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讨论 中国英语教学的三大害 两学一做三大讨论

编者按:

拜读此文,感慨颇多!mr.bob看过风靡全国的现代电视英语《洋话连篇》的介绍,曾在我们的《每日专递》中有过转载,文中也不乏对国人多年来画地为牢“自学”英语的顿足反省与鞭斥。痛定思痛,随着9月1日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正式实施,随着中国加入WTO,随着我们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更多的中国人走国门以及更多的“洋人”来到中国与我们交流,那些个“老人英语”,“语法英语”,“ChingLish”行将就木。随着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大批现代英语教程的不断涌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我们现在完全可以学点真正的英语了!同胞们,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吧!

以下是原文:

中国英语教育的失败可归纳为受以下三大害影响:

遗害一:许国章教材。

作为代表,许国章教材是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外语学院(学校)最流行的教材。很多课文是中国人写的,讲什么民兵、人民大会堂的建设等。太可怕了。中国目前的绝大多数师资都是在这个体系下训练出来的。这样的教师倒是精通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但英文水平及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呢?事实情况是在这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教师无论从写作、发音、还是背景文化知识上都是极度不合格的。这觉不是危言悚听,笔者最近回国,接触过一些英语系硕士,其发音不敢恭维,出口语法错误时有,用语古怪不合当今习惯。硕士尚如此,就可想而知那些教中学与小学的英语老师的水平了。

遗害二:《《新英汉字典》》一、二、三版。

该字典的的例句经常是:刘胡兰、资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阶级斗争等。那里能让读者收益一点英美文化!简直是用的越多受害越深。笔者有多本字典,好的大多放在书桌或办公室了。茶几上放着一本《新英汉字典》以备看电视时遇到生僻字之用。不想用一天,一洋人朋友作客,当他翻了几页之后竟讲:“这字典很有意思,宣扬了很多的人与人之间的恨而不是爱,估计不是本好字典。”

遗害三:《《张到真英语语法》》。

这是中国英语界的葵花宝典。没有人否认张教授的语法学问,也不否认英文语法作为一门学问的专业性。中国人聪明,老想从英文中找出“规律”来。中国人最能该教条主义,于是满天盖地的中国式语法,根本不实用,更甚至是错误的、过时的。中国人学了20几年的英语口语水平不如5、6岁的英语国家的孩子。熟不知:最高明的英语学习招术便是无招!英语偏爱“傻子”。语法呀禁花宝典!真是使多数中国人面临:欲练宝典、挥刀自宫!

笔者时常惊叹自己的硕士导师,一个老交大的培养出来教授,他的英文水平竟比自己的好,想想看,他们被大学俄语教育、文革耽误了那么多年!一日谈起英语学习时,他讲:“我们那时候上中学没什么语法,整天背诵。上大学又学俄语、后来又是政治运动,荒废那么多年。真羡慕你们呀。”。

我后来琢磨过来了,老教授的英文学习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没有受到后来的教条主义革命化的ChingLish体系的影响。故他以旧上海的“中学的水平”以及自强精神执导我们在国际会议与期刊上发表文章。我们的英语学习是幸运的,因为没有被政治运动耽误;但也是不幸的,毕竟几十年的政治化、教条华的ChingLish以都固化到教材与低素质的教师身上。而我们空前绝后的受害者,过去没有、将来也一定不会有。

笔者不用谦虚,自8岁起就开始学英语。父母投资了一台四喇叭的录放机和英文原本的“林格风”教材,这在70年代是罕见的。从小学到研究生英语从来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可是直到准备出国英语考试时才恍然大悟,20多年的努力竟走了那么多的弯路!考一次TOEFL所学的乘过10年的ChingLish教育!

