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驱者的足迹——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和邓稼先的二三事(讲稿) 钱学森和两弹一星

前言

一、关于钱学森和研制导弹的一些故事

1.钱学森是怎么回国的。

2.我国研制地---地导弹是怎样起步的。

3.研制初期的环境条件,人员组成,领导体制。

4.领导的关怀。

5.钱学森的“三星规划”。

6.我国导弹研究试制过程,现在有哪些战略,战术导弹。

7.学习钱学森的理想信念,科学精神,人格品质。

8.一些导弹的小故事

二、关于邓稼先的一些故事

1.关于原子弹的小故事

2.关于邓稼先

三、感想

前言

今天我来讲故事,是关于钱学森和邓稼先的一些故事.

我爱看"参考消息",当我看到我国被称为航母杀手一一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研制、部署的动态引起美国密切关注,我国用自己的弹道导弹将我国在太空中飞行的过期卫星实行空中销毁的消息使美国特别紧张,并大肆叫嚷中国军事现代化对他们构成威胁,并冥思苦想,研究对策的消息。我都十分兴奋。我国有了对付美国炮舰政策的武器,一旦有事,我们有能力将美国全球GPS定位系统破坏掉,让它变成瞎子,太妙了! 回想起50年代时的情景,特别在抗美援朝期间,美国是多么嚣张,1953年春,它们把装有核弹头的导弹运到冲绳岛,准备向我国动手、将核弹装上航空母舰,开到我国近海游弋、艾森豪威尔声称“面对目前远东的形势,美国没有理由不使用原子弹”,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曾多次向我国挥舞核大棒,对我进行核讹诈等等。历史时光才过去五、六十年,只弹指一挥间,政治军事形势前后对比竟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区别,这差别从何而来?沉思之余,我们真该饮水思源,回忆过去,回忆我们的革命老前辈,温习一下众多热爱祖国、献身事业、视个人名利为粪土的当代科学家们。

一、关于钱学森和研制导弹的一些故事

导弹是运载工具,在这个领域里,我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而这个成就的取得与一个人是分不开的。由于有了他,中国导弹、原子弹, 氢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这个人就是钱学森。

钱学森是举世公认的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20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被称为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他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1、钱学森是怎么回国的

钱学森1934年去美国学习,出国之前,他就对一位老党员说,学成后我要回来报效祖国。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拿到博士学位),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美国有着优厚的工作和生活待遇,然而功成名就的钱学森却始终关心祖国的发展,於是在1950年他就放弃已在学术界很有名望的地位,以及有优厚待遇的工作,还有优越的生活条件,要求回国。但是,遭到美国的拒绝。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当时正值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怀疑钱学森是共产党员,于是就对钱学森进行政治迫害:抄家、拘留、折磨(如特务每隔一个小时喊他一次等),使他得不到休息。这些倒行逆施引起以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等著名科学家的强烈抗议,之后才同意以1.5万美元重金保释,改为软禁,仍旧失去人身自由。这些政治迫害消息传到国内,我国发表声明谴责,并且启动了中美在日内瓦谈判,要求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为了表示我国诚意,就先释放了11个抗美援朝中俘获的美国飞行员。此时,美国仍然耍赖,说钱学森本人并不要求回国。于是,我国就展示了钱学森的亲笔信——一张避开特务检查写在香烟纸壳上,寄至钱学森夫人蒋英在比利时的亲戚,转寄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再转交给周恩来的要求回国的信。为了换回钱学森,我国还释放了包括当时美国总统的侄子——一位少将俘虏在内共15人,这对美国构成极大的诱惑。化这么大的代价,才将钱学森换回来,美国海关还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的书和笔记本。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10月8日经香港回国.

