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鲍森讲道--哥林多前后书一 大卫鲍森旧约讲道全集

有个试探人人都会遇到,就是对往日特别怀念,用特殊的眼光,看待过去的黄金岁月。不管是自己的人生或是整个时代,总觉得过去的时光比现在美好,有一种往日不再的感叹。基督徒也会这样。很多基督徒会回顾某段教会的历史,认为那段时期最好,想要重建那段时光。比如,有些人喜欢回顾威尔斯复兴时期,重提1904年大复兴的盛况,觉得那段时期真好;有些人喜欢回顾十八世纪循理会掀起的复兴;很多英国人则喜欢回顾清教徒时代,渴望回到清教徒时期;有些人则喜欢回顾改教时期。今天,有些人重新热衷于十六世纪盛行的重洗派,这个教派,当时影响了英国很多的基督徒。还有人回顾到更早的教会教父时期或是新约时代,认为新约时代的教会一定最好。其实不然,新约时代的教会也有问题。不但有外来的压力,教会内部也是问题丛生。我要先说一遍,外来的压力并不能够摧毁教会,这只会让教会更坚固。反而是教会内部的问题,才会摧毁教会。

我们看哥林多前书的时候,会看到这个教会有严重的问题。在保罗建立的教会中,就数哥林多教会的问题最多。但是,我们要为这些问题感谢神。要不是有这些问题,今天不会有这么棒的两卷书信,不会有哥林多前书十三章无人能比的“爱的颂歌”,也不会有哥林多前书十五章,这是新约圣经当中,最早记录耶稣复活后显现的经文。当时有许多目击者仍然健在,比四福音书的记载还要早,还好保罗写了这封书信。要知道哥林多教会有严重的问题,教会内部严重分裂,会友分门结党,各自跟随不同的传道人。有人犯了最严重的淫乱恶行,不但教会里的人知道,连哥林多城都人尽皆知。这个教会有一个男人和他的母亲有不正常的关系,也许是岳母,反正是连异教徒都会谴责的乱伦关系。他们在领圣餐的时候常常会喝醉酒,而且来教会领圣餐的时候,先到的人会大口吃饼、大口喝酒,弄得醉醺醺的。等到会友到齐要领圣餐的时候,已经有人醉醺醺了。你能想象那种情景吗?换作是我们,早就放弃这个教会。我们会说这个教会很糟糕,千万别去,但是保罗没有。他不但没有放弃他们,还努力帮助他们回到神的心意当中。他们还有各种激进的女性主义。日光之下实在没有新鲜事。好,现在我们要来看一看哥林多教会。

首先,要看一下这个城市。地理位置不但影响了这个城市,也深深影响了哥林多教会。这座城位在一条狭窄的地峡上,这条地峡衔接了希腊陆地和伯罗奔尼撒,这是一条非常狭窄的土地。这有重大的含义,因为,船开到这里之后,如果是大船就必须在哥林多卸货,把货物搬过叽哩的陆地,再装上另外一艘船向东航行。如果是比较小的船就会拖上岸,放在轮子上拖走过一条路后,再度出航。

为什么船不绕道而行呢?因为地中海有一个区域很危险,跟南美的合恩角一样。非常危险,应该要尽量避免。尤其是冬天遇到暴风雨的时候,更要避开这个角。所以船开到这里后,如果不是卸货,把货搬过陆地,就是连船带货一起搬过陆地,然后重新出航。所以哥林多是个重要的港都。

其实,哥林多离海岸两哩,有自己的港口利基恩。有两道城墙,从两哩外的港口一直延伸到哥林多城,来保护通往港口的路。哥林多城外有一座山叫做亚可哥林多山,如果从它的山顶上眺望,其实这座山只有两千尺高。但是,从这一座山上可以看见40哩之外的雅典。我比较喜欢用现代的城市来比喻古代的城市,这里像威丁堡,而那里像格拉斯哥。对不起哦,我要请苏格兰人见谅!这里是水平比较高的大学城,在这个地方住有很多的哲学家等等,是举办各种艺术活动的地方。但是这里是港都,是造船工业所在。格拉斯哥人住在这里,威丁堡人住在这里。你可以大致感受一下,所以雅典和哥林多是互相竞争的对手。跟苏格兰一样,这两座城由一条狭窄的土地衔接,这个地方大致是这个情形。

