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坛:研究 五代十国时期那些人和事儿十国篇

五代十国时期那些人和事儿【十国篇】

(中华良子研究)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891年~979年)的合称,也指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赵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合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五代十国概述:①在中国历史上,汉朝和唐朝是大多数国人最为骄傲的时代,汉家雄魂,唐家气魄,自古以来便为史家所称道。汉朝常被称为第一帝国,唐朝被称为第二帝国,也确实是中国人最乐于提及的,可见汉唐对今日国民心态影响之深远。②汉唐之后都是两次大分裂时期,一次是汉朝之后极为著名的三国,另一次便是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和三国的历史轨迹极为相似,但和三国的历史知名度相比,五代十国则有些落落无闻,而对于现代中国而言,五代十国的历史意义远在三国之上。③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宋朝建立前,在中原地区存在的五个政权,朱温建立的梁、李存勖建立的唐、石敬瑭建立的晋、刘知远建立的汉、郭威建立的周。在历史,这五个短命小朝廷都被视为正统,这个正统可以一直算到现在。④十国是指杨行密建立的吴、李建立的南唐、钱建立的吴越、王建建立的前蜀、孟知祥建立的后蜀、马殷建立的楚、高季兴建立的荆南、刘隐建立的南汉、王审知建立的闽以及刘崇在今山西建立的北汉。这还没有包括刘守光建立的燕政权、李茂贞建立的岐政权、周行逢建立的湖南政权、留从效和陈洪进建立的清源军、张氏和曹氏在大西北建立的归义军。以及契丹贵族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辽,在云贵高原一带的大理政权。⑤从政权传承的角度来看,五代开始于公元907年朱温废唐称帝,终于960年赵匡胤废周建宋。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五代十国应该从王仙芝、黄巢起义算起,一般是以公元880年黄巢入长安为起点,到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为止,差不多一百年的历史。这和三国一样,如果把三国从公元220年算起,那么三国历史的韵味便至少去掉了十分之七,谁会看没有吕布、貂蝉、曹操,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三国?⑥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虽然和三国大抵相当,但这一时期政权远多于三国,所以过程之曲折、斗争之残酷、命运之无常,让历史都为之震憾。历史总是这样,惊心动魄之后,是无限的感慨。

十国之一:前蜀(907——925年,计18年)

前蜀(907年—925年),五代政权之一,王建所建,定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2主,共18年。

一、前蜀开国皇帝王建时期(907年——918年,在位12年)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五代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出身无赖,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文德元年(888年),王建投奔成都,为陈敬所阻,于是开始攻打西川。历经三年苦战,王建夺下西川,被封为西川节度使。此后,王建接连击败黔南节度使王建肇、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拔思敬,占有两川、三峡,取得山南西道,被封为蜀王,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天复七年(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因不服后梁而自立为帝,国号蜀,史称“前蜀”。王建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蜀中得以大治。在位12年,庙号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葬于永陵。

二、前蜀后主王衍时期(918年——925年,在位8年)

王衍(899年926年5月2日),字化源,初名王宗衍,许州舞阳(今属河南舞钢)人,前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母贤妃徐氏,五代十国时期前蜀最后一位皇帝。王衍即位后,荒淫无道,委政于宦官、狎客,好微服出游民间,日夜饮酒,爱好奢侈,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蜀人不得安宁。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朽。919年(乾德元年),加尊号为圣德明孝皇帝。925年(同光三年),后唐庄宗李存勖遣魏王李继岌、郭崇韬等发兵攻打前蜀,王衍带着棺材,自己绑缚着出降后唐,前蜀灭亡。王衍被封为通正公。公元926年(同光四年)四月,他们走到秦川驿时,后唐庄宗采纳伶人景进的建议,派遣宦官向延嗣诛杀王衍及其宗族,王衍被杀时,终年二十八岁。王衍很有文才,能作浮艳之词,著有《甘州曲》、《醉妆词》等诗,流传于世。

十国之二:后蜀(934年——965年,计31年)

后蜀(934—965年),五代政权之一,孟知祥所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2主,共31年,965年灭于北宋。

一、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时期(934年,在位7个月)

孟知祥(874年-934年),字保胤,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开国皇帝。孟知祥是晋王李克用的女婿,在后唐深受重用,历任中门使、马步军都虞候、太原尹、北京留守,后担任西川节度使。唐明宗继位后,孟知祥产生了据蜀自立的念头。此后,孟知祥不听后唐朝廷诏令,甚至一度举兵造反。933年,孟知祥吞并东川,占据两川之地,被朝廷封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剑南东西两川节度使、蜀王。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称帝,改元明德,建立后蜀。同年七月,孟知祥病逝,在位仅7个月,终年61岁。

二、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时期(934年——965年,在位31年)

