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医学和中医学的思考 中医学自考本科

第一章 前言

为什么我打算写这个题目?

第二章

中医的发展史

第三章

西医的发展史

第四章

对中医学的批判

第五章

中西医各自的哲学观

第六章

中西医各自的方法论

第七章

两大医学体系的未来

───────────────────────────────────────

作者 zhaoyn 时间 Wed Nov 29 15:48:54 2006

───────────────────────────────────────

第1章 前言

博士论文终于写完了。我的论文题目是:腺嘌呤核苷酸在皮质酮诱导的神经损伤中所起的作

用研究。研究内容属西医学里面的病生化和病理生理的范畴。尽管研究内容还有不完善的地

方,一些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但这本论文终归是我这三年半博士研究内容和研究思

想的总结。论文修改后,匿名的三份和公开送审的五份都已经送出去了,忙忙碌碌但有序的

宿舍、食堂和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暂时被宿舍和食堂两点一线的生活所代替,终于有时间

坐下来,从方法学和哲学的角度认真的思考一下这三年半的博士研究和已达十年的医药学研

究。我想这样的一个总结或许可以为我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指明方向。

这几天,时间比较充裕,我申请了两全其美热点动态版的“斑竹”。在这个版面里,网友观

点形形色色,思维活跃,有“愤青”和“顺民”,也有温和的“改革派”和“务实派”。平

日里吵吵闹闹,互相争辩,个人的方法观和哲学观着实提高了不少。近几日,新语丝方舟子

先生的“中医是骗子和伪科学”的论调在本版也是如火如荼的进行,反对者居多,但也不乏

支持者。有网友这样看待这场争辩,摘录如下:

“了解一种社会现象,问题的答案往往很可能不在这种现象本身。对于近一、二年出现的反

中医现象,就是属于这种情况。要想弄明白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第一步就需要先看看都是

什么人在反中医。反中医的人大概有这么几类:1.上过中医的“当”。比如看过中医,但

却没有治好病,而且还花了钱。2.对某中医人员有意见或过结,进而扩而大之厌恶起中医

中药。3.由于利益因素,比如存在某种竞争,导致某个体西医从业者为反对某个体中医从

业者而反对整个中医。4.反对和批判传统文化。有点逢“中”必反的意味。5.自由主义者

。6.科学至上者,或者说唯科学论者。7.反中医者的粉丝和一批愤青。平心而论,前三类

人群并不是反中医的主力,他们反中医的表现不外乎是骂几句,真正反中医的主力乃是后面

的四类人。这批人反中医的逻辑或许是这样的:反对、批判中医→反传统文化→反民族自豪

感(爱国主义等)→反思传统、启蒙大众→树立科学精神、科学思维→袪除国人落后的思想

和思维,代之以西方的思想与精神→实现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中国。在这个逻辑中,树立科学

精神和科学思维,是否就一定要将其它非科学思想置于死地。目前的科学并不能解释目前的

世界,试图完全以“科学”的思维来概括和理解世界,排斥非科学思想,是否违背“科学”

精神,因为历史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非科学最终是如何转变成科学的。”

尽管这位网友没有具体给出如何看待中医学和西医学,但他的观点,我是赞同的。争论是件

好事,两种不同的观点能够争论起来,说明这两种观点都有它的可取之处。然而,争论双方

,是一直争论下去,导致最后互相漫骂,不欢而散;还是争论过程中不断审视对方的本意,

求同存异?争论的艺术是否在于,争论双方最后找到共同点,制定出具体的方案,实行之?

在我看来,对“中医是否是骗子和伪科学”争论的结局,不应该是将中医打倒,更不应该取

消它,而是进一步研究它,临床验证它,去伪取精。

在我已达十年的医药研究中,尽管偏重于西医研究,但时刻都在揣摩中医中药。两大医学理

论体系,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使我获益匪浅。如果将中医和西医看作是一对矛盾

的话,两者的共存既有利于各自的提高,也有利于整个医学的进步。中医和西医在互相排斥

的同时,不要忘了互相借鉴。绝对的排斥应该违背“科学”精神吧。

为此,这篇哲学论文我想基于博士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思路,从历史、方法论和哲学的角度

深层次的剖视中医和西医,比较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争取能为它们找到各自发展的方向

