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扒皮《大漠谣》中黑卫青的原文 转载 鲁迅祥林嫂原文

原文地址:扒皮《大漠谣》中黑卫青的原文作者:火墟

扒皮《大漠谣》中黑卫青的原文

每次谣粉洗白说小说没有黑卫青时,我总是反问谣粉,你敢摸着良心说这本小说没有黑卫青全家吗?部分谣粉直接闪了没有回话,小部分谣粉继续坚持,于是我又问,你敢上小说原文来证明它没有黑卫青吗?这个时候那小部分谣粉也怂了,也有一两位表示可以上原文,但是上原文需要时间,她明天才能上(明明之前和别人掐其他时上小说原文上得很欢快呐),然后大家都知道的,第二天,这一两位谣粉也没有出现……

所以今天我就做做好人,趁有空,替谣粉整理出小说里黑卫青本人(不涉及卫伉、卫子夫、平阳公主、任安等,黑他全家的部分不在这次主题范围内)

的部分(首先声明,这小说里卫青就是个打酱油的,根本没出场几回,可就是打个无足轻重的小酱油,也照样浑身上下跟被泼了酱油似的,麻麻黑啊),以及涉及卫青的BUG,供诸位一览。

卫家最后一朵白莲花,卫氏阴谋论中他能脱得了干系?

卫氏阴谋论贯穿小说全文,卫青能白得了吗?以下是阴谋论里卫青脱不了干系的小说原文。

小说原文:

  九爷的眼中,痛苦下满是怜惜,他忽地对一直沉默地坐在一旁的卫青行礼,“不知道卫大将军的意思如何?”

  惜言如金的卫青没有想到九爷居然把矛头指向了他,细细打量了九爷两眼,“二姐,事情到此,别无他法,只能冒一点险了,就让孟先生下药吧!皇上对去病极其重视,孟先生绝不敢草率,一定是深思熟虑后才做的决定。”

  卫少儿点了下头,终于同意。

  不愧是连刘彻都无可奈何的卫大将军,一句话里绵中藏刀,该做的决定做了,该撇清的责任也都撇清了,该警告的也警告了,竟然滴水不漏。

  卫少儿唇上血色全无,我走到她身侧,想握她的手,她犹豫了下后,任由我握住了她的手,两人的手都凉如寒冰,可我们握住彼此时,慢慢地都有了一些暖意。在这一瞬,在这么多人中,我们的痛苦焦虑有几分相通。

小说里霍去病骑马突然中毒,孟九问卫青意下如何,面对自己生死未卜的亲外甥,卫青第一反应是先撇清万一医治失败之后自己的责任,这叫没有黑卫青?

最后一段更是直接说,在场这么多人中,只有女主和卫少儿是真的为霍去病的生死痛苦焦虑,那岂非黑卫青对自己外甥生死无动于衷?

小说原文:

我起身要走,她冷笑道:“你真以为皇后是一心护你的吗?如果卫皇后心思真那么单纯,怎么可能专宠后宫那么多年?让陈皇后在冷宫中含恨而终。卫少儿和她比,简直愚蠢。卫皇后和卫青是卫家最聪明的两个人,卫氏宗亲中其余诸人都反对霍去病娶你,却独独他们两个既不明确反对,可也不表示支持,卫皇后反而对你不计前嫌,常常施以小恩小惠,金玉,你不会聪明了一世,反倒此处糊涂了吧?”她慢悠悠地,一字一顿地说:“你难道真一心认为你的病是因我而起?”

黑卫子夫那么多话和主题无关暂且不提。光看这段话,你能把卫青和卫氏阴谋论主谋人撇清关系?这段里卫子夫和卫青是并列的关系,他们对女主采取的行动完全是一样的,卫子夫都被黑成渣了,卫青能白得了?