2、我国研制地对地导弹是怎样起步的。

以前我国除了钱学森外几乎谁也未见过导弹。1995年10月钱学森回国不久,国家就安排他参观考察,到哈军工时,陈赓大将从北京办公室专程回哈军工会见钱学森,并问他:“我们能不能自己搞出导弹来呢?”钱学森不加思索,脱口而答:“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人同样能造出来,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不成?,”陈赓非常高兴,紧紧握住钱学森的双手说:“就等你这句话了!”1956年初,钱老在周总理,聂荣臻,陈赓的鼓励下,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提出发展导弹事业的长远规划。经同意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钱学森任院

长和技术领导。领导体制上由聂荣臻元帅任主任,,副主任为黄克诚,赵尔陆,委员为钱学森,刘亚楼,王诤,李强等人,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领导班子,开始着手研制导弹.

3、研制初期的环境条件、人员组成、领导体制。

国际、国内环境

从建国初,抗美援朝以来,帝国主义,国际上反动势力一直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搞全面封锁,就像现在对朝鲜那样。当时我们买一个大功率的电子管就要到当时由英国人管的香港去买,蒋介石还在叫嚣反攻大陆搞破坏。

1960年2月,我在华东理工大学提前毕业,分配至七机部,作为八千子弟兵之一参加导弹研制的。1960年初,那是怎样的一个时期?那是全民大炼钢铁,九千万人上山,处处可见狼烟和冲天的土高炉群.大跃进中浮夸风盛行,全国热火朝天,到处放"卫星",要15年赶超英国,50万人被打成右派,三百多万干部群众被戴上右倾机会主义帽子.农业大面积歉收,全国粮食告急,饿死的人以千万计,由于严重营养缺乏而患浮肿病的人更是多得无数.1960年,是个多灾之年,由三分天灾和七分人祸合成的极端困难时期。再加上当时苏联的赫鲁晓夫背信弃义,不仅撕毁协议,撤退苏联专家,连抗美援朝的军火原来说好由苏联提供,现在要付款,还要逼债。我国没有外汇,只能用农产品抵,苏联人又千方百计挑剔、刁难。如鸡蛋要以1m高落下,鸡蛋黄不散才称合格,猪肉的膘一定要达到多少公分才算合格。使得已被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雪上加霜. 但就是在这样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党中央毛主席还是决心要搞原子弹,导弹,中央军委和各位老帅大将们要搞国防现代化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上下一条心,统一步伐,各尽所能,支持七机部的建设, 我就是在这样最困难的时候来到七机部,也就是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时期开始我们研制导弹的长征。

人员组成:

我们这一批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号称八千子弟兵,汇成科研大军,有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学院、四川大学,留苏学生,高干子弟等,我的行政领导是一位上校,技术领导是来自沈阳飞机制造厂的总工艺师。1961年我穿上军装,戴上中尉军衔,拿着每月66元的军饷(地方上一般仅43元)住进了军营营房。像我们这些人政治上都经过严格的历史审查。不能有海外关系。通讯是受限制的。如明明人在秦岭山区里,通讯信箱却是西安某某信箱,照相机是不能用的。我们一到,就接受一系列教育。领导教育我们:你们从事革命事业,就要准备做无名英雄,不能出书刊。生时一起奋斗,死后到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向马克思报到。后来我们有一名电工,工作中触高压电死亡,就把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内部有规定,谈恋爱找对象在部队外的都要打报告,经调查批准后才能进行。

工作环境

我开始时在一分院工作,在北京东高地, 里面包含军用机场,很大。

后来在三分院工作,三分院在北京云岗——从天安门到卢沟桥,才走了一半的路程,有铁路通入。那里按原先苏联设计是:围墙上有高压电网和松土地带加坦克巡逻及明暗两道岗哨。里面可对友人训练马列主义战士。我们住在里面,外出时要全部换装。我们的发射基地在兰州至乌鲁木齐间的一个小站下车,换乘内部火车。在车速可以一圈一圈数得出来的沙漠地带中行进,从凌晨2点多到下午5点多才到,为什么这么选址?说是七机部一院,二院,三院在首都火力网保护范围内,发射基地背靠老大哥,安全。其实那里并不安全,原先U—2飞机多次光临,也出现神奇的侦察装置。在发射基地沙漠深处生活是很艰苦的。长征2号洲际导弹发动机试验基地建在宝鸡以南属于凤县的秦岭深山老林里。古代楚汉相争时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里还是红军长征途经之地。我们工作的地方,以前是狗熊和莽蛇出没之地.

