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发:宫廷画师郎世宁画作

正月观灯:一管纤毫旧未呵,待题正月恰正歌。人生颇喜披袭冷,又被春灯过眼波。


二月踏青:万物将期草木溶,取来蘸取杏花中。嫌君图卷层峦少,不会遍山灼灼红。


三月赏桃:天地多情且复苏,寻青踏马意多徐。相逢就借东君便,一咏一怀正当涂。

四月流觞:诗情新媚更诗余,便伞褶裙总晏如。群卉亦知朝节气,同人缓缓过长居。

五月竞舟:江阁登临颇欲胜,中都子弟冶游成。盛朝已附屈原老,竞看龙船载妓新。

六月纳凉:就人新暑似江南,半蒲烟光嫩不含。得便画舲听雨去,诗怀夜宿到吴山。


七月乞巧:年光欲看已青青,又度天孙河鼓星。我独爱君山藐汉,中原相望气何森。


八月赏月:壮月江潮久不平,何为驱扇画流萤。我来即是弄潮者,几个中年不靡声!


九月赏菊:天地才生颜色老,人间诗客倍春思。茱萸一插豪情在,坐久峰峦竟不归。


十月画像:金风待振秋蝉咽,玉露樊笼都唱歇。谁种无声菊满山,使之焕发于朝野。


十一月参禅:寻山老道韵颇如,笔致萧严待客诂。既在人间蛰守久,转承意兴竟全无。


十二月赏雪:格物于今又一开,千门万户雪相埋。题词见冷心情下,已素婴孩何必猜。

【名称】: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  

【年代】:清  

【类别】:绘画  

【材质】:绢本  

【颜色】:设色  

【尺寸】:纵188.2cm,横102.2cm  

【现藏】:故宫博物院  

【介绍】:这是一组表现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12个月的顺序排列,分别为“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和“腊月赏雪”。从描绘的景物判断,表现的对象应为圆明园。画面以山水楼阁为主,建筑描绘细腻,其中既有中式园林建筑,又有西式亭台楼阁,更有中西合璧者,画面的景观可能是画家以圆明园的建筑结合自己的想象而创作的。  

圆明园是雍正作皇子时的封赐,他解释说“圆明园”的赐名大有深意:“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圆明园兴修一新之后,雍正皇帝经常在园中居住并在此办理公务,他明谕百官“每日办理政事与宫中无异”。这12幅行乐图展现了其在圆明园生活的各个场景,也表现了12个月的不同节令风俗。
《宫廷画师郎世宁》

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尽管如此,洋画家郎世宁也必须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清宫绘画制度,目前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郎世宁《百骏图》稿本就说明了这一点。郎世宁还将欧洲的绘画技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使得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现出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的新颖画貌和独特风格。

郎世宁原系来华传教的耶稣会教士,但他在清廷官封三品,一直忙于为皇帝作画竟没有机会传教。他擅于采纳中国绘画技巧而又保持西方艺术的基本特点。今日全球各大博物馆都有他的作品陈列。

1688年郎世宁生于意大利米兰市,19岁入热那亚耶稣会。不久即运用他的艺术才华为该市修道院内小教堂绘了两幅宗教画。那时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极为向往,年甫弱冠的郎世宁就请求该会派他前往中国。

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11月获康熙皇帝召见。当时康熙61岁,酷爱艺术与科学,虽然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作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康熙对他说:“西方的教义违反中国正统思想,只因为传教士懂得数学基本原理,国家才予以聘用。”他又表示诧异道:“你怎能老是关怀你尚未进入的未来世界而漠视现实的世界?其实万物是各得其时的。”旋即派郎世宁为宫廷画师,不给他传教的机会。

宫廷画师每日清晨从北京东华门附近的寓所步行进宫,七时向宫门禁卫报到。

在一所坐落于庭院与御花园之间的画室内作画,直到下午五时为止。这间屋子夏天炎热,冬天严寒,画师必须把一缸缸颜料放在小炭炉上烘着以免凝结。除绘画外他们还得修习汉文与满文。

康熙不喜欢油画,因为年代久了就会变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于是郎世宁与其他欧籍画师学习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艰难技巧。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容修改润饰。笔触偶有踌躇,或下笔太重,那幅画就毁了。