考古学家在哥林多挖出了很多遗迹,尤其是在1858年的地震以后,有很多遗迹暴露了出来。在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先不管小图,可以看见哥林多的主要道路还保留着保罗时代的样子,今天已经全部挖掘出来了。他们找到保罗受审的那座审判台,也找到很多遗迹,其中有犹太会堂。他们确实挖出了很多古迹,都和路加写的使徒行传吻合。山在这里,海拔两千尺,从山上可以看见40里外的雅典;港口在这边,今天他们当然不再徒手将船搬过陆地,他们在这条很深的峡谷之中切凿出哥林多运河来,连邮轮都能够通行。现在邮轮从地中海东岸,可以直接走运河穿越。在保罗时代,尼禄想要切凿这条运河不成,这条运河直到十九世纪才切凿成功。从希腊北部的伯罗奔尼撒一直切过来。这是哥林多城的背景。

另外,我们也必须要知道,这其实是第二座哥林多城。哥林多建过两座城,第一座城的年代久远,十分富庶,异教风俗很盛行。比如他们膜拜海神波赛顿以及爱与美的女神爱芙黛蒂。这里原先有一座巨庙,庙里有两千名女祭司,她们其实是妓女。当时的膜拜仪式很刺激,就是到庙里和女祭司行淫。你可以想象这所造成的影响。而且有很多讨海人靠港上岸,我想我已经讲得够清楚了。其实骂女人是哥林多人,等于骂她是妓女。而“被哥林多同化”一词,也成了希腊文的一个动词,意思指的就是杂交。所以,哥林多城的名声实在是很败坏。而且有这么多的女祭司,也影响到当地的教会。因为男人做的事情女人也想做,从这些背景可以了解,为什么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会特别强调男女之间的关系。

哥林多这个罪恶之城后来遭到了摧毁。罗马人在西元前150年的时候,摧毁了哥林多城。后来在基督降生之前不久,他们又重建这座城,重新迁入不同的居民。这批居民身份很特别,他们大多曾经是奴隶,只是现在重新得到自由。有的是自己为自己赎的身,所以很多从前的奴隶来哥林多城居住。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良好,他们靠着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结果此地再度成为一个道德败坏的港都。这表示此地的贵族或者是知识分子很少。这里大多是白手起家的富商,都是一些白手起家的人。这也决定了哥林多教会有些什么样的会友。保罗对他们说,在你们中间尊贵的人不多,家世好的人不多,你们都是普通人,你们是下流社会的人。这话说的没错,但是他们不是穷人,他们很会做生意,赚了很多的钱。但是他们都是一些靠着自己的努力,因而白手起家的人。

从前是奴隶,如今在港都里做生意,这些背景都很重要。他们的社会背景还有道德背景,悄悄进入教会。一般来说,出生低贱的人通常很势利,各位,了解我的意思吗?一个白手致富的人,通常也是一个最势利的人,对不对?他们自认为很了不起,因为全是靠自己打天下。可是,出生好的人反而很谦虚,白手起家的人则往往很势利。有了这种势利的心态,难免就会开始比较传道人,于是教会开始分门结党。这些背景渐渐地影响到教会,每一个教会都一样,都有各式各样的背景。

