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赵孟頫书法 赵孟頫书法特点

张宗祥评价赵孟頫书法,有诗曰:“王家拙处已全删,巧到吴兴不可攀。若向书家论功绩,越唐绍宋有谁班?”又说“吴兴书毁誉相参。人品如何,今且不论。小楷直入晋人之室,行书亦然,恐非宋人所能梦见。独酬应过多,时有烂漫之笔,此不可讳也。”

这里首先承认了二王书法各有其拙处。其实就是这样,任何一种书法,都是有长有短。梅花清雅而有寒俭之拙,牡丹华贵而有繁冗之弊。

这里具体说到赵孟頫的书法特点为两个方面,一是兼取二王之巧,避免二王之拙,表现出超越二王的传统功力。二是直接继承晋人传统,这是一种跨越时代继承传统的功力。这两点高度赞扬了赵孟頫书法之美,也准确揭示了赵孟頫书法之美产生的艺术来源。

自王羲之以后,历代对二王书法风格的认可各有一定偏向,形成一种互相排斥或选边站的局面。这种状况从二王时代就已经存在了。王羲之之后的六朝时期,风靡小王书法。唐代由于唐太宗提倡,尊大王书法。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受米芾影响,又尊小王,形成主流审美风格轮流交替的局面。这种轮替到了元代,赵孟頫同时继承二王,对二王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书法美学的历史性综合,成就了一种兼有二王风格的大美新体,既有大王端庄又有小王风流。能够同时继承二王,融二王为一体,实际上赵孟頫成为两种艺术审美基准的交汇点。二王书法到了赵孟頫这里已登峰造极,从此结束了前朝二王简单交替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二王作为主流书法时代的终结。从此二王书法成为新的书法时代的基础性书法要素,二王风格的争论只具有具体的艺术或技术意义。

赵孟頫书法融合二王具有的历史艺术价值在于,终于使人们发现过去认为互相对立的不同风格的二王书法可以不再对立,而融合为一体,产出一种新体,实现了具有新生代的代际发展的艺术提升或艺术进步。如同生物学上的杂交优势,这是书法史上的新发展和新概念,也是赵孟頫的伟大创新。这种实例给书法的历史以重要的启示,不同书法风格可以互相渗透、融合,也就给书法艺术的发展指示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赵孟頫书法美的第二个来源,是直接继承晋人传统的问题,也是书法艺术美的跨时代性综合的问题。赵孟頫是赵宋皇家之后,天潢贵胄。宋时普遍直接继承唐代书法,对晋人书法已有一定隔离,尤其是南宋,书法受米芾影响很深。在宋代以苏黄米蔡为书法主流笔法的时代,这种笔法也是那个时代的主要时尚,继承这种时尚是一种自然濡染,不需要专门研习。对于赵孟頫来说,能够不受浓烈的唐代和两宋书风束缚,而穿越时代,直接继承晋人书风,十分难得。赵孟頫在这方面是下了苦功的,不仅从唐代各家一直上追二王,甚至刻苦研习古代书法,从篆书及隶书无不用功,尤其是汉代章草,卓有成效。这种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力,使他成为一个古代书法传统的汇集者。

赵孟頫借此完成了书法历史的两大主流,或说构成两种历史成就的书法技术基础或两种技法传统的结合。一种是继承二王与颜柳笔法等晋唐古典传统。二是继承宋代尚意派新体的自由体势与雕琢细腻的工笔笔法。宋代兴起的苏黄米蔡这种新体笔法,乃是当时的时尚,其实也是赵宋本家的家传笔法,对赵孟頫来说也是家学或启蒙笔法,天生陶染而来。赵孟頫把这两种技法历史结合,使其书法形象既继承了二王那种飒爽公子少年形象的体势美,也继承了颜柳那种庙堂端庄大度的仪态美,还继承了苏黄米蔡那种衣带飘摇的文士风流美。书法艺术的历史之美与时尚世俗之美在赵孟頫这里形成了一个交集。实际上是力挽狂澜,重温晋唐传统,是一次复古回潮,或传统主流复兴的运动。这种在宋代时尚基础上的回潮,不仅克服了二王之弊,也克服了唐宋之弊。形成了晋唐主流传统在内,而宋明笔法在外的内外兼美的新书体。既具宋明仪态又具唐宋基础,内蕴与外象结合,功力深厚,集历史之大成就。世称欧颜柳赵,把赵孟頫与唐代大家并列,是恰当的和当之无愧的。

赵孟頫书法之美,首先是浅显之美,时尚世俗之美,悦人乃至媚人之美。因而人见人爱,第一眼就可相中,也可称为俗人之美。赵孟頫敢于宣扬这种俗人之美,是有底气的,那就是同时赵孟頫书法还具有传统之美。包括超越唐宋而入晋,直接继承二王,饱含传统书法美学要素和功力。可以说赵孟頫不仅把传统的书法外在美的因素都集合在一起,而且书法内在美的传统功力都把握极深。历来有人说,学习赵书,开始容易后来难,而且越后越难,原因就在这里。外表柔美浅显而内含刚强厚重,这正是赵书的本质。世俗美外表包藏着全部书法传统基础,难就难在于此。以为学赵书必定入俗,这是只知表面或只学表面的结果。

赵孟頫书法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它是书法史上尚意书法到尚态书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一方面终结了宋代尚意书法,另一方面开创了尚态书法之路。

