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郑州老影剧院 老博山文化宫影剧院



河南人民剧院,位于北二七路134号,始建于1953年,舞台设施齐全,设有排练厅、化妆室、外宾首长休息室等。该剧院隶属省文化厅,为省会政治、经济、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李光念、胡耀邦等同志曾先后光临该院,接见会议代表和观看文艺演出。它也是我市历史上当时一个级别最高的影剧院,看台共有三层、分楼下、和一楼、二楼。在七十年代初在那里看过革命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在这里和接待过外国文艺团体在这里演出,当时来说已经是够显摆的啦。

40多年前,坐落在西太康路和二七路交叉口的人民剧院,也是河南省开庆祝会和表彰先进工作者的地方。老照片上,人民剧院周围还没有高层建筑,灰墙红顶的剧院显得异常雄伟。它脚下的一排排小卧车,显示着这座建筑的地位和影响力。这前面的小卧车都是政府的车。





这是2005年6月13号拍的,一个月后就夷为平地了,它永远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从图片中我们都能有那种“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感觉,看到前边那个露台了吗? 1968年豫剧大师常香玉曾在那个中间位置挨过批斗,当年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那是个令人不堪回首的年代。。。





二七路上的老郑州影院,远处的大戏院(河南人民剧院)清晰可见

图片右边那个大的尖顶房就是老郑州电影院,前面那个小尖顶房就是好友老郭家,呵呵,好羡慕啊,他家的对面是三兴里,我家就住在二七纪念塔正对面,后面就是郑州电影院,离电影院很近,可以说近到电影院开演的铃声都能听到(有些夸张,其实就几步路),好友老郭家离电影院仅一墙之隔,他家有个窗户正好对着郑州电影院一个窗户,透过窗户可以一清二楚地看电影,这是最让人羡慕的事(特别是附近的居民),我记得在他家看过电影,记不起是什么影片名了是黑白片。

还有个不掏钱看电影的地方就是我们上小学的学校“二七路小学”,学校有栋楼和电影院紧挨着,从二楼的一侧矮墙下去,有一个小过道,有一米宽双腿叉开蹬着墙上的洞攀爬大约有十米高就是郑州电影院的窗户,就这样双腿叉开蹬着墙趴在窗户上看偷电影,看到激动得时候还不能过于兴奋不然的话会掉下来。现在想想真后怕(真的掉下来,不摔个全死也得摔个半死,就这样,有时进入小过道抬头一看上面一些窗户口上都是双腿叉开蹬着墙看电影的人)。回想起来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们玩的就是一个淘气,那个年代没钱不说,即便是一张电影票也非常难求。还有很多有关看电影的趣事:涂改电影票、等退票、买电影票等等都能勾起往日的追忆......

?

郑州影院是解放后郑州开业的第一家电影院,首映的影片是苏联片《莫斯科之夜》,就在现在天然商厦的位置,建商业大厦那年电影院扒了。这一年,敦睦路的明星影剧院,长春路(如今的太康路)的明星电影院,乔家门的黎明影剧院等七八家影院接连开业。1954年,省政府迁往郑州,为了解决省直机关干部、家属的文化生活问题,利用河南饭店礼堂开办了“河南电影院”,当时那一块还是一片荒郊野地呢。

那时的电影院分三种,一种是光放电影的电影院,一种是既放电影又唱戏的影剧院,还有一种是一些大单位的礼堂俱乐部。

很多电影院都是临时改建的,也没考虑到群众的需要,影院的地面都是平的。像当时的河南电影院就是这样,但为了不挡住后面的观众,就在前面摆上矮凳子,越往后凳腿越高。坐在后面的观众只能吊着腿坐,看场电影下来腿都麻了。很多电影院都是条凳,连靠背都没有,看电影很受罪,但是人们看电影的热情还是很高。我见过有个姑娘看完电影,从后排的凳子下来双腿发麻,连路都不能走,过了很长时间才缓过劲,慢慢离开。

上世纪60年代,郑州的电影院共有十来家,我所知道的有七八家,比如位于东大街的解放电影院、位于黄河路和文化路交叉口附近的建文电影院,此外还有二七电影院、工人文化宫电影院、太康电影院等。太康电影院(后来更名为818电影院)在太康路郑州购书中心对面大约有50米远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民主路东侧,现在好像改成仓库了。

“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常演《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其他的电影都封存了。当时的电影《清宫秘史》在“文化大革命”中还遭到全国性的批判。