我们信主以后,不会立刻摆脱自己的背景,而是把自己的背景带入教会。这就带来了问题,但不是属灵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我们都知道英国的教会有社会问题,我们不要自欺。还有道德问题,因为每个人的道德标准都不一样,当你把各式各样的人放在一起,有的基督徒说绝对不能喝酒,可是有的则会说没有关系,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些地方比如像是挪威,基督徒烟瘾很大,有些地方则说基督徒不可以抽烟。这些是道德行为上的差异,大多是因为背景不同,而不是因为原则不同。所以,基督徒必须要学会如何和背景不同的人相处。在哥林多前书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情形。

但是,不管哪个教会,最大的两个争战都是:第一,不让教会和世界脱节,第二,不让世界进入教会。我想这是传道人最常见到的两大问题。哥林多城尤其有这方面的问题。第一座城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第二座城则深受罗马文化的影响。我再重复一次:第一座城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第二座城则深受罗马文化的影响。第二座哥林多城道德仍然败坏。一切都照罗马法律行事。因为强调法律,所以哥林多教会的会友,他们竟然对簿公堂,打官司的情形在哥林多非常非常地普遍,这种风气也渗入教会。连会友都上法院,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地打官司。在当时的哥林多,这些白手起家,白手致富的人,特别相互打官司,你们一定觉得很奇怪。

除了这座城重建过,还有一个更复杂的情况。保罗当时一共给哥林多教会写了四封信,但是只有两封信保存下来。我接下来要说的会把情况变得更复杂。哥林多前书其实是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二封信,而哥林多后书则是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四封信,另外有两卷书信遗失了。可是据我们所知,遗失反而比较好。因为其中的一封保罗写的太匆忙,他后来可能很后悔写那封信。他自己也承认,当时写的实在是太匆忙了。另外一封则是太严厉,他承认自己的语气太过于严厉。所以,我们遗失的是匆忙的信和严厉的信。我整理出来给大家看一下。实在是颇复杂的,但是我会尽量地说清楚一点。

保罗去过哥林多三次。第一次、第二次还有第三次。但是他写了四封信,第一封、第二封、第三封和第四封。他同时也派了送信的人到那里去,去解决那里的问题。他先派提摩太送第二封信去,也就是现在圣经中的哥林多前书。很复杂对不对?你要记住哥林多前书是第二封,哥林多后书是第四封就对了。保罗派提摩太去,可是提摩太的个性太胆怯,结果他离开的时候,教会的情况反而更糟。他回来后向保罗报告说:情况变得更糟了,他对我的方法反应不佳。

提多的个性比较强悍,我们研读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的时候,会再谈到这一个。提多个性强悍,但是提摩太个性胆怯。所以提摩太的任务失败后,保罗再派了提多去,提多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带回了好消息。所以两地不断有消息往来。保罗这个时候已经离开哥林多,他到处奔波事奉,去了一趟耶路撒冷,现在回到了以弗所。

以弗所和哥林多两地之间不断有消息往来。我们现在从头来看一下。保罗他第一次去哥林多,呆了十八个月,等教会上轨道后就离开。这个教会从一开始就有问题,保罗离开后听到哥林多传来坏消息,教会内出了严重的问题。保罗就匆匆地写了第一封信,去纠正他们。后来革来氏一家人来到以弗所,他们带来更坏的消息,他们说保罗的第一封信带来反效果,的确,在匆忙之下写出来的信,有可能会带来反效果的。哥林多教会对保罗的第一封信有强烈的反弹,也许哥林多后书六到七章是这一封信中的一部分。但这只是猜测,我们不知道真相。

不过这段经文听起来像是匆忙之下写的。急于纠正,但是却带来反效果。这就好像我们修理被撞凹的车身,我们不能够拿铁锤从背面往凹下去的地方重重地敲下去,这样会把车身敲破。正确的做法是在凹陷部位的周围轻轻地敲,一面轻敲,一面往中间移动,直到凹陷的地方恢复原状。否则,总会把情况弄得更糟。保罗矫枉过正,得到反效果。革来氏家里的人带来坏消息,保罗就写了回信。

