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兰田大师《秦香莲》唱段欣赏 崔兰田陈素真经典唱段

2011-08-24 07:53:40|分类: 崔兰田 |标签:豫剧崔兰田秦香莲抱琵琶 |字号大中小订阅

http://blog.163.com/tangbianluo_2008a@126/blog/static/1391914132011715102919450/?followBlog

《秦香莲》是崔兰田大师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我50年前我接触到她的第一出剧目。闲来无事又找来她的《秦香莲》部分唱段聆听一遍,还是那样如泣如诉,感人肺腑,令人陶醉。于她不紧不慢、不温不燥,甚至有些慢条斯理的唱腔中,让我总有余音未尽、绕梁三日之感,从她的唱腔欣赏中得到难于忘怀满足,这可能正是崔派艺术的魅力。



崔兰田《抱琵琶》剧照

崔大师生前曾说过:“过去一般观众总是喜欢演员用高调门唱高腔,以为这样才是卖力气。有些演员也“恨戏”,拼命一个劲儿的唱高腔,甚至用脚踩着台板唱,这是使傻劲儿的办法。因为这样不但对演员的嗓子有害,就是对表现人物的感情,性格来讲,也不是很恰当的。”还说:“决定送远和听得清楚,主要在于用气和咬字。如果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的锻炼,那就是较低的声音,仍然可以送远。如果只是唱高调门,而用气不足,吐字不清,仍然不能达到送远和使观众听清楚的目的。”可能正是她的戏曲演唱的这种认识,才形成了“崔派”唱腔行腔委腕,韵味醇厚的底蕴。

在她的唱腔里,既没有花里胡哨的拖腔,也没有拉大嗓门的高腔,更没有声嘶力竭的呼叫。她的唱腔平白如话,咬字清晰,腔随字转,鼻音悲咽,丝丝入扣,缠绵悱恻,内紧外松,一切都显得如此平静,这正是“崔派”韵味之所在,也是豫剧界被人奉为“大青衣”之原因。

也正像我过去盛赞崔大师的博文中所写的那样:我喜欢崔大师的唱法,一位戏剧专家曾用十五个字(即“气不暴,声不拖,字不逼,音不撞,形不露”),来对她的声腔加以概括,我认为这再妥贴不过,从气(气息)、声(发声)、字(吐字)、音(音调)、形(形体)五个方面,把崔派艺术特点讲得再清楚不过了。她的戏不显山漏水,不卖弄技巧,不过分张扬,正像兰花一样,本真而幽香,慧中而内敛。也像饮一杯陈年老酒,清醇浓烈,回味无穷。

下面视频可以连播,我还是分成了六段,这样听着方便,你想听哪一段,就听哪一段。

崔兰田经典剧目音配像《秦香莲》之(抱琵琶)



豫剧-崔兰田-秦香莲-见皇姑



记忆:这是我50多年前最先能哼唱的一段戏。

崔兰田 豫剧<秦香莲>我告的正是强盗陈世美



崔兰田 豫剧《秦香莲》三江水洗不尽我满腹冤枉



崔兰田 豫剧《秦香莲》手拉儿女泪不干



崔兰田 豫剧《秦香莲》只恨我不该是你驸马的妻房



(2011年8月23日在洛阳搜集、编辑)
崔兰田大师《秦香莲》唱段欣赏 崔兰田陈素真经典唱段

唐小宝推荐阅读:【转帖】崔兰田大师谈高低腔的运用及 2010.12.24 【转帖】崔兰田大师谈高低腔的运用及关于用

印象崔兰田:本真而幽香,慧中而内敛 2010.03.24 印象崔兰田:本真而幽香,慧中而内敛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8736.html

更多阅读

一曲《秦雪梅》无人不断肠 曲剧秦雪梅吊孝

一曲《秦雪梅》 无人不断肠我平时不大喜欢看戏,前几天由朋友拉着欣赏了一场由苗文华主演的豫剧《秦雪梅》,看完不禁唏嘘再三。主演苗文华生于1965年,1979年,在西藏艺术学校豫剧班学艺,后转入河北省艺术学校邯郸豫剧班,现为邯郸市东风豫

《甄嬛传》第66集中,陈建斌念错的字----奥 陈建斌

淇奥《甄嬛传》第66集中,陈建斌演的皇帝对甄嬛之妹所谈之琴曲说:此曲是淇奥(ao),读错了!应念(yu)!《淇奥(yù)》是《诗经·卫风》的一首诗。《淇奥》赞美德才兼并备、宽和幽默的君子,充分展示了男子真正的美在于气质品格,才华修养,表达永远

客家筝曲《出水莲》 出水莲古筝曲6级

http://www.yinyuetai.com/video/121108《出水莲》为广东潮州客家筝曲。该曲以悠扬清丽的旋律和“重六调”的特殊韵味,曲趣清纯剔透,寄托了人们对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的赞美。林玲,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

声明:《崔兰田大师《秦香莲》唱段欣赏 崔兰田陈素真经典唱段》为网友野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