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鉴定与收藏 明清瓷器鉴定拍卖

明清瓷器鉴定与收藏 (长篇)

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生产的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历史上中国瓷器最辉煌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无论瓷器生产的匠意、形式,还是艺术、技术都渐臻于完善的顶点—以前不同种类的瓷器如青瓷、白瓷、白釉釉上彩、青花釉里红彩仍在继续烧造,又创烧了斗彩、五彩、素三彩、珐琅彩、粉彩以及各种高温、低温单色釉瓷器。

明清瓷器鉴定与收藏 明清瓷器鉴定拍卖

  明清彩瓷的生产,使得以往占据统治地位的颜色釉瓷器生产逐渐退居次要地位。那些以单纯釉色取胜的瓷窑如耀州窑、磁州窑、龙泉窑与生产青花、彩瓷的瓷窑相比,明显处于下风,它们的生产逐渐衰败下来,并且一蹶不振。而以青花、彩瓷生产见长的景德镇窑瓷业则发展迅速,成为明清时期无可争议的制瓷中心。景德镇也就成为明清时期历代官窑的所在地。

  因此,明清瓷器的鉴定,主要是体现在官窑瓷器上,体现在景德镇窑烧造的瓷器上。这一点,与宋元瓷器的鉴定有很大的区别。

  搜索更多相关主题的帖子: 瓷器 鉴定 收藏

  明代瓷器

  明代景德镇所生产的瓷器,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销路广。“天下窑器所聚”,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宋应星《天工开物》)

  明代景德镇之所以成为瓷都,是有其必然原因的。

  景德镇在元代时,其瓷器生产已经有相当规模了,瓷器的烧制技术和创新意识在当时都属一流。元代青花、釉里红新品种的烧制成功,以钴为着色剂的霁蓝和铜红高温单色釉的出现,以及描金装饰手法的应用,都为明代景德镇瓷窑的兴盛奠定了技术基础。

  到了明代,洪武二年(1369)起,明官府就在景德镇的珠山设立御器厂,置官督烧瓷器并将产品运送到京(南京)。这些瓷器,一是用来作“祭器”,因为当时规定“祭器皆用瓷”;二是供皇室生活使用和朝廷对内对外赏赐之用。

  宫廷用瓷的烧造窑场的确定,使得那些景德镇以外的各大窑场不再受人青睐,日趋衰落。

  首先是钧窑系的衰落,这个窑系的各种产品入明不久就全部停止生产。宋元时期大受欢迎的龙泉青釉瓷在明初虽然仍继续大量烧造,但它已无法和景德镇的釉下彩、釉上彩、斗彩以及多种多样的高低温色釉相竞争,所以在明代中期以后就不可避免地衰落了。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器、耀州窑系的刻花青瓷虽然还为民间所喜爱,但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相比,就明显处于下风,最后亦归于没落。

  各大窑场的衰落,使得那些具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自然会向瓷业发达的景德镇集中,于是出现了景德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局面。

  景德镇成为制瓷业中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其境内的麻仓山、湖田、余干、婺源等地蕴藏着丰富的制瓷原料。境内有昌江及其支流西河、东河,既便于运输制瓷燃料松柴,又便于设置水碓,利用水力粉碎瓷土,以及淘洗瓷土。

  明代景德镇号为瓷都,其瓷器的确蔚为大观。青花瓷成为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尤其是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后世难以企及;成化时期创烧的斗彩瓷,开彩瓷制作的新风;永乐、宣德时期铜红釉和其他单色釉的烧制成功,则表明了当时工匠高超的技术水准。这一切,标志着中国制瓷史上的鼎盛时代的到来。明洪武时期

  洪武时期的瓷器流传至今的数量很少,目前尚未发现真正带有洪武官款的瓷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研究不深,易与元代青花相混淆,现在已能较为清楚地鉴别,如上海博物馆藏青花“春寿”篆书铭文云龙纹梅瓶原定为元代,现更正为明洪武青花瓷。以往谓“洪武无瓷器”,实际上洪武瓷较元瓷更为稀少。

