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Aide记忆》第七章 到将乐一中继续上初中 将乐急招

(一)

1962年初,设在万安的将乐二中撒销,我们在校的学生全部转到将乐县城的将乐县第一中学继续上学。

我还从来没有到过将乐城关,能够到将乐县城继续读书,心里是挺欢喜的,也感到很新鲜的。

我们按照学校的安排,分批坐汽车到将乐。我还从未坐过汽车。学校包的是闷罐式客车,实际是货车车厢两边开有几个窗口,车厢内摆有几条长板凳,可以人货混装。我们将被子、箱子、书籍等行李搬上车后,几十个同学挤在车厢里。车子开动后,大家都很好奇,都想从窗口和后门往外看风景。只见车子快速往前开,两旁的树木、田野、山坡、河流、村庄,一闪一闪地往后退。尽管车子颠跛得很厉害,我们还是伸长脖子不住地往外看。随之,慢慢地也就感到头晕晕的,眼花花的,逐步坚持不下去了。有几个同学还控制不住,呕吐起来了。万安到将乐县城有六十来里路,全是砂石路,路况不太好,人货混装,汽车也开不快。大家依靠兴奋支撑着,坚持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将乐县城。

我们是下午五点多到达将乐一中的。首次踏进将乐最高学府的将乐第一中学校园,感觉学校真大。

从校门口进入学校,要通过一块大操场,汽车就停在了大操场里。走过一片花园式的,有垂柳,有水池,有弧形拱桥的路段,正对着一块四五平方米的双龙戏珠青石板浮雕斜置在地面上。顺着两旁的石阶,就到了牌楼式、呈“U”形排列的一座木结构古建筑群,将乐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设在这里。穿过牌楼,走过一段全是大石板铺成的平整宽阔路面,拾阶而上,就到了雄伟壮观的孔庙。孔庙里全用八角形石雕基柱支撑着大圆木柱子建造起来的木质结构大殿堂,这里已经作为学校的大礼堂,可容纳千余人。孔庙前又是一块铺上煤渣,用石灰黄土夯实,再铺上细砂的兰球场,就正对着呈“Π”形的三层砖木结构的教学楼。再后面还有三排砖木结构的一层平房和一座两层建筑,为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音乐室和学生宿舍。孔庙右侧还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三层教工宿舍楼。教学楼右侧有一座邱氏祠堂改造的学校食室和部分师生宿舍。我们就被安置在食堂阶上的学生宿舍里。学校围墙背后就是五马山中的华山了。

将乐一中就是这样设在原孔庙和邱氏祠堂所在的地方。

(二)

将乐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麓,扼闽江支流金溪中下游,东临顺昌,西接泰宁,南连明溪,北毗邵武,东南与沙县接壤。

将乐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是古闽越人繁衍生息聚居地,至今留下几十处原始社会部落生活的古文化遗址。西汉时,东越王在此先后营建乐野宫、高平苑、校猎台,作为弦歌笙舞、狩猎游乐之场所。三国吴景帝孙休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县,属建安郡,为闽越地早期建县的7个古县之一。因“邑在将溪之阳,土沃民乐”,“东越王乐野宫在是”,故撷取“将乐”二字得名。五代十国闽天德三年(公元945年),升县为州,以城西有山形若覆钟,取名镛州。县治设在古镛镇,位于县境中部,历史上曾一度为镛州治所,故名之。县城依山傍水,北有龟山之蜿蜒,南有五马之驰逐,金溪浮月而南来,龙池绕绿而东注。形势仗山川之美,交通仗舟车之便。

我在将乐一中读书时就听说,将乐县城的地理形似“五马共槽”,槽口就在将乐县城十字街口正中。据说,当年筑路时此地中心松软,是为奇事。

将乐一中学校隔壁就是将乐县政府大院。县府大门正对十字大街,十字街口周围是将乐百货公司,县第二招待所,县食品公司,县医药公司和县影剧院等。至今,这里仍是将乐县城最中心,最热闹的地方。顺着大街再往前,就是将乐三华桥,大桥取将乐的玉华洞、金华洞、银华洞的三洞之三华而名。桥横贯于金溪之上,对面就是水南综合农场了。

(三)

我在将乐一中,被安排到初中一年级(1)班读书,班主任是czg老师。到了下半年,他又被下放到将乐县实验小学任教了。后来,他调到三明师范附属中学教务处工作,直到退休。

