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ol

【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人物、著名的战役,简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及其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对三国历史的描述,学会运用文学、影视作品与历史文献对比分析历史问题,增强辨别历史真相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历史真相的探寻,培养科学客观、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同时感受三国时代的智慧与传统文化精神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从教材编排上来讲,主要是了解并评价一个人物——曹操,讲述并分析两场战争——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知道并识记三个国家——魏、蜀、吴。但要突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光了解一个人物、两场战争、三个国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除了落实教材编排的基础知识外,更要培养学生分析辨别历史真相的能力,能够掌握区别史实与文学作品的真假的基本方法,并从中感悟三国智慧与传统文化对后世的影响。这才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网络游戏以及民间传说等多种途径,对“三国”的人和事有一定的了解,对本课的学习和认知充满了兴趣与乐趣。但同时,学生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也比较杂乱,甚至他们把所听所感的这些故事和趣事都当作了真正的历史。面对这些七年级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对比分析历史,增强辨别历史真相的能力尤为重要,而本课却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素材。

【教学策略】

一、设计思路:

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一直在苦苦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落实知识与能力的同时,突破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除了告诉学生或许他们早已经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外,还能教会他们什么?这堂课的魅力在何处?带着这样的问题与困惑,我决定先以大家所熟悉的方式,用“三国风云再现”为切入点,抓住曹操这条暗线,气势恢宏的向大家展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再抛出问题,我们了解的这些是否就是真实的历史事实呢?然后在“三国真假再认”这一环节中,从《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对比入手,以历史场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突破口,从两本书对“三国茅庐”、“草船借箭”、“曹操败走华容道”以及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等的记载的不同,引导学生进行区别与思辨,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文学、影视作品与历史文献对比分析历史问题,增强辨别历史真相的能力。最后,从“三国情怀再悟”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真实成分,以及历史著作中相关的时代局限性等,认识到探寻历史真相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培养学生科学客观、求真务实、敢于质疑、敢于探索的治学精神,并进一步感受三国时代的智慧与传统文化精神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力。

二、教学方法:讲述、分析、对比、讨论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课前用《三国演义》的片头曲烘托气氛,课堂中充分利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对相关历史场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描写矛盾冲突,引导学生进行辨别感悟。整节课用多媒体PPT辅助教学。

四、板书设计:

(一)“三国”风云再现

1、从群雄逐鹿到北方统一

2、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

3、从“曹操死”到“三国始”

(二)“三国”真假再认

1、再认“三国”场景:三顾茅庐

2、再认“三国”事件:草船借箭

曹操败走华容道

3、再认“三国”人物:曹操

(三)“三国”情怀再悟

《三国志》VS《三国演义》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

设问: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在这部电视剧里你知道哪些历史人物?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将学生思维带回他们所熟知的那个年代,走进他们所熟悉的那些历史人物。

(二)“三国”风云再现

1、从群雄逐鹿到北方统一:

群雄逐鹿的原因及影响:豪强地主在镇压黄巾军起义时,趁机扩充势力,割据一方,连年混战,给百姓生活与社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破坏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图”,了解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相关史实以及产生军阀割据的相关背景,认识到军阀割据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以及走向统一的现实需要。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屯田制、招贤纳士、整顿军纪、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等

[设计意图]了解曹操统一北方的历史史实。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在官渡之战中战胜了实力最强大的袁绍,更重要的一方面是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自己的实力得到了巨大提升。曹操官渡之战的胜利,表面偶然,实质必然。引导学生认识到决定战争成败的是综合实力,以及人才的重要性,并非偶然因素决定战争成败。

2、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后的天下形势: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曹操统一北方后天下形势图”的方式,分析南方的两股重要的军事力量——孙权和刘备,以及孙刘走向联合抗曹的现实需要,并进一步分析战争双方的优劣势情况。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少: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影视作品、民间传说、书籍杂志等,对赤壁之战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因此,关于赤壁之战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讲述其中一些著名的历史典故来完成,为后面“三国真假再认”环节打下基础。

设问:曹操为何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却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少?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两场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的战争,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进一步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分析曹操在两场不同的战争中取得不同结局原因的分析,让学生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作出初步的认识和分析,并适当的进行德育渗透。

3、从“曹操死”到“三国始”:

三国建立的历史史实:三国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国号

[设计意图]通过着重强调“曹操死,三国始”的历史史实,让学生理清楚三国开始的真正时间,以及三国真正形成的标志,并明确曹操并非三国时代的人物,也为后来对曹操的评价埋下伏笔。另外也让学生清楚刘备所建立的是“汉”而非“蜀”等。这两个知识点是学生容易弄混淆的地方。