和合作的方向。俗话说:历史可以明智。为此,本论文从中医史和西医史入手,结合目前对

中医的争论点,然后从哲学和方法学的角度审视这些争论点,最后为两大医学体系的发展提

出见解,也为我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

作者 zhaoyn 时间 Wed Nov 29 15:49:29 2006

───────────────────────────────────────

第2章 中医的发展史

2.1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中国古代,受到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的深刻影响。战国至

三国这七八百年间,中医学理论体系得以确立。《黄帝内经》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

《神农本草经》完成了药物经验的积累向“中药学”经典著作的飞跃,而张仲景的《伤寒杂

病论》则代表了辨证论治原则的确立和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显著提高。届此,中医学理论体

系框架得以形成,一方面指导着临床,另一方根据临床实践的结果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中医学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多以“取类比象”的整体性观察方法,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

求其内在机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里

的中医基础理论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发展到现在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气血津

液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和发病及病机学说。

中医学上述的这些基础理论是前人结合哲学和朴素的自然科学,并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推理

而得,并用来解释各种临床现象。

阴阳五行学说和气血津液学说的构建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哲学研究。古代战国至秦汉的中医学

家,把古代哲学家用于解释自然界的阴阳、五行、精、气、神等哲学思想和当时的中医学知

识结合起来,并以之作为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作为指导

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处于零散或半零散状态的医疗经验理论化、系

统化,形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

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的构建更多来自医疗实践。脏象学说是建立在古代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

,经络学说也是建立在解剖学和临床灸法治病的基础上。病机学说则是基于阴阳五行、气血

津液、藏象、经络等基础理论,结合临床四诊(望、闻、问、切),提出的用于探讨和阐述

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结局的机理及其基本规律的理论。

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参与了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秦汉之际,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极

其重要的时期。传统的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均在这一时期形成各自独特的体系,许多

生产技术渐趋成熟。学科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冶金、物候、历法等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

给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基础。《黄帝内经》中天文、地理、气候变化对人体影响

的论述非常多,不仅要医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悉人事”而且强调“善言天者,必有

验于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和“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

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当这种动态平衡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又不能立即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

病”等思想都与当时天文学等有关。

《黄帝内经》这本古籍正是对上述中医基础理论构建的一个总结,集中反映了当时我国古代

的医学成就,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也成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2000多年来,一

直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从20世纪初到现在,《黄帝内经》被多次翻译成英文在世界各地得

到了传播。

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得益于渐趋丰富的医疗经验和大量的临床实践。医疗经验的日积月累

,至战国及两汉已渐趋丰,名医辈出(医缓、医和和扁鹊),并出现了业有专攻的专职医生

(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东汉三国时期,社会动荡,战火不息,民不聊生,传染病大

流行。即所谓:“大兵之后,必有大疫” 众多的疾患,一方面使医学家看到以前的经验并

不能满足诊疗的实际需要,因而努力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客观上也为医家提供了

大最的临床实践和创新的机会。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和医疗经验的总结使得脏

象学说、经络学说和病机学说都得到了充实和发展,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正是这一时期

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代表作之一。随着历史的发展,临床实践的进一步增多,自隋唐直至明

清,中医临床形成了温病、寒凉、攻邪、滋阴和温补等不同的学术流派,进一步充实和发展

了中医基础理论。

纵上所述,中医的基础理论从建立起,历经大量的临床实践,最终形成了“临床-基础理论

-病机”的理论体系,而不同于西医的“解剖-生理-病理-临床”的体系。中医早期的解

剖学知识也很了不起,但终究没有按西医的这套理论体系发展下去,最终萎缩。

2.2 中医方剂发展史

中医方剂,是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结晶,是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临床防病治病的有力

武器。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方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简到繁的成长壮

大过程。

最初,人们只限于使用单味药物防病治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

于药物的认识不断深入,对于医学知识的积累不断加强,进而发现多种药物配合起来治病的

效果常较单味药物为好,于是便逐渐形成了方剂,此时的方剂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经验方,即

某人患某病以某药治愈,于是便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应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