我读初中时的语文老师wqh,后来兼班主任,福清人。他教学很认真,板书很恭整。每天下午第一节是20分钟的写字课,w老师教我们学习颜(真卿)体或柳(宗元)体字贴练习毛笔字,还组织写字比赛。我写的字得到w老师的表扬,还选出了一张贴在教室走廊的墙报上,给我很大鼓舞。如果说,我现在写的字还好,跟wqh老师的教育鼓励是分不开的。也是缘份,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未,因三明师范大专班(三明师专前身)扩大招生,需要抽调教师,wqh老师被调到三明师范工作,我们又成为同事。当时,他的妻子wrq还在将乐县伐木场子弟小学当教师,要求照顾夫妻关系调到三明师范工作,我当时正在三明师范大专班人事处工作,当然应尽力协助支持调进,不久将wrq安排在三明师范大专班幼儿园工作。我的小儿子yyz上幼儿园时,她正是幼儿教师。

我的俄语(当时外语科只开设俄语)教师gzh,厦门市人。他声音宏亮,教学认真负责,还对文学感兴趣。在我们初中毕业之际,他组织刻印了一册“佳言美语”集锦,内容丰富,其中编有如,前苏联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一部优秀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有段佳言美语:“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生命给人只有一次,它可以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们要让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人类最崇高的事业——共产主义事业中去。”初中毕业时,我们每位毕业生,都互相毕业留言,g老师也让我们刻在他设计好的蜡纸上,编印成册。可惜,我没有保存下来。

(四)

我在将乐一中初中的同学不少,印象深刻,直至现在还有往来的,如qqc,将乐城关人,我们一直同班同学到高中毕业。我们一起升到高中后,有段时间是他当班长,我当班级团支部书记。高中毕业后,他到将乐龙栖山国营农场插队劳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招工到三明印染厂工作。我在福州大学毕业分配三明师范工作后,首先就去找他玩。我老家有亲戚朋友来,还时常带到他工作的印染厂参观染布生产,感觉很新鲜。后来,他被选拔到梅列区政府当区长、区委书记,我在九十年代初从三明供销学校调到梅列区政府办公室工作,就是通过他的支持调动的。他后来升任三明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一位同学。

初中同学ysd,浙江人,当时家住县影剧院,他则住校和我同为寄宿生,交往较多,还曾经带我到他家走动,去他家吃过饭。ysd的俄语读得好,在初中时当班长,我们也一直同班同学到高中毕业。他后来招工到县公路局,又调到将乐县委办公室工作,曾担任县委办公室主任,后又提拔到大田县委常委兼县委办公室主任,历任明溪县委副书记、三明市乡镇企业局局长、三明市农委副书记等职。是我班同学中发展较好的一位。

同班同学llh,福州市人。我们也是同班同学到高中毕业。后来,他招工到将乐县邮电局工作,曾在将乐、沙县当过县邮电局长,后又到三明邮电技工学校当校长、到三明市邮电局任人事科长等。我们在三明也时有往来。

值得一说是初中同学lxc,浙江人。他当时家住将乐西门外不远的张公排,他离家近常带些菜到学校吃,还时常分给我吃,我们也常在一起玩耍。有一次,我和他闹着玩,我趁他坐在教学楼前操场边的水泥座上看打兰球时,悄悄地推了他一把,他没有提防跌倒在地上,牙齿都碰掉了两颗。他没有上高中,回到浙江老家娶妻生子后,又来到三明市小蕉农场务农。我知道后,和几位同学结伴去看望他时,他说起这段往事,大家都哈哈大笑,仿佛又回到那个初中时的读书年代。他的二女儿iq报考三明师范,招生和毕业分配时要我帮忙联络,我已到梅列区政府工作,我当尽力而为之。