孟昶(919年965年7月12日),初名孟仁赞,字保元,祖籍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沙河孟石岗),生于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后蜀末代皇帝。在位31年,享年47岁。孟昶即位初年,励精图治,衣着朴素,兴修水利,注重农桑,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后蜀国势强盛,将北线疆土扩张到长安。加尊号“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但是他在位后期,沉湎酒色,不思国政,生活荒淫,奢侈无度,连夜壶都用珍宝制成,称为七宝溺器。朝政十分腐败。后蜀广政三十年(965年),宋师在大将王全斌的指挥下以两路伐后蜀,蜀军与宋军在剑门关外进行一场大战,蜀军全军覆灭,后蜀精兵被全歼,灭亡之势已不可免了。宋军包围成都府,孟昶投降,后蜀灭亡。孟昶被俘后被封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居住在汴京。次年即965年,孟昶郁郁而终(一说被宋太祖毒死)。 孟昶一般被称为蜀后主。

1.官箴。孟昶当政时,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但鉴于前朝国君王衍因吏治腐败而亡国的前车之鉴,于后蜀广政四年(公元941年)撰写了这篇振奋人心的“官箴”,颁于郡国,以期让官员们“历历在目”,“则必能隐惕于其心”,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孟昶941年创作的《官箴》24句96字:“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2.春联。我国最早的春联出自后蜀末代皇帝孟昶。春联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民俗相结合的产物。通常认为春联始于五代。《蜀杌》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大概是有记载的最早的春联。公元964年春节,孟昶作此联,公元965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等掳走,同时委用了一个名叫吕余庆的人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另外,宋太祖已于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为“长春节”,即所谓“圣节”。孟昶降宋之时,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这种情况与联语是一种巧合,还是预先知道,今亦不可考了。不过,孟昶写下的这副春联在我国对联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却是无可否认的。

十国之三:南吴(902年——937年,计35年)

吴(902年-937年),五代时十国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亦称南吴,弘农,淮南。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天复二年(902年)受封为吴王。建都广陵(即扬州),称江都府。杨行密注意招集流亡,奖励农桑,使江淮一带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吴最强盛时,有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唐天二年(905年)杨行密死,其子杨渥继位,大权旁落。919年,杨行密子杨隆演称吴国王。吴天祚三年(937年)为南唐所灭。吴共历4主,35年。杨吴的统治地区包括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一部分。

一、南吴奠基人杨行密时期(902年——905年,在位3年)

杨行密(852年905年),字化源,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人,唐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其奠基之吴国,实现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得以实现,为禅代的南唐奠定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有“十国第一人”之誉。唐乾宁二年(895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农郡王。天复二年(902年),进中书令、封吴王,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时年54岁,谥号武忠,其长子杨渥继立。顺义七年(927年),杨行密第四子杨溥称帝,追谥杨行密为武皇帝,庙号太祖,陵名兴陵。

二、南吴景皇帝杨渥时期(905年——908年,在位3年)

杨渥(886年—908年6月9日),字奉天,南吴太祖杨行密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05年—908年在位。杨行密在位时任牙内诸军使,杨行密晚年,被任命为宣州观察使。905年,杨行密去世时,虽对他不满意,但因其他的儿子年幼,只得将他召回嘱咐后事,并指定由右牙指挥使徐温、左牙指挥使张颢辅佐他。同年十一月,杨行密病死,杨渥继位。杨渥生性喜好游玩作乐,左牙衙指挥使张颢、右牙衙指挥使徐温屡劝不听,其亲信又不断欺压元勋旧臣,将领们颇感不安。907年,张颢、徐温发动兵变,控制军政,杨渥大权尽失。同年五月,张颢与徐温派人将杨渥杀死,时年23岁。其弟杨溥称帝后,追谥杨渥为景皇帝,庙号烈宗,陵号绍陵。

三、南吴宣皇帝杨隆演时期(908年——921年,在位13年)

杨隆演(897年—920年6月17日),字鸿源,初名杨瀛,又名杨渭,南吴太祖杨行密次子[1],南吴烈祖杨渥同母弟,母夫人史氏,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08年,徐温、张颢弑杀杨渥,拥立杨隆演继位。919年,杨隆演即吴王位,改元武义。920年,杨隆演受徐温欺侮忧郁而死,时年二十四岁,谥号宣王。其弟杨溥称帝后,追尊庙号高祖,谥号宣皇帝(《旧五代史》作惠皇帝),葬于肃陵(今地不可考)。

四、南吴睿皇帝杨溥时期(921年——937年,在位16年)

杨溥(900年—938年12月23日),南吴太祖杨行密四子,南吴烈祖杨渥、南吴高祖杨隆演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君主。920年(武义二年)杨隆演去世,杨溥为徐温所迎继吴王位,921年,改元顺义。927年(顺义七年),即皇帝位,改元乾贞。南吴于杨隆演及杨溥在位时,军政大权皆操之在徐温、及其养子徐知诰(李)父子之中,之所以即位,只是为徐氏父子篡位称帝之准备而已。公元935年(大和七年)九月,杨溥加尊号为睿圣文明光孝应天弘道广德皇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祚。李进位太师、天下兵马大元帅,封齐王。公元937年(天祚三年),李建齐国,建立宗庙、社稷,设置左右丞相以下官职,以金陵为西都,广陵为东都。同年十月,杨溥派江夏王杨琳奉册禅位给齐王李,南吴灭亡。李为杨溥上尊号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五国故事》作“高尚思玄崇古让皇帝”),并将其迁居润州,修建丹阳宫让他居住,杨溥从此身穿道服,学辟谷食气的方术。次年(938年)十二月,杨溥在丹阳宫幽禁而死,时年38岁,谥号睿皇帝。

