世界1/3。如果将与吸烟有关的各种疾病所致的死亡均统计在内,目前每年约有100万人因此死亡,超过艾滋病、结核、交通事故及自杀死亡人数总和,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

目前全世界共有烟民13亿,中国约有3.5亿烟民,7亿人直接或间接(被动)受到吸烟危害。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死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高达500万,平均每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吸烟有关疾病。如果不加控制,到2030年,每年死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而我国将占200万人。

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研究报告:1997~2001年美国平均有25万名男性和18万女性因为吸烟或被动吸烟而死亡,据估计吸烟使美国成年人的寿命平均减少14年。在因吸烟而死亡的成年人中39.8%的人死于癌症,34.7%的人死于血管性疾病,25.5%的人死于呼吸道疾病。

英国皇家癌症研究基金会对34400名英国男性吸烟者追踪40年的资料分析:吸烟造成的致命性疾病约有40多种,其中仅癌症一类疾病就有多种,如口腔癌、食道癌、喉癌、肺癌、胰腺癌、胆囊癌和子宫内膜癌等等。吸烟已成为严重危害健康、危害人类生存环境、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缩短人类寿命的紧迫问题。为此联合国确定每年5月31日为全球戒烟日,世界卫生组织把吸烟看成20世纪的瘟疫。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饮食防癌14项建议(1997)

1.饮食安排:每天合理多样化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如蔬菜、水果、豆类等。

2.维持适宜体重:成人体重以体质数(BMI)18.5~25a,避免体重过低或超重。成年期增生在5kg以下。

3.体力活动:如工作很少活动或轻度活动,每天应有1小时快起或类似活动,每周至少1小时出汗的剧烈运动。

4.蔬菜和水果:全年要吃各种蔬菜和水果,每天要吃400~800g,不包括薯类、根茎类和香蕉类

5.其他植物性食物:每天吃富含淀粉和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600~800g,如谷类、豆类、包括含淀粉的香蕉、根茎类和薯类食物,最好吃粗加工的食物,限制精糖的摄入。

6.饮酒:建议不饮酒,反对过量饮酒。即使要饮酒,要限制男性每天不超过两份,女性不超过一份。(一份等于17~20g酒精)

孕妇青少年和儿童不应饮酒。

7.肉类食物:如果喜欢吃肉,瘦肉摄入量每天应当少于90g,多吃鱼、家禽或以野生动物来代替瘦肉。

8.脂肪和油:限制高脂食物,特别是动物内脏的摄入,多吃植物油并节制用量。

9.盐和腌制食物:成人每天食盐量少于6g,限制腌制食物的摄入,及烹饪调料用盐,使用调味品和中草药、香料进行季节性食品保存。

10.妥善贮藏:不吃常温下储存时间过长,可能受到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保存食品应避免霉变。

11.保质保鲜:在家用冰箱和其它恰当的方法保存易腐烂食物,吃不完的食品最好冷冻保存。

12.添加剂及残留物:当食物中的添加剂、污染物和其它残留物都被适当控制时,它们在食物或饮料中存在是无害的,但是,乱用或使用不当可以能影响健康,这在经济发展中国家尤为常见。

13.烹调方法:不吃烧焦的食物,烤鱼、烤肉时避免肉汁燃烧。直接在火上烤的鱼和肉、熏肉只能偶尔食用。

14.营养补品:对大多数人来说,服营养补品对减少癌症的危险性没什么帮助。一定要戒烟,不要吸烟、嚼香烟。

身体活动与慢性病预防

(摘自:全国健康生活方式大巡讲行动项目办公室等宣传资料)

中国慢性病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同时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率的85%。而北京市18至79岁常驻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3.8%,每3人中就有1人深受其害。

缺乏身体活动是造成人类死亡的第四位因素,占全球死亡归因的6%,仅次于高血压(13%)、吸烟(9%)、高血糖(6%)。同时身体活动不足也是造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结肠癌、乳腺癌、骨质疏松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应当进行

千步活动:4km/h的速度步行1km(约10min)。健康成年人每日进行6~10k步当量身体活动,每次活动时间至少10min。

有氧运动:

自我感觉判断:呼吸和心跳会适度增加,用力但不吃力,可随呼吸的节奏完整说一句话,但不能唱歌,可有少量出汗、感觉不太累。经常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达5~7d,每天活动至少30min。

