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叔读龚趣谈之二:姓氏说源话共工

姓氏说源话共工

----龚叔读龚趣谈之二

龚氏源于共工、姓启勾龙之类的源流之说,在唐宋众多姓谱典籍、私家谱牒中常有所见,但多相互引用语焉不详。有据此考证者;有牵强附会者;也有以“不容质疑”的结论,认定共工就是龚姓共主、姓氏鼻祖者。于是乎,画像供奉,顶礼膜拜。而“共工”究竟是谁?是神?是人?半人半神?是氏族部落名称?是部落首领名称?还是古代官职?在长达数千年的远古时代,有多少共工在神话传说与典籍文字中存在过?礼拜者多不甚了了,人云亦云地搞祖先崇拜,盲目从众地像而祭之,跪而拜之,引人发笑。

戏将神话当信史,姓源共工是传说。龚叔辑集神话传说、历史典籍有关记载,笔记作文话说共工氏,不为探讨龚姓姓氏之源,考证共工是否真是龚姓鼻祖。纯为阅史心得,自娱消遣,供朋友分享,观者莫诧。

如同诸多人类的远古文明史一样,中华远古文明史就是一部神话传说史。以盘古开天地、燧人取火、女娲造人(补天)、伏羲演卦、神农尝百草、共工怒触不周山、尧舜禅让、大禹治水,夸父追日…等等神话传说,演绎着中华远古文明发展。史说三皇五帝到夏禹时期,中华人类正经历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渔猎文明到农耕文明、公有制到私有制、原始部落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文明发展。这些史界分为伏羲女娲、炎黄、尧舜、禹等不同时期的历史,以扑朔迷离的史传传说记载在《尚书》《国语》《史记》《山海经》《淮南子》…等多种不同版本的历史典籍之中,以荒涎不经的神话传说告诉人们些许历史信息。其中,共工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里都有出现,这些传说勾勒出的共工,既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祇,也是真实存在的若干历史部落首领人物,更重要的是一个中国最古老的氏族、氏族部落、氏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这个氏族叫共工,族称共工氏,他们的历代首领都叫共工(当然有时也有个别具体的名称,如:康回)。这些传说隐约地勾勒出共工氏所处的不同时期以及与共工氏相关的炎帝(神农氏)后土(句龙氏)、四岳(有吕氏)…等人物、氏族的关系。在华夏民族由众多的氏族转向氏族部落,再形成氏族部落联盟集团,最后到国家,不同氏族部落联盟因生存、权利而争战、融合的数千多年间。共工氏部族与以三皇五帝为代表的正统氏族部落势力有过多次战争与融合,屡战屡败。在世代相传的古史传说中,这个失败的部族和它的首领从此背上了恶名,它经历过强盛、战争、迁徙、衰落、分裂,一直顽强地生存着,最后融合于中华各民族之中。

如今人们熟悉有关共工氏的故事,是有名的“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毛泽东在其诗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歌颂造反的红军,“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句中有段注释,摘录分享:

“关于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国语周语》:‘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坠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韦昭注:‘贾侍中〔指后汉贾逵〕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颛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也’。)《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当其(按指女娲)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缺’。

毛按:诸说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是胜利的英雄。你看,‘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他死了没有?没有说。看来是没有死。共工确实是胜利了。”

这首词发表于《人民文学》一九六二年五月号,毛泽东的原注是毛的秘书田家英翻查了有关共工的古典文献后,由毛加上去的。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共工如同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女娲、神农、祝融…等神话人物造型,“共工,人面蛇身朱发。”人面蛇身隐喻着古老的氏族图腾,有考为龙的传人。《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共工虽有凶名,其罪如洪水滔天。却因善治水成了水神,掌控着洪水。与火神祝融、农神神农、战神蚩尤、社神后土…等远古历史人物都成为神祗,受人立祠祭祀崇拜。其中社神后土,传说也是共工氏的子族。

一个“怒触不周山”的神话传说,共工分别与祝融、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唐尧(陶唐氏)、虞舜(有虞氏)…等不同对手都发生过战争,可见共工氏一族的悠远历史。从毛泽东注所引典籍及其他典籍传递的历史信息中见:共工氏早在伏羲女娲时期就已经存在,有史家考证说共工氏列于伏羲氏后,约与神农氏同时,这是中华文明由渔猎文明渐转农耕文明的原始部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到炎黄时期,共工氏与炎帝同属炎帝部落联盟集团。有说炎帝即神农氏,也有说神农氏早于炎帝,或炎帝族属神龙氏。有说为共工氏为炎帝裔,更有传共工为炎帝世系十数世孙之说。据史料记载:炎帝族是一支姜姓的古羌部落与其他部落长期发展而成的部落联盟集团,存在于神农氏时期,有数百年历史,非一代一人,早于黄帝(轩辕氏)。炎黄之战后,战败的炎帝族部分融入黄帝一族,部分迁徙远离中原,炎黄子孙之说就源于此民族的融合。共工的传说还有在颛顼、帝喾时期也“怒触不周山”“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淮南子·本经训》这说明曾为炎帝族成员的共工氏族至舜尧时代仍生存在中原,并且势力强大。神话传说表明一支屡屡战败迁徙的氏族--共工氏,在中华民族融合过程中的历史存在。