小说原文:

霍去病永远不会为了权利富贵去营营苟苟。他可以为了追击匈奴几日几夜不睡,但在朝堂上交际应酬时,他却连说话的力气都提不起,宁愿独自一人沉默寡言地呆着,也不屑说那些废话试探周旋。大概这点也是霍去病和卫青最大的不同,卫青会为了家族的权利和安全隐忍不发,甚至向李夫人献金示好,圆滑地处理好周围的利害关系,可这些事情霍去病却绝不会做,所以和深沉不见底的卫青比较,刘彻当然更愿意相信霍去病。

言下之意很明显,卫青会为了家族的权利富贵去营营苟苟、交际应酬甚至给李夫人献金示好(王夫人:李氏,你抢了我的招魂,连大将军送给我家人的五百金也不放过吗?)。好一个“深沉不见底”啊,卫青根本就是小说里卫氏集团隐藏的幕后大boss吧,否则你说卫青霍去病都不牵头,谁来牵头这个所谓的卫氏集团?别拖平阳公主躺枪了,大姐一则姓刘,二则当时还是夏侯家的媳妇。

一边撇清自己和卫氏阴谋论的表面关系,装装白莲花骗刘彻和霍去病,一边暗地里操纵自己的门客和儿子陷害霍去病,这样的boss卫白莲很带感不是么?

小说原文:

不知道卫青心里究竟怎么想霍去病,也不知道他是否明白霍去病的一番苦心和无奈,面上待霍去病倒是一如往常

哟,又是“表面上”,卫白莲真能装啊,他肯定不能明白霍去病的一番苦心和无奈,半夜咬着被角对亲外甥嫉妒羡慕恨了你说是吧?

小说原文:

  李广之死激化了朝中以李氏为代表的高门世家和卫氏外戚之间的矛盾。司马迁等文官纷纷站在了李氏一边,对卫氏的外戚集团大加排斥。再加上民间对李广将军风评一向极高,因李广的惨死都对卫青有了微词。宫中的李妍和其他妃嫔又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自然选择先联手扳倒最难撼动的卫氏后再说其它。朝中所有倒太子的势力不管现在是否对立或者将来是否会成为敌人,现在却都为了一个目的渐渐汇聚到一起。

  李广的从弟李蔡,现在位居丞相,乃百官之首,当年是凭借军功封候,在军中也有威信。自李广自尽后,他一直表现极其冷静,极力约束着李家子弟,可越是这种冷静越让人害怕。一场大风暴前,越是平静,最后的破坏力越是大。

[转载]扒皮《大漠谣》中黑卫青的原文 转载 鲁迅祥林嫂原文

  如今的卫子夫早非当年宠冠后宫的女子,卫青也非那个深受皇帝信任,大力提拔的男儿。卫子夫虽然贵为皇后,可在宫中,谁都知道李妍才是皇上心头的宝,卫青虽然是大将军,可朝中百官都已看出来皇上靠着霍去病在打压分解他的势力。

  现在这个在朝堂内独来独往,不结党不拉派,却荣宠至极,大权在握的霍去病成为了卫氏和其他势力之间的风暴眼。卫氏琢磨着他的态度,其他人也琢磨着他的态度。

如果他不能置身事外,那么一个不慎,只怕是两边的势力都想绞碎他。来自别的势力的伤害阴谋,并不可怕,反倒如果卫氏集团为了摆脱刘彻借助霍去病对卫青的弹压而来的阴谋暗算伤害,他怎么承受?霍去病藏在沉默寡言和冷淡无波下的热,卫氏集团懂得几分?或者他们沉浸在勾心斗角的心,根本不可能明白,夏虫语冰而已。

这段可真是精彩啊,李老将军自尽虽然令人遗憾,但怎么就算“惨死”了?桐娘娘注意用词啊。后面还生造出李广自尽朝野民间对卫青的排挤,臆想是病得治啊娘娘。倒太派出现了哦,不说刘彻早年多么宠这个得来不易的儿子,娘娘您能但凡举出一个卫青去世前敢对太子有微词的人物吗?

李蔡也是躺着中枪,汉武帝时期百官之首可不是丞相,“群臣下大将军”,再说他的军功可不是跟着卫青做副将打仗得来的吗,怎么摇身一边就变成和卫氏集团boss卫白莲PK的李氏集团大boss了呢,坑爹啊!

抬霍压卫这个驳过NC的就不提了,单说这句“不结党不拉派”,明明太史公写得明明白白是霍去病仿效卫青,他们两个都不这么干的,怎么到桐娘娘笔下卫青突然就被打成拉党结派那拨人去了呢?请问他组建了什么党?