十国之四:南唐(937年——975年,计39年)

南唐(937年-975年),属于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中主李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500万。南唐三世,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南唐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历代王朝中,帝王平均寿命最长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平均每帝享年54岁(?)。

一、南唐先主李昪时期(937年——943年,在位6年)

南唐烈祖李[biàn](888年—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五代时期南唐建立者。原称“徐知诰”,是南吴大臣徐温养子。南吴顺义七年(927年)徐温去世,徐知诰与徐温亲子徐知询争权,徐知诰趁徐知询入朝的机会,将其扣留,自此完全掌握南吴政权。天祚元年(935年),进封齐王。天祚三年(937年),改名徐诰。同年,篡夺南吴政权,即皇帝位,建立南唐,改年号升元。升元三年(939年),恢复原姓,并改名李。李登帝位后,勤于政事,并兴利除弊,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然而因服用方士丹药中毒,个性变得暴躁易怒。升元七年(943年)背上生疮,不久病情恶化去世,享年56岁,谥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子李继位。

1.文化。在青年时代就“以文艺自好”,崇文重教,他的身边不乏文人雅士,所谓“谈笑有鸿儒,往事无白丁”。当政后非常重视征集文献图集,他将从各地征集的三千多卷图书,收藏在他治理升州时设置的“建业书房”,为南唐日后成为“文献之地”开了先河。“谈笑有鸿儒,往事无白丁”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原文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南唐中主李璟时期(943年——961年,在位18年)

南唐中主李(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享年46岁。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三、南唐后主李煜时期(961年——975年,在位15年)

李煜(937年978年),五代十国时南唐第三位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相传生于天祚三年(937年)七月初七,为南唐元宗李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八日于京师里第卧疾而卒,一说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享年42岁。李煜虽不精于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相见欢》等。被誉为“千古词帝”。人物评价:李煜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君,在文学上却是一个文学家,诗人。其主要成就在诗词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如《长相思》,《浣溪沙》等。被俘后,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等。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相见欢》之一。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相见欢》之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4.澄心堂纸。五代十国南唐的后主李煜所作成的纸,因其卓越的品质被评为中国史上最好的纸。五代南唐后主擅写诗词,喜欢收藏书籍和纸张,为此将金陵官府的一幢房子命名为澄心堂,作为作诗藏书之地。南唐后主还特地令四川造纸工匠来到澄心堂,仿照蜀纸制成一种质地优良的新纸,并命名为“澄心堂纸”。因为澄心堂纸的质量非常好,以至一纸值百金,是纸品中的佼佼者。此后宋朝、清朝也都学习南唐的技术,生产并使用了这种纸。

十国之五:吴越(907年——978年,计71年)

吴越国(907~978),中国五代十国之一。钱所建。自公元907年立国至978年归宋,共立国71年,三世五王。建都杭州。盛时疆域13州,约为今浙江全省、江苏西南部、福建东北部。吴越国统治不到百年,可在杭州境内却兴建了150多座寺院与数十座塔幢,为杭州成为著名的佛教风景胜地奠定了基础,从此便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誉。

一、吴越创建者钱镠时期(907年——932年,在位26年)

(liú)(852年-932年),字具美(一作巨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钱在唐末跟随董昌镇压农民起义军,累迁至镇海节度使,后击败董昌,逐渐占据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天复二年(902),唐封他为越王。904年(天元年),改封为吴王。907年(开平元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并封钱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钱在位期间,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钱在位年26年,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卒。终年81岁,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临安钱王陵。

二、吴越文穆王钱元瓘时期(932年——941年,在位10年)

钱元(887年941年),字明宝,原名传。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第二任君主,武肃王钱第七子。钱元早年曾历任盐铁发运巡官、尚书金部郎中、检校尚书左仆射、内牙将指挥使,在讨伐叛乱、抗击贼寇中立有大功。918年,钱元被任命为为水战各军都指挥使,讨伐吴国,大败吴军,迫使吴国于吴越讲和,因功任镇海军节度副使、检校司徒。后历任检校太傅、同平章事、中书令等。928年,钱元被钱立为继承人,被朝廷封为镇海、镇东节度使。932年,钱去世,钱元继承父位。933年,后唐赐封钱元为吴王。934年,进封吴越王。937年,又被后晋封为吴越国王。941年,钱元因府署着火,惊惧得病。同年八月二十四日,钱元去世,时年55岁,庙号世宗,谥号文穆王,葬于今浙江省萧山县龙山。

三、吴越忠献王钱弘佐时期(941年——947年,在位7年)

吴越忠献王钱弘佐(928年-947年),字符,五代时期吴越国第三任君主,为钱元第六子。后晋天福六年(941年),钱元去世,钱弘佐继位,后晋仍封以吴越国国王。后晋开运二年(945年),派军与南唐瓜分闽国,占领福州。钱弘佐喜好读书,性情温顺,很会做诗。即位后,因尚年幼,无力控制下属的骄横,又曾宠信谄媚之人,然而终能摘奸发伏,亦不失果断。弘佐在位七年,后汉天福十二年(辽国会同十年,947年),钱弘佐去世,谥忠献王,庙号成宗。因其子尚年幼,故由其弟钱弘继位。