人民影剧院,1955年改名为百花影剧院,1969年改名为东方红影剧院。



80年代东方红影剧院

东方红影剧院建于1949年,地处郑州市火车站地区正兴街37号,当时取名为中原影剧院。1952年改名为人民电影院,1955年改名为百花影剧院,1969年改名为东方红影剧院。

讲述郑州老影剧院 老博山文化宫影剧院
影剧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舞台高18米,深14米,台口宽12米,高8米;副台两个,各长10米,高6米,宽5米,原设计座位1900个,随着社会的需求及文化事业的发展,影剧院历经5次大的改造,现影剧院已由单一的影剧经营转变为具有多厅制的综合性文化娱乐设施。现建有一个600多座豪华座椅的影剧大厅,并配有DTS立体声音响;舞台配有自动升降吊杆及宽敞的演员化妆、服装间;另有一个80座、一个60座的豪华SR电影放映小厅;影剧院还建起了一个40座的震撼投影小厅,一个15座的袖珍投影小厅。各放映厅都安装了冷暖空调及通风设备,给观众提供一个环境舒适、优美的娱乐场所。影剧院还建立了招待所,并组建了郑州市百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室内外广告业务。

自建院以来,剧院先后接待了我国一大批著名文艺表演团体及许多著名文艺表演艺术家、歌唱家来院演出,也接待了彭真、萧劲光等许多中央领导来院观摩指导。东方红影剧院历年来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一直是郑州市的重点影剧院。



老二七纪念堂电影院,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罢工的策动地点就发生在郑州长春路上的一个叫做普乐园的戏园子里,1923年中国铁路总工会在这里成立,随后遭到吴佩孚镇压,罢工领袖汪胜友、司文德的头颅在长春桥头的电线杆上悬挂了7天。惨案发生28年后的1951年,出卖罢工领袖的叛徒在这个地点被新中国政府处决。为纪念这场罢工运动,长春桥向北延伸的长春路改名为二七路。长春路东面的普乐园旧址,建起了二七纪念堂。





70年代郑州老中原影剧院



80年代的儿童剧院



郑州市群众影院 1949年郑州群众影院门前的支前奖励大会

银基商贸城占用了群众影院的地方,原来答应留位置建电影院,但现在大家也看到了,全部建成商铺了。”



建筑工人文化宫 老建文电影院

老郑州嘴里经常会说出“建文”这个词,郑州移民听了总是一脸的茫然,“建文”原本是坐落在黄河路和经八路交叉口西南角的“河南省建筑工人文化宫”的简称,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特定的地理名词,代表着黄河路和文化路交会处的那一大片区域。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正赶上大力发展文化事业,考虑到黄河路一带周围有主管城市建设的省直机关、几个大型省属建筑企业、医院和多个建筑单位的家属院,所以,便选择在此修建一座在当时显得非常豪华气派的电影院,还有露天灯光篮球场、阅览室、娱乐室等,和郑州西区的省工人文化宫相对应。

“建文”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经常放映电影、组织篮球赛和乒乓球赛及各种棋类比赛,还经常举办露天舞会,非常热闹,成为东区广大群众(特别是建筑工人)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当时电影票、球赛票大多1角或1角5分钱一张,若拿着工会会员证购票均少收5分钱,这是当时对工人(工人基本都参加工会)的很大优惠。工人同志也感到了社会的尊重,非常自豪。

后来随着健康路上的省体育场和大石桥中州影剧院的相继落成,“建文”的影响日渐缩小,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还时常有电影放映,但热闹程度已远不如以前。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电影普遍受到录像的冲击,建文影院也赶起潮流,开辟出场地作为录像厅,通宵达旦放录像。因为录像厅循环播放不清场,曾火爆一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建文”的电影院被私人老板承租,改做一座豪华的酒廊,灯光篮球场早已拆掉变成了二层楼的家居城,原来的建筑工人文化娱乐性质早已荡然无存,“河南省建筑工人文化宫”的名字现在也只能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



50年代省工人文化宫电影院





70年代省工人文化宫电影院

河南工人文化宫电影院,1955年,西郊已经有一两万产业工人,并且随着各大厂陆续建设,工人数量将会急剧增加,需要一个大型文化娱乐场所。市里很想建一个文化宫,苦于没钱,就想方设法说服省工会拿钱建设。但省工会有顾虑:文化宫建在郑州,省工会拿钱,怕其它城市有意见。经过多次协商,双方决定,由省工会拿钱,市工会负责建设,名字叫“河南省工人文化宫”。 “文化宫1958年建成,一直是市工会管、市工会用,这名字一直用到2000年后才改成五一公园。”过去工人文化宫分南院和北院,俩院中间有一个过街天桥相联,80年代南院被职工大学占用。河南工人文化宫曾是我市西郊的重要文化娱乐场所,这里是几代老西郊人的文化娱乐集聚地。



