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的功效作用 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拼音名】Zhú Yè

【英文名】leaf of Henon Bamboo

【别名】淡竹叶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等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hyllostachyl nigra(Lodd.ex Lindl.)Munro var.henonis(Mitf.)Stapf et Rendle 2.Bambusa tuldoides Munro. 3.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McClure var.pubescens P.F.Li[Bambusa beecheyana Munro var.pubescens P.E.Li;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Munro) Keng f.var.pubescens (P.F.Li)Keng f.]

采收和储藏:随时采鲜品入药。

【原形态】1.淡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m,直径5-7cm,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耳及其繸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折,基部收缩;小技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cm,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技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工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长12-15mm;鳞被数目有变化,3至1枚或缺如,披钍形,长约3mm;花药长7-10mm,开花时,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顶生一长形之花柱,两者共长约7mm,柱头3枚,各长约smm,呈帚刷状。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 2.青竿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植株丛生,无刺。竿直立或近直立,高达15m,径约6cm。顶端不弯垂,竿的节上分枝较多;节间圆柱形,竿的节间和箨光滑无毛。 3.大头典竹 植株木质化,是乔木状。竿高达15m。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节上通常具毛环,节间通常较短;箨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贴生前向刺毛;释片基部较狭;释舌较长,长约5mm;小穗通常呈麦秆黄色;内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较长而密的缘毛。叶鞘通常被毛;叶舌较长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花期3-5月,笋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淡竹通常栽植于庭园。 2.青竿竹多生于平地、丘陵。 3.大头典竹生于山坡、平地工路旁。

资源分布:1.淡竹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2.青竿竹分布于广东、广西。 3.大头典竹分布于广东、海南及广西。

【栽培】

1.气候土壤:通常栽植于庭园。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省都有栽培,以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为佳。

2.种植:幼竹移栽。对施肥及土壤要求不严,可密集种植,按行距40cm,株距30cm开穴,每穴可栽植3-5株。

3.田间管理:出苗后,经常除草,浇水。

【性状】性状鉴别 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cm,宽1-2cm,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mm,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着叶面深绿色,无毛,北面色较淡。气弱,味淡。

【化学成份】叶含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酚类化合物和鞣质、皂甙、还原糖、蛋白质、多糖与甙类、蒽醌、香豆精和萜类内酯化合物、甾体和叶绿素。还含18种元素:铝、钡、锆、钛、铅、锡、镓、锶、铁、锌、镁、钙、锰、镍、铜、银及硼和硅。

【药理作用】有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作用,此外,还有增高血糖作用。

【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

2.切制:除去杂质,切段或揉成小团。

【性味】甘;淡;寒

【归经】心;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生津利尿。主热病烦渴;小儿惊癎;咳逆吐衄;小便短赤;口糜舌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注意】脾胃虚寒及便溏者禁用。

【附方】1.银翘散(《温病条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黄,脉象浮数。2.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主治伤寒,温热,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象虚实数。3.清营汤(《温病条辨》),清营透热,养阴活血,主治邪热传营,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口渴或不渴,或斑疹隐隐,舌降而干,脉数。4.清宫汤(《温病条辨》),清心解毒,养阴生津。主治温病误汗,液伤邪陷,心包受邪,症见发热,神昏谵语等。5.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透疹解表,清泄肺胃,主治痧疹透发不畅,喘嗽,烦闷躁乱,咽喉肿痛者。6.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主治心经热盛,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小溲赤涩刺痛。7.竹叶汤(《金匮要略》),治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8.三仁汤(《温病条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用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9.小蓟饮子(《济生方》),凉血止血,利水通淋,主治下焦瘀热,而致血淋,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或尿血,舌红脉数。

【各家论述】

1.《别录》: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竹叶的功效作用 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
2.《药性论》:主吐血热毒风,止消渴。

3.《食疗本草》:主咳逆,消渴,痰饮,喉痹,除烦热。

4.《日华子本草》: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痛头风,并怀妊人头旋倒地,止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癎天吊。

5.张元素:凉心经,益元气,除热,缓脾。

6.《纲目》:煎浓汁,漱齿中出血,洗脱肛不收。

7.《本草正》: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儿风热惊癎。

8.《重庆堂随笔》:内息肝胆之风,外清温暑之热,故有安神止痉之功。

9.《本草再新》:凉心健脾,治吐血、鼻血,聪耳明目。

10.《本草经疏》:阳明客热,则胸中生痰,痰热壅滞,则咳逆上气。竹叶辛寒能解阳明之热结,则痰自消,气自下,而咳逆止矣。仲景治伤寒发热大渴,有竹叶石膏汤,无非假其辛寒散阳明之邪热也。

11.《药品化义》: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经》曰,治温以清,专清心气,味淡利窍,使心经热血分解。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用为良剂也。又取气清入肺,是以清气分之热,非竹叶不能,凉血分之热,除柏叶不效。

12.《本草求真》:竹叶据书皆载凉心缓脾,清痰止渴,为治上焦风邪烦热,咳逆喘促,呕哕吐血,一切中风惊癎等症,无非因其轻能解上,辛能散郁,甘能缓脾,凉能入心,寒能疗热故耳。然大要总属清利之品,合以石膏同治,则能解除胃热,而不致烦渴不止。竹生一年,嫩而有力者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4594.html

更多阅读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大青叶的功效与作用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简介鱼腥草,主要生长在南方各省,具有较重的鱼腥味,不喜欢这种味道的人觉得很难食用,如果喜欢这种味道,鱼腥草就是一道美食,同时鱼腥草也具有天然抗生素等很多药用价值。下面就介绍一种简单又能充分保持鱼

薄荷叶的功效与作用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薄荷叶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薄荷叶,具有清凉祛热的特性,既可以做中药,也可以用来食用,无论是做饭、煮菜还是泡茶,都用其特殊的效果。薄荷叶的功效与作用——功效与作用薄荷叶的功效与作用 1、将薄荷叶做水,因为里面含有薄荷醇等因子,会让

金银花茶的功效与作用 玫瑰花茶的功效与作用

金银花茶有什么功效与作用?金银花的茎、叶和花都可入药,具有解毒、消炎、杀毒、杀菌、利尿和止痒的作用。金银花露是儿童夏天的防治痱子脓疮的佳品。新鲜的金银花带清香,含水量花蜜较多,农村儿童常采取花朵吸食蜜汁。鲜花茎晒干或按制绿

茴香的功效与作用 茴香苗的吃法

茴香的功效与作用——简介多年生草本,作一、二年生栽培。全株具特殊香辛味,表面有白粉。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夏季开黄色花,复伞形花序。果椭圆形,黄绿色。性喜温暖,适于砂壤土生长;忌在粘土及过湿之地栽种。春秋均可播种或春季分株繁殖。

枇杷花的功效与作用 铁皮石斛的功效与作用

枇杷花的功效与作用——简介蔷薇科,常绿乔木。树高一两丈,叶大长椭圆形边缘有锯齿,状似枇杷,叶面色深,叶背色较浅,生有绒毛,四时不凋。冬月开小花,黄白色,众花成簇具有香气,花瓣五出浅裂蒂大,三、四月成熟结实色青,有纤毛,后则黄,味甘可食。枇杷秋

声明:《竹叶的功效作用 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为网友叚靣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