另外,还有三个人带来哥林多教会所写的信,信上提出了很多很多的疑问,他们想了解属灵的恩赐、想了解结婚和离婚的事,但是他们不想谈自己的问题。人都喜欢问问题,却不喜欢谈自己的问题,对不对?所以,革来氏家里的人带来了消息,司提反、福徒拿都、亚该古则带来了一封满是疑问的信,于是,保罗就写了第二封信。也就是现在圣经中的哥林多前书,请提摩太送去。而这封书信回答了信上的许多问题,也谈到革来氏家的人带来的坏消息,这封信就是哥林多前书的由来。

所以各位。如果我们读哥林多前书的时候,必须要会分辨保罗他是在回答问题,还是在谈他所听到的坏消息。这样才能够清楚,好吗?所以保罗寄出第一封信以后,接到消息说,他们的情况反而更糟了,对教会的挂心真的是沉重的负担。所以保罗他第二次去探访他们。但这一次却得到反效果。所有的事都不顺利。保罗跟我们一样,有的时候不管怎么做都不对。结果,保罗不得不离开。

他使不上力,所以他就离开了。这个时候他写了第三封信请提多送去。可是,这封信后来遗失了。不过哥林多后书十到十三章有一点像这封信的内容,这是有可能的。因为这一段经文的措辞非常强烈,保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讽刺的语气。当老师的都知道,受不了的时候都会用讽刺的语气。老师很容易对学生用讽刺的语气说话。反正措辞强烈的第三封信是请提多送去的,那是因为提多擅长解决问题。保罗常常把提多留下来解决问题。提多的态度果决,实事求是,命令他们要改过自新。提摩太的个性则有些胆怯,他会用温和的语气说:拜托了,想办法解决问题吧。但是提多会说:不要再错下去了,赶快改过来!所以,提多把问题给解决了。

从哥林多传来好消息,说教会的情况改善很多。所以保罗很高兴,就写了第四封信再请提多送去,这封信就是哥林多后书。然后,保罗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去探访他们,这是一次愉快的探访。他第一次去是建立这个教会,第二次去则是诸事不顺,不欢而散,他们就根本听不进他的话。第三次去则再次皆大欢喜,你看,光是一个教会就让保罗这么这么的烦心,因此他写下了这两封信。但是,感谢主给了我们这两封信。

这两封信的内容相当地不一样。第一封谈到实际的问题,第二封则谈到他受到侮辱。保罗对于他们的侮辱,心中感到非常的愤怒。这让保罗很不能接受,他们确实是很过分。所以一封谈实际的问题,一封谈个人受到侮辱。第一封谈保罗认为哥林多教会有什么问题,第二封谈哥林多教会认为保罗有什么问题。好了各位,如果我们知道这两封信的差异,就比较能够清楚地了解:第一封信的焦点是放在哥林多教会的会友,谈会友该有的行为举止。但是,第二封信的焦点放在传道人,是在谈传道人该有的行为举止。所以,两封信的内容确实有明显的不同,你读了就会注意到。我再讲一遍,第一封谈到实际的问题,第二封谈个人受到侮辱。第一封谈保罗认为哥林多教会有什么问题,第二封谈哥林多教会认为保罗有什么问题。第一封信谈会友该有的行为举止。但是,第二封信谈传道人该有的行为举止。希望这有助于你稍微了解这两卷书信。

现在,我们可以仔细来看看哥林多前书。好,各位,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像是一个三明治,先不看外面的面包,来看里面的酵。这个三明治的外面是钉十架和复活。从钉十字架开始到复活结束。现在先不看这两个,来看看中间的部分。我前面说过,保罗需要处理两件事,第一是革来氏家里的人带来的坏消息,第二是由三个人带来的一封信,信上提出了许多疑问。这里三明治中间的陷不只一样,保罗需要解决所听到的坏消息,而且又要回答信上的疑问。但是他不是先解决一件事,再解决另外一件事,而是跳着谈。有的时候他会突然谈到他所听到的坏消息。各位,了解我的意思吗?所以他在回答一连串的疑问,大约有一半是在解决他所听到的问题。另外一半是在回答他们所提出的疑问。保罗所听到的坏消息都是教会里面确实发生的问题。包括会友分门结党、犯淫乱的罪、会友上法院控告、兴起拜偶像的风气、男女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男女在教会之中的角色,还有人领圣餐的时候喝醉酒。当时的圣餐是正餐,如果今天还是一样那该有多好。

