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颜格格  学点常识一 :短板理论、刺猬效应及其它 素颜格格论坛 新曜网

我每天都看聊天记录,这是我学习的一种方式,因为很多记录给了我很好的启示,使我的思维更开阔。但我同时也发现有不少人缺乏基本常识,别人一说出来,马上就问,影响人家讲话的连贯性,也影响其他人的理解。在我看来有些基本知识本应是作为常识而早该掌握的,那么今天就带大家温习其中的一些,那就是下面这些基本“定律”。

1、 蝴蝶效应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蝴蝶效应的初始来源。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蝴蝶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核心理念:看似微不足道的细小变化,却能以某种方式对社会产生微妙的影响,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细节决定成败。

“蝴蝶效应”的初始就是混沌的,在不准确或者说是不精确中产生的,所以什么样的可能都会发生。“蝴蝶效应”的复杂连锁效应,每天都可能在我们身上发生,我们不可能回到从前通过改变我们的过去来改变我们的未来,我们需要的是正确地把握我们的现在,也许,以后的结果就会趋向于好的方面,而走错一步你可能短时间无法发现,但是几十年后断送的,就不仅是你的未来,而是更多。

举个例子说,我们每天都在做唤醒民众走向民主的事情,看起来这件事情很是微不足道,对强大的专制根本没什么影响。但是要知道首先我们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执着前行,这种很微小的事情就会产生轰动效应,而这种轰动效应就会有巨大的杀伤力。

2、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

种现象。《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道德经·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其实说的也是马太效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开悟的道者不会储藏财物,而是把多余的财物用来帮助别人,他们越这样做,反而越是会拥有财物。越是给予别人,自己反而越多。

马太效应的名字就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依照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出发了。那领五千的,把钱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了。过了许久,国王远行回来,和他们算账。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啊,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啊,我知道你是严厉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连本带利收回。”于是夺过他的一千银子,给了那有一万的仆人。

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不断增长个人和企业资源的需求原理,关系到个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是影响企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

马太效应告诉我们: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再者,当目标领域有强大对手的情况下,就要另辟蹊径,找准对手的弱项和自己的优势。

马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这是一个讲究赢家通吃的时代;不管你做什么,你都需要强化优势,力求形成“滚雪球效应”;无论如何,你需要至少保持一个绝对优势,千万不能在各方面都平庸无奇;要善于资本积累,然后博取更大的资本。用我的话来说就是:你要拥有与众不同的技能,做别人去做不了的事情,这样才利于成功。有点富贵险中求的意思。

3、 短板理论

短板理论又叫木桶定律或者木桶效应。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

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进一步延伸:

A、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高出越多,浪费越大;

B、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应该设法加高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这是来自生活中的经验,但朴素的道理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任何一个组织或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但劣势部分却往往决定着整个组织的水平。问题是“最短的部分”是组织中一个有用的部分,你不能把它当成烂苹果扔掉,否则你会一点水也装不了!

劣势决定优势,劣势决定生死,这是市场竞争的残酷法则。它告诉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要下工夫狠抓单位的薄弱环节。

领导者要有忧患意识,如果你个人有哪些方面是“最短的一块”,你应该考虑尽快把它补起来;如果你所领导的集体中存在着“一块最短的木板”,你一定要迅速将它做长补齐,否则它给你的损失可能是毁灭性的——很多时候,往往就是一件事而毁了所有的努力。一个县或是任何一个区域都有这样“最短的木板”,它有可能是某个人,或是某个行业,或是某件事,领导者应该迅速找出它来,并抓紧做长补齐。有些人也许不知道木桶定律,但都知道“一票否决”,这是中国的“木桶”,有了它你便知道木桶定律是多么重要。

短板理论用在形容科学研究和事物发展的整体水平方面,意味着必须推进所有的知识前沿,加强整个科学技术事业和组织的结构,才能在竞争中取胜。一个团队组织的成功,不在于某几个人,而是所有人的其同并进。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理论被应用于许多方面。比如经济界,it界等等。

短板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

启示1:改变木桶结构可增加储水量

从木桶原理中,我们可以发现,木桶的最终储水量,不仅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还取决于木桶的使用状态和木板间的衔接与配合。在特定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相互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木桶的储水量,比如:有意识地把木桶向长板方向倾斜,木桶的储水量就会比正立时多得多;或为了暂时地提升储水量,可以将长板截下补到短板处,从而提高木桶储水量。

启示2:通过激励让"短木板"变长

毫无疑问,在企业中最受欢迎、最受关注的是明星员工,即少数能力超群的员工。管理者往往器重明星员工,而忽视对一般员工的利用和开发。这样做很容易打击团队的士气,从而使"明星员工"的才能与团队合作两者间失去平衡。想要避免这个问题,管理者就需要多关注普通员工,特别是对那些"短板员工"要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赏识。

启示3:别让"短板"葬送自己

如果把木桶比做人生,那么"短板"实际上就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些弱点。比如,很多人不注意个人习惯,导致在生活和工作中出现失误。缺点和毛病就是人的"短板",因为它们的存在,制约了一个人才能的发挥。有时候,一些不良的习惯甚至有可能葬送一个人的事业。所以,我们不能被缺点牵着鼻子走,而要主动将"短板"加长,将缺点纠正过来。

