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齐白石和他的作品欣赏 光影静物素描



湖南湘潭人,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学过木匠,次年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习古人真迹,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他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画表达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他的书法简约大方、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人物画中,完善了人物内在的神情的表达。

齐白石家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

1926年,齐白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与官家。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有《齐白石全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

齐白石一生共有两妻室,共有七子五女。1874年由父母做主娶童养媳陈氏春君,1881年与妻陈春君圆房,育有三子(良元、良芾、良琨)二女,1940年发妻陈春君在湘潭老家去世;1919年聘四川籍胡宝珠为副室,1941年立继扶正,育有四子(良迟、良巳、良年、齐良)三女。1943年胡宝珠病殁。

齐白石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现在,很多青年人关注齐白石,并把他作为一个成功的典型。从木匠到巨匠,可以说是一个飞跃。齐白石从当时社会地位极低的民间手艺人成长为一代艺术大师,这个飞跃的确让人羡慕。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很有压力,当初齐白石57岁到北京来打拼,人生地不熟,抛家舍业,独闯京城,操着一口地道的湖南口音,是很不容易的。曾经有篇文章说白石老人是史上最牛的北漂,比一千个杜拉拉还励志,还有一篇文章说白石老人是史上最牛的蚁族。可见人们已经把齐白石当成了通过自身勤奋努力最终获取成功的典型。

木匠生涯

为艺术创作奠定基础

1864年1月1日,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县城以南的一个叫杏子坞的小村庄,小名叫阿芝,大名叫齐纯芝。木匠生涯是齐白石人生的第一个重要阶段,齐白石直到27岁都是木匠,这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首先,齐白石长期的木匠生涯使他接触到丰富的民间文化。民间文化博大精深,长时间的接触让齐白石对蕴含其中的民族文化精神有了深刻的体会,也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齐白石后来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齐白石的绘画题材、内容、形式都是从民间来的。

第二,齐白石出身于贫苦人家,长期走街串巷,吃百家饭入百家门。久而久之,他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老百姓的喜好,这对他的艺术创作无论题材还是内容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

第三,十几年的木匠手艺让他对造型、构图、线条、材料的把握能力有了锻炼。齐白石有“三百石印富翁”之称,他喜欢收藏印章,且一生绝不止三百方印。他治印对材料没有特别要求,经常随手抓起一块石头就刻。他有一句名言“绝不回刀”,一刀下去永远是往前推着走,绝不往复。他手上的力量特别大,当时现场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张大千生于书香门第,溥儒生于王公贵族,只有齐白石生于民间、长于民间,这种社会底层的普通生活使他的绘画风格与其他人完全不同。

27岁

遇贵人“寿三爷”相助

齐白石27岁时遇到了一位老师,可谓贵人相助,这是他成功的又一个因素。

白石老人每逢人生转折的重要时刻都有贵人相助。27岁这一年,齐白石遇到了他艺术生涯开始的恩师——胡沁园,人称寿三爷,是湘潭地区非常有名的财主,也是有名的文人。一天阿芝正为主顾做木匠活儿,有人跟他说寿三爷要见他。阿芝放下手上的工具去见寿三爷,毕恭毕敬地鞠了躬。寿三爷说常听邻居夸他,今天看了他做的木器活儿和画,觉着他值得造就,让他干完活儿到家里聊一聊。

阿芝按照约定来到寿三爷家雅集,大家吟诗作画喝酒聊天。寿三爷看到阿芝非常高兴,问他是否愿意读书学画。阿芝当场表示愿意。寿三爷让自己的家庭教师、当地非常有名的陈少藩免费教他。就这样,齐白石正式拜胡沁园和陈少藩为师,从此,齐白石被胡沁园领上了职业艺术家的道路。

拜师之后,老师教得认真,学生学得勤快,很快齐白石就崭露头角。老师还为他起名齐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这样他在画上题款也就有了名号。为何要叫“白石山人”呢?因为距离齐白石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驿站叫白石堡,故得此名,后来简便起见,就简称“白石”,这就是齐白石名字的来历。

37岁

拜在经学宗师王湘绮门下

齐白石37岁时遇到了生命中又一个贵人——一代经学宗师王湘绮,诗文被认为是当时天下第一。齐白石在朋友的引荐下与王湘绮见面,王湘绮对齐白石的篆刻绘画非常赞赏,可是对齐白石的诗文没有说什么。因为这时齐白石的诗多是直抒胸臆,还没有太高的文化造诣。也正是因为王湘绮没有赞扬他的诗文,为齐白石后来发奋苦读诗文打下了伏笔。

在朋友的劝说下,齐白石终于拜在一代经学宗师王湘绮门下。实际上,王湘绮对齐白石的艺术没有给予具体的指点,但却扩大了齐白石的交往圈子。齐白石结交的人物层次更高了,这让他的眼界、心胸更加开阔。

57岁

一掷舍千秋从头开始

转眼齐白石到了40岁,他用了8年时间五出五归,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五出五归之后齐白石已将近50岁,他又用了8年时间幽居故乡,在行完万里路之后回头来读万卷书。不过,当时湖南成了战场,加上他稍有钱财,不幸成为土匪的目标,无奈之下才来到北京避难。谁知来到北京之后画却卖不出去,作为一个职业画家,他不得不进行了波澜壮阔的衰年变法。齐白石57岁到北京后,画挂在琉璃厂却无人问津,湖南、北京两大家子人都要靠他吃饭,于是他听从陈师曾的意见,毅然变法。我们知道艺术家要在晚年变法是很难的,因为要打破多年形成的习惯。齐白石是一掷舍千秋,从头开始。

