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诗魂 冷月葬诗魂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白帝城留下的。在李白全部诗集的一千多首诗歌中,以长江三峡为题材的诗作达30首以上,而这首《朝发白帝城》则是李白在58岁时的忧去喜来之作。

自从25岁时离开巴蜀大地,奔波半生的李白经历了人生的巅峰和失意,最终不仅没能实现自己雄伟的抱负,到了晚年,反而因为在“安史之乱”中不留意站错了队,担任永王李璘的幕府而受到牵连,一时天庭震怒,被肃宗李亨下诏流放夜郎(今贵州铜梓)。乾元二年(759),李白在浔阳(今江西九江)江畔告别了妻子儿女,踏上了千里流放的旅途。伴随着纤夫沉重的号子,诗人溯长江而上,经过三峡,来到了瞿塘峡口、夔门之内的白帝城中。

正当李白万念俱灰,唏嘘人生希望完全破灭之时,意外接到奉节县驿站传来的喜讯:因关中大旱,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朝廷为抚慰民瘼,诏令大赦天下。突如其来的喜讯,使李白绝处逢生,心头泛起希望的波澜。他迫不及待,在接到赦令的次日清晨,便匆匆搭乘一叶扁舟,东返江陵。来时逆水行舟,艰难而又缓慢;归去时顺风顺水,舟行如飞。此时,旭日初升,三峡神女峰上的朝霞格外绚丽,惊喜交加的李白伫立船头,观赏着三峡景色,似乎所有的烦恼都付之身后。两岸猴群的声声鸣叫,船下水流的湍急涌动,倏然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情不白禁地吟出了这首千古绝唱《早发白帝城》。

白帝城有幸,因李白的吟咏而得以声名远播,千古流传。

其实,白帝城之得名也是颇耐人寻味的。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大乱,汉将公孙述割据了天府之国的四川。公孙述本是一个很有政治才能的人,年轻时即为当地太守所重用,治下兼摄五县,“政事修理,奸盗不发,郡中谓有鬼神。”后来受命为蜀郡的郡守,他巡视至瞿塘峡口,见此地地势险要,难攻易守,便扩修城垒,屯兵防守,渐渐萌生出帝王思想来。王莽鞭长莫及,公孙述势力日益膨胀。他采用历代帝王夺取天下时的惯用伎俩,先造舆论。得知城中有口古井,井中常冒出一股白色的雾气,其形状宛如龙腾,直冲九霄,于是让左右心腹四处传扬,声言这是白龙出井、潜龙飞天,乃其登基成龙的征兆。公元23年,王莽被刘秀所殊;公元25年,就在刘秀登基称帝之时,公孙述也在长江夔门内独树一帜,自称白帝,将其所建城池取名“白帝城”,所在山峦亦改名“白帝山”。

《后汉书》卷十三《公孙述传》记载说,蜀地肥饶,兵力精强,远方士庶多往归之,邛、笮君长皆来贡献。公孙述自立为天子,尽有益州之地,北据汉中,杜褒、斜之险;东守巴郡,拒夔关之口;地方数千里,战士不下百万。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杨,俨然成为与刘秀对立的一大割据政权。而刘秀初期也不过是一割据政权,他数次致书公孙述,劝其归顺,公孙述拒不投降。建武十一年(公元36年)十一月,汉光武帝刘秀定鼎中原后,终于腾出手来,挥兵将“白帝”公孙述一举歼灭,白帝城在战火中也被化为灰烬。然而,公孙述称帝十余年间修和政事,勤政爱民,各地战乱频繁,唯独公孙述治下的白帝城一带却偏安一隅。黎民百姓却是讲求实惠的,他们念及公孙述的恩泽,特地在山上兴建“白帝庙”,塑公孙述像供祀,以表怀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千古英雄。公元221年,三国蜀汉皇帝刘备为关羽报仇,兴兵伐吴,章武二年(222)八月,刘备在衣领之战中被吴将陆逊击败,从此一蹶不振。他兵退夔门之内,无心会见群臣,在白帝城修建了永安宫安居下来,竟一病不起,不久郁闷而死。临终之际,刘玄德在永安宫把政权和儿子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与李严,上演了三国史上悲壮的一幕——白帝城托孤。于是,白帝庙终于又有了新的内容,增建了奉祀刘备的先主庙和祭祀诸葛丞相的诸葛祠。

白帝城是观赏“夔门天下雄”的最佳位置,也是历代迁客骚人凭吊吟咏的胜地。著名的唐宋诗人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临白帝,游览夔门,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最早来到这里的是初唐诗人陈子昂。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20岁的陈子昂踌躇满志,初次出蜀,沿长江泛舟而下。这日来到白帝城下,夕阳渐渐隐没于苍茫的江水之中,天色已晚,于是停船上岸,采访当地乡俗土风,一时诗兴大发,在这里吟下了一首苍凉激越的五言古风: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年轻的诗人是天府四川梓州射洪人,第一次来到浩瀚的长江,饱览了白帝城周围的景色,心情可想而知。诗中,他抚今追昔,缅怀那些久远的历史事件,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和旅途感慨。诗人追思往昔的“巴子国”,细心寻访大禹治水的遗迹,不禁为白帝城的历史和古迹而深深倾倒。

