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西汉高速 叹蜀道不难 安全不易 蜀道

告别桂林,路人于6月16日来到成都,6月17日取道南充、达州,夜宿万源。6月18日路人翻越大巴山、穿越秦岭,浏览了小河至安康高速公路风光。6月19日,又冒雨考察了西汉高速公路......

第一部分 千里蜀道一日还

户县经洋县至勉县高速公路(简称西汉高速公路)属于北京至昆明国家高速公路,路穿越秦岭主脉,北起西安户县涝峪口,途经户县、宁陕、洋县、佛坪、城固、南郑、汉台、勉县等8县区,南止汉中市勉县元墩,主线全长258.65km,全线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60-100km/h,路基宽度20-26m,2007年9月30日通车。

全线桥隧总长占总里程66%:共有桥梁411座,单幅总长114157延米,其中特大桥62座,连续刚构桥3座;隧道130座,单洞总长110696延米,其中特长隧道12座,长隧道14座;全线设互通式立交13处,分离式立交20处,服务区5处。随着西汉高速的通车,“苍茫秦岭山,千古蜀道难”的愁怨将成历史,“千里蜀道一日还”的梦想将成现实,西安至汉中驱车仅需3小时。

20090619长大纵坡起点

20090619秦岭服务区

踏西汉高速 叹蜀道不难 安全不易 蜀道
20090619监控中心

亮点之一:穿越秦岭,有效保护“地质博物馆”和“国家公园”

在中国地质图上,秦岭处在中央造山带和南北构造带交汇的地方,形成多期构造运动,产生岩浆活动,地层变形、岩石变质等,因此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在我国有“地质博物馆”的美誉。秦岭也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岭南终年温暖潮湿,岭北干燥,冬季寒冷。同时秦岭有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大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山松、油松等,是我国中西部交界处最重要的动植物基因库。西汉线穿越秦岭大山,开挖隧道、架设桥梁,采取少挖多保护、多还原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秦岭地质结构,最大可能的保护秦岭地质构造、植被面积和动物栖息等。该线路途经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洋县朱鹮鸟类保护区、羚牛保护区以及古汉台等历史文化遗址。在选线设计上考虑到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开动物保护区绕行洋县汉江南岸,使整个线路增加了30公里,增大投资近15亿元,较好的保护了秦岭宝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亮点之二:项目投资之大和工程任务之艰巨名列当时全国高速公路项目之首

西汉高速公路是当时全国一次性开工里程最长(全长255.023公里)、建设投资最大(工程概算总投资138.78亿元)、自然条件复杂(穿越秦岭山脉)、施工难度很大、建设任务又很艰巨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亮点之三:“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充满人性化的公路景观设计为高速公路增添色彩

从人性化设计、建设角度出发,西汉高速公路全线每50公里处设立一处服务区,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景观停车休息区5处。依山傍水因地制宜的景观设计,使司乘人员在青山绿水美景如画的环境中悠然畅行,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亮点之四:先进的高科技应用,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确保运营安全

西汉公路设计应用卫星遥感、航测图像综合分析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综合分析技术,把穿越秦岭的特长隧道用3座隧道群代替,既节约了投资,又有利于环保,也加快了工程进度;隧道施工中采用地质雷达全面检测初期支护和二衬的强度、厚度及密实性,实行先检查后计量;在省内首次对路面边缘部分采用胶轮、小型振动钢轮压实,涂刷防水层技术;首次采用初平基层、下面层、上面层平整度互保施工工艺;首次引进路面雷达检测中下面层厚度,通过调整上面层厚度确保路面总厚度等措施。有效地消灭了工程质量管理盲区,根治了质量通病。

秦岭隧道群



亮点之五:原始生态环境保护构筑绿色生态走廊

西汉公路穿越秦岭主山脉,山大沟深,地形起伏,桥隧相连,材料运输异常困难。

减少开挖:在修建过程中为有效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施工过程中采用山外桥梁预制再运进山里的措施,避免了山体大面积开挖;隧道掘进采用了在洞口上方设置截水沟、排水沟,减少洪水的冲刷,同时对洞门围岩进行锚固处理,再进行植草种树,保持坡面原始状态。全线130座隧道260个洞门,开挖面积仅与7个足球场相当,共减少开挖20万方,少砍伐树木5万棵,增加绿化3万平方米。

边坡绿化:在沿线不仅采用了柔性防护SNS技术(布鲁克网),同时对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在工程防护的基础上对沿线部分高边坡采用客土喷播和土工格室种草进行坡面绿化,植物种子配比采用草、灌、花相结合,真正落实了“对环境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程度的恢复”的原则。

长隧道改建隧道群:西汉高速公路将穿越秦岭的特长隧道用3座隧道群代替,其中秦岭1号隧道6.144公里、2号隧道6.125公里、3号隧道4.95公里,共17.219公里,即节省建设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时还便于养护,降低运营费用,隧道装修体现人文关怀,分别将两侧贴3米高瓷砖,即美化了隧道环境又提高了行车舒适性。

20090619秦岭1号隧道

20090619秦岭2号隧道

秦岭3号隧道

亮点之六:大型景观雕塑群设计彰显人文理念

打通千年蜀道:秦岭是横亘在我国南北之间的一道天然屏障。蜀道,作为逾越古代秦岭、巴山,沟通关中平原、汉中盆地与成都平原的重要交通要道,多少年来文人墨客唉声叹息。2007年,西汉高速将实现“千年蜀道一日变通途”的愿望,高速公路贯通了秦巴山区,凝聚了千百年来古今人们的期盼。