用心率判断:健康成年人,有氧运动的最佳心率为“170-年龄”。维持和提高肌肉关节功能,每周进行2~3次抗阻力活动,隔日进行。

高血压的危害与防治

高血压病是人们心血管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引起心脏猝死和中风致死致残;血压越高患心脏梗死、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性就越大;年龄在40~70岁之间,其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mmHg,其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危险性就增加1倍。

为了控制高血压的患病率,必须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对高血压的预防要放到首位,必须号召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因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也是控制高血压必不可少的前提。那么需要改变哪些生活方式才可以降低血压和防止发生高血压病呢?主要包括:

1.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身高体重指数,是由19世纪中期的比利时通才凯特勒最先提出。它的定义如下: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EX:70kg÷(1.75×1.75)=22.86。

体重指数,男性、女性

过轻:低于20、低于19

适中:20-25、19-24

过重:25-30、24-29

肥胖:30-35、29-34

非常肥胖:高于35、高于34

中国成年人身体指数

体重过轻:BMI<18.5

健康体重:18.5≤BMI<24

超重:24≤BMI<28

肥胖:BMI≥28

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

专家指出最理想的体重指数是22。

2.增加体育运动(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每天30分钟,约可降低收缩压4~9mmHg)。

3.限制饮食过量(限制高热量、高脂肪饮食);

4.多摄入富含钾和钙的食物;

5.减少钠盐的摄入;

6.可适量饮酒;

7.不吸烟。

除了加强预防措施之外,控制和积极治疗高血压。如超过目标血压(<140mmHg/90mmHg,糖尿病或肾病患者<130/80mmHg),在改变生活方式情况下,仍然不达标,就需要积极的药物治疗。治疗高血压,最好是在心血管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出适合个体情况的治疗计划,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个体情况区别很大,包括血压增高的程度,并发其它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肾脏功能、心脏功能的情况都可能不同。还有心率的快慢和是否存在心律不齐以及个体精神情绪等等用药都会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不主张自己乱买药吃或者人云亦云,胡乱治疗,否则将导致延误病情或者带来不良后果。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

2.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2诊断:国内高血压的诊断采用2000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如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标准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3治疗

1.治疗目的及原则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水平。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种类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2)治疗方案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痛风

痛风是人体嘌呤代谢异常所致的一组综合征,高尿酸血症是其病变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根据发病原因,可将其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两种类型。原发性痛风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高峰为30~50岁,约95%为男性,5%女性常为绝经期后发病。继发性痛风除因先天性肾小管功能异常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继发性痛风起病缓慢外,多起病较急。

1病因

1.原发性痛风

(1)遗传因素临床所见,痛风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痛风患者亲属合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痛风患者。痛风与其他具有遗传倾向的代谢性疾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关系密切。已查明导致尿酸生成过多的嘌呤代谢中,引起酶的活性改变有酶基因突变的遗传基础。

(2)环境因素暴饮暴食、酗酒、食入富含嘌呤食物过多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常见原因。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肥胖、高血压等代谢疾病患病率增加,也使痛风的患病率增加。

2.继发性痛风

(1)引起体内尿酸生成过多的病因如白血病、淋巴瘤进展期,尤其是化疗后,真性红细胞计数增多症等。严重外伤、挤压伤、大手术后。

(2)引起肾脏尿酸排出减少的病因如重症高血压、子痫致肾血流量减少,影响尿酸的滤过;任何原因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先天性肾小管功能异常、范可综合征、巴特综合征等;影响肾小管分泌尿酸的代谢异常,如乙醇中毒、饥饿过度、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可引起血液中有机酸含量增多,抑制肾小管尿酸的分泌;一些药物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如乙胺丁醇。

(3)影响血液尿酸浓度变化的因素长期用利尿剂治疗、重度肾前性脱水,使血液浓缩、增加血液尿酸浓度。

2临床表现

1.原发性痛风

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高峰为30~50岁,约95%为男性,5%女性常为绝经期后发病。根据病情进展特征,痛风病程可分为以下4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无症状的间歇期;慢性期。

原发性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常十分隐袭,初期为间断出现,逐渐呈持续性,多于体检或因其他病就诊时无意发现。