四、吴越忠逊王钱弘倧时期(947年,在位6个月)

吴越忠逊王钱弘(929年—975年),字隆道,吴越文穆王钱元第七子,吴越忠献王钱佐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第四任君主。天福十二年(947年)六月初二日,钱佐去世,遗命委任弟弟丞相钱弘为镇海、镇东节度使兼侍中。六月十三日,钱弘承袭吴越王之位,并改名为钱,是为忠逊王。同年十二月,闽师李儒斌反叛。钱命鲍修让等出兵讨平。时内衙统军使胡进思跋扈,干预政事,钱深感厌恶,内衙指挥使何承训建议诛杀胡进思,钱犹豫不决。何承训怕事情泄露,向胡进思告密。胡进思先发制人,和指挥使诸温等以内衙兵发难,杀害水丘昭券,将钱软禁在义和院,假托王命说:“大王突患风疾,下旨传位给王弟太尉钱”。在位仅半年。钱即位,迁钱回临安衣锦军居住。钱被废以后,终日与宾客从者饮酒歌咏,尤其擅长诗歌,亭榭之上皆满。死后谥号为让王。葬于今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秦望山。

五、吴越忠懿王钱俶时期(947年——978年,在位31年)

吴越忠懿王钱弘(929年-988年),小字虎子,改字文德,钱孙,钱元第九子。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的最后一位国王。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十二月三十(阳历为948年2月12日)将领胡进思趁吴越王钱弘夜宴将吏,发动政变,钱弘被软禁,钱弘被胡进思迎立为吴越王,改名钱。钱嗣位三十余年,期间恭事后汉、后周和北宋。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8年),钱奉旨入汴梁,被扣留,不得已自献封疆于宋,先后被封为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邓王。988年六十大寿,宋太宗遣使祝贺,当夜钱暴毙,或有怀疑其被毒杀者,谥号忠懿。钱毕生崇信佛教,为吴越国王时,在境内广种福田,建造佛塔无数,最为著名的为雷峰塔、梵天寺塔和灵隐寺经幢。还有六和塔和保塔。

十国之六:闽国(909年—945年,计36年)

闽国(909年—945年)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先后定都于长乐(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称帝,国号大闽,建都长乐,年号龙启。之后闽国内乱,永隆五年(943年)二月,王延钧弟王延政于建州称帝,国号大殷,年号天德。天德三年(945年),王延政复国号为闽,不久即为南唐所灭。闽国旧将留从效驱逐了南唐在泉州漳州的驻军,但仍向南唐称臣,留从效及后继者占有泉漳二州直至北宋建国之后。

一、闽国建立者王审知时期(909年——925年,在位16年)

王审知(862年—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建立者。王审知初与兄王潮跟随王绪,后王潮废杀王绪,诸将便拥戴他为首领。公元897年(乾宁四年)王潮去世,王审知继其位,朝廷任他为武威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累迁至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王。公元907年(唐天四年),朱温篡夺唐朝政权,建立后梁,史称后梁太祖。公元907年(开平元年)五月初三日,朱温进封王审知为威武节度使兼侍中。公元909年(开平三年)四月初四日,后梁太祖朱温加封王审知为中书令、闽王,升福州为大都督府。王审知在位时,选贤任能,减省刑法,珍惜费用,减轻徭役,降低税收,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公元925年,王审知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忠懿王。其子王延钧称帝后,追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

二、闽国第二任君主王延翰时期(925年——927年,在位2年)

王延翰(?927年),字子逸,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闽太祖王审知长子,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第二任君主。最初仅被后唐任命为威武军节度使,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但仍称臣于后唐。王延翰轻视欺侮自己的兄弟,又选取了很多民女来充实他的后宫,因此他们兄弟之间有了矛盾。927年,王延翰的弟弟王延钧及王审知之养子王延禀联手反叛,王延翰被杀,史称闽嗣主。

三、闽国第三任君主王延钧时期(927年——935年,在位8年)

王延钧(?—935年),又名王(又作王),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君主。王审知次子,王延翰之弟,原任泉州刺史。公元927年,杀兄王延翰自立。公元933年,王延钧称帝,改年号为龙启,国号“大闽”。王延钧的婢女春雁(《资治通鉴》作李春燕)貌美,其长子王继鹏奸淫她,王延钧患病后,王继鹏请陈金凤(王延钧皇后也是王审知的婢女)向王延钧索要春雁,王延钧不情愿地给了他。其次子王继韬恼怒,图谋杀害王继鹏,王继鹏害怕,与皇城使李仿商议计策对付王继韬。公元935年,被其子王继鹏所杀害。同时,王继韬及陈金凤、归守明都被李仿所杀。王延钧死后谥号为惠皇帝,庙号太宗(一作谥号齐肃明孝皇帝,庙号惠宗)。