历史文化路:行走在西汉高速路上,充分感受到路与自然浑然一体构成一幅绿色山水画。秦岭在古代政治、交通、军事、经济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厚重的历史文化蕴含着秦岭磅礴的气势,高速公路边的人文历史景观和古栈道等其它遗址,使你感受到西汉高速公路厚重的历史文化。

建大型雕塑群:在西汉高速公路七亩坪服务区有一个大型黄花岗岩雕塑群《华夏龙脉》,总长为260米,宽6米,最高点8.5米。雕塑群的设计以时间轴为线索,围绕秦岭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集中反映华夏民族不畏艰难,以人定胜天的决心改造自然的力量。雕塑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以在秦岭地区影响中华民族历史的十个重要时间段为横线,运用十八个历史典故,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秦岭的古栈道。雕塑群整体形象以自然山形贯穿相连,彰显历史,体现人文,与层峦叠嶂的秦岭山脉交相辉映,与周围自然环境浑然一体,成为一座极具震撼力的“露天艺术博物馆”。

20090619秦岭服务区内雕塑群

20090619雕塑群局部

20090619雕塑群局部

亮点之七:开放式服务区设计凸现人性化服务功能

西汉高速公路修建的5处服务区(一期工程2个,二期工程3个),在设计时都充分考虑到与周边环境、自然景观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每个服务区在设计时全面为当地土特产和特色餐饮业开设专区,各个服务区都做到色彩搭配清新大方、纯洁舒适;建筑风格造型简洁明了、质朴高雅;在总体布局上,充分考虑到后期的发展空间;同时增加公用活动场所及园林式游览、观赏景点,充分发挥服务功能,为司机、旅客提供舒适、温馨、和谐的休息场所和优质服务。



秦岭服务区

宁陕休息区

西汉高速公路大型群雕《华夏龙脉》介绍

秦岭――在那华夏文明云集的中原大地上,高耸着一道南北交汇的绿色屏障。他横亘华夏大地中部,由于雄姿巍峨,被誉为中国的龙脉。他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贯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华夏龙脉》雕塑群的创作思路以时间轴为线索,其蕴含着三重含义。其一,秦岭的名称。其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围绕秦岭的华夏文明犹如龙脉一般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串连起来。其三,龙脉又指"路"的含义,秦岭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阻隔南北两地的天然屏障,自古至今,中华民族的劳动人民,为克服自然,围绕秦岭开凿路途的故事举不胜举,这些通道成为作品的另一重含义。

气势恢弘,极具震撼的《华夏龙脉》雕塑群将以时间轴为线索,以写意的雕塑手法,以独特的魅力展示于世人面前。它围绕秦岭,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集中反映华夏民族不畏艰难,以人定胜天的决心改造自然的力量。也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华夏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无与伦比的磅礴气势。

《华夏龙脉》雕塑群总长260米,雕塑以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表现,总体分为五个层次:圆雕,高浮雕,中层浮雕,低浮雕,阴文。雕塑群浮雕部分高为5.5米,圆雕高为7米,最高点为8.5米,使整个雕塑群节奏分明,层次丰富。《华夏龙脉》雕塑群整体形象是以自然山形贯穿相连,层峦叠嶂之感犹如秦岭山脉连绵不断。雕塑群以在秦岭地区,影响中华民族历史的十个重要时间段贯穿,包括:远古时期、原始阶段、春秋、秦代、汉代、三国时期、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雕塑群中人物形象接近百人,其中圆雕人物27个,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秦惠王、刘邦、项羽、上林苑骑兵队、诸葛亮、黄忠、夏侯渊、唐代武士、李白、宋代力士等。

雕塑群运用历史典故十八个,其中包括有:盘古开天地,五丁开道,石牛粪金,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运兵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上林苑骑猎,诸葛亮木牛流马计,定军山战役,李白蜀道难,九井驿开凿三巨石等等。《华夏龙脉》雕塑群还将秦岭中重要的道路进行了艺术表现,如: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等等。

秦岭服务区内雕塑群

秦岭服务区内雕塑群

雕塑群效果图

第二部分 安全事故连续不断

● 2009年5月19日清晨6时15分,西汉高速公路K55公里秦岭北出口处,相隔20米左右发生两起交通事故,致3人死亡,2人受伤,西汉高速公路汉中至西安方向交通管制近5个小时,上千辆车堵塞10余公里。现场一片狼藉,两辆大货车侧翻,其中一辆侧翻在高速路边,距离第一现场20米左右,又有两辆货车发生追尾。经民警现场勘查和对现场人员了解,事故是由一辆皖S牌照的大型半挂车刹车失灵引起的。在清晨6时05分,一辆牌照为苏C的轻型货车装载着收割机由四川开往江苏,行至西汉高速朱雀段时,被满载烟叶的皖S牌照的大型半挂车撞翻在路边,致使苏C货车驾驶室里的1人受伤,另2人坠入20多米的桥下,当场死亡。紧随其后的一辆大货车发现前方事故,紧急停车,后面紧跟的又一辆货车来不及刹车,与前车追尾,副驾驶室的司机被夹身亡。据民警调查,西汉高速秦岭服务区至户县涝峪段32公里,坡度大、弯急、桥梁隧道多,大货车连续使用刹车导致刹车失灵,造成交通事故。货车在高速行驶时,前后车之间的距离太小,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又一原因。