(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此为痛风最具有特征且多见的症状,起病急骤,在数小时之内受累关节即可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常于夜间发作,因关节剧痛而醒,关节局部因疼痛不能触摸,甚至不能盖床单,活动受限。以足部第一跖趾为最好发部位,其次为手足的其他小关节、踝、膝、腕、肘、肩关节。初期多为单关节病变,两侧交替发生,后期可为多关节病变,同时或先后出现。暴饮暴食、饮酒过量、劳累、感染、外伤、手术、创伤、关节周围受压,鞋履不适等均可为诱发因素。急性发作症状多持续一周余,然后逐渐缓解。关节局部红肿消退后,可有皮肤发痒、脱皮、色素沉着。发作期全身症状可有发热、乏力、心率加快、头痛等。

(3)痛风间歇期痛风间歇期是指两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间期,短则数周,长则数十年。偶尔一些患者第1次急性关节炎后再无发作,多数为由长至短。间歇期病情相对平稳,亦称为静止状态。部分患者可有原受累关节活动后不适,休息后可缓解。仍可有高尿酸血症,受饮食及治疗情况影响,血尿酸水平不稳定。

(4)慢性砂砾性痛风长期高尿酸血症未能纠正,尿酸盐结晶可广泛沉积于关节软骨、滑膜、韧带、皮下、肾脏,逐渐形成尿酸盐结石,重则影响沉积组织的生理功能。其中部分已形成的结石尿酸得到控制后,尚能消融,缩小,甚至完全消失,此为痛风性结石较为特殊的转归。

(5)皮下痛风石结节由尿酸盐结晶沉积于皮下形成,好发于耳轮、关节周边(趾、指间关节,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结节大小不等,芝麻大小至1~2厘米大结节,边界不规则,质硬,表浅部位呈黄白色。与周边组织界限分明的结节,无触痛,但如合并细菌感染,可有周边组织红肿、压痛,多有破溃口。针刺取出结石成分或破溃分泌物镜检为尿酸盐结晶。

(6)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多次急性关节炎发作引起的关节组织纤维化及痛风石在关节软骨、滑膜、韧带的沉积,使病变关节逐渐破坏变形,失去运动功能。趾、指间关节,踝、膝、腕关节易受累。

(7)慢性痛风性肾病和肾结石尿酸盐结晶在肾脏的沉积有2种形式,包括尿酸分泌排泄不足引起的肾小管外尿酸盐沉积(髓质间质、肾小管内尿酸浓度正常)及肾小管内尿酸浓度过高不能及时排出而滞留的肾小管内尿酸盐沉积。慢性尿酸性肾病可在这两种尿酸肾内沉积形式的基础上发生,多数继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之后,少数可在仅有长期高尿酸血症的基础上发生。

2.继发性痛风

在发生高尿酸血症前多为继发病的临床特征。除因先天性肾小管功能异常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继发性痛风起病缓慢外,多起病较急。以高尿酸血症和大量尿酸盐在肾小管内沉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多见,血尿酸浓度可>1mmol/L,尿尿酸明显增多,尿沉渣中可见大量尿酸盐结晶,偶可见镜下或肉眼血尿。患者可有尿痛、腰背痛、恶心、呕吐、少尿或无尿等症状。

3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清尿酸测定多>420μmol/L,少数正常,继发性痛风可>1mmol/L。

(2)尿尿酸测定如存在高尿酸血症,同时尿尿酸≥3600μmol/24h,提示肾脏排尿酸无障碍,高尿酸血症来源于体内尿酸生成过多;否则为肾脏排尿酸功能不足。

(3)尿常规测定尿pH、尿蛋白、尿糖,了解尿液酸化情况及是否有其他病变。

(4)其他血常规(除外血流系统疾病)、肝肾功能、血脂,了解合并疾病情况。

2.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受累关节早期无明显X线变化,晚期可见尿酸盐在近关节骨端沉积,骨质破坏形成类钻孔圆形透光区,纯尿酸性肾结石X线不显影,混合有钙盐时,可显影。

(2)B超早期肾脏无变化,晚期肾脏体积多有增大,呈弥漫性损害,以髓质区为重。

(3)心电图合并冠心病可有相应的图形改变。

3.其他检查

痛风石、关节腔液体成分的定性:针刺或切除皮下痛风结石,取出结石验证成分,或皮下结石破溃溢出的分泌物在偏震光显微镜下呈针状尿酸盐结晶,有助于确诊。有积液的急性关节炎可抽取关节积液镜检,查见针状结晶可为诊断依据。