十二病方》,可谓是我国现今发现的最早的一部医方专著。书中内容涉猎内、外、妇、儿、

五官等各科疾病100余种,记载医方280多个。然而书中既没有具体的腧穴名称和五行学说的

印迹,又没有把脏腑名称同疾病名称联系起来,阴阳学说也很少反映,加之组方药味简单,

使用剂量粗略,服用剂型单调,又没有方名,显系古人经验用药的积累,中医原始方剂的雏

型。《五十二病方》这本书中,以病分类,病后一方或二方,辩病论治的用方思路一目了然

。至《黄帝内经》,书中已有大量关于治疗原则、治疗方法、遣药组方以及配伍宜忌等方面

的专篇论述。然而,涉猎方剂不是很多。仅以书中记载“十三方”为例,从用方思路来看,

也属于辩病论治、一病一方的用药格局。再至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从全书的整体内容

来讲,在这部被誉为“方书之祖”的学著作中,张仲景在引入“辩证论治”诊疗思维的同时

也非常重视“辩病论治”的用药模式,“辩证”和“辩病”在《伤寒杂病论》仲是同时存在

的。

值得注意的是,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至宋金元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之内,书中“辩

证论治”的诊疗思维并没有引起世人的关注和重视,人们看重的是书中所载方剂的确切疗效

。因此,在这段历史时期内,中医方剂的学术发展始终是方病对应的思维模式,辨病用药的

治疗格局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东晋葛洪《肘后救卒方》、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

翼方》、唐王焘《外台秘要》以及宋代修订的大型修订的方书《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

》等,均为此类方书的代表。

而认识到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并将其融入到中医学临床诊疗过程

,使中医方剂学的发展实现从方病对应向方证对应的转变,则发生在宋以后。一方面,受理

学思想的影响,宋以后医家在进行大量临床经验积累的同时,更注重于疾病发病机理的探讨

以及临床用药规律的总结。另一方面,中医学经过上千年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人们已经逐

步意识到“方病对应、一病多方”的“以方探病”模式有其不可避免的“盲目性”与“不确

定性”,并且已经开始觉察出在错综复杂的疾病表象背后还存在着某些共性的因素可以把握

,在看似杂乱的临床用药当中尚存在着某种特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这样,“辨证论治”的思

维方法逐渐深入到中医学临床诊疗过程,为中医学术的向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宋以

后中医药学发展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学术气氛活跃,学术争鸣蜂起,学术流派涌

现,著名医家辈出。

随着“辨病论治”逐步让位于“辨证论治”,“方证对应”逐步取代了“方病对应”,,以“

病”为着眼点的大量治疗方剂由于应用指征庞杂笼统,疾病表象复杂多变,医者病家难以掌

握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之相反,许多以“证”为治疗靶点的中医方剂,由于应用指征确

切,治疗效果明显,便于学习掌握,具有执简驭繁之功,故在临床大量使用。与此同时,《

伤寒杂病论》重新得到了重视,很多医家,对其进行了研究与阐发。例如:宋韩祗和《伤寒

微旨论》,宋庞安常《伤寒总病论》,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宋郭雍《伤寒补亡论》,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使广大医家对《伤寒论》的学习与应用蔚然成风。至此,《伤寒

论》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上的地位被提到空前的高度。“辨证论治”和“方证对应”的思想因

此也一直延续到今日。

2.3 中医学近百年回眸与展望

在二十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这一段漫长岁月中,中医学受到大举传入的西医西药的冲击

,并遭受通知当局的歧视和摧残,走过了极其艰难曲折的道路。早在1912年,北洋政府曾提

出了废弃中医中药的主张,后因全国中医届奋起反对,才告一段落。在国民党通知时期,废

止中医中药案被再度提出,内容包括停止中医登记,禁止中医开设学校,禁止中医宣传等。

“废止中医药案”提出后,1929年3月17日,全国中医届代表在上海举行了抗议集会,这就

是3.17事件。在奋力抗争后,终于迫使当局收回成命,使中医免遭灭顶之灾。3.17事件之后

,由于得不到政府的支持,甚至是打压的情况下,中医届自强自立,在不断进行的艰苦斗争

中生存了下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重视发展中医,举国上下都很关心支持中医事业,出版了很