● 2009年5月5日晨,西汉高速公路汉中至西安方向K52公里观音山隧道北口,一辆大型半挂车和一辆货车发生追尾,撞断护栏,两车坠入20米深的桥下,2人当场死亡,3人被困车内。西汉高速汉中至西安方向交通管制近5个小时,15公里内上千辆车被堵。据了解,载着西瓜的陕北牌照大型半挂车,行至观音山隧道北口时突然刹车失灵,车辆失控,撞在正常行驶的运白酒的河南牌照的大货车后部,接着两车坠入20米深的桥下。在此,交警提醒过往司机,车辆行至西汉高速秦岭服务区至涝峪段时,由于道路坡度大,弯度急,一定不要连续使用刹车,并且要在朱雀停车区加水降温,确保行车安全。

● 2009年3月27日,西汉高速宁强县胡家坝段发生7车连环相撞事故,7时10分许,一辆车牌为甘G07795大型货车,在行驶中因车速过快转弯太急,加上雨天路滑导致车辆侧翻,横陈道路中间,引发7车连环相撞。经过3个多小时的奋力营救,4人获救,2人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 2009年3月17日凌晨1时许,西汉高速公路户县涝峪段,一辆陕D牌照的货车与一辆陕K牌照拉钢筋的大货车发生追尾,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

● 2009年3月05日凌晨,西汉高速96公里处和82公里处发生两起交通事故,造成5人受伤,同时导致西汉高速堵塞10小时,数千车辆绵延近60公里。西汉高速96公里处的车祸是凌晨4时40分发生的。凌晨5时许,在西汉高速公路82公里处又发生一起车祸,一辆拉水泥的车辆和一辆拉百货的大货车侧翻。下午1时50分,西汉高速96公里处清理完毕。1小时后,西汉高速82公里处的车祸现场也被清理,堵塞了10个小时的西汉高速开往汉中方向的车辆才得以通过。

● 2009年2月24日11时35分,一辆车牌号为晋M-DF699白色桑塔纳3000型轿车从四川成都开往山西河津市,行驶至西汉高速安康段白家坝路段122Km处(宁陕县境内),因车速过快,超车时操作不当,擦挂左侧护栏后,撞倒右侧应急车道,将正在应急车道行走的3名高速公路养护工人撞倒,致当场死亡。

20090619车内随拍西汉高速20090619车内随拍西汉高速20090619车内随拍西汉高速

● 2008年11月06日西安晚报“保西汉高速行车安全高交大队专治隧道飞车”:西汉高速公路自通车以来屡屡发生交通事故,仅秦岭二、三号隧道区段共发生事故77起。为了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近期,安康市高交大队将在这两个隧道内实施隧道区间测速,确保行车安全。

坡陡弯急安康段事故频发: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安康段多处桥、隧相连,道路纵坡较大,坡陡弯急,险段多,且有多处连续下坡,坡度大都在4.5%~5.0%之间,急弯路多并且线形较复杂。加之路段海拔高达1000米,最高海拔(秦岭3号隧道)1621米,冰雪期长,此段本来就是西汉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多发路段,而安康段交通事故又多发生在隧道内,往往事故后果严重,且难以救援、疏导和处理。尤其秦岭二号、三号隧道因隧道长、海拔较高,是安康全段事故多发区域。据安康市高交大队统计数据,西汉高速公路自去年9月30日正式通车以来,安康段共发生各类交通事故308起。其中特大事故1起、重大事故17起、一般事故98起、轻微事故192起,死亡23人、受伤90人,直接经济损失340余万元。其中隧道内发生事故114起,占事故总数的37%,秦岭二、三号隧道区段发生交通事故77起,占隧道内事故总数68%,死亡5人,占安康段死亡人数的22%,受伤20人,占受伤人数22%。

区间测速飞车跑不掉:“经过我们对多起事故的综合分析,造成交通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是车辆超速行驶,虽然我们采取了多种限速措施,但目前在事故多发的两个隧道群内仍然缺乏有效的限速措施。”“为消除隧道群内超速行驶监管的盲区,安康市高交大队经过实地勘测考察,并参考借鉴外地经验,近期将在事故多发的秦岭二、三号两个隧道口双向各设置两个断面车辆检测系统,通过比对相同车辆在同方向两个断面的通行时间,来判定该车辆是否在该隧道行程中超速。如果发现超速嫌疑车辆,测速系统会将违法车辆进行现场抓拍,如果发现其他严重违法行为,便及时将违法数据及图片信息通过预警系统发送给前方执勤民警,由民警实施拦截依法处理。”

降温水池货车强制休息客货分道行驶

● 2008年8月14日7时23分,西汉高速公路酉水段,一辆大货车与另一辆大货车相撞发生侧翻。侧翻车辆驾驶室严重变形,两人被困其中,一人当场死亡。当日14时许,西汉高速公路往汉中方向关岭隧道内,一连发生两起交通事故,多人受伤。14时39分许,一辆大货车与一辆红旗小轿车发生追尾,小轿车严重变形,车体基本损毁,3人被困车内,其中1人受重伤。