  由于明初瓷器生产是在元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洪武瓷与元瓷很相似,往往被人误认为是元瓷。实际上,二者之间还是能够予以区分的。

  青花瓷

  洪武早期的青花瓷风格几乎与元代风格一致,难以区分。洪武中晚期青花瓷的风格开始有所变化瓷器胎质相类,胎体较元青花瓷略为轻薄,底足较大,露胎。

  釉色白中透青,呈鸭蛋色。釉汁莹如堆脂,釉面白润而肥腴。

  青花发色大多偏淡偏灰,不如元青花那样浓翠;还有一些偏黑,类黑色。这是采用国产钴料的缘故。洪武青花瓷主要使用淘洗纯度不等的国产料,国产钴料含铁量低,含锰量较高。由于也使用元代存留的进口料,因此,洪武青花发色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

  1清新明快的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纹饰浓重之处也能呈现出青花的层次。

  2青花发色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常有明显的深色小点无规律的星布其中,似群星遍布。

  3青花色泽泛灰 ,釉面呈灰乳色。由于钴料中含有较高的锰杂质,所以纹饰中常有较大斑状的黑青色,深入胎骨,手感凹凸。

  青花料若不罩在釉下,烧出后则为黑色,近似唐代耀州窑白地黑色的作品;如果青料罩在釉下,烧出的成品则为灰蓝色。

  文饰图案布局渐趋疏朗,开始改变元代青花瓷装饰多层次,满花纹的风格,花纹趋向于多留空白地。多使用扁菊花纹、缠枝或折枝牡丹纹、莲叶纹,葫芦叶纹不像元代那样画得规矩;龙纹身形较元代龙要粗壮。常见的图饰有松竹梅、奇石芭蕉、缠枝花卉纹、变形莲瓣纹、牡丹、荷花、茶花、灵芝、长尾的如意头云纹、龙纹,还有团花形装饰、卷草纹、蕉叶纹,还有篆书“春寿”、草书“福”、“寿”等等。人物故事、动物、水禽、莲池等纹饰比较少见。纹饰舒展柔和,但画法简单,技法较为单一,或勾连留白,平涂,以圆弧形线条居多,线条粗细明显。

  器型造型趋敦厚,多见玉壶春瓶、梅瓶、盘、碗、折腰碟、三足炉、高足杯等。瓶罐如元代器。

  器底多为砂底,或有“火石红”,糙底的盘碗之类底部有红色护胎釉,且多数有明显刷纹,也有刷白釉浆的釉底。瓶罐足壁较厚,足壁有倒角切削,底部也有乳钉状突起。盘碗足内壁呈斜坡状,足跟平切,与元代足跟斜削不同。

  款识迄今未发现洪武官窑上的年款,个别器物上有“春寿”字样的铭文。洪武民窑青花碗心有“福”、“寿”款字。

  断代提示

  洪武官窑纹饰,虽承袭元代,但较元代层次感强,或勾连留白,或平涂;首创的“一笔点划”的大笔写意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主要特点是圆弧形线条居多,线条粗细变化明显。

  凡是瓷器似元青花瓷,但又有椭圆形的扁菊花纹饰的,或者蕉叶纹重叠排列,蕉叶边缘用笔不实,叶脉中茎中空的,应该视为明洪武青花瓷。至于那种器内壁模印云龙纹,外壁绘青花云龙纹的大瓷盘,只要底足露胎而且大,底足壁较元青花瓷底足壁稍薄,也似应视为明洪武青花瓷。

  由云龙纹来鉴别明洪武朝青花瓷与元代青花瓷,也是一个判断依据。元代的龙纹注重表现龙体的协调与美观其身体较匀长,动感十足;头部扁长,双目虽小但有神采,龙角状如鹿角伸向脑后,龙颈细长而弯曲;须、发、肘毛挥洒飘扬,背鳍整齐密布向后掠;龙爪三、四、五不等;龙鳞多呈鱼鳞状。既有灵动威武之气势,更有清新飘逸的神韵。其四周的云纹为青花折带云,虽勾边填色但不留白,宛如蝌蚪状。