我还记得,我到将乐一中上初中不久,认识结交了一位当时高三年级的大同学lhc赫昌,后叫说改名lyf。他是龙岩上杭人,好象家里有华侨关系,他跟我有交往,甚至他还带我到他宿舍去玩,把他藏在箱子里的饼干拿出来给我吃。在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能吃上几块饼干是很难得的。一来二往,我还认识了他同宿舍的同学tcr等。

tcr也是龙岩人,他父辈已到了将乐白莲安家,他当时是学校学生会主席。tcr在当年高中毕业后,考上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大学毕业时适逢“文化大革命”,曾到部队农场学军学农劳动,后分配到明溪县当中学教师。在1973年7月,我从福州大学毕业分配三明师范工作,我报到后在回乡渡假乘坐的汽车上碰到tcr,倍感亲切,我掏出香烟请他,他说不会抽烟。后来,我们讲起这段往事记忆犹新。到七十年代末,他调到三明师范工作,我们又成了同事,还真是有缘。其妻fyq当时在三明市第一医院当护士,要求调到三明师范医务室工作,我正在三明师范大专班人事处工作,当然会尽力支持帮助。当时他生有一女,想要争取生育指标,再生一个男孩,我也尽力帮忙联络争取,后如愿生下一位男孩,皆大欢喜。我们两家交往密切,因此认识结交了他在厦门市工作的小舅子fjm,我和fjm成了忘年交。tcr也在厦门岛内买了住房,我们更加亲近了。可惜,tcr的妻子fyq因患肺癌,经多方医治无效,已在2007年病故。祸不单行,他的小舅子fjm也在2007年10月,不幸突发心肌梗塞不治而英年早逝,真让人难以接受。这些都是后话了,先写上这一段,以作怀念。

(五)

将乐县城到我的家乡,经万安再走小路有近百里,如果从伍宿口走回家就有将近一百二三十里的路程了。因路途较选,在将乐一中读书期间,一般是一两个月回家一趟。

当时客运汽车不多,坐车也只能坐到万安或伍宿口,就要再走路回家了。有时,为了节约几角钱的汽车费用,我们还劲头十足,直接从将乐城关走路回家。这样,天还没亮就开始起步,走到家已是傍晚了。走了百来里路,腰酸腿疼脚起泡,可那时还就有那么一股子劲儿。

在将乐一中当寄宿生,要从家里挑米带菜到学校。有时,也是父亲大老远送米送菜到学校来。后来,可以挑谷子到安仁粮库转换成粮票或米证到学校,这样就方便多了。

由于粮食饭票不够吃,为了填饱肚子,有时用饭票到学校食堂买地瓜,二两饭票可以换到两斤地瓜,感到挺好。

有时,感到肚子饿得实在不行了,也是嘴馋,我会邀上同乡同学ljx等,一起跑出学校,到南门头的一家国营饮食店,花上1角6分钱,买上一碗肉丝面充饥,就够好的了。当然,只能偶而去吃上一两次。

说起同乡同学ljx,家住安仁公社石富村,其兄lyx是供销社干部。初中二年级时插班到将乐一中和我同班同学到高中毕业。他回乡后招工到供销社工作。可谓有缘,他娶的妻子cxy,也是安仁朱坊村人,和我的妻子zym是同村,又是儿时的伙伴,我们两家就显得更加亲近了。他的二子一女升学或安排工作,托我帮忙联络,我必尽力而为。现在,他的子女都分别当教师、乡干部、护士,成家立业,其乐融融,我也替他高兴。

记得有一次,母亲特意到学校看望我。母亲的到来,让我高兴不已。当时我们就住在邱家祠堂改造的食堂连着的学生宿舍里,打开宿舍房门隔着天井,就是学校食堂饭厅。母亲来了,只能把我的床铺让给她睡,我自己去找同学合铺。为了犒劳儿子,母亲到街上特意买来一些猪小肠,到学校食堂加工煮来给我吃,感到特别味美,至今不忘。

在我读书期间,父母亲总是在家省吃俭用,把积挣下来的钱,交给我带到学校用,生怕苦了我。当然,我也会尽量节约计划着用。父母亲交给我花的钱基本是够用的,我的口袋里还基本没有到分文不剩的地步。

当时,布票紧张,凭票买布做衣服不够用,我还会到百货商店购买不用布票的浴巾、大手帕,带回家交给母亲缝制衣服。用白浴巾缝制的衣服,穿在身上毛绒绒的。顽皮的同学zms,还给我起了个绰号叫“兔仔”。

