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苏庠 踏莎行 秦观

鹧鸪天 苏庠


鹧鸪天苏庠 踏莎行 秦观

枫落河梁野水秋,澹烟衰草接郊秋。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 天杳杳,路悠悠,钿筝歌扇等闲休。灞桥杨柳年年恨,鸳浦芙蓉叶叶愁。

注:(1)黄茅店:指的是乡村客店。(2)赤叶楼:这里指歌妓等所居之楼。(3)“灞桥”句:汉代人送别,在长安灞桥折柳相赠,故后代以“灞桥杨柳”代指离别。

1、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答:(1)写了旅途上所见的秋郊景色:枫叶凋零,飘落河桥,秋水退落,暮烟飘散,郊外衰草漫漫,一片枯黄。(2)渲染出秋的寥廓、苍凉、萧瑟,烘托出词人的离愁别绪。

2、明代杨慎评论说:“‘醉眠小坞黄茅店,梦倚高城赤叶楼。’,《鹧鸪天》之佳句也。”请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这两句诗。

答:(1)实写酒醉入眠,虚写梦中情境,一实一虚,虚实相生。(2)醉眠乡村客店的孤单忧愁,与昔日出入都市高楼的热闹欢愉,对比鲜明。

赏析:此词写秋景,抒离情。上片写秋风落叶,淡烟衰草,醉眠小店,梦倚高楼。下片写离别之后,天远路遥,钿筝歌扇,早已失弃。惟见灞桥杨柳,年年牵恨,鸳浦芙蓉,叶叶含愁。

本词为作者与秋日里在一座荒村野店生发的客途别恨和怀人之情。全词言短意长,含蓄有味,格律工细,语言醇雅,堪称小令中的佳作。开头两句,写旅途上所见的秋郊景色:枫叶已经凋落,站在河桥上一望,秋水退落,呈现出秋的寂寥。这两句,准确而传神地抓住最能表现秋日黄昏郊原景色的典型化物象,富有立体感地描绘出一幅旅人眼中的秋色图景,渲染出秋的寥廓与苍凉、萧瑟。

以下两句转写山野客店,“坞”是四面高而中央低的山间村落,“黄茅店”是茅草盖的客店。这样的环境最容易引起羁旅愁怀。借酒浇愁愁更愁的主人公醉倒在客店中。不知不觉,他进入了梦乡,梦见自己身在城里的一座高楼上。“高城”指大城市,“赤叶楼”是周围种了枫、槭类树木的楼。根据词的传统表达习惯,可判断“赤叶楼”与绮情有关。“红楼”、“青楼”之为歌妓所居,有五代、北宋的大量词作为证;梦中去寻找楼中的情人,晏几道就有很多类似的描写,“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是最著名的一例。

下片把好梦难留的怅恨,将悲肠恨绪表现得百转千回。“天杳杳,路悠悠”,这是作者醒来之后,想象明天踏上征途的情况:天是这样的遥远,路是这样的悠长,走着走着,离开心爱的人,也就越来越远了。于是他想到“钿筝歌扇等闲休”,在那位佳人身边享受“钿筝歌扇”的生活,已经结束了。“钿筝”指奏乐,“歌扇”指唱曲,显然都是那位歌女的当行技艺。这里包括许许多多两情缱绻的往事,寄寓着词人深沉的身世感慨。

结尾两句抒写别恨和迟暮之感。汉人送别,在灞桥折柳,故“灞桥杨柳”即代指离别。“年年恨”,是说离别的频繁。词人浪迹天涯,到处播下相思情种,离别自然是时有发生的了。“鸳浦芙蓉”句,化用贺铸《踏莎行》中“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句意,言浦中的绿荷于“红衣脱尽”(即繁花凋落)后,再没有“蜂蝶”来依慕(即无人垂顾)了。此二句以精美工整的对仗,接物言情,表达了词人哀叹流年、自伤迟暮的深沉悲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5346.html

更多阅读

宋词鹧鸪天 《为卿赋尽鹧鸪天》晏几道体 为卿一赋鹧鸪天

【鹧鸪天】《为卿赋尽鹧鸪天》(晏几道体)(藏头、尾、十六故事、十六唱)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编号:0000-01-11-08-01-17-01-00000】文伴君归(一唱)【白蛇传】《白蛇许仙》春意枝头云彩端,为卿一唱鹧鸪天。西湖翠

踏莎行山居赏析 踏莎行曹冠赏析

踏莎行 山居“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望形共说清闲话。”“百般景物堪图画”,更进一步说,这首词分明就是一幅鲜活的山居秋景图。它清丽,它绚烂,

鹧鸪天任丘、蠡县人民共同的骄傲王者兰 任丘 蠡县

鹧鸪天任丘、蠡县人民共同的骄傲王者兰敬是沧州一俊豪,抢粮筹款自开刀。突围无惧枪声起。报国甘凭热血浇。声在耳,恨难消。继承遗志竞风骚。而今战地腾飞梦,商海杨帆领大潮。王者兰,又名王志远,1913年生,河北省任丘县王家坞村人。1928年在

声明:《鹧鸪天苏庠 踏莎行 秦观》为网友为将来而努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