工作环境里还碰到一个逆温层问题,很头痛,我们工作中用到的推进剂中的氧化剂是红发烟硝酸加四氧化二氮。燃料是偏二甲基肼,毒性很大,试验后大量有毒气体就沉积下来,这些气体很难在山里挥发出去。白天温度高了,有毒蒸气上升了,下午四点一过太阳偏西,温度一降,部分毒气又沉积下来,对人的身体伤害很大,队伍里患肝炎的人比例很大。

我们初到秦岭深山里是这样工作的,每人一块门板两条长凳,晚上门板搁在两条长凳上就是床。早晨6点起床,被子一卷出操去。捧着碗蹲在地上吃饭,吃完饭那块门板上放上绘图板就开始绘图设计。开始时任务很紧张,几乎每天要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每两个星期休息半天作为洗洗刷刷,理理发。外面文革热火朝天,我们是正面教育,抓紧设计,安装调试。动手操作也是革命,这就是当时工作情景。

生活环境

在沙漠深处发射基地的食品,包括大白菜,酱油统统都是火车运进去的,大白菜的头上能长出嫩芽。当时北京最好的上海144牌收音机在那里只能听到许多嘈杂声,耳朵要靠近着听。一碗豆腐就算是高档菜了。在那里工作的工资是96元/月,(我在北京拿66元/月),还有保密费。在秦岭深处的发动机试验基地

是真正的深山老林。我们住在临时垒起的草屋里。四周墙是用筷子粗细的细杆糊上泥做成,屋顶上铺点草。冬天温度达零下十几度。每个人晚上在被子里个个都要缩成一团当“团长“。即使是夫妻一对,也只能过集体的单身生活.那里没有商店,于是理发要相互理;没有浴室,只能打盆水擦擦,自行车坏了只能自己摸索着修,坏了的零件要托出差的人外面带回来。冬天取暖的炉子要自己盘砌,烧的柴要自己上山打,后来柴不能打了就要自己设计打蜂窝煤模具,然后叫车间加工,单位出车外出拉煤,自己配上建筑工地上的石灰渣和上黄泥,动手打蜂窝煤饼。吃的菜和肉要用汽车到外面去拉,有吃时饱吃几天,没吃时对付几天。后来我利用专业知识设计一个地下冷藏库,用氨作制冷剂。能稳定在零下14摄氏度左右就可以贮藏鱼肉,改善了食堂伙食。真是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一个时期锻炼下来,工作任务完成了,生活上动手能力都增强了,各有一套看家本领。

4、领导的关怀:

在中央的直接关怀下,在最艰苦的岁月里,我们偶尔还能吃到黄豆,吃到黄羊肉。那被称为科技豆,科技肉,后来这居然被四人帮作为打击老帅的把柄,实际上那些豆,那些黄羊肉是负责抓两弹一星的聂荣臻元帅向各大军区领导写信,要求勒紧裤带,支援科技队伍,使领导迫不得已派部队开着三轮摩托车,架起机枪扫射野黄羊群,拿来增加我们伙食中的蛋白质。并且,下文件规定行政领导不能享用,只给科技人员吃。当然,这样做破坏生态环境,也让部分黄羊赶向蒙古。但领导的用心良苦,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在秦岭深山基地,水质较差,缺乏Mg,SO4,推进剂毒性比较大,在山区又有逆温层现象,毒气不易扩散.自己筹建的子弟小学质量比较差,影响下一代的升学就业。领导就提高我们福利待遇,专门组织人养奶牛供应最需要的人喝奶。每人每年享受2个月休假,脱离工作环境。并且在此期间享受像出差一样的旅差补助,不管你去旅游也好,去疗养也好,回老家也好。