同班同学zms,将乐县高唐人,他个子瘦小,却不知怎么的,我们之间还总是不怎么合得来。1963年秋收季节,我们班到新路口参加秋收劳动。有一天,傍晚劳动回来洗擦后,因为挂毛巾凉衣服的一点小事,他同我争吵起来,直至打架,造成不良影响。回校后,学校为严肃纪律,给予zms记过处分,我也是有生以来,唯一一次受到学校的警告处分。到1964年春临近初中毕业前夕,学校撒消了我的警告处分。2004年8月间,我们在将乐的同班同学聚会,我和zms分别36年后相聚,才知道他在高唐担任小学教师。我们俩谈起这段当学生时的往事,都感慨良多。

学校每年在春耕、秋收两季。都要组织学生到将乐城郊附近的农村参加支农学农劳动。春耕时节,到农村参加水稻田间管理的除草、施肥、治虫等劳动;秋收时节,则到农村参加收割水稻、抢插双季晚稻等劳动。我们都得自带铺盖行李,吃住在农村,一般都得几人或十几人一组住到大队部或小队的仓库楼上。吃饭就得两三人分成一组,轮流到农家吃派饭,我们要按规定支付粮票和饭菜钱。农民是纯朴好客的,派上吃饭的农家,一般都会煮上一点咸带鱼,或客家人自做的腊肉,或炒蛋等,以示招待。我们尽管因劳动强度大,肚子饿,但往往还是不敢随便吃饱饭。那时的农民家庭生活也都是很困难的,我们又只有交定量的一天一斤粮票和两角钱菜金,当然不好多吃多占。

(六)

将乐一中的寄宿生,有时也得利用星期天上山砍柴。在将乐县城去砍柴伙,要到远郊的山上。有一次,我们到了离学校有十来里路的县城西北名叫肖公洞的山上砍柴,我还有幸看到汉代传奇故事记载的“幼女斩蛇”的传说洞穴。是藏在深山里一处陡坡下的大洞坑,足有十几米长,三四米宽,六七米深。我读过汉代民间故事《李寄斩蛇》古文云:

[东越闽中,有庸岭,高数十里,其西北隙中,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余围,土俗常惧。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长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瓷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研得数创,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

这篇源于将乐的汉代传奇,因有东晋大兴年间干宝的《搜神记》载入而流传下来,并编入了中学的语文教材。传说的地方和现实相传的肖公洞比照起来,还真让人有些玄乎。当年,我因去砍柴偶而到了那里,也真有点肃然起敬,又有些令人毛骨耸然。

除了《李寄斩蛇》的故事发生在这里之外,将乐还素有“文化之邑”的美称,是被尊称为“闽儒鼻祖”、“程氏正宗”的著名大理学家、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杨时(号龟山)的诞生地,“程门立雪”的典故代代相传。

杨时(1053年—1135年),初字行可,因犯友人父讳,后改中立,号龟山,将乐县人。

又有将乐的擂茶、龙池砚、西山纸堪称“将乐三绝”。 请喝擂茶是将乐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凡人们结婚、添丁、乔迁、参军、提干、升学、做寿,擂茶便成为必不可少的喜庆之品。将乐擂茶源远流长,据考证,它是唐末客家人第二次南迁时传入的。

擂茶用料讲究,制作独特。器具有:口径35厘米左右、内壁有辐射状纹理的陶制擂钵,一根约70厘米长的茶树枝或白蛇藤杆作成的擂茶棍,捞滤碎渣的竹制笊篱等。擂茶的原料:以芝麻、茶叶、陈皮为主,并根据需要变换不同配料,如鱼腥草、川芎、藿香、凤尾草等。制作方法:将配制好的原料放进擂钵里,加些凉开水,两手握住擂茶棍,沿着钵壁有节奏地作惯性旋转,待钵内之物被擂成细浆,将滚烫的开水徐徐倒入搅泡,用笊篱滤去渣滓,反复研磨二、三次,一钵清爽可口的擂茶就制成了。

擂茶的药用功能颇多,酒足饭饱之后喝口擂茶,可感油腻尽退,满腹舒畅。据验证,常喝擂茶有防风祛寒、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肺健胃、润肤美容、延年益寿等功效,是极佳的保健饮品。

(七)

1963年暑假回家,正赶上父母亲筹备兴建祖屋的中大厅及其所有建筑工程,需要砍伐杉木、烧砖瓦、顾木匠。那时,家乡的杉木林还较多,只要大队、公社批准就可以上山砍伐了。我家顾了几名邻村西坑的强壮劳动力,到本族本房公众的八世祖甘泉公坟山鸡宿坑山场砍伐了一大批的杉木。烧砖瓦得另建窑炉,顾了外地一位姓L的砖瓦师傅到后山名叫瓦厂仂的大窠砌窑烧制。木工则请了龙岩连城的一名师傅。

