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译文 金刚经讲解

经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译为:阐述像金刚一样坚利光明而又究竟圆满的智慧的经典,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①:一时,佛②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③,与大比丘④众千二百五十人⑤俱。

【译文】我听到世尊说这部经时是这样说的:当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宣讲此经,听佛说法的有菩萨罗汉及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等。

尔时,世尊食时⑥,着衣⑦持钵⑧,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⑨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⑩。

金刚经译文 金刚经讲解
【译文】那时,正是世尊将要进食的时候,世尊穿好衣服,双手持钵,进入舍卫大城,在城中乞食。世尊依次乞食之后,又回到原来起行的地方。世尊吃完饭,收好衣钵,又洗了脚,这才铺好座位盘腿而坐。

善现起请分第二

时长老①须菩提②,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③善护念④诸菩萨⑤,善付嘱⑥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⑧,云何应住⑨?云何降服其心⑩?”

【译文】就在世尊坐下时,年长德高的弟子须菩提在众人之中从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来,他袒露右肩,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掌,行了一个礼,然后对世尊赞叹并启请道:“太希有了,世尊!如来佛你就是这样善于护念未成道的弟子的,就是这样善于嘱咐将得道的弟子的!世尊,那些善男子、善女人,假如他们发了究竟圆满的菩提心,那么他们应如何保持这种愿心而不退转呢?当妄心又起时,他们又应如何降服其妄心呢?”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11,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往,如是降服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12”

【译文】佛陀回答道:“你问得太好、太好了!须菩提,正如你所说的那样,如来佛正是这样护念未成道的弟子、嘱咐将得道的弟子的。你现在专心专意地听,我理当为你解答你所提出的疑问。善男子、善女人,你们一旦发了究竟圆满的菩提心,就应当如我说的这样保持愿心而不退转。假如妄心又起,就应当如我说的这样降服妄心。”须菩提答道:“这就太好了,世尊!我们在座各位愿意听、乐意听、很想听您开示。”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①,应如是降服其心。所有一切众生②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③而灭度④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⑤?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⑥,即非菩萨。”

【译文】佛陀告诉须菩提等人说:“各位菩萨、大菩萨们,你们应当如我所说的这样降服妄心,才能使菩提心常住不退。所有一切众生,统括起来说有以下十类,即卵生(如鱼鸟龟蛇)、胎生(如人畜龙仙)、湿生(如水中蠕动的鳞介)、化生(如蚊蝇蛾)、有色界天众生、无色界天众生、有想天众生、无想天众生、非有想天众生、非无想天众生。所有这些众生,我都要让他们完全彻底地进入不生不灭的大涅槃境界而断灭他们的妄心、恢复他们的自性。我将如此断灭无量无数无边众生的妄心而恢复他们的自性,但是,实在说,众生中没有谁的妄心是我断灭的,没有谁的自性是我恢复的。这又是什么道理呢?须菩提,众生与诸佛菩萨的心性本来一样,只是众生的心性被妄心所迷,从而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而难脱六道轮回。一旦他们看破四相,断灭妄心,觉悟自性,那么,他们就跟诸佛菩萨一样了。他们这是自悟自度,并不是靠我得度,所以说我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我灭度,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菩萨还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看不破这四相,那么他就不是菩萨,而是自性未觉的众生了。”

妙行无住分第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①,应无所住②行于布施③。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④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译文】“再次,须菩提,菩萨对于九法界的所有一切来说,应当毫无执取而行布施。也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净,远离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而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当如我所说的这样去行布施:内不着我、外不着人、不着所施之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菩萨如能不着相而行布施,那么他的福德将是不可思量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⑤?东方虚空⑥可思量不⑦?”“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功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译文】“须菩提,你意下如何?东方虚空的广大无边,你能思量得尽吗?”“我思量不尽,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无边无际的广大虚空,你又能思量得尽吗?”“我更思量不尽,世尊!”“须菩提,菩萨如能不着相而行布施,那么,他的福德之大也就像这样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就应当如我所教的这样不着于相而把心安住。”

正信希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①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②言说③章句,生实信④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⑤,后五百岁⑥,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译文】须菩提又向佛启请道:“世尊,你前面所说的妙理,有大乘根基的人能信受奉行,但大多数众生听了这个说法能否生起真实的信心呢?”佛陀回答须菩提说:“你不要这样说。我所说的义理,不仅现前有人深信,即使如来我过世后,后五百年,也有人深信此法,也有人持守戒律、广修福德,他们对我的说法一定能生信心,并且认为我所说的实而不虚。”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⑦,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⑧,亦无非法相⑨。”