中国的英语教育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彻底打碎这三大害。笔者最近回国抽空辅导一初三的学生。虽说她的教材比起我当时用的已大不相同,但还是ChingLish太多。我用的辅导材料是原本的《洪恩全景英语》。几周的高强度训练下来,她的发音与听力明显提高。但她仍非常的担心考试,因为期末的考试是全市统考,有听力测试,磁带是一个中国教师读的,她觉得原版的VCD读音与中国老师的明显不同,恐对考试帮助不大。她拿了一套去年的考体让我帮她解答,可以看出有几道题是明显有错误,硬让学生从两个都可用的介词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学生怎能不迷惑,有怎能不挖空心思琢磨出题老师的道道!

英语不是中国特产的,用不着搞什么中国特色。语言是中性的非政治的,所以从课文中必须剔出一切含有中国政治特色的中国人写的文章。

英语学习必须“全盘西化”,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西方文化背景,而不是中国文化背景的ChingLish。

改革30年国人英语水平提高多少?

张放

这个题目很大,听上去也有些笼统感。所以,我准备不定期地分几个层面做尽可能客观的详尽的分析。这是第一篇,应该算一篇概论式的东西。此次所谈及的对象,不是我这种纯学英语专业出身的人,而是偶尔学学英语的学习者们。而这个人群总数,在上世纪的80年代,是不可估量的。

话题一下子就扯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

“文革”结束后,一切都百废待兴。进入80年代,中国人又疯了。这次不是为某一人造出来的神而疯,也不是像今天这样为钱而疯,而是为了一个现在看来十分崇高也有些幼稚的事情疯了:读书。那绝对是个读书时代。这一点没有人怀疑过。那时,有99.9%的人的脑袋里想着的不再是神,但也不是钱,而是书。是刚刚解禁的书;是从洋人那里刚刚译过来的书,是很有些思想内涵的书,是屈指可数的几本英语学习方面的书。那时的书店,动不动就排了老长老长的队伍,上前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人们为了买上面这三方面的某一方面的新到的书,大排长龙。而英语学习方面的书,当时真得首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跟我学》教程。这本书热销的程度,到了几乎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地步。要托人“走后门”,才能从书店里买到。但很快就又处于缺货状态。所以,即便没有买此书意愿的人,一瞧这排队的阵仗,也会不由自主地跑到排尾,凑个热闹,说啥也得弄回一本,送给哪怕是不想学英语的家里任何一个成员,看看,翻翻都成啊,毕竟是英语学习方面最热门的书啊,毕竟是中央电视台推荐的啊。

大多数国人对英语以及英语语言背后的西洋文化的初步认识,也就是从这本《跟我学》开始的。因此,说《跟我说》成为国人的英语基本水平的铺垫,是不为过的,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十分准确的。其实,看今天中央电视台10套玩“百家讲坛”,并弄出几个人造的“文神”出来,令很多人感到瞠目与不解。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就已经开始这么干了。

当时还没有定下来叫CCTV的中央电视台,大胆地推出《跟我学》电视教程,使得同名教材一开印就上了百万册。据中央电视台粗略统计,那时至少有千万观、听众之多。不过,我认为这个数字有些保守,因为那时的中国,什么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娱乐设施都没有,很多家庭才刚刚买了台黑白电视机看的当儿,也都正看得起劲,另外加上整个社会的学习与读书的风气甚浓,“千万人数”估计不一定准确,说有几千万人数,也并不是夸张的数字了。实际上,那时全国人民一起学英语,几乎不亚于现在全国人民一起捞钱的热情程度。那个叫胡文仲的人,尽管英语发音及英语水平都不一定能与今天甚至一些英语专业的大学老师们相提并论,但他却是真正意义上通过CCTV而红透全中国的“学者”。今天中央电视台10套的“百家讲坛”,影响力很难望《跟我学》的项背的。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套非常有影响国的英语学习的书,就是现在看来十分糟糕,但当时却红遍全国的《许国璋英语》。这套英语书,是很多今天已成英语教授,当年却还作学生时必学的教材之一吧。这套教材,在国人英语学习的推动上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其致命弱点也给国人的英语学习,尤其给发音及英语语法两方面的学习,带来极大的负面效果。