● 2008年8月13日6时10分,西汉高速洋县段(114公里处)发生一起车辆追尾事故,追尾车辆驾驶室严重变形,驾驶员被方向盘和驾驶座死死卡住,2人在事故中受伤。

● 2008年8月12日下午,西汉高速公路佛坪段同一地点发生两起交通事故,所幸没有人员伤亡,但因此共造成五个小时的堵车现象,下午五点十分,交通开始逐渐恢复正常,五个小时内,西汉高速公路被堵车辆从佛坪排到宁陕。由于天下大雨,西汉高速公路关岭隧道内上午十点发生起交通事故,一辆平板车撞上了一辆行驶中的大货车,造成侧翻,交通一度中断。下午14时10分在同一地点,再次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大货车撞上了一辆汽车,由于路面湿滑,随后五辆车相继发生追尾。

● 2008年7月14日10时40分左右,一辆车牌号为皖S52740的六轴大货车在西汉高速公路佛坪至金水段的隧道内发生侧翻,事故导致进入四川和汉中灾区的大通道交通中断12个小时,3000多车辆滞留。晚10时,救援人员清理出一条窄小的车道,滞留车辆被有序疏导缓慢通过隧道。

● 2008年6月14日17时9分,西汉高速路宁陕引线蜂堡寨隧道中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安康市安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石泉高速客运公司车号为陕G06608班车在从西安返回石泉途中与一辆渭南蒲城车号为陕EA1633桑塔纳小型轿车相撞,造成桑塔纳轿车内5人(核载5人)中2人当场死亡,3人被送往医院抢救,其中2人在抢救中死亡。本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张春校在隧道内违法强超强会,加之车辆超速,临危采取措施不当,导致本起事故的发生。

● 2008年6月14日17时许,一驾驶员驾驶桑塔纳小轿车(车内乘4人)在西汉高速公路宁陕县蜂堡寨隧道内与大客车迎面相撞,造成桑塔纳小轿车驾驶员和车上4人死亡,1人受伤。

● 2008年4月29日23时许,宁夏籍驾驶员赵某,随乘男、女两人自汉中赶赴银川,行经西汉高速下行线秦岭二号隧道时,汽车撞在加宽车道墙角处,两名随乘人员当场死亡,赵某重伤。

避险车道恢复路肩避险车道

● 2008年4月09日投资约2.5亿元的西汉高速公路涝峪段安全强化工程即将施工。西汉高速公路秦岭1号隧道至涝峪段,是一个约20多公里长的大纵坡。由于受到地形限制,出于生态环保要求,西汉高速公路当初设计的涝峪段按60公里行车速度设计,路面设计宽度20米。2007年9月30日通车后,短期内发生多起交通事故。10月8日货车放行首日,涝峪段发生了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为此,在有条件的路段加宽路面,增加紧急停车带,并增加小型停车区和紧急避险车道,成为必要措施。2007年11月底,涝峪段增设了2套雷达测速装置。在长大纵坡路段及秦岭隧道群范围,增设摄像机15台,基本实现秦岭3号隧道至涝峪口段的全程电子监控。2008年安全设施强化工程包括新建两个紧急避险车道,增建纸坊停车区、沙窝停车区、东涝停车区,并扩建改造一个停车区,同时在沿途条件允许处,扩建加宽行车道。

● 2008年2月23日11时许,陕西籍驾驶员张某和秦某两人在赶往汉中途中,在西汉高速上行线梨子坪隧道内发生碰撞事故,造成2人死亡。

● 2008年2月3日18时许,一四川籍驾驶员在途经西汉高速上行线油坊坪隧道北口时,车辆失控撞在公路护坡上,造成该驾驶员当场死亡。

● 2008年2月3日凌晨,西汉高速发生的5车连环撞事故,夺走了一个轿车里4条鲜活的生命。悲剧发生在西汉高速距离汉中约80公里处。据介绍,由于部分路面结冰和一些司机麻痹大意,当日西汉高速上还发生了几起交通事故。

● 2007年12月25日21时至26日15时,西汉高速安康段先后发生4起交通事故,共导致2人死亡、5人重伤,造成西汉高速汉中至西安方向交通中断5小时。25日下午起,一场小规模降水,使地处秦岭腹地的西汉高速宁陕段90余公里路面险象环生。众多隧道出入口处出现积冰,加之许多驾驶员缺乏山区高速路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驾车经验,导致交通事故接连发生。当晚9时许,一辆车牌为“陕F66101”的雪弗莱小轿车满载5名乘客,北下行至秦岭服务区1、2号隧道之间,由于车速过快、路面积冰,在撞击道路右侧钢板护栏后翻车。事故现场惨不忍睹,12米长的坚硬护栏被撞倒,车顶钢板像纸片般被撕扯开,右前轮飞出路面十几米,发动机都与车体脱离开来。车上乘客1人当场死亡,4人重伤。正当交警忙于处置此起事故时,26日凌晨1点,一辆由四川方向开来的大货车又在3号隧道处撞击护栏后翻车,沉重的车体侧倾后在路面上平推出50余米,车上满载的桶装油漆洒满高速路面,该事故仍造成高速路北下方向交通一度中断,导致1000余车辆滞留风雪之中长达5小时。