【译文】佛陀进一步解释道:“你应当知道他们这些人,不只是在一位佛二位佛、三四五位佛那里种得善根,而是在无量千万佛那里种得善根。这些人听到我的这些说法,哪怕只有一念净信不疑,须菩提,如来佛对此全都知道、全都看见。这些众生,也将会得到像诸佛一样无量的福德。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具有善根的众生,跟诸佛一样,不再着于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了。也可以说,他们既不执着于虚有,也不执着于空无了。”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译文】“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众生,如果他们心中执着于相,无论什么相,就是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如果他们执着于虚有物相,就是着于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为什么呢?这如同他们执着于空无,同样是着于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所以对于觉悟者来说,既不应执着于虚有,更不应执着于空无。”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⑩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译文】“因为这个义理,所以如来我经常说,你们这些修行的人,应当明白我所说的法是不得不说之法,不应对它执着,它好比是渡河用的筏子,一旦渡过了河,筏子也就弃而不用了。佛之正法最终尚且应当舍弃,更何况那些不是正法的东西呢?”

无得无说分第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①?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②、非非法③。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④而有差别。”

【译文】佛陀又问:“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来佛真的得到无上菩提法了吗?如来佛真有所说的定法吗?”须菩提回答说:“如果我真正理解佛所说的真义的话,佛所说的法没有定法可以名为无上菩提法,如来佛也确实没有定法可说。为什么呢?因为如来佛所说的法,都不能够像外物那样取得,只能心悟,不能言说,说它空无,它又存在,说它实有,它又无相。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呢?理由是,一切圣贤的差别,全是由于他们对自性无为法所领悟的程度有深浅高低的不同而有了差别。”

依法出生分第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①七宝②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③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④,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译文】“须菩提,你意下如何?如果有人用盛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种宝物来行财布施,那么此人所得的福德到底多不多?”须菩提回答说:“真是太多了,世尊!为什么说多呢?因为这种福德是着相布施而得的福德,并不是离相布施而得的自性福德,所以如来佛您说他所得的福德多。这是从物相上说,而不是从自性上说的。”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⑤,乃至四句偈⑥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译文】“如果又有一个人,深信这部般若经中的一卷半卷、一章半章,甚至只是其中了达空义的四句偈子,为他人解说,这个人所得的福德就会超过前面所说的那个人的福德。这是为什么呢?须菩提,你要知道,所有诸佛以及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之法,都是从这部般若经中产生的。须菩提,般若是自性本有的根本智,真正的佛法就是般若,而人们所说的佛法是后得智,并不是真正的佛法。”

一相无相分第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①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②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③,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译文】“须菩提,你认为如何?须陀洹在修行时是否预先就有一定要证得须陀洹果位的念头?”须菩提回答说:“没有,世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须陀洹虽不能彻悟,仅能强制其欲,故名入流、初果,但其实他已经断尽三界见惑,不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中了,这才把他称之为须陀洹。”如来佛又问:“须菩提,在你看来,斯陀含在修行时是否预先就有一定要证得斯陀含果位的念头?”须菩提回答说:“没有,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斯陀含虽没有彻悟,仍往来于欲界,故名一往来、二果,但其实他已经欲界思惑很少,一念生则即灭,心不着于生灭之相,所以说他实际上欲界并没有往来,这才把他称之为斯陀含。”如来佛又问道:“须菩提,在你看来,阿那含在他修行时是否预先就有一定要证得阿那含果位的念头?”须菩提回答说:“没有,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阿那含虽没有彻悟,但他已经心空无我、思惑断尽,不再来往欲界,所以名为不来果、三果,而实际上他也没有不往来之念,这才把他称之为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④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译文】如来佛又问:“须菩提,你以为如何?阿罗汉在他修行时是否预先有一定要证得阿罗汉道果的念头?”须菩提回答说:“没有,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阿罗汉三界思惑全断,心空相灭,实在没有烦恼可断,无贪瞋可离,没有法来说明什么是阿罗汉。假如阿罗汉还有我一定要证得阿罗汉道果的这样一个念头,那么他就着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就不能称为阿罗汉了。”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⑤,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即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⑥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译文】须菩提又说:“世尊,您说我心无生灭之念,已得正定无诤三昧,赞许我为人中解空第一,是第一个断尽人我、离尽欲念的阿罗汉。世尊,您虽如此称赞我,但我从没有自认是第一离欲阿罗汉的念头。世尊,如果我还有自己证得了阿罗汉道果的念头,那么,世尊,您就不会说我须菩提是乐于清净无诤境界的修行者了。正因为我须菩提心原上无所得、无所行,本分上一尘不着,您才称我须菩提是乐于安谧寂静的修行者。”