我们在吉尔福的教会偶尔会举办这样的圣餐。在每张桌子上都会有一个杯子和一块饼,饭后就会把杯和饼传下去,初代教会都是在大家一起吃完正餐后领圣餐。但是后来不再吃正餐了,主要是因为哥林多教会滥用这种做法,于是圣餐简化为一点饼和一点酒,免得有人把饼吃光,并且喝得醉醺醺的。因为哥林多人的滥用,所以我们失去了这个传统。不知道你有没有想到这一点,圣餐本来是一个爱宴,是一顿正餐,吃完正餐后一起纪念耶稣。如果能够恢复这种做法,那该有多好啊!但是在教会吃正餐通常会是怎样?大家会想办法越做越丰盛,对不对?连家庭、小组的晚餐也都是越做越丰盛,变成都在吃,没有时间祷告了。这种情形我们都见过。所以保罗听到了他们有这些问题,于是就写信纠正他们。

他们也在信上问到结婚和离婚的事,还有再婚,重点就在这里。圣经没有说离婚是犯罪,却提到再婚是犯罪,这个差别很重要。另外,他们也问到拜偶像的食物,因为他们买来的食物早就拜过偶像。各位知道吗?他们所买的食物早就拜过偶像了,比如像是今天的纽西兰羊肉,因为纽西兰羊肉已经失去了欧洲的市场,今天纽西兰羊肉主要外销市场变成中东。因为羊肉是阿拉伯人最喜欢的肉类,所以,中东变成纽西兰羊肉很大的市场,所以他们宰羊的时候必须要先举行回教仪式。祷告之后,才能宰羊。所以,今天的纽西兰羊肉大多已经做过回教仪式。各位可以了解吗?这正是当时哥林多所碰到的问题。屠宰场的肉,在宰杀之前会先拜过偶像,然后再送到市场贩售。这让基督徒心中感到不安。他们会想:可以吃拜过偶像的食物吗?还是要改成吃素呢?毕竟这些肉品已经祭拜过了。了解吗?这是他们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他们问结婚、离婚和再婚的事,也问拜过偶像食物的事,又特别问到属灵的恩赐。因为他们教会有许多属灵的恩赐,保罗为哥林多教会感谢主,他们能说方言、发预言,又能行异能,有各样属灵的恩赐。哥林多教会的每个会友都受过圣灵的洗,也都有属灵的恩赐。保罗感谢神赐给哥林多教会这么多的恩赐。但是这个教会也充满了肉体情欲,恩赐和肉体情欲有可能会同时存在。这种情形就是有属灵的恩赐却没有圣灵的果子,以至于不能够发挥适当的恩赐。但是他们问到了这个问题,保罗就在信上谈到了属灵的恩赐。

因为保罗有的时候是在解答问题,所以这些部分的经文有点难解。那里是保罗引述他们的话?那里是保罗讲他自己的想法?这些经文比较难解,很容易被误解。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保罗有个地方说,男不近女倒好。这是保罗的想法、还是保罗在引述他们的话呢?但是整句话是说,论到你们信上所提的事,男不近女倒好。你看,这里也许是他们在问,男人不娶妻是不是比较好?因为保罗接下来的话显然十分赞同婚姻。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哪里是引述他们的话。又比如保罗说女人在教会要闭口不言,这是保罗在引述他们的话?还是在讲他自己的看法?因为他在这封信上鼓励妇女在教会祷告、发预言,有没有看出困难点?我提出来是要大家小心诠释和应用哥林多前书,一定要非常非常的小心才行。否则你可能以为是在引述保罗说的话,其实却是他先引述了他们的话,然后再加以回答。各位了解吗?不过其他部分的经文倒是蛮清楚的。

