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运论全篇翻译 野泊对月有感全篇翻译

余读《左传》、《汉书》、《三国志》,寻寻觅觅以求运道,成功诸法,然每见古之名士不得其主未尝不废书而叹焉。至如三国之李萧远作《运命论》曰:“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余未尝不涕泗横流,扼腕叹息曰:“古今之士、之贤、之圣岂受制于三者乎?至如仲尼受困陈蔡,李广难封,哀哉。”后余饱览古今贤士之文,远近名圣之迹,乃释怀,有三叹作焉:一曰士运在此不在彼,再曰士运在勤不在求,三曰士运在我不在他。谓予弗信,请见陈词如下:

译文:

我反复地阅读《左传》、《汉书》、《三国志》,想从中找到上苍安排的冥冥命运,帮助我到达成功梦想的方法。但是每每看到古代的那些有能有识有志之士却不能得到贤主的赏识,壮志难酬,不得不让人掩卷长叹。等到我看到三国时期李萧远写了一篇《运命论》所说:“逢遇治世还是乱世,是治乱轮回运道所决定的;身处穷困还是显贵,是个人所处环境所决定的;地位低下还是高贵,由追随政治形势所决定。”我情不自禁地眼泪纵横,让我扼腕叹息地是:“古往今来那些知识分子仁人志士圣主贤臣难道都被运道、环境、时势所制约吗?例如那孔圣人仲尼在陈蔡受人围困,汉将军李广难以受到封侯,假如是如此的话,那真叫人悲哀啊!”后来我又大量阅读了古今有见识的人的文章,追寻四海之内名人圣贤的人生轨迹。于是我不再耿耿于怀,才会有以下的三种感叹:第一,一个人的运道是否得以彰显,人生是否成功要看以什么来衡量,古往今来,多少高官巨贾名不经传,而又有多少忠臣名士千古流芳;第二,一个人的运道关键在于自己的脚踏实地勤奋进取,而不能只有梦想却无行动;第三,别人的认可固然重要,自己主观上的自信却更关键。如果你不认同我,请让我陈述以下的理由:


 昔者仲尼学富五车、胸藏礼乐,遍施仁义欲以正道援天下于溺,学于郯子、师襄、老聃之徒欲以广其闻,周游天下欲以布其道。其志壮哉,其行壮哉,其言壮哉。然其时运不济,命运多舛,遍历七十国而不一遇其主,岂不叹哉!然其尊(应为“谨”)庠序之教,而有颜回出;修古之圣典,而有六艺作。其志彰矣,不然以我百代后一孤陋书生,岂得闻其名而后深赞哉。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人有不弃于壮志之道而后必有不知有处得之。此余所谓“士运在此不在彼。”

译文:

当年孔子处于礼崩乐坏的时代,他有很深的学问,很高明的见识,想通过实施仁政,以礼乐治理天下。他向郯子、师襄、老聃这些名贤学习来让自己的见闻增多,他周游列国想以此陈述推广他的政治主张施政纲领。他的志向多么高远!他的行动多么壮烈!他的语言是多么慷慨激昂!然而他的命运不顺畅,人生之途多艰险,他走遍天下却不能得到君主的赏识,这难道不让感慨吗?(意为孔子政治理想的破灭)但是他后来兴办学校,培养了许多像颜回这样的学生,收集民歌,编撰经典,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来教导学生。(意为孔子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理想应该得到彰显了。不是如此,像我这样一个千百年后的孤陋寡闻的学生,怎么能够知道他的名声并且从内心里深深为之折服呢?孟子有名话:“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然后别人才侮辱他。”一个人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样在以后的人生发展才会有不期之遇。这就是我所说的“士运在此不在彼。”

  战国之时,齐有孟尝田文,赵有平原赵胜,楚有春申黄歇,魏有信陵无忌。当是时,有志之士投之则中,未有不得意之人。余以为弗是也,孟尝之徒独养鸡鸣狗盗之徒,未有匡扶国家之才贤。是故苏秦散尽资才而不说听其言,后起六国而权倾天下。曩时其所孜孜求之而不得,当时尽有矣;曩时其所躞蹀之公卿门,当时尽开矣。富埒人主,权衡国君,谁得而当之?是矣王勃曰:“老当益壮,守(宁)移白道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此非余所谓“士运在勤不在求”乎?