庄严净土分第十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①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译文】佛陀问须菩提道:“你认为如何?如我来我过去在燃灯佛那里时,是否得到了本师所传之法?”须菩提回答说:“没有得到,世尊!如来佛您在燃灯佛那里只是得本师的开导,其实是自悟自修,而如来自性本不着于空有,所以说您在燃灯佛本师之处实无法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②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译文】佛陀又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菩萨是否认为外物能使清净佛土庄严?”须菩提回答说:“他们不这么认为,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您所说的佛土庄严,并不是说佛土形相上庄严,只是名为庄严而已。其实心土才是真佛土,它无形无相,没有任何外物能使它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③。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④,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⑤,是名大身。”

【译文】佛陀接着说:“所以,须菩提,诸位菩萨、大菩萨们,你们应当像这样生清净心:应不执取于物相而生其心,应不取于声、香、味、触、法等尘相境界而生其心。总之,应毫无执取而生其心,只有这样所生的心才是真正的清净心。须菩提,譬如有这样的人,他的身如须弥山王,你认为如何?这个人的身相大不大?”须菩提回答说:“很大,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您说的大身是法身,其身无形无相,且心量广大,遍尽虚空、周藏法界,只是随众名为大身而已。作为有色身相来说,须弥山王的身相确实很大,但终有生灭轮回,且心量并不大,不是真正的大身。”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须菩提,如恒河①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译文】佛陀又问:“须菩提,比如恒河中所有的沙,每一粒沙代表一条恒河,那么,在你看来,如恒河沙数一样多的恒河里的恒河沙,是不是很多?”须菩提回答道:“很多,世尊!就是如恒河沙数一样多的恒河尚且多得无法数,更何况是这么多条恒河里的恒河沙呢?”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解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译文】佛陀接着说:“须菩提,我现在实话问你,如有善男子、善女人,用七种宝物盛满你所说的那么多条恒河沙数一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用如此多的宝物来行布施,他们所得的福多不多?”须菩提回答说:“当然很多,世尊!”佛陀告诉须菩提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深信奉行这部经中的一卷半卷或一章半章,甚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子,并为他人解说,那么此人所得的福德将胜过前面那个人所得的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①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②,皆应供养③如佛塔庙④,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⑤。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⑥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译文】佛陀接着又说:“再次,须菩提,如果有人随机在什么地方宣讲这部经典,甚至只是讲解其中的四句偈子,使各位听众得益受用,那么,你们就应当知道,讲说此经之地就是正法所在、法身所在之处,所有菩萨神明、人道众生及阿修罗,都会被感应而来尊重供养,如同尊重供养佛像塔庙一样,更何况有人完全能够信受、奉行、读诵这部经典呢?须菩提,你们应当知道这样的人将成就最上等第一稀有的菩提正法,所以说,凡是本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有佛在,你们应当像佛弟子一样尊重供养。”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译文】讲到这里时,须菩提又问佛陀说:“那么,世尊,应当如何称呼这部经呢?我等应如何来信奉持守这部经呢?”佛陀告诉须菩提说:“这部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用这个名称来命名它,你们应当按照此名的含义来信奉持守这部经典。”