衰年变法要具备三点:身体要健康;传统功底要好;要有新的思维能力。很多人不是不想变而是不敢变,怕变得不伦不类,弄不好把自己的老命也搭进去。变法用去齐白石十年的时间,十年之后,齐白石开创了红花墨叶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开宗立派。

红花墨叶即用红颜色画花,透明的墨色画叶,齐白石形成了这种色彩分明的风格。红色和墨色在中国绘画里是非常具有特殊意义的,红色代表了民间文化审美的情趣,墨色代表了文人的欣赏意趣,齐白石恰恰是将大俗大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衰年变法之后创立红花墨叶派,白石老人开始渐入佳境,可谓“红花墨叶扫凡胎,墨海灵光五色开”。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给白石老人很高的荣誉,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中华文明大讲堂》齐白石艺术作品赏析



《中华文明大讲堂》齐白石艺术作品赏析



虾(扇面)

虾(扇面)

一,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

齐白石是一个艺术上的多面手,诗书画印无一不精,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能。齐白石绘画的名言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还有一段话:“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画得太像,太像则匠;又不能画得不像,不像则妄。”齐白石主张,画与客观对象的关系,既不能画得太像,也不能画得太不像。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是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作品,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齐白石画的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说:“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他有两句诗:“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



不倒翁

齐白石62岁时,他在画案上养了一盆活虾,也在院子里的小池里养着虾,仔细观察虾的形态。他就按照虾的本来面貌画虾,齐白石很得意地说:“白石山翁写生十年,方得如生。”从整体评价,齐白石这时画的虾,已经超越了古人。但是,齐白石是大师,不满足超越古人,他要攀登新的高峰。他发现,这时画的虾,精神不足。问题出在哪里,齐白石不清楚。

齐白石68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重大的一次改动,虾更精神了。此后,齐白石继续追求笔墨的简练。到了71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后一次改动,虾的后腿由6对变为5对。标志着对虾的改造最后完成。

能够表现齐白石是一个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还有一件传世佳作。



工 虫

齐白石91岁时,作家老舍来访,他引用清代诗人查初白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齐白石作画。齐白石思考了几天,一挥而就。画面十分简单,这是一个四尺的立轴,画面上一条小溪,溪水从长满青苔的乱石中泄出,几只逗人喜爱的小蝌蚪在流水中嬉戏,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高处有几笔淡淡的远山。

《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作品也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似吗?是的,似。我在想象中,我的眼睛看到了蛙和山泉,我在想象中,我的耳朵听到了蛙声。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不似吗?是的,不似。因为画面上没有蛙,也不会有蛙声。



群虾图

二,齐白石的生平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号白石。家中贫困,只有一亩水田。齐白石幼而好学,四、五岁时,祖父用火钳画炉灰教他认字,八、九岁时,读过半年私塾。12岁学木工,人称芝木匠,善雕花,闻名乡里。27岁时,拜当地文人陈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绘画、诗文、篆刻。从此,走上卖画、刻印为生的道路。

40岁以后,曾五次外出,游历名山大川。增长了阅历,开阔了心胸。55岁以后定居北京,靠卖画、刻印为生。

1937年7月9日,北京沦陷。日寇和汉奸,鉴于齐白石的名声,有的登门“拜访”;有的设宴“相请”;有的携礼“馈赠”。一向好客喜友的齐白石变得十分孤傲。齐白石在大门上贴出告白,停止见客:“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若关作画刻印,请由南纸店接办。”后来,日本人坂垣、土肥原要齐白石到日本去,加入日本国籍。齐白石断然拒绝,他说:“齐璜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可把齐璜的头拿去。”



丝瓜青蛙

三,齐白石花鸟作品欣赏

齐白石的大量作品,都是表现花鸟鱼虫的作品。1956年在授予齐白石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的仪式上,他满怀深情地说:“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民取得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

这段话,可以看作我们理解齐白石作品的钥匙。齐白石的作品中有什么?有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土地。几只小虾,几片绿叶,几朵红花,几只小鸟,都表现了齐白石浓浓的爱。



虾图

齐白石的草虫花卉,有一个绝活,是前无古人的。那就是花是写意,而虫是工笔。叫做“工虫花卉”。粗与细、虚与实、写意与工笔,形成了和谐的统一,秒夺天工,奇趣盎然。如:

《工虫》。工笔蟋蟀,非常精细,一须一腿,无不酷似。那大叶豆角,又非常写意,不仔细辨认,我们甚至以为那是藤萝。

《蚂蚱》。那芦苇,是写意的。那昆虫,是工笔的。昆虫的翅膀、须腿都栩栩如生。

《蜜蜂》。那藤蔓,是写意的。那蜜蜂,是工笔的。甚至可以感到蜜蜂翅膀的抖动,可以听到蜜蜂抖动翅膀的声音。



自 称

四,齐白石山水作品欣赏

齐白石画山水画,遵循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四十岁以后,遍访名山大川。他在题记中说:“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齐白石笔下的山川,不是某一处山川的临摹,而是艺术的再创造。正如他说:“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

齐白石的山水画,很少奇峰险岭,峭壁千仞,长河大川,而是一个农民经常可以看到的平平常常的青山秀水。虽然如此,那墨气淋漓,好像漫不经心,实则寓意无穷。

齐白石的突出贡献是把国画推向新的高峰。可以说,齐白石是现代国画无与伦比的高峰。



齐白石虾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之,字渭青,后取名齐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白石山翁、寄萍老人等。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屋星斗塘人。少年时学做雕花木工,27岁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书画。37岁拜王闿运为师学诗。1917年迁居到北京,从事中国画、篆刻及诗词创作。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1953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同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衔。1956年获“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经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由一个民间艺匠成为一代大师,把民间绘画艺术和文人画融合在一起,早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衰年变法”是齐白石艺术风格的一次飞跃。变法长达十年之久,其有诗曰“扫除风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老把精神苦抛弃,功夫深浅心自明。”即是对这段经历的记述。