4鉴别诊断

1.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需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女性多见,以晨时症状为重,常为两侧对称性关节受累,发作较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为慢,秋水仙碱治疗无效。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致关节变形、强硬,需和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鉴别,关节周边结石活检有助区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般血尿酸不高。

2.痛风石

需与一般肾结石鉴别,后者肾内为钙盐结石,X线片可显示结石影像。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引起肾结石也为钙盐结石,常合并血钙升高、血磷降低和碱性磷酸酶升高而无高尿酸血症,在鉴别诊断时需注意除外。

3.痛风性肾病

有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石病史,以后发生的痛风性肾病诊断明确,但约有1/5的痛风患者前期病变隐袭,以尿酸石在肾脏沉积出现肾绞痛、尿酸性砂砾样尿为首次就诊症状,鉴别时有痛风病家族史、高尿酸血症均为重要依据。从尿中获取结石成分镜检确认为尿酸结石意义大,尤对个别血尿酸正常者意义重大。

5治疗

1.止痛、减少组织炎症反应

(1)秋水仙碱为秋水仙球茎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有阻止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可抑制炎性细胞的趋化和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对于急性发作的痛风关节炎具有独特的抗炎消肿效用,可在短短数小时内缓解症状。

(2)非甾体抗炎药该类药物目前品种较多,不仅可口服亦可局部外用或纳肛。主要通过抑制组织对尿酸沉积的炎性反应减轻痛风急性关节炎发作时的局部软组织红肿、热痛及全身反应,对血清尿酸水平多无影响。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症状特别严重,或对秋水仙碱不耐受者,可用中小剂量泼尼松、地塞米松,以减轻组织的炎性反应。

2.降低血尿酸药

(1)丙磺舒该药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的再吸收,从而增加尿酸从肾脏的排出,适用于血尿酸高,尿尿酸排量<3.6mmol/d(<600mg/d)的痛风患者。

(2)亚磺酸匹拉宗为保泰松的衍生物,可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盐的再吸收,比丙磺舒作用强。国外报道,长期服用对消除痛风结石效果显著,可适用于对丙磺舒过敏的痛风患者。

(3)苯溴马隆(痛风利仙)为苯丙呋喃类衍生物,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而促进尿酸的排泄,不阻挠嘌呤核苷酸的代谢。主要通过胃肠道排出(肝内代谢,胆汁排出),适用于尿尿酸排量<3.6mmol/d的痛风患者,也可用于肌苷轻度升高的早期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

(4)别嘌呤醇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次黄嘌呤转变为黄嘌呤再转为尿酸,从而减少了尿酸的合成。适用于自身尿酸生成过多的原发或继发痛风患者。

(5)碳酸氢钠为体内酸碱度调节剂,适用于尿pH<6.0的痛风患者,以升高尿pH到6.0~6.6之间,使尿液中的尿酸绝大多数处于游离状态,易于随尿排出体外。尤其在急性痛风性肾病,显著高尿酸血症或服用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时,需配用碳酸氢钠,以防肾小管内尿酸盐结石的形成。用药剂量取决于尿pH值的情况,并根据尿pH值的变化调整用量,保持尿pH在6.5左右。

在应用降尿酸药物时,需注意短期内血尿酸下降幅度不宜过大,以免导致血尿酸浓度与组织内尿酸浓度差明显增大,诱发痛风关节炎再次急性发作。可同时合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防止关节炎急性发作。

3.并发症的治疗

(1)痛风石痛风石的治疗主要基于饮食治疗及应用降尿酸药物,可联用促尿酸排出剂和别嘌呤醇,长期坚持,并保持尿pH在6.5左右,防止肾内痛风石的再形成。成功的控制血尿酸水平,可使部分患者痛风石逐渐缩小,甚至完全消失,部分患者病情不再加重。皮下痛风石破溃需注意加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2)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以控制血尿酸浓度,促进体内沉积的尿酸盐排出为原则。在饮食治疗及多饮水、碱化尿液的基础上,根据血尿酸水平选择降尿酸药物。保护受累的关节不受意外损害,适当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变形和强直。

