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伴:《落脚燕郊》全文 大侠留念可以飘过不看 歌声飘过60年

本文转载自高铁杂志 《旅伴》



策划 本刊编辑部 摄影 王小朔

执行 彭童 吕卉子 设计 李晶

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再次 让燕郊看到希望。

在北京正东,有一块飞地,古代燕国的 郊区,现名燕郊,隶属河北省。以天安门为中心,以35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圆,圆以内就只 有燕郊这一块飞地隶属河北省,其他全属北京 市,甚至很多远郊区县县城都比它远得多。进入21世纪,中国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城市化运 动,北京快速地吸引着人口流入,过去的十年 也是北京房价暴涨的十年。对于买不起北京房子的人而言,这块飞地就成了他们的一个支撑 点、一个跳板。

加拿大记者道格·桑德斯在《落脚城 市》中认为,本世纪末,人类将基本实现城市 化,与此同时,城市周边将形成过渡性的城市 郊区、飞地、城郊接合部等,这种城市就被桑 德斯称作“落脚城市”,它已经远离传统意义 上的故园,而是无限接近现代化城市核心。

他们是商人、工程师、白领或者受过高 等教育的人士,他们的家庭或许并不富有,但 却渴望用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他们是生活在 燕郊的新燕郊人。在有关燕郊的一个论坛上, 版主似乎在用这样一句话鼓励网友:“燕郊属 不属于北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在燕郊的 我们,生活和工作都与北京密不可分,北京即 燕郊,燕郊即北京,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双 城生活!”

与此同时,这群人的到来也彻底改变了燕郊,这个隶属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的乡镇。房地产支持这个乡镇达到了每年超过200 亿的GDP,同时超过30万工作在北京住在燕郊的候鸟,他们与25万户籍人口重新塑造着 这里——这个与北京关系紧密,又受到行政区 划阻隔的地方成长出了独特的生态。

燕郊的未来是会完全融入北京还是继续 像现在这样存在,依然充满未知,而在中国城 镇化进程中,燕郊绝不仅仅是个孤例。

燕郊简史

整理 吕卉子



2000年,燕郊天子大酒店前遛狗的老人。这座 酒店以传统的“福禄寿”三星彩塑为原型,一 直备受争议。这栋建筑的图片在网络上流传颇 广,时常被误认为位于北京境内。(图/王文澜/ FOTOE)

地理上,燕郊隶属于河北省三河 市。这座京东重镇位于潮白河东畔, 西与北京市通州区隔河相望,与天安门的直线距离仅为35公里。“燕”, 特指河北省北部地区,也就是北京地 区。《说文》中解释“郊”字为“距 国百里为郊”。

历史上,燕郊发展甚早,数度兴盛。早在春秋时期,燕郊因地处燕 国都城之郊而得名,辽代有李、王、 张、赵四姓从山东逃荒流落此地,在 通县(即今北京市通州区)运粮河码头以装卸货物为生,并在此立庄。此后,燕郊一直是“畿东要地,密迩首善”。从北京至山海关的京榆古道穿镇而过。从秦始皇东巡碣石到曹操北 征乌桓,从汉光武帝追击敌军到隋炀 帝东行、唐太宗东征,都在燕郊留下 过历史硝烟。

唐宋后,借助京榆古道及潮白河码头发展之便,燕郊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文化兴盛,成为繁荣之地。

《通州志》中称燕郊“自荐颇称繁 盛,今仍为要镇,盖平东各县贸易多 萃于此”。

至清代,朝廷专门在燕郊修建了御道。康熙年间开始建造出京首站行宫,供皇帝东巡谒陵、出游围猎休息及处理政事,有“天子脚下,御驾行 宫”之美称。燕郊行宫规模宏大,占 地约80亩,房屋近百间,建筑风格与北京故宫相仿,建有五层的眺远楼, 宫内奇花异石别有情趣。从康熙十年迄宣统三年的200余年间,清帝銮舆东 巡,约有30次驻跸于燕郊行宫。

如今,行宫建筑本身早已在历史 大河中泯灭,现燕郊行宫村即为行宫 旧址,村子里还居住着许多满族人。

建国后,燕郊一直隶属河北,但 其所属的廊坊经历了频繁的行政区划 变迁。解放初,廊坊属河北省通州地 区;1955年河北省通州市改通县,划归北京市管辖,廊坊改属河北省天津地区;1981年河北省天津地区改名为廊坊地区,廊坊镇升为县级廊坊市; 1989年廊坊地区与廊坊市合并,设地级廊坊市。频繁的行政区划变动使得燕郊面临更高的规划和建设风险,夹缝中的燕郊缺乏与河北的经济联系, 一直游离于河北经济发展的主体之外。