四、闽国第四任君主王继鹏时期(935年——939年,在位4年)

王继鹏(?939年8月29日),后改名王昶,闽太宗王延钧长子,母南汉清远公主刘德秀,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君主。原封福王。宠妾李春燕本为王延钧的宫女,王继鹏与之私通,因此向继母陈金凤求助,说服王延钧将其赐给王继鹏。闽永和元年(935年),与李仿政变,杀王延钧,继位称帝,封李春燕为贤妃。次年(936年),改元通文,再封李春燕为皇后。王继鹏亦如其父,十分宠信道士陈守元,连政事亦与之商量,兴建紫微宫,工程浩大更胜宝皇宫,又因工程繁多而费用不足,因此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后被拱宸、朱文进等禁军将领发动兵变所杀。

五、闽国第五任君主王延羲时期(939年——944年,在位5年)

王延羲(?944年),本名王延义,后改名王延羲、王曦(又作王羲),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人,闽太祖王审知少子,闽嗣主王延翰和闽太宗王延钧之弟,闽康宗王继鹏的叔叔,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君主。王延羲于王继鹏在位时任左仆射、同平章事,因继鹏猜忌宗室,遂装疯卖傻,因此被软禁自宅。天福四年(939年),拱宸、控鹤军使朱文进、连重遇反,迎延羲进宫并杀继鹏延羲遂自称威武节度使、闽国王,更名曦,改元永隆,称臣于后晋,但在国内官制就如同皇帝一样。然而延羲继位后骄傲奢侈,荒淫无度,猜忌宗族,比继鹏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弟建州刺史延政多有规劝延羲反而回信怒骂又差人探听延政的隐私,二人因此结怨。天福九年(944年),被朱文进、连重遇刺杀。

历史论坛:[研究]五代十国时期那些人和事儿【十国篇】

六、闽国末代君主王延政时期(944年——945年,在位2年)

王延政(?951年),人称十三郎,原籍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闽太祖王审知之子,闽嗣主王延翰、闽太宗王延钧、闽康宗王延羲的弟弟,五代十国时期闽国末代君主。开运元年(944年)三月,福州政局又乱,王延曦部将朱文进杀王延曦,自称闽王。王延曦的旧臣又杀朱文进,迎接王延政去福州。王延政到福州后改殷国为闽国,称闽帝,国都仍旧设在建州,以福州长乐府为东都,派他的从子王继昌坐镇福州。当时,南唐查文徽率兵攻建州,唐主李利用王延政刚刚进入福州的混乱时机,增派何敬洙为建州行营招讨马步指挥使,又使祖思、应援会攻建州。王延政在建州水南一仗大败,城池被攻破,王延政投降。南唐将镇武军置为永安军,闽国至此灭亡,仅存在36年。南唐保大四年(946),王延政后来被送往南唐都城金陵,南唐帝李封他为羽林大将军;保大五年(947年)改封为鄱阳王;保大九年(951年),再改封为光山王,宋太祖即位后,北宋攻灭南唐,王延政于金陵内附,封太师自便归返漳州。不久过世,被追赠为福王,谥号恭懿。

十国之七:南楚(896年——951年,计56年)

楚国(公元896—951),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马楚国、马楚政权,潭州(今长沙)为王都。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楚自896年马殷任命节度使到951年楚国灭亡,马楚共存世56年,在湖南历史上产生重要影响。通过战争,消灭了湖南境内割据势力,实现了湖南的统一。马殷政权时期,政治上采取“上奉天子、下抚士民”、内靖乱军、外御强藩等政策,使百姓获得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经济上,采取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发展茶业、提倡纺织、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一、南楚开国君主马殷时期(896年——930年,在位34年)

马殷(852年-930年),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马殷早年以木匠为业,后投入秦宗权军中,隶属于孙儒部下。孙儒战死后,马殷作为刘建锋的先锋,南下湖南,攻占潭州等地,被授为马步军都指挥使。896年,刘建锋被杀,马殷被众将推举为主帅,逐步统一湖南全境。唐朝任其为湖南留后、判湖南军府事,后又授为武安军节度使。此后,马殷逐渐扩大地盘,兼并静江军,夺取岭南数州。907年,梁太祖朱温封马殷为楚王,定都潭州(今长沙)。910年,又加天策上将军。927年,后唐封其为楚国王。马殷在位期间,采取“上奉天子,下奉士民”的策略,不兴兵戈,保境安民,很少主动对外交战。马殷对内采取措施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的赋税,使得楚国经济得以繁荣。930年,马殷去世,时年79岁,谥号武穆王。马殷去世,遗命诸子“兄终弟及”,次子马希声继位(长子马希振,官至武顺军节度使、加侍中,后弃官为道士)。