忘不了这些老影院

郑州电影院,东方红电影院,二七纪念堂电影院,太康电影院(八一八影院),河南人民剧院,河南影院,郑州剧院,建筑文化宫,工人文化宫,中州影院,群众影剧院,解放影院,建设影院,中原影剧院,儿童影院,凤凰影院。

还有一些长放电影的地方,人民公园(半拉锅露天电影)河南省委礼堂,军区礼堂,政协礼堂,黄委会礼堂,省供销社礼堂,省卫生干校礼堂,还有省体育馆也放电影...

1915-1949电影院的“棚户时代”席棚一围,就是电影院

河南头一次放电影不是在郑州,是在开封。清朝宣统元年十月二十六日,开封福仙公司从法国进来无声影片,在开封鼓楼街杏花春院里放映。

郑州第一次放电影是在民国四年3月3日。洛阳一个姓刘的商人,带着外国影片,在郑州火车站对面平阳里北戏院放映。从这以后,郑州的一些外国教会,经常在半截胡同、福寿街、南菜市等教会驻地放映外国风光民情片,只让教会人员和社会上层人员看。那种电影啊,画面模糊不清,还经常断片。

当时放电影就像现在玩把戏的,根本没有固定的电影院,经常在戏院、祠堂、会馆等地方卖票演出。直到民国十八年冬,在开封新民街民众教育馆内成立的真名电影院,是河南第一个真正的电影院,首映的影片是上海明星影片公司的无声片《火烧红莲寺》。

郑州最早的电影院应是在民国二十一年11月7日,在三马路(今东三马路)开业的河南广智院郑州分院。放的电影是有声电影《一夜豪华》,连演了三场,场场爆满。

民国二十三年,郑州已经有亚洲电影院等6家在营业。在日伪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很多电影院都关门了。在1948年,大光明电影院开业,地址就在今天的二七纪念堂的位置,不过现在连遗迹都找不到了。1948年河南解放时,河南只剩下两家电影院。

解放前,二七纪念堂附近有个电影院,席棚子搭的,四周用木棍搭个架子,房顶和四周用席棚一围,就成电影院了。放映机都是手摇的。电影院能容纳三四百人,都坐木长条凳子,很简陋。就是这么寒酸的电影院,一般人家也看不起。

那时用的电影胶片是硝酸纤维做的,放映机的炭精灯照胶片时间长了,很容易起火。

当时比较有名的电影有《济公活佛》、《关东大侠》、《渔光曲》、《风云儿女》和抗战故事片《八百壮士》等。



花絮:

本人作为一名奥运志愿者为市民放映露天电影

说起电影,本人有幸在去年响应“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开展的《迎奥运,优秀电影进广场、进社区的活动》”中,作为一名2008奥运志愿者为市民免费放映露天电影。得到各个广场、社区领导的大力支持,所到之处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特别是在放映前和放映结束后,很多群众给与无私的帮助。在此:向他们(她)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绿城广场”放映



在“中原新城”放映,正在调焦距,还没正式开演就聚集了很多市民



很多放暑假的孩子在观看,那天放映的是《买买提的2008》



在“阳光四季园”社区





在天下路小花园

所到的广场、社区很多,照片也不再多发了



采访视频切图

在奥运进入倒计时的时刻“同日万场迎奥运”省电视台也对我进行了专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6321.html

更多阅读

一粒小芥子大过须弥山南怀瑾老师讲述 南怀瑾 须弥山

一粒小芥子大过须弥山南怀瑾老师讲述【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

艾略特的惩罚孙博山 艾略特波浪理论全集

本文原刊于《举目》杂志网站“言与思”栏目艾略特(ElliotRodger。更多相关报导见本文末之【编者注】),一个22岁的年轻人,这个世界并不知道他的存在,直到他死之后。5月23日,美国校园枪击,7死13伤,包括他自己。最后一个视频在悲剧发生的24

淄博鲁山国家森林公园导游词 博山鲁山森林公园

   (2013-06-11 15:37:15)鲁山导游词(沂源部分)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到鲁山国家森林公园观光旅游。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刘X,很高兴能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并共同渡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希望大家对我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今天,我将

声明:《讲述郑州老影剧院 老博山文化宫影剧院》为网友未知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