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再说头疼+令人“头痛”的头痛+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 +女人经 头疼和头痛的区别

头痛

转载自方明轩

中医头痛辩证治疗汇总

老实说,我最怕的就是问诊的“头痛”和“女性经带”,这两个问题是中医里问的最常见的,也是最复杂,辩证最多的。群里也经常有人问头痛啦,怎么治疗,一听我更是头痛!咱们互相揉揉吧。你说一个头痛问我怎么治疗?我告诉你中医里头痛有20多种辩证,读完后大家就知道了,无米之炊,真是难为樵夫啊。(谦虚点,低调点。咱不敢说巧妇!),要求:读完这篇文章大家可以正确诊断每种头痛,并给出针灸治疗穴位。下期我会再把女性经带胎产辩完,下面开始吧.

一.根据头痛性质划分:

首先,一来就上重点,阴阳为中医之本,那么头痛也分阴阳,各位记住:根据前面说过的阴阳对立的原则,白天的头痛,不管是慢性的还是急性的,或者白天加重的全部归于气病或者阳病,所有晚上的头痛,不论是否加重,慢性急性的全部归于血病或者阴病,记住了吗?气和阳的病在白天发作或者加重,血和阴的病在夜晚发作或者加重!!此为头痛之大原则!后面将谈到的所有头痛辩证都基于阴阳原则,若有冲突,以阴阳对立原则为准。如:一个女病人因为丈夫时常在外加班应酬而时常怀疑丈夫有外遇。症见失眠头晕,晚上盗汗严重,心悸乏力,晚上头痛加重,朋友们,马上想到阴病或者血病。

其次,按照虚实性质(严重还是不严重)来判断下,头痛如果是隐痛(anguish pain)和钝痛(dull pain)的,缓慢性的,归于虚证,解释下钝痛,钝痛者,是相对于实痛而言的,不像刀割,针刺那种是定点的,它不太尖锐。钝痛属于一种范围内的痛,涉及范围比锐痛广泛,诊断隐痛和钝痛多为血虚气虚,肝血虚,肾虚等。再看如果头痛是锐痛,剧痛的(Sharp pain),,并且是突然性发作的,属于实证,症多见肝阳上亢,肝火肝风,痰浊,胃火,血瘀,解释下锐痛和剧痛,记住这两者是突然性的深度头痛。

再来,头痛有沉重感的判断为痰湿,之前说过了,看到“重”马上想到痰湿,《内经》不是说“因于湿,首如裹”嘛。那么痰湿大家都知道是两个概念,这里很重要,一大半的中医只知道你头疼痛加沉重就是痰湿,但你问他到底是痰还是湿,他就支支吾吾了,让我教大家,痰者伴有眩晕眼花,湿者,只有头重和疼痛。

牵涉到后颈部僵硬的,如果突然性头痛伴有颈部僵硬的属于外感风寒(见我的六经之太阳经症);如果长期头痛伴有颈部僵硬的肝阳上亢(高血压病人常见,经常头痛,脖子紧)。

抽痛(throbbing pain)(有牵涉性的),诊断为肝风,什么叫抽痛,感觉过失恋吗?那种一阵一阵心痛的感觉,把它转移到头上就是抽痛,(完了,暴露了!各位,我为了让大家了解中医术语而牺牲自我成全大家的精神是不是该来点掌声啊?)

刺痛(stabbing pain),定在一个点上的痛,像用针刺着一样的痛,诊断为血瘀。

胀痛(distending pain),临床多见,不但痛,还有紧,胀的感觉,诊断气滞,多见肝阳上亢和肝火上炎。

空痛(empty pain)为肾虚,脑袋空空的,没什么思想,只觉得痛,用什么穴位?哈哈,脑袋空当然是用胆经的脑空(引肾经入脑),再配补肾的穴位,比如太溪啊,肾俞,足三里啊,(看来今晚要扎一下了,写的太多太快,已经感觉自己脑袋空空了)

突然松懈后头痛加重(西医叫周末头痛症,weekend headache),由于肝阳上亢造成的,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没事,一到星期六开始头痛,星期天更痛,星期一早上准备上班时,头痛就好了。用我的家乡话说叫装样性头痛,一到五装样给老板看,所以很紧张,一下班真实面貌就露出来了。

突然兴奋后头痛加重属于同样的肝阳上亢

吃酸性食物后(柑橘类水果)头痛加重,也是肝阳上亢

头钝痛,房事行为后头痛好转----肝火上炎,各位,有没有谁的老公要求行房事是因为头痛的?说:“哎呀,今天头痛的厉害,咱们早点上床吧?”大家不要笑,这种情况的人很多,虽然没抱怨头痛,但看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不是人色,是病啦!!

二 头痛和女性月经的关系

一般而言,女性头痛要比男性多,这是因为女性的生理原因,我连腹痛一起总结,临床上问女性经常配合着问。这样便于大家记忆背诵!!

经前头痛——肝阳上亢 (阴阳不和) 经前腹痛-----气滞血瘀(阴阳不和)

经期头痛或头痛加重----肝火,血瘀(实证) 经期腹痛------血热,血寒(实证)

经后头痛-----血虚 (虚证) 经后腹痛------血虚(虚证)

问:一女经后头痛,经后腹痛的,连起来看,是不是血虚?

一女经期头痛,经前腹痛的,是不是血瘀伴有肝气淤滞或者肝火上炎?

一女经前头痛,经期也头痛的,是不是肝阳上亢或者肝火?

一女经前腹痛,经期也腹痛的,是不是血瘀?要么寒,要么热,舌淡苔白的血寒,舌红黄苔的血热?

会玩了吗?

在临床时,我们按照头痛性质问病人,但有些病人自己都说不清到底是怎么痛的,反正就是痛,甚者还反咬你一口,你问多了他们还说“你不是医生吗,我告诉你我头痛你就治疗头痛,我怎么知道什么钝痛,胀痛的”,对于这种肚里有屎又不想拉的病人,难道我们就没办法了吗?不,这样的话咱们换种方式,不问痛的性质了,直接问痛的部位就搞定,下面进入头痛部位的辩证,没看我前面《总结六经辩证》的,请先看完,因为头痛按部位区分可以和我之前的六经辩证互相做补充。

1,枕骨疼痛(occipital pain),放射到颈部的-------太阳头痛,常见于外感风寒和肾虚.为什么肾会痛在后脑勺,学中医一定要把不懂的地方搞懂,你死记是玩不走的,所以说中医要悟性,太阳头痛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上后脑勺的,膀胱经和哪条经相表里?肾经!是不是互相沟通了。

重点来了,大家知道根据不同的头痛部位,我们中医是不是有不同的引经药?来一起治疗吧!

太阳头痛的引经药——羌活

太阳头痛的穴位(对比我的六经辩证之太阳证)——后溪配昆仑(太阳头痛的远端穴)。

我很少用局部(阿是)取穴,远端配穴是我的最爱,为什么?效果好呗。就像你垂直丢个石头在水里,声音很大,接着就石沉大海了,我们叫什么?外强中干,哈哈,但是你们打过水漂吗?让石子在水上跳五六下,打的好的话,可以有十多个水花,我们叫什么?循经传导,效果是不是更雷人(不知道雷字的用法用对没有)?

重点又来了,一个病人说他太阳穴这里痛,请问大家这是哪条经的病症?太阳经吗?NO,太阳穴头痛是偏头痛,偏头痛是属于少阳经头痛,记住啦

2,前额痛,眉棱骨痛(forehead pain)------阳明头痛,足阳明胃经,那大家知道了,是中焦脾胃的原因导致的。隐痛为胃虚血虚,剧痛为胃热,前额头重的痰湿

阳明头痛的引经药——白芷,葛根

阳明头痛的穴位——合谷,内庭

3, 巅顶头痛(parietal headache)-----厥阴头痛,常见于以下三种

1) 肝血虚:躺下有所缓解

2) 寒凝肝脉:伴有寒象

3) 肝阳上亢:剧烈疼痛

重点:如果是从枕骨处痛起来的,逐渐上移巅顶的,它的本是太阳经引起的,所以是太阳经头痛。那引经药事藁本,羌活。

厥阴头痛的引经药——吴茱萸(上达巅顶),所以吴茱萸汤主治什么?寒凝肝脉造成的巅顶痛。

厥阴头痛的穴位-----至阴,太冲

4,偏头痛(migraine)-------少阳头痛,多是肝胆病,为什么肝叫少阳头痛?足少阳胆经,肝胆相照,互为表里,就像之前说的肾经会有后头痛。

重点:头痛伴有眼球后面痛的,隐痛肝血虚,剧痛肝阳上亢

少阳头痛引经药-------柴胡,黄芩(镇肝阳上亢的要药),川穹(头痛不离川芎)

少阳头痛的穴位——足临泣,外关,记得吗?群里有人问过的,我还告诉大家这是六经辩证的少阳证来鸟。

5, 全头痛(headache)------少阴头痛,整个头都痛,慢性发作的空痛是肾虚,急性发作的抽痛是外感风寒。

少阴头痛的引经药:细辛,独活

少阴头痛的穴位:无穴可配,风寒用三风穴,肾虚用补肾穴。

顺便把头晕也搞定了,说天也要说说地,说男也要说说女,说头痛也要说说晕。

眩晕:记住风火痰虚导致眩晕就OK拉,简单吧?