● 到2007年11月7日,西汉高速公路半个月发生交通事故23起,多为大型运载车辆刹车故障所致。为了保障来往车辆交通安全,西安交管支队高速公路大队从13日起在速西安管区路段设立3个安全检查站,发放交通“温馨提示卡”,劝返限制车辆驶离西汉高速。据统计,平均每天有50辆限制车被劝返。

● 2007年10月12日晚,西汉高速公路双岭隧道处再次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

● 2007年10月8日12时至15时,西汉高速公路50公里至55公里处相继发生10起交通事故,导致36辆大车、13辆小车相撞,造成6人当场死亡,1人送医院途中死亡,22人受伤。连续的车祸让西汉高速从10月8日中午起被迫实行单幅通行。大量从汉中前往西安的车辆被迫滞留于汉中龙亭收费站附近路面上,持续时间已超过30小时。据西安市公安交管支队事故处负责人介绍,10月8日是西汉高速公路允许大货车上路的第一天,由于该段公路坡度相对较大,货车在下山途中频繁使用刹车,造成刹车片发热失灵后引发事故,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详细调查。

● 2007年国庆节期间,由于出行车辆较多,适逢雨季来临,沿线尽管加强安全巡逻和安全警示,但仍有个别司机安全意识不强,致使全线七天内发生30余起交通事故,造成路产损失88410元。造成这些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违章停车和超速行驶。

● 2007年9月30日是汉中最为盛大的日子,也是最悲哀的一天,因为就在西汉高速开通的第一天发生了及其不幸的事:晚20时,在西汉高速汉江停车区发生多辆汽车连环相撞事故,造成部分人员伤亡。

秦岭一号隧道秦岭一号隧道秦岭二号隧道

短短7天频发30起交通事故,特大车祸谁之过?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在各种道路交通事故中,大货车肇事造成21505人死亡,占总数的21.8%,经过交通部门调查,国内特大交通事故大多发生在崎岖山路和长下坡路段。

2007年9月30日,备受瞩目的西(安)汉(中)高速公路全线开通,10月8日,西汉高速公路50公里+300米至55公里+800米处约5公里区段内,相继发生10起交通事故,导致36辆大车、13辆小车相撞,造成6人当场死亡,1人送医院途中死亡,22人受伤。10月12日、13日西汉高速双岭隧道处再次发生一起车祸……短短的7天内发生交通事故30余起,是什么原因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呢?如何保障交通安全?什么样的车才是安全的?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经过分析认为此次发生车祸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长距离下坡,车辆没有采用先进的刹车系统,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踩刹车过久容易使刹车过热而失灵,导致发生连环追尾事故。

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2007年5月4日8点30分左右,云南省临沧市临祥公路云县长坡段发生一起货车碾压路外群众的特大交通事故,肇事大货车冲出事故现场约一公里后才停住,造成16人死亡,43人伤的惨剧,事故的原因还是长距离下坡,刹车失灵。关注安全,刻不容缓!为什么长距离下坡重卡刹车失灵的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如何解决重卡安全问题?市场呼唤安全重卡。

据了解,国内目前传统的解决刹车失灵的方式就是司机在跑山路下坡的时候会在车顶装一个水箱,一旦发现制动毂发烫,就应立即停车制动器降温,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专家指出:传统的刹车方式不能从从根本上解决重卡安全问题,车辆必须采取更先进的安全技术措施。西汉高速特大车祸事警示重卡安全,呼唤汽车安全技术革新!据有关人员调查统计,在西汉高速此次发生车祸的众多卡车中无一辆陕汽重卡,陕汽重卡以出色的安全性树立重卡安全新典范,创造了奇迹。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保障了陕汽重卡的安全性呢?

陕汽重卡:率先采用潍柴WEVB发动机制动系统——重卡下坡安全双保险。该技术是潍柴动力斥巨资从德国MAN公司引进的发动机制动专利技术,世界技术,国内独有,与国际同步。WEVB技术使整车制动效率提高50%以上,减少刹车次数,提高使用经济性,使刹车制动被动转为主动,有效保证车辆行驶的主动安全性。

WEVB整车道路试验。实验条件:采用与不采用WEVB系统的柴油机先后装配在同一辆重型车上(试验车型为新德龙6×4牵引车,发动机功率360马力,车辆载重90吨)在某一相同的档位下进行同一长下坡路段上的对比实验,长下坡路段上的行驶时间对比实验结果。

路径坡段一坡段二

路段长3km4km

WEVB状态使用WEVB不使用WEVB使用WEVB不使用WEVB

由坡顶到坡底行驶时间10′45″8′15″13′10″11′15″

使用刹车次数不用刹车刹车8次刹车3次刹车13次

从以上对比试验结果明显可以看出:采用WEVB安全制动系统的重卡在重载长距离下坡时,刹车次数明显减少,车速得到有效控制。

关怀卡车司机,共建和谐社会!为了卡车司机的安全,杜绝长距离下坡刹车失灵的悲剧重演,重卡安全升级迫在眉睫!我们呼吁所有的重卡企业都要为卡车司机着想,加装WEVB安全制动系统,生产安全、可靠的重卡,为他们的安全尽一份责任。

朱雀隧道

西汉高速是不是危险路段?

