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和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 临床剂量

大爱中成药之四——附子理中丸

一、出处

附子理中丸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是由医圣张仲景的两个方剂四逆汤和理中汤合组而成,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见呕吐泻利,脘腹绞痛,心下逆满,手足厥寒,腹中雷鸣,饮食不进,及霍乱转筋等症的方子。

二、方剂组成

原方是用制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各三两,为细末,炼蜜为丸而制成。

现在药店里卖的附子理中丸是由制附子、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所组成的丸剂,为棕黑色的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和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 临床剂量
古今比较来看,主要是人参被换成了党参,这样药品的成本降低了,但是健脾益气的效果不会改变,只是人参甘温益气、大补元气的作用,那是党参无法比拟的。再有就是把炮姜换成了干姜,炮姜具有温经散寒、温中止痛的作用,炮姜炭还能止血,多用于妇人经行小腹冷痛、经血淋漓不尽等。干姜是大辛大热之品,能够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化痰行饮等,温阳散寒的作用要更强一些。

三、功效与应用

附子理中丸具有温中健脾作用,中医临床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的病证。

1、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寒,阳气不足而引起的胃脘腹部冷痛、呕吐、腹泻、腹胀肠鸣、食欲不振、手足四肢逆冷(发凉)等症,以及脾肾两虚,阳虚寒凝所导致精神倦怠、形寒肢冷、腰膝冷痛、面色苍白无华、不思饮食、脘腹冷痛、大便溏泄、带下清稀等症。

2、胃、十二指肠溃疡:运用附子理中丸方合用黄芪建中汤方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的病证,取得较好的疗效。

3、治疗各种腹泻:有报导称分别用附子理中丸(汤)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用附子理中丸合用人参健脾丸,或合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腹泻均可获得一定疗效。

四、应用举例

在临床上,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的病证,都可以用附子理中丸进行治疗。这个差不多是我每次出诊都要开出的方子。现在由于空调机的使用,以及广泛饮用冰镇饮品、冰点、冰淇淋等饮食习惯,加之露脐装的盛行,使得人们对于脾胃的保暖防寒意识变得非常薄弱,脾胃虚寒的损害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因为在古代,夏天再热也不能吃到冰,顶多是井下的凉水或贪吃西瓜香瓜哈密瓜等寒凉性的食物而已。过去的中医“冬不用石膏,夏不用麻黄”,夏天阳盛天热,人体容易因热而出汗,所以一般不用像麻黄那样辛温发汗的药物,更何况像附子、干姜那样大辛大热之品,是更不能用的了。可是在当今这个时代,夏天就会用到这些温热的药物,因为人们在夏季被人造的冷气伤害了,就要用热性的药物来散寒,越是炎热的地方越是需要呢。

同事是外语老师,她面色苍白,没有红润,总是穿着很多,但依然感觉不到温暖,并且四肢发凉,尤其是脚,到了晚上泡脚都不起作用,还经常腹泻,严重时就是水样便。她说:一点凉东西都不能吃,吃了就会腹泻。这种情况已经好几年了。夏天会好一些,秋冬更严重。我让她从立秋开始服用附子理中丸,效果显著。前几天,又见到她,她说现在好多了,见她的气色也明显好转,见到红润了。

给儿子开家长会时,看到儿子同桌的家长,高高大大的,却在应该穿风衣的时节穿着个厚长的羊毛大衣,我问她:你不热吗?她说:我怕冷,要比别人晚一个节气!看她腰身畏缩、一派清冷的样子,就知道是个脾肾阳虚之人。她说自己是个运动员,以前身体非常好,几年前做了一次阑尾炎手术,当时没有休息好,又吃了凉东西,弄的身体就一年不如一年的了。她的主要表现是手足逆冷、身体畏寒怕冷、腰膝酸软发凉、经常鼻流清涕。我说:“你到药店买点附子理中丸吃吧!”过几天,她给我打电话说:“那个药怎么那么好用啊,我只吃了一盒,就不觉得冷了!”我告诉她再吃一点吧,但要减量,每天只吃一次,连吃一周,就可以了。因为当时已接近夏天,吃多了,人会上火的。本来她是个强壮的人,更应该注意。就这样,她这点毛病很快就好了。

年轻的女孩子中,经常有手脚冰凉的;年轻的男孩子中,经常有大便不成形的。这样的人共同点是面色苍白或发黄,比较怕冷,腰身不挺拔、容易缩成一团,容易疲倦乏力,容易腹痛腹泻。

特别要强调的是:手脚发凉也是一种病,中医叫寒厥证,是脾肾阳虚的表现。脾阳虚,消化吸收功能就差,消瘦、疲惫;逐渐会发展成脾肾阳虚,还会影响性功能和生殖机能,一定要重视哦!