1, 感觉天旋地转的,每样物品都在动的——内风

2,眩晕感觉头部沉重的——痰浊内阻

3,疲倦后加重的——气虚血虚

4,突然晕为实证渐进晕为虚证

再说头疼

转载自方明轩

头痛的辨证治疗

头痛一病,按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按经络可分为三阳头痛和三阴头痛,按病情、病程、发作规律、疼痛部位可分为真头痛、头风、偏头痛、雷头风、脑风、颠顶痛。此外还有头胀,也归为头痛一类。分述如下:

一、外感头痛

外感头痛包括感冒头痛、厥逆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湿热头痛。

感冒头痛:因外感风邪所致。症见头痛、鼻塞、声重,自汗,恶风,脉浮缓。治宜祛风解表,方用芎芷香苏散(吴克潜《古今医方集成》:川芎、白芷、陈皮、香附、苏叶、苍术、甘草)、十味芎苏散(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川芎6克,半夏5克,赤茯苓、紫苏叶、柴胡、葛根各4克,陈皮、枳壳、甘草各2.5克,桔梗2克,生姜三片,大枣二枚,共为粗末,水煎服)等,若挟寒、挟热、挟湿者,则参照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疼痛论治。

厥逆头痛:又称脑逆头痛。由寒邪犯脑所致。症见头痛连齿。治宜温散寒邪。方用羌活附子汤(明?王肯堂《证治准绳》:黄芪、麻黄、羌活、苍术、防风、升麻、甘草、黑附子、白芷、白僵蚕、黄柏)、白附子散(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麻黄、天南星、乌头、白附子、朱砂、麝香、干姜、全蝎)等。

风寒头痛:由风寒之邪外袭所致。症见头痛,或连及项背,恶风寒,骨节酸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可用桂枝羌活汤(金?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桂枝、羌活、防风、甘草)、祛邪立效散(清?罗国纲《罗氏会约医镜》: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川芎、荆芥、羌活、防风、桂枝、细辛、苏叶、生姜)等。

风热头痛:由风热上扰所致。症见头胀痛,恶风,发热,或鼻塞流浊涕,或齿痛,或目赤面红,口渴喜饮,便秘尿赤,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用清空膏(金?李杲《兰室秘藏》:川芎20克,柴胡26克,黄连、防风、羌活各40克,炙甘草20克,黄芩110克,为末,每服8克。治风湿热上壅头目、偏正头痛年久不愈者)、石膏散(《证治准绳》:川芎、白芷、石膏)、桑菊饮(清?吴鞠通《温病条辨》:桑叶10克,菊花4克,杏仁8克,连翘6克,薄荷3克,桔梗8克,甘草3克,苇根8克,水煎服)等方。

风湿头痛:由风邪外袭、湿浊上蒙所致。症见疼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腹胀,恶心纳呆,口干少饮,苔腻,脉濡或浮缓。治宜祛风化湿。可用加减神术散(清?罗应章《经验医库》:苍术、藁本、防风、甘草、白术、陈皮、半夏、川芎、细辛、白芷、茯苓、生姜)、羌活胜湿汤(李杲《内外伤辨惑论》:羌活、独活、炙甘草、藁本、川芎、防风、蔓荆子)等方加减。

湿热头痛:由湿热熏蒸、上蒙清窍所致。症见头痛而重,心烦身重,肢节疼痛,或面目、四肢浮肿,舌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化湿。可用清空膏,或三仁汤(《温病条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滑石、通草、竹叶、厚朴、半夏)加减。

二、内伤头痛

内伤头痛包括气虚头痛、血虚头痛、阳虚头痛、阴虚头痛、肝阳头痛、肾虚头痛、肾厥头痛、瘀血头痛、痰湿头痛、痰厥头痛、痰火头痛、伤食头痛、伤酒头痛。

气虚头痛:由脾胃不足,气虚升化无力所致。症见头痛耳鸣,九窍不利,神疲乏力,饮食无味,脉弱或大而无力,遇劳头痛更甚,治宜健脾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李杲《脾胃论》: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或四君子汤(宋《和剂局方》: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加黄芪、蔓荆子等。

血虚头痛:由血虚不能上荣所致。症见眉尖至头角抽痛,善惊惕,脉芤;或头隐隐作痛,头晕目花,面色晄白,心悸等。治疗以补血为主,可用四物汤(《和剂局方》: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加味。

阳虚头痛:由阳气不足、清阳不能上升所致。症见头痛隐隐,眼睛怕光,畏寒肢冷,体倦无力,食欲不振,舌淡,脉微细或沉迟,或虚大。治宜益气扶阳,方用附子理中汤(宋《和剂局方》:炮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芎术汤(明?董宿原《奇效良方》:川芎、生地、附子、白术、肉桂、甘草、生姜、大枣)、补中益气汤等。

阴虚头痛:由阴虚火动所致。症见头痛而兼心烦内热,面红升火,失眠,舌红,脉弦细数。治宜滋阴降火,方用滋阴八味丸(即知柏八味丸、知柏地黄丸,清《医宗金鉴》: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玉女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等加减。如阴虚火不旺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四物汤、左归饮(《景岳全书》: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茯苓、炙甘草)、左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等。

肝阳头痛:由肝阳上扰所致。症见头角及颠顶掣痛,眩晕烦躁,易怒,睡眠不宁,脉弦。治宜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胡光慈《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生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珍珠丸(又名珍珠母丸,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珍珠母、当归、熟地、人参、酸枣仁、柏子仁、犀角、茯神、沉香、龙齿)。若兼肝阳火盛者,可用龙胆泻肝丸(《兰室秘藏》: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当归)、当归龙荟丸(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当归、龙胆草、芦荟、栀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木香、麝香,一方加柴胡、川芎,一方加青黛)等。

肾虚头痛:由肾虚、髓海不足所致。肾阴虚为主者,症见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治宜滋补肾阴为主,方用左归丸、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山茱萸、炙甘草、炒山药、杜仲、当归、枸杞子、人参、熟地)加减。肾阳虚为主者,头痛而畏寒,四肢无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治宜温补肾阳,方用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加减。

肾厥头痛:由于下虚上实,肾气厥逆所致。症见头顶痛不可忍,四肢逆冷,胸脘痞闷,多痰,脉弦。治宜温肾纳气,可选用玉真丸(《证治准绳》:硫磺、石膏、半夏、硝石)、来复丹(《和剂局方》:硝石、硫磺、玄精各37克,五灵脂、青皮、橘皮各75克,醋煮米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粥饭送下)、黑锡丹(《和剂局方》:沉香、炮附子、酒炒葫芦巴、阳起石、炒茴香、煨补骨脂、肉豆蔻、川楝子、木香、肉桂、黑锡、硫磺)等方。

瘀血头痛:由头部外伤或因久痛入络、瘀血阻滞脉络所致。症见头痛如锥刺,痛处固定,时发时止,经久不愈,或面色晦滞,舌有瘀斑,脉涩等。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云:“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属于瘀血。治宜活血化瘀为主,常用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大枣、鲜姜、麝香,酒、水煎服)、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当归、生地、红花、牛膝、桃仁、枳壳、赤芍、桔梗、川芎、柴胡、甘草)加减,气虚者加黄芪,痛甚者加全蝎、蜈蚣、地龙等。本证可见于西医所谓血管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

痰湿头痛:由痰湿上蒙所致。症见头部沉重、疼痛如裹,胸脘满闷,呕恶痰多,发作有时,舌苔白腻、脉滑。治宜化痰祛湿。可用导痰汤(宋?陈自明《妇人良方》:制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实、制南星),或合芎辛汤(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生附子、生乌头、天南星、干姜、炙甘草、川芎、细辛、生姜、茶芽)加减。

痰厥头痛:由痰厥上逆所致。症见头痛如裂,眩晕,身重,心神不安,语言颠倒,胸闷恶心,烦乱气促,泛吐痰涎或清水,四肢厥冷,脉弦滑。治宜化痰和中为主。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脾胃论》:姜半夏、麦芽、神曲、白术、苍术、人参、黄芪、橘皮、茯苓、泽泻、天麻、干姜、黄柏)、芎辛导痰汤(《证治准绳》:川芎、细辛、天南星、陈皮、茯苓、半夏、炒枳壳、甘草、生姜)等。

痰火头痛:症见头痛脑鸣,或偏侧头痛,胸脘满闷,呕恶,泛吐痰涎,心烦善怒,面红目赤,口渴便秘,舌苔黄腻,脉洪滑数。治宜化痰泻火。方用礞石滚痰丸(《丹溪心法附余》)、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川芎、白芷、石膏、菊花、羌活、藁本)。