西汉高速公路下行线秦岭一号隧道出口K58+715~K45路段上下行线之间互通路极少,多处桥、隧相连,其中大小隧道20余座这些加强驾驶员疲劳都不在话下,更关键的,道路纵坡较大,且有多处连续下坡,坡度都在4.5%~5.0%,急弯路多并且线形较复杂,标志标线不完善等,极易形成交通事故的多发路段,而且往往事故后果严重,且难于救援、疏导和处理。

纵坡坡度与交通事故率之间的关系见下表:

纵坡坡度%交通事故率(每亿车公里)

0~2  46.5

2~4  67.2

4~6  190.0

6~8  210.5

看起来,西汉高速设计坡度没有超过6%的最大限制,但秦岭1号隧道海拔1400余米,西安市平均海拔650余米,西汉高速公路从秦岭1号隧道开始到西安绕城高速,在63公里的路段上海拔逐步降低,受到秦岭特殊地势的影响,从秦岭1号隧道往北30多公里是连续下坡路段,与秦岭南麓相比,路面相对在极长的距离上这样“陡”的下行,在国内和国际都是罕见的。

由于下行线秦岭三号隧道进口(K76+660)与秦岭一号隧道出口(K58+715)地段相对高差近200m,平均坡度为2.58%,车辆沿途在隧道内一直下坡行驶,大型货车驾驶人频繁使用制动,使刹车磨片发热出现“热衰退”现象,从而导致制动效能下降甚至制动失效。此外,约17km的隧道行车,在出一号隧道后驾驶人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紧张度降低,而接下来驾驶人又将面临平均坡度为4.7%的多处连续下坡和长达29km多急弯的复杂路段。针对此路段特点,建议西汉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在下行线朱雀隧道出口(K58+600)外修建大型货车强制检查点,使车辆制动器降温,恢复其制动性能,消除故障隐患,同时为驾驶人提供前方道路情况及应急措施。

具体方案如下:①在朱雀隧道出口右侧扩建停车场,至少能容纳10辆大型货车;②在下行线一号隧道出口设立“大型货车强制检查点前方700m”标牌;③在距离强制检查点前600m右侧路面,每隔200m喷涂“大型货车”字样,引导大型货车归道行驶;④在朱雀隧道出口设立大型货车分流标志,指引车辆进入检查场地;⑤在场内修建降温池和蓄水池,供车辆制动器降温和补水;⑥在场内设安全行车指南标牌,内容为下行线K57~K45路段的道路状况和驾驶人紧急避险措施;⑦在场内修建车辆避险道,以防驾驶人驶入强制检查点而无法停车,导致人员、车辆及设施受损。

下面是报道和一些分析:

西汉高速因沿途地形复杂,不同路段设计限速标准不同,西安至涝峪口限速100公里;涝峪口至秦岭隧道群限速60公里;秦岭隧道群至油坊坪限速80公里;油坊坪至天家砭限速60公里;天家砭至槐树关限速80公里;从槐树关到汉中平原段直至宁强县限速100公里。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拟在西汉高速上增加警示牌和限速标志,并增设减速带。在事故易发路段还将把限速从原来的60至80公里每小时降低到40公里每小时。此外,还将增加监控和测速设备,如遇雨雪雾天气,西汉高速户县到洋县路段将会进行交通管制。

西汉高速最主要的工程就是穿越秦岭主脊,秦岭的北坡各河流及南坡主脊附近都是坡降很大,因此,这些地方(可能还有其它小的分水岭)肯定都是连续长大下坡,可能有几十公里,所以车辆需要连续制动,对安全极为不利,虽然设计上肯定设计了平坡,甚至避难线,但是仍然需要慎之又慎的驾驶。为了防止事故发生,秦岭北麓下行车道上还修建了两条近200米长的应急车道,上面铺满了砂石,专供制动失灵的车辆在此“趴窝”,但可惜的是,一些车辆并没有按照高速公路行驶规定来行车,近日一辆货车在制动失灵后,在应急车道上都没有能停下来,“跑完”应急车道后,冲下20米高的沟渠。秦岭1号隧道海拔1400余米,西安市平均海拔650余米,西汉高速公路从秦岭1号隧道开始到西安绕城高速,在63公里的路段上海拔逐步降低,受到秦岭特殊地势的影响,从秦岭1号隧道往北30多公里是连续下坡路段,与秦岭南麓相比,路面相对要“陡”一些,但是整个路面的坡度没有超过5%,因此只要按照规定限速行驶,车辆一般不会出现遇到紧急情况无法控制的局面。

西汉高速公路自2007年9月30日晚6点正式通车放行以来,事故频频发生。9月30日当晚就发生大小事故10余起“,十一”黄金周期间发生大小交通事故30余起。10月8日,下行线K50+300~K55+800处先后发生10起交通事故,造成36辆大车、13辆小车相撞,导致7人死亡、22人受伤、1000余辆过往车辆受阻、西汉高速公路交通中断。这也是到目前为止西汉高速公路上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交通事故。10月12日,下行线K51处的双岭隧道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以上列举的事故均发生在下行线K58+715~K45,因此,研究该路段事故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进入路段先安全检查中部设置大型停车区坡顶设置大型服务区

1 事故分析

西汉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形态可分为碰撞、追尾、刮擦、翻车、坠车、失火和其他等7种。据调查,其中将道路交通的安全取决于交通过程中人、车、道路、环境之间是否协调,因此,除了前面两个因素外,道路本身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及交通环境作为构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成为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西汉高速公路下行线秦岭一号隧道出口K58+715~K45路段上下行线之间互通路极少,多处桥、隧相连,其中大小隧道20余座,道路纵坡较大,且有多处连续下坡,坡度都在4.5%~5.0%,急弯路多并且线形较复杂,标志标线不完善等,极易形成交通事故的多发路段,而且往往事故后果严重,且难于救援、疏导和处理。

