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剧本——将相和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话剧剧本

时间:战国时期间

地点:秦国

人物:赵王(赵国的大王)

蔺相如(赵国的大臣)

大臣(赵国的一群大臣)

改写剧本——将相和(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话剧剧本

秦王(秦国的大王)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次,赵王在无意间得到了一件无价之宝,名叫和氏璧。和氏璧的消息就一传十,十传······一下子就传到了秦王的耳朵里,他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很着急,在宫里直打圈子。找大臣来商量和氏璧的事。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在屋里走圈子。)马上召集所有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只不过是想把和氏璧骗走罢了,绝对不能上他的当,可是要是不答应,又怕他来派兵进攻,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做出了为难的样子。

正在大家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他聪明机智,可能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召见蔺相如,把事情的经过讲给蔺相如听,给了蔺相如赏赐,要他一定把这件事办好。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把事情的经过讲给了蔺相如听。

蔺相如(诚恳)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出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比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很认真)你拿着这块璧到秦国去,必须给你了十五座城才能给秦王这块璧,办好这件事我就封你为上大夫。

蔺相如 (自信的样子)放心吧,大王。我一定会办好的!

赵王 (不放心的样子)恩,希望如此!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骑马到了秦国,拜见了秦王,半跪地把和氏璧献给了秦王。】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欣赏,(凝视着和氏璧,眼里露出喜悦的神情,一直称赞着和氏璧)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一看这情形,就知道秦王没有那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脚上前一步)蔺相如(真诚,手里比划)大王,这块璧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蔺相如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脚往后退几步,身体靠着墙)

蔺相如(理直气壮)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和氏璧在我的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举起璧就要往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真的把和氏璧撞碎了,就连忙说好商量,就叫人去拿地图,把许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无奈)

【蔺相如回到宾馆,对手下下命令。跟举行典礼的日期里,蔺相如进宫见秦王,跟秦王对话。

蔺相如知道秦王根本就没有拿城换璧的意思,所以一回到宾馆,就叫人先化了妆,然后拿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

蔺相如(大大方方)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和氏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秦王没有办法只好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蔺相如回到赵国,跟赵王交差,赵王十分满意。

蔺相如回到了赵国,进宫见了赵王,跟赵王交差。

蔺相如大王,我已经把事情办妥当了。

赵王(满意,笑嘻嘻地说)很好!现在我就封你为上大夫。以后也要为国家效劳。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大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9141.html

更多阅读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视频

《将相和》教学反思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文《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

复习五_张雅清

第五单元复习—张雅清18课将相和:(无价之宝):形容物品特别珍贵。(齐心协力):形容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理直气壮):形容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弱:软弱、瘦弱、脆弱、衰弱1. 弱不禁风

古鉴:以德报怨 宽容得福 宽容的事例

古人注重修身养德,认为宽容是一种智慧,宽广的胸襟和与人为善德心态,不仅可以积得德业,更能招来吉祥,善化他人。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生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就是宽容的意思。

声明:《改写剧本——将相和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话剧剧本》为网友无所谓没形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