还有最后一段红果果的卫氏阴谋描写,桐娘娘地图炮“卫氏沉浸在勾心斗角的心”根本不明白自己给霍去病造成的阴谋暗算伤害霍去病怎么接受,谁敢说这句地图炮没轰着卫boss?

小说原文——李敢之死

李敢呵呵笑起来,嘴角的血向外涔着,“公孙敖和你说我打了卫大将军?”

霍去病沉默地没有回答他,李敢自顾说道:“当日听闻父亲自尽,我一时伤心过头,就去找卫大将军想问个清楚明白,他为何不肯让父亲带兵正面迎敌,父亲又不是第一次迷路,为什么偏偏这次就会自尽?他的侍从拦着不让见,嘴里一面不干不净地说着话。全都是些辱骂父亲的言词,我一怒之下就大打出手,恰好卫大将军出来,他想喝止我,我气怒下顺手推了他,但立即就被侍卫拉开了。卫大将军问我为何打人,我能怎么说,难道要把他们辱骂父亲的言词重复一遍?何况当时正气急攻心,觉得都是一帮小人败类,懒得多说,没想到恶人先告状,那两个侍从一番言语,就变成了我主动生事。”

我哼了一声,冷声道:“这已经是半年前的事情了,公孙敖早不说,晚不说,偏偏今日就说了出来。

还有小说里洗得不能再白了的李敢“击伤大将军”,被写成卫青的侍从出言侮辱李广,李三白莲花才被迫出手,推了一下卫青就被拉开了,然后被公孙敖当做阴谋论的工具污蔑说李三白莲花打了卫青去挑拨霍去病。

我说桐娘娘省省吧,“击伤”是什么概念懂不懂?说殴打都是洗白了,你居然还能洗白成推了一下。你当卫白莲是豆腐做的吗?推一下都能受伤?

小说原文:

卫氏此举不但博取了朝堂和民间的赞誉,把支持同情李氏的人心暗暗拉向了太子,而且立即把霍去病射杀李敢的事情和卫氏划分的一清二楚。

李敢被霍去病射杀的消息不胫而走,朝廷内同情李氏家族遭遇的人越来越多,以前众人一心排斥卫青为首的卫氏,此时有了对比,个个都开始觉得形式谦恭有礼的卫青还不错,对卫氏冒着不惜得罪霍去病的风险,回护李家老幼的做法更始赞誉,矛头开始隐隐指向了霍去病。

刘彻当时审问霍去病时,只有少数人在场,事后也封锁了消息。为什么当只有少数人知道的事情,最后变成朝堂中人尽皆知的事情?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突然胆子大到敢一再弹劾霍去病?现今的朝堂内究竟哪股势力能在皇上明显袒护霍去病的情况下,还能针对霍去病掀起巨浪?

李敢死后刘据收李敢女为太子中人,李敢子有宠于太子,还有武帝提拔李陵的行为,被统统阴谋论成卫青为了让自己这朵白莲花变得更白的行为了。“形式谦恭有礼”是什么意思啊?娘娘你干脆直接一点写卫白莲衣冠禽兽得了,不惜得罪霍去病的风险是什么玩意啊,外甥还能大过舅舅去不成?最后那神棍般的语调暗示卫家故意泄露霍去病射杀李敢来陷害霍去病也真是够了,当时在场的所谓卫氏集团人士只有卫青、卫伉、任安、公孙敖,别说卫青连他的儿子和部下都约束不住,这分明是卫白莲授意陷害的嘛。

顺便感叹一下朝堂上的大臣们真可怜,在桐娘娘那点可怜的智商玩弄权谋下,一个个被写得墙头草得跟二傻子似的,说啥信啥。

小说原文——三子封王:

  霍去病釜底抽薪的举动一石激起千层浪,满朝上下争议不休,保太派倒太派的争斗白热化,就是以往认为可以暂时置身事外的臣子此时也不得不考虑好何去何从。刘彻对霍去病的请求没有给予任何回应,朝堂内僵持不下。