继陈子昂、李白的匆匆来去之后,大历元年(766年)春末夏初,大诗人杜甫在穷困潦倒之时进入长江三峡,他“伏枕云安县,迁居白帝城”,在夔州一住就是一年零十个月。寄居夔州期间,杜甫进入了诗歌创作的丰收季节,在这里,他共写下了430余首诗歌,占到了现存杜诗1400多首的近三分之一,且内容丰富,多有长篇巨制,其《秋日夔府咏怀》竟长达百韵,这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是少见的。杜甫对白帝城情有独钟,数历登临。他或独自游览、对景吟咏;或“陪诸公”赏玩、谈古论今。凡出游必有新意,每登临皆有诗作。其诗歌有的豪气凌云、荡气回肠,有的沉郁顿挫、苍凉遒劲,将忧国伤时、悲悯苍生的博大情怀同萧瑟、开阔的景色结合起来,表现了许多极富个性的审美意象。杜甫专写白帝城的诗有八首:《上白帝城》、《上白帝城二首》、《陪诸公上白帝城头宴越公堂之作》、《白帝城最高楼》、《白帝》、《白帝楼》和《白帝城楼》,另外还在22首诗中提到了白帝城。可以想象,杜甫在夔州的一年多时间里,白帝城给了他多少愉悦,又耗费了他多少心血?如今,在登临白帝城的路上,丹崖亭阁之中有一尊杜甫塑像,我们依稀听到,诗人正在吟诵着:

白帝空祠庙,孤云自往来。

江山城宛转,栋宇客徘徊。

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

后人将酒肉,虚殿日尘埃。

谷鸟鸣还过,林花落又开。

我们看到,儒巾垂带、长衫飘逸、髭须稀疏的杜甫踱步来到白帝庙的殿堂上,举目四顾,却见庙内空寂无人,只有天上的浮云往来飘忽,白帝城依山蜿蜒而筑。诗人满腹惆怅地徘徊在布满灰尘的殿宇里,目睹公孙述斑驳的塑像,不禁发出感叹:当年叱咤风云的公孙述的豪情哪里去了呢?眼前,只有后人供奉在供桌上的酒肉。庙外有布谷鸟鸣叫着飞过,树林中的野花落了又开了,时光流逝,逝者如斯。

杜甫走后不久,唐代政坛上著名的“八司马”之一的刘禹锡也来了。

贞元末,刘禹锡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权贵王叔文,不幸卷入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背负着“挟邪乱政”的罪名来到夔州。诗人不幸夔州幸,刘禹锡在夔州当了四年的刺史。初次听到竹枝歌,他精神为之一振,转而爱不释手,诗人的目光掠过从夔州到秭归这一段长江两岸,白帝城、白盐山、瀼溪、昭君坊、永安宫,滟滪堆、瞿塘峡中十二滩、巫峡等山水古迹,无不使他感动,于是仿效屈原的《九歌》而拟作九首。

在夔州四年间,刘禹锡领略和研究治下的山水、古迹、风俗、人物等等,一边发掘整理民歌竹枝词,一边创作,写下了《竹枝词九首》、《竹枝词二首》、《堤上行三首》等篇章。这些民歌风格的七言绝句,极大地影响着盛唐诗坛,为唐诗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这些脍炙人口、千古传唱的诗歌,深刻反映了诗人与黎民百姓乳水交融的感情。你听: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陌上动乡情。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这是何等摄人心魄的吟唱啊!难怪我在阅览秦巴山区一些州府县地方志时,每每都能在《艺文志》中看到一些风格近似的《竹枝词》,原来,后世的州县曹吏们都在刻意仿效这位风流前辈,只可惜,他们却难以望其项背了。

刘禹锡之后三百七十年过去了,南宋陆游也来到了白帝城为官。从乾道二年春天南昌罢官,到乾道六年(1170年)赴任夔州,陆游前后在家乡闲居了五年。五年所等到的,仍然是一个六品“通判”!这个官职陆游已经做过两任了,从镇江到南昌,现在却是夔州了,职位没有变,路可是越走越远了。从乾道六年闰五月十八日离开家乡山阴,至十月二十七日到达夔州,历时近五个半月,换了五次船,经过十五个州,行程五千余里。离家时尚在炎夏,到任时已届初冬了。由于夔州远离抗金前线,与陆游的志趣相去太远,因而他对于在这里做官毫无兴趣。在他看来,在夔州做官,只不过是“辛苦为斗米”罢了。他一到夔州,就去游览白帝庙,写下了《入瞿唐登白帝庙》:

力战死社稷,宜享庙貌尊。

丈夫贵不挠,成败何足论。

我欲伐巨石,作碑累千言,

上陈跃马壮,下斥乘骡昏。

虽惭豪伟词,尚慰雄杰魂

陆游在这些诗歌以及后来其它一些有关白帝城的诗歌中,都是热情赞颂公孙述的。显然,陆游并不以成败论英雄,他认为公孙述的蜀汉政权同样也是汉家“社稷”,公孙述也“宜享庙貌尊”;公孙述虽然失败了,但他那不屈不挠、义不投降的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他应该是位受人景仰的雄杰。陆游颂扬公孙述跃马抗战的气概,贬斥阿斗刘禅乘骡投降的可耻,实际上在抒发内心的忧愤:南宋政权虽有江南半壁江山,但却没有公孙述的那种不屈不挠“力战死社稷”的精神,这是何等悲哀!

陆游滞留于这方无用武之地,归期渺渺,怎能不东望凄然!犹如杜牧当年在池州刺史任中所吟诵的:“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薇。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于是,他开始寻访四百年前诗友杜甫的遗迹。陆游到夔州时年已四十七岁,比杜甫初至夔州时还年轻八岁。从夔州的实地生活中,他体验了杜甫落魄的艰难、寄人篱下的屈辱、备受压抑的精神痛苦,真正理解了杜甫诗歌“辞之悲”,“荆卿之歌,阮嗣宗之哭,不加于此”的原委,对其“身愈老,命愈大谬”深表同情,从而与杜甫的“忠君忧国之心”产生深深的共鸣。他在《夜登白帝城楼怀少陵先生》中写道:

拾遗白发有谁怜,零落歌诗遍两川。
人立飞楼今已矣,浪翻孤月尚依然。
升沉自古无穷事,愚智同归有限年。
此意凄凉谁共语,夜阑鸥鹭起沙边。

“诗成半醉正陶然,更用如椽大笔抄”。一代代诗人们在白帝城不懈吟咏唱和,中国文坛上这些巨匠大师们用他们的如椽大笔写下了千古绝唱,也遗落了永不凋谢的诗魂。

无须再一一赘述这些前赴后继、闪耀长空的诗坛巨星,仅此,也足以令白帝城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也足以让夔门内百姓们自豪和骄傲!

十分遗憾的是,白帝城的白帝杳无踪迹。明正德七年(1512年),四川巡抚以公孙述非正统而系僭位,下令将公孙述像毁弃,改祀江神、土神和马援像,称“三功祠”;嘉靖二十年(1533),地方官又将此庙改祀刘备、诸葛亮像,并改名“正义祠”。随着一部《三国演义》的风靡传世,人们又在此陆续增添了关羽、张飞等人的塑像。白帝庙内现存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明清建筑,便是历史演变的结果。作为白帝庙主要建筑的明良殿,为嘉靖十二年(1533年)兴建,内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塑像;武侯祠内则供诸葛亮祖孙三代塑像。祠前的观星亭,传说是诸葛亮夜观星象的地方。白帝庙内无白帝、蜀汉先帝托孤名,幸而“白帝庙”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才引起人们对公孙述的侧目。

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奉节县城以东八公里。十五年前我来这里时,它还是一面靠山,三面环水,背倚高峡,前临长江,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雄踞水陆要津,气势十分雄伟壮观。从山脚下拾级而上,要攀登近千级石阶,才到达山顶的白帝庙门前。在这里可观赏夔门的雄壮气势。绕至庙后,可见蜿蜒秀丽的草堂河从白帝山下入江。如今,随着三峡工水利工程的竣工,水位抬高至175米,白帝城四面皆为江水环绕,俨然成为一座天然的岛屿,游船可直驶城中。今天的白帝城系明清时的建筑,除了明良殿、武侯祠、观景亭、望江楼等建筑外,艺术家们又在白帝庙中雕塑了刘备托孤的彩色群像,栩栩如生的蜀汉人物形象,将当年刘备托孤的情景从时空隧道中拖了回来。 

2012年1月26日草成,2月18日改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1868.html

更多阅读

诗意唯美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个性签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落花人独立,微雨艳双飞!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

冷月吟魂花祭祀 黑暗之魂3无火祭祀场

一夜的寒流,凋零了刚刚明艳的笑容,撕破了氤氲一世的幽梦......那是怎样的一缕花魂啊!谁人知道,为了这翩若惊鸿的一刻,曾经,穿越了蝶舞纤风、粉嫩鹅黄、暖阳柔雨的春,走过了,荷叶叠翠、佳木葱茏、蛙鸣蝉吟的夏,经历了丹桂飘香、橙黄桔绿、月朗

声明:《白帝城诗魂 冷月葬诗魂》为网友莋沵哋乖莮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