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那么偏激《南京梦魇》 南京梦魇 百度云

为什么总有人那么偏激

陶短房

美国人朗恩·约瑟夫根据张纯如著作自费拍摄的纪录片《南京梦魇》,向世人展示了日寇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和南京平民遭历的劫难,自在视屏网站YOUTUBE上线迄今不到两个月,全球下载已达数百万,相关讨论排名高居第九,引起了全球强烈反响。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部在网上热播的作品,不但毫无悬念地被日本右翼威胁、围攻,而且颇出人意料地被中国国内一些网友指责、批评,让约瑟夫先生一度心灰意冷,差点让影片下线。


  我们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苛刻?

  对约瑟夫先生的指责和批评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学术性的,认为这部影片在资料引用上不专业、不准确,如重庆大轰炸,错用了纳粹德国飞机轰炸的画面;另一类是“道德性”的,认为制片人意在商业盈利,甚至“贩卖中国人的血泪赚黑心钱”,抨击其在炒作、在演戏,甚至用了很刺激、很尖刻的语言。

  对于前者,如能从历史真实的角度看问题,心平气和地与约瑟夫先生讨论,就是一种可取的态度。而后者则显然有些过于偏激。我们知道,约瑟夫先生对中国了解并不深入,更不是拉贝那样的大屠杀目睹者。他所产生的一切感受、情绪和判断,都来自于他所见到的第二手文献、影像和书刊,在此情况下,他能从中产生对南京平民的同情和对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义愤,并花费时间精力拍片、宣传,说明他具备了朴素的人道主义情感。谴责他感触不“真切”或“没有切肤之痛”,是毫无道理的苛求。

  约瑟夫先生是心理学和心理教育学专家,而不是专业历史工作者,对南京大屠杀的理解、对史实的把握、对资料的辨析自然存在不足,影片中出现硬伤是在所难免的。不要说他这样的外国业余人士,即使中国人自己研究自己的历史,同样有过层出不穷的瑕疵,不要说那些号称“历史正剧”的电视剧中常识错误不断,即使历史研究名家、大家,如晚清史专家罗尔纲先生、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同样曾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出过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中国人、专家尚且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苛求外国热心人完美无瑕?

  至于“意在赚钱”和炒作,这更是个似是而非的命题。退一万步说,即使人家真的有赚钱的念头,这又有什么?将心比心,有几个人做了一样东西出来,是为了赔钱的?大海不择细流,在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战争暴行、揭示南京大屠杀真相上,国际上更多人的关注、参与和推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如果所有热心参与的人士都赔得血本无归,而且像约瑟夫先生那样,日本右翼威胁于前,某些中国偏激者叱骂于后,他们中许多人将势必远离这一话题,这不是在客观上做了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蠢事么?这些偏激的做法,究竟是有利于批评日本军国主义,有利于揭露大屠杀真相,还是恰恰相反?


  做一个偏激的挑剔者的成本最低廉

  当今的中国社会上,偏激的挑剔者正大行其道,我们听到的指责声又何止是针对约瑟夫先生一人。曾有一位日本学者去北美高校举办二战主题艺术展览,结果被挑剔者认定“美化侵略战争,为日寇张目”,一时间网上围攻蔚为壮观,而事实上那位日本学者是个立场坚定的反战人士,所举办的展览目的在于揭露战争的残酷和罪恶,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围攻”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另一位国际著名影星,在一部故事片中与日本人有亲昵镜头,也被某些“民族主义者”作为“汉奸行为”大肆抨击,甚至在网上发起大规模抵制行动。至于投石、泼墨、污言秽语、人身谩骂,则更屡见不鲜,所针对的不仅是日本军国主义及其追随者,常常也包括一切日本人和与日本有关系的人,一切与他们的见解有所不同的人,甚至大方向相同、只是细节有所差异的人,按照他们的说法,凡是和他们“爱国言行”背道而驰的,都是“汉奸”、“卖国”言行,都理应被群起而攻之。

  事实上,做一个偏激的挑剔者是成本最低廉的:第一,不需要真正了解历史,只需记住几个口号;第二,不需思考、分析和辨别,只需不断重复那几个口号;第三,不需自己动手做什么,只需反对任何别人做什么,可以说要多容易有多容易,但他们对历史真相的贡献,却永远比不上实干者之万一。当前有些人姿态偏激、语言激烈,动辄指责别人“卖国”、“汉奸”,或对一些干实事的人横加挑剔、百般攻击,其实他们根本没弄清事情的原委,也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民族利益,更不见他们自己为澄清历史真相、捍卫民族利益做哪怕一点点有价值、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洗磨的事情。

  把排外等同于爱国,把以暴易暴等同于不忘历史,把正常的不同观点等同于汉奸和敌人,用这种狭隘、僵化的眼光看历史、看世界,必然会走入偏激、排他、自闭和固步自封的误区,从而和世界潮流、历史真相和民族利益背道而驰。这样不但不能真正地维护民族自尊,反倒会让本可以争取到的朋友和同情者误认为中国是一个不可理喻、难以沟通的国度,中国人是一群难以相处、不易沟通、不能心平气和探讨问题、不能求同存异互相包容的人。这样做貌似比谁都民族、比谁都爱国,实际上却是给中国、给中华民族的形象抹黑,并最终阻碍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损害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自信的民族必然是开放的