伤食头痛:由饮食停滞脾胃所致。症见头痛,胸脘痞闷,嗳腐吞酸,恶食,或见身热,脉滑实。治宜消食导滞。方用香砂枳术丸(《景岳全书》)、治中汤(宋?朱肱《类证活人书》:人参、干姜、白术、甘草、陈皮、青皮,各等份,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服)、保和丸(《丹溪心法》)等加减。

伤酒头痛:由饮酒过量所致。症见头痛昏眩,恶心呕吐,口渴,甚则神昏,脉数。治宜和胃解酒。方用葛花解酲汤(《兰室秘藏》:木香2克,人参、猪苓、茯苓、橘皮各6克,白术、干姜、神曲、泽泻各8克,青皮12克,砂仁、白豆蔻、葛花各20克,为末,每服12克,冲服)。

三、六经头痛

六经头痛包括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阴头痛、少阴头痛、厥阴头痛。

太阳头痛:一指伤寒太阳病头痛,症见头项强痛,恶寒,发热,脉浮。无汗用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有汗用桂枝汤(《伤寒论》: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或用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二指头痛位于在太阳经脉循行部位,症见疼痛自前额至颠顶,项强,腰脊痛,用羌活、麻黄等引经药。

阳明头痛:一指伤寒阳明病头痛。症见头痛,身热,不恶寒反恶热。宜用白虎汤(《伤寒论》: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加白芷,或用升麻、葛根、石膏、白芷等,腹满便秘者,调胃承气汤(《伤寒论》:大黄、炙甘草、芒硝)加减。二指头痛位于阳明经循行部位,痛在额前,常痛连眼珠、眉棱骨,用白芷、升麻为引经药。

少阳头痛:一指伤寒少阳病头痛,主要症候为寒热往来,脉弦细。方用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加减。二指头痛位于少阳经循行部位,痛在两头角或颞部。用柴胡为引经药。

太阴头痛:由痰湿困脾,清阳不升所致。症见头痛而重,痰多身重,或腹部满痛,脉沉缓。治宜燥湿化痰。可用苍术除湿汤(明?秦景明《症因脉治》:苍术、厚朴、白术、白茯苓、陈皮、甘草、半夏曲)加味。

少阴头痛:因寒邪侵犯少阴经所致。症见头痛,足寒,气逆,心痛,烦闷,脉沉细。治宜温经散寒。可用麻黄细辛附子汤、独活细辛汤(《症因脉治》:独活、细辛、川芎、秦艽、生地、羌活、防风、甘草)等加减。

厥阴头痛:一指伤寒厥阴病头痛,主症为头项强痛,干呕,吐涎沫,四肢厥冷等,方用吴茱萸汤(《伤寒论》: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二指头痛位于厥阴经循行部位,痛在头顶,用吴茱萸为引经药。

四、其他类型头痛

这类头痛包括真头痛、头风、偏头痛、雷头风、脑风、颠顶痛以及头胀等。

真头痛:“真头痛”一名出自《黄帝内经》。《灵枢?厥病篇》云:“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说明真头痛的症候为头痛剧烈,满脑尽痛,并伴手足逆冷至四肢关节,属危重病候。《难经》云:“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可见,真头痛是由风寒入脑所致。治宜回阳救逆。急灸百会穴,服黑锡丹及大剂参附汤。

头风:明?方隅《医林绳墨》:“浅而近者曰头痛,深而远者曰头风。”痛在一侧者曰偏头风、两太阳连脑痛者曰夹脑风。多因风寒或风热侵袭,及痰瘀郁遏头部经络所致。痰厥头痛、肾厥头痛、湿热头痛等经久不愈者,亦属头风。症状:头痛反复发作,病势一般较剧,兼症不一:或目痛甚至失明,或鼻流臭涕,或恶心、眩晕、耳鸣,或头部麻木或项强。治宜祛风通络为主,兼散寒、清火、化痰、逐瘀等。方药选用消风散(《杂病源流犀烛》:荆芥、甘草、人参、白茯苓、僵蚕、川芎、防风、藿香、羌活、蝉蜕、陈皮、厚朴、细茶)、芎辛导痰汤(《杂病源流犀烛》:川芎、细辛、陈皮、南星、茯苓、半夏、枳实、甘草)、血府逐瘀汤等加减。本证可见于西医所谓青光眼、血管性头痛、鼻及鼻旁窦炎、脑肿瘤、神经性头痛等多种疾病。

偏头痛:通常泛指疼痛偏于一侧。本文介绍的偏头痛,又名偏头风,病名出自《丹溪心法》,指头风之痛偏于一侧者。其痛多在颞部或头角,或左或右,或左右移换,或连目痛甚或病久损目,或伴恶心呕吐,兼症不一。多因风邪侵袭少阳,或肝虚痰火郁结所致。朱震亨认为,头痛偏左者属风、或属血虚、或属血虚火盛,偏右者属痰、属热,或属气虚夹痰。治宜祛风通络,疏肝豁痰,补肝养血。可选用清空膏、散偏汤(清?傅山《辨证录》:白芍、川芎、郁李仁、柴胡、甘草、白芥子、香附、白芷)、都梁丸(宋?王璆《百一选方》:白芷、川芎)等方。

雷头风:此病名出自金代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元代名医张从政认为此病多由胸中有痰,且洗发太频而受风邪侵袭所致。其症头痛,头中如雷鸣,兼见头面起核块肿痛如姜片或酸枣之状,或昏眩,或憎寒壮热。治宜清宣升散。以三棱针刺肿核出血,方药选用清震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升麻、苍术、干荷叶)、祛痰丸(《杂病源流犀烛》:姜制皂角、半夏、大黄、橘红、桔梗、天麻、黄芩、薄荷、青礞石、白芷、甘草),憎寒壮热者可用荆防败毒饮(明?张时彻《摄生众妙方》:荆芥、防风、柴胡、羌活、独活、川芎、枳壳、桔梗、前胡、甘草、茯苓、生姜、薄荷)加减。

脑风:此病名出自《黄帝内经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由此可见,脑风是由风邪上入于脑所致。其症为脑户极冷,痛不可忍,项背怯寒。治宜温散为主。方用神圣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麻黄、细辛、干葛生一半炒一半、藿香叶,各等份,为末,每服二钱,煮荆芥、薄荷,酒调下,茶调亦得)、羌活附子汤(李杲《东垣试效方》:麻黄、附子、防风、白芷、炒白僵蚕、炒黄柏、羌活、苍术、炙黄芪、升麻、炙甘草,食后水煎服)、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炙甘草、大枣)等。

颠顶痛:指头痛以颠顶部为甚,多属太阳经病。治当选用风药,藁本、羌活、川芎、独活之属,并结合兼症辨证治疗。

头胀:外感者多因感受湿邪、感冒、温病初期暑温余邪不清、或感受秽湿所致。治宜解表、清热、辟秽、化湿等法。内伤者多因肝火上逆、湿热内阻所致,治宜泻肝降逆、清化湿热为主。

五、方家宏论拾萃

李杲云:

顶颠痛须用藁本,去川芎。

气血俱虚头痛,调中益气汤(黄芪、当归、炙甘草、人参、白术、白芍、柴胡、升麻、橘皮)少加川芎、蔓荆子、细辛,其效如神。

头痛耳鸣,九窍不利,两太阳穴痛甚,乃气虚头痛也。

朱震亨云:

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诸经气滞亦作头痛。

头痛在左,属风,荆芥、薄荷属;属血虚,川芎、当归。在右,属痰,苍术、半夏;属热,酒芩为主;属湿痰,川芎、南星、苍术。

肥人(头痛)多是痰湿,宜半夏,苍、白术。

瘦人是热与血虚,宜四物汤加酒芩、防风。

形瘦苍黑之人头痛,乃血虚,宜当归、川芎、酒芩。

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本草纲目》为羌活,川芎乃《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原文),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顶颠痛,宜藁本、防风、柴胡。

清空膏治诸头痛,除血虚头痛不可治。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

偏头痛,在右,二陈汤加川芎、白芷、防风、荆芥、薄荷、升麻;在左,二陈汤合四物汤加防风、荆芥、薄荷、细辛、蔓荆子、柴胡、酒芩。

明?王纶《明医杂著》:

久头痛病,略感风寒便发,寒月须重绵厚帕包裹者,此属郁热,本热而标寒也。当泻火凉血为主,而佐以辛温散表之剂,以从法治之,则病可愈而根可除也。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

血虚头痛,自鱼尾上攻头痛,当归、川芎主之。当归一两,酒一升,煮取六合,饮至醉,效。

《本草纲目》:

偏正头痛,久不除者,晴明时分,将发分开,用麝香五分,皂角末一钱,薄纸裹,置患处,以布包炒盐于上熨之,冷则易,如此数次,永不再发。

令人“头痛”的头痛(by胥荣东)

不少朋友都把头痛当成小毛病,不愿到医院去接受治疗,而是简单归咎于睡眠休息不好,或简单服用些止痛药物,或只做些物理疗法等等。如果是轻微的头痛可能因此缓解,但一有诱发因素,头痛马上就又回来了。其实头痛并非都是小毛病!