齐白石专长花鸟,在师法八大山人、徐渭、吴昌硕的基础上,又吸收赵之谦、陈师曾等的长处,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给写意花鸟带来了新的生命。在题材上,他画的花鸟草虫之类景物,必是自己见过的东西,“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也”,以真情实感为依据进行艺术创作。他在深厚的传统功力基础上,用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的笔墨技巧来实现他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主张。同时,他以诗入画,把诗的意境化为画的情趣,使他的绘画作品的艺术形象颇具诗的魅力。而更加可贵的是,齐白石的作品中有很多与时代脉搏相应、与人民的忧乐相通的东西,把自己作为劳动者出身的情感融入到绘画作品中去。如此种种,都使其作品富有独特的魅力。

齐白石也擅长山水画与人物画。他的山水画同样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作,画风简括雄健。人物画也有相似的特色,简练粗犷,内容诙谐深邃,发人深思。齐白石对自己的评价是“诗第一,治印第二,绘画第三,写字第四”,这也许是他对自己的诗、印不为人所知的有感而发。实际上,他是在绘画上取得杰出成就的同时,又表现出在书法、篆刻与诗作上具有的卓越才能。

组图:艺术大师齐白石系列木雕作品首次亮相广州

组图:艺术大师齐白石系列木雕作品首次亮相广州 2002年8月18日22:47  新华网



文戏人物木雕



《水浒传》人物木雕



花果木雕



羊图木雕



花果木雕



双鹤图木雕



收藏者刘艳平(右一)向爱好者展示齐白石亲手雕制的花轿。刘艳平女士收藏的这批三十多件齐白石木雕精品是她多年来在湘潭走街串巷收集到的。有关专家已对这些藏品作出鉴定,证明其确实出自齐白石之手。



文戏人物木雕



《水浒传》人物木雕



花果木雕



羊图木雕



花果木雕



双鹤图木雕



收藏者刘艳平(右一)向爱好者展示齐白石亲手雕制的花轿。刘艳平女士收藏的这批三十多件齐白石木雕精品是她多年来在湘潭走街串巷收集到的。有关专家已对这些藏品作出鉴定,证明其确实出自齐白石之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93岁。他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出身贫寒,做过农活,曾居住于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1877年,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次年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曾习古人真迹,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他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的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



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画表达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他的书法简约大方、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人物画中,完善了人物内在的神情的表达。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他的绘画,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他专长画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



齐白石主张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



齐白石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齐白石的山水画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



文戏人物木雕



花果木雕





《水浒传》人物木雕



花果木雕



羊图木雕



花果木雕



双鹤图木雕



收藏者刘艳平(右一)向爱好者展示齐白石亲手雕制的花轿。刘艳平女士收藏的这批三十多件齐白石木雕精品是她多年来在湘潭走街串巷收集到的。有关专家已对这些藏品作出鉴定,证明其确实出自齐白石之手。



《水浒传》人物木雕



花果木雕



羊图木雕



花果木雕



双鹤图木雕



收藏者刘艳平(右一)向爱好者展示齐白石亲手雕制的花轿。刘艳平女士收藏的这批三十多件齐白石木雕精品是她多年来在湘潭走街串巷收集到的。有关专家已对这些藏品作出鉴定,证明其确实出自齐白石之手。



《水浒传》人物木雕





花果木雕



羊图木雕



花果木雕



双鹤图木雕



花果木雕



花果木雕



羊图木雕



花果木雕



双鹤图木雕



收藏者刘艳平(右一)向爱好者展示齐白石亲手雕制的花轿。刘艳平女士收藏的这批三十多件齐白石木雕精品是她多年来在湘潭走街串巷收集到的。有关专家已对这些藏品作出鉴定,证明其确实出自齐白石之手。



收藏者刘艳平(右一)向爱好者展示齐白石亲手雕制的花轿。刘艳平女士收藏的这批三十多件齐白石木雕精品是她多年来在湘潭走街串巷收集到的。有关专家已对这些藏品作出鉴定,证明其确实出自齐白石之手。



《水浒传》人物木雕



花果木雕



羊图木雕



花果木雕



双鹤图木雕



收藏者刘艳平(右一)向爱好者展示齐白石亲手雕制的花轿。刘艳平女士收藏的这批三十多件齐白石木雕精品是她多年来在湘潭走街串巷收集到的。有关专家已对这些藏品作出鉴定,证明其确实出自齐白石之手。







《中华文明大讲堂》齐白石艺术作品赏析



虾(扇面)

一,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

齐白石是一个艺术上的多面手,诗书画印无一不精,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能。齐白石绘画的名言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还有一段话:“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画得太像,太像则匠;又不能画得不像,不像则妄。”齐白石主张,画与客观对象的关系,既不能画得太像,也不能画得太不像。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是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作品,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齐白石画的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说:“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他有两句诗:“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



不倒翁

齐白石62岁时,他在画案上养了一盆活虾,也在院子里的小池里养着虾,仔细观察虾的形态。他就按照虾的本来面貌画虾,齐白石很得意地说:“白石山翁写生十年,方得如生。”从整体评价,齐白石这时画的虾,已经超越了古人。但是,齐白石是大师,不满足超越古人,他要攀登新的高峰。他发现,这时画的虾,精神不足。问题出在哪里,齐白石不清楚。

齐白石68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重大的一次改动,虾更精神了。此后,齐白石继续追求笔墨的简练。到了71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后一次改动,虾的后腿由6对变为5对。标志着对虾的改造最后完成。