我们的子女户口也受到特别优惠——可以到最难报户口的北京、上海等地报户口,单位给开证明文件。我的2个子女户口就落在上海我的姐姐、哥哥家里。

导弹的推进剂也积极改为由空气液化后制成的液态氧作氧化剂,将高纯度航空煤油作燃料,这就不会污染环境。后来研制基地从秦岭深山搬到西安南郊,花了近110亿元建立西安航天城,建造了2个大吨位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大大改善了工作条件。

5、钱学森的“三星规划”

钱学森在1968年向中央提出我国导弹发展的战略问题,即有名的三星规划。提出第一能上去,第二能回来,第三占领同步轨道的技术发展步骤。即保证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其次将返回式卫星列为重点发展,再发展同步轨道通信卫星,正是这个三星规划使我国的卫星事业在较短的时间里跨出了巨大的一步,并为载人航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协助了聂元帅,张爱萍上将的科研工作,使我军具备了实战的尖端武器,壮了国威,扬了军威,振了民心,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发展中国航天的成功之路。

6、我国导弹研究、试制过程,现在已有哪些战术战略导弹。

苏联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德国俘获了大批导弹研制工作人员和设备,

以及拿到了轰击英国伦敦用的V—2火箭。苏联仿制了V—2,成为自己的伊尔—2近程导弹。1957年钱学森参加了我国访苏谈判的政府代表团,签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拿到了一枚供教学用的p-2导弹(代号1059)。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在钱学森领导下开始了研究、仿制过程.研制导弹需加工成千个另部件,内部没有这么强的加工能力,就到东北,上海搞大协作,我就是东北地区的军代表,负责对沈阳,大连,铁岭等地工厂加工产品的检验和验收。p—2在1960年11月仿制试射成功,射程为550KM,型号为DF-1,这样也实现了彭德怀给钱学森讲的:“当时急需要解决海岸对海上目标的导弹,打破美帝国主义和台湾蒋介石的武力威胁”。通过仿制建立了导弹研究体系,培训了一批导弹专家。以后进行改进型仿制,至东风-2型改进型的DF-2A,它的射程已经提高到1500km,于1965年11月试射成功。在1966年10月27日,我国做了一次震动世界,连美、苏西方世界都不敢做的创举,将原子弹导弹结合在一起,并在国内实弹发射,以DF-2东风2号携带一枚2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从甘肃双城之基地发射至罗布泊,并获得成功,展示了我国的力量和信心,是一次了不起的壮举。

我国现在有哪些战术、战略导弹:

导弹以推进剂类型分,不可贮存的液体燃料型,在发射前要现场加注氧化剂。燃料如红发烟硝酸加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基肼组合,液态氧和煤油组合,这在潜水艇上发射就不能用,就要用可贮存的固体燃料型。那是像裱花蛋糕那样将固体火药浇制成梅花状等特别形状,恒温储藏,发射时用电爆管点燃后发射。潜艇上发射的巨浪型导弹就用固体型燃料。现在固体燃料常在导弹的第一级用,大推力,精度要求高的第二级用液体推进。

现在已经有哪些战术战略导弹:

第一代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第二代是固体燃料发动机,它体积小,机动性强。

1、东风-11(DF-11),这是近程两级固体燃料,最大射程为300km。在国庆大阅兵中出现过,在高机动的越野车上发射。

2、东风-11甲(DF-11A)是DF-11的改进型,最大射程为600km,可携带6种战斗部——常规,反坦克,破片子弹药,集束型,(可摧毁加固目标),用于电子战硬杀伤的,电磁脉冲低当量核弹头等,可有效攻击敌机场、港口、洞库、电子设备等,贮装在机动导弹发射车上使用。发射车可以全速行驶,在停下后2分钟内,降下支撑装置,输入发射参数,系统自动进行导弹自测,整个发射过程约5分钟,然后立即撤离发射现场。

3、DF—2A型射程为1250km,可携带2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DF---25射程1800km,DF---25A射程为2500km可装多个核弹头。