临床上头痛的病人很常见,而且它的发生率仅次于感冒。据统计,在人的一生中,80%的人会有头痛的经历。据我的临床经验,大多数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大约80%以上的头痛是由于头颈部的肌肉紧张收缩所造成的,也就是我们头颈部的经筋出了问题。因为经筋得不到舒展,头部的气血受到滞阻,不通则痛,则引发了头痛。

曾经有位经常头痛的朋友问我,我们人体头颈部的经筋为什么会容易出现问题呢?中医有句话叫做“寒主收引”,如果身体受到寒邪以后,全身的肌肉就很容易紧张收缩,气滞血瘀,不通而痛。大家都知道,现在在办公室或是家里,夏天不开空调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空调往往开得较低,寒邪就很容易从皮肤的毛孔侵犯头部和后项部的经筋而导致头痛。夏天经常有一些年轻的白领到医院看头痛,几乎都是因为在办公室吹了空调后引起的。

此外,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紧张,大家很容易焦虑,尤其是知识分子。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细心点,我们就会发现那种长期紧张焦虑的人肩部总是高耸着,这说明他们的心态长时期得不到放松,如此也很容易造成身体肌肉的持续紧张,尤其是头颈肩部的经筋会长期处于紧张挛缩的状态而产生头痛。

再次,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像空调、电脑、汽车和手机的广泛使用,也是引起头痛的重要原因。长期从事电脑、汽车等职业的朋友,身体常处在某种固定的姿态下工作,颈椎承受的压力过大而又得不到适当的活动,休息和锻炼,从而颈部肌肉会变得持续性的紧张,颈部的气血得不到疏通,从而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头痛。还有手机更是几乎人手一个,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但有的人喜欢用手机打电话煲,头部会不由自主的歪向一侧,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偏头痛。

两年前,我的一个朋友找到我,他手下的一个秘书经常头痛,这个女孩儿二十七八岁,已从事文秘工作多年,平时习惯一边打电脑,一边夹电话聊天。后来就慢慢感觉到经常会头痛、头晕、头发沉、思绪不清楚、记忆力明显减退。有时头痛起来,会从后枕部痛到前额及太阳穴,甚至延伸至眼睛周围,而且眼睛会雾蒙蒙的,刚睡醒时会好一点,到了下午以后,事情一忙,情绪紧绷又严重起来。她曾到神经科看过,并作了完整的神经科检查,如核磁、脑电图、眼底镜,都没有发现问题。

这个女孩儿刚一走进诊室,我就发现她的头歪向右侧,而且右肩比左肩高,坐下一检查,她的颈背部的经筋高度紧张,可以触摸到条索样的粗大筋结。我在她的颈背部快针扎了几针,其头痛马上缓解了。后来她又来找我针刺几次后头痛基本消失了。我嘱咐她一定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教她平时有空就多站养生桩,同时还嘱咐她每天坚持自我按摩颈肩部僵紧的筋结,后来这个女孩的头痛再也没有犯,而且每天可以精神十足地工作,有时还帮助家人及同时进行保健按摩,成了家里及办公室的保健医生。

头痛如何进行防治呢?从中医角度来说,根据头部前额、两侧和后项部位的疼痛分别主要由于足阳明经筋、足少阳经筋和足太阳经筋的挛缩导致。临床上我的经验是除了针灸以外,对于紧张收缩的经筋采用局部的按法、揉法以及拨法的方式较好。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各自的经筋循行路线上取穴寻找筋结,如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穴、风池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的天柱穴(俗称“脖筋”)等。经常性头痛的朋友可以每天用手按揉这些相应的阿是穴十分钟,中等力度,长期坚持可使之筋结变柔甚至消散,从而头颈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头部的气血得以灌注,头痛就会缓解甚至痊愈。

此外,站养生桩也能很好地帮助头痛的朋友早日解除痛苦。站桩时,只要我们注意头部微微向上领,好像一个绳子吊着一样,下颌回收,使得头颈部的经筋得到很好地拉伸和放松,头痛的症状可以迅速得到缓解。

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

转载自847930340

头痛,几乎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问题,紧张焦虑,抑郁暴躁,脾胃积食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头痛。所有头痛都与“气”有关,都可以先揉“消气穴”,也就是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来缓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如下选择:?

?

1、偏头痛:来无影去无踪的偏头痛,多与三焦经有关。三焦经肘部的清冷渊、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关穴,都是偏头痛的特效穴。 三焦经是人体的“出气筒”,在三焦经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调整内分泌失调,对调节长期情志病极为有效,对各种头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症都有特效。?

?

2、前额和眉棱骨痛:一般属于胃经的病症。从二三脚趾间的陷谷穴向内庭穴方向按摩几分钟即可缓解。另外,按摩脾经的公孙穴(络穴治表里病症),或者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缓解眉棱骨痛。 ?

?

3、耳朵上部:若疼痛发生在头两侧,即耳朵上部,就在胆经按摩,例如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穴等均可。 ?

?

4、太阳穴痛: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阳穴,如果不能缓解,则可以按摩胆经的风池穴、阳陵泉。或者按摩胃经的头维穴、陷谷穴,它同时对眉棱骨痛和头痛如裹都有效。 ?

?

5、头痛如裹:可以先按摩脾经的阴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经的头维穴也可缓解。?

?

6、头顶痛:属厥阴经病,先从肝经论治,或针刺百会穴。?

?

7、后头痛:属太阳经病。可以按摩小肠经的后溪穴,治后头痛、颈椎病、落枕和情志病。 另外,膀胱经的京骨穴也可。 ?

?

8、头颈僵痛:可试试肺经的列缺穴,“头项寻列缺”。?

?

9、肾虚头痛:肾阴虚和阳虚都有可能诱发头痛。?

?

肾阴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脑空痛,头晕耳鸣,腰膝无力,舌红脉细;肾阳虚头痛,主要表现为头痛畏寒,四肢不温,面色白,舌淡,脉沉细。无论阳虚还是阴虚,都可以通过经常按摩肾经的穴位复溜、太溪等得到改善。?

?

10、一侧头痛:中医理论中有所谓的“左肝右肺”之说,并由此会诱发一侧的头痛。?

?

经常出现左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肝血不足有关,这种现象在经期刚过的女性身上比较常见。有人提供了肾经的筑宾穴(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中阴维脉的郄穴,临床多用于及时缓解所出现的血症,血虚当然也属于血症的一种),可以有效缓解左侧头痛的状况。另外,肝血不足也可通过按摩肝经的曲泉穴(合水穴)来调理。?

?

如果经常出现的是右边的偏头痛,一般跟肺气不降有关。可以通过按摩肺经的尺泽穴和肾经的复溜穴来调理。?

?

11、淤血头痛:当头部内有淤血的话,主要症状是经常出现顽固性头痛呕吐,请您一定要及时就医。

女人经期神经性头痛怎么办?

经期偏头痛引起的原因很多,女性经期头痛主要是因内分泌失调、排卵障碍、**内膜异位或炎症等,属中医“经行头痛”范畴,其病因可由气血虚弱、阴虚火旺、肝阳上亢、气滞血瘀等引起。 根据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非处方中成药治疗,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疗效。

一、若见经期或经后头痛绵绵,时作时止,遇劳加剧,经量少色淡,伴有气短乏力,神疲体倦,自汗畏寒,饮食乏味,白带量多而清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等,证属素体气弱,或久病中气耗伤,时逢经行则中气益虚,清窍失于奉养而引起头痛者。 可选用益气聪明丸,此药由党参、黄芪、甘草、蔓荆子、葛根、升麻、白芍、黄柏等组成,有补益中气、升阳止痛的功效。每次服 6 克,每日 3 次。其它功效近似的如补中益气丸、人参养荣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二、若见经期或经后头部空痛,痛及眼眶、眉棱,经期延后,量少色淡,伴有头晕眼花,心悸耳鸣,失眠多梦,面色无华,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证属大病久病或失血之后,营血亏虚,每遇经行则阴血下注胞宫,脑髓失其所养而引起头痛者。 可选用当归养血丸,此药由当归、熟地、白芍、阿胶、黄芪、白术、茯苓、杜仲、丹皮等组成,有补血养营、调经止痛的功效。每次服 9 克水蜜丸或每次 1 丸大蜜丸,每日 3 次。其它功效近似的如阿胶补血膏、复方阿胶浆等也可参考选用。