以燕郊自身而言,1983年经济体制改革后,燕郊被三河县批准为首批 建制镇,承接了许多“三线建设”后被北京拒之门外的回流人口。许多不想远 离北京的单位选择留在了这个潮白河 畔的小镇,与对岸的北京遥遥相望。 那时的燕郊,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的野 地。当地人说,老燕郊镇就一条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水横流。这只是一个 拥有8条村街,2.3万人口,以农业生 产为主的京东小镇,完全没有京城脚 下繁华富庶的模样,一眼望过去就是 大片大片的荒地和坟头。102国道当时 还是砂石路面,春节时连个饭馆都找 不到。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却陆 续吸纳了38家支援三线建设的中央和 省直企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落地生 根,为燕郊带来了最初的产业和人口 机遇。

20个世纪90年代之前,燕郊的中心地区一直在102国道以北,由一街、 二街、三街和四街四条老街道组成了当时最繁华的地区,后来,城镇中心 慢慢向现在的行宫市场附近迁移。 1992年,燕郊经济技术开发区从燕郊镇析出另建,自建区以来,燕郊高新 区在其所属的三河市1/12的土地上创 造了3/5的经济总量,创造了“燕郊式 生长”。在三河市,燕郊的地位举足 轻重。

人口涌入的脚步越发加快,到 1997年时,燕郊镇人口增长到8.7万。 1999年,燕郊从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 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发展也开 始集中到以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 医药等为主的高新技术领域。燕郊也 有了“京东硅谷”之称。

2000年前后,燕郊人口持续增长 到11万。随着CBD东扩、通州新城建 设等规划推动,燕郊利好受益于北京多次的东进政策,再度放大。特殊的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造成的商品住宅 价格低地,让越来越多的北京人有了在燕郊置业甚至定居的规划。由于离北京CBD太近,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炒热了燕郊的房地产。尤其是近年来北京疯涨的房价和严苛的限购政策, 也将北京外来人口的住宅购买力都赶 到了燕郊这个发展较早且较为成熟的环首都区域。

真正让燕郊有了井喷式生长的, 还是燕郊与北京高度融合的交通体 系。102国道上,多条公交接驳路线, 和频繁的发车密度,让大量工作在 北京的外来白领毫不犹豫在此定居。 2004年,燕郊的房地产开发量只有几 十万平方米,2007年就飚升至800万平 方米,几乎相当于当时北京全年开发 量的一半。 根据燕郊高新区公布的数据, 2009年7月时,燕郊常住人口突破35万,其中半数来自北京。约有10万北京市民在燕郊置有房产。2011年末, 燕郊辖区总人口达到4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万人,另有流动人口20万人。

如今,燕郊辖区总人口已有60万 人,这是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体量, 外来人口数量已经比本地人口多出10 万。根据燕郊2030年的总体发展规 划,这座曾经居民不足3万的农业小 镇,人口规模将达到105万人。

燕郊的老人说,他们以前管北京就叫“河西”,二环以内才算是北 京城里。那时候有的北京人也管燕郊 叫做“小河东”。不少北京人家里都 娶过“河东”媳妇,所以燕郊本地人 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会有几个北京 亲戚,时常走动。如今,燕郊越来越 像是北京的东郊,在“融京”的道路 上,伴随着自己的生长节奏,燕郊走 得张扬又突兀,独具个性。

首尔、夏威夷和燕郊

“燕郊是一个年轻人的世界,高知识密度、高比例年轻人口、还 在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都让这里有着非常强的可塑性。”在燕 郊,何天祥真正体会到了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生命力,这在北京这 样的成熟区域是很难看到的。

本刊记者 彭童 吕卉子





上图5月11日的午后,燕郊一个露天菜市场已经没了喧嚣,这天一直下雨,尽管是周末,街上的行人并不多。菜市场紧挨着一栋刚起的住宅楼,一家本地的超市已经 率先开业,扩音喇叭从门缝里伸出来,冲着空荡荡的街道播报着每一种蔬菜的零售价格,在停顿的瞬间,能清晰地听到雨滴打到花岗岩人行道上的声音。 下图燕郊的东北面,一片庞大的楼盘已经成型,道路上还没来得及施划标志线,已被随意停放的小汽车和三轮车占据。楼盘的正中央,燕郊第一个城市综合体正准 备开业,它的广告语雄心壮志,企图让这里变成燕郊新的中心。