“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译文】佛陀接着说:“理由是什么呢?须菩提,我所说的般若波罗蜜是从相上打个比方来说,它如同金刚一样坚固锋利,无物能胜、无物不克,并不是从本性上来说的般若波罗蜜。如从本性上来说,它法性本空,无形无相,哪里还有什么名字?只是为了你们奉持修行方便,把它命名为般若波罗蜜而已。须菩提,在你看来,我对你们说了法没有?”须菩提回答说:“世尊,一切法本性皆空,般若法都是自性自悟,您当然没有对我们说什么定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①,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译文】佛陀又问:“须菩提,在你看来,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微尘是不是很多?”须菩提回答道:“确实很多,世尊!”佛陀接着告诉他说:“须菩提,所有这些微尘都虚幻不实,所以我说它们不是真微尘,只名为微尘而已。同样,世界也是虚幻不实的,所以我说世界也不是真世界,只是名为世界而已。”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②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译文】佛陀又问:“须菩提,在你看来,世人可以执着于三十二妙相得见真如本性吗?”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世尊!世人不可以执着于有形的三十二妙相得见如来本性。为什么呢?因为您所说的三十二相,指的是三十二类清净修行,不是三十二类有形身相,只是把它们名为三十二相而已。”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译文】佛陀接着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恒河沙数一样多的色身性命去行布施,如果又有人深信奉持这部经中的一卷半卷、一章半章,甚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子,并且随机为人讲解,那么,此人所得的福德大大超过前面那些人。”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①,涕泪悲泣②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③,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④,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⑤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⑥,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译文】那时,须菩提听了佛陀讲说这部经,了悟人法二空的无穷义趣,因而感激涕零,便对佛陀说:“如此妙理真是太稀有了,世尊!您所说的如此妙理甚深的经典,从我过去直到现在所得的智慧来看,我从没有听到过像这样美妙的经典。世尊,如果还有人一听到这部经典,就深信不疑而心清净,明了宇宙万有当体皆空、了不可得的事理真相,那么,我们就应当知道这个人定能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我知道,这里所说的实相不是有形之相,而是无相之相,是宇宙事理的真相,所以您说它名为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⑦,即名诸佛⑧。”

【译文】须菩提又说:“世尊,我现在有幸听到如此精妙的经典,能够深信真解、依教奉行,不足为难。假如您过世五百年后,仍有众生一旦听到这部经典便能深信真解、依教奉行,那么这样的人就是第一稀有难得之人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的人已不再执取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了。为什么?因为执取于我相即是执取于不实之相,同样,执取于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是执取于不实之相。为什么?因为只有不执取于一切相的人,才能称为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⑨,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译文】佛陀对须菩提说:“是这样、是这样!假如还有人一旦听到这部经,能不惊慌、不恐怖、不畏惧,当知此人十分稀有难得。为什这么说呢?须菩提,因为我所说的第一究竟圆满法,也并不是真有个第一究竟圆满摆在那里,只是为了讲述方便把它名为第一究竟圆满法而已。”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⑩,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译文】佛陀又说:“须菩提,我所说的究竟圆满的忍辱之法,并不是说真有那个忍辱之法存在,只是把它名为究竟忍辱之法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呢?须菩提,以我过去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为例。我在当时已完全离了我相,离了人相,离了众生相,离了寿者相。为什么呢?我在过去身体被暴君节节肢解时,假如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么,我就会生起瞋恚愤恨之心。事实上,我并非如此。”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所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译文】佛陀接着说:“须菩提,我又想到过去的前五百世,我做忍辱仙人,曾修忍辱之法。在那个时候,我就离了我相,离了人相,离了众生相,离了寿者相。即便遭受恶骂捶打,都能忍受,不生愤恨之心。所以,须菩提,菩提应离一切相而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道心:不应执取于眼所见而生心,不应执取于声、香、味、触、法等六根所受而生心。总之,应毫无执取而生心,如心有丝毫执取,就不是菩萨心住于当住之处了。正因为这样我才告诉你们说菩萨心不应执取于色相乃至一切相而行布施。须菩提,菩提所作所为就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应当如我所说的这样毫无执取、离一切相而行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译文】佛陀紧接着说:“我所说的一切诸相,其实本体性空,并非实有。又说的一切众生,他们一旦破迷开悟、明心见性,就不是众生了。须菩提,你要知道,如来是说真话、说实话、说定话的人,不说欺骗人的话,不说前后不同的话。须菩提,我所悟得的般若之法与世间诸法不同,既不能执为实有,也不能执为虚无。须菩提,假如菩萨们的心执取于此法而行布施的话,就好比一个人进入到暗室之中,什么也看不见了。如果菩萨们的心不执取于此法而行布施的话,就好比一个人有金刚双眼,目光明照,能见种种形相物色。须菩提,我过世后,后世如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这部经典完全信受、奉持并为人读诵演说,那么凭如来的智慧法眼,全知道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全看得见这些人的所做所为,他们都将得到诸佛的护念加持,得以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①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②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③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④,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译文】佛陀又说:“须菩提,如有善男子、善女人,上午四小时用恒河沙一样多的身命布施,中午四小时用恒河沙一样多的身命布施,下午四小时用恒河沙一样多的身命布施。像这样用无量的身命于百千万亿劫时间里去行布施,他们会得无量的福德。但是,如果另有人听到我说的这部经典而生信心,并且信心不退转,那么他所得的福德定会胜过那些用身命布施的人。更何况书写、信受奉持、读诵这部经典,且为他人解说这部经典呢?其福德就更是无法计算了。”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⑤说,为发最上乘者⑥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⑦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译文】佛陀又说:“须菩提,总而言之,此经具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无际的功德。这部经是为发无上菩提心的大乘人所说,是为发最上乘菩提心的上智根人所说。如果有人能信受奉持、朗读背诵这部经,并且随机随处为人解说,那么,以我的智慧法眼,通统知道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全部看得见这些人的所作所为。这些人都将得到诸佛的护念加持,都能成就不可限量、不可权衡、无有边际、不可思议的功德。像这样的人其实担负着如我一样弘扬正法、帮助众生恢复圆满自性的重任。”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⑧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⑨而散其处。”