值此阳气升发的暖春时节,你还会有手脚不温的情况吗?如果有,那就吃一点大爱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吧,它会助你阳气升发,使你能够跟随着春天的脚步,变得温暖阳光起来!

大爱中成药之七——藿香正气散(丸、软胶囊)

一、出处

最早以藿香正气散出自于宋代名医方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以二陈汤为基础,再配以疏解外感风寒及调整胃肠的芳香辛散药物制剂而成。因为方中的主要药物藿香,能温中和胃,调整胃气,强壮正气,故名「藿香正气散」。

二、组成

方中有茯苓、大腹皮、紫苏、白芷各一两,半夏曲、陈皮、桔梗、白术、厚朴(姜炙)各二两,藿香三两,炙甘草二两半。为细末,每服二钱,加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服。

三、功效

能够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恶寒发热、头痛昏重、胸膈满闷,腹痛呕吐、肠鸣腹泻,口淡(胃口变差、饮食无味、食欲不振),舌苔白腻等病证。

四、应用

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生活中。是医生常用和家庭常备的中成药,也是外出旅游备用的首选药。

原方是用散剂加姜枣煮汤服用的,效果显著。早年,有了藿香正气水,是加了酒的酊剂,味道极大,很不好闻,这种改良中药剂型的做法,真不敢恭维。记得小时候,我母亲经常给病人用这种药,她自己也常用,用后满屋子都是药味儿。也有丸剂的,吃起来味道不那么难闻。后来,有了片剂的,好吃一些了,但是效果会受到影响。

自从神威药业有了“藿香正气软胶囊”,服用方法简便了,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保障。使这个中成药更受欢迎了。

现在主要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寒湿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妊娠恶心呕吐等病证。疗效显著。近年,在临床应用中还发现此药的外用新功效,尤以皮肤科疾病疗效极为显著。

1、头癣、手足癣、灰指甲:现代医学认为皮肤癣、灰指甲是皮肤真菌感染引起,而藿香、紫苏、白芷、桔梗分别对多种致病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临床中治疗头癣、手足癣、灰指甲有较好的疗效。用藿香正气水涂擦患处,每日1-2次,有条件每日多擦几次。(这个味道可比较大啊!)

2、疖肿:有暑疖和多发性疖病,是内郁湿热、血热或外受风热暑邪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是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方中的紫苏等成分有抑制葡萄球菌的作用,方中藿香芳香化湿;白芷发表、祛风、胜湿,故能散郁除湿而治疗疖肿。用法是:用棉签蘸藿香正气水一日多次涂擦患部。

3、白癜风:是风湿等外邪侵入毛孔,以致气血瘀滞、毛窍闭塞而成。藿香正气水有芳香通窍、辛散行气的作用。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散。其用法是:每日用净布蘸藿香正气水涂擦患部,微微用力,反复蘸擦至皮肤微红为度,一日2次。

4、外阴瘙痒:因藿香正气水是由抗多种致病菌和杀滴虫的藿香、紫苏、白芷、生姜等药组成,故治疗外阴瘙痒有较好的疗效。用法是:以藿香正气水1克兑50克凉开水后,清洗外阴,男女皆可用。不但有止痒疗效,而且有一种清爽感。

5、外痔:每次用藿香正气水2支加凉开水1000毫升,以药棉擦洗,每日2次。在炎症期发作时有消炎止痛、促使痔核萎缩的作用。

五、注意事项

1、夏季感冒一般比较复杂,藿香正气是针对夏季纳凉过度感受风寒或过食冷饮而引起的感冒。要严格辨证才能用药效果显著。如果是夏季感受风热的感冒要吃银翘解毒丸,中暑引起的要吃清暑益气汤或香薷饮等。不可不分病因病机一律使用藿香正气治疗。

2、藿香正气水由水煮及酒浸制而成,对酒精过敏者或肠胃功能不好的患者,应慎用或改用其他剂型,可用藿香正气软胶囊或藿香正气滴丸。或让中医师开方煎汤药服用。

3、由于藿香正气水药效比较峻猛,所以小儿和年老体虚者要慎用。 宜用软胶囊或汤剂。

博主忠告:藿香正气虽好,并不是夏季感冒的万能药,一定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后使用!大爱中成药都是个宝,就看人用的对不对路子;用对了,都说好!