三国对辖内的治理与建设: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三个国家为了提升自己的国力,巩固自己的实力而进行的军事、经济举措,认识到魏国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蜀汉以及吴国对南方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特别是了解三个国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举措,引导学生明白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较之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三)“三国”真假再认

1、再认“三国”场景:“三国”场景之三顾茅庐

设问:《三国演义》里是如何描述“三顾茅庐”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述“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了解《三国演义》对三顾茅庐的记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件展示:

《三国演义》的描述: 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

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三国志》的记载: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设问:《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三顾茅庐的描述有什么区别?你如何看待这种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本书的不同记载,区别其中的差异与冲突。介绍现在对“三顾茅庐”的研究成果及存疑的地方,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对我们考证历史提供的方便与不足。

2、再认三国事件:三国事件之草船借箭

设问:《三国演义》里是如何描述“草船借箭”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述“草船借箭”的历史故事,了解《三国演义》对草船借箭的记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件展示:

《三国演义》的描述: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三国志》的记载:(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设问:《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草船借箭”的描述有什么区别?你觉得那种记载更为可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以及质疑,“诸葛亮为何比天气预报还准”、“曹操为何不用火箭”、“鲁肃调派船只士兵,周瑜为何不知”、“曹操上当后为何不派快船追杀”等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三国演义》神话诸葛亮的主观目的以及历史渊源。老师并进一步指出《三国志》所记载的孙权“草船借箭”发生在公元213年,而赤壁之战是在公元208年,进而指出文学作品与史书的区别。

再认三国事件:三国事件之曹操败走华容道

设问:《三国演义》里是如何描述“曹操败走华容道”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述“曹操败走华容道”的历史故事,了解《三国演义》对“曹操败走华容道”的记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件展示:

《三国演义》的描写: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三国志》的描写: 公……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设问:《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描述有什么区别?你觉得那种记载更为可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以及质疑,“诸葛亮算得有没有那么准”、“曹操有没有那么点儿背”等,引导学生认识到《三国演义》突出关羽忠义的主观目的,并进一步认识到关羽作为忠义的化身,千百年来对中国人的影响,领略《三国演义》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他的艺术成就。

3、再认三国人物:三国人物之曹操:

曹操眼里的曹操:

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ol

——《龟虽寿》

曹操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让县自明本志令》

百姓眼里的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宁可我负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负我。

……

名家眼里的曹操:

毛泽东: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这个案要翻……

鲁迅说:……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你眼里的曹操:

……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各个方面对曹操的评价和看法,让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的关于曹操的相关历史,对曹操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并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史料的能力,并可进一步介绍《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描述与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并非只靠一家之言,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四)“三国”情怀再悟

1、对《三国演义》历史真实性的评价:

《三国演义》是明朝时期罗贯中写成的文学作品,在搜集前人留下的史料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是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特别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所描写的诸多战争和人物深入人心,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三国演义》虽是文学作品,但大多取材于史料与传说,可谓“七分虚,三分实”,对我们研究那段历史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小说,我们切不可将里面所描述的故事当作历史史实来对待,这是一定要明确的。

2、对《三国志》历史真实性的探讨:

《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由于陈寿本身生活在三国时期,所以三国时代许多的事情都是其亲眼所见的,可以肯定的说,《三国志》是我们研究三国历史最重要的史料。但同时,《三国志》文辞简约,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点,特别是对许多史实记载过于简单,如刚才所讲的“三顾茅庐”,就几个字的简单记载,给我们对那段历史的考证造成了不便。况且,陈寿是晋国人,晋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国志》便尊曹魏为正统。这是编史书为政治服务的一个例子,也是《三国志》的一个特点。他所修的《三国志》在当时属于现代史,但因为时代近,有许多史料还没有披露出来;同时,因为恩怨还没有消除,褒贬很难公允,也给材料的选用和我们认识三国真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你的启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探讨、老师总结,对比《三国演义》与《三国志》里相关历史场景、事件、人物的描述,客观分析两部巨著对我们研究历史提供的方便与不便,并进一步认识到史实与文学作品的区别,掌握分析历史事实,分辨历史真相,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客观、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同时感受三国时代的智慧与传统文化精神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力。

【教学反馈】

1、如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2、如何辨别历史的真相?

本教学设计获得广东省一等奖,转载或者借用请注明出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09992.html

更多阅读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人教版)1、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2、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声明:《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三国鼎立ol》为网友我狠坚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