  几日后,丞相庄青翟、御史大夫张汤、太常赵充、大行令李息、太子少傅任安联名上奏章,冒死进言支持大司马霍去病,刘彻仍旧没有回应。

  旨后庄青翟、张汤、公孙贺等朝内重臣再冒死请命,一连四次。说的是冒死,却一次比一次人数多,隐隐然有百官逼求的架势,反对的声浪渐被压制,到最后近乎无声,刘彻仍然没有给予回应。

  请立皇子的事情是由霍去病开的头,可只后他却再没有任何举动,只是淡淡看着朝堂内的风云。到了此时,看着事情已经朝成功的方向发展,他眉宇间反带上了忧色:“舅父怎么会让这样的事情一而再的发生?唉!大概他现在也压制不住这么多急功近利的人了。皇上现在春秋正盛,这样子做,即使皇上答应了,也会让皇上越发忌惮卫氏外戚和太子的势力。”

我道:“卫氏是皇上一手扶植起来的势力,以皇上的才略如今都有些控制不住,卫大将军控制不住卫氏也很正常。皇后、平阳公主、长公主、太子、将军、侯爷,多少人的利益和欲望在里面?势力渐大,内部只怕也纷争不少,看看昂当年率师、窦氏、王氏,卫大将军能压制到今日的局面已经很不容易了。”

保太派和倒太派是什么二傻子玩意?太史公写明三王世家收录了当时的几篇公文理由是言辞优美,除此之外没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可是每次写卫氏阴谋论的时候总有人拿它做文章。“冒死”不就是普通的公文用词吗,桐娘娘真是没常识。还有百官逼求的脑补也真是够了,给三位皇子封王也不是什么小事,你当一遍公文汉武帝就能批复了?人谦虚推辞几下有何不可?不是他愿意的,谁能逼汉武帝做什么事?

再说三子封王明明是霍去病牵头,小说里这个或有病牵头完还zhuangbility叹气“舅父怎么会让事情一而再地发生?”,你牵头不就是为了大家一起附和把封王这件事搞定么?脑子有病吧,做完了又装13自打脸。

这段里卫青压制不住卫氏集团这种说辞也是大部分小说粉用来为小说辩护说小说没黑卫青的论据。但是你不觉得很有趣吗?卫青压不住、刘彻压不住的这个所谓卫氏集团,不算卫青和霍去病,里面到底还有谁有这么大能耐?你能但凡举出一个例子来吗?PS:平阳公主和长公主重复了,平阳和太子都是姓刘的,把他们都算成卫氏集团真是够了,你怎么不说刘彻才是这个所谓卫氏集团的灵魂领袖呢?

黑了战功黑封户——好一朵打西域防御战的卫白莲

谣粉经常辩解说,小说没黑卫青,里面他照样战功赫赫,那么让我们看看里面桐华描写的都是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所谓“战功”吧。

小说原文:

红姑笑指着小霍道:“此人的姨母贵为皇后,他的舅舅官封大将军,声名远震匈奴西域,享食邑八千七百户

这是小说中出现卫青的第二处。任何读过《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人都知道,卫青是拜为大将军那次加封食邑8700户,到桐华笔下就变成他官至大将军还只有“享食邑八千七百户”,把之前汉武帝封他的6800户(此为《史记》版本,《汉书》版本还要再加800)吞掉了,不愧是桐大,胃口真大。

小说原文:

伊稚斜又倒了杯酒给阿爹,“前有卫青,现在又出了个霍去病,匈奴却朝中无将。我们祖先一直骄傲的骑兵也大败给了霍去病,一个农业大国的将军居然比我们生于马背,长于马背的匈奴更快更狠,因为他,汉朝对匈奴终于从卫青时代的积极防御转变为主动进攻。”

农业大国之类的政治历史课本文字穿越就不说了,桐娘娘一张嘴,卫青打匈奴就变成积极防御了,卫青的龙城大捷难道不是汉朝反守为攻的转折点?卫青前期对匈奴作战的战略意义就这么被桐娘娘一张大嘴吞了,卫青之前打的就不是骑兵奇袭闪电战?主动防御能防御回一个水草丰美的咽喉之地河套平原?