张宗祥在评论董其昌书法时说到“书至吴兴,人工尽矣。人工尽则天趣减,故吴兴同时鲜于氏矫之以拙,至明而香光救之以韵。”这里包括两层内容。一是说赵孟頫书法把书法的人工技巧都已经发挥到极致,再无以复加。这里包括把二王书法的技巧及意趣也已经发挥到极致,也包括把唐宋书法技巧都已经发挥到极致。也意味着传统书法的技巧之路已经到了尽头。二是说随着人工技巧的增加,书法的天然意趣也就减少了。这种说法十分重要,意味着从此之后书法进一步发展的道路是要向增加天趣方面演进。并且举出鲜于枢和董其昌两人的书法路子,鲜于枢用表现拙的方法来补其天然之趣,而董其昌则靠增加韵味来增加欣赏性。

关于赵孟頫书法 赵孟頫书法特点

赵孟頫把传统书法技巧推向了顶点,其后的人难以在技巧方面有较大的作为,不得不在人工技巧之外,以求天趣来谋求发展。人工总不如天工。万事虽有智巧,终须天成。天趣,即自然之趣,生命之趣和人性之趣。这是一个极为广阔的天地。自然意趣可以模仿与择取的,那是无穷无尽。以拙取胜是用得较多的方法,这是因为自然之态,总是有巧有拙。天之巧,总胜人之巧,而拙处亦往往出自自然,见天性。如童趣以拙见天真。其后的傅山以真气取胜,甚至喊出“宁拙勿巧”的口号。以韵取胜的路子在明代十分兴盛,成为主流风格,甚至影响到清代前期,康熙乾隆皇帝都成为追随者。至于开掘人性情趣方面,如人的喜怒哀乐,及人文怀抱方面,还有生命之意趣等方面,都是为书法姿态开拓无限情趣的丰富的表现空间。赵孟頫把之后的明代书法逼上了以奇趣取胜的道路。

求取天趣,以补书法技巧之不足,这不是坏事,恰恰就是书法的意象,并且总算找到了书法意象的最为深厚的生命的源泉。如果说宋代尚意书法开始重视书法的个性与精神的元素,作为意,那么赵孟頫之后追求的天趣,就是书法的象,就是取自自然万物的姿态作为书法的表现手段,就是态。明代重视取自然万物的奇异姿态成为表意的手段,姿态创新成为时尚,这就是尚态。如果意是内容,态就是手段,意与态作为书法的基本艺术要素从此而齐备,这就标志着尚意书法已经被尚态书法所取代,书法已经走进了以意象为主导的真正艺术化的时代。

以自然之象代技巧,以技巧驾驭自然物象,这是一条新的和艺术化的道路。这个时代,重视姿态重于技巧,使得各种俊逸的,姿媚的,奇倔的,瘦硬的,各种怪异为从前不曾见过,及为从前厌弃的姿态风格都风靡起来。奇书怪书也得以开闸狂肆于世。在这种气氛下,草书空前流行起来,与姿态的奇异化互相推进。这是草书在经历长期沉寂之后,获得繁荣的时代,从而涌现了一大批草书大家。

明代是书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也是传统书法从实用型书法向艺术书法的一次真正的转变和一次跃进。孕育了一大批姿态各异的书家,如云霞灿烂。祝枝山、文徵明、徐渭、董其昌、张瑞图、邢桐、倪元璐、黄道周、王铎、傅山、八大,及流落海外的朱舜水等,如群峰巍立,都在书法史上留下独特的位置。书法的百花园一时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使人目不暇给。赵孟頫书法的成就担当了这样一个转换点,充当了书法艺术化的开门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3887.html

更多阅读

柳公权书法特点 颜真卿书法特点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下面就来看看柳公权的书法特点有哪些?书法特点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

赵云PK吕布武力谁更强? 赵云和吕布到底谁厉害

赵云PK吕布武力谁更强?三国的游戏也玩了很多,赵云无疑是三国游戏里最全面也是玩者最推崇的英雄人物。但是关于赵云和吕布谁武功更强的争论却从未少却过,于是自己也来无聊一把,收集了最有典型的两种观点的文章放在这里,仅供消遣!吕布更强

赵泰来--做人的境界...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厚道

看了央视华人世界关于赵泰来的报道,感觉非常神奇,也非常不可思议。让我觉得神奇的是赵泰来的一生,如此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只有小说和影视剧里才会出现。赵泰来生于广东,父母在文革中去世后,小小年纪到香港投奔了姨妈,姨妈在香港的别墅里

赵孟頫都推崇备至的好书法 赵孟頫书法特点

有这样一幅作品,连赵孟頫都推崇备至,并跋曰:“笔笔皆有古法,足为至宝。”先睹为快!鲜于枢《御史箴卷》 纸本楷书 50.1×409.6cm。 大德三年(1299)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鲜于枢楷书《御史箴卷》高清放大

赵忠祥的动物世界 赵忠祥动物世界之藏獒

最近突然一下冒出了很多有关于赵忠祥的消息,这个年近古稀的老人,真是有非凡的本事,又把大家的注意力重新聚集到了他身上,出书、回复饶颖事件、武林大会飚太空舞步。。。真是赚足了大众的眼球,前段时间,在赵忠祥出书之前,偶然看了鲁豫对他的

声明:《关于赵孟頫书法 赵孟頫书法特点》为网友让阳光拐个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