4、 手表定理

先说一个猴子与表的故事。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小奥拾到了。聪明的小奥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小奥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小奥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小奥来规划。小奥逐渐建树立起了威望,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小奥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奥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

但猴王小奥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只表的时间指示都不尽相同,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小奥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当有下属来问时间时,小奥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过了一段时间,猴子们起来造反,把小奥推下了猴王的宝座,小奥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据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样面临着小奥的困惑。这个故事说的就是手表定理。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

无法确定。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他的深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他的工作和生活必将陷入混乱。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在其他方面的启示是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人无所适从;对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量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

尼采有一句名言:“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要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会更容易些。”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适从,心力交瘁,不知自己该信哪一个。

还有人在环境或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并因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所以,只留下一块表,别整天带三只表,那只会让你行为错乱。你喜欢当毛左,你就扔

下民主自由两块表,安心当你的奴才。你想追求民主,你就扔掉老猫给你的这块专制愚民的

破表。

5、 零和游戏6

零和游戏又被称为游戏理信纸或零和博弈,源于博弈论,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零和游戏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而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

零和游戏的内容如下:两人对弈,总会有一个赢,一个输,如果我们把获胜计算为得1分,而输棋为-1分。则若A获胜次数为N,B的失败次数必然也为N。若A失败的次数为M,则B获胜的次数必然为M。这样,A的总分为(N-M),B的总分为(M-N),显然(N-M)+(M-N)=0,这就是零和游戏的数学表达式。

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

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20世纪,人类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已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但从零和游戏走向双赢,要求各方面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在合作中不要小聪明,不要总想占别人的小便宜,要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可能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合作者自己。

6、 酒与污水定律

酒与污水定律是指,如果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你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你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几乎在任何组织里,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他们到处搬弄是非,传播流言、破坏组织内部的和谐。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你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它苹果也弄烂,“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人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如果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你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这是一条来自西方的管理定律,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同理的谚语:

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条臭鱼坏了一锅汤。

无论是来自西方的定律还是中国的谚语,已经把负面影响的始作俑者做了准确的定性:污水、臭肉、老鼠屎、臭鱼。这些已经定型的东西已经没有改变和改造的可能。污水总不可以成为酒吧,臭肉总不可以成为好肉吧,老鼠屎总不可以成为调料吧,臭鱼又怎么可能成为好鱼?既然如此,就要及时处置,对极坏的东西不需要再抱什么幻想,农夫和蛇的故事也同样在给我们启发。

一个人的品质是多年养成的,企业就是在用人,不需要再背育人的义务。不合适的,不能融入企业文化的,尽快使之离开,对企业是一个好处,对当事者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常言道,长痛不如短痛。也有言道,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的处置,也许企业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代价,值!

在我们的可视范围里,要把60%的眼光的放在10%的人才身上,把15%的眼光留给70%的庸才,把剩下的25%的眼光坚定不移的盯住20%的小人。要趁那匙污水还没发臭之前,象变魔术一样把他悄悄的净化,即使倒进了芳香甘醇的美酒里也不会坏了口味,反而增添了雅兴,这就是最好的效率!

其实在我们这些群里,我也会时常用到酒与污水定律。为什么我们要设立黑名单制度?

就是要把那些老鼠屎即时消灭,你比如带着任务来的五毛。另外对于一些对民主根本不感兴趣的,每天来这里就是发泄玩的,我也主张放弃他们,因为他们无可救药,是永远唤不醒的,虽然不移除他,但却永远无视他。而对于那些能融入我们的民主理念的积极者,则要适时的创造机会,让他们崭露头角。

7、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美国的一名工程师爱德华·墨菲作出的著名论断,亦称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事情往往会向你所想到的不好的方向发展,只要有这个可能性。

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你现在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是的,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间钥匙。墨菲定律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它的极端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造成最大可能的破坏。这个定律在远古的东方《晴明逸话》中就有详细记载:所有生物包括人都被各种东西束缚,束缚的存在就是自然法则之一。人要面对“时间”这样的“枷锁”,身体是装着灵魂的容器。也同样束缚着灵魂。人无法摆脱束缚的枷锁,而且很多束缚的枷锁,是所有生物都有,而不是人独有的。世界上只有一种枷锁是人独有,这个枷锁的能量很强。语言就是人独有的最可怕最强的枷锁,人们一说出,就无法收回自己刚才说的,说出的不能当做没有发生。如果担心坏事可能发生在内心,自言自语这样坏的事情就一定发生。

根据“墨菲定理”,我们可以知道:

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理告诉我们,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我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笑着应对吧,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人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上帝,当你妄自尊大时,“墨菲定理”会叫你知道厉害;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墨菲定理”会帮助你做得更严密些。

这其实是概率在起作用,人算不如天算,如老话说的“上的山多终遇虎”。还有“祸不单行”。如彩票,连着几期没大奖,最后必定滚出一个千万大奖来,灾祸发生的概率虽然也很小,但累积到一定程度,也会从最薄弱环节爆发。所以关键是要平时清扫死角,消除不安全隐患,降低事故概率。怕什么来什么,好的状态是只想技术要领,忘掉自己。