三、若见经前或经期头痛,以两太阳穴胀痛为主,甚则巅顶掣痛,月经常先期而至,量多色鲜红,伴有心烦易怒,胁肋胀痛,口苦咽干,面红目赤,耳鸣失眠,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等,证属忿怒忧思,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经行时冲气偏旺,肝火随冲气上逆,上扰清窍而引起头痛者。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此药由龙胆草、栀子、柴胡、黄芩、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甘草等组成,有清肝除热、泻火止痛的功效。每次服 6 克水蜜丸或每次 1 丸大蜜丸,每日 2 次。其它功效近似的如夏枯草膏、脑立清等也可参考选用。

四、若见经期或经后头晕胀痛,月经先期,量少色鲜红,伴有耳鸣眼花,心悸失眠,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属素体阴虚,或久患热病耗伤阴液,每逢经行则阴液益虚,不能上奉于头,加之阴虚生内热,虚火上浮,扰犯清窍而引起头痛者。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此药由知母、黄柏、熟地、山萸肉、茯苓、山药、丹皮、泽泻等组成,有滋阴养液、降火止痛的功效。每次服 1 丸,每日 3 次。其它功效近似的如左归丸、大补阴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五、若见经前或经行头痛,疼痛部位固定,痛如针刺,入夜更甚,伴有经行不爽,量少色紫暗,或挟瘀块,少腹疼痛,舌紫暗或舌边尖有瘀点,脉弦涩等,证属情志不畅,肝失条达,气机不宣,经行不畅,脉络不通,瘀阻于内,气血、清阳不能上达于头而引起头痛者。 可选用血府逐瘀丸,此药由淮牛膝、当归、赤芍、生地、川芎、柴胡、桃仁、红花、枳壳、桔梗、甘草等组成,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每次服 1 丸,每日 2 次,用温开水或姜汤送服。若是胶囊则每次 6 粒,每日 2 次;若是口服液,则每次 1 支10 毫升,每日 3 次。其它功效近似的如元胡止痛片、正天丸等也可参考选用。

头痛六经辩证与止痛方剂

头痛辩证

头痛六经分证?:

一、六经头痛涵义辨析?  1.与经脉循行部位相关的头痛。六经头痛指头痛发生在该经脉循行部位者,如,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厥阴头痛。?

2.与六经病病机相关的头痛。六经头痛是指与六经病相关的头痛。如,太阳头痛指伤寒太阳病头痛,阳明头痛指伤寒阳明病头痛,等等。《兰室秘藏·头痛门》所补出的太阴头痛与少阴头痛亦属此类。?

六经头痛不但包括外感头痛,还应包括内伤头痛。头痛是极其复杂的病症,不但在病因病机方面有外感内伤之不同;就病位而言,可以涉及脏腑及其经脉。显然,对六经头痛从单一方面理解是不全面的。?

3.三阴三阳六经病病机与经脉循行部位结合。如果将以上两种认识结合起来,则更适应临床需要,这是本文对六经头痛范围、属性的界定。《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前额;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其辨之之法,六经各有见症。”明·秦景明在《症因脉治·头痛论》中指出“伤寒门头痛,皆是三阳经表症,今在杂病门,虽分外感内伤,然三阳三阴,皆有头痛。”?

任何疾病就其属性而言不离阴阳虚实,不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其病不属外感即是内伤。因此,将三阳三阴以及所属的脏腑经脉与外感内伤的病因病机有机结合起来对头痛进行辨证论治,既符合临床亦切合实用。?

临证辨治头痛的基本要素大约有三条:一是能明确病位,二是能确定病性,三是能明确致病邪气的性质。以六经辨证论治头痛完全可以满足以上条件。?

二、六经辨证论治头痛临证举要?

(一)太阳头痛?

1.部位:太阳头痛主要见于前额、巅顶、枕部疼痛连及项、背,或由项连肩。?

通常所说的太阳头痛以后头部疼痛为主或连于项。《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项强腰脊痛。”由于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所至,还可以发生头侧头痛,如《丹溪心法十二经见证》足太阳膀胱经见证 “头苦痛……头两边痛……项似拔……”?

2.病因病机:风寒、风热外感常见,邪气阻滞太阳经脉;亦可见内伤为病者。?

3.属性:外感内伤皆可致病,但以内伤为主;属实者居多。?

4.证治:①经脉不利:头痛以枕颈部为主,痛连巅顶、前额,或牵连头侧,或颈枕部拘紧或酸痛,连及颞额,或伴肩背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紧。治法:疏利太阳经脉,通络止痛。方药:葛根汤加天麻、川芎、姜黄、天南星、当归。②瘀血证:头痛项强,或痛连肩背手臂,经久不已,颈部压痛,舌质暗或紫,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涩。治法:活血化瘀,疏经通络。方药:葛根汤加当归、红花、丹参、羌活,或桂枝茯苓丸加味。③湿热证:头痛头重,颈项不舒,胸满恶心,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濡。治法:清热化湿,疏经通络。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生薏苡仁、土茯苓等。④风寒证: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加味。⑤风热证: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通络止痛。方药:葛根汤去麻黄、桂枝,加桑叶、菊花、僵蚕、蝉蜕或升麻葛根汤、桑菊饮。或用选奇汤,《伤寒大白·头痛》谓“此治太阳风热头痛之方。”⑥风湿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滑。治法:疏风通络,化湿止痛。方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加术汤。?

(二)阳明头痛?

1.部位:头痛部位以前额、面颊、眉棱骨常见,或痛连齿龈,或颜面疼痛。《伤寒大白·头痛》:“阳明经额前痛,痛连眼眶,脉洪而长……”?

2.病因病机:外感多热结或为寒凝;内伤多积热、湿热、胃火、热毒、酒毒。?

3.属性:实证为主。?

4.证治:①阳明湿热:头痛身重,胸脘痞闷,溲赤闭涩,口中黏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清热利湿,和中止痛。方药:伴脘痞者用半夏泻心汤;大便不爽者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湿热久结者用陈茶芽煎。②寒滞阳明经脉:头痛以前额、面颊为主,或见眉棱骨痛,遇风寒加重或诱发,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或紧。治法:疏风散寒,疏通阳明经脉。方用选奇汤。《丹溪心法·眉眶痛》选奇方“治眉骨痛不可忍,大有效。”③阳明蕴热上蒸:头痛头胀,心烦面赤,口干或渴,胃脘不适,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治法:清泻胃热,通络止痛。方用白虎加白芷汤(《卫生宝鉴》卷九)。或白虎葛根汤(知母、石膏、葛根、白芷。《伤寒大白》)。热病后期,热伤气阴,余热未尽,头痛口渴,气短心烦,舌质红,舌苔黄,脉虚数,用竹叶石膏汤。④胃火上攻:颜面剧痛阵阵发作,其痛难忍,面赤灼热,口干口臭,溲赤便结,或鼻塞涕黄黏浊,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胃泻火,通络止痛。方药:清胃散,重用升麻,加生石膏、知母、天麻、葛根、僵蚕。鼻塞涕黄黏浊,加白芷、蒲公英、败酱草等。⑤阳明热结气壅:头痛面赤,口干口渴,心烦口臭,大便闭结,舌质红,舌苔黄或黄燥,脉滑数。治法:清胃泻热,降气导浊。方用承气汤类方或防风通圣丸。?

(三)少阳头痛?

1.部位:疼痛以头侧为主,可连及耳、目外眦。《伤寒大白·头痛》:“少阳经头角痛,痛引耳前后……”?

2.病因病机:外感以风热为主,风寒亦兼而有之;内伤则多肝胆气郁、化火或湿热壅滞。?

3.属性:实证、热证多见。?

4.证治:①少阳郁热(郁火):头痛以两太阳穴为主,或连耳目,胀痛并见,或见眩晕,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治法:疏利少阳,清散郁火。方药: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加钩藤、天麻、僵蚕、桑叶、菊花、连翘。②少阳气郁:头痛头胀,痛在两颞,时作时止,或游走不定,或痛连枕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治法:和解少阳,疏郁散结。方用柴胡桂枝汤。③少阳热结气壅:头痛胀痛,太阳穴尤甚,心烦口苦,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治法:疏解少阳,畅达气机。方用大柴胡汤。④特殊头痛——雷头风:头痛剧烈,发于耳上,痛处起核,不可触近,入夜加重,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有力。治法:疏利少阳,清热利湿解毒。方药:淸震汤加味。?

(四)太阴头痛?

1.部位:头痛部位不定,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2.病因病机:内伤为主:常见饮食所伤、劳役无度、久病失血等;或因情志内伤,肝木乘脾,运化失司,湿聚生痰。?

3.属性:虚实兼见,以虚为主。虚证多见气血亏虚或清阳不升;实证则以痰湿、湿热、痰热、痰浊为主。?