子女情况:儿子15人,女儿2人。

儿子:马殷有儿子三十多人,其中史书中有记载的有十五人。(1)马希振,官至武顺军节度使、加侍中,后弃官为道士。(2)马希声,第二代楚王,只称武安、静江节度使,追封衡阳王。(3)马希旺,官至亲从都指挥使。(4)马希范,第三代楚王,谥号文昭王。(5)马希萼,第五代楚王,谥号恭孝王。(6)马希杲,官至静江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加侍中。(7)马希广,第四代楚王,后被废。(8)马希瞻,官至静江军节度使。(9)马希崇,第六代楚王,后降南唐。(10)马希能,归顺后周后担任左屯卫大将军。(11)马希贯,归顺后周后担任千牛卫大将军。(12)马希隐,曾任静江军节度副使,归顺后周后官至节度行军司马。(13)马希,归顺后周后官至节度行军司马。(14)马希知,归顺后周后官至节度行军司马。(15)马希朗,归顺后周后官至节度行军司马。

女儿:马殷的女儿见诸史册的有二人。(1)马氏(马皇后),嫁南汉皇帝刘,先封越国夫人,后被立为皇后。(2)马氏,嫁吴越王钱之子钱传(钱传)。

——历史典故

三羊五马:容州刺史庞巨昭善于利用星象占定人事吉凶祸福。后来投奔长沙,有人问他湖南与淮南的国祚长短。庞巨昭道:“我来长沙时,听到有童谣在唱:‘三羊五马,马自离群,羊子无舍。’从此之后,马氏还有五位君主,杨氏还有三位君主。”后来,马殷死后,楚国历经马希声、马希范、马希广、马希萼、马希崇五位君主,被南唐大将边镐所灭;而吴国自杨行密死后,历经杨渥、杨隆演、杨溥三位君主,被权臣徐知诰(李)篡夺。

二、南楚第二任君主马希声时期(930年——932年,在位3年)

马希声(899932年8月15日),字若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武穆王马殷次子,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二任君主。马殷在位时任武安节度副使。后唐长兴元年(930年),马殷去世,马希声继立,不称王,只称藩镇。后唐则任命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兼中书令。马希声在位时,幽禁武穆王马殷第三子马希旺,后郁郁而殁。长兴三年(932年)马希声去世,其弟也是武穆王马殷第四子马希范继立。马希声在位时并未称王,只在死后被追封为衡阳王。

三、南楚第三任君主马希范时期(932年——947年,在位16年)

马希范(899年—947年),字宝规,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是楚王马殷的四子,马希声之弟,与马希声同年同月同日生。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年)马希声去世,因之前马殷去世时遗命兄终弟及,因此群臣迎接时任镇南节度使的马希范继位。后唐则任命马希范为武安、武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后唐明宗清泰元年(934年),马希范被封为楚王。之后又被封为天策上将军。马希范好学,很会做诗,然而非常奢侈,尤其其妻彭夫人去世后,马希范更是纵情声色,饮宴无度。马希范兴建的天策府,门户槛杆都用金玉装饰,连涂抹墙壁的丹砂也用了数十万斤,常与子弟及部属在内游玩宴会。原本楚地多产金银,而贩卖茶叶的利润更多,因此十分富庶,但是在无节制的挥霍下,只好向人民加税,又卖官鬻爵,规定捐钱可赎罪刑,人民因之困苦不堪。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病死,在位16年,终年49岁,史称文昭王,葬处不明。马希范去世,弟马希广继立。

四、南楚第四任君主马希广时期(947年——950年,在位4年)

马希广,字德丕,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四任君主,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一母同胞之弟,个性谨慎温顺,马希范对他疼爱有加。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后汉封马希广天策上将军、楚王,因而马希广、希萼之弟马希崇就以马希广之继位违反父亲兄终弟及的遗命挑拨马希萼。后汉隐帝乾二年(949年),时任武贞(武平)节度使的马希萼叛,率军南下进攻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长沙),马希萼战败,马希广以不愿伤其兄为由,放弃追击。乾三年(950年)马希萼勾结蛮族军再度攻击马希广,并向南唐称臣,请求发兵攻潭州。马希广派军讨伐马希萼,大败。马希萼遂与蛮族军兵围潭州,守将许可琼投降,潭州陷落,马希广被擒。不久,被马希萼赐死。

五、南楚第五任君主马希萼时期(950年——951年,在位2年)

马希萼,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第五任君主,楚王马殷之子,马希声、马希范之弟,马希广之兄。马希范在位时任武贞(武平)节度使,镇守朗州(今湖南常德)。(即位内容同上略)。马希萼当初因认为后汉偏袒马希广而转向南唐称臣,故一改马殷以来臣服中原的态度,未待册封即自称天策上将军、武安、武平、静江、宁远等军节度使、楚王。登位后,志得意满,杀戮报复,纵酒荒淫,将事务都交给马希崇,然而马希崇也只是交给下属而已,因此政事混乱,又对士卒不加赏赐,遂军心思变。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王逵、周行逢首先占据朗州,拥护马殷长子马希振之子马光惠当节度使。数月后,徐威等将领兵变,拥护马希崇为武安留后,马希萼被囚禁于衡山县。马希萼抵衡山后,复被廖偃、廖匡凝、彭师等拥护称衡山王。不久,南楚为南唐所灭,马希萼被南唐任命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仍封楚王。其后在入朝的时候,被南唐元宗李留下,几年后在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去世,谥恭孝王。

六、南楚第六任君主马希崇时期(951年,在位1年)