【译文】佛陀接着解释说:“为什么这么说呢?须菩提,如果是那些乐于小乘法的人,虽然已证我空,却未达法空,依然有法执,还是执着于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不能领略此经的境界,因而对于这部经依然不能听受、读诵,更不能为人解说。须菩提,正因为如此,所以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这部经在那里被人信受奉持、朗读背诵、为人解说,那么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八部众都应供养。你们应当知道,这部经所在之处相当于是关乎三宝命脉的佛塔,谁都应对之恭敬,作礼围绕,用各种鲜花信香来散布在它的四周”。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①,是人先世②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③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译文】佛陀接着又说:“再次,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因受持读诵、为人解说这部经而被人轻慢作贱,那是因为这个人先世罪业极重,本应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而今这个人因为受持读诵、为人解说这部经而有功德,虽被人轻慢作贱,但先世罪业即被消尽灭除。这样的人逐渐修行,不但罪灭福生,而且将来定当证得究竟圆满的菩提道果。”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④,于燃灯佛前,得值⑤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⑥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⑦。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译文】佛陀接着说:“须菩提,我想到过去在无量数劫的时间里,在本师燃灯佛前授记证佛,得遇八百四千万亿亿亿诸佛,我都对他们一一供养、左右承事,并且没有一个遗漏。假如在后来的末法时期,还有人信受、奉持、读诵这部经,那么,这样的人所得的功德,与我过去供养侍奉诸佛所得的功德相比,我不及他的百分、千分、万分、亿分之一,乃至算数都无法譬喻的数量分之一的功德多。”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译文】佛陀又说:“须菩提,如前所说,假如在以后的末法时期,有人受持、读诵这部经,他所得的功德我要是一一说出,有人听了要么心中狂乱,要么狐疑不信。须菩提,你们看见这种现象,就应当知道这部经的经义的确不可思议,受持、读诵这部经的果报也同样不可思议。”本经上半部止。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下半部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译文】那时,须菩提又向佛启请道:“世尊,善男子、善女人既发究竟圆满的菩提心,那么,应如何使菩提心常住?应如何降服妄心?”佛陀回答说:“善男子、善女人!凡是发究竟圆满菩提心的人,都应生这样的心念:我应灭度众生,即灭尽众生的一切妄念烦恼而使众生的自性觉悟。我虽然如此灭度了众生,只不过是指点其真性、令其自悟而已,其实没有一个众生得我灭度。为什么这么说呢?须菩提,要知道,如果菩萨存有众生是我灭度的念头那就着了我见,既有我见,就又着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此四相,当然就不是菩提心,那么他也就不是菩萨了。须菩提,就发菩提心的人而言,其实并没有依据什么定法来发菩提心,他们不过是自修自悟而明了我法皆空而已。”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即不与我授记①:‘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译文】佛陀又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我过去在燃灯佛那里,是否有法能证得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回答说:“没有,世尊!如我理解您所说的义理,您过去在本师燃灯佛那里没有什么法能证得您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陀听后说:“正是这样、正是这样!须菩提,确实没有法能证得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须菩提,若有法能证得我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那么,燃灯佛就不会给我授记说:‘你在来世定能成佛,号释迦牟尼。’正因为没有法能证得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菩提心,所以本师燃灯佛才给我授记,说了这样的话:‘你在来世定能成佛,号释迦牟尼。’为什么呢?因为‘如来’的含义就是诸法圆满具足、不生不灭、不去不来,如如不动、不来而来。”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译文】佛陀又说:“如果有人说我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须菩提,其实我没有得到什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须菩提,我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只是名称而已,里头无所谓实,也无所谓虚,视之无形,听之无声,但它又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谓尽虚空、遍法界。所以我说一切法,无论是世法,还是出世法,只要契合真如本性都是佛法。须菩提,我所说的一切法,法性本空,并非实有一切法,只是假名为一切法而已。须菩提,这就譬如说某人的身相长而且大一样,也只是假名为大身而已。”须菩提说:“世尊,您所说的人身长而且大,是指的报身,报身虽大,终有限量,对于性体清净、量等虚空的法身来说就不是大身了,只是把它名为大身而已。”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菩萨若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②,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译文】佛陀进一步说:“须菩提,菩萨也是如此,并没有实性可说。如果菩萨说出这样的话:‘我定要灭除众生的妄念执着、恢复众生的圆满自性!’那么,他就不能名为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因为菩萨化度众生,既不应执着于我能,也不应执着于所度,全无实性可说,菩萨只是假名而已,其实无法名为菩萨。所以佛说的一切法,不过为开导众生自悟本性,本来就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菩萨若有我当灭度众生之想,便是执着于四相,那就是凡夫而不是菩萨了。须菩提,同样的道理,假如菩萨说这样的话:‘我要使佛国刹土庄肃严整!’那就不能把他名为菩萨。为什么呢?因为我所说的庄严佛土,指的是会集同行同愿者,共同开导教化众生破除迷妄、清净心地,并不是指的使我佛国刹土外相庄严,但又无以名之,所以只好假名庄严佛土。须菩提,总之一句话,只有能通达无我(不执取于我相)无法(不执取于能度所度的法相)的人,我才称他们为真正的菩萨。”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①。”“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②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③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④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⑤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译文】佛陀问:“须菩提,在你看来,我有没有肉眼?”须菩提答:“有,世尊!您有肉眼。” 佛陀又问:“须菩提,在你看来,我有没有天眼?” 须菩提答:“有,世尊!您有天眼。” 佛陀又问:“须菩提,在你看来,我有没有慧眼?” 须菩提答:“有,世尊!您有慧眼。” 佛陀又问:“须菩提,在你看来,我有没有法眼?” 须菩提答:“有,世尊!您有法眼。” 佛陀又问:“须菩提,在你看来,我有没有佛眼?” 须菩提答:“有,世尊!您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⑥。”