宫廷画家都依照宋人郭熙定的原则作画:“山水画中,画山盈丈,树木盈尺,马盈寸,人物盈十分之一寸。”平行线条就是不折不扣地平行下去。在郎世宁看来,中国绘画的远近配合观念彻底错误。他向康熙建议设立一所绘画学校,不获采纳。后来他出版了一本《视学》。

不过,在许多中国人看来,用几何学的透视原理来处理空间问题,是虚伪的,非艺术化的。中国画中对物的视点不止一个而是几个,视线的角度不是固定的,所以画家在同一幅画中能对山水或庭园表现不同的视点与角度。郎世宁的作画题材由皇帝指定。人像必须画平板板的正面,不能画阴影,人们以为像上的阴影“好似脸上的斑点瑕疵”。

1722年康熙驾崩,皇四子胤禛即位,即雍正继位,传教士皆逢厄运,唯有在宫廷服务的教士受到特殊礼遇,向中国的皇帝和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

作于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的《聚瑞图》轴


【名称】清郎世宁聚瑞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纵109.3厘米,横58.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郎世宁先后分别于雍正元年及三年画过二幅《聚瑞图》轴,可以看出,早期的一幅上郎世宁虽用得是中国画的颜料、技法,但却强调了造型的立体感及质感,尤其加入了西方绘画中所强调的光影变化,本质上,更接近于西方静物画。而后一幅则遵循中国传统工笔重彩花卉技法,淡化了光的明暗变化,以颜色的深浅来体现层次感和空间感。但在青瓷花瓶的描绘中,加入了高光来强调花瓶晶莹圆润的质感,是一幅中西结合的佳品。在此所选的即是后一幅作品,前一幅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的《松献英芝图》轴

【名称】清郎世宁嵩献英芝图

【年代】清代

【简介】图轴,绢本,设色,纵:242.3cm,横:157.1cm。故宫旧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这件作品中郎世宁充分展示了他扎实的素描基本功和利用明暗来表现凹凸立体效果的本领。画面正中是一只兀立于石上的白鹰,鹰首转向画的右侧,鹰目炯炯,利喙弯曲,鹰爪紧紧抓住石头。画面的右边是一棵弯曲盘绕的老松,苍老斑驳的树干和前后掩映的松枝仿佛可攀可抚,一棵藤萝攀绕着松树枝干,凹凸玲珑有致,松树的根部和石头的缝隙之间有灵芝数株,其边沿卷起,表现出了灵芝的厚度。画幅左边为坡石,一条急湍的溪流顺势而下,在山石隙谷中曲折绕行,激起无数的水花。在这件作品中,郎世宁运用了欧洲的明暗画法,光线从画面左侧上方照射,故而树石的右半边均处于暗部,树干上还留下了阴影,白鹰则刚好位于最显眼的中央,明暗交织,立体感极强,似呼之欲出。

《乾隆万树园赐宴图》

《乾隆观马术图》

《阿玉锡持矛荡寇图》

《玛瑺斫阵图》

【名称】清郎世宁画玛瑺斫阵图卷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清代  

【作者】郎世宁  

【规格】该幅38.4x285.9公分;隔水一14.3公分;隔水二14.4公分  

【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开始,郎世宁和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一起为铜版组画《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册(又称《乾隆平定西域战图》册,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很多博物馆中均有收藏)绘制图稿。这套十六幅的图稿后来通过广州粤海关将其送往法国巴黎镌刻成铜版刷印,成为宫廷艺术的珍品之一。铜版画草稿主要是由郎世宁负责,他画了其中的若干幅,还用拉丁文和法文写了具体说明。遗憾的是当这套铜版组画竣工从法国运回中国时,郎世宁已经因病去世了。后来清朝宫廷仿照《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绘刻了一系列表现征战场面的铜版组画,这些画幅是由清宫内供职的中国画家制作的,它们成为中国最早的铜版画作品,其中郎世宁的开创之功不可没。