北京地铁6号线止于草房站,这 里距离河北省边界的直线距离是13公里,不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条线 路并没有延伸至外省的打算。草房已经是北京的东五环外,地铁的开通正带动这里成为新的居住聚集区。地铁站正对着的楼盘密集布置着方形的窗户,像硕大无比的围棋棋盘猛然插进土地,棋子全被抖落下去。棋盘格里 满是LED或打印出的文字广告,它们尽可能简单、鲜艳、巨大,甚至占满整扇窗户——房产纠纷、昆明双飞、 离婚继承、招聘设计、演出公司、出 租房屋、劳动争议、康力硅藻泥、家 政月嫂、保洁开荒。

这里是新北京。

棋盘下以“冀R”开头的轿车排 成一列,谁都知道它们是黑车,目的 地就是13公里外的河北省,边界上的 那个小镇就是燕郊。随着地铁列车的 到达,出站口每隔几分钟就会涌出一 拨人,黑车司机并不兴奋,他们围绕 着这拨人来回踱步,慢慢挪到20米外的公交车站,用已经因为习惯而含糊 的口音低声囔着自己的目的地:“首 尔、夏威夷、普罗旺斯、纳丹堡的有没有?坐车走了啊!”

燕郊就好像没有地名,那些蜂拥 而起的楼盘就是地名,而楼盘中那些 浪漫的修饰语又渐渐被省略掉,于是燕郊就剩下了世界各地的地名。

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公共汽车,便宜。在草房,有两条公交线路通往 郊,而整个北京,有16条线路联系两地。公共汽车很快就驶上高速公路, 这条高速公路1990年便已建成,与102国道重合,只有11.85公里,十几分钟便穿越北京东郊的乡村,靠近北京市与河北省的界河潮白河。河对岸 的燕郊已是高楼密集,省界线是道无形的墙,燕郊的高楼不断逼近河岸、 逼近北京,却从未溢出。时至今日, 这条高速公路依然是燕郊与北京最重要的交通命脉,16条往返的公交线路中有15条走这条路。

高速公路过河即终止,一道装饰 性的彩虹桥横跨马路,它跟北京长安 街两头的彩虹桥看起来一模一样,只 不过小了一个型号。穿过彩虹桥,便 是燕郊的市中心,这条路被称作京榆 大街,两边的商铺已经被财大气粗的 地产商们垄断,装修成各种精致、奢 华、或者前卫的售楼中心,有西班牙的古城萨拉曼卡以及英国的宫殿。

少数的原住民

燕郊并非平空而起,它依然有自己的原住民,在燕郊论坛上,一个叫 DUZHE的网友回忆起30年前的燕郊,京榆大街(那时还没有这个名字)两边,只有“一个汽车站,一个火车站,一个邮局,一个医院,一个商店, 一个旅店,还有一个肉店和粮店”。



“坐火车去北京,这几乎是全体 燕郊人唯一的进城方式。对于这趟火 车,大家更多的叫它通勤车。早上七 点左右北京站发车,到燕郊再回去是 八点半左右,到北京快十点了。下午 四点一刻还是北京站发车回燕郊。一 定得赶上啊!不然就得去东郊火车站 坐晚上八点多去丰润的那趟了。”

“燕郊大侠拎壶冲”则是燕郊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络大号。在自己页 面的简介里,他是这样描述自己的: “我是一个纯燕郊土著,第一时间发 布燕郊的大事小情,直击燕郊突发事 件”。从停水通知,到传销警示;从 车祸预警,到公益活动。燕郊老百姓 的生活实事,都能在他的微博上得到 即时信息。他形容自己的微博就是一本燕郊百科全书,专注的都是些小事 和民生。“感觉你们要不是每天做个 记号逐个翻看,你们都会后悔。”

作为一个网络上的活跃人士,当听说当面采访的邀请,“燕郊大侠” 却立即严肃地谢绝了:“我微博上揭露了太多丑陋现象,不方便见人,只 能通过网络采访。镇派出所市派出所 都盯着我微博呢。”