【译文】佛陀接着问:“须菩提,在你看来,比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不是沙?”须菩提答:“是的,世尊,您说是沙”。佛陀又问:“须菩提,在你看来,如一条恒河所有沙数一样多条恒河,有如此多条恒河沙一样多的佛世界,这些佛世界是否为多?”须菩提答:“很多,世尊!”佛陀告诉须菩提说:“这些佛世界中所有众生的若干种心,如来全都知道。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众生的若干种心都不是自性中真实常住之心,都是妄心、非心,只是名为心而已。为什么这么说?须菩提,因为思念前事为过去心,过去已经过去,故过去心不可得;思念今事为现在心,现在息息流变,故现在心不可得;思念后事为未来心,未来还没有来,故未来心不可得。一句话三心是虚,三世是空。”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①,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②。”

【译文】佛陀又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假如有人用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行布施,那么此人因这个因缘而得的福德是否很多?”须菩提回答说:“很多,世尊!此人因这个因缘而得的福德很多。”佛陀又说:“须菩提,若布施之人把福德看成实有,那么就是心着于相而行布施,所得福德终是有限,那如来不说他得福德多。若布施之人把福德看成空无,那么他就是心离于相而行布施,所得福德无量无边,所以如来才说他得福德多。”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①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可?如来可以具足诸相②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译文】佛陀又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佛可以具足色身而显现吗?”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世尊。如来法身不应以具足色身而显现。为什么呢?您所说的具足色身,是以清净修行而具三十二妙相,是无色而现一切色,并不是实有其色,只是名为具足色身。”佛陀又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如来佛可以具足诸相而显现吗?”须菩提回答说:“不可以,世尊。如来佛不应以具足诸相而显现。为什么呢?您所说的诸相具足,并不是实具诸相,色身既是虚幻,诸相更是空无,只是名为诸相具足而已。”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①。”

【译文】佛陀又说:“须菩提,你们千万不能有这样的念头:如来我一定有定法可说。不能有这样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说法没有定法可说,都是依众生根性高下大小,应机而说、随说随灭。假如有人说我有固定的法可说,无异于诽谤佛,那是他不能理解我所说之法法性本空的缘故。须菩提,要知道,说法的人,决无定法可说,只是名为说法而已。”