  明初洪武的龙纹注重表现龙的凶猛和气势其身体壮硕,弯曲度较大;龙首发似直立,肘毛似飘带;背鳍多处理成一高一矮的参差状,龙鳞刻点精细;龙爪多为五爪;整个图形较元代龙纹要复杂。其云纹为露白的如意形或礼花形。釉里红

  明洪武釉里红瓷较之元代釉里红在烧造技术方面略有进步。

  釉色釉色较白,釉面白润肥腴。铜红发色个别鲜红,大多色淡,色泽趋灰趋黑,有红色晕散。器物釉面往往有开片。

  纹饰以花卉为主,多使用扁菊花纹,还有缠枝牡丹、折枝牡丹、缠枝莲、西番莲、草叶、灵芝、鱼纹、龙纹、凤纹等。

  器型玉壶春瓶、梅瓶、环耳瓶、盖罐、高足杯、三足炉、盘、碗、盏托、执壶等。

  底足除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以及口沿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之外,其他均为糙底。凡糙底的盘、碗之类底部均刷有一层釉浆,烧成后呈红色,且多数有明显刷纹。碗足已摒弃元代足外壁斜削的习惯而采用平削,底足平齐。青花釉里红

  洪武青花釉里红少见,器型有盘、瓶。盘是内壁印花再施釉里红,外壁为青花纹饰。瓶有蕉叶纹、卷草纹、莲瓣座纹(俗称八大码)、菊花纹、贴花、串珠纹等。青花为主,釉里红为点缀;红色偏淡偏灰。底足为糙地,有的刷有不匀的釉浆。明永乐时期

  永乐时期国力强盛,明成祖多次派郑和出使西洋。郑和带回了波斯雷伊(一说是伊拉克)所产的青金蓝钴料,这种青花色料,名“苏勃泥青”,又译作“苏麻离青”。外国使臣的朝贡和朝廷的赏赐,又使得这一时期生产的瓷器器形及文饰,带有一些西亚风格。

  设在景德镇的永乐御窑厂,一般称之为永乐窑。其烧瓷工艺在元瓷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瓷胎中逐渐增加高岭土的用量,以减少瓷器的变形;二、精工粉碎和淘洗原料,去除原料中的粗颗粒和其他有害杂质以增加瓷器的白度和透光度提高瓷胎的烧成温度以改变其显微结构,从而改进瓷器的强度和其他物理性能;四、改进瓷器装匣支烧的方法,从而增加美观并利于实用。永乐窑的瓷器特别是红釉瓷、甜白釉瓷和青花瓷,在中国制瓷史上独树一帜,占有特殊的地位。青花瓷

  永乐青花瓷是明清最重要的青花瓷产品。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瓷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釉色釉层晶莹肥厚,釉面洁白光润。釉汁厚积处,如圈足与器身交接处闪现较深的青色。

  胎质胎土淘炼精细,质地细腻洁白。有厚胎、薄胎、浆胎、脱胎四种。以厚胎多见,以脱胎器名传于世。

  青花发色色泽浓艳,犹如宝石蓝一般光泽。由于采用了“苏麻离青”这种含锰量低、含铁量高的青花料,在适当火候下,就能烧成浓艳的青蓝色;不过,由于青花料含铁量高,往往会在烧成的青花部分留下黑疵斑点—线条纹理中常见钴铁结合晶斑,浓重处凝聚为黑色锡光。也有将进口料和国产料合用的,如以淡色国产料绘云水,浓色进口料绘游龙,使色泽对比鲜明,凸现主题。在传世品中也有不带铁锈瘢黑斑,青花色泽极为幽雅美丽的瓷器,其使用的青花料还难以确定。估计是淘洗纯度较高的国产钴料或进口国产混合料。