日月交辉,斗转星移,天倾西北。百川汇流,江河东流,地斜西南。天旱水涝,洪水漫漶,本是自然。将洪水归罪于共工,既有人们对治理水患之害的不同认识,也有统治者对手之间非与罪的借口。在生产力低下的原始部落社会,人类逐水草而迁徙,择地而定居,由渔猎到农耕,与大自然争生存、求发展。洪水淹漫为患,天灾酿成人祸,治水即治人,治水的成功往往就是成功的统治。共工氏善治水,其法“壅防百川,坠高堙庳,”就是以堵截的方法,修筑堤防,削平高丘,填塞沼泽,整理水土,以利农耕,求得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扩张与发展。《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夫下。”在部落或部落联盟时期,农耕部落面对不可抗拒的洪涝灾害,用以邻为壑堵截水患的方式,实为维护自身利益,必然引发不同部落、部落联盟的矛盾,为了部落的利益、权力的争夺,而引发战争。

炎黄战争之后,在五帝之颛顼时,共工氏应是一支强大的氏族部落集团。《国语·鲁语下》:“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共工氏因善治水而强盛,联合其他部落,一度组成为拥有九个氏族部落的部落集团,成为中原九州各部落的首领,能与统治中原的部落联盟进行争战。《淮南子·原道》:“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是故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也。昔共工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辛(帝喾)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此说与毛所取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共工氏与高阳氏(颛顼)争战不同。不论颛顼、帝喾,都还原了曾为炎帝族集团的共工氏与黄帝的继承人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争夺统治权的战争,这些战争实际就是炎黄战争的继续。称霸九州的共工氏,一再向权力挑战,结果失败。在对水患是堵与导的政治争议中,在为统治权利的王与霸争战中,共工始终扮演着造反派,失败者的角色,屡败屡战。战败的共工氏真“宗族残灭,继嗣绝祀”?共工死了,其不屈的精神屡在神话中出现。共工氏未亡,以不同子族的形式在典籍中不时出现。

《国语·鲁语下》:“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左传·昭公廿九年》载:“共工氏有子曰句龙(勾龙),为后土,后土为社。”汉代蔡邕著《独断》:“社神,盖共工氏之子勾龙也,能水土,帝颛顼之世,举以为土正。天下赖其功,尧祠以为社。”这些史载说明失败的共工氏族并未完全解体,子族的句龙氏,以“能平九土”的能力,臣服于颛顼,做了土正(官职)。由善治水到善治土,共工氏与其后代的历史发展证明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左传》“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上古男称氏,女称姓。女子称姓是为“别婚姻”。姓本义生也,上古诸姓多代有女旁,是为母系社会孑遗,以示血缘的联系。男子称氏是为“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是氏即有所居之土”,氏有“分裂、分支”之意,与对土地的支配有关,有地缘、血缘、族缘的关系。有史家将“有子”一句解释为儿子,似有商榷之处。上古一氏不迁不灭,可跨数百上千年。甲生乙,乙为甲子,孙为子姓。氏有分立之义,甲氏生乙氏,乙氏“甲之子(孙)”,这子(孙)应理解为氏族分立的子(孙)族为妥。

共工氏所处九州之地,有史家认为,位于河南西部的伊水和洛水流域之间,古称九州,或源于昔共工氏联盟的九个氏族。再往西山区,后来还存有称为九州之戎的部落,或是战败迁徙共工氏联盟的余族。也有说共工氏一族后来就生活在古共地,即今河南省卫辉一带,北邻山西南部,至殷商尚有共方古方国存在,共方或即龚方,共人或为共工氏之余族?未有定论。西周有姬姓共国封在古共地,有著名的共伯和,这与共工氏没有关系。

在五帝之尧舜时,除共工氏子族句(勾)龙氏后土,在尧时己立祠祀为社神。共工氏仍存在,首领仍叫共工。《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唐尧挑选接班人的一段对话:“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讙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又曰:‘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尧曰:‘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曰:‘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九岁,功用不成。……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讙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