多有学术价值的中医书籍,开办了中医学校等。正当中医在医届人士呕心沥血的努力下逐渐

复兴,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中医届也遭到了重创,许多中

医名医受到了批斗和迫害。

改革开放后,中医事业又重新得到了重视,国内和国外的交流日益增多,中医中药也从国内

逐步走向世界。针灸术目前已在全世界得到运用,中药也逐渐被西方世界所认可。被冠以神

秘面纱的“中医基础理论”,在目前先进科技的帮助下,也有所阐明。由中医理论体系里面

得出的特定方法论(控制论和试错论)也逐渐被接受和运用。

───────────────────────────────────────

作者 zhaoyn 时间 Wed Nov 29 15:50:48 2006

───────────────────────────────────────

第3章 西医的发展史

3.1 西方古代医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学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历史。有了人,人就会生病;有了病,人会用他的

大脑想办法同疾病作斗争,因而产生了医和药。到了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哲学产生,朴

素的医和药的知识,经哲学的概括上升为医学理论,因而产生了医学。古希腊医学在继承了

古代西方埃及和巴比伦医学后,成为欧洲比较古老的医学开端。希腊进入奴隶社会后,哲学

得到空前发展。哲学家不满于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由神创造的这一唯心主义观点,提出了物体

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唯物主义观点。这四种元素,即火、空气(风)、水和土(地),以不
对西医学和中医学的思考 中医学自考本科

同数量比例混和起来,成为各种性质的物体,与我国的五行学说类似。古希腊的医学研究者

,代表人物是希波克拉底,将四元素理论运用到医学研究领域,提出有机体的生命决定与四

种体液:血、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并发展成“四体液病理学说”。希波克拉底的医学思

想反映了古希腊思想家自发的辨证观点,倾向于从统一的整体来认识机体的生理过程。希波

克拉底重视饮食疗法,也不忽视药物治疗。由《希氏文集》可以看出,古西方医学已逐渐摆

脱迷信的外衣。亚里斯多德也是古希腊的著名学者,虽未曾实行过人体解剖,但检验了不少

动物德尸体,开始了简单德比较解剖学,详细论述了动物的内脏和器官,所使用的说明图,

可以认为是最早的有记录的解剖图础。

公元前4世纪以后,希腊医学逐渐衰落,医学中心开始转向亚历山大利亚。西方的“精气学

说”就是在这一段时期内被提出的。该学说认为世界上存在生命的精气,“生命之精”包含

在吸入的空气之中,成为心脏搏动和产生体温的原动力,借以维持人体的消化和营养。亚历

山大利亚时期的药学也很著名,出现了原始药房,许多植物被进行了研究,毒药和解毒药的

研究风气也盛行一时。

从公元1世纪起,亚历山大利亚失去医学上的重要地位,罗马医学兴起。在古罗马的医学家

中,一位是塞尔萨斯。他用拉丁文书写了医书,涉及医学历史、食物、治疗学、病理学、内

科疾病和外科病学。他认为外科非常重要,本身就是一位大胆的外科医生,做过整形和甲状

腺摘除手术。另一位是盖仑,曾到亚历山大利亚学习过,后来到罗马。他做过很多解剖实验

,区别了动静脉,研究了血液循环,确定了脉搏搏动和呼吸间的关系。在治疗方面,盖仑除

了继承了希波克拉底的思想外,更重视药物治疗。他证明草药中含有应该利用的有效成分,

也含有应该放弃的有害成分。他有自己专用药房,大量利用植物药配制各种制剂,储备待用

。盖仑对解剖学非常重视,而且在《论解剖学》中,对解剖的具体操作记述的非常详细。因

此,东西方两种医学不仅在文艺复兴以后分成了两个不同系统,从盖仑时代开始,就已经不

同了。

3.2 西方中世纪的医学

中世纪的西方医学,一般说来包括欧洲中世纪的医学和此时期阿拉伯的医学。欧洲中世纪指

公元2~16世纪,从医学史来讲,就是自盖仑以后到文艺复兴人体解剖学兴起的这段时间。

这个时期科学和医学都没有发展,因而也成为西方医学的黑暗时期。

公元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忘于外族人入侵,东罗马帝国以拜占庭的名称保存下来。拜占庭

医学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医学,收集了古代医学上丰富的遗产,并加以系统化,因此拜