那么多达两三百立方米的杉木要扛到家里,要请全村族人和亲戚朋友帮忙。家乡邻里亲友间互帮互助之风历代相传,凡是建房、办红白喜事等,乡亲邻里一向彼此相助,东家只需提供饭食,不需付工钱。这可是卖大力气的重活,一二百斤的圆杉木就一个人扛,两三百斤以上的大杉木就得两人、三人、甚至四五个人一起扛,还得跑上六七里的山路才能到家,每人一天来回得扛五六趟。十几天时间,就把几百立方米的杉木扛回到家里,杉木都垒成小山似的。我没有多大力气,就只能帮助送水、挑饭,或扛些几十斤重的杉木尾筒回家。

砖瓦也需要很多,开窑烧制出来后,要全部挑回家,也得请乡邻亲友帮忙。用土箕、柴夹装着,肩挑到家,一趟也得走上二三里路。我挑得不多,一挑只能挑个五六十斤的砖瓦。

木工上场后,加工木料,在家里摆不开阵势,就到宽畅的余氏祠堂里做木工场。木料加工齐备后,就要树立柱子,穿帮上梁建造屋架了。

按照家乡民俗,使用的大厅屋脊中间的正梁要又粗又长的现伐湿杉木。父亲请了几个身强力壮的亲友,到鸡宿坑山场砍伐扛运。山路又陡,路途较远,而且一路上不能停下将梁木放置地上,若需休息,只能用扛叉撑着休整。需要七八个人同时扛抬的这根大梁木,从山上出发时,还要放鞭炮送行。大家一路慢步整齐行进,特别是下陡坡时,扛在中间的人挨不着肩膀,整根梁木的重量就都落在前后一两个人的肩上。我印象很深的是,家住邻村泽坊大队洋坑村的表兄zsm(其母yfl是我的伯翁居广公之女,是我父亲的堂姐)人长得较高大,力气也大。他肩扛梁木走在最后一位,下陡坡时,几百斤重就落在他的肩上。只见他咬紧牙关,使出浑身的气力扛着硕大的梁木,缓步下了陡坡,头上冒出珍珠般的大汗珠。就这样,大家齐心协力,好不容易才将大梁木平安地扛到家门口时,就要放鞭炮迎接了。

正梁木和边梁木由木工做好后,要请美工画梁。在梁木的正面画上八卦和琴棋书画等吉祥图案。

竖柱上梁要选良辰吉时。这根长五米多的正梁上梁时,要焚香鸣炮,举行仪式。每根柱子上贴着“万代兴隆”、“子孙绵长”等红纸彩条。主梁上悬挂两个红布三角袋,内装五谷七宝(谷、麦、黍、豆、芝麻、茶叶和纸花)。接着,我父亲把红布条交给木工师傅,系在梁木上。由木工师傅左手抓公鸡,右手持斧头剁下鸡头,用鸡血祭梁,再提一壶酒慢慢地浇在梁上,便开始上梁。上梁需由多人齐心协力,肩扛、带吊、爬梯,一步一步,小心谨慎,庄重地将正梁架到顶梁柱上。我又见到sm表兄打头阵,出大力气将梁木抬升到梁柱上。正梁架好后,两位木工师傅,分别坐在两端喝彩道:“今日上梁大吉昌,五谷丰登财丁旺,春安夏泰永绸缪,万代兴陛富贵长”之类吉利话,抛撒五谷,铜钱,硬币及染红的米丸子,任人争抢,以示彩发。这个过程俗称“骂梁”。新屋柱梁架设好以后,要办酒席,宴请木工和乡邻亲友,俗称“扶秤酒”。然后,就要钉好屋顶的木条,覆盖瓦片,俗称“下水”。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等待安排装修入住了。
《新安Aide记忆》第七章 到将乐一中继续上初中 将乐急招

大厅新房落成后,要择吉日的晚上,摆上香案供品。请木匠扮成鲁班仙师,手执斧头曲尺,逐间拍击柱子,板壁和地板,口中念念有词,驱赶神鬼,把桃符插在中堂神桌上,用以镇邪。