从《史记》这段对话前半段可见:除政治的思量外,治水仍是统治者考虑接班人的大事。共工“旁聚布功”能加入竞选,能试任“工师”也说明共工氏在石、铜器并存发展的时代,一族之众不仅会治水,也善冶矿工具,氏族与聚合的氏族部落集团仍有强大的实力和势力。共工善为言语,行为不正,貌似恭顺,其罪漫天,早是统治者眼中钉。或因财大气粗,顾了自已氏族利益,触犯统治者利益,最后获得“淫僻”(邪恶不正)的罪名。

格外一句“似恭漫天”句即为成语“象龚(恭)滔天”之源,此龚,仅字义为恭通假,不能因此将龚姓与共工挂勾。

《史记》这后半段则与《尚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记载大致相同。有史家考:舜尧之间的禅让实际是场官庭政变,以“四凶”“四罪”之名,铲除异己,是舜帝为巩固权力正名之举。黄帝嫡系的驩兜因支持共工遭流放,与共工同法治水的鲧被诛,以及支持尧子丹朱的三苗都成了共工同伙。而为共工氏“从孙”的四岳氏,即推举鲧治水的“岳”首领伯夷因深得尧信任,可对尧“强请试之”推荐鲧,当鲧治水无功,洪水依然肆虐,鲧获罪被殛,四岳氏未有责任。至夏禹时,《国语·周语》:“昔共工弃此道也……共工之从孙四岳佐之(伯禹)……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氏曰有吕,谓其能为禹股肱心膂以养物丰民也。”四岳氏又助大禹治水有功,封闾,氏称有吕氏,赐姓姜,以后衍出齐、吕、申、许四姓。氏之“从孙”,可理解为从属子族的氏族。曾经从属于共工氏部落联盟的四岳氏或因氏属不同?在政治上己与共工氏分道扬镳。商周有著名的姜太公望,有吕氏,名吕尚,吕姓始祖也,就是四岳氏后裔。

舜时设立主管矿业的官职,也名叫共工。史载:任共工者名“垂”(倕),共工成了主管矿业的官职名。这位“倕”相传为共工氏后的垂氏?此官名是否因共工氏的职业而名,不得而知。

中华三皇五帝神话传说中的共工氏,作为水神神祗,享有配祠祭祀。作为身负恶名的氏族“宗族残灭,继嗣绝祀”在夏商周三代以后的历史记载中渐失踪迹。共工氏之族裔,不论勾龙氏、四岳氏、夸父氏以及其他有血缘、族缘关系的氏族都不再见以“共工”名义出现。共工氏从孙四岳氏史册有载,子族勾龙氏之后却不再见史有之记载。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过多少无涯过客。”三皇众说不一,五帝是非难辨。世代口传的神话传说,虽能道出些许远古历史,但历史多为胜利者言,神话传说的矛盾重重,疑窦丛生,不可细究。作为炎黄子孙,作为老百姓之龚氏,究竟是共工氏、勾龙氏部族的何支后裔?姓氏是如何演衍?始姓龚于何时?因何而来?从传说中不得而知。

有史说“勾龙之后有勾氏、勾龙氏、共工氏、信氏、垂氏;共工氏衍生共氏、龚氏;信生夸父;垂生噎鸣(即伯夷)。又说“后土生噎鸣。”“信生夸父”也是《山海经》追日的夸父。夸父到西方追日,干死了,后来呢?…,神话传说也没讲不下去。

龚氏源于共工,只能是个传说。一个跨越数千年、姓氏演衍无痕、屡屡失败迁徙无踪迹的共工氏族,难以与数千多年后的姓氏直接联系考证,强求出不容质疑的祖先来。若说龚氏源于炎帝--中华民族,同为炎黄子孙,确不容质疑。

龚姓源于何姓?史籍载:炎帝神龙氏姓姜,共工氏何姓?若与炎帝姓同氏不同,结成联盟互为一族,炎帝族解体后共工氏依然存在,也应姓姜。共工氏子勾龙氏又何姓?勾龙氏即为后土,有说后土姓姤,姤为黄帝裔子姓,难道依附黄帝族改了姓?商龚姤尊龚姤,即来自龚的姤姓女子。共工从孙四岳氏,或为炎帝姜姓遗族,曾从属于共工氏子族。封闾,改有吕氏,赐姓姜,难道四岳氏此前不姓姜?有该是何姓?又有史家认为:因共工二字合音似鲧,鲧或为共工,可史载鲧为黄帝轩辕氏裔,姓姬。而鲧子伯禹,却姓姒,名文命,夏后氏。鲧禹父子异姓又何故?百思不得其解,有待探究。姜、姤、姬、姒等姓均为母系部落之姓所遗,有古老母系血统。有出土青铜器金铭显示,商尊有龚姤,周鼎有龚姒,均为二位来自龚氏的异姓女子。西周颂鼎簋壶铭有颂父龚叔、母龚姒的称谓,说明己有龚氏存在。至汉代,氏姓合为一,才始见典籍有龚氏男性姓名人物出现。夏商时有工方、共方、龚方、邛方等古方国名存在,共与龚字通假,工与龚音略同,或与共工有关。但无实据,也不能牵强定龚氏姓源于共工。龚氏若因方国名为氏,共方、共地、龚方,或与共氏、龚氏有关,与远古共工氏也不直接联系。东周时有淮夷群舒方国中确有舒龚一族存在,有史家考舒龚为原居中原的共工氏遗族龚人与偃姓舒人的结合,战国时群舒被楚国灭亡,其族包括舒龚一族从此无踪,所居的龚丘(供丘),至今地名犹存,传说着龚氏的历史信息。