80年代中国全部大学里(更不用提中学了),都毫无例外地没有什么有效的可供学生使用的有声教学设备,而这套教材最抢眼部分,则是开篇的十几堂的“看图发音”课。正是这十几篇“看图发音”课,使很多国人的英语发音变得怪怪的,不忍卒“听”。这可能对于今天耳朵里听着mp3的很多年轻人来说不可思议。这十几堂“看图发音”的课,是把口腔内部给画出来,然后,再把发音时舌头应该处于的“正确”位置,给画出来,供大家模仿,寄希望于没有任何听力辅助工具学英语的读者们,结合图释试着发出正确的声音来。结果自然不用去想了。发出的音,基本上是“各庄有各庄的高招”,有些声音发出来后,常常会把自己给吓一大跳。呵呵。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资的水准也很成问题。这与当时的政治气候有直接的关系。当时很多所谓的英语教师,都不是什么正儿八经专业学英语出身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俄语通过自学这套“看图发音”的教材,来个华丽的转身,变而为英语老师的。自然,发音不准不说,还带着浓浓的俄语味道。所以,这样的教材和这样的师资力量,很难培养出发音正确的学生来。但即便这样,那时这种看了图又会 “发音”的“人才”,也缺得要命。所以,那时,在自己身边发现几个说英语时发音很像残障人的可能性极大。不过,这样的人,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或者叫共同的优点:词汇量巨大。这一特殊现象,令后来到中国来教书的众多洋教师们百思不得其解。

应该说,当年百分之九十甚至更高比例以上的人的英语发音,几乎都不纯。也正因为这样,才使得《跟我学》里的那位说着标准英国英语的Flower英国小姐,一下子成了中国人的新宠。人们终于可以在中央电视台里,而不是许国璋的教材上,看到听到一个纯粹的洋人说英语了。再后来,随着改革的继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人走了出去,吃了不少方便面,忍受了不少苦头,带回来了更多的语音资料,人们的英语发音,也开始逐步朝比较准确的(还不能叫纯正的)方向前行了。而近十年来,尤其在英语发音的资料获得方面,有了革命性的突破:互联网的使用与开发。英语语音资料问题,一下子不再成为问题了。

但话说回来,如果一个人早年不自觉地学会了一套并不太准确的发音模式的话,要改到被认为“正确”的发音轨道上来,恐怕比重新学一种语言还难。因为,一切都基本上定型了。包括我听到中央电视台一些非英语频道主持人发音什么的,都残留着极重的中学时学到的并不太正确的英语发音。所以,今天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仍然要忍受一些所谓的“教授”们的极具中国地方特色的发音,直等到他们退休不再讲课为止。

刚才说的是国人的英语发音。接下来说说国人的英语语法学习。还得提《许国璋英语》这套教材。因为正是这套教材极其重视语法,使得太多当年学习此套英语教材的老师们,(也因此包括他们教出来的弟子及曾弟子和曾曾弟子们,)染上了说“语法正确”但“意思不对”的英语的毛病,并把这种毛病作为一种传统给最大限度地发扬并最尽可能地光大了。所以,现在也还有很多“英语教授”们,继续把无限精力投放到英语语法学习上面。我们可以从很多学生身上,发现这一显著特征。这一特征可能有积极一面,我在此先按下不表,只说负面效应。那就是,他们忽视了“语言是沟通的工具”的基本特征,很多学生陷入只构建“语法正确”但与“习惯说法”不同的陷阱之中。而英语语法的学习,在国人30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现在学生们仍为“of”、“on”、“over”等极其简单的填空而绞尽脑汁。也就是说,太多国人由于传统上受《许国璋英语》的过于注重语法的影响,严重忽视了“习惯说法”的掌握与应用。换言之,我们在许多英语角啊,什么英语广场啊,甚至电视上的一些英语演讲中,最常听到的所谓“英语对话”或“英语演讲”,大多是“许式语法加单词”的中式拼凑,而与纯正英语表达方式关系相去远些。