清-郎世宁绘《乾隆皇帝大阅戎装像》

清-郎世宁绘《百骏图》其中一部分

《百骏图》

1728年完成的长卷《百骏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间的和谐关系。在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充分展现了欧洲明暗画法的特色,马匹的立体感十分强,用笔细腻,注重于动物皮毛质感的表现。马是中国历代画家描绘的传统题材之一,绘画史上曾经出现过众多的画马高手,而郎世宁画马又别具一格。他在来华前系统地学习绘画,打下较为坚实的写生基础;到中国后又接触到传统的中国绘画,东西方艺术的熏陶,为他开创一种新颖的画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于是在绘画的技艺方面,郎世宁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新颖画法。他运用中国的毛笔、纸绢和色彩,却能以欧洲的绘画方法注重于表现马匹的解剖结构、体积感和皮毛的质感,使得笔下的马匹形象造型准确、比例恰当、凹凸立体,而不像中国古代画家采用延绵遒劲的线条来勾勒物象轮廓的方法。他是以细密的短线,按照素描的画法,来描绘马匹的外形、皮毛的皱褶和皮毛下凸起的血管、筋健。或者利用色泽的深浅,来表现马匹的凹凸肌肉,与传统中国绘画中的马匹形象迥然有别。郎世宁在清廷画院的另一贡献则是他将自己摸索成功的新体画传授给天主教西方传教士画家王臻诚、艾启蒙等;同时,又将西方的油画技巧、透视方法,甚至连制造油画颜料的技术,也毫无保留地教给画院画家和满族画工。郎世宁的徒弟先后共有十几人,在乾隆画院内形成了实力雄厚并得到皇帝信任的郎世宁新体画集团。


【名称】清郎世宁弘历哨鹿图
【年代】清代
【简介】立轴,绢本,设色,纵267.5cm,横319cm。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名称】清郎世宁孔雀开屏图
【年代】清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328厘米,横282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花园中有两只色泽鲜艳的孔雀,各以开屏及站立姿势正互相炫耀著,在其身後的牡丹、樱桃、玉堂、月季等植物,亦以雅致的姿态绽放著,相较之下牡丹花的娇媚与孔雀的光彩夺目,恰巧形成明显的对比色。


【名称】清郎世宁郊原牧马图卷
【年代】清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51.2cm,横166cm。故宫博物院藏。

郎世宁郊原牧马图卷局部(李梨截图)






此画又称《八骏图》,画面上八匹骏马散放于郊外旷野之中,或卧,或立,或吃草,或嬉戏,自在悠闲,放牧者在树下休憩观望。放牧题材的画作不是对单匹马的写生,而是综合、融汇了各种马匹的形象,所以在创作过程中画家更能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使马匹显得活泼自然、生动有趣。

画家借助了西方追求如实表现物象体积感和立体感的绘画技巧,将马的各种姿态刻画得活灵活现,甚至连毛发的光泽也清晰地呈现在观者眼前,令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是中国艺术史中以郎世宁为首的“海西画派”所独有的艺术风格。图中背景的树木、山石、花草全用明暗变化来表现形态,由此判断该画应是郎氏在雍正年间所创作,因为到了乾隆时期,在郎世宁的绘画中往往自己仅画出人物、鞍马,背景则由中国画家补绘。

骏马是郎世宁作品中常见的绘制对象,他笔下的马匹真实生动,更重要的是他领会了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自古以来,马是社会贤良的象征,封建帝王命宫廷画家以马为题材进行创作寓意着尊重社会栋梁、求贤若渴的殷切希望。郎氏以“八骏”入画并非偶然,渊源有自。据传古代周穆王有八匹良骥,一说是绿耳、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和赤骥(见《穆天子传》),另一说为绝地、翻羽、奔宵、超影、逾辉、超光、腾雾、挟翼(见《拾遗记》),周穆王曾经驾驭这八匹骏马遨游西方。于是,图写八骏亦有为君主歌功颂德、彰显威仪的含义。

【名称】清郎世宁平安春信图
【年代】清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126.3厘米,横67.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人物肖像画,此幅画上并没有作者的款印,但画面上方有乾隆皇帝自题的一段诗文:“写真世宁擅,缋我少年时,入室皤然者,不知此是谁?壬寅暮春御题。”