尔时,慧命须菩提②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③。”

【译文】就在那时,慧命须菩提又向佛陀启请道:“世尊,有许多众生在未来世听到您所说的无说之说、无法之法,能否生起信心呢?”佛陀回答说:“须菩提,那些人各具佛性,并非一般众生,但又不得不称他们为众生。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虽有佛性,但尚未觉悟解脱,众生还是众生,若能通达无我、明心见性,那么,如来佛就说他们不是众生,只是名为众生罢了。”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①?”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②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译文】须菩提又向佛陀启请道:“世尊,您已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道果,难道于菩提法真的毫无所得吗?”佛陀回答说:“是这样、是这样,须菩提,我对于究竟圆满的菩提法来说,确实没有丝毫所得,圆满菩提,人人自性具足,无需外求,这才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①,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②,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译文】佛陀又说:“再次,须菩提,究竟圆满法即是真如自性,它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别,这才把它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凡依自性而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的妄念、分别、执取去修一切善法的人就能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这里所说的善法,其实如来说并不是实有一个善法,自性之法,哪有善恶?只是为讲说方便,这才把它们名为善法而已。”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①,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译文】佛陀又说:“须菩提,须弥山是众山之王,如果聚集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须弥山一样多的七宝,有人用如此多的七宝来行布施,其福德固然很多,但假如有人对这部般若波罗蜜经甚至只是其中的四句偈子,能够受持、读诵、为他人解说,那么,前面所说的那个人的福德不及此人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甚至连算数譬喻都说不尽的数分之一也比不上。”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①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译文】佛陀接着又说:“须菩提,你认为如何?你们不要认为如来佛有这样的念头:我现身人间应度苦恼众生。须菩提,决不能有这个念头!为什么呢?因为众生原本具足般若智慧,只是迷而未觉,一旦闻经觉悟,众生即可依自性而自悟自度,实在没有哪个众生是因我得度。假如认为有众生因我得度,那么我就着了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了。须菩提,要知道,我说有我,是借语言文字说有我,而其实并没有我见。但那些凡夫则执取于我见,以为惟我能度众生、我有妙法度众生,从而着于四相、落于能所。不过,须菩提,凡夫就因为迷而不觉才是凡夫,一旦觉悟见性,我说他们就不是凡夫了,只是当下把他们名为凡夫而已。”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①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②,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③,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译文】佛陀又问:“须菩提,你认为如何?能否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须菩提知道如来法身不可以三十二相见,但如来化身一般都认为有三十二相好,所以须菩提回答说:“是的,是的,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陀一听便知他未明真义,便说:“须菩提,假如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那么,转轮圣王以福业隆重而具三十二相,转轮圣王岂不就是如来了吗?”须菩提马上明白了,说:“世尊,假如我理解您的真义,那么我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此时佛陀便说出偈言,告诫众人:“假如你们想以色相见如来,想以声音求如来,那么这种人就是行外道,就不能见如来真身。”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①。”