在今天本地居民不足人口一半的镇子里,“八零后”的“燕郊大 侠”,却是从祖辈起就生活在这里的 地道土著。“曾经的燕郊就是那样, 一个以务农为主的小镇,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 是燕郊传统的庙会,各种杂耍和戏法 即是庙会的噱头,也是燕郊孩子儿时 的期待,如今都变成回忆。“三河评 剧团、大厂评剧团、廊坊歌舞团,对 燕郊来说已经陌生了。说真的,还真 有些不习惯,记忆中2000年前燕郊还 是个萧条小镇,百业待兴,人们都过着农村田园生活,十多年,一下子涌来了那么多人,那么多陌生的面孔, 以前最宽的马路几乎一天没多少车经 过,现在也会堵得水泄不通了。燕郊 变化得太快了,几年间发生了太多的 改变,我从来没预想到过燕郊小镇会 成为一个繁华的都市。有时会想,这 还是我们的燕郊吗?”



每一天,跨过静静的潮白河,潮 汐般往来不停的车流向燕郊和北京输 送着迁徙的人群。“网络上很多人都 管他们叫北漂,他们自己有时候也这 样称呼,本地人就叫北京上班的。” 谈到燕郊被贴上的“睡城”标签, “燕郊大侠”表示他并不认同燕郊是 睡城。“很多北漂一族家里老人还是 跟过来的。全国不都一样吗?谁没事 工作时间外出去逛街买东西。工作日 人就不多,上一天班了晚上不就是窝 在家休息吗? ”

谈起本地人和“北漂”们的生活 习俗差异,“燕郊大侠”显得有些无 奈:“本地结婚都喜欢早上结,都会放点鞭炮。这些也被北漂一族不能认 同,影响了他们休息,但这个是我们 这里的习俗,由于燕郊目前北漂人口 是土著的几倍,所以其他省市的早上放 炮也被冠在了土著身上很不舒服。”

他几次忍不住强调,很多关于燕郊的说法,其实并不能代表土著的想 法,譬如地铁,燕郊土著很大一部分还都在本地工作,拿着房租一月再赚点也很轻松。所以土著对地铁不是很期待。“但毕竟在燕郊,我们土著是 少数了,我们的发言能被听到的几率 已经微乎其微了。”

本地人眼中,燕郊人口早就超 过了“饱和”的范畴,随之而来的物 价上涨,有点儿让原本习惯了低物价 的本地居民无所适从。“目前燕郊的东西已经不比北京便宜了,我一般没事周末爱去北京逛逛,超市也是总去 的,东四环的沃尔玛超市价格跟燕郊 沃尔玛商品价格基本一样。燕郊的品 牌店个人感觉也没北京折扣多,所以我一般购物买衣服都去北京,其实也为 了开车散散心,总在燕郊也腻了。”

在燕郊,本地人的月收入水平一 般在2000到4000元,只有国企、房产、金融这类行业能够月入5000。和白领为主的往返族比起来,生活水平 实在属于一般的水平。“很多人的观 点是,因为有这些往返族,使燕郊的房价翻了几番,从2000年的几百一平米炒到现在的一万多一平。燕郊很多本地人如果不拆迁,近几年根本买不 起楼房了。”但受益于往返族带来的 租房需求,很多本地人,包括“燕郊 大侠”自己,都过起了衣食无忧的包 租生活。他家从2005年开始给往返族 提供租房业务,那时候一间小房子才 租80块钱,最近四五年间涨到了每间 200块。“租房价格属于猛跳高,还真 不是一点点上来的。我们本地吧,小 张各庄和行宫村,小胡庄这几个村房子 比较好租,毕竟是城中村。家家如果不 盖楼房的情况下年收入2万起吧,如果 盖了楼房8万起吧,房子一般都是家里 老人照顾,根本不耽误自己工作,只是 盖房的时候下来几个月自己忙活。”

对“燕郊大侠”而言,崭新的燕郊侵占了旧时的土地和回忆。乡村小 路和到处绿油油的庄稼不见了,取而 代之的是遍地的楼房。“给人感觉燕 郊只要是个地方,无论大小,过不了 几年就会变成高楼大厦和柏油路。” 绿色越来越少,连有些本地人都不知 道一年四季中该长什么庄稼了,什么 是应季蔬菜水果了。他觉得燕郊的下 一代有点可怜,因为他们满眼都是高 楼大厦,没有乡间田野间童年小伙伴 们玩耍的快乐。“我家还真没拆迁, 和几个拆迁的朋友待过,唯一的说法 就是家没了,自己买个再好的车,别 人都说你是卖祖业产得来的,拆迁户 并没有叫未拆迁的仰慕。”