占庭的医学家,多是医学百科全书的编撰者,这是他们具有历史意义的功绩。

中世纪后期,由僧侣掌握的医学,由于在治疗外科疾病遇到很多违背教义的困难。这种情况

下,医学事业逐渐转移到另外一些人手中,也正是这一时期,萨勒诺医学派出现了。到11世

纪,萨勒诺地区的一些医学家将希腊医学翻译成拉丁文,于是被宗教埋没多年的医学开始获

得生机。萨德诺医学校在推动医学的进步上很少有直接德贡献,但它继承古代医学德功绩不

可磨灭,为医学摆脱宗教德束缚,走向自由的研究道路,为以后兴办大学,起到了积极作用



公元7~8世纪,许多国家和地区,或者以前属于拜占庭帝国的地区,都归附于封建的穆斯林

强国,即所谓“阿拉伯哈利发王国”。阿拉伯继承了希腊罗马的古代文化,同时吸收了印度

和中国文化。阿拉伯人在天文、数学、化学、农业、建筑、医学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公元8~12世纪,阿拉伯医学很发达,在化学、药物学和制备药物的技艺方面有很大的成

就。这一时期,著名的医学家阿维森纳对于数学、哲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动植物学、

地理等都有研究。他的医学代表作当推《医典》。在《医典》中,不但吸收了盖仑的学说,

还吸取了中国和印度当时的医学成就,并加以整理和注释。《医典》包括解剖学、病理学、

生理学、治疗学、制药学、卫生学和饮食营养学的一些内含。不幸的是,13世纪中期,蒙古

人攻陷巴格达,阿拉伯时代宣告结束。阿拉伯医学被以后兴起的欧洲医学所代替。

纵观西方中世纪,西方医学由于罗马帝国的瓦解、基督教的影响、经院医学以及贵族对医学

的掌控等原因,没有得到发展而停滞不前,几乎退化到了原始医学的时代。

3.3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医学

文艺复兴是欧洲许多国家的文化与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大约在14世纪初这个新时代

的特点已经逐渐明显,但同时旧的教条主义和经院哲学的影响仍然顽固地存在各个领域。文

艺复兴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复古,即古代文化的复兴,人们希望从希腊、罗马所留下的宝藏

中吸取养料;一是个性的复活,尤其表现在对人体和艺术特点的重新重视,并渴望思想自由

和言论自由。在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尽管当时的自然科学,比

如“太阳中心学说”、“宇宙无限学说”,被统治者视为“异说”而遭禁止,提出这些“异

说”的科学家遭受各种迫害,但进步的科学家仍然坚持了这个道路,并认为哲学的目的是要

在自然的统一中去认识世界,哲学应该重视经验知识和科学实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043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对双鹭药业现阶段的思考 双鹭药业 雪球

原文地址:对双鹭药业现阶段的思考作者:芒格专注医药因重仓持有238,令我今年累计到现在的投资收益还是负数,大亏达12%,并且由于八项规定的原因加上工作较忙,超短线操作就停了,因此短线高抛低吸的收益也是少得可怜。不过从我对双鹭长持的了解

对openflight格式和api的学习心得转

OpenFlight格式和API的英文手册在MultiGen的官方网站上可以免费下到,我就不贴出来了,由于我英文差,如果有些理解错误的地方谢谢大家指出来。第一章讲的是场景描述,以前有人贴过,我就不废话了第二章 OpenFlight文件格式一个OpenFlight数据

怀念杨明学 杨明学和许维恩的爱情

1旋木隐藏的忧伤故事--忆逝去的旋木词人杨明学很喜欢孙燕姿的《我不难过》,只是一直没有在意,《康熙来了》看到一半,我也忍不住搜索了“杨明学”这个人,原来成就这份穿透人心力量歌词的背后,是一个如此感人的故事,转过来啦。王菲的《旋木

安利成冠体系引发我对直销系统杠杆操作的思考 安利直销方法

安利成冠体系,把世界直销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不得不佩服!所有直销前辈们,在直销系统里的付出和努力。我不是想表扬成冠,更多的从安利成冠体系,我本人对直销系统的更多深思。直销同仁们,我们听到更多的是,跟着成功人的步伐,跟着直销人的团

声明:《对西医学和中医学的思考 中医学自考本科》为网友烏雲後面有陽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