墨菲定理并不是一种强调人为错误的概率性定理,而是阐述了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我们再举个例子:你兜里装着一枚金币,生怕别人知道也生怕丢失,所以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用手摸兜,去查看金币是不是还在,于是你的规律性动作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被小偷偷走了。即便没有被小偷偷走,那个总被你摸来摸去的兜最后终于被磨破了,金币掉了出去丢失了。

这就说明了,越害怕发生的事情就越会发生的原因,为什么?就因为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越容易犯错误。

近半个世纪以来,“墨菲定律”曾经搅得世界心神不宁,它提醒我们: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我们将要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事故照旧还会发生,永远会发生。“墨菲定律”忠告人们:面对人类的自身缺陷,我们最好还是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种保险措施,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导致的灾难和损失。归根到底,“错误”与我们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狂妄自大只会使我们自讨苦吃,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接受错误,并不断从中学习成功的经验。

8、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被称为称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帕金森定律是由英国历史学家、政治

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于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中提出的。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帕金森认为: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辞职,把职位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比自己水平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一般人不愿意选择的,困为那样会丧失自己的权力,第二条路也不愿意选择,因为担心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从而可能替代自己,所以,一般的人都会选择第三条路。选择两个平庸的人当他的助手,他自己则可以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这个定律给我们的启示是:正视组织管理者存在的权力危机感;要彻底执行“任人唯贤”

的用人标准;防止组织陷入“官僚化膨胀”的恶性循环;认真考察,确保管理者能够绝对担任其管理角色。

9、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

位”。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为零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

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举个例子,徐不帅做个群员还是合格的,给他做一个群管也是可以勉强胜任的,但你如

素颜格格  学点常识(一):短板理论、刺猬效应及其它 素颜格格论坛 新曜网
果把他弄到群主的位置就会出事。因为他本身并不胜任群主这个位置,好多事情和理念他并没有搞懂。所以你一旦把他推到他不能胜任的位置,那么就会有一定的危害性。

10、刺猬效应

刺猬效应是指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的现象。这个比喻来自叔本华的哲学著作,它强调的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刺猬效应的理论可应用于多种领域。在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有间”的关系,即为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在教育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日常相处只有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可以避免下属的防备和紧张,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可以防止与下属称兄道弟、吃喝不分。这样做既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又能保证在工作中不丧失原则。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这才是成功之道。

启示1: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

通过对刺猬法则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专家认为:领导者应该与下属保持密切的关系,但这是指"亲密有间"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如果领导者与下属亲密无间地相处,容易导致彼此不分、称兄道弟,在工作中丧失原则。因此,领导者应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既要表现出亲和力,也要给人敬畏感。

启示2:巧用"空间侵犯"

美学上有句名言:距离产生美。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如果想保持和谐相处,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一般来说,陌生人之间会保持一米以上的空间距离,这样才会让彼此感觉好一点。靠得太近,容易给彼此造成威胁,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空间侵犯"。

启示3:把握恰当的时间距离

刺猬效应告诉我们,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既互相取暖,又不至于刺伤对方。这里的距离当然也包括时间距离。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如果你无端占用别人的时间,影响别人正常生活,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还会影响你们之间的感情。比如,在对下属运用空间侵犯的时候,如果侵犯的时间太长,会使下属产生厌烦心理。因为总有一个人在身边会影响下属正常工作,这显然对提高工作效率不利。

刺猬效应说一点我自己的感受。我觉得刺猬效应很适合做交朋友的理念。试想一下,我们被两个人出卖,一个是你亲密无间的朋友,一个是和你关系一般的人,你觉得哪个能伤害你更大?显然是朋友。即便是他们出卖的是你的同一件事,你也会认为和你亲近的人出卖你你更伤心?为什么会这样?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朋友知道你的隐私多,出卖你比较容易,最重要的是你对你的朋友付出了,因为你付出了,他还出卖你,你才更伤心,而并不在于出卖的本身。所以,如果我们在判断不准的情况下,何不和绝大多数人都保证刺猬的距离呢?这样即便你出卖了我,我也不会太伤心,因为我和你保持距离,所以你的刺并不能扎到我。如果我认准了一个朋友,那我就要做好被他扎出血的准备,那就和他全心全意,假使还是被出卖,那就是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怡红院的姐妹们这么多年还是5个,就遵循了这个原理。不经历时间和事件的友谊是苍白的,只有考验后的友情才比较可靠。所以交友请宁缺毋滥,对于大多数人都要保持刺猬的距离,这样他的刺根本刺不到你。假使他非要刺你,那你的刺也会刺他个半死。

行了,今天先说10个,我大概会整理50个常见的出来,希望大家记住。因为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常识,而且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8767.html

更多阅读

§2.5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

§2.5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考点自清】  一、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  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力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能简化成质点的物体受到的力可以视为共点力。  2、平衡状态  物体

声明:《素颜格格  学点常识一 :短板理论、刺猬效应及其它 素颜格格论坛 新曜网》为网友薄衫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