此外要提的,是六十年代英国人编写出来的《新概念英语》在中国的尴尬境地。这套英语教程由于严重缺少中国人已经习惯的“语法讲解”,加上是洋人自己编写的,无论从内容取舍上,还是篇章长短的定夺上,几乎在在都不符合中国国情,因此,一直被少数人所使用着。尽管学此教材的人数很多,但收效并不是很大。接下来还有台湾人编写的什么《扶忠汉英语教程》,什么《现代美国英语口语》等诸多英语教材。但在帮助极多数中国人学习英语方面,都不能与《跟我学》相提并论。

另外,就是关于单词量或单词范围的事情。这三十来年内,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中国人当年学习英语时所遇到的英语单词,非常“政治化”,像当年《许国璋英语》教材创造并写入了“lower and middle class peasants”(贫下中农)等一生都不会遇到几次的中国特色的英语单词。这样的单词之所以被收入,是由于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是硬性加进去的。现在,“政治化”的单词基本上没有多少了。不过,单词范围,应该说,还不够全面生活化。简单地说,就是有很多单词,美国幼儿园的孩子们都认得,但中国学生(甚至大学生,可能也包括一些专业英语学生)却仍然不认得。(不信者,可以找我联系,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就会让你服气的。)实际上,这个事情,的确应该引起编写教材的人的深思与注意。

事实上,国人从30年前热潮滚滚地学英语到今天,当然还是有明显变化的。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他们通过学习英语,哪怕是几句英语,开始接触到了英语语言背后的西洋文化,并在后来这30年间,无形中受其影响着。这一点随着30年的消失,越来越显著地表现出来。30年前的人们学英语开口对话时,总按中国人的文化思维方式,习惯地问对方叫什么名字,多大了,一个月挣多少钱,结婚了没有,如果结婚了,有几个孩子,如果没结婚,就问为什么不结婚等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问题。但30年后的今天,基本上没有多少人会问这样的问题了。

今天很多国人至少不会那么唐突地问人家叫什么了。而是学着洋人的习惯,主动上前,先自报名字出来,然后用探询的目光,看着对方,十有八九,对方会告诉你他叫什么名字。今天的国人,至少不会突然问对方多大了,因为在洋人眼中,一个人比另个人大与小,都不是太重要的事情。当然在中国,一切皆不然。中国人首先要弄明白对方比自己大,还是小。如果小,马上就装大人相,如果比自己大,就马上决定叫哥,还是叫叔,抑或叫二大爷。至于赚多少钱和结没结婚或有没有孩子什么的问题,实际上,不学英语的国人们,现在也开始注意不问这样的问题了。呵呵。这可能也算西洋文化30年后在中国的某种胜利?

30年前的人们一见面,基本上问“吃了吗”,经过三十年的时间的推移,现在的国人也学着洋人的方式,改说“早上好”而不太关注人家到底吃了还是没吃的问题了。30年前的人们分手时,什么都会说,惟独不会说的,就是“白白”。但到了今天,人们分手时,几乎什么都不会说,只会说“白白”了。但滑稽的是,在英语中,“白白”是个儿童用语。成人说“白白”,还须减掉一个“白”字才成。

另外,30年前的人们在彼此说话过程中,绝对不会带出任何一句洋文来的。但在今天,则完全不可能了。尤其遇到走出过国门的人们,包括去过香港的人们,你会时不时地听到人家的句子里会夹杂一句半句的洋文,一显示自己见识很广,二说明自己不是个英语盲。

3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跟我学》的全国英语大潮仍然如在眼前,人们咿咿呀呀地开始学英语。而今天,国人的英语水平的确有了不少提高?因为从出版这一个侧面就可能折射出来?看着五花八门的英语教材以及与英语有关方面的图书几乎占了每家书店的将近一半的空间。这不也说明,人们已经不再简单地学什么《跟我学》了,而是有目的地学着英语中的这个或那个。也许这一折射,正是国人英语水平已经提高了不少的真实体现?谁知道呢。

以英语教师为耻作者:郑伟

来源:作者博客

我早就声称,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我却以教英语为耻。在我看来,英语教学中教授的知识很多都只是垃圾知识,对学生的精神发育没有多大益处。要我每天给学生灌输垃圾,会让我每天都感觉到良心的折磨,这岂不一件让人难受的事?