(3)痛风性肾病的冶疗仍以低嘌呤膳食及多饮水、碱化尿液为基础治疗。降低尿酸不宜选用促尿酸从肾脏排出的药物,首选别嘌呤醇。肾结石过大造成尿路梗阻者,宜手术治疗。保持尿道通畅,减少上尿路、肾脏的病变。合并肾盂肾炎和尿道炎者,宜选用适当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肾脏病变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者,与一般肾功能衰竭处理相同。

4.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目的:减少嘌呤的摄入,提供合理膳食,促进尿酸排出。

(1)低嘌呤饮食为减少体内尿酸来源,痛风患者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为1.5g/kg体重,每日食入嘌呤含量100~150mg,可进食谷类、蔬菜、水果、鸡蛋、牛奶和适量植物油,不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如野味、动物内脏、鹅肉、海鱼、肉禽、贝壳、鱼及鱼汤、香菇、龙须菜、菠菜、菜花、芹菜、青叶菜、扁豆、豌豆等。痛风间歇期,血尿酸控制好者可食少许肉类。

(2)多饮水以清水为主,饮水量以保证每日尿量>2L为宜。

糖尿病的危害与防治

(摘自:全国健康生活方式大巡讲行动项目办公室等宣传资料)

糖尿病的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75g葡萄糖负荷2h血糖≥11.1mmol/L。无糖尿病症状者,须重复测定血糖明确诊断。

健康教育:掌握糖尿病防治正确知识;饮食干预:总量控制,平衡膳食,戒烟限酒;运动干预:每周5天、每次30分钟以上身体活动;血糖监测:定期监测,动态连续反应病情;药物治疗:遵照遗嘱,按时服用。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严重者会造成尿毒症。糖尿病人应常煮紫芝水喝,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积过多的疾病。国外给它的别名叫“沉默的杀手”,特别是“成人型糖尿病”,40岁以上的中年人染患率特别高,在日本,40岁以上的人口中占10%,即10人当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一旦患上糖尿病,将减少寿命10年之多,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遍及全身。

糖尿病本身亦给人带来非常的痛苦。它让人常常觉得口干想喝水,因多尿而半夜多次醒来。尽管已吃了不少食物仍觉饥饿感,体重减轻、嗜睡等等,总让人觉得周身哪都不对劲。等到能够感觉到某处的明显情况时,“糖尿病”的病情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了。而可怕的并发症亦随之悄悄地在全身各处发展着。

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上至头顶下至足底——忧虑、自律神经失调,神经障碍(手脚麻痹、知觉麻痹),脑血栓、脑梗阻、白内障、蛀牙、口腔炎、支气管炎、皮肤病、心肌梗塞、肺炎、肺结核、肝硬化、生育异常、流产、肾功能不健全、尿毒症、阳痿、女性下体发炎、膀胱炎、尿道炎、坏疽、足病变(水虫等)等等。

在这些并发症中,出现率最高的是视网膜症、肾病和神经障碍,被称为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这三大并发症在糖尿病患病后二十年以内,有80%的人一定会患这些疾病。动脉硬化也包括在里面,这是因为血液中过剩的葡萄糖逐渐腐蚀全身器官及其组织的恶果。

一旦患上糖尿病,人体的麻烦随其而至,因为免疫功能减弱,容易感染由感冒、肺炎、肺结核所引起的各种感染疾病,而且不易治愈。并可以选择性地破坏细胞、吞噬细胞。抗癌细胞的防御机能将会大大减弱,至使癌细胞活跃、聚集,导致引发患癌病。

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范围如此广泛的疾病,除了糖尿病之外几乎很少见。因为并发症的关系,故有人说一旦得了糖尿病,寿命至少减去10年。

糖尿病的类型

糖尿病分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其中Ⅰ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儿童糖尿病也是Ⅰ型糖尿病常见发病对象,几天内可突然表现明显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和尿可达几升、胃纳增加但体重下降。

糖尿病早期症状

1.眼睛疲劳、视力下降

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

2.饥饿和多食。因体内的糖份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

3.手脚麻痹、发抖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一经发现就要去医院检查,不得拖延。

糖尿病高危人群诊断标准

1.年龄≥45岁;体重指数≥24者;以往有葡萄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者;或糖化血红蛋白Alc位于5.7~6.5%之间。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0.9mmol/L)和/或甘油三酯(>2.8mmol/L)者。

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5.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大婴儿≥4kg;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

7.使用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

糖尿病高危人群至少每年2次查胰岛功能(C肽分泌试验),早诊早治。

糖尿病的预防

一、不暴饮暴食,生活有规律,吃饭要细嚼慢咽,多吃蔬菜,尽可能不在短时间内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这样可以防止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对保护胰腺功能有帮助,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一定要记住!