  器型永乐时期大件器皿较少,盘、碗制作规整,器物的圈足较低矮,较元代放大,显得格外平稳。瓶罐一类琢器修胎讲究,接胎痕迹不明显。器物造型轻重适宜。典型的器物有压手杯、菱口或板沿口大盘、高足碗、莲子碗、圆扁壶、僧帽壶、梅瓶、玉壶春瓶、执壶、抱月瓶、八角烛台等。受伊斯兰文化影响,新出了花浇、水注、无裆尊、卧壶等器型。精致小巧的压手杯也是永乐青花瓷的新品种,在明代就受到高度的评价“永乐年造压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画双狮滚球,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次之。杯外青花深翠,式样精妙。”(谷应泰《博物要览》)天球瓶、单面扁壶、鸡心扁壶、双系扁瓶(抱月瓶)、桶形器座等也是新出器型。

  纹饰一反元代的繁缛,大多疏朗秀丽,笔意自然。图画花纹多为双钩填色,绘笔用小笔触,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颜色。圆器内外加花,并广泛采用器心绘画的装饰手法。龙纹,其威猛已不如洪武时期;缠枝莲花叶太小;有凤纹、锦纹、莲荷、枇杷、萱草、灵芝、牡丹、菊花、牵牛、阿拉伯文加缠枝莲纹、园景花卉、竹石芭蕉、枝果花鸟、婴戏、胡人歌舞、松梅、蟠螭、夔龙衔灵芝(摩羯鱼)、海水、海兽等纹。

  款识永乐青花瓷一般没有款识。只有官窑压手杯中见有“永乐年制”的四字篆字款,写在器里面中心,围以双圈线、单圈线和花瓣飘带;最宝贵的是青花双狮绣球心款、花心款、鸳鸯围款。民窑产品偶有“福、录(禄)、寿”等款字。

  底足大盘、瓶、罐等为细砂底,白色,有小块铁色斑;呈糯米粉状,摸之细腻滑润。也有釉底,釉底白釉匀净,釉薄处泛黄色,厚处呈浆白色或闪青白色,有些底釉开有细片纹。小器底足多施釉,有的底釉呈波浪纹;细瓷底足平切,足跟较窄。琢器器底足大多是边棱状,即削切痕明显。圈足露胎处泛火石红,足内墙多泛黄斑。盘、碗底心多是外凸内凹。

  断代提示

  永乐青花纹饰的线条中常有钴铁的结晶斑,这是由于钴料研磨不细所致。器物上构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其纹饰无论是粗笔写意,还是细笔描摹,均给人以清秀之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时已不见洪武朝盛行的以扁菊花为主题纹饰的图案。

  辨伪

  伪仿品瓷胎厚薄均匀,而真品胎较薄,迎亮可看见不均匀现象。永乐青花压手杯为历代所仿伪,明万历时产品青花色润泽而不浓艳,器形略大于真品;清康熙、雍正时产品酷肖真品,然而在胎釉、图案上带有清代风格;清同治、光绪时产品器型增大,胎重纹粗。近现代的仿伪品往往忽略其圈足之外的一道贴地凸线。

  清代雍正、乾隆时所仿之器,青料中铁锈点色泽较淡,为黄褐色,浮于釉面而不沉着入里。

  永乐窑基本无款,但从明正德年开始,就出现了仿冒永乐窑器款。其后,明嘉靖、万历,清康熙、雍正,清末民初都有仿款。历代仿款有青花写款、阴文刻款、阳文刻款三种;字体和写法也不一。款的外围常饰花瓣形图案,线条硬直欠流畅,也有的围以单圈。所以,凡以四字楷书或六字款写以器里与底足、口边者,多系后代仿制。釉里红