客观上讲,英语学习需要反复操练,因为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众所周知,完整的教学应该有三个环节或维度: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英语教师一般只能做到前两个环节,即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然而,若没有第三个环节,是不能称其为教育的——不信你问问英语教师,看看有几个有自己的价值观?换言之,英语教师只是在搞教学,而不是在搞教育。

再以一件小事为例。参加今年无锡“第一线教师高级研修班”的教师,总共有二百人左右。然而,英语教师仅有两名,远远低于了数学,更不用说语文了。我估计,英语教师们大概是忙于家教赚外快,根本无暇参加这些毫无意义的活动吧。

时下,社会上有人“污蔑”教师为“教书匠”,其实这种评论是非常中肯,丝毫没有中伤中国教师。教师若只会教学,也就只是一个教书匠。唯有真正在搞教育,能把教学和教育融为一体的教师,才有资格称为“教师”。中国教师普遍不学无术,很多教师都显然配不上“教师”的称号。

对教育看得越透,便越会远离教学,自动地“边缘化”。上次见到蔡朝阳时,他告诉我,学校已通知他,不让他带高三了。对此,他也表示认可。哪怕每年只带高一,能保住饭碗,坚守自己的一厘米主权,带哪个年级不都一样吗?堂堂一个蔡朝阳,有必要跟那些SB们竞争高考成绩吗?他甚至把总务处副主任的职务也辞了,因为他的智慧实在不应该浪费在“修建化粪池”之类的事情上了。
【观点讨论】中国英语教学的三大害 两学一做三大讨论

我曾听说有人暗地里说,我是不会教学的人。坦诚地讲,我在20余年的教龄中,带过13届高三,也曾获得过不少的“高考奖励”。然而,我这些年却禁不住越来越远离教学了。假如我不能搞教育,我宁可连教学也不搞了。为了那心中的信念与理想,以及那“一厘米的主权”空间,我不会让自己成为昏庸的“杀手”。我只是不屑于单纯地教学,给学生灌输垃圾知识而已。在我看来,教学本来很简单。只要体力好,不断给学生印发练习,抢占学生的时间,便可以搞好教学了。你去问问一线教师,有几个不是这样来抓教学成绩的呢?而这样的教学,包含有多少思想与文化?师生能有多少智慧?又有多少教育价值呢?

“有教学经验”的教师,都会不断提练考点,通过进行机械、反复的练习,使学生能准确无误地将其掌握并在考试中“得分”。这些考点被提练的“纯度”越高,却越会丧失教育价值。本是垃圾知识的考点,若没有“稀释”,便没有教育价值。这里所说的“稀释”,是指教师在对知识进行阐释时,将自己的的思想、知识、价值观等渗透进去。一般来说,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知识经过教师的阐释后,才可能有教育价值。然而事实上,教师普遍缺乏这种阐释的能力,也不明确自己在教育中的作用。

简单地说,中国教育体制的根本目的,便是要把教师变成工具性质的教书匠。教书匠们每日拼命奉献体力,只是为了争取高考分数,没有一点人性的觉醒。自己身为工具,为何还要指责别人不是工具?自己成了刽子手,为何要指责别人不是刽子手?对于不是刽子手的人而言,以“杀过多少人”为尺度来衡量他,这样会有意义吗?

在十几年前,我也跟教师们一样,有着良好的自我感觉,时常指责那些“教学不行”的教师。然而,当我走过了十余年的启蒙之路后,今天我却自觉地成为了“教学不行”的人。我理解某些教师为何要自动边缘化,拒绝参加教学这种“杀人游戏”了。而且,这些教师往往都有思想水平,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应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一点希望——当年希特勒的党卫军或冲锋队的士兵都若开小差,是不是会有更多的犹太人生存下来呢?