4.证治:①痰厥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治法:健脾和中,化痰降浊。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兰室秘藏》),或芎辛导痰汤(《奇效良方》)。痰郁化热,痰热上蒙之头痛,用加味二陈汤(《医方考》)。二陈汤为治疗痰厥头痛之基础方,如《伤寒大白·头痛》曰:“顽痰头痛,胸满恶心者,二陈汤加南星、海石”。即二陈汤加胆星、海浮石,名曰星石二陈汤。又以二陈汤加栀、连、胆星,名二陈栀连胆星汤,治“痰火上冲”之头痛。②气虚头痛:头痛而晕,心悸不宁,遇劳则重,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治法:益气健脾,升达清阳。方药:顺气和中汤(《卫生宝鉴》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细辛、蔓荆子、川芎)。③气虚血瘀:枕部疼痛,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痛连项背,固着不移,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弱。治法:益气升清,活血化瘀。方药:清阳汤(《脾胃论》)。④气虚络痹:头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作时止,伴见头目昏沉,精神疲惫,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健脾,补虚通络。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加当归、葛根、党参、仙灵脾、炙甘草。?

(五)少阴头痛?

1.部位:不定,以全头痛多见。足之阴经虽不行于头,却皆循于面,而“挟舌本”。如《灵枢·经脉》说:“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2.病因病机:少阴精血不足,不能生髓充脑,则脑髓空虚;阳气亏虚,既易感受寒邪,复不能温养清窍。?

3.属性:以精血不足,阳气亏虚为基本病机变化。?

4.证治:①肾阴不足:头痛眩晕,腰膝酸软,耳鸣少寐,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滋阴补肾。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味,天麻、桑叶、黑芝麻。②肾精亏虚:头痛而空,或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健忘头昏,耳鸣少寐,舌淡红,苔少,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生髓荣脑。方药:加味左归饮(《医学从众录》,在左归饮基础上重用肉苁蓉,少佐川芎、细辛)。③肾气亏虚: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健忘,阳痿遗精,经闭带下,耳鸣少寐,舌淡红,苔少,脉沉细无力。治法:补益肾气,填精生髓。方用大补元煎加味。④肾阳不足:头空痛,手足不温,腰膝酸软,精神疲惫,或见眩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法:温补肾阳,益气生精。方药:右归丸。⑤阳虚感寒:头痛经久不愈,时作时止,恶风畏寒,面白肢冷,舌质淡胖,苔薄白润,脉沉细。治法:温阳补虚,散寒止痛。方药: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川芎、生姜。?

(六)厥阴头痛?

1.部位:巅顶、颜面疼痛多见,或全头痛,或头痛部位不定。《灵枢·经脉》曰:“肝足厥明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贯膈,布胁助,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丹溪心法十二经见证》足厥阴肝经见证有“头痛”。?

2.病因病机:情志伤肝,导致气郁、化火、气滞血瘀,阳亢风动;或久病虚寒。?

3.属性:虚实兼见。?

4.证治:①肝气郁结:头痛头胀,痛无定处,情绪不宁,或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淡红,苔薄腻,脉弦。治法:疏肝解郁,利气止痛。方药:四逆散合香茗散(《鲁府禁方》香附子、川芎、细茶。水煎温服)加天麻、天南星、白蒺藜。②肝郁化火:头胀头痛,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泻火。方药:白头翁汤合栀子豉汤加天麻、川芎、僵蚕、白蒺藜、生白芍;伤阴则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加枸杞、菊花。③气滞血瘀: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性情急躁,失眠健忘,或胸胁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天麻、菊花、旋覆花、姜黄。④肝阳上亢:头胀痛而眩,面红面赤,心烦易怒,胁痛,夜眠不宁,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治法:平肝潜阳,降逆止痛。方用天麻钩藤饮或滋生青阳汤。⑤肝经风火:颜面阵痛,面颊有烧灼感,痛连齿目,突发突止,作止无时,烦躁不安,耳鸣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疏风止痛。方用羚羊角汤(羚羊角粉、蝉蜕、夏枯草、薄荷、生地、菊花、石决明、天麻、白头翁)。⑥血虚头痛:头痛,或伴头晕目眩,胁痛,或惊惕不安,妇女月经不调甚则闭经,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治法: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方药:加味四物汤合四神散(《丹溪心法·眉眶痛》“治妇人血风,眩晕头痛”,用四神散。菊花、当归、旋覆花、荆芥穗),加天麻、僵蚕。血虚受寒用当归四逆汤,寒甚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⑦肝寒上犯:巅顶头痛,干呕,吐涎,甚则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白,脉弦。治法:暖肝散寒,温经止痛。首选吴茱萸汤。?

(七)杂类头痛?

《丹溪心法十二经见证》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头顶痛,足太阳、手少阴”。?

1.全头痛:治从六经合病着眼。?

2.游走痛:从肝胆、少阳着眼,从风、气着手。?

3.?头痛休作有时:求之于少阳、厥阴。

4.证治:①气血失和:头痛头晕,情绪不畅加重,伴见胸胁胀闷、心悸、恶心等症状,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治以疏调气血,和畅气机: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白芍、党参、炙甘草、大枣、生姜)加香附、旋覆花、天麻等。②肝胆湿热:头痛头胀,口苦口干,心烦易怒,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以清利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味。

中药治头痛

头痛

1.清上蠲痛汤 当归3g,川芎3g,白芷3g,羌活3g,防风3g,杭菊花1.5g,蔓荆子3g,麦冬3g,独活3g,黄芩3g,细辛3g,甘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左侧头痛加红花2g,柴胡3g,龙胆草2g,生地3g;右侧头痛加黄芪3g,葛根3g;正额头痛即眉棱骨痛甚者加天麻1.5g,半夏3g,山楂3g,枳实3g;头顶痛加藁本3g,酒大黄3g;常有自汗者加黄芪4.5g,高丽参3g,白芍3g,生地3g。功效活血祛风止痛。主治一切头痛。

2.钩蝎汤生石决明30g,钩藤12g,全蝎lOg,细辛4.5g,川芎9g,白芷4.5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功效镇肝潜阳,理气止痛。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肝阳上亢头痛。

3.三麻川芎汤天麻、升麻、麻黄各9g,川芎12g。水煎服,母日1剂,早晚分服。功效育阴活血止痛。主治各型偏头痛。

4.苍龙汤苍耳子9g,龙胆草6g,夏枯草6g,石决明6g,杭菊花3g,生地黄6g,木贼4.5g,防风4.5g,羌活3g,桑白皮6g,大黄9g,蝉蜕4.5g。水4盅煎至1盅,饭后服下,渣再煎。服后微泻,无副作用。功效疏风止痛。主治风热头痛。

5.选奇汤羌活6g,防风6g,半夏6g,黄芩4.5g,甘草3g,生姜3片。上药为1次量,水煎,饭后3~4小时后温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功效祛风止痛。主治眉棱骨痛。

6.散偏汤 川芎30g,白芍15g,香附子6g,柴胡3g,郁李仁3g,白芥子12g,白芷2g,甘草3g。水煎服,每日l剂。理气活血止痛。主治偏头痛。

7.储氏止痛汤黄芪30g,川芎15g,南星12g,半夏10g,白附子12g,茺蔚子25g,白芷15g,全蝎10g,珍珠母25g,代赭石1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益气搜风,通络止痛。主治头痛、偏头痛或血管性头痛。

偏头痛

偏头痛是最常见的头痛类型。偏头痛以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特征,约2/3的偏头痛表现为单侧,另1/3可为双侧性。头痛可在一侧反复发作后而转为另一侧,可因咳嗽、用力而加重,也可因压迫颞动脉、颈动脉而减轻。其严重程度、发作频率及延续时间差别很大。1990年国际偏头痛会议将其分为有先兆的偏头痛和不伴先兆的偏头痛:前者一般在青春期发病,多有家族史,发作前有典型的先兆症状,如眼前闪光、黑蒙、偏盲、食欲不振、呕吐、肢体感觉异常及意识障碍等,上述先兆症状出现约lO~30分钟后即可发作头痛;后者发作前无明显的先兆症状,但可在头痛发作前数小时或数天前出现一些非特异性先驱症状,包括胃肠道症状、精神症状及体液平衡的改变,头痛多局限在单侧,程度较轻,发作缓慢,多有诱因,如心理紧张、疲劳、空腹、月经来潮等,多数有家族史。

一、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ZHS)制定的标准。)

1.有先兆的偏头痛,先兆必须持续发生(至少5分钟内,可持续60分钟内),并能完全逆转。

2.头痛应在先兆消失后60分钟内开始,持续4~72小时并具有以下特征:头痛为中度或重度;多为单侧跳痛,可因日常的体力劳动而加剧;伴有恶心和(或)呕吐、畏声、畏光。

3.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辅助检查均无异常。

二、临床分型

1.典型偏头痛发作前伴有先兆。视觉症状为最常见的先兆症状,如视野中心部位暗点或淡黑影,暗处有闪光点、闪烁的锯齿形线条,黑蒙,偏盲。其次有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少数有面舌麻木,言语困难,先兆多在头痛前l小时出现,可持续5~60分钟。随之为剧烈的搏动性头痛,大多偏于一侧,也有两侧的。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畏声怕光,出汗,喜静卧,历时1小时或数天,头痛消失后,大多数感精疲力竭,少数变得欢快,疼痛发作间歇期无症状。