马希崇,生卒年不详,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楚王马殷之子,马希声、马希范、马希萼、马希广之弟。马希广在位时于天策上将府任天策左司马之职。(即位内容同上略)马希崇继立后,亦纵酒荒淫,人心不附。当时南楚情势,内有数股势力割据,外有强邻南唐虎视眈眈,徐威等欲杀马希崇自救,马希崇察觉其中变故,遂密迎南唐大军保护。不久,南唐将领边镐率军进入南楚,马希崇率家族投降,南楚亡。南楚亡后,马氏家族一度被迁往南唐,马希崇被封为永泰节度使,居住扬州(今江苏扬州)。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南唐元宗保大十四年,956年),后周攻南唐,占领包括扬州在内的淮南地区,马氏家族遂又被迁往后周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马希崇被任命为羽林统军。其后事迹史书未载,不知所终。

十国之八:南汉(917年——971年,计54年)

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之一,位于现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现广东封开)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刘谦死后,刘隐继承父职。907年,刘隐受后梁封为彭郡王,909年改封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为南海王。刘隐死后,其弟刘袭封南海王。刘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广州)称帝,称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刘以汉朝刘氏后裔的身份改国号为“大汉”,史称南汉。971年为北宋所灭,历4主,共54年。

一、南汉创建者刘龑时期(917年——942年,在位25年)

[yǎn](888年—942年),五代时期南汉国的建立者。父亲 圣武皇帝(追谥)刘谦,哥哥梁海南王刘隐。中国五代时南汉刘岩为自己名字造的字,取意“飞龙在天”。后梁贞明三年(917),刘以广州为兴王府,“即皇帝位,国号大越,改元曰乾亨。立三庙,置百官”建立了割据岭南的封建政权,辖属四十七州,领有今广东、广西之地。次年,刘以汉代刘氏后裔自居,改国号曰“汉”,史称南汉。刘在位25年,是南汉四主中在位时间最长,也是四主中较有作为,对战乱时代岭南的安定和建设贡献较大的国主。

其父刘谦。刘谦(?-894年),又名刘知谦,字德光,唐朝末年时人,原籍河南上蔡。其父刘安仁迁居福建,以经商为生。刘谦从军,初任为广州牙将,约于公元880年,唐丞相韦宙出镇南海。见谦气宇非凡,不顾夫人反对,把侄女嫁给他。还说:“此人非常流也,他日吾子孙或可依之”。当时黄巢率部转战南方,遇到瘟疫。因邀击黄巢有功,882年任封州刺史、贺江镇遏使,有兵万人,战舰百余艘。刘谦经营封州十二年;公元894年冬12月,刘谦死,三子刘隐、刘台、刘岩(刘),刘隐继位。刘隐即韦宙之女所生。917年,刘岩称帝,国号汉,史称为南汉。追尊刘谦为圣武皇帝,庙号代祖。

其兄刘隐。刘隐(873-911)五代时岭南藩镇。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父谦,为封州(今广东封开县)刺史。谦卒代为封州刺史。唐天二年(905)进为清海节度使,据有田林(今广西田林县)、彬县(今湖南彬县)至濒南海之大片地区。好贤士,当时天下已乱,中原士人多来避乱,唐时大臣得罪流放岭南者之后裔多寓而不返,地方官吏遭乱不得归中原者都客居岭南,得此三类人士之辅佐,使岭南地区得以稍安。后梁乾化元年(911)进封其为海南王,当年病死。

二、南汉第二任皇帝刘玢时期(942年——943年,在位1年)

刘玢(920年—943年),原名刘洪度,一作刘弘度,南汉高祖刘第三子,母昭仪赵氏,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第二位皇帝,942年—943年在位。刘玢初封宾王,后改封秦王。公元942年(大有十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刘去世,秦王刘弘度继位,改名为刘玢,任用弟弟刘弘熙辅佐朝政,改年号为光天,尊奉其母昭仪赵氏为皇太妃。刘玢继位后,骄傲奢侈,荒淫无度、政事废弛。使得晋王刘弘熙生政变之心,南汉光天二年(943年),刘弘熙找来力士数人在刘玢观赏角力的宴会结束后,将其杀死。刘玢死后,被谥为殇皇帝。

三、南汉第三任皇帝刘晟时期(943年——958年,在位15年)

刘晟[shèng](920年—958年9月18日),原名刘弘熙,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皇帝,南汉高祖刘第四子,南汉殇帝刘玢之弟。光天二年(943年),刘晟杀兄刘玢自立,改元应乾。刘晟继位后,诛杀大臣、兄弟,数年之间,刘家被他诛杀殆尽。又任用宦官、宫女为政,使南汉国力日益衰弱。乾和十六年(958年),刘晟去世,终年三十九岁,谥号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庙号中宗,陵号昭陵。