译文:

在战国时代,有四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有平原君赵胜,楚有春申君黄歇,魏有信陵君无忌。正当那个时候,只要是稍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投奔他们,都会被他们重用。(思维不够严密,按理说,只要有人赏识我,我的才能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了吗?)我认为不是这样。像孟尝君之类目光短浅的君主只是豢养一些鸡鸣狗盗之徒罢了,他们是不能招揽到真正的匡扶国家社稷的人才。所以苏秦开始时散尽家产游说列国却没有人听信他的话,后来得到六国的相印权倾天下。他当年梦寐以求的梦想,这时候都实现;他当年徘徊于公卿王侯之门,如今都给他打开。现在他富可敌国,权力相当于国君,谁能够与他相当呢?王勃说的好:“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这难道不是我所说的“士运在勤不在求”吗?

伯牙遇子期乃畅其意,相如因得意逐名汉武,商鞅得景监方说秦王。士运在人手乎?奈何以我之力,以我之学,以我之滔滔雄辩需假人之手?余思淳于髡闻之必仰天大笑,疑缨索绝。俞伯牙有绕梁之音,司马相如蕴绝世之才,公孙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变法。韩退之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窃以为余为千里马亦先已于伯乐矣。“士运在我不在他”昭矣。

译文:

伯牙遇到钟子期才能把他的琴弹得淋漓尽致,司马相如由于杨得意于是才得以让汉武帝知道他,商鞅得靠景监方游说秦王才得以重用。看来,一个人的运道还是在其他人的手里啊?怎么凭借着我自己的力量,凭借我自己的才学,凭借我的滔滔雄辩还需要依靠他人帮助呢?我想淳于髡听到这一定仰天大笑,甚至于把头上帽子的缨索都笑断。,俞伯牙他本身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司马相如积聚独一无二的绝代才华,公孙鞅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变法。韩愈说:“世上先有伯乐这样以后才有千里马。”我个人认为自己是千里马,千里马是早于伯乐的。“士运在我不在他”这个道理是很明了的。(意为主观上的自信)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天下皆慕圣德。《运命论》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又曰:“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沉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流(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又曰:“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是也夫。余訚訚于此,欲作沛然之辞以广余意,终日孜孜不倦于古今典籍,所为何事?所拥何志?张载《日知录》志曰(《近思录》记张载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诗经》里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说天下人都仰慕美好的品德。《运命论》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有才华的人往往被人妒恨)又曰:“通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之于云则雨施,沉之于地则土润。体清以流(洗)物,不乱于浊;受浊以济物,不伤于清。”又曰:“是以圣人处穷达如一也。”(意为志坚不移始成才)正是这样啊。我心情激荡,想写一篇文章来表达我的思想。多少日子,我孜孜不倦地求学,遨游在古今浩翰的典籍之中。为什么呢?你有什么样的志向呢?应该就是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6868.html

更多阅读

关于201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士运论》的批判 福建高考满分多少

余读《左传》《汉书》《三国志》(还可以无限延长,诸如《酉阳杂俎》,反正不管有没有关系,吓到人就是王道),寻寻觅觅(史论文祭出李清照这种王牌,很给力)以求运道,成功诸法。然每见古之名士不得其主未尝不废书而叹焉(我想起了关于邯郸淳那个典故

关于礼运大同篇的一点思考 礼运大同篇翻译

作者:一地清霜 提交日期:2010-1-6 0:08:00 來源:轉貼自天涯社區論壇討論文章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论辰辰自刑对命局的影响 地支藏干对命局的影响

自刑是四柱命理组合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辰辰自刑是本支见本支,是同气,增加了同支的力量。辰辰自刑增加了喜用神之力则吉;增加了忌神之力则为凶,并且会引发官司口舌、疾病破财、不利工作等灾。四柱可引发辰辰自刑之人应当引起重视。辰辰自

六十甲子年出生论命 属虎的几月生命好

甲子年出生:屋上之鼠,为人少学少成,心情急躁,办事有始无终,幼年有灾,兄弟少力,男主女大,女主夫长,可配夫妻美满。聪明、善良之命。甲戌年出生:守门之犬。口快舌尖,用心不用力,有权柄,名声四海;夫妇相合;女命旺夫生财,兴家立业。甲申年出生:过树之猴。

声明:《士运论全篇翻译 野泊对月有感全篇翻译》为网友肆哖後娶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