2.偏头痛不伴先兆无明显先兆,但发病前期可有倦意、反应迟钝、少语等前驱症状,发作的症状性质、部位和伴发症状与典型偏头痛相似。

3.眼肌麻痹型偏头痛和偏瘫型偏头痛患者多为年轻人,头痛发作开始或发作后在头痛侧出现眼肌瘫痪或头痛对侧出现偏瘫或偏身麻木、失语,持续数日或数周恢复。
头疼+再说头疼+令人“头痛”的头痛+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 +女人经 头疼和头痛的区别

4.基底动脉型偏头痛主要发生于青春期妇女,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偏头痛,伴视力模糊或黑蒙,少数可有偏盲、复视、目眩、耳鸣、构音障碍、共济失调,持续30分钟左右可自行缓解,以后再发。

(参照:黄如训,梁秀龄,刘焯霖.临床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4)

三、常见证及其辨证要点

临床辨证应注意头痛的不同特点,同时结合整体情况及有关兼证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正确辨证。现按外感、内伤两大类分型。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外袭 头痛,痛连项背,感受风寒则痛剧,恶风畏寒,口不渴,苔薄白,脉浮。辨证要点:痛连项背,感寒痛甚,脉浮。

2.风热上扰 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劈,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浮数。辨证要点:发热恶风,面赤口渴,脉浮数。

3.风湿外感 头痛如裹,体重肢倦,胸脘痞满,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辨证要点:身重肢倦,纳呆,脉濡。

(二)内伤头痛

1.肝阳上亢 头痛,或见半侧头痛,头眩,面红目赤,口苦,心烦易怒,夜寐不宁,或兼胁痛,舌淡或略青,苔薄黄,脉弦紧。辨证要点:头眩目赤,口苦易怒,脉弦。

2.肾精不足 头痛而空,眩晕耳鸣,腰酸腿软,四肢无力,遗精带下,神疲倦怠,舌红少苔,脉细弱。见于偏头痛、低颅压综合征、精神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等。辨证要点:眩晕耳鸣,腰酸遗精,脉细弱。

3.气血两虚 头痛而晕,遇劳尤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咣白,心悸少寐,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辨证要点:遇劳痛甚,神疲懒言,心悸。

4.痰浊中阻 头痛而重,昏蒙如裹,胸脘不适,呕恶痰涎,或伴头眩懒言,舌淡胖,苔白滑或白腻,脉滑或弦滑。辨证要点:头重昏蒙,脘痞呕恶,苔白滑。

5.阳虚寒凝 头痛反复发作,疼痛剧烈,遇寒加重,遇热减轻,头部恶风喜暖,四肢清冷,小便清长,大便自可或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迟。辨证要点:反复发作,遇寒痛剧,遇热减轻,恶风肢冷,脉沉迟。

6.瘀血阻络 痛有定处,头痛如刺,经久不愈,多有头部外伤病史,舌质黯红或紫黯,或舌上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涩或弦。辨证要点:痛有定处,头痛如刺,经久不愈,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

【偏头痛的分证论治】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外袭

(1)治法:疏风散寒,宣通经络。

(2)方剂: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

(3)方药:川芎20g,荆芥20g,薄荷15g,羌活10g,细辛3g,白芷10g,防风10g,甘草10g。共为细末,每次15g,每日2次,清茶调服或作汤剂,每日1剂,分2次服。

(4)备选方:①吴茱萸汤(《伤寒论》)加减:适用于风寒之邪侵犯厥阴经,引起巅顶痛,干呕,吐涎沫,甚则四肢厥冷,苔白,脉弦者。吴茱萸10g,生姜18g,半夏lOg,藁本10g,川芎6g,甘草10g。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②疏风止痛汤(验方):适用于感受风寒后,郁而化热之证,见头项疼痛而胀,恶风畏寒。发热,遇风痛剧,口微渴,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或数。荆芥20g,赤芍15g,生地黄10g,防风10g,川芎15g,天麻10g,僵蚕10g,白芷10g,蔓荆子10g。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

(5)加减:项背痛甚者加葛根15g;头顶痛者加藁本lOg、吴茱萸6g;畏寒甚者加桂枝10g。

(6)临证事宜:①本证为外感所致,发散耗气之品不宜太过,以免重伤正气;②慎用大辛大热之品,以免伤阴,必要时可酌加反佐之品。

2.风热上扰

(1)治法: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2)方剂: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加减。

(3)方药:川芎12g,白芷9g,石膏20g,菊花9g,藁本12g,黄芩6g,栀子6g,薄荷6g,羌活9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4)备选方:①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适用于感冒风寒日久,郁而化热者,证见头痛,恶寒渐轻,身热炽盛,目痛鼻干,心烦不寐,眼眶痛,脉浮微洪。柴胡9g,葛根9g,黄芩9g,羌活6g,白芷3g,芍药3g,桔梗6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②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适用于感受风温之邪者,证见头痛,轻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舌淡,苔薄黄,脉浮数。桑叶10g,菊花15g,杏仁6g,薄荷10g,川芎9g,桔梗6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5)加减:若热甚伤津,证见舌红少津者,加知母12g、石斛15g;若见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加服黄连上清丸,每服5g,每日2次。

(6)临证事宜:①苦寒、发散、化瘀之品易耗气伤阴,可视病情酌加益气养阴之品;②本证治疗当用辛散解表之属配以清热生津之品,则会药证相当,应手而效。

3.风湿外感

(1)治法:祛风除湿,通络利窍。

(2)方剂: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3)方药:羌活9g,独活9g,藁本6g,防风6g,炙甘草6g,川芎9g,蔓荆子6g,防己3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4)备选方:黄连香薷饮(《类证活人书》)加味,适用于夏季风邪夹暑湿内侵所致之头痛,症见身热汗少,或身热微畏寒,汗出不畅,口渴胸闷,干呕不食等。黄连12g,香薷12g,藿香12g,佩兰12g,厚朴9g,荷叶6g,竹茹6g,知母6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5)加减:若湿浊中阻,症见胸闷纳呆、便溏者,加苍术9g、厚朴9g、陈皮6g、枳壳3g;若恶心呕吐加半夏10g、生姜lOg。

(6)临证事宜:①本证治疗当以祛风胜湿为主,湿为阴邪,可酌加温阳止痛药物以奏“温化”之功;②外湿发病多犯脾胃,可用理脾之品调之,药当以轻疏灵动为贵,一则可透达风湿之邪,二则可运脾通经。

(二)内伤头痛

1.肝阳上亢

(1)治法:平肝潜阳,泻火安神。

(2)方剂:天麻钩藤饮(《杂病诊治新义》)加减。

(3)方药:天麻18g,钩藤12g(后下),石决明30g(先煎),栀子9g,黄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桑寄生9g,夜交藤9g,朱茯神9g,龙骨15g(先煎),牡蛎15g(先煎)。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4)备选方:①建瓴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适用于肝阳上亢而热象不显者,证见头痛,眩晕,耳鸣耳胀,心悸健忘,烦躁不宁,失眠多梦,脉弦硬而长。生山药30g,怀牛膝30g,生龙骨(先煎)15g,生牡蛎(先煎)15g,生地黄18g,葛根10g,川芎15g,丹参10g,柏子仁10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②头风汤(验方):适用于肝阳过亢或肝郁化火者,证见头痛暴作,痛剧,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细。钩藤15g(后下),白芍15g,石决明30g(先煎),牛膝10g,菊花10g,全蝎3g,地龙10g,炙甘草6g。水煎,每日l剂,早晚分服。

(5)加减:若头痛甚剧,胁痛,口苦面赤,便秘者,加郁金10g、龙胆草10g、夏枯草15g;若肝肾阴虚,症见头痛朝轻暮重,或遇劳加剧者,加首乌15g、生地黄10g、女贞子10g。

(6)临证事宜:①治疗本症,应注意调理气机之升降,使肝气条达;②同时应注意情志对本证的影响,对情志不畅者,应配柴胡疏肝散或逍遥丸调之;③若以阴虚为本,则应慎用温燥和苦寒之品。

2.肾精不足

(1)治法:补肾益元,养阴生精。

(2)方剂: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加减。

(3)方药:熟地黄20g,党参12g,炒山药9g,杜仲9g,当归9g,枸杞子9g,山茱萸6g,仙灵脾9g,制首乌18g,女贞子9g,炙甘草6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4)备选方:①右归饮(《景岳全书》)加减: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者,证见头痛,恶寒,面白,四肢不温,舌淡,脉沉细而缓。熟地黄20g,炒山药15g,山萸肉10g,枸杞子10g,杜仲15g,肉桂15g,制附子10g,川芎10g,甘草lO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②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加味:适用于兼见外寒侵犯少阴经脉者,证见头痛,眩晕耳鸣,恶寒甚,发热轻,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脉沉而弱。麻黄12g,炮附子9g,熟地黄15g,首乌12g,杜仲12g,细辛3g,炙甘草6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5)加减:少寐者加茯神12g、酸枣仁9g;遗精带下加菟丝子15g、芡实15g;健忘者加远志10g。