乔迁新居时,亲友赠送面、粉干、烛、鞭炮等贺喜,主要亲戚须送糕、盐,舅舅赠送成套碗、碟、筷。搬家择吉日,在天未亮前,由父亲提灯、执火把,母亲带火种,全家大小和亲友每人肩挑手提着米、油、盐、餐具、、用具及鸡笼等,列队前走,鸣炮入宅。搬家要办入宅酒,俗称“进厝酒”,宴请木工和乡邻亲友。

虽然,这些都是近乎迷信的习俗,但却让我都经历和亲眼见到了。

(八)

大厅正屋落成后的当年冬天,父母亲在大厅北侧的上房(按习俗为大厅左侧的上房间)为我的哥哥yys举行了“圆房”礼。因为我的嫂子yqy是童养媳,按习俗不需办理迎娶手续,不请客,只要选定一个吉日夜,拜天地成亲,也叫“合卺”。当夜同房时,只听见嫂嫂大哭大叫,闹得四舍不宁。实际上,嫂子的年龄还长哥哥一岁,当年应有二十出头了。可能是因为童养媳,和我的哥哥谈不上有感情的缘故吧。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我的兄嫂闹矛盾时,嫂子yqy跑回到她的娘家大源公社桃坑村去了。母亲要我只身去请她回家。我翻山越岭走小道,一个人走了四十多里的山路,到了桃坑去请她,可嫂子还是不肯回家。后来,好不容易再让她的兄长yql陪她回到家里。

我的哥哥的这段婚姻没有维系几年。到他参军复员回乡后不久的1969年初,终于离异了。后来,我的父母亲又替哥哥另娶了一位黄花闺女,大婚迎娶回家,她就是我现在的嫂子ykn,生有3子1女。最大的是女儿ycl,已出嫁做了母亲。他的大儿子ycg已娶妻生子。只是二子ycq、三子ych,都已三十来岁了,我的哥嫂都还没有出面帮他们娶媳妇。因为我的哥哥空长了一副强健的身子,但有些好吃懒做,不顾家,不通情理。父母亲去世后。更是为所欲为,据说是吃喝嫖赌样样都来,谁的劝诫都听不进去,我们作为弟弟的,实感无可奈何。

(九)

家里盖起了新房,我在寒假回家过春节,就倍感喜庆热闹了。农历12月23日前后,母亲就开始炒甜豆,就是黄豆炒好拌麦芽糖匀糯米粉,一粒粒白里透黄,很好吃。又自制米花糕,就是炒米花伴麦芽糖,压实切成块状,是家乡过年必备的糕点。父亲自作的面粉小圆饼,过年待客更有特色。

12月24日,大家动手扫灰尘,母亲和嫂子洗刷灶台。晚上,母亲摆上灶糖灶饼、米酒、水果桔子等供品,点烛烧香,燃放鞭炮,为灶君饯行,祈求灶神爷上天奏好事,回宫降吉祥。

12月25日起入年假。各家各户开始清洗室内外卫生,清扫猪栏,清除垃圾污垢,有“有钱没钱,干净过年”的传统。家乡时兴过年做卤水豆腐,做好后就用油炸好豆腐,并洒上食盐淹制,便利保存。刚油炸出锅的豆腐特别香嫩可口,母亲会洒上一点食盐,加上一点酱油,让我们趁鲜热吃几块,很是香嫩可口。那一年,我们家还杀了一头一百多斤重的猪,只卖了一小部分,留下大部分自家过年。

除夕,俗称“年三十暝”。即农历12月最后一天。我负责写春联,贴春联,厅堂挂年画,厨房、谷仓、猪栏,分别贴上“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的红帖。橱柜、桌椅、水缸等大件家具和门窗、屋柱都贴上红纸条,以示欢庆。父母兄弟就忙着杀鸡宰鸭。午后,父母亲用三牲醴祭祀祖先和迎回灶神。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庆团圆吃年夜饭,放鞭炮过大年。饭后,长辈父母亲给我们小辈分发“压岁钱”。入夜,厅堂、房间分别点岁灯岁烛,并将盐巴洒在炭火上,燃得吡啪响,寓意“延子延孙,财丁兴旺”。尔后关上大门守岁。母亲和嫂子蒸煮岁饭,留待新年初一食用,意为年年有余。灶内用炭火封埋硬木,确保正月初一有火种,象征烟火不断。