3月6日,下午5点后,北京国贸的郎家园公交车站便开始排起长 队,他们等待着返回燕郊镇的公交车。而为了能早点回家,乘车 者在排队和上车时经常发生拥挤。对于居住在燕郊,工作在北 京的“往返族”而言,这是每天的例行功课。(图/CFP)

采访过程中,“燕郊大侠”几 次很认真地强调着自己河北人、燕郊 人的身份。“燕郊我从十几岁就听父母说过要划归北京,到现在一直还是 河北。请大家都爱护燕郊,因为我们 土著要在这里生活一辈子。”怀着一 颗爱燕郊的心,“燕郊大侠拎壶冲” 积攒着自己的网络影响力。就在不久 前,他和其他志愿者在网上自发组织了潮白河捡拾垃圾的环保活动,还登 上了河北省的《燕赵都市报》。

“我维护这个微博,也是为了把 北漂的心定下来,能叫他们身在北京 还能了解家里的事。因为发现这个小 镇里有好多以此为家,却并不是很了 解它的人们,每天奔波在大北京和小 燕郊之间。我只是觉得我应该让以燕郊为家的人,在这个互联网极度发达 的年代实时掌握家里的情况,哪里堵 车了说一说,哪里有便民新举措了讲 一讲,哪里有不平了出一出手,感受 下燕郊土著的憨厚和垃圾脾气。”在 “燕郊大侠”的愿景中,更好的燕郊 是由所有的燕郊土著和燕郊新市民一 起来创造的。

梦开始的地方

“你一定知道102国道上往来穿梭 的930,你一定冬天天不亮来不及吃早 饭就匆匆到站点去挤上班的车,你一 定在车上经常听到各种挤不上车的叫 骂声,你一定知道燕郊的白天不属于 我们,我们每天头顶月亮离开燕郊, 又顶着月亮回到燕郊。

你也一定知道每天八王坟东站点 涌动的人群,你也一定知道京城交通 管制造成的有家难回,你也一定知道京城白天不属于我们,我们总是在太阳升起前消失在京城茫茫写字楼中, 又在太阳落下后出现在京城茫茫写字 楼前。”

这是何天祥三年前刚刚来到燕郊落脚时,对自己往返族生活的写照。 29岁的何天祥过着典型的双城生活。白天,他和多数白领一样在北京 国贸的写字楼里忙碌。傍晚,他要搭 乘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回到河北燕郊的家中。何天祥来自河北唐山,2009年大学毕业后,一个人来到北京从事 品牌咨询工作。他希望在这个充满机 遇的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2004年时,燕郊的房地产开发量只有几十万平方米,而依托靠近北京的便利,2007年就达到800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于当时北京开发量的一半。而根据燕郊 当地的规划,2030年,这里的人口规模将达到105万。图为燕郊镇某住宅楼外景。(图/CFP)

来京之初,他租住在解放军报社 里的居民区,先后换过两次工作,通 勤时间都在一个小时左右。2010年初 换到国贸工作后,何天祥搬到了通州 北关。那段时间,他早上从小区门口 坐两站公交,到北关结研所坐一辆9字 头的绿皮大巴,上车刷卡1.6元一次, 不到30分钟可到国贸。上下班的路途中,他慢慢知道这些9字头的长途大巴 车从河北的三河、燕郊方向开来,是连 接北京和周边地区的长途公交。

有一次,何天祥上错了车,车过 西马庄收费站后,并没有像慢车那样 驶入辅路,而是沿着京通快速直接从北关桥上驶过。十几分钟后,公交停在了燕郊和北京交界处,他就这么来到了燕郊。“这么一次之后,对燕郊有了最初的认识:交通一站直达,顺利的话国贸到燕郊仅需30分钟;建筑工地成片开发,主干道两侧的施工塔 吊密密麻麻;售楼广告铺天盖地,主站点周围售楼处密布。”



燕郊楼盘工地围墙上的广告。与燕郊原住民 不同,对“往返族”而言,燕郊似乎依然只是 他们暂时的落脚地,“北漂”到京,梦想自然是 北京。燕郊的房产商自然也很清楚这一点,他 们干脆将自己的房子就地包装成“北京的梦 想”。住在燕郊的人甚至能直接办理以北京区号 “010”开头的固定电话,实际上它只是一种无 线固话的业务,在北京办理,在燕郊使用,跟移 动电话是一个原理,但“010”与北京的距离似 乎能更近一些。(图/CFP)