根据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可应用当量事故数和事故率来确定该路段是否为事故多发段:在所选道路上选取一定长度路段,通过当量计算法计算第i路段t年内的当量事故数及事故率:[ERi]=K1Fi+K2Ji+Ri(1)式中:[ERi]为第i路段当量事故数;K1为死亡事故权值,取2.0;K2为受伤事故权值,轻伤与重伤分别取1.2、1.5;Fi为第i路段死亡人数;Ji为第i路段受伤人数;Ri为第i路段t年事故统计数。式中:[ERfi]为第i路段当量事故率(百万车公里事故数);L为路段长度(km);[AADTi]为第i路段年平均日交通量;t为统计年限。根据式(1)、式(2),西汉高速公路下行线秦岭一号隧道出口K58+715~K45路段当量交通事故率为2.03%,远远大于正常情况下的当量交通事故率(0.8%),说明该路段确实为事故多发路段。其中下行线K53+745处的双岭隧道出口(见图2)是一个陡坡(坡度4.5%)加急弯路段,从线形上看,隧道的线形及与路段的连接线完全符合山区高速公路设计规范要求,但由于隧道内外亮度差别较大,视觉效应的影响使驾驶人不易辨别洞外的道路线形和道路上的交通情况及障碍物情况,产生一个视觉盲区。道路上运行的多为大型货车,而且超载的大货车与小型车速度相差悬殊,极易由于制动距离不足而引发追尾、紧急避让不及而碰撞等类交通事故。

10月12、13日发生的2起事故都是因为大货车驾驶人未能辨别洞外的道路线形和道路上的交通情况而发生的追尾事故。西汉高速公路跨越我国南北分界的秦岭山脉,隧道两端气候差异大,该地区降雨量大,冬季有积雪。冰雪阴雨天气隧道出入口路面结冰、覆雪、湿滑,隧道内外路面附着系数明显不同,影响车辆操纵稳定性。车辆在持续长、大下坡路段行驶,则更容易发生事故。西汉高速公路事故时间分布明显呈现3个高峰时段:4:00~6:00、12:00~14:00、20:00~21:00,此3个时间段发生的事故占全天交通事故总量的52.5%。其主要原因:4:00~6:00和20:00~21:00,秦岭山区多霜雾,而且是驾驶人驾驶车辆最费神、最费力、最紧张的时候,也是全天交通事故高发和行车险象环生的时段;12:00~14:00,驾驶人对隧道出入口明暗变化的适应能力变差,生理机能下降,主观上心情急躁,加之视线不良、客观性疲劳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这一点在台州境内的高速公路隧道事故的统计分析中已得到验证:发生事故,白天多于晚上,雨天高于晴天;阴雨天气情况下,事故普遍在雨后1~2h开始发生,雨后6~10h形成事故的高峰期,而后逐渐下降,16h后基本无事故发生;晴天情况下,11:00~14:00光照强烈时间段和黄昏逆光行车时间段为事故多发期。



上图 坡顶服务区 下图:坡中停车区



2 事故预防措施

西汉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①连续长、大下坡,大型载重车驾驶人频繁使用制动而使制动效能降低甚至制动失灵;②冰、雪、雨、雾天路面附着系数下降,造成隧道内外路面附着系数的巨大差异;③隧道内照明、通风不佳,造成驾驶人视觉上的明暗差别;④车辆不按限速标志行车,未将车速控制在安全行车速度以内。根据下行线秦岭一号隧道出口K58+715~K45路段的交通事故特征及成因,提出以下交通安全对策,以减少该路段交通事故的发生。

2.1 道路设计要与安全管理相结合由于西汉高速公路安全问题的特殊性,要求在设计、运营过程中充分研究道路安全问题。西汉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要定期分析研究,根据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对道路进行必要的安全设计,并经主管部门审核后作为设计补充组织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道路设计与交通安全管理紧密结合,使道路设计更符合安全管理的实际需求。

2.2 修建大型货车强制检查点由于下行线秦岭三号隧道进口(K76+660)与秦岭一号隧道出口(K58+715)地段相对高差近200m,平均坡度为2.58%,车辆沿途在隧道内一直下坡行驶,大型货车驾驶人频繁使用制动,使刹车磨片发热出现“热衰退”现象,从而导致制动效能下降甚至制动失效。此外,约17km的隧道行车,在出一号隧道后驾驶人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紧张度降低,而接下来驾驶人又将面临平均坡度为4.7%的多处连续下坡和长达29km多急弯的复杂路段。

针对此路段特点,建议西汉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在下行线朱雀隧道出口(K58+600)外修建大型货车强制检查点,使车辆制动器降温,恢复其制动性能,消除故障隐患,同时为驾驶人提供前方道路情况及应急措施。具体方案如下:①在朱雀隧道出口右侧扩建停车场,至少能容纳10辆大型货车;②在下行线一号隧道出口设立“大型货车强制检查点前方700m”标牌;③在距离强制检查点前600m右侧路面,每隔200m喷涂“大型货车”字样,引导大型货车归道行驶;④在朱雀隧道出口设立大型货车分流标志,指引车辆进入检查场地;⑤在场内修建降温池和蓄水池,供车辆制动器降温和补水;⑥在场内设安全行车指南标牌,内容为下行线K57~K45路段的道路状况和驾驶人紧急避险措施;⑦在场内修建车辆避险道,以防驾驶人驶入强制检查点而无法停车,导致人员、车辆及设施受损。