接下来我要说的是,哥林多前书不容易应用出来。有些人一板一眼地照着字面去做,这样就造成了一些误解。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我们不应该盲目地跟从当时的习俗,而应该要找出保罗的原则,然后再应用在我们的情况上,了解吗?我举个哥林多前书以外的例子来说明。

今天竟然有很多基督徒,他们相信耶稣要我们在教会举行洗脚仪式,有的时候教会会宣布说:下个主日有洗脚仪式。结果大家来教会之前会先把脚洗干净。你看,把洗脚变成一种仪式。但是我认为这是照字面的意思来应用圣经。我要告诉你,耶稣为什么要洗门徒的脚。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吗?答案是:他们的脚很脏。知道吗?那是必须洗脚的原因。

因为当时的人是穿凉鞋走在泥土路上,所以当你到人家家里去吃饭的时候,脚一定是又脏又臭。吃饭的时候,不能够把脚藏在桌子底下,因为当时是斜躺着吃,用左手支撑,用右手吃饭。你的脚就摆在旁边那个人的面前。所以当你把脚摆在别人面前的时候,你必须要先洗脚才行。家中地位第二低的仆人,会把自己的鞋给脱掉,由地位最低的仆人为他洗脚,是按照这个顺序。所以施洗约翰才会说:我不配给他解鞋带,不配当地位第二低的仆人。

但是耶稣却洗门徒的脚,耶稣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的脚很脏,他们的脚需要洗。他也是在教导基督徒去帮助卑微有需要的人。耶稣的本意不是叫人举行洗脚仪式。换做今天,应该是帮别人洗车,因为,今天在路上最容易弄脏的是车子,对不对?如果全盘照抄当时的做法,那就错过了真正的原则,而把它变成为一种仪式。其实,耶稣的本意是叫人要用谦卑的态度,彼此服事。

来看看哥林多前书十一章女人该不该戴帽子。这是基督徒搞不清楚状况的好例子。我必须说,第一,哥林多前书中根本没有谈到帽子,根本就没有出现“帽子”这个词,倒是有提到“盖头”。但是整章中也只出现过一次。而且那句话是这么说的:女人有长头发给她做盖头的,这里根本就没有提到女人应该戴面纱,更别说是到帽子了。

这里其实是在讲头发,这里说男人的头发应该比女人的头发短,不只谈到女人的短发也谈到男人的长发。简单的原则是:在教会中,坐在你后面的人应该看得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更深入一点的原则是:男女有别。

这段经文不是在讲帽子或者是头发,而是在讲头。原则很简单,你看见男人时,应该想到他的头;看见女人时,应该想到她的头发。从头发可以清楚地分辨男女。提醒我们:上帝是基督的头,基督是男人的头,而男人是女人的头。重点是在讲“头”,“头”是这里的重点。男人必须留短发,露出头部来;女人的头发则不能太短,好盖住头部。就是这个原则。但是根本的原则就是:男女在基督里仍然有别,并非不分性别。

我们仍然是上帝当初所造的男人和女人,是以男人和女人的身份来敬拜上帝。我们愿意接受上帝造给我们的性别,所以变装癖是圣经所不容的。男人想变女人或女人想变男人,这是在反抗上帝的创造。当我们敬拜创造主,是以受造物的身份来敬拜他,而且一定要男女有别。男人要乐于当男人,女人要乐于当女人,我们以男人和女人的身份一同敬拜上帝。