能够表现齐白石是一个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还有一件传世佳作。



工 虫

齐白石91岁时,作家老舍来访,他引用清代诗人查初白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齐白石作画。齐白石思考了几天,一挥而就。画面十分简单,这是一个四尺的立轴,画面上一条小溪,溪水从长满青苔的乱石中泄出,几只逗人喜爱的小蝌蚪在流水中嬉戏,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高处有几笔淡淡的远山。

《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作品也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似吗?是的,似。我在想象中,我的眼睛看到了蛙和山泉,我在想象中,我的耳朵听到了蛙声。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不似吗?是的,不似。因为画面上没有蛙,也不会有蛙声。



群虾图

二,齐白石的生平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号白石。家中贫困,只有一亩水田。齐白石幼而好学,四、五岁时,祖父用火钳画炉灰教他认字,八、九岁时,读过半年私塾。12岁学木工,人称芝木匠,善雕花,闻名乡里。27岁时,拜当地文人陈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绘画、诗文、篆刻。从此,走上卖画、刻印为生的道路。

40岁以后,曾五次外出,游历名山大川。增长了阅历,开阔了心胸。55岁以后定居北京,靠卖画、刻印为生。

1937年7月9日,北京沦陷。日寇和汉奸,鉴于齐白石的名声,有的登门“拜访”;有的设宴“相请”;有的携礼“馈赠”。一向好客喜友的齐白石变得十分孤傲。齐白石在大门上贴出告白,停止见客:“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若关作画刻印,请由南纸店接办。”后来,日本人坂垣、土肥原要齐白石到日本去,加入日本国籍。齐白石断然拒绝,他说:“齐璜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可把齐璜的头拿去。”



丝瓜青蛙

三,齐白石花鸟作品欣赏

齐白石的大量作品,都是表现花鸟鱼虫的作品。1956年在授予齐白石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的仪式上,他满怀深情地说:“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民取得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

这段话,可以看作我们理解齐白石作品的钥匙。齐白石的作品中有什么?有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土地。几只小虾,几片绿叶,几朵红花,几只小鸟,都表现了齐白石浓浓的爱。



虾图

齐白石的草虫花卉,有一个绝活,是前无古人的。那就是花是写意,而虫是工笔。叫做“工虫花卉”。粗与细、虚与实、写意与工笔,形成了和谐的统一,秒夺天工,奇趣盎然。如:

《工虫》。工笔蟋蟀,非常精细,一须一腿,无不酷似。那大叶豆角,又非常写意,不仔细辨认,我们甚至以为那是藤萝。

《蚂蚱》。那芦苇,是写意的。那昆虫,是工笔的。昆虫的翅膀、须腿都栩栩如生。

《蜜蜂》。那藤蔓,是写意的。那蜜蜂,是工笔的。甚至可以感到蜜蜂翅膀的抖动,可以听到蜜蜂抖动翅膀的声音。



自 称

四,齐白石山水作品欣赏

齐白石画山水画,遵循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四十岁以后,遍访名山大川。他在题记中说:“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齐白石笔下的山川,不是某一处山川的临摹,而是艺术的再创造。正如他说:“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

齐白石的山水画,很少奇峰险岭,峭壁千仞,长河大川,而是一个农民经常可以看到的平平常常的青山秀水。虽然如此,那墨气淋漓,好像漫不经心,实则寓意无穷。

齐白石的突出贡献是把国画推向新的高峰。可以说,齐白石是现代国画无与伦比的高峰。



齐白石虾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之,字渭青,后取名齐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白石山翁、寄萍老人等。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屋星斗塘人。少年时学做雕花木工,27岁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书画。37岁拜王闿运为师学诗。1917年迁居到北京,从事中国画、篆刻及诗词创作。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1953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同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衔。1956年获“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经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由一个民间艺匠成为一代大师,把民间绘画艺术和文人画融合在一起,早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衰年变法”是齐白石艺术风格的一次飞跃。变法长达十年之久,其有诗曰“扫除风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老把精神苦抛弃,功夫深浅心自明。”即是对这段经历的记述。

齐白石专长花鸟,在师法八大山人、徐渭、吴昌硕的基础上,又吸收赵之谦、陈师曾等的长处,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给写意花鸟带来了新的生命。在题材上,他画的花鸟草虫之类景物,必是自己见过的东西,“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也”,以真情实感为依据进行艺术创作。他在深厚的传统功力基础上,用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的笔墨技巧来实现他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主张。同时,他以诗入画,把诗的意境化为画的情趣,使他的绘画作品的艺术形象颇具诗的魅力。而更加可贵的是,齐白石的作品中有很多与时代脉搏相应、与人民的忧乐相通的东西,把自己作为劳动者出身的情感融入到绘画作品中去。如此种种,都使其作品富有独特的魅力。

齐白石也擅长山水画与人物画。他的山水画同样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作,画风简括雄健。人物画也有相似的特色,简练粗犷,内容诙谐深邃,发人深思。齐白石对自己的评价是“诗第一,治印第二,绘画第三,写字第四”,这也许是他对自己的诗、印不为人所知的有感而发。实际上,他是在绘画上取得杰出成就的同时,又表现出在书法、篆刻与诗作上具有的卓越才能。

组图:艺术大师齐白石系列木雕作品首次亮相广州 2002年8月18日22:47  新华网



文戏人物木雕



《水浒传》人物木雕



花果木雕



羊图木雕



花果木雕



双鹤图木雕



收藏者刘艳平(右一)向爱好者展示齐白石亲手雕制的花轿。刘艳平女士收藏的这批三十多件齐白石木雕精品是她多年来在湘潭走街串巷收集到的。有关专家已对这些藏品作出鉴定,证明其确实出自齐白石之手。