4、DF---3型,1966年12月首飞的战略导弹。射程为2800km,改进型为DF---3A,射程为3500km,可携带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弹头:300万吨TNT核弹头,射程可覆盖亚洲太平洋地区大部分国家。DF-31洲际三级固体导弹,射程8000KM。DF-31A射程1.2万km,2009年参加阅兵典礼。战略导弹DF-4射程8000KM。DF-41,射程1.4万km,打美国用多弹头洲际导弹。

5、DF-4、DF-5都是能攻击美国的战略导弹,其中DF-5洲际导弹于1980年5月18日向南太平洋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采用二级液体火箭,射程为12000KM。弹头为500万吨TNT核弹头。1984年参加阅兵典礼,1986年改型DF-5A,射程1.5万km,可携带5个分导式弹头。

6、巨浪-1型是固体燃料,射程2700KM,1988年8月试射成功,潜艇上可带12枚这种导弹。

巨浪-2型是潜射式洲际导弹,射程为8800km。

风暴-2型是重型洲际导弹,射程为1.6万km。

号称航母杀手的DF-21D是反舰弹道导弹,是任何国家都还没有用过的武器。还有中程巡航导弹等。

综上所述,我国的地---地导弹已具有从300公里的近程导弹开始到16000公里的洲际导弹的批量生产能力。可携带10个以上分导多弹核头,核弹头可达300万吨TNT当量(一万吨TNT是什么样的概念?投至广岛的核弹为1.5万吨TNT当量,它使广岛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5万人口中有7.8万人当日死亡,死伤总人数达20万余。)

7、学习钱学森的理想信念、科学精神、人格品质。

有几件发生在工作、生活中的事对我们影响很深。

钱学森对青年一代寄予很大的热情,1961年钱学森在北京人大会堂对我们在京的青年作报告中提出建议,我们青年要先立业后成家,要在大学毕业后五年里不要忙着成家,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事业上,以此打下坚实的基础。他比喻这好比火车爬坡,在这一段你坡爬好了就上去了,否则会很可惜的……

我们这批人很听钱学森的话,几乎没有人在毕业五年内结婚的。我和老婆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朝夕相见硬是在五年后才结婚。

1964年一位新疆建设兵团农学院的年轻人给钱学森写信,对他写的《工程控制论》书中的一处有异议。钱学森阅后虚心接受,并用工整的字迹亲笔回信表示感谢,并建议补充成文,由他推荐给专业刊物发表,这样虚怀若谷,爱护青年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

有一次,导弹发射前,发现系统中有故障,不得不推延发射,寻找故障原因。等到故障排除后,发现由于当时气温高,推进剂中的氧化剂蒸发掉一些,许多人认为推进剂数量不够,达不到规定要求,需要延期重新安排发射,这样做虽然会造成不少损失,但合情合理。这时,一位年青工程师叫王永志,提出了一个大胆方案:将推进剂的燃料按比例排掉一些,由于整个弹体重量减轻,导弹飞行不会受到影响,他的大胆建议遭到技术人员反对和领导斥责。但钱学森身负指挥重担,却并不轻易否定,而是和这位年青人一起讨论、计算,并最终认定是可行的,并确定实施,结果获得成功。我想,要是换成一般的领导在这种关键时刻,“大是大非”面前是不太敢这样做的。在平时,钱学森经常鼓励部下:技术上要科学大胆,不要墨守陈规,大胆地去干,有成绩是你们的,有问题我会承担责任。后来这位工程师被钱学森建议提拔为首任总设计师。

还有一次,发射前发现装推进剂的容器表面有个凹坑,工程技术人员怕出事,都认为不能用,要撤销发射计划,基地司令员也拒绝在书面上签字,钱学森看后,认为问题不大,可以用,可以按时发射,聂荣臻则授权:技术上由钱学森拍板定案。结果按钱学森意见按时发射,并取得成功。

看过钱学森手稿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等号也是长短有度,中规中矩。在钱学森的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钱学森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钱学森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洲理工学院教授。在1955年回国后全身心地投入祖国建设。他当过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等重要职务。

钱学森领导了近程、中程、洲际导弹的研制,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领导了用中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天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也是为新中国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一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年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年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人民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8,一些导弹的小故事