脾虚的原因

中医认为,“天有四时五行,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中医说的五脏是指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通过经络联系人的骨骼、筋脉、肌肉、皮毛,以及五官七窍的五大功能系统,五大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整个生命活动,不可分割。而且人体五大系统的功能活动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四时规律密切相关,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即天人相应。这就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人身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界也是相互影响着的。中医学所讲求的是整体恒动观,研究对象是活着的人,所观察到的是人的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以及人的各种疾病现象和发病规律。所以,中医探讨疾病的思路是:天地自然——万物——人体——疾病——养生——论治。

所以我要告诉大家,中医所说的脾是指以脾为中心的人体中的一个系统,并不是现代医学中所说的那个脾器官。是当时翻译西医的时候,借用了中医脾的这个名字,而中医脾本身的含义不会因为被用了就跟着变了。如果直接用音译翻译西医的一些器官,别随意用中医中的五脏概念,可能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误解了。

以下是从中医学理论解释脾以及脾虚的。

现在脾虚的人越来越多了。

第一个原因是平常运动少。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主肌肉和四肢,运动少就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使运化水谷和水湿的功能减弱,人就容易消化不良或体内生湿,表现出容易腹泻或大便粘滞不爽,身体沉重倦怠、嗜卧多睡、口中涎多、语声重浊(说话吐字不清)等诸多症状。

第二个原因是思虑过度。中医认为思为脾志,过思则会伤脾,所以说:“思则气结”。想的太多、用脑、用情太过,就会伤及于脾,脾虚就会影响到人的食欲,使人茶饭不思,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倦怠嗜卧,疲乏懒言,也会嗜睡的。思,包括思考、思虑、忧思、相思等。

脾虚的人因为脾胃功能减弱,饭后脾胃负担加重,所以表现出的症状就明显,有的人吃完就会去大便(一般是不成形的),有的人会困倦要睡。

解决的办法,需要去除病因,注意上面所说的两个方面,一要有规律运动,尤其是四肢的运动,非常重要,每天都要坚持,必有好处。比如小孩子有充分玩儿的时间和机会,胃口就会好一些,身体也会变得壮实起来,这就是实例。成年人也一样的。身体的运动功能用则进,不用则退则废。二要有充分放松心情、调整用脑时间的理念,静心、打坐等都不错,让自己的身心真正有放松的时候。

在饮食上,更加要注意,定时定量,不吃生冷油腻,不暴饮暴食,适当吃些山药、薏苡仁、小米、大米、莲子肉、桂圆、陈皮等健脾之品,可选择做粥食用。严重一些的可选用人参健脾丸、人参归脾丸、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治疗。

还有,脾虚的人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舌头比较胖大,边有齿痕(牙印),这是望诊中很重要的一项,所以大家平常要留意自己的舌象变化。看一下吧,是否是这样。如果一个吃完饭就想睡觉的人没有上面说的这些症状和体征,就不是脾虚,可能是生活中养成的习惯,注意纠正一下就行。总之,吃完就睡是不好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5735.html

更多阅读

中药很可怕 那女人很可怕

朱砂 雄黄 附子(“即著名有毒中草药乌头的子根,含毒性强烈的乌头碱,能对心脏造成损伤,能被用来杀人,死亡症状和心脏病发作类似。美国、英国等国都禁售含附子的中药,例如附子理中丸”)美国禁含汞、铅、朱砂、马兜铃酸、龙脑、黄连、蜈蚣、

便秘一附子理中汤合承气汤 郭立中教授附子理中汤

附子理中汤合承气汤加减治疗便秘(王立凤医案)张某,女,58岁,2004年4月16日就诊。5年来一直大便秘结难解,每3-5日一行,甚则半月一行,每次大便干结如羊屎,艰涩难解。曾服清热泻火通便方药如麻子仁丸、苁蓉通便口服液,症状均不见缓解。诊见:大便10

如何区分白附子、附子、白附片、黑顺片 黑顺片和制附子区别

因药名相近,附子、白附子、白附片及其别名或习称常易混淆不清,以下是我个人整理的一些资料。如有错误望各位指点。白附子天南星科独角莲的块茎,是法定的药名,习称禹白附。由于历代本草所用的白附子均为今之关白附,故有些地区习惯用毛茛

理中丸加减治疗痞满 理中丸治疗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治疗中焦虚寒而兼有气滞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载有两方:一方是治中汤,即理中丸加青皮、陈皮;一方是枳实理中丸,即理中丸加枳实、茯苓。  “治中汤:治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而复呕逆,霍乱吐泻,

声明:《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和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 临床剂量》为网友灬狂酲易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