  永乐釉里红较之洪武时期进步明显,从近年发现的海水云龙杯、三鱼高足杯、松竹梅笔盒、缠枝牡丹纹大香、龙纹大碗来看,红色发色已经较正了,风格与宣德接近。甜白釉

  永乐窑新创品种。为明清瓷器中最重要的白釉产品。甜白瓷制作精湛,器形轻盈秀丽,是以前的白瓷所不能比拟的。古人用“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灸销”的诗句,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薄胎白瓷器的特点。釉色柔和悦目,似白糖色,给人一种“甜”的感觉。釉面洁白温润如玉,肥厚如脂、细腻。胎质高岭土质淘洗十分精细,铁含量降低,因而胎质洁白,胎壁极薄,有的甚至到了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

  纹饰暗花刻纹和印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莲、折枝花、瓜果等。可迎光透视。

  器型碗、盘、高足杯、双耳瓶、玉壶春瓶、执壶等。其中,以白瓷暗花小执壶最为典型。红釉

  永乐窑创新产品。为明清瓷器中最重要的红釉产品。它采用生坯挂釉,入窑高温还原一次烧成。〈景德镇陶录〉有“永器鲜红最贵”的说法。

  胎质胎体较轻,洁白细腻。

  釉色色纯红,光彩夺目,故称鲜红。因其像闪闪发光的红宝石一样美丽,因此又叫宝石红。由于这种红釉瓷常常被用来作祭器,故又有“祭红”之称。也有人称为“霁红”、“积红”的。红色鲜艳而匀润,又往往有暗花云龙纹装饰。

  翠青釉

  翠青釉为永乐窑新创的品种。其颜色极淡,玉质感甚强,宣德时期

  宣德时期只有短短的十年时间,却在中国制瓷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宣德窑的许多产品,都和永乐窑瓷器风格相似。在青花瓷方面,达到了最高水平。在颜色釉方面,继承了永乐窑的甜白釉瓷、翠青釉和红釉(霁红)瓷,以及仿定窑、汝窑器。其中以翠青、霁红、甜白三种瓷器为最佳。

  青花瓷

  宣德青花瓷与永乐青花瓷齐名,也是明清时期最重要的青花瓷产品。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著名。有“诸料悉精,青花最贵”的说法。

  胎质质地细腻,露胎处有米黄色斑点。

  釉色色带灰青,气泡密集,大小不一,层次很多,俗称“米汤釉”,釉面有橘皮纹状。

  青花发色采用“苏麻离青”进口料,呈色浓艳、稳定,由于晕散厉害,有水墨画的韵味;其色是蓝中泛绿或泛紫,有铁质褐斑深入胎内,并使表面凹凸不平的;也有色泽幽雅,铁斑浮出于釉面,闪烁金属光泽的。官窑器还有一种宣青,色纯蓝,没有黑斑,色调与康熙青花相似。可能是提纯的国产青料。宣德后期有青花瓷单用国产青料,其青花发色为浓艳的黑蓝中微含紫色并有浅淡的晕散。

  纹饰主题纹饰为动物和花卉。动物纹饰中以龙纹多见,有团龙、海水龙、蓝海水白龙、翼龙、蟠螭龙等,龙的形态特别凶猛;凤凰、麒麟、狮子、海兽波涛纹也常见,龙凤相配组成的吉祥图案应用广泛。花卉以缠枝花卉、折枝花卉、枇杷绶带鸟纹、石榴、葡萄、束莲纹的比重较大。除花卉果实之外,鱼塘水藻、松竹梅、佛八宝、梵文、仙山楼阁等纹饰也不少见。由于青花原料的限制,宣德人物图案并不多见,偶有仕女、婴戏、人物画面等。纹饰笔意豪放、生动,笔法酣畅流利;随意点绘没有轮廓,俗称“一笔点画”。用料有浓有淡,着色浑然庄重。青花不仅用来描绘主题文饰,还别出心裁地用作色地或陪衬,形成青花地空白花的新品种。