既然我都是“教学不行”的人,那就没有必要跟我比试教学业绩了。凭着当年的教学业绩,我已混到了骨干教师、高级教师的牌子,勿需再去拼命做一个罪人了。高考成绩被国家视为荣誉,然而事实上却是一种耻辱或罪恶。为了高考,我们抓住了教学,却失去了教育——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到底是工具,还是大写的人?这种教育不仅危害了民族,连教师自身也沦为了教书匠。

所以,我以教师为耻,尤其以英语教师为耻。

李阳:中国大学应该取消所有的英语课本!

Everybody likes a compliment.——Abraham Lincoln

每个人都喜欢赞扬!

The Declar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大学生英语宣言

Traditional textbooks are a waste of paper!

传统课本是浪费纸张!

Once a university student has mastered basic grammar and reading skills,

he needs to push himself into the real world of learning

and not waste his time on naive, out-dated materials.

一旦大学生掌握了基本语法和阅读技巧,

他就应该强迫自己进入真正的世界级学习平台,

而不是在过时、弱智的材料上浪费时间!

Even the so-called "most advanced"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 are weak and insufficient

to prepare you for the level of communication needed to succeed in today's world!

If you really want to learn English well, throw out your textbooks.

Spend your time watching CNN, BBC, and other authentic English news broadcasts over the Internet. Even an article from the China Daily will teach you more useful and practical vocabulary than your textbooks.

Read, listen, and copy down every word you encounter that is unfamiliar.

Learn those words,

keep them in a notebook with useful sentences.

Recite what you hear and what you read over and over again.

If you keep at this diligently for one month, you will surpass every student

who only sticks to his traditional textbooks.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your own learning!

你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

YOU must seek out the best materials!

你应该自己寻找最好的学习材料!

YOU cannot say you have no environment!

你不能说你没有语言环境!

STOP using the Internet to chat and play games!

不要再用网络来聊天和打游戏了!

Make the Internet your high-level English textbook!

让网络成为你的高水平英语课本!

中学学英语纯粹是为了“对付考试”,一天到晚就是做卷子,改卷子,对答案!我对此表示理解和容忍!到了大学,如果还是这一套,我们就不能再容忍了!因为,这种做法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中学英语教学成为了“生意”:大量没有用的教学辅导书,大量的卷子!严重浪费了国家的森林资源,并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大学英语教学也成为了“生意”!四六级的生意!辅导书的生意!这是制造“大量垃圾”的生意!高等教育出版社、外研社都把大学英语做成了生意!最好英语永远学不好,这样生意就可以永远做下去!

为什么说大学英语应该“取消课本”?

第一、课本无法与时代同步!内容陈旧、不实用!

第二、大多数课文没有什么意义!

第三、严重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范围!

第四、课本给学生强烈的学习、任务、应付等负面的情绪,严重削弱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

学了很多年的大学英语,仍然无法做到:

一、直接阅读美国报纸、期刊、网站!

二、更谈不上不与世界自由交流!

我的建议:

一、21世纪,鲜活的英语材料无处不在!直接从世界权威媒体上下载最实用的学习材料!

二、让大学生全面进入“阅读”和“思考”的时代!不要再传授无用、过时的语法和考试技巧!

三、以美国精英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来要求我们的大学生!他们能够阅读的材料,中国大学生必须能够阅读!印度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四、彻底改革中国大学四六级的考试!

德国学生怎样学英语

王 燕 (德 国)

孩子手拿一大卷彩色简报纸,一进门就说:下学期的英语学美国,英语老师现在要我们每个人选择一座美国城市在班上介绍,两个星期完成。波士顿由我介绍。

第二天孩子放学回家时手里拎着一大袋书。她去了一趟图书馆,在图书馆借了许多关于美国的书;觉得还不够,又去了一趟旅行社,请旅行社的工作人员介绍了一下波士顿的特点,并拿了一些介绍波士顿的旅游图片资料;回到家里,她坐在电脑前查找波士顿的资料。然后,她拿出剪刀、胶水、简报纸和各式各样的彩色笔,将所有的资料摊在沙发上,开始构思她的波士顿。过了几天,一座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波士顿跃然纸上,一张关于波士顿的简报完成了。简报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从简报得知:波士顿是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地,那里有世界顶尖的哈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那里曾是新英格兰的中心和美国现在的医学中心,流经波士顿的查尔斯河孕育了波士顿文化和文明!对着简报,孩子口头用英语介绍了波士顿的概况、历史、现状、特点和人文景观。她一丝不苟的神情俨然一个学者!