《中华文明大讲堂》齐白石艺术作品赏析



虾(扇面)

一,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

齐白石是一个艺术上的多面手,诗书画印无一不精,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能。齐白石绘画的名言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还有一段话:“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画得太像,太像则匠;又不能画得不像,不像则妄。”齐白石主张,画与客观对象的关系,既不能画得太像,也不能画得太不像。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是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作品,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齐白石画的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说:“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他有两句诗:“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



不倒翁

齐白石62岁时,他在画案上养了一盆活虾,也在院子里的小池里养着虾,仔细观察虾的形态。他就按照虾的本来面貌画虾,齐白石很得意地说:“白石山翁写生十年,方得如生。”从整体评价,齐白石这时画的虾,已经超越了古人。但是,齐白石是大师,不满足超越古人,他要攀登新的高峰。他发现,这时画的虾,精神不足。问题出在哪里,齐白石不清楚。

齐白石68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重大的一次改动,虾更精神了。此后,齐白石继续追求笔墨的简练。到了71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后一次改动,虾的后腿由6对变为5对。标志着对虾的改造最后完成。

能够表现齐白石是一个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还有一件传世佳作。



工 虫

齐白石91岁时,作家老舍来访,他引用清代诗人查初白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齐白石作画。齐白石思考了几天,一挥而就。画面十分简单,这是一个四尺的立轴,画面上一条小溪,溪水从长满青苔的乱石中泄出,几只逗人喜爱的小蝌蚪在流水中嬉戏,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高处有几笔淡淡的远山。

《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作品也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似吗?是的,似。我在想象中,我的眼睛看到了蛙和山泉,我在想象中,我的耳朵听到了蛙声。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不似吗?是的,不似。因为画面上没有蛙,也不会有蛙声。



群虾图

二,齐白石的生平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号白石。家中贫困,只有一亩水田。齐白石幼而好学,四、五岁时,祖父用火钳画炉灰教他认字,八、九岁时,读过半年私塾。12岁学木工,人称芝木匠,善雕花,闻名乡里。27岁时,拜当地文人陈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绘画、诗文、篆刻。从此,走上卖画、刻印为生的道路。

40岁以后,曾五次外出,游历名山大川。增长了阅历,开阔了心胸。55岁以后定居北京,靠卖画、刻印为生。

1937年7月9日,北京沦陷。日寇和汉奸,鉴于齐白石的名声,有的登门“拜访”;有的设宴“相请”;有的携礼“馈赠”。一向好客喜友的齐白石变得十分孤傲。齐白石在大门上贴出告白,停止见客:“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若关作画刻印,请由南纸店接办。”后来,日本人坂垣、土肥原要齐白石到日本去,加入日本国籍。齐白石断然拒绝,他说:“齐璜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可把齐璜的头拿去。”



丝瓜青蛙

三,齐白石花鸟作品欣赏

齐白石的大量作品,都是表现花鸟鱼虫的作品。1956年在授予齐白石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的仪式上,他满怀深情地说:“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民取得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

这段话,可以看作我们理解齐白石作品的钥匙。齐白石的作品中有什么?有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土地。几只小虾,几片绿叶,几朵红花,几只小鸟,都表现了齐白石浓浓的爱。



虾图

齐白石的草虫花卉,有一个绝活,是前无古人的。那就是花是写意,而虫是工笔。叫做“工虫花卉”。粗与细、虚与实、写意与工笔,形成了和谐的统一,秒夺天工,奇趣盎然。如:

《工虫》。工笔蟋蟀,非常精细,一须一腿,无不酷似。那大叶豆角,又非常写意,不仔细辨认,我们甚至以为那是藤萝。

《蚂蚱》。那芦苇,是写意的。那昆虫,是工笔的。昆虫的翅膀、须腿都栩栩如生。

《蜜蜂》。那藤蔓,是写意的。那蜜蜂,是工笔的。甚至可以感到蜜蜂翅膀的抖动,可以听到蜜蜂抖动翅膀的声音。



自 称

四,齐白石山水作品欣赏

齐白石画山水画,遵循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四十岁以后,遍访名山大川。他在题记中说:“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齐白石笔下的山川,不是某一处山川的临摹,而是艺术的再创造。正如他说:“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

齐白石的山水画,很少奇峰险岭,峭壁千仞,长河大川,而是一个农民经常可以看到的平平常常的青山秀水。虽然如此,那墨气淋漓,好像漫不经心,实则寓意无穷。

齐白石的突出贡献是把国画推向新的高峰。可以说,齐白石是现代国画无与伦比的高峰。



齐白石虾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之,字渭青,后取名齐璜,字濒生,号白石,别号借山吟馆主者、白石山翁、寄萍老人等。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屋星斗塘人。少年时学做雕花木工,27岁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诗书画。37岁拜王闿运为师学诗。1917年迁居到北京,从事中国画、篆刻及诗词创作。曾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49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1953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同年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衔。1956年获“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经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由一个民间艺匠成为一代大师,把民间绘画艺术和文人画融合在一起,早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衰年变法”是齐白石艺术风格的一次飞跃。变法长达十年之久,其有诗曰“扫除风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老把精神苦抛弃,功夫深浅心自明。”即是对这段经历的记述。