二、性生活有规律,防止感染性疾病;不要吃过量的抗生素。有些病毒感染和过量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三、糖耐量不正常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朋友可以在最大限度内防止糖尿病的发生:每年吃三个月的烟酰胺、Vb1、Vb6、甲基Vb12(弥可保)增强胰腺功能;在季节更替时吃半个月的Vc、Ve,剂量要大,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清除自由基。

四、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每周5天、每次30分钟以上身体活动。

五、糖类摄入这是相对来说,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饮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与葡萄糖,请患者慎食蜂蜜。

控制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1.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

2.定时定量,每餐饮食按照计划份量进食,不可任意增减。

3.少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4.烹调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烤、烧、炖、卤等方式。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

5.饮食不可太咸,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

6.烹调宜用植物性油脂。

7.配合长期性且适当的运动、药物、饮食的控制。

8.经常选用含纤维质高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蔬果等。

9.含淀粉质高的食物及中西式点心均应按计划的份量食用,不可随意吃,以免过量吸取。

10.少吃精制糖类的食物,如炼乳、蜜饯。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心脑血管病人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血液流通受阻,使血管内的毒性物质不易排出,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是心脑血管病人的“多事之时”。此时更须积极预防。尤其是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是一年中心脑血管病猝死高峰的月份。因为骤冷,血压会突然升高,使原来硬化脆弱的小动脉因承受不了强大的内压而被“引爆”,发生脑出血;因为乍寒,使血液黏稠还来不及自我调节,血液便在粗糙、细小的动脉内流速减缓,容易形成小的血栓,造成脑血管堵塞或心肌梗塞。因此,冬季预防心脑血管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栓塞。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

2.患者不宜晨练。因为睡眠时,人体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季应该注意这个问题。3、进补要适度。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的习惯,冬季人们运动本来就少,加之大量进补热性食物和滋补药酒,很容易造成血脂增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季进补一定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

4.心态平衡。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5.适当运动。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

预防的关键在于,坚持低脂膳食,改变高脂肪饮食习惯。

据某大城市对330万居民饮食习惯调查,近20年来,粮食、薯类、豆类食物从以往占三分之二,下降至占三分之一;而肉类和油脂食品上升近10倍,每人每天平均摄入食物油83克,远远超过了正常需要25~35克的水平。要有健康的身体就该增加纤维膳食,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多吃鱼和鱼油,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大量摄取富含ω-3的鱼油可对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国际营养组织建议:人们每天摄取2500千卡的能量,相应的应该摄取0.6—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的ω-3脂肪酸。拿国货精品鸿洋神中老年型鱼油为例,每天必须至少服用3—5粒700mg含量为30%的鱼油胶丸,才能保证人体的基本需要;多吃豆制品,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证饮食多样化,保持体内酸碱平衡。正常人的血液呈弱碱性,其pH值7.35~7.45,可保持血管柔软。如果饮食中酸性食物过多,碱性食物太少,会破坏体内酸碱平衡。食物的酸碱性与其口感味道截然不同。食物在体内消化分解后,含钠、钾、钙元素多的食物称为碱性食物,如豆类、奶类、蛋清、水果、蔬菜、海带、茶叶等等;酸性食物,如面粉、大米、肉类、糖、禽、鱼虾等等,每天喝奶,可以补钙,牛奶中所含钙质最适宜吸收利用。总的来说,还是吃得淡些有益心脏和血管。

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心脑血管病又进入了发病的高峰期,此类疾病患者更应注意加强自我保健和防范。随着人们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黏度、高血脂、高胆固醇、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成为保障百姓健康的头等大事。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全世界每年有16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率的50%以上。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总人数是260万人,每小时有300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了生命。并且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龄呈年轻化。