2.3 提高路面附着系数隧道过往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微小颗粒物沉积在路面上,加上车辆行驶中油、水滴漏及发生事故后泄漏的燃油、机油遗留在路面上形成一层类似油性物质。这类物质附着在路面上,会大大降低路面的附着系数,尤其在路面遇水潮湿后,附着系数下降更明显,极易造成车辆侧滑、方向失控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采取路面“打毛”或经常清洗等措施,提高隧道内路面的附着系数是减少隧道交通事故的关键。同样在下行线K45~K58路段的陡坡、连续下坡、急弯处路面布置彩色(黄、红、白)减速带或进行人工“打毛”并及时清除路面积雪和结冰。

2.4 完善隧道内外的交通安全设施对设置不当、信息提供不合理的交通标志、标牌、交通信号及交通安全设施重新进行布置,保证为驾驶人提供最方便、最及时的交通信息;通过可变诱导标志等及时向驾驶人提供临时占道情况和紧急交通信息,方便驾驶人随时了解前方道路的交通状况,从而有效减少因突发事件等带来的交通事故。

具体措施:

①在下行线一号隧道入口处添设信号灯。当下行线发生重大事故时禁止上游车辆继续前行,缓解下游交通疏散能力,使救援能迅速、顺畅,同时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②增设和改变可变情报板的尺寸和大小。在下行线一号隧道入口处增设可变情报板,及时告知驾驶人前方路况;改变隧道群内可变情报板的尺寸———缩小宽度增加长度,文字采用单行显示。目前,隧道内可变情报板采用双行显示,字体太小,不易识别,改为单行显示更能有效传递信息。

③在下行线K45~K55路段中央安装若干太阳能警示灯,并在事故多发点增设车速显示板,提醒驾驶人注意控制车速。

④在下行线双岭隧道出口安装遮阳棚,降低隧道内外照度差异。

2.5 改善隧道的通风及照明由于隧道内的交通流是随机的,不同时段的交通量有明显差异,而隧道内的通风、照明设施如果不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则既不能满足高峰负荷变化所需,又增加了隧道的运营成本。因此,为了实现隧道的智能控制,为驾驶人提供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应根据隧道交通流状态,结合隧道长度、隧道内交通量、车型、废气排放量、气象条件、环境等因素,对隧道的通风、照明系统的运行进行灵活调节,使其既能为道路使用者提供满足环境标准要求的条件,又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 结 语

根据对西汉高速公路下行线秦岭一号隧道出口K58+715~K45路段交通事故的分析,该路段交通事故的形态主要是追尾,事故主要是由于该路段线形复杂(多桥隧相连、连续下坡、多急弯等)、驾驶人对道路不熟悉、超速行驶、遇突发事件操作不当等而引起的。结合该路段的道路环境特征,提出在下行线朱雀隧道外修建大型货车强制检查点、在连续下坡和急弯处路面布置彩色减速带、完善隧道内外交通安全设施、改善隧道内外环境、提高管理部门服务质量等措施和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西汉高速公路交通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合理可行的方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8458.html

更多阅读

李白《蜀道难》审美艺术赏析 李白 蜀道难

李白《蜀道难》审美艺术赏析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写景状物以及诗歌体现出来的气象的宏伟而阔

我读《蜀道难》 蜀道难原文朗读

No.77我读《蜀道难》1.题外话:看来,有时候,人不得不相信迷信,不得不承认神灵确实存在。这两天真是见鬼了,我在上图中打《蜀道难》时,有三个字怎么也打不上去,贴也贴不上去。想了很多办法,这三个字只显示“?”号,就是不显示字。对此,

剑门蜀道组诗 剑门蜀道剑门关

剑门关莽莽秦岭,被一匹夜月的狼千里追赶。逼堵至此的七十二峰,峰峰似剑大剑小剑壁立的寒光,裂开一道窄门蜀道,一条羊肠,从门缝中蜿蜒穿过往南,绕小剑山,穿广汉挽紧成都平原;往北,越秦岭,出斜谷拴住八百里秦川。而关城像一只巨大的锈锁,扼住秦

佛坪西成客专朝阳隧道开工记严建设 隧道开工报告

佛坪西成客专朝阳隧道开工记【严建设】应邀跑了趟佛坪。拍摄西成专线佛坪朝阳隧道开工。佛坪地偏一隅,位于秦岭腹地的崇山峻岭中。过去驱车从西安去佛坪只能走108国道,翻山越岭,200多公里盘山公路曲里拐弯,大致需要5个小时。如今驱车去

《天天天水网》:一块石头的归属2014.5.22

秦州区平南镇与天水镇交界的铁堂峡峡谷,因十天高速建设中翻出来了一块布满特殊纹理的石头,而引起了天水镇与平南镇两地群众的对于石头归属和保护权的争夺战,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那么,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呢,为什么会引得两地大动

声明:《踏西汉高速 叹蜀道不难 安全不易 蜀道》为网友没什么大不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