天女散花

约1963年边防部队从屏幕上发现有飞行物进入我国,贯穿我国并进入

太平洋,一阵紧查,情报部门发现是美国从卡那维尔角发射的洲际导弹,动员了民兵大面积搜查结果,发现是美国的洲际导弹在我国空中解体,最后除了很值钱的头锥外,其他几乎全拿到了。对我们来说,价值最大的就是该导弹发动机的液氢、液氧喷嘴。液氢沸点-253摄氏度。液态氧沸点-183摄氏度,生产液态氢的成本很高,而且做喷嘴雾化动力试验成本非常昂贵,工作量很大,我们捡了个大便宜。

刘某大使的“蠢举”

我国也丢失过一次机会。美国试射洲际导弹失败掉落在古巴领土,那时古巴和我国的关系很好,从中国培训回去的古巴部队正好赶上吉隆坡战役,打败了美国雇佣军。古巴问中国驻古巴的大使刘某,美国这枚导弹要不要?据说刘某

说我去请示。等到请示有了结果,苏联早把导弹拿走了,现场只留下了一个已被摔坏了的控制导弹飞行姿态的游动发动机。

导弹、原子弹的故事

相对来说,美国导弹方面失败的次数较多,以上两例就是。苏联也不少,曾经发生过一次特大事故:那是发生在赫鲁晓夫访美时,赫鲁晓夫特别交待有关部门,在他访美期间一定要发射洲际导弹,而在发射时,正好遇到故障,但命令不可违,可能是心存侥幸,勉强发射,结果直上直下,掉下来把在现场的部队副司令等一批领导、科学家都报销了,造成巨大损失。我国也在1962年3月21号首次发射失败。在这次试射中,也发生了事故。发射不久,刚转弯就掉下来,幸亏没造成重大损失。钱学森在分析、处理事故中应用了工程控制论等原理采取了措施,制订严密计划.这以后,我国地---地导弹试验失败概率要比美苏低得多。有一次在沙漠上空试投一颗原子装置,由于降落伞故障,未开伞,原子装置摔裂造成高剂量放射性元素泄漏,给邓稼先造成极大的身体伤害,这是我国发生的一大事故。

二、关于邓稼先的一些故事。

1,关于原子弹的小故事

研制原子弹的难度确实非同一般,它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要有齐全的研究设备,大量的科学人才,和安全的社会环境.以美国为例,它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耗资23亿美元,,动用国库的白银和银币达1.4万吨,他有自己的研究设备,还有从投降的德国抢来的大批设备, 科研人员更是人才济济, 因为全世界科学家认识到如果德国抢先制造出原子弹,人类就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核灾难! 阻止这一灾难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 所以和爱因斯坦齐名的核物理学家,如德国的哈恩,海森堡,丹麦的玻尔等纷纷来到美国参加曼哈顿工程, 德国有名的核物理学家福克斯为了报复希特勒对它家庭的迫害, 主动积极投入曼哈顿工程. 还有从德国俘虏来的已在制造原子弹的顶级专家,还有查德威克为首的核物理学家就有28位之多,都加入其中.在奥本海默博士的领导下,在荒山上建立起有12.5万人参加的原子武器研制工厂,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电力,历时7年才研制成功.