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原因中,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原因,它是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动脉粥样硬化,顾名思义,就是动脉内壁上附着了外观像稠粥一样的硬块。这些硬块会堵塞血管,导致血流不畅。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血液受到污染,,血黏度升高进而造成血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使大量脂类沉积在血管内,这些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腔变窄,管壁变厚,最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脑血管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若不采取积极的防范治疗措施,患者寿命将比平均寿命减少20~30年。要避免高胆固醇、高血黏度、高甘油三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关键在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对此我国着名心脑血管疾病专家洪昭光将之归纳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高血压病的危害和预防

高血压病严重地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常常合并严重的并发症。高血压病人的全身小动脉处于痉挛状态,反复、长期的小动脉痉挛状态、血压升高使小动脉内膜因为压力负荷、缺血、缺氧出现玻璃样病变,随着病程发展,病变涉及小动脉中层,最后管壁增厚、硬化、管腔变窄,呈现不可逆的病变。高血压促进小动脉病变,而小动脉病变后管腔狭窄又促进了高血压,因小动脉病变可发生在全身各器官,病变最终导致组织器官的缺血,加之高血压本身以及高血压时易有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及肾小动脉粥样硬化最为显著。因此高血压病的最常见并发症是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严重的并发症。由高血压病引起的死亡率比较高,占各种疾病引起死亡的第3位。血压升高不但本身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它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国外已有许多研究证明,冠心病的三个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吸烟。美国的研究还证明,血压升高可以在无临床症状或仅偏高,但尚未达到临床诊断标准时,即已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成倍增高。因此,人们称它为"无声的杀手"。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血压病的早期和中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而长期血压升高,一旦出现肾、心、脑、血管并发症,则成为难以纠正和难以控制的医疗保健问题,其后果是严重的。当今,高血压是人群中患病率很高的慢性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欧美国家的患病率为10%~20%,全世界平均患病率为10%。据我国1979~1980年全国高血压抽样普查结果,20岁以上,成人血压升高患病率为9.1%。高血压患者中大部分是高血压病,约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调查还表明,高血压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以女性为显著,以40~50岁以上较多见。故中年以上的人及时检查血压,进行早期防治,对减低发病率有积极意义。开展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应受到医务界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做到人人关心,有病早治,未病先防,以降低其发病率,减轻对人民健康的威胁。经验表明,高血压的防治一经落实到基层,并与初级医疗保健组织相结合,坚持综合开展查、防、管、治、教、研工作,高血压的控制率可达70%以上,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死亡率在5~10年内可以下降30%~50%,其医疗、社会和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积极推广、普及以高血压为重点的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工作,是全面控制高血压的艰巨任务中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性的措施。

高血压病严重地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常常合并严重的并发症。高血压病人的全身小动脉处于痉挛状态,反复、长期的小动脉痉挛状态、血压升高使小动脉内膜因为压力负荷、缺血、缺氧出现玻璃样病变,随着病程发展,病变涉及小动脉中层,最后管壁增厚、硬化、管腔变窄,呈现不可逆的病变。高血压促进小动脉病变,而小动脉病变后管腔狭窄又促进了高血压,因小动脉病变可发生在全身各器官,病变最终导致组织器官的缺血,加之高血压本身以及高血压时易有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脑动脉及肾小动脉粥样硬化最为显著。因此高血压病的最常见并发症是脑出血、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性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严重的并发症。由高血压病引起的死亡率比较高,占各种疾病引起死亡的第3位。

血压升高不但本身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它还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国外已有许多研究证明,冠心病的三个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吸烟。美国的研究还证明,血压升高可以在无临床症状或仅偏高,但尚未达到临床诊断标准时,即已使冠心病的发病率成倍增高。因此,人们称它为"无声的杀手"。值得注意的是,在高血压病的早期和中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而长期血压升高,一旦出现肾、心、脑、血管并发症,则成为难以纠正和难以控制的医疗保健问题,其后果是严重的。

高血压是人群中患病率很高的慢性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欧美国家的患病率为10%~20%,全世界平均患病率为10%。据我国1979~1980年全国高血压抽样普查结果,20岁以上,成人血压升高患病率为9.1%。高血压患者中大部分是高血压病,约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调查还表明,高血压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但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尤以女性为显著,以40~50岁以上较多见。故中年以上的人及时检查血压,进行早期防治,对减低发病率有积极意义。开展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应受到医务界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做到人人关心,有病早治,未病先防,以降低其发病率,减轻对人民健康的威胁。经验表明,高血压的防治一经落实到基层,并与初级医疗保健组织相结合,坚持综合开展查、防、管、治、教、研工作,高血压的控制率可达