  一个强大的民族必然是自信的,自信的民族必然是开放的,中国历史上的汉、唐盛世都是海纳百川的开放时代,而闭关锁国的晚清却让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偏激;多一些包涵,少一些狭隘;多一些朋友,少一些对头,这对“南京大屠杀”问题的澄清、甚至对中国民族精神的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从网上得到的信息说,已经有很多华人在得知约瑟夫先生的困难后,主动给他捐款,这也让约瑟夫先生十分感动。

为什么总有人那么偏激《南京梦魇》 南京梦魇 百度云
  中国即将迎来奥运,全世界目光都集向这里,他们希望通过奥运这面镜子,看到一个更开放、更包容、更理智的民族,而不是一个狭隘的、偏激的、极端民族主义的民族。这种开放、包容、理智并不是商品上一层花花绿绿的包装纸,不可能为奥运量身定做,而只能在潜移默化中涓滴而成。

<环球时报>陶短房

2007-09-06

《南京梦魇》

2007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祭,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有一部片子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南京梦魇》,制片人是郎恩·乔瑟夫,他曾经由于拍摄《希特勒》而知名。

  《南京梦魇》的制做前后筹备近10年,从2005年初开始拍摄,从最初的120分钟版本到现在的77分钟版本,历经数十次修改。中文版制片人和配音是中央电视台的吴海燕。《南京梦魇》的拍摄得到许多华侨的赞助,因为作为第三方个人行为拍摄真实历史事件,是历史的真相得到了还原,使人们更加清晰的了解那段历史,华侨们捐款就是为了使这部纪录片能够得到有效推广,使更多人能够看到和了解真相。另外,《南京梦魇》2007年也将在日本上映。

  明年是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从去年开始,中国导演陆川、唐季礼,以及美国著名制片人泰德·莱恩塞斯、杰拉德·格林等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个历史事件。不过,有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已于日前率先登陆美国,并引发了轰动,这便是美国人朗恩.乔瑟夫筹备十年拍出的《南京梦魇》。另外,由美国在线投资的纪录片《南京》也于近日基本完成了拍摄,该片改编自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著作《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

  而中国导演的拍摄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希望作品能在明年12月南京大屠杀70周年纪念的时候和公众见面。

  《南京梦魇》耗资导演十万积蓄

  日前,电影《南京梦魇》(《Rape of Nanking》)在美国的加州、华盛顿州、纽约州等地试映50多场,每场几乎都是座无虚席,有时甚至连走廊和门外都站满了人。许多美国观众边看边流泪,放映结束之后,人们还沉浸在震撼中无法自拔。

  据报道,该片的制片人朗恩.乔瑟夫25年前就看到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文字记录,当时他就决定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籍,并花了20年的时间收集资料。正当他动手写书的时候,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问世了。于是,乔瑟夫放弃了写书的计划,转而准备用镜头来记录历史。经过近十年的筹备,《南京梦魇》2005年正式开拍,影片所花费的近十万美元全部是乔瑟夫自己的积蓄。

  由于这部纪录片从一个美国人独立的视觉来叙述史实,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许多在美国的华人被深深打动,并主动在影院当场捐钱,希望能够用这些钱来宣传这部纪录片。目前,在试映成功之后,乔瑟夫将10000个拷贝销售或赠送给了有关人士,并赠送了500个拷贝给美国的主流大报。目前,制作者正在准备将这部纪录片推向日本。

  中国版“辛德勒”将亮相央视

  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花了两年时间搜集资料,并整理出日军1937年在南京屠杀30万人、强暴2至8万妇女的暴行,在1997年写成《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一书,该书是第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专书,连续5月成为《纽约时报》书评的最佳畅销书。但张纯如前年11月疑因忧郁症发作举枪自杀。据透露,美国在线的副总裁泰德·莱恩塞斯在读到张纯如自杀的新闻之后,大感震惊,因此决定出资拍摄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南京》(暂名),目前该片已基本拍摄完成。

  影片的主要情节是十几个西方人,包括几名美国传教士和一个德国商人,冒着生命危险在南京建立了一个安全区,保护了25万中国人。据悉,该片的制作阵容十分强大,包括曾经获得奥斯卡纪录片奖的比尔·古登塔格,曾经获得格莱美奖的卢·里德,还有不少好莱坞的大腕都为该片出了力。制作方希望将这部纪录片拍成中国版本的《辛德勒的名单》。虽然之前有中国制片人希望加入拍摄,但莱恩塞斯认为故事由第三方来讲述更客观。目前,中国中央电视台已经花巨资购买了这部片子在中国的播放权。而该片还有望送往明年1月的圣丹斯电影节以及5月的戛纳电影节。

《南京梦魇》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A3NzA2MjA=.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5825.html

更多阅读

南京千百度女鞋 千百度女鞋官网2015款

  南京千百度女鞋是鸿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品牌,鸿国国际2012年正式更名为千百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千百度女鞋创立于1995年,如今已成为中国第二大中高档正装及休闲女鞋零售商。  1995年,包括陈奕熙在内的三个年轻人借钱凑足了5

电影《誓约》又名《TheVow》 the vow 百度云

佩吉和里奥是新婚夫妇,两个人都是艺术家,居住在芝加哥,并且疯狂地爱着对方。在一个雪夜,意外发生了。里奥死里逃生,但是佩吉却因些失去了五年的记忆。忘记了相爱的里奥,忘记了他们过往的幸福和疯狂爱的自己。

声明:《为什么总有人那么偏激《南京梦魇》 南京梦魇 百度云》为网友笶侕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