小说原文:

刘彻对霍去病此次的做法极为激赏,霍去病载功而返时,刘彻亲自出长安城迎接,又增封霍去病食邑一千七百户。霍去病总共享食邑一万一千六百户,超过卫青大将军,贵极全朝。

河西受降之后霍去病的食邑并没有超过卫青,按《史记》数据,截止元狩二年,霍去病封户为10300,卫青封户为12800;按《汉书》数据,则分别为11800和16300。桐华不光不会看《史记》、《汉书》,这位金融专业的北大光华学院才女,连算数也不行。至于“贵极全朝”,《史记》记载元狩四年漠北大战后卫霍并列大司马,才“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此时未免言之过早。

小说原文:

他唇边闪过一丝仿若无的笑意,我在水盆里浸浸手,拿了绢帕擦手,一面想着那帮文人才子背后的议论。甯乘劝卫大将军用五百金为李夫人祝寿,皇上知道后,竟然就因为这个封了甯乘为东海都尉,李夫人非同一般的荣宠可见端倪。我搁下绢帕,柔声说:“让卫大将军从所得赏赐的千金中分五百金进献给李夫人绝非李夫人的本意,那些为了讨好皇帝四处营营苟苟的人,她也无可奈何。”

霍去病一声冷笑:“我在乎的是那五百金吗?甯乘居然敢说什么‘大将军所以功未甚多,身食万户,三子封侯,都是因为皇后’。我们出入沙场,落到外人眼中都只是因为皇后。当初舅父也许的确是因为姨母才受到重用,但这么多年,进出西域多次,未打一次败仗,难道也是因为姨母?可文人的那支笔始终不肯放过我们,司马迁说我倨傲无礼,沉默寡言,我见了他们这帮腐儒还真不知道除了望天还能说什么。”

看着他几分无奈、几分不平的样子,我轻声笑着:“原来也有让你无可奈何的人,我还以为你谁都不怕呢!大丈夫行事,贵在己心,管他人如何说?司马迁说大将军‘柔上媚主’,难道为了他一句话,卫大将军也要学司马迁梗着脖子和皇上说话?风骨倒是可佳,可是置全族老小于何地?而且司马迁怎么行事都毕竟是一介文人,皇上会生气,可是不会提防、不会忌惮,卫大将军却是手握重兵,一言一行,皇上肯定都是在细察其心意,一个不小心后果可怕。”

宁乘向卫青进言是让他拿汉武帝刚赐给他的千金给皇帝新宠王夫人还未富贵的亲人祝寿,卫青顺水推舟送的是打了五折的金子。好吧,拿王夫人的事迹给李夫人贴金也就算了。什么叫做“卫青进出西域多次”?好吧,卫青打匈奴的事迹就这么被桐娘娘一笔勾销了,莫名其妙跑去打西域去了╮(╯_╰)╭

太史公躺着也中枪,别忘记桐娘娘可是说了她写着小说就是因为“不认同太史公”才写的历史真相哦。可是霍去病在世的时候《史记》成书了吗?老鸨和有病都是穿越过来的二傻子吧。抄史记也抄错,什么叫做“柔上媚主”,明明是“以和柔自媚于上”,“柔”是动词吗?后面还跟个“上”,娘娘是想让我们脑补卫白莲揉猪毛吗?

小说原文:

李氏家族从汉高祖时代就是朝廷重臣,早有名将广武君李左车,今有安乐侯李蔡和飞将军李广,历经几代帝王,在朝中势力也是根深枝错,军中更是有不少李氏子弟,相对卫青的贱民出生和倚靠裙带关系的崛起,朝中的文官更倾慕于李氏家族的丰仪,李妍怎么可能会放弃这个对自己对抗卫氏有利的家族呢?

李左车躺枪……李广“其先李信”桐华都不知道吗?还好意思在后记里说自己喜欢李广……哎哟我忘记了,她评论里还说自己喜欢过卫青呢……

一般人说卫青不是都惯用奴仆出身吗?一口一个“贱民”叫着好听?李广家族莫名其妙就被桐华写成“朝中势力根深枝错,军中不少李氏子弟”而变成李夫人联合起来对付卫家的后台了,真是躺着也中枪啊。李蔡的乐安侯还是跟着卫青封侯的,安乐侯是谁?桐娘娘给封的么?