【译文】佛陀又说:“须菩提,听了我前面所说,你们如有这样的念头:如来佛不用具足三十二相,故得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们决不能有这样的念头:如来佛不用具足三十二相,故得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们如有这种念头,那就等于说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菩萨们不必修六度善法,说诸法尽可断灭也能成佛。其实并非如此,你们决不能有这种念头!为什么呢?因为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萨们正是依六度诸法修行,三十二具足相正是广修三十二净行而成的,所以菩萨们不执着于法却不说断法、离于相而不说灭相。”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①,得成于忍②,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③。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译文】佛陀又说:“须菩提,假如有菩萨用装满恒河沙数世界那样多的七宝来行布施,所得之福虽多却有限。假如又有人心不着相,知一切法无我,无上正等正觉得成于忍,时时忍、事事忍、忍之又忍、忍而忘忍。那么此菩萨所得功德远胜前面那个菩萨所得功德。为什么呢?因为真菩萨不受福德的缘故。”须菩提问佛陀道:“世尊,为什么说真菩萨不受福德呢?”佛陀告诉他说:“须菩提,福德因缘而起、性空无实,菩萨虽修六度万行而作福德,但不应贪着于福德,若心有所贪便心有所住,即非菩萨,菩萨应心无所住而布施度生,所以说真菩萨不受福德。”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①。’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译文】佛陀又说:“须菩提,假如有人说:‘如来是如此这般来的、如此这般去的、如此这般坐的、如此这般卧的。’那么,这个人就是不了解我所说的真义!为什么呢?因为真如本性,来无来处、去无去所,不去而去、不来而来,无形无相、不变不坏,故名为如来。所谓的来、去、坐、卧,都只是随顺世间、随缘化现而已,虽现威仪之相,其实是寂静之体。”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①。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译文】佛陀又说:“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将三千大千世界碎为极细的微尘,在你看来,这些微尘是否为多?”须菩提回答说:“很多,世尊!为什么呢?因为众多的微尘如是实有的话,那您就不会说微尘众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您所说的微尘众多,指的是因缘聚合而生的幻相,虽多而不实,无有自体,并非真的微尘众多,只不过随顺世俗,假名微尘众多而已。世尊,同样的道理,如来所说的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唯心所识、唯心所现,同样虚幻不实,并非是真实恒常的世界,只是假名为世界而已。为什么呢?如果说世界是实有的话,那也只是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合相而已。如来您所说的一合相也是虚幻不实的,并非真有一合相,只是假名为一合相而已。”佛陀听后进一步说道:“须菩提,一合相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它们都是众缘和合而成的,非空非有,那是不可以言说议论的。然而凡夫们贪恋执着其事相,认为有个真实的一合相,那就大错特错了。”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译文】佛陀又问:“须菩提,如果有人说这样的话:‘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四见。’须菩提,在你看来,这个人理解我所说四相的真义吗?”须菩提回答说:“没有理解,世尊,此人没有理解您所说的四相的真义!为什么呢?因为世尊所说的我见、人见、寿者见四见,只为劝化凡夫去除妄念执着而说,其实本性中并无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四见,只是随顺世俗假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而已。”佛陀又说:“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人,对于我所说的一切降服妄心之法应当如此去体会、如此去照见、如此去信解,既不执着于有、也不执于无,决不生或有或无的法相。须菩提,我所说的法相,同样缘起性空,并非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法相实体,只是应机而说,假名为法相而已。”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本节是全经的大归结。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①,如如不动②。何以故?一切有为法③,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④!”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⑤、优婆夷⑥、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译文】佛陀又说:“须菩提,假如有人用装满无量数世界的七宝来行布施,得福固然很多。但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能将这部经的一卷半卷、一章半章,乃至其中的四句偈信受奉持、朗读背诵,并为他人演说,那么此人所得福德远胜前面那个人,因为财施只能救人身命,法施却能救人慧命。既然此经如此重要,那么,你们应当怎样为人演说这部经呢?首先,不取于相,即不在一切法上有所执取;其次,是如如不动,即将心安住在湛然常寂的法性空中。为什么呢?因为一切有为法,连同此经在内,都是依心为因、托事为缘、因缘会合而成,并非实有,除因果相续外,当下即空、了不可得,如梦幻泡影,如露也如电。我们应如此看待它们,决不可有丝毫执取的念头。”

佛陀阐说此般若经完毕,阿难证说此经圆满,当机启请长老须菩提受领心印。同会听法者,有出家修道的比丘、比丘尼,有在家修道的男居士、女居士,一切世间龙天善神、人及阿修罗神。他们听佛宣说此经后,明白菩萨发心修道的宗旨与次第,个个法喜充满,无不净信接受、遵奉持行,并自行化他,使得慧水长流、法脉永通,永住金刚不坏之法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8579.html

更多阅读

《金刚经》原文、译文、注释及解说 童蒙须知原文注释译文

编者:般若心副教授即清校居士(也是新浪博客名和微信公共号昵称)请搜索微信号:“佛教与金刚经”(微信公共平台昵称)微信公共平台号“fjyjgj”或“般若心副教授即清校居士”(微信公共平台昵称)微信公共平台号“brxq1209” ,最后再点击“关注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一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全集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今天我们有这样殊胜的因缘,在贵林演说《金刚经》。在佛经之中,部头最大的就是般若部。佛说《般若经》,在说法四十九年之中,世尊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来讲般若。由此可知,般若是整个佛法的中心。

《金刚经》现代感应集录 念金刚经的感应

《金刚经》现代感应集录持诵准提咒和抄写印刷《金刚经》肿瘤消失!持诵金刚经一个多月,梦到从嘴里扯出一条3米2的大虫子消杀业得大富贵的金刚经(徐财主的2世故事)念诵《金刚经》治好了我一年多的痔疮金刚经四句偈语愈风癞抄《金刚经》治

声明:《金刚经译文 金刚经讲解》为网友浅绿色清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