当时何天祥并未有搬到燕郊居住 的想法。只是偶尔周末有时间会去燕 郊走走看看,半年的时间里,每次去 都能感觉到燕郊的变化。“可能是今 天多了一趟直达燕郊的线路,明天开 了大型超市、医院。更多的是新楼盘 不断推出,每次下车都会有大群售楼 人员围上来主动介绍各种楼盘。”

工作稳定下来后,何天祥开始考 虑买房,最先就想到了燕郊。于是, 2011年初,他搬到燕郊租房,一来 厌烦了市里的喧闹拥挤,二来先熟悉 下环境,为以后选房做功课。何天祥租了一个老式小区,六层板楼,绿化很好,在市内很难找到这样清净的居 住环境。更具优势的是租金便宜,近 百平米的精装两居室,租金在北京也 就仅能租住个隔断。房东是外地人, 几乎一年不来一次,“几乎和自己家 一样顺畅自在”。但是小区位置有些 偏,即便早晚有通勤班车,每次花费 在路上的时间也要超出一个小时,而 车辆被堵在燕郊的时间甚至会占到 行程的三分之一。应对的办法只有早起,何天祥经常是六点半起床收拾, 七点左右出门排队上车,这样能基本保证九点左右抵达公司。小区绝大多 数住户都在北京工作,早上排队的人很多,空车一到,队伍前面的先上, 排不上座位的就在下面继续等后面车 辆过来,一般都要在车站等两三趟车 才能上去。下雪天在雪地里等上半个多小时是常有的事。上车后的情形每 天都是一样的场面,满满一车人不出 十分钟便全部陷入酣睡,一个小时左 右的路程车上甚至可以没有任何杂 音,偶尔会有电话声响,或是酣睡声 音传出,直到车辆到站,司机通知大 家刷卡下车。



燕郊总是被称作“睡城”,对于在北京上班的“往返族”的确是这样的,他们只在夜晚点亮燕郊。但燕郊同时也有为数不少的原住民,不过,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媒 体印象,他们已经成了少数。(图/CFP)

2012年6月,何天祥搬进了自 己在燕郊买的新房。小区就在下高速 的第一个路口往北,“那会小区外面 很多临街商铺都处于闲置待售状态, 出门找个吃饭的馆子都不容易。小区 里空旷旷的,车位很多都空着长出草 来。现在小区外面的街道隔三差五会 被来往的车堵得水泄不通,晚上道路 两侧还会涌出一里地长的夜市,早上 有卖水果、蔬菜的,晚上则换成卖服装、衣帽、零食小吃,林林总总。” 小区的车位也是一位难求,主要路段 两侧都停满了车辆,回家稍晚的车辆进不来,只能在远处找个地方停一宿。何天祥现在有自己的车,但平时基本不开,有时候堵车也要一个半小时。

小区门口的公交车依然是他的首选。如果早上七八点出来,可能要等 30分钟才能勉强挤上去。八点半过 后,人相对少了很多,偶尔还有座位。 由于是从燕郊的最后一站上车,如果赶 上快速公交车道,40多分钟就能到国 贸。如果赶不上,那就只能拼车了。

国贸人群集中,从北京回燕郊, 等车时间相对更长些。大多数开往燕 郊、三河方向的车辆都区分“坐席” 和“站席”, “坐席”排队的先上车,座位满了“站席”再上。“等车的时候感觉这些人秩序感还是挺差的,为了抢一个位置,将近两米的栏 杆都有很多人翻,曾经有人扒着窗口跳进车里。平时还好一点,大不了多 等一趟车。赶上下雨天,或者周五晚 高峰,真是为了上车都拼了,吵架是 常有的事,还有打架的。那时候就感 到,虽然大家工作在国贸,大多有份 光鲜工作,但到了拼抢上车的时候也 都不管不顾了。”