70%以上,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死亡率在5~10年内可以下降30%~50%,其医疗、社会和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积极推广、普及以高血压为重点的心血管病人群防治工作,是全面控制高血压的艰巨任务中的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性的措施。

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心脏病记住8点

第一,减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

第二,少吃蛋黄。一个普通大小的蛋黄约含胆固醇200毫克。

第三,多运动。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

第四,戒烟。

第五,注意饮食。平时生活中坚持吃低脂肪食品,如瘦肉和低脂乳制品等。

第六,适量饮酒。1周喝3—9杯酒为适量,对心脏有好处。但要注意别贪杯,因为饮酒过度会引发心脏病。

第七,当心糖尿病。有糖尿病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是其他人的4倍。

第八,控制情绪。脾气暴躁,遇到突发事件不能控制自己,也容易诱发心脏病。

多食用含维生素B12的食物维生素B12的主要食物来源牛肝、牛肾、猪肝、猪肾、猪心、牛肉、青鱼、虾、鸡蛋、龙虾、比目鱼、蟹类、臭豆腐、豆豉、黄酱、酱油。多食用大豆有益于心脏病患者。常饮牛奶可降低心脏病致死几率。

有人因牛奶含有脂肪而不提倡饮用,上述研究显示,即使每天喝全脂牛奶,因患冠心病等病症而致死的可能性也并没有增加。不过科学家仍建议人们饮用降脂或脱脂的牛奶或乳品,以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

制氧机注意事项心脏病人的急救药品要随身携带,家中病人的床头、电话旁、卫生间等等他常去的地方也要备上急救药品,便于随时取用。

心脏病急救正确方法Ⅰ首先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其前胸左乳头内侧(心脏部位),连续叩击2-3次。拳头抬起时离胸部20-30厘米,以掌握叩击的力量。叩击后,心脏受到刺激,有时能恢复自主博动。Ⅱ若脉博仍未恢复,则应立即连续做4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再做胸外心脏按压。Ⅲ一人施行心肺复苏时,每做15次心脏按压后,再做2次人工呼吸。Ⅳ心脏按压以每秒钟1次的速度进行,连做15次;人工呼吸的速度为每5秒钟做1次,连做2次。如此交替持续进行。Ⅴ两人合作进行心肺复苏时,同样先连做4次人工呼吸。Ⅵ随后,一人连续做5次心脏按压后停下,另一人做一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持续进行,不要两人同时做。速度同上。Ⅶ做人工呼吸的人,应时时注意检查伤病员的颈动脉有无博动或有无脉博。若伤病员原先放大的瞳孔开始缩小,脸色好转,出现脉博,开始自主呼吸,说明抢救成功,可以暂时停止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但要密切观察心脏博动情况,随时时准备再次进行抢救。

黄金4分钟"原则大脑需要大量的氧,呼吸和心跳停止后,大脑很快会缺氧,4分钟内将有一半的脑细胞受损;如果患者在疾病突发的4分钟内,能够得到有效的急救措施,复苏率在50%(这4分钟被称作挽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超过5分钟再施行心肺复苏,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可能救活。真可谓时间就是生命!

自救的希望病人从心脏停止跳动到失去知觉,有几秒钟的时间,这时不要惊慌,不要茫然,应该毫不犹豫的奋力咳嗽,咳嗽可以刺激刚刚停止的心脏,恢复跳动,原理和手锤一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6545.html

更多阅读

三年级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小学三年级健康教育教学总结健康教育课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它既有教育的一般性质和特点,又具有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教材篇幅短,文字叙述少,课时量也不多,但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医学、生物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加强自身修养,树立

什么是科学知识? 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知识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知和经验的总和,它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人的知识是后天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对现实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把社会实践作为一切知识的基础和检验知识的标准。知识借助于一定的形式

终端销售促销方式总结 终端促销操盘策略

促销是提高业绩、增加销量、降低库存常用的方法。入行4年来,第一次对促销方法总结如下:第一、独次促销法。商家对于热门畅销的商品是大量进货,大量广告,不断扩大销售量,因为商家的经营原则是必须赚回能赚到的利润。但意大利著的莱尔商店

声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大巡讲知识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总结》为网友雨打芭蕉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