(6)临证事宜:①肾阴虚导致肝失涵养,肝阳上亢,见肝阳证者,可滋水涵木以潜阳;②肾精中气两虚者,临证可柔润与甘温并用,潜降与升浮兼施。

3.气血两虚

(1)治法:补气养血,健脾益肾。

(2)方剂:八珍汤(《正体类要》)加味。

(3)方药:当归20g,川芎10g,白芍15g,熟地黄30g,白术20g,茯苓15g,甘草10g,人参6g,黄芪15g,首乌15g,桑椹10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4)备选方:①加味四物汤(《金匮翼》)加减:适用于血虚为主而气虚较轻者,证见头痛而晕,面色苍白,心悸不宁,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地黄30g,当归20g,白芍15g,川芎15g,菊花10g,蔓荆子15g,黄芪20g,党参10g,细辛3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②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适用于气虚为主,兼见阳气不足者,证见头痛,头晕,失眠,神疲乏力,形寒肢冷,不能承受重体力劳动,舌淡苔白,脉沉细,久治不愈。黄芪40g,人参10g,白术15g,炙甘草12g,陈皮15g,升麻12g,柴胡15g,川芎20g,藁本20g,葱白6g,细辛3g,当归10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5)加减:虚烦、耳鸣、头晕者加首乌15g、枸杞子15g、黄精15g;少寐者加酸枣仁10g;畏风怕冷者加细辛3g、防风10g;纳呆者去人参,加焦山楂15g、鸡内金10g。

(6)临证事宜:①气血相生,应视二者亏虚轻重而灵活调整补气药和补血药;②同时应注意培补心脾,但不可过用滋腻之品,可适当运用行散之物以使其“补而不滞”。

4.痰浊中阻

(1)治法:健脾祛湿,化痰通络。

(2)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加减。

(3)方药:半夏10g,天麻6g,白术15g,茯苓10g,橘红10g,生姜6g,厚朴9g,薏苡仁15g,白芷6g,蔓荆子6g,白蒺藜10g。水煎,每日l剂,早晚分服。

(4)备选方:①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加减:适用于痰浊内扰者,证见头痛,心悸,失眠,或伴呃逆呕吐,舌苔腻,脉弦。半夏lOg,枳实10g,竹茹10g,陈皮15g,茯苓10g,菊花10g,蔓荆子15g,刺蒺藜10g,牛膝10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②五苓散(《伤寒论》)加减:用于水湿内停,表邪未解者,证见头痛,头晕,发热,渴不欲饮,呕恶痰涎,小便不利,身重,苔白,脉浮。茯苓15g,泽泻15g,白术lOg,桂枝10g,菊花15g,白芷9g,钩藤6g,陈皮15g,天麻10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5)加减:若兼有口苦、大便不畅、苔黄腻等化热征象,去白术,加黄芩6g、竹茹10g、枳实10g;若兼有瘀血者,加川芎15g、当归10g;若有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0g;兼风痰者,加制白附子6g。

(6)临证事宜:①过用滋腻,易助湿生痰,可酌加理气药,一则可助祛湿,二则可防滋腻碍气;②半夏白术天麻汤宜浓煎,少量频服,若恶心呕吐甚者,可于服药前针刺内关穴。

5.瘀血阻络

(1)治法:活血行气,祛瘀通络。

(2)方剂: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加减。

(3)方药:桃仁10g,川芎lOg,赤芍10g,红花10g,葱白6g,生姜10g,麝香0.1g,郁金10g,细辛3g,菖蒲10g,入黄酒适量。水煎,每日l剂,早晚分服。

(4)备用方:①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适用于伴胸中瘀阻者,证见头痛,胸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颜面黧黑,目赤,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其痛下午或晚上较甚。桃仁15g,红花9g,当归9g,川芎9g,生地黄9g,赤芍6g,牛膝9g,桔梗6g,柴胡6g,枳壳9g,丹参9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②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适用于气虚所致之血行不畅者,证见头痛,痛有定处,缠绵不愈,伴头晕,面色苍白,体倦肢软,舌淡紫,脉细涩无力。黄芪20g,人参10g,当归10g,陈皮10g,升麻10g,白术10g,柴胡6g,川芎20g,羌活10g,赤芍lOg,首乌lO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5)加减:头痛甚者加全蝎3g、蜈蚣3g;气血不足者,加黄芪15g、当归15g;如头痛缓解,伴头晕,健忘,不寐者,去麝香,加首乌15g、菖蒲10g、远志10g、酸枣仁10g。

(6)临证事宜:①可于活血药中酌加补血之品,使活血而不伤正,祛瘀又可生新;②再寓行气于活血之中,使气行促血行;③方中麝香昂贵而又奇缺,白芷、藁本二药昧辛温,气芳香,性上行而善通窍,可代麝香行其功。

6.阳虚寒凝

(1)治法:温阳散寒,祛风止痛。

(2)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加减。

(3)方药:炙麻黄6g,制附子10g,细辛3g,川芎15g,白芷10g,防风10g,葱白10g,蔓荆子10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4)备选方:愈风丹,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适用于阳虚寒凝血瘀者,证见头痛急作,剧痛难忍,反复发作,遇寒加重,四肢清冷,舌紫黯,脉沉迟而涩。

(5)加减:恶风怕冷者加桂枝lOg、白芷10g;便溏者加补骨脂10g、肉豆蔻6g、五味子6g;如肾阳虚明显者加鹿茸3g、淫羊藿10g。

(6)临证事宜:①临证治疗时可酌加益气、养阴、平肝之品,或加引经之药,既标本兼顾,又存阴生阳长之义,对于阳虚夹风之头痛可获桴鼓之效;②在临床辨证时还需注意寒热真假之别。

治偏头痛6法

偏头痛俗称偏头风。西医称“血管性头痛”。患者头部一侧或双侧胀痛,呈搏动或持续性频繁发 作,主要是由于颅内动脉收缩、扩张引起,多见于女性。采用食物治疗,有显著疗效,下面介绍几则:

1.热水泡双手:洁净热水一盆,把双手浸入。水量以浸过手腕为宜,并不间断地加些热水,以保持 水温。浸泡半小时后,痛感可减轻,甚至完全消失。

2.葱姜泥敷痛处:鲜葱3条,姜皮半酒杯,酒槽1杯,共捣拌匀,敷于痛处。

3.辣椒树蔸煎水:辣椒树蔸十个,洗净,水煎加糖服。

4.白萝卜汁滴鼻:鲜白萝卜一个,捣烂挤汁,滴鼻。在滴液中也可溶入冰片1.5克再用。滴后应保 待20分钟内汁不外流, 1日2次。

5.服丝、苦瓜藤:丝瓜藤、苦瓜藤炒枯碾末, 每次用开水送服10~12克。

6.服“中药”小方:甘菊花、石膏、川芎各10克,研末,每服3克,清茶送下。

治疗偏头痛有以下几种方法:

揉太阳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7780.html

更多阅读

爆笑,令人喷饭的短信小笑话精选! 15张令人喷饭的it趣图

爆笑,令人喷饭的短信小笑话精选!小利斯神特别推荐1.一天,柿子和梨争论谁性感,请过路的桃子评价一下。桃子不屑一顾地说:“切,就你们那样还性感?都过来!过来看看我这体毛!!!2.悟空拿着磁铁在地上吸来吸去,沙僧问:大师兄,你找什么呢?悟空:嘿!俺把金箍

令人发麻的热带雨林植物绞杀 热带雨林 she

令人发麻的热带雨林植物绞杀在云南西双版纳,大森林里头,时不时看见植物之间的绞杀现象,看得我心发麻、身发颤。绞杀植物的幼苗附生于“支柱植物”上,长出的网状根系包围树干并向下扩展,直到伸入地下生成正常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后

命运多舛,令人扼腕叹息的美女诗人-鱼幼薇 扼腕叹息的近义词

命运多舛,令人扼腕叹息的美女诗人-鱼幼薇鱼玄机(约844——871年)字幼薇,一字蕙兰,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市民家女,姿色倾国,天性聪慧,才思敏捷,好读书,喜属文。十五岁被李亿补阙(掌讽谏之官)纳为妾,与李情意甚笃、但夫人妒不能容。唐懿宗

作文专题讲评-令人难忘的细节原创教案六 令人难忘的细节 讲评

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一、引题往往有这样的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清清楚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作品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物的肖像却记得不清清

声明:《头疼+再说头疼+令人“头痛”的头痛+治疗各种头痛的特效穴 +女人经 头疼和头痛的区别》为网友漫天蒲公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