对何天祥而言,燕郊的家更多只 是个休息的所在,“工作之余能有一个自己的地方”。闲暇时间,他会选择宅在家里,或者回北京城里逛街、 聚会。但落脚在燕郊,何天祥也不觉得心理上有什么落差,“身边确实有一些人会感觉没面子,虚荣心这个东 西很害人,还是要想明白是为自己活,还是为别人活?”比起一水相隔 的北京通州,燕郊发展得无疑更有滋有味。“晚上太阳一落,站在潮白河 边看对岸,就像站在鸭绿江边看朝鲜是一个感觉。通州的白庙都是平房, 几乎看不到二层的建筑。燕郊这边都 是高楼大厦。”

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燕郊,使这里从一个偏安一隅的小镇,变成生命力蓬勃的新城市。但对在燕郊生活的人来说,付出的代价是生活质量的降 低。上班的公交越来越难挤上去了,往来北京的道路堵车越来越严重, 社会治安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上升。 “如果我两年前知道燕郊会涌入这么 多人,可能也会再重新考虑。”但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何天祥还会继续选 择居住在燕郊。“在这里居住时间长 了,就会像自己的老家一样。华北地 区污染差别不大,搬到哪里都一样, 不如待在熟悉的地方。这是自己生存 的土地,至少很多人在这里为梦想迈 出了第一步。”到35岁之后,等自己 财务自由了,他想找一个生活质量更 高的地方。

可能是职业上习惯的冷静感使 然,何天祥对现下的生活表示淡然满 足。对他来说,燕郊就像是进入社会 不久的年轻人,有朝气、有活力,也有着种种的不成熟。“燕郊是一个年 轻人的世界,高知识密度、高比例年 轻人口、还在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都 让这里有着非常强的可塑性。”在燕 郊,何天祥真正体会到了社会跨越式 发展的生命力,这在北京这样的成熟 区域是很难看到的。“生活的每一阶 段有自己的该有的轨迹。苦与不苦是 相对的。年轻人,为自己而活。”



阿灯是北京人,搬到燕郊居住、创业,但如果是朋友约会或逛书店之类,他还是必须回到北京。阿灯喜欢摄影,但搬来燕郊一年多,这里并没有太多出现在镜头里,除了 去超市,或刚建成的电影院,他没有跟燕郊产生更多交集的理由。4月18日,阿灯在他居住的“夏威夷”北门遇见这个便民理发摊,摁下了快门。(摄影/阿灯)

到燕郊创业

阿灯在朝南的窗户搁了一张瑜伽 垫,每天早上7点半,他会准时起床, 从这里开始新的一天。这套110平方 米的公寓是两个月前租下的,每个月1800块钱。阿灯说,这是燕郊最好的小区,其中一个“夏威夷”,里面有一个面积超大的自然湖,在北京城里恐怕 只有朝阳公园可以媲美,可1800块钱在北京城里能住到怎样的房子里呢?

采访当天,阿灯穿着居家服, 抱着宠物狗“小布”来小区门口接我 们,他不用进城上班,不用挤公交 车、不用堵在进京的高速公路上,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早上常常是被青蛙的 叫声吵醒的,那是久违的声音。

阿灯跟朋友合伙创立了一个叫 “素花御作”的手工皂品牌,工作室在小区的另一栋楼,工厂在潮白河对 岸的北京通州,开车15分钟。阿灯只在周末有空时回一趟北京。阿灯是北 京人,住在东三环的潘家园。

阿灯已经在燕郊住了一年多, “燕郊的方便性一点不亚于通州,也不亚于我们家附近,这边电影院,还是IMAX的,沃尔玛、迪卡侬都有了, 非常方便。而且买菜什么的都便宜, 对在北京工作的白领而言,赚的是首 都的工资,享受的是河北的价格。” 阿灯的宽带20M,包年只有400多块 钱,是北京的几分之一。对阿灯而 言,唯一所谓的不便就是燕郊往北京 算长途电话,可是现在还有多少人用 固定电话呢?

“我再也不想回到那个状态。” 讲到挤在北京的地铁车厢时,阿灯坚 决拒绝了那样的生活方式,“我现在 就像是养老的状态。我是北京人,燕 郊怎么着也不是自己的归属地,我可 以在这儿有一套房子,我想过来住就 随便住,可能将来会想到这儿养老, 但最终如果有钱,我还是希望能在北 京置业。”

7点半起床、洗漱、练完瑜伽后,阿灯开始维护手工皂的公共微信,差不多到了中午11点,就到工作室,跟 合伙人一起吃个午饭,处理一下当天 淘宝的订单,等到下午4点,快递来取 货,一天的工作就完了。