下钤:“古稀天子”等印章两方,画面的上端骑缝处自右至左还钤有“太上皇帝之宝”、“古稀天子”、“八徵耄念之宝”三方印章。壬寅为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题写诗句时,乾隆皇帝为七十二岁。看来是年逾古稀的老人,看到自己年轻时的模样,有感而发写下的四句诗;那几方收藏印章还说明,乾隆皇帝八十岁以后,甚至当了太上皇以后,还曾经观看过这幅作品。从乾隆皇帝的诗中,可以确认画幅的作者是供职清廷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当然,我们在分析画面绘画风格时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


郎世甯《采芝圖》

郎世甯的《采芝圖》,圖中一青年身穿漢族衣冠,右手持如意,左手扶一只梅花鹿,而一個少年著便裝,右肩扛一小鋤,左手提一花籃,這是一幅十分有趣的作品,從兩人的面貌看,好像畫的都是愛新覺羅·弘曆,一是青年時,一是少年時,人物的面容以及那頭梅花鹿,精神抖擻的幼鹿,似乎就是躊躇滿志的皇子弘曆的寫照。


郎世甯《蘋野鳴秋圖》

郎世甯的《蘋野鳴秋圖》寫求偶雙鹿,畫中央的公鹿深被母鹿吸引,回首凝視,半隱于樹叢下的母鹿則含情回望。細致描繪畫上鹿及樹石流水,當中求偶雙鹿的目光形態,乃是畫中焦點。偏紅又較爲暗淡的色澤,表現出黃昏的景致。畫中對鹿的相吸相惜,借畫前幹枝糾纏的松樹,顯露無遺。














清 郎世宁奉命恭画《十俊马图》如意骢

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尽管如此,洋画家郎世宁也必须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清宫绘画制度,目前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郎世宁《百骏图》稿本就说明了这一点。郎世宁还将欧洲的绘画技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使得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现出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的新颖画貌和独特风格。

《十骏图》画的是十匹骏马。属于中小马型之类,属于产于蒙古和新疆地区的马种。这些马奔跑迅速,吃苦耐劳,蒙古大军正是骑着这些马征服了欧亚大陆。根据《石渠宝笈》及《国朝院画录》的记载,乾隆八年(1743),郎世宁奉命恭画《十骏图》十轴,画的是蒙古外藩所进贡的骏马。十轴中包括:(一)万吉驦、(二)闞虎骝、(三)狮子玉、(四)霹雳骧、(五)雪点雕、(六)自在驈、(七)奔霄骢、(八)赤花鹰、(九)英骥子、(十)尔云驶。台湾故宫博物院保存有五件。




续发:宫廷画师郎世宁画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1562.html

更多阅读

国家发改委顾问国世平:赶紧卖掉房子,一套都不剩!

国家发改委顾问国世平:赶紧卖掉房子,一套都不剩!(2013-09-08)(国世平,清华资本经营(投融资与公司管控)总裁班的授课老师,为清华资本经营总裁班授课《资产证券化与投资银行》;现任国家发改委顾问、深圳市政府经济顾问、深圳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

碧瑶张小凡再续前缘:诛仙后续

基本资料碧瑶张小凡再续前缘:诛仙后续作者: 神之审判出版社:出版年:页数:定价:装帧:ISAN:内容简介劫后的青云门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实力强劲的焚香谷走向邪恶,修罗门的秦无炎复仇归来,神秘的五海一一现世,遗失的冰极雪原藏着怎样的秘密?复活后的碧

基督徒企业家:冯凯、敉宁夫妇在创业及婚姻经历的上帝恩典

基督徒企业家:冯凯、敉宁夫妇在创业及婚姻经历的上帝恩典他们企业每个人都信仰耶稣基督,从董事长到经理、从大厨到服务员都是!他们工作时还能敬拜歌唱赞美,这样的企业文化吸引无数人来参观、学习!上帝祝福的一家:冯凯、敉宁夫妇及他们的

古人今话:一个不屈权贵、宁死不从的“强项令”董宣

古人今话:一个不屈权贵、宁死不从的“强项令”董宣文∕天一阁公元25年,历史选择了平民出身的刘秀登基做了皇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光武帝。多年的战乱,加之“王莽篡政”,百姓需要休养生息,社会急需秩序法治。刘秀在天下平定之

声明:《续发:宫廷画师郎世宁画作》为网友沐小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