  器型器物造型敦厚凝重,品种繁多,有盘、碗、仰钟式碗、缸、罐、双系盖罐、贯耳瓶、天球瓶、玉壶春瓶、梅瓶、抱月瓶、扁腹绶带葫芦瓶、花浇、长颈方口折壶、长圆腹执壶、桶形花座等等。其中以大盘为多,按形制可分为收口盘、敞口盘、葵花口盘、折沿盘等。瓶、壶、罐等器物均为分段拼接。新创的器型有鸟食罐、蟋蟀罐。

  底足多为釉底。器物圈足以浅圈足为多。

  款识有“宣德年款遍器身”之说。大致规律如下碗、碟、盘—釉底的题在底面,砂底的题于外壁口沿下;高足杯、高足碗、高足盅—题于碗心、内壁;壶、瓶、花插、豆、水盛、鸟食罐—题于口沿;洗—题于口沿、内心、底面;花浇、瓷灯—题于腹;合碗、盖盒、文具盒—题于盖里和足内,所谓双加款。官窑有篆体“宣德年制”、分刻制暗款和青花题写两种,为永乐遗风。还有少量楷体“宣德年制”,最常见为“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德字”心上一横往往不见。六字款分为六字两直行、六字一直行、六字一横行等几种形式;有加双圈、单圈双框、单框的区别。还有青花题写,凸印阳文、镌刻阴文的区别。而宣德民窑款则仅见碗心“福”字一种。断代提示

  宣德青花首创了不同青料在同一件器物上交替使用,以浓淡深浅的颜色变化突出层次感的技法。形成了青色醒目,纹饰生动的特征,并为后世所效仿。

  由于宣德朝和永乐朝的青花瓷差别不大,故历史上有“永宣不分”的说法。这二者之间的区别,直到近期景德镇永乐、宣德官窑窑址的发现,才解决了这个难题。其区别有如下几点

  永乐瓷大多无款;宣德瓷大多有款,落款位置多变。

  永乐瓷胎较薄,器较轻;同样的器形,宣德瓷胎较厚,器较重。

  永乐瓷的釉层更莹润,器底圈足凝釉处,往往泛青绿色;宣德瓷的釉层较多气泡,釉面呈橘皮纹。

  永乐官窑做工精细,瓶罐等器型接痕修整细致,不象元代及明初那么明显,而宣德时少有接痕。

  永乐瓷大盘砂底细腻,宣德盘砂底较之略欠细腻,且火石红斑重于永乐。

  永乐瓷的青花发色偶然有糊混的现象;宣德瓷青花色则都较清晰,后期有单施国产青花料的现象。

  永乐瓷的纹饰多以植物纹饰为主,如花卉水果、松竹梅、芭蕉庭院等;宣德瓷的文饰有相当多的动物文饰与人物画面,构图比永乐瓷略满,图案纹样以及边饰更为丰富。永乐凤纹少见,宣德则凤纹多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4161.html

更多阅读

名人字画收藏常识 名人字画鉴定拍卖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跻身于投资收藏名人字画的行列,一方面收藏名人字画,可以怡情,陶冶情操,调节风水,另一方面还能给自己带去很大的利益空间,但投资收藏名人字画也是有风险的,收藏过程中就需要非常注意,必须掌握几点名人字画

008故宫藏元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元青花执壶鉴定拍卖

等 级:编 号:20110324174352970000需 要:20共享分格 式:.JPG尺 寸:2956×4402 像素下 载:分辨率:240 DPI大 小:9.512M下载数:方 式:昵友原创 (转载必究)颜 色:RGB收 藏:  关键词: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 元 缠枝 青花 青釉 龙泉窑 执壶 小

马达加斯加水冲玛瑙的选购与收藏 马达加斯加玛瑙吧

马达加斯加水冲玛瑙鉴赏与选购要点马达加斯加共和国(Madagascar),是位于印度洋西南部,非洲东南部的岛国,全岛由火山岩构成,火山喷发是形成玛瑙的重要先决条件,因此盛产玛瑙。马达加斯加是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岛屿,与非洲大陆隔海相望,中

声明:《明清瓷器鉴定与收藏 明清瓷器鉴定拍卖》为网友南野灵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