新年初一,全家大小早起,穿戴新妆,父亲鸣放鞭炮开大门,焚香点烛,领着我们兄弟到大厅和上厅拜祖宗。尔后,父亲又带上三牲祭品,领着我们到村尾肖公庙焚香点烛,敬拜肖公菩萨。然后,又一路到余氏祠堂叩拜全族祖先。回到家后吃早饭。早餐以年糕、米饭、线面、米粉(俗称粉干)为主,配以芥菜、芹菜,饮用甜姜汤,寓意年年高升、长寿、会划算、勤快等吉利,有“一餐斋,素无灾”之说。父母亲又教导我们,出门遇上族人,要拱手作楫,说吉利话,互祝新年纳福。

正月初二日起,我们就去亲戚家拜年。我很喜欢去拜年,到亲戚家有糖果茶点和好酒好菜款待。一到亲戚家就先请吃粉干蛋,每碗点心里都有两粒圆蛋,但只能吃一个圆蛋,意为“有吃有剩”。吃饭时有鸡鸭鱼肉,小孩要吃一根鸡腿或鸭腿。辞别返回时,亲戚会赠给小孩小红包,即拜年钱,一般是两角、伍角,还会给上一点甜豆、米花糕等果点带回家分给左邻右舍吃。我家亲戚多,有的还距离较远,走过这家到那家,一走就要好多天。

春节期间,我们家乡还有传统的舞龙灯活动。就是龙头、龙身(盛子)、龙尾,用两条花布条连着,五六个人一起舞动。前头有一人舞动龙珠指引,一齐到各家大厅起舞,并要穿行于厨房、后厅,又有专人向主人讨“高兴”,说吉利话:“龙灯到大厅,五谷又丰登”、“龙灯进灶前,拜年又拜年”、“龙灯进厝间,添丁又添丁”、“龙灯进隔许(后厅),保佑你养条大肥猪”。主人就要包给一个小红包,一般包个一角、两角,以示吉庆。舞龙队伍离家后,要放鞭炮送行。

(十)

1964年7月,我在将乐一中参加了中考。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俄语、政治、历史地理和物理化学。考试虽然紧张,但我考试还比较顺利。考试成绩没有公布,应该还是较好的。

考前填报升学志愿时,我若填报南平师范等中专志愿,录取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老师动员我填报将乐一中高中的志愿,将来会有希望考上大学。我征求父母亲的意见,他们也很支持我报考高中。因此,在当年8月份我就收到了将乐一中高中的录取通知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1787.html

更多阅读

《机械迷城》第七关图文攻略 迷城的国度图文攻略

出门来,右边河太远,过不了,只能向左走.左走来发现前面漏水了。机器人最怕水,正好旁边有一位打伞的机器人大妈,和她交谈,得知想要她的伞必须要用狗来换,向回走,发现狗正躲在对面的角落里找东西吃,想抓到狗就要先把它引出来《机械迷城》第七关

转电子书:《呼兰河传》第六章

《呼兰河传》第六章一我家的有二伯,性情真古怪。有东西,你若不给他吃,他就骂。若给他送上去,他就说:“你二伯不吃这个,你们拿去吃吧!”家里买了落花生、冻梨之类,若不给他,除了让他看不见,若让他找着了一点影子,他就没有不骂的:“他妈的……王

《失明公主——鸢尾》第七章各自思绪3 奇迹暖暖公主集第七章

第七章 各自思绪(3)阮颜是提心吊胆地过了一整天的。刺客虽然顺利逃走了,可毕竟鸢宫是刺客消失的地方,她害怕宫里不会放过这里,又要派人来搜这搜那的。并不是害怕刺客在自己这里留下什么蛛丝马迹让禁军给发现,而是害怕那些粗人把自己园子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 骆驼祥子第十章批注

读《骆驼祥子》第十章片段有感片段: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布头与棉袄,都像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地立在那里。听说老车

《凤于九天28破茧成蝶》第七章 凤于九天 风弄 小说

发了第六章,但是被管理员删除了。。。呜呜《凤于九天28破茧成蝶》第七章      「鸣王醒了!」  这四个字,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这个正在柔和夕阳照耀下,在大道上前进的庞大车队。  巨大的惊喜,突如其来的降临。  无需任何

声明:《《新安Aide记忆》第七章 到将乐一中继续上初中 将乐急招》为网友劳资帅爆全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