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齐白石——《人名艺术家——齐白石》观后感 齐白石故居观后感

本课为“欣赏·评述”课,我主要以讲授的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讲授过程中,我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欣赏,并穿插齐白石生平习画的小故事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品味齐白石的艺术成就及人格魅力。上完课后我布置选择一副你喜欢的作品写一篇观后感,或谈谈你对本课学习的收获。通过这项作业我也清楚的摸清学生真正理解、消化了多少。以下是学生所写的观后感。

认识齐白石

五年级三班万妍君

毕加索说:“齐白石真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画师多神奇呀!齐白石用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余秋雨说:大地赋予了齐白石至高的艺术成就,而齐白石的性格与“天趣”密切,农民般的朴实,孩童般的天真。齐白石是湖湘文化和京都文化的结合,自我造化而成大器的。王仲说:齐白石在艺术上的成功,告诉我们:真理是朴素的,艺术的真谛是平凡而简朴的,只要根植于人民、根植于健康人性基础上执著的审美理想和信念,有不断遵循艺术规律实践的坚强意志,这是齐白石用自身作为榜样,留给我们21世纪中国艺术家最珍贵的启示。

作为画坛一代宗师的齐白石,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从一位乡间木匠,到画坛一代宗师;从落魄文人,到国家领导人的座上嘉宾;齐白石的命运与百年来中国的命运相交织。那么,这样一位艺术大师,他波澜壮阔的人生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下面通过查阅和学习后,认识齐白石吧!

一、简介:

齐白石(1863─1957),男,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齐璜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1957年,5月15日,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5--6月间,作最后一幅作品《牡丹》。9月16日,在北京医院逝世。9月22日上午在嘉兴寺举行公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参加了公祭。1963年,齐白石被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绘画风格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一)主张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齐白石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齐白石文稿并手迹多卷。齐白石的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二)特点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齐白石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齐白石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齐白石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齐白石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齐白石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齐白石日相呼”。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三)画虾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齐白石画虾表现出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齐白石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简略得宜,似柔实刚。

三、艺术精髓

齐白石在北京定居后,内心却是“故里山花此时开也”,的思想轨迹。刻了许多寄托着怀乡之情的闲文印,如“吾家衡岳山下”、“客中月光亦照家山”,是齐白石自抒胸臆的第一主题。齐白石写了许多的怀乡诗,如:“登高时近倍思乡,饮酒簪花更断肠,寄语南飞天上雁,心随君侣到星塘。”又如“饱谱尘世味,夜夜梦星塘”、“此时正是梅开际,老屋檐前花有无”,这些诗句是齐白石“夜不安眠”、“枕上愁余”时所些的肺腑之语。齐白石的作品《我最知鱼》,画着小鱼围逐钓饵,是齐白石少时作惯之事,故能知鱼";齐白石77岁时画《墨猪出栏》,是因为齐白石有一颗“牧汝追思七十年”的心;齐白石画鲇鱼题“年年有余”,画石榴象征多子,画桃子象征多寿,这也是民间艺术喻意象征的特色。齐白石笔下的钟馗、寿星、仙佛一类作品,也是农民们聊天时嘴边上的对象。这类作品,是齐白石的恋乡情结和童真情趣的自然流露,是“以农器谱传吾子孙”的愿望,是一种有异于“诗书传家远”的农民意识的自觉的表白。齐白石从来没有入仕愿望、懒于应酬、不管闲事、与世无争、始终以一颗纯真的心,沉浸在艺术的体验之中,沉浸艺术故乡里。齐白石的乡心、童心和农人之心的流露和艺术中的乡土气息,根源于齐白石的劳动生活。

齐白石,一位博古通今的国画大师,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其习古之全、鉴古之深、收藏之富、游历之多、题材之广、技艺之精、风格之变、气象之大实为现代画坛独一人,他画的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地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其在艺术和生活中无穷尽的佳话趣闻和在画坛上蜚声世界的巨大声誉,又使其成为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传奇人物。

齐白石老人

五年级二班刘铭钰

齐白石是一位中国的著名画家,也是一位全能型艺术家,诗书印画样样精通。

齐白石老人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牛吃草的时候,他就用柴棒在地上画画。后来他当上了木匠,就白天干活,晚上在黄昏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直到油灯燃尽为止。这样,他画的画就越来越好了。这个故事对我的感触尤为深刻。一个人,没有老师,只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努力,默默练习,这种毅力真叫人惊叹,值得人学习。

有人说“他,是一位奇人。”有人说“他的作品充满了灵气。”的确,他,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他的画,他的人生,他的境界,令人久久不能自己。齐白石老人画的虾,活灵活现,晶莹剔透,他画的鸟,仿佛雀跃飞舞、、、、、、这些,全都源于他的刻苦练习,勤奋好学,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做一个刻苦勤奋的人。

观齐白石之作《群虾》有感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五年级二班白依山
认识齐白石——《人名艺术家——齐白石》观后感 齐白石故居观后感