人物评价:刘晟生性荒淫暴虐,得志之后,专门用威势刑法统治下民,多诛灭旧臣以及自己的兄弟、侄子,将侄女收入后宫。数年之间,刘家被他差不多杀尽。刘晟一共有18个兄弟。其中,大哥邕王刘耀枢、二哥康王刘龟图因病早逝,九弟万王刘洪操在与交州吴氏的战争中牺牲。从943年到955年,刘晟将其余的15个兄弟尽数杀害。整个中国历史上,怕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像刘晟这样不顾手足之情残忍地杀害如此多兄弟的皇帝了。同时,又修造活地狱,大凡开水锅、铁烙床之类,无不齐备。人们犯有小的过失,就备受其刑罚之苦。到南楚马家兄弟互动干戈时,刘晟趁此机会,派兵进攻桂林管区内各郡以及彬州、连州、梧州、贺州,都被攻克,从此全部拥有南越之地。

四、南汉最后一任皇帝刘鋹时期(958年——971年,在位13年)

南汉后主刘[chǎng](942年-980年),原名刘继兴,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君主,南汉中宗刘晟长子,原封卫王。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年)刘晟去世,刘继兴继位,改名刘,改元大宝。刘在位期间,荒淫无度、统治昏庸,将朝政交予宦官龚澄枢及女侍中卢琼仙等人,政事紊乱。公元971年为北宋所灭,刘投降,被北宋封为恩赦侯。刘投降后,将责任完全推给龚澄枢,宋太祖就将龚澄枢斩首,而赦免刘的罪,并任命其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封恩赦侯。荒淫无度的刘投降后,为宋太祖、宋太宗厚待,也出现不少趣事,与南唐后主李煜的国愁家恨形成强烈对比。

十国之九:南平(924年——963年,计40年)

南平又称荆南、北楚,高季兴所建,为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荆南都城为荆州,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荆南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史称荆南或南平。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荆南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荆南;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和维持商贸往来,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929年,高季兴死,后唐明宗追封他为楚王,故南平又称北楚。据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其子高从诲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纳地归降。

一、南平开国皇帝高季兴时期(924年——929年,在位5年)

高季兴(858年-929年),原名高季昌,字贻孙,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又称荆南)开国君主。高季兴早年曾为朱温义子朱友让的家奴,后被朱友让收为义子,成为朱温的亲随牙将。后因破凤翔救唐昭宗有功,被授予“迎銮毅勇功臣”称号,迁宋州刺史。随朱温扫荡青州,累功升至颍州防御使。907年,朱温称帝,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914年,被封为渤海王。后唐灭后梁后,高季兴向后唐称臣,并亲自入朝觐见。924年,后唐庄宗封其为南平王。高季兴在荆南,经常截留各国贡品,又为获取赏赐而向诸国称臣,反复无常,被诸国称为“高赖子”。926年,高季兴截获蜀地入朝贡物,又向后唐索地,妄图扩大地盘。后唐明宗罢黜高季兴官爵,发兵征讨。高季兴不敌,辖地日蹙,遂向南吴称臣,被封为秦王。929年,高季兴病死,终年71岁。其子高从诲继位,重新向后唐称臣,因此后唐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谥号武信。

二、南平第二任君主高从诲时期(929年——948年,在位20年)

高从诲(891年—948年),字遵圣,南平武信王高季兴长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二任君主。曾仕于后梁,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时,告归其父,被高季兴任命为马步军都指挥使、行军司马。天成三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1月28日),高季兴去世,高从诲嗣位。由于高季兴在位末期曾与后唐决裂,并向南吴称臣,而唐强吴弱、唐近吴远,因此高从诲嗣位后,回归向后唐称臣,被后唐任命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长兴三年(932年),被封为渤海王。后唐闵帝李从厚应顺元年(934年)被改封南平王。后汉隐帝刘承元年(948年)十月癸卯(二十八)日(12月1日),高从诲去世,赠尚书令,谥文献王。其子高保融继位。

三、南平第三任君主高保融时期(948年——960年,在位12年)

高保融(920年960年9月20日),字德长,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国第三任君主。后汉隐帝乾元年(948年),南平王高从诲去世,高保融继位。不久,即被后汉任命为荆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后周广顺元年(951年),被封为渤海郡王。显德元年(954年),再被进封为南平王。高保融个性迟钝缓慢,没什么才能,无论事情大小,皆委由其弟高保(高保勖)决定。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高保融愈发感到恐惧,因此一年之间三次进贡。同年,高保融因病去世,时年41岁,死后追赠太尉,谥号贞懿王。其子高继冲年纪尚小,因此遗命高保继位。

四、南平第四任君主高保勖时期(960年——962年,在位2年)

高保勖(924年—962年12月19日),字省躬,也作高保,五代时期南平国君主(960年9月20日962年12月19日在位)。高从诲第十子,高保融之弟。建隆元年(960年),高保融因病去世,其子高继冲年纪尚小,因此遗命高保勖继位。建隆三年(962年)十一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6197.html

更多阅读

解学恭:八届十一中全会日记

解学恭:八届十一中全会日记June 8,2015转自《文革博物馆通讯》(八二五)·华夏文摘增刊第九九三期(2015年6月8日出刊)〔王辉按: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是1966年7月24日发出通知,7月27日至30日召开预备会议,8月1日至12日举行正式会议。时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

声明:《历史论坛:研究 五代十国时期那些人和事儿十国篇》为网友清风不问烟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