齐白石专长花鸟,在师法八大山人、徐渭、吴昌硕的基础上,又吸收赵之谦、陈师曾等的长处,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给写意花鸟带来了新的生命。在题材上,他画的花鸟草虫之类景物,必是自己见过的东西,“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也”,以真情实感为依据进行艺术创作。他在深厚的传统功力基础上,用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的笔墨技巧来实现他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主张。同时,他以诗入画,把诗的意境化为画的情趣,使他的绘画作品的艺术形象颇具诗的魅力。而更加可贵的是,齐白石的作品中有很多与时代脉搏相应、与人民的忧乐相通的东西,把自己作为劳动者出身的情感融入到绘画作品中去。如此种种,都使其作品富有独特的魅力。

齐白石也擅长山水画与人物画。他的山水画同样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作,画风简括雄健。人物画也有相似的特色,简练粗犷,内容诙谐深邃,发人深思。齐白石对自己的评价是“诗第一,治印第二,绘画第三,写字第四”,这也许是他对自己的诗、印不为人所知的有感而发。实际上,他是在绘画上取得杰出成就的同时,又表现出在书法、篆刻与诗作上具有的卓越才能。

组图:艺术大师齐白石系列木雕作品首次亮相广州 2002年8月18日22:47  新华网



文戏人物木雕



《水浒传》人物木雕



花果木雕



羊图木雕



花果木雕



双鹤图木雕



收藏者刘艳平(右一)向爱好者展示齐白石亲手雕制的花轿。刘艳平女士收藏的这批三十多件齐白石木雕精品是她多年来在湘潭走街串巷收集到的。有关专家已对这些藏品作出鉴定,证明其确实出自齐白石之手。

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作品欣赏 组图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93岁。他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齐白石出身贫寒,做过农活,曾居住于湖南省涟源市杨市镇。1877年,跟随叔祖父学过木匠,次年改学雕花木工,从民间画工入手,曾习古人真迹,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他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作幕僚寓客,终于成了诗、书、印、画全人神品的千古伟人;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的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



在他的笔下,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画表达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他的书法简约大方、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人物画中,完善了人物内在的神情的表达。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他的绘画,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他专长画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





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



齐白石主张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



齐白石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中华文明大讲堂》齐白石艺术作品赏析



虾(扇面)

一,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

齐白石是一个艺术上的多面手,诗书画印无一不精,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能。齐白石绘画的名言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还有一段话:“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画得太像,太像则匠;又不能画得不像,不像则妄。”齐白石主张,画与客观对象的关系,既不能画得太像,也不能画得太不像。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是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作品,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齐白石画的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说:“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他有两句诗:“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



不倒翁

齐白石62岁时,他在画案上养了一盆活虾,也在院子里的小池里养着虾,仔细观察虾的形态。他就按照虾的本来面貌画虾,齐白石很得意地说:“白石山翁写生十年,方得如生。”从整体评价,齐白石这时画的虾,已经超越了古人。但是,齐白石是大师,不满足超越古人,他要攀登新的高峰。他发现,这时画的虾,精神不足。问题出在哪里,齐白石不清楚。

齐白石68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重大的一次改动,虾更精神了。此后,齐白石继续追求笔墨的简练。到了71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后一次改动,虾的后腿由6对变为5对。标志着对虾的改造最后完成。

能够表现齐白石是一个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还有一件传世佳作。



工 虫

齐白石91岁时,作家老舍来访,他引用清代诗人查初白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齐白石作画。齐白石思考了几天,一挥而就。画面十分简单,这是一个四尺的立轴,画面上一条小溪,溪水从长满青苔的乱石中泄出,几只逗人喜爱的小蝌蚪在流水中嬉戏,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高处有几笔淡淡的远山。

《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作品也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似吗?是的,似。我在想象中,我的眼睛看到了蛙和山泉,我在想象中,我的耳朵听到了蛙声。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不似吗?是的,不似。因为画面上没有蛙,也不会有蛙声。



群虾图

二,齐白石的生平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号白石。家中贫困,只有一亩水田。齐白石幼而好学,四、五岁时,祖父用火钳画炉灰教他认字,八、九岁时,读过半年私塾。12岁学木工,人称芝木匠,善雕花,闻名乡里。27岁时,拜当地文人陈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绘画、诗文、篆刻。从此,走上卖画、刻印为生的道路。

40岁以后,曾五次外出,游历名山大川。增长了阅历,开阔了心胸。55岁以后定居北京,靠卖画、刻印为生。

1937年7月9日,北京沦陷。日寇和汉奸,鉴于齐白石的名声,有的登门“拜访”;有的设宴“相请”;有的携礼“馈赠”。一向好客喜友的齐白石变得十分孤傲。齐白石在大门上贴出告白,停止见客:“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若关作画刻印,请由南纸店接办。”后来,日本人坂垣、土肥原要齐白石到日本去,加入日本国籍。齐白石断然拒绝,他说:“齐璜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可把齐璜的头拿去。”



丝瓜青蛙

三,齐白石花鸟作品欣赏

齐白石的大量作品,都是表现花鸟鱼虫的作品。1956年在授予齐白石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的仪式上,他满怀深情地说:“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民取得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

这段话,可以看作我们理解齐白石作品的钥匙。齐白石的作品中有什么?有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土地。几只小虾,几片绿叶,几朵红花,几只小鸟,都表现了齐白石浓浓的爱。



虾图

齐白石的草虫花卉,有一个绝活,是前无古人的。那就是花是写意,而虫是工笔。叫做“工虫花卉”。粗与细、虚与实、写意与工笔,形成了和谐的统一,秒夺天工,奇趣盎然。如:

《工虫》。工笔蟋蟀,非常精细,一须一腿,无不酷似。那大叶豆角,又非常写意,不仔细辨认,我们甚至以为那是藤萝。

《蚂蚱》。那芦苇,是写意的。那昆虫,是工笔的。昆虫的翅膀、须腿都栩栩如生。

《蜜蜂》。那藤蔓,是写意的。那蜜蜂,是工笔的。甚至可以感到蜜蜂翅膀的抖动,可以听到蜜蜂抖动翅膀的声音。



自 称

四,齐白石山水作品欣赏

齐白石画山水画,遵循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四十岁以后,遍访名山大川。他在题记中说:“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齐白石笔下的山川,不是某一处山川的临摹,而是艺术的再创造。正如他说:“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

齐白石的山水画,很少奇峰险岭,峭壁千仞,长河大川,而是一个农民经常可以看到的平平常常的青山秀水。虽然如此,那墨气淋漓,好像漫不经心,实则寓意无穷。

齐白石的突出贡献是把国画推向新的高峰。可以说,齐白石是现代国画无与伦比的高峰。



《中华文明大讲堂》齐白石艺术作品赏析



虾(扇面)

一,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

齐白石是一个艺术上的多面手,诗书画印无一不精,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能。齐白石绘画的名言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还有一段话:“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画得太像,太像则匠;又不能画得不像,不像则妄。”齐白石主张,画与客观对象的关系,既不能画得太像,也不能画得太不像。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是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作品,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齐白石画的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说:“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他有两句诗:“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



不倒翁

齐白石62岁时,他在画案上养了一盆活虾,也在院子里的小池里养着虾,仔细观察虾的形态。他就按照虾的本来面貌画虾,齐白石很得意地说:“白石山翁写生十年,方得如生。”从整体评价,齐白石这时画的虾,已经超越了古人。但是,齐白石是大师,不满足超越古人,他要攀登新的高峰。他发现,这时画的虾,精神不足。问题出在哪里,齐白石不清楚。

齐白石68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重大的一次改动,虾更精神了。此后,齐白石继续追求笔墨的简练。到了71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后一次改动,虾的后腿由6对变为5对。标志着对虾的改造最后完成。

能够表现齐白石是一个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还有一件传世佳作。



工 虫

齐白石91岁时,作家老舍来访,他引用清代诗人查初白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齐白石作画。齐白石思考了几天,一挥而就。画面十分简单,这是一个四尺的立轴,画面上一条小溪,溪水从长满青苔的乱石中泄出,几只逗人喜爱的小蝌蚪在流水中嬉戏,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高处有几笔淡淡的远山。

《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作品也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似吗?是的,似。我在想象中,我的眼睛看到了蛙和山泉,我在想象中,我的耳朵听到了蛙声。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不似吗?是的,不似。因为画面上没有蛙,也不会有蛙声。



群虾图

二,齐白石的生平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号白石。家中贫困,只有一亩水田。齐白石幼而好学,四、五岁时,祖父用火钳画炉灰教他认字,八、九岁时,读过半年私塾。12岁学木工,人称芝木匠,善雕花,闻名乡里。27岁时,拜当地文人陈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绘画、诗文、篆刻。从此,走上卖画、刻印为生的道路。

40岁以后,曾五次外出,游历名山大川。增长了阅历,开阔了心胸。55岁以后定居北京,靠卖画、刻印为生。

1937年7月9日,北京沦陷。日寇和汉奸,鉴于齐白石的名声,有的登门“拜访”;有的设宴“相请”;有的携礼“馈赠”。一向好客喜友的齐白石变得十分孤傲。齐白石在大门上贴出告白,停止见客:“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若关作画刻印,请由南纸店接办。”后来,日本人坂垣、土肥原要齐白石到日本去,加入日本国籍。齐白石断然拒绝,他说:“齐璜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可把齐璜的头拿去。”



丝瓜青蛙

三,齐白石花鸟作品欣赏

齐白石的大量作品,都是表现花鸟鱼虫的作品。1956年在授予齐白石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的仪式上,他满怀深情地说:“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民取得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

这段话,可以看作我们理解齐白石作品的钥匙。齐白石的作品中有什么?有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土地。几只小虾,几片绿叶,几朵红花,几只小鸟,都表现了齐白石浓浓的爱。



虾图

国画大师齐白石和他的作品欣赏 光影静物素描
齐白石的草虫花卉,有一个绝活,是前无古人的。那就是花是写意,而虫是工笔。叫做“工虫花卉”。粗与细、虚与实、写意与工笔,形成了和谐的统一,秒夺天工,奇趣盎然。如:

《工虫》。工笔蟋蟀,非常精细,一须一腿,无不酷似。那大叶豆角,又非常写意,不仔细辨认,我们甚至以为那是藤萝。

《蚂蚱》。那芦苇,是写意的。那昆虫,是工笔的。昆虫的翅膀、须腿都栩栩如生。

《蜜蜂》。那藤蔓,是写意的。那蜜蜂,是工笔的。甚至可以感到蜜蜂翅膀的抖动,可以听到蜜蜂抖动翅膀的声音。



自 称

四,齐白石山水作品欣赏

齐白石画山水画,遵循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四十岁以后,遍访名山大川。他在题记中说:“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齐白石笔下的山川,不是某一处山川的临摹,而是艺术的再创造。正如他说:“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

齐白石的山水画,很少奇峰险岭,峭壁千仞,长河大川,而是一个农民经常可以看到的平平常常的青山秀水。虽然如此,那墨气淋漓,好像漫不经心,实则寓意无穷。

齐白石的突出贡献是把国画推向新的高峰。可以说,齐白石是现代国画无与伦比的高峰。

《中华文明大讲堂》齐白石艺术作品赏析



虾(扇面)

一,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

齐白石是一个艺术上的多面手,诗书画印无一不精,花鸟、山水、人物无一不能。齐白石绘画的名言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还有一段话:“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画得太像,太像则匠;又不能画得不像,不像则妄。”齐白石主张,画与客观对象的关系,既不能画得太像,也不能画得太不像。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是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作品,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齐白石画的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说:“余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他有两句诗:“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