小说原文:

朝中暗流涌动,卫氏一族一直保持着缄默,一切如常,卫青大将军甚至亲自进宫进献礼物给李妍,祝贺刘髆的诞生。以李蔡、李敢等高门世家为首的朝中臣子也一言不发,只纷纷上奏折恭贺刘髆诞生。

卫青亲自进宫给李夫人献礼?桐娘娘这是测试汉武帝对卫青是不是真爱舍不舍得砍了他吗?昌邑王就不提了,他出生的时候卫青即使活着也快去世了吧。

再次为李家默哀,桐娘娘不懂高门世家是什么意思吗?李广太史公明明白白写着“良家子”出身啊,要算高门世家,曹襄、陈掌这种才算得上吧囧……还让李家纷纷上奏恭贺刘髆诞生,这是要他们的命啊

小说原文:

当年的刘彻为了对抗窦氏和王氏外戚在朝中的势力,重用卫青,尽力扶植卫青的势力,但当窦氏和王氏纷纷倒台,而卫青军功越来越多,在军中威望越来越高时,一切起了微妙的变化,究竟为何卫青娶了年长他许多的公主,真正的原因任人猜测。

对抗窦氏和王氏外戚在朝中的势力,胶粉言论……反正小说里胶粉言论也不是第一回了,摊手

小说原文:

卫青一则因为刘彻的叮嘱,因为一连串的前例,刘彻迷信地认为李广打仗运气不好,二则因为想让公孙敖立下更多战功,所以虽然李广一再请求做前锋,但仍旧只让李广做了策应。李广在沙漠中再次迷路,未能与匈奴交战,又错失了一次封候机会,白发将军悲愤交加下,在卫青面前挥剑自刎。

老敖习惯性躺枪,好吧,比起小说里那狗屁卫氏阴谋论,这种陈词滥调也许都不算得黑了……只是老敖漠北大战时作为一名校尉,他本来就是跟着卫青行动的,和李广有什么关系?难道让卫青不顾皇帝的意愿坚决让李广当前锋,然后自己做李广的策应不成?

小说原文:

(霍去病)他笑向我拱了拱手:“我就算在外吧!卫大将军眼中我就一个纨绔膏粱子,飞扬跋扈,奢靡浪费,卫大将军恨不得能不认我最好。”

舅甥不亲,人伦惨剧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5111.html

更多阅读

缥缈孤鸿影痴情小儿郎——评《火帅》中的潘少春上 潘少春

缥缈孤鸿影 痴情小儿郎——评《火帅》中的潘少春(上)(一)一直到第九集,少春的出场都很少,令我可以放心地在二倍快进状态下研读字幕,看一出哑剧。记得有冰迷曾经说过实在受不了《火帅》中七大姑八大婆的聒噪,恨不能冲进电视里给她们每个人的

《中国远征军》中韩绍功的原型是谁续 让青春继续程璐原型

前面提到,《中国远征军》中男主人公的原型,乃是郑庭笈将军。但是,看到后面,才知道从兰姆伽训练开始,韩绍功的原型就不是郑庭笈将军了,而是陈鸣人将军。陈鸣人(1910-1984)号柏琴,江苏金山(今上海)人。他生于清宣统二年,15岁时前往亭林镇一烟纸

乾隆朝《清实录》中对弘曕的记载_宁静海 一片宁静海

儿时常去的“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平安西大街43号),清代曾为果亲王府,如今已无王府遗迹。清明踏青时曾路过此地,回家后出于兴趣翻看了乾隆朝《清实录》中关于第二代果亲王的记载。为什么不是第一代呢?主要是因为手边只有乾隆朝的部分……

《智取威虎山》中座山雕的原型 座山雕

核心提示:因此,《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其原型与谢文东无关,而应该是杂取了张乐山、张雨新等匪首特点的,认为塑造出的一个中小匪首的形象。(电影《智取威虎山》剧照)本文来自:凤凰网综合,作者:兰台随着《智取威虎山》的热映,杨子荣与座山雕

声明:《转载 扒皮《大漠谣》中黑卫青的原文 转载 鲁迅祥林嫂原文》为网友青春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