学校的教室四周挂满了同学们做的美国各个城市的简报,张张简报都有特色,无一雷同,整个美国在教室里一目了然!假如老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地介绍美国城市,不仅两个星期的时间介绍不完,而且收效肯定没有学生亲历亲为的好。可见,只要方法得当,孩子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德国的英语教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九年级(相当于中国初三)以前的英语主要系统地学习英国,包括分别介绍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普通家庭生活、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和历史文化。对于典型的英国历史时期和历史人物重点学习,如: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英国历史,亨利八世,伊丽莎白女王,维多利亚女皇,莎士比亚等。使学生对整个英国的历史和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从九年级(相当于中国初三)开始,英语教学主要学习美国,包括美国的历史及现状,美国的文化特点及美国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十年级(相当于中国高一)以后的英语教学内容主要是澳大利亚和南非,同时涉及民主及政治制度、电影、戏曲及文学艺术、时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学习社会生活时,对职业的介绍、求职信的书写和如何求职面试等是教学的重点。

由此可见,德国的英语教学非常系统。在教学中,老师除了注重大量的写作外,还有一个特点:重视演讲和辩论。

老师经常布置主题,让学生用英语演讲或辩论。如:青少年的业余生活应该如何度过?吸烟真的有害健康?你所喜爱的明星?你所向往的职业?你对爱滋病的了解?等等。一般这些主题都是团队作业,由几个人组成的小组共同完成,小组的得分就是小组成员的成绩。谁负责收集资料?谁负责编写材料?谁负责主讲?谁负责补充?小组成员必须群策群力、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取长补短,才能取得好成绩。我孩子所在的团队在辩论“吸烟有害健康”时不幸抽到反方,即吸烟有利于健康。但他们团队配合默契,论证论据充分,英语流畅,最后居然胜了正方,团队每个人都取得了好成绩。

德国汉堡市2005年的高中毕业考试英语口试的题目:在三分钟的时间内介绍一种职业。考试对介绍的职业没有限定,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自己了解的职业。但学生必须在三分钟内介绍这种职业的概况、性质、收入及这种职业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等等,超时扣分。难怪德国总理、英国首相、美国总统一个个口若悬河,原来是上中学就打好基础了!

德国鼓励学生十一年级时到英国、美国、加拿大、南非或澳大利亚等说英语的国家去学习交流一年。所以德国文理中学(可以考大学的中学)的学生在上大学前已经具备了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他们能自如的应用英语。想上名牌大学的学生一般在高考前完成TOELF考试。由于德国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完成了英语的学习任务,所以德国的大学不再开设公共英语课,当然也没有所谓的“大学英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8515.html

更多阅读

红酒窖设计的典型错误败笔案例 两学一做典型案例

近期参观了江苏某高端别墅第二期最贵的一幢样板房,据说是北京某家算是知名且收费高的叫什么“奇”什麽“美”的公司做的设计装修。东道主要求我对酒窖提出意见,我惊讶地发现这个酒窖的设计撇去里面的酒格子设计平淡无奇不论,竟然犯了几

中国90年代的三大耻辱 90年代的中国才是黑暗

中国90年代的三大耻辱80年代中美蜜月期已过,随之而来的是苏联解体和海湾战争,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曾经的一大老华约阵营瓦解,美国进入超级大国时代。而中国此时经历过文革浩劫和80年代的艰难改革。  而军事实力与其他强国已经形成

声明:《观点讨论 中国英语教学的三大害 两学一做三大讨论》为网友孤久则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