不倒翁

齐白石62岁时,他在画案上养了一盆活虾,也在院子里的小池里养着虾,仔细观察虾的形态。他就按照虾的本来面貌画虾,齐白石很得意地说:“白石山翁写生十年,方得如生。”从整体评价,齐白石这时画的虾,已经超越了古人。但是,齐白石是大师,不满足超越古人,他要攀登新的高峰。他发现,这时画的虾,精神不足。问题出在哪里,齐白石不清楚。

齐白石68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重大的一次改动,虾更精神了。此后,齐白石继续追求笔墨的简练。到了71岁时,对虾的形象作了最后一次改动,虾的后腿由6对变为5对。标志着对虾的改造最后完成。

能够表现齐白石是一个既不媚俗、又不欺世的艺术家,还有一件传世佳作。



工 虫

齐白石91岁时,作家老舍来访,他引用清代诗人查初白的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请齐白石作画。齐白石思考了几天,一挥而就。画面十分简单,这是一个四尺的立轴,画面上一条小溪,溪水从长满青苔的乱石中泄出,几只逗人喜爱的小蝌蚪在流水中嬉戏,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高处有几笔淡淡的远山。

《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作品也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似吗?是的,似。我在想象中,我的眼睛看到了蛙和山泉,我在想象中,我的耳朵听到了蛙声。

这幅作品与蛙声十里出山泉,不似吗?是的,不似。因为画面上没有蛙,也不会有蛙声。



群虾图

二,齐白石的生平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后改名璜,号白石。家中贫困,只有一亩水田。齐白石幼而好学,四、五岁时,祖父用火钳画炉灰教他认字,八、九岁时,读过半年私塾。12岁学木工,人称芝木匠,善雕花,闻名乡里。27岁时,拜当地文人陈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绘画、诗文、篆刻。从此,走上卖画、刻印为生的道路。

40岁以后,曾五次外出,游历名山大川。增长了阅历,开阔了心胸。55岁以后定居北京,靠卖画、刻印为生。

1937年7月9日,北京沦陷。日寇和汉奸,鉴于齐白石的名声,有的登门“拜访”;有的设宴“相请”;有的携礼“馈赠”。一向好客喜友的齐白石变得十分孤傲。齐白石在大门上贴出告白,停止见客:“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若关作画刻印,请由南纸店接办。”后来,日本人坂垣、土肥原要齐白石到日本去,加入日本国籍。齐白石断然拒绝,他说:“齐璜中国人,不去日本,你们要齐璜,可把齐璜的头拿去。”



丝瓜青蛙

三,齐白石花鸟作品欣赏

齐白石的大量作品,都是表现花鸟鱼虫的作品。1956年在授予齐白石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的仪式上,他满怀深情地说:“正由于爱我的家乡,爱我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民取得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

这段话,可以看作我们理解齐白石作品的钥匙。齐白石的作品中有什么?有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土地。几只小虾,几片绿叶,几朵红花,几只小鸟,都表现了齐白石浓浓的爱。



虾图

齐白石的草虫花卉,有一个绝活,是前无古人的。那就是花是写意,而虫是工笔。叫做“工虫花卉”。粗与细、虚与实、写意与工笔,形成了和谐的统一,秒夺天工,奇趣盎然。如:

《工虫》。工笔蟋蟀,非常精细,一须一腿,无不酷似。那大叶豆角,又非常写意,不仔细辨认,我们甚至以为那是藤萝。

《蚂蚱》。那芦苇,是写意的。那昆虫,是工笔的。昆虫的翅膀、须腿都栩栩如生。

《蜜蜂》。那藤蔓,是写意的。那蜜蜂,是工笔的。甚至可以感到蜜蜂翅膀的抖动,可以听到蜜蜂抖动翅膀的声音。



自 称

四,齐白石山水作品欣赏

齐白石画山水画,遵循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主张,四十岁以后,遍访名山大川。他在题记中说:“凡天下之名山大川,目之所见者,或耳之所闻者,吾皆欲借之,所借之山非一处也。”齐白石笔下的山川,不是某一处山川的临摹,而是艺术的再创造。正如他说:“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

齐白石的山水画,很少奇峰险岭,峭壁千仞,长河大川,而是一个农民经常可以看到的平平常常的青山秀水。虽然如此,那墨气淋漓,好像漫不经心,实则寓意无穷。

齐白石的突出贡献是把国画推向新的高峰。可以说,齐白石是现代国画无与伦比的高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7281.html

更多阅读

郑伊健和他的电影 (转) 郑伊健电影

...【郑伊健和他的电影】 (转)有很多人对郑伊健的走红总是很不理解,他们觉得在俊男美女如云的娱乐圈里,他不能算是特别帅气,论起演技来,又似乎不算很出色,为什么能如此走红呢,有人甚至酸溜溜地问,为什么有这么多女孩子喜欢他?首先我想说的是

唐代大诗人杜甫和他的诗作欣赏 唐代诗人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县)人。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杜甫 35岁以前,读书和漫游吴、越、齐、赵各地,曾参加过进士考试。玄宗天宝5年进京求官,困居长安10 年,才得到一个看管兵器的小官职。不久,安禄山叛乱爆发,长安沦陷。他

司马迁和他的作品 屈原和司马迁

司马迁和他的作品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历史名人司马迁,在我的印象中的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史记》这部经典文学作品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史记》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正是因为这样一部鸿篇巨著的

声明:《国画大师齐白石和他的作品欣赏 光影静物素描》为网友吴皇威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