三代茫茫,史不可追。共工氏虽有神话、历史传说。“龚氏源于共工,姓启勾龙”无史据可溯,都是唐宋以后的姓谱谱牒的说法,可信、可疑,可思,可辨析,不可盲从盲信。

至于有香港注册某组织机构自称是共工与共伯和的后代,据“流共工于幽州(陵)”的传说,组团去北京密云水库水底寻觅古“共城”,不过是场仿考古的儿戏。拟从水中土堆里问出个龚姓姓氏源由来,建个现代“共城”古迹,不过是一场彰人耳目的商业旅游游戏而己。众所周知,共工与共伯和是两不搭界的历史人物。

本文纯属个人阅史心得,娱乐自遣。笔记难免疏漏,与朋友分享,观者见仁见智,切莫当真。有关人士也莫对号入座。

近来龚叔探究巴渝文史,偶有对賨人历史的理解。有趣的是,话说共工氏后勾龙氏后有龚氏。先秦巴渝土著亦有龚姓賨民,此龚即为古“濮、賨、苴、共、奴、儴、夷涎之蛮”之共人。相传勾龙氏后有勾氏,巴蛮亦有勾(芶)姓。共工部属相柳被诛,其后为相氏,巴廪君蛮五姓即有相氏后,这些巴蜀早期土著大姓部族,存在于夏商之际,至汉晋存在,信史有载,史家有考,氏姓合一,早于中原,虽被称为蛮夷,却同为炎黄子孙,融入华夏民族。

容有暇另加整理,与网友分享,且听龚叔读龚趣谈之三:话说巴蛮亦有龚,史聊賨人七姓龚。

笔记文稿,未经充许,不得摘抄、转载。

龚叔
龚叔读龚趣谈之二:姓氏说源话共工


2013年9月草于重庆渝中正阳居

2014年明前改于重庆南山,贴于新浪[巴渝龚氏家园]

联系邮箱:gj4135@qq.com同姓交流QQ群:2835090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5871.html

更多阅读

谋略例话之二:攻打曾头市,宋江巧谋寨主位

谋略例话之二:攻打曾头市,宋江巧谋寨主位三打祝家庄之后,宋江在梁山拥有更多的嫡系力量,在梁山的主导地位也更为巩固,特别是原来是晁盖班底的关键人物吴用,开始倾向于宋江,聪明的吴学究看出了宋公明更具有统帅的才能,这位军师开始靠近宋江

读后感之二:无怨无悔的爱——读《长途跋涉的肉羹》有感

读后感之二:无怨无悔的爱——读《长途跋涉的肉羹》有感今天,我作了一篇阅读,名字叫《长途跋涉的肉羹》。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在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因出去开一次农会,所以吃上了这一辈子最好吃的肉羹。作者笔下最好吃的肉羹,是父亲从遥远

在美国听课之二:USA美国概况

在美国听课之二:USA(美国概况)范维胜为了进一步了解美国的教育理念,休斯顿大学公共政策中心的郭勇先生给我们讲了美国的概况。美利坚合众国(UnitedStatesofAmerica),简称美国,是由50个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

经典黑马形态之二:倒拨垂杨柳

经典黑马形态之二:倒拨垂杨柳定义:“倒拔垂杨柳”顾名思义就是力发千钧,拔根带土,名利功成!在股市的上升趋势中,庄家在潜收集期没有拿到足够的筹码,又遇股指强势上扬,庄家不得不抢筹,从而使股价连续跳空飙升(很多时候是一字形)。但在股价飙升的

转载 秋波媚媚2012年最后一篇正文之二:

秋波媚媚2012年最后一篇正文之二:(2012-12-22 15:12:12)转载▼标签:转载分类:宏观经济原文地址:秋波媚媚2012年最后一篇正文之二:作者:小刀砍大树苏德战争开始后,中国地位突然的大比例的上升了。中国从来就重要,但这时是能改变世界的。中苏

声明:《龚叔读龚趣谈之二:姓氏说源话共工》为网友當你為誰夢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