齐白石爷爷,他以“诗书画印”“兼工带写”而描绘出优美的画卷,他以“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而获得中国第一位人们艺术家、世界文化名人等荣誉称号。是啊,在这无数成功的背后,是齐白石爷爷40年的不懈努力。在他所绘的画中,我最欣赏《群虾》这部闻名天下的作品,更欣赏他作画时的精神所在!
在本部作品中,虾的特点是:全身透明、虾壳坚硬、栩栩如生。而想要在画卷中达到这种境界是极难的,可是为了画好它,齐白石爷爷顾不上吃、顾不上喝、放弃睡午觉,在鱼缸旁仔细观察虾的游动,他从虾的头部、躯干、尾部依次观察,然后迅速的在纸上勾勒出虾的特征,爷爷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对于一位高龄的老人来说是十分辛苦的。这样坚持了数日后,齐白石爷爷终于绘成了经典之作——《群虾》图。我从美术课上了解了这幅画,从中更加欣赏齐白石爷爷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做事持之以恒最终将会成功!
在我身上也有过锲而不舍的小例子,小时候我学习吹长笛,当时我的个子低,手臂短,按不稳键,气息不够,导致吹出的声音又虚又刺耳,还总出错,在坚持了数日后,我怀着沮丧的心情想停下学习长笛的脚步,但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下,我又慢慢坚持了下来,继续怀着满满的信心,向长笛的成功努力进发着!
是啊,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我们做事情时,一定要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信念,在遇到困难时不能知难而退,否则会半途而废,只有积极向上,永不退缩,才能取得成功后胜利的喜悦!

美术观后感

五年级三班马欣妍

在今天的美术课上,谢老师一起带我们了解了有着“人民艺术家”称号的齐白石老人。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位能书善画、诗书画意全能的艺术家。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那么栩栩如生,十分逼真。

其中,我最喜欢《荷花蜻蜓》,这幅画,白石老人兼工带笔,“工”就是工笔,“写”就是写意,它可是中国画中有名的画法,可是白石老人能将两者融为一体,可见白石老人的画技是多么高超啊!

来看这荷花,真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白石老人简单的几笔,就把荷花那宜人的姿态,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的生动画面画了出来。

再来看这只蜻蜓,它那两队翅膀上的细丝数都能数出来,这只蜻蜓,活像拍出的照片,生动有趣。

白石老人的花鸟虫鱼更是生动,自然耐看了,他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争鸣。他一生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他的画也不断不提升,在他60岁那年,他闭门专攻画画,衰年变法,所以画有质的飞跃!

学《蛙声十里出山泉》有感

五年级三班罗雨萌

有一位画家,他的画以虾而闻名,但是他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成年后做过雕花匠。后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就是齐白石。

现在,我们欣赏一下这幅名为《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山水画。这幅画用了点面结合的画法,所谓的点是水里正在游动的小蝌蚪,而面就指的是小溪旁用毛笔随意渲染却美轮美奂的石头。这幅画还将渲染与工笔结合起来,既画出了石头的粗犷,又突出了流水的柔美、细腻和溪水的清澈。

当时,老舍请齐白石为他的诗作画,其中要有蛙声,但齐白石老人却以独特的构思------蝌蚪长大后变成青蛙,画了一群蝌蚪来代表蛙声,给以往的国画增添了几分新的色彩。

齐白石老人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十分勤奋,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书法作品。

这就是齐白石老人,他一生都在绘画,他的名字永不会被世人忘记。

真 功 夫

—学习《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有感

高源 远

人民艺术家齐白石画的画是那么的生动、形象、逼真,让人看了是那么的赏心悦目。为什么他能有这么高的技艺呢?我想根本的原因是他多年积累下的真功夫。

一是勤奋学画,手上有功夫。齐白石一生刻苦学画,而且当过雕花木匠,爱好作诗、篆刻,有深厚的美学功底。点点滴滴都是反复练习,仔细推敲,精益求精。可以说,勤奋和谦虚成就了一位绘画大师。

二是用心作画,心中有功夫。齐白石来自人民群众,体味生活万象,游览大好山河,对人民、对生活、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情感,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他的画才独具匠心、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我想,要学齐白石的画,必须先了解齐白石的人,尤其要学习他勤奋学画和用心作画的高贵品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686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之一贞之死 恰同学少年的观后感

原文地址:《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之一贞之死作者:小竹泉一贞,一名女学生,茶店老板的女儿,虽然不如陶斯咏那般大富大贵,然而也不至于落的割腕自杀的悲惨下场,这其中缘由究竟是为何?一贞在一个雨天,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撞上了一个不经意的人——刘

《偷天情缘》观后感 偷天情缘

《偷天情缘》观后感昨天,我观看了电影《偷天情缘》。影片主要讲述了:气象播报员菲尔去一个小镇报道土拨鼠日的新闻时,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每当他早晨醒来,都是同一天:2月2号,土拨鼠日。而且都会出现同样的人,发生同样的事。菲尔一开始无

电影《怪兽大学》观后感 怪兽大学电影在线观看

 1、彭书涛:    《怪兽大学》观后感    又到了我们看电影的时候,通过老师给我们的消息,我们知道这次的影片名字叫《怪兽大学》,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部科幻动漫影片,据我们班同学讲,

电影《妈妈去哪儿》观后感集锦 妈妈去哪儿电影臭儿

电影《妈妈去哪儿》观后感集锦电影《妈妈去哪儿》名字起的很巧妙很有吸力,母亲的概念对于任何人,都是十分重要的和随时能够倾向关注的。刘桂香是《妈妈去哪儿》中的主人公,作为年轻母亲,为了给患小儿麻痹的儿子治病,穷尽自己所能,给人哭丧

《火的战车》观后感 火的战车 电影天堂

今天,我们班看了《火的战车》观后感,这部电影十分有名。而它,也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这个故事讲得是:有一位先生,(对不起,忘了他叫什么了)他从开始跑不过别人,自己也想不通这是为什么,一直到有一位“好心人”告诉了他,从此,他每天清晨都按照“

声明:《认识齐白石——《人名艺术家——齐白石》观后感 齐白石故居观后感》为网友尘心欲尽何曾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