我国研制原子弹是被多次挥舞核大棒的美国逼出来的,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勒紧裤腰带生产出来的。开始时,根据1957年10月的中苏新技术协定,苏联答应协助我国搞核武器,谈好苏联供应核教学模型,提供图纸,派遣专家来华指导。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美后,情况变了,美苏搞起核交易,苏联决定停止向中国提供核武器教学模型和图纸,他说,搞核武器太费钱,太费电,有苏联的核保护伞就可以了。并且撕毁了几百个合同,撤走了已经来华的全部专家。毛主席说:我们可以自己试一试嚒!于是,我们只能自力更生,一切靠自己开始研制原子弹了。而我国成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着手研制原子弹时,仅有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在内等5人,一座四合院,两台简易车床,。钱三强写信动员在美,英,法等国的知名科学家彭恒武、朱光亚、郭永怀、吴有良、陈能宽、程凯东、杨承宗等放弃自己研究方向,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国参加研制原子弹。制造原子弹的材料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团队从东北到西南,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含铀的独居石。科研经费奇缺,以致计算数据只能用普通的手摇计算机,计算尺以及古老的算盘。最要命的是科研人员吃不饱,如上所述, 当时正是我国天灾人祸最严重的时候, 全国大饥荒时期, 饿死的人以千万为单位计数, 科研人员困难到什么地步呢?在最困难时,他们吃树叶乃至掏鼠洞,鼠口夺粮。喝口酱油汤或糖水要坚持工作一小时,口含一粒伊拉克蜜枣,要坚持工作一个半小时,在当时研究出了成果,只能奖励几两二机部招待所的食堂饭票!当时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曾如此向各大军区领导写信:我以革命的名义向大家募捐,请求你们搞点粮食副食,支援试验基地,我们的科研人员太苦了,他们能不能活下来,是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为了保密,科研人员隐姓埋名搞原子弹事业,以王淦昌为例:从回国接受任务起,他改名为王京,从此王淦昌的名字就在科技界消失。他背井离乡,远离妻儿,长达16年。十几年如一日,奋斗在研制原子弹的第一线。

在青海,离西宁110公里、海拔3200米的金银滩221基地,是个高原缺氧的地区,空气中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三分之一,全年的平均气温为零下4度,五千多人就在这种条件下艰苦奋斗。当时摆在中央领导面前的沉重话题是:要吃饭还是要原子弹?经刘少奇提议,由国防科委副主任、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大将调查了50多个重点单位和三千多个有关人员,得出结论,只要中央亲自领导,集中力量统一协调,1964年制成原子弹是可能的。经毛主席批示同意后,于是组织了有周恩来和7位副总理、7个副部长组成的中央专委,加强了研制原子弹的领导。

经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在1964年修成正果,在102米高塔上,成功爆炸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2.关于邓稼先

要是说钱学森是家喻户晓的人物,那么邓稼先就属于鲜为人知的人物了,直到1986年,我国公开报导两弹一星元勋名单,人们才知道了邓稼先。遗憾的是就在1986年,邓稼先就因遭受严重核辐射导致身患癌症,全身大出血,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邓稼先美国学成后,于1950年回国。回国后即投入祖国的核武

器事业,在没有任何技术资料可借鉴,没有一台现在已非常普通的计算机可作工具的最困难的年代里,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我国在核武器事业上实现了零的突破。在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那是邓稼先提供了理论设计,是他解决了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原子弹爆炸后2年零8个月,我国又制成了威力大得多的氢弹,而这个过程,法国用了8年,美国用的7年,苏联用了4年(克格勃系统动用了布置在美国英国的巨大情报网,源源不断地将英美研制氢弹的核心机密窃取出来),我国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这个重大的成果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邓稼先功不可没,正是他组织领导氢弹的理论设计工作,他也为制造中子弹和核武器小型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邓稼先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是同窗好友,他们都才华横溢,但走的却是两条不同的道路。邓稼先1947年通过赴美研究生考试,1948年赴美读研,学习成绩突出,不到2年就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获博士学位,9天后就谢绝恩师和好友挽留,毅然决定回国,报效祖国,来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隐姓埋名开始进行原子弹理论研究。他在戈壁滩试验场冒着酷暑严寒度过整整8年的单身生活,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有一次空投核试验,由于降落伞发生故障,试验失败,核部件摔坏,邓稼先明知要受巨大核辐射,但仍力排众议,坚持自己去现场找回摔坏部件,而身体却受到极大损伤,导致英年早逝。

1971年杨振宁回国,杨列出的最想见的人员名单中第一个就是同窗挚友邓稼先,杨问:“你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回国后没有任何消息?听说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是两个美国人搞出来的,是否属实?”这两个问题邓稼先当时都无法回答,经周总理授意后,邓稼先告诉杨振宁:中国人的两弹完全是由中国人民自己研究制造的,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杨振宁泪流满面跑到洗手间,这时他才明白邓稼先做出了对祖国多么伟大的贡献。