可是在现代社会里,却一心一意地想要抹杀男女之间的差别,这种风气也悄悄地进入教会,把今天的教会搞得乱七八糟,不接受上帝创造我们的本意。所以,真正的原则不在于帽子或者头发,而是在于“头”。女人用头发盖住她的头,男人则露出他的头来。所以,看见男人会看见他的头,看见女人会看见她的头发。女人的头发是她的荣耀。我们从新的角度来看这段经文。不要谈女人该不该戴帽子,这里的原则是:做头或者说带头。这在我们的社会中很清楚地呈现出来。

最近有一个非洲人问我,在我的国家里,女人的头发跟男人一样短,头发就是很捲,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告诉他说:那你们就应该要把握原则,看看在教会中如何男女有别。我们并非中性人,这是原则。上帝按他的形象造男造女,可是,这个世界根本就在反抗上帝造男造女的事实。男人需要女人,女人需要男人,男女不同。男女互相需要是互补的,我们在上帝的眼中有同等的价值、尊严和地位。但是男女有不同的角色、责任和作用。男女是上帝所创造,当我们敬拜上帝的时候,不能以中性的身份敬拜,而是以男人和女人的身份来敬拜。

赞美创造主造给我们的性别,并且为彼此感谢主,这个原则非常重要。因为很多现代人就像哥林多人,想要抹杀男女之间的差别。这差别是上帝造的,要让我们能够互补、互相吸引。上帝不要大男人主义,但他要骑士精神。上帝要男女在行为举止上有别,以男人和女人的身份敬拜他,我们应该甘心乐意这么做,感谢主创造我的性别,就是这个原则。

但是有些人只晓得谴责,喔,那个女人没有戴帽子。哥林多前书十一章有两种常见的错误应用,这两种我都在教会看过。第一,把哥林多前书十一章应用在身体上,而不是属灵上。有些女人在教会戴帽子,却不愿顺服丈夫,知道我的意思吗?我见过女人在教会里戴帽子,对丈夫却颐指气使。她们把圣经应用在身体上,而不是属灵上,了解吗?相反的有些人应用在属灵上,而不是身体上,这根本就不对。我们都有身体,我们的灵就住在我们的身体里。他们以为只要在灵里承认男人是头就行了,这不对,从你的行为举止也要能够看出来才行。因为身体是你的一部分,你是用身体来敬拜上帝。将身体献上当做活祭来敬拜上帝,所以应该要用在身体上和属灵上,接受这个做头的基本原则,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好叫人知道我们是属神的男女。好,我们就先停在这里。

哥林多前书其实有很多主题可以讲,但是我想用上面这个例子,说明按字面强解的结果。其实,我们应该要找出保罗真正要讲的原则,然后看今天该如何应用才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1/99050.html

更多阅读

圣经罗马书第12章献上自己当作活祭-3 圣经罗马书

Rom 12:14 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马太福音5:44,“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保罗在哥林多前书4:12,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并且劳苦,亲手作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

加特林多管式机关枪(米尼岗Minigun)[转载] m134米尼岗机枪

放这么暴力的视频是有原因的(真枪),无意间在网上搜到了打BB的仿真枪模,真是COOL,吼吼~价格也是嗷嗷,一个玩具相当于一辆QQ米尼岗Mi n i g u n加特林多管式机关枪多管式机枪起源于15世纪、16世纪的多管式机枪以及后来的的多管炮。

如何实现一卡多号 移动 一卡多号 香港

如何实现一卡多号——简介无论你是苹果手机还是三星手机,现在都可以实现一卡多号功能,是一卡多号,不是双卡双待哦。最多可以实现一台手机,四号同待。现在可以清楚的分开私人,工作,购物等。那么如何实现呢?下面小编一步一步地说。下面以苹果

转 圣经里关于爱的句子 关于爱的句子

1.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新约·哥林多前书》)2.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岂有一件事,

声明:《大卫鲍森讲道--哥林多前后书一 大卫鲍森旧约讲道全集》为网友寂寞嘚街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