阿灯的合伙人鼎革暂时就住在 工作室,并已经在燕郊买下了一套别墅,就等着交房。“当时很多人都很吃惊,因为知道以我的经济实力不可 能买得起别墅的。问我在哪儿买的? 我说在燕郊。多少钱?我说60万一 套。最后有五六个人,跟着我到这儿 买下了七八套,然后说,你不当售楼 小姐亏了。”

鼎革是河北邯郸人,2002年到 北京上大学,每做一件事都经过深思 熟虑。比如手工皂,它不是兴趣与爱 好,而是认真分析完市场后发现的自 己可以切入的角度,比如2009年金融 危机时,在北京CBD附近买下一间小 公寓,每平方米不到一万元。比如决 定到燕郊买房时,先将这里划分为三 个区域,再逐一分析。

的确,20多岁已经在北京的最中心买下房子让不少人羡慕鼎革,但是 “出门就塞车,从早上六点一直堵到晚上十一点的生活让人崩溃。像我这 样追求生活品质又爱乱买东西的人, 房子住小了实在是噩梦。于是,我决定搬家。鉴于我并不是朝九晚五的打工一族,住在哪里对我来说其实都可以的。我只需要空间大,环境好,生活便捷,价格合理即可。恰好有同学住在燕郊,告知说这里生活很便捷, 而且距离CBD果真是半个小时车程, 这总比我每次出门堵在楼下两个小时要更靠谱。于是,我租了号称燕郊最好 的小区,并将CBD的房子租了出去,减去燕郊的房租,一月居然还能赚两千 块钱。”30分钟,一站直达——当然这是不堵车的时候——正是这样的原 因,河北燕郊吸引着北京CBD的北漂 一族,只是鼎革来得更加彻底。

“创业需要足够大的仓储与便 捷的物流,比起北京,燕郊的优势更 大,这里找一间空房子存货比找个小 时工还方便,快递物流享受北京同城 价格,这为创业节约了很多开支。” 鼎革甚至计划将工厂也从通州搬到燕 郊来,“比买别墅还要便宜!”

鼎革已经计划把户口迁来燕郊, 当然这只是一个出于现实需要的考虑,比如办理港澳签注更加方便。燕郊的第一个城市综合体不久前刚刚开 业,众多国内外品牌开始入驻,“真是验证了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虽然住在燕郊大部分人还挣扎在跨省上班 的途中,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会在燕郊停留下来,在这里发展属于自己的事业,审视这个新兴移民城市的独特魅力。我在燕郊只住了两个月后, 就决定落户这里,毕竟租别人的房子总不是一件长久的事情。我没有所谓北漂的心理负担与生活不习惯,毕竟自己原本就是河北人,比起在北京城里, 可以让自己更早地住上别墅,打打高尔 夫球。生活至此,别无所求。”

鼎革讲到一个观察,也许是一个略带夸张的段子:“如果国贸堵了, 就知道是燕郊出事了。这边的人喜欢 堵路,比如因为物业费涨了、家里暖 气不热了。他堵102国道,堵燕顺路, 只要这两个地方一堵,跟北京城的联 系基本也就断了,所有的930路公交 车,都走不了了,那边的车进不来, 这边的车出不去。”

======分享是种美德=======

如何把这篇好文章分享给我们的朋友?

①点击右上角→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如何每天都能收到如此精彩的文章?

①点击右上角→点击“查看官方账号”→点击“关注”

②打开微信→通信录→添加朋友→搜号码→查找“yanjiaoshi”

③打开微信→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7327.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心经》全文解释 心经全文及解释

原文地址:《心经》全文解释作者:梦中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

20130720-转载 强力推荐:《学校2013》观后感作者:siedust

我自己写在前面的:无意间在湾湾痞客邦中看到《学校2013》的剧评两篇,几乎完全写全了我的感受,贴在这里,分享之。作者为:siedust(博客地址不知道会不会河蟹就不贴了)[韩剧] 强力推荐:《学校2013》 观后感(上)剧情篇认识我的人大概知道,我对韩

根据古诗编故事:《鸟鸣涧》

根据古诗编故事:《鸟鸣涧》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春天的夜晚,我坐在一棵小树下,歇歇脚。一阵微风掠过桂花林,一些星星点点白色的花瓣被带到我的身边,落在我的头上、脚上,有的还在空中飞舞着,不

声明:《旅伴:《落脚燕郊》全文 大侠留念可以飘过不看 歌声飘过60年》为网友放飞梦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