邓稼先的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特等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被人民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之父”,并被追授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在党十二大被选为中央委员。1986年他的事迹才见于报导,然而由于工作性质和突发事故,使邓稼先身患癌症,于1986年7月29日逝世。在弥留之际,他还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丝力气与于敏合著了一份《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向祖国再次贡献了一片真诚。

当时的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在邓稼先辞世后写词悼念: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邓稼先的事迹已作为2007

版的中学语文教材课文。邓稼先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自强不息的表率.

三,感想

当我回忆上述历史时,我联想起中学时读作家魏巍写志愿军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被结尾那段话深深打动:“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

看我:“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

今天,当我们衣食无忧,有闲适在散步、荡舟、赏花、观鱼,享受人生乐事时,你是否意识到今天正处于幸福之中呢?看今朝的伊朗、朝鲜等,我们都会庆幸:幸亏我们早就有了导弹、原子弹、氢弹、中子弹。幸亏有那么多革命前辈,科学家为我们奠定了那么强大的基础,奠定了幸福的源泉。

今天,有些人我们是不能忘记的。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毛泽东主席,虽然他也有失误,特别是在晚年,犯了那么多严重错误,但是,要是他不在五、六十年代那样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毅然作出“我们也要搞导弹,我们也要搞原子弹”的英明决策,哪会有我们的今天!

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周恩来总理.是他为我们航天事业定下了四句话、十六个字,为我们航天人定下工作准则:“严肃认真、周到细致、一丝不苟、有错必纠”,这就是我国航天事业中事故比美、英,苏、俄少,成功率比他们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先驱者的足迹——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和邓稼先的二三事(讲稿) 钱学森和两弹一星

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革命前辈,领导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聂荣臻元帅,陈赓,张爱萍上将,宋任穷,任新民等革命前辈。

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光辉名字: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王淦昌、钱三强、吴自良、彭桓武,王希季,沈家栋等。他们为了搞核事业,不能著书立说,不能在刊物上发表科研成果,不能按常规在家庭团聚,不能亲友通信,甚至不能拥有照相机,作为一个知识份子和一个普通人应该享受的最起码的生活, 乐趣、权益都牺牲掉了。

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至今仍在默默作出无私奉献的大批普通劳动者,他们为了搞航天事业,“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

让我们继续沿着先驱者开拓的道路走下去,用他们的爱国奉献和创新精神一起为祖国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蒋敏章2011.9.10

蒋敏章

2011,6.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7210.html

更多阅读

邓稼先与许鹿希的故事 邓稼先回国的故事

http://hi.baidu.com/ɽ�����/blog/item/e0007b08cf1623376b60fbce.html山上悟空的空间本空间以探讨哲理、民生和易医为主,欢迎探访和分享。《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和夫

《“两弹元勋”邓稼先》说课稿 两弹元勋邓稼先课件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冀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为主题编排。《“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一篇讲读课文。前四个自然段,作者呈现给我们一幅感人至深,让人扼腕痛惜的

邓稼先——两弹一星元勋 两弹一星元勋贡献排名

邓稼先开放分类: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家编辑词条分享新知社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移动说客网易微博开心001天涯MSN本词条由nmyaolei创建,共有24位协作者编辑了18次。最新协作者:范遥,百科联盟,袋鼠康康 ,Sogood1,乔为民 。邓

给邓稼先的颁奖词 邓稼先颁奖词100字

又一次教《邓稼先》,我想改改方式,不再拘泥于文章内容或重点语句的理解,而是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基础上给这个伟大的科学家写一段颁奖词。这样,孩子们不仅理解了课文,还能练练笔,我觉得还不错。孩子们的笔触还比较稚嫩,但积极性是很高的,选几

声明:《先驱者的足迹——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和邓稼先的二三事(讲稿) 钱学森和两弹一星》为网友舊倳遠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