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重机枪 中国最新式重机枪

加特林六管重机枪

理查德-J-加特林
(速射武器的发明者)
在南北战争初期,加特林研制的加特林机枪每分钟可发射250次。现在快速射击时每分钟可发射3000次。然而机枪的发明者却是一个和蔼善良的人。他研制这种机枪的目的决非为了暴力和毁灭。由于这种机枪一个人就能操纵,加特林希望这种武器能避免整队整队的战士死于敌人的火力之下。经过30年的不断改进,他将他的发明卖给了科尔特枪械制造公司。
他不仅发明了机枪,他出生在一个农场,曾帮助爸爸设计了一种间棉苗机。后来在他经商时,他设计了一种螺旋桨,进而发明了一种播种水稻的机器。从那时起,他开始专门从事发明工作。在他去世之前,他是圣路易斯加特林发动机动力公司的领导人。他计划向市场投放他设计的一种新式机动犁。
他的朋友在谈到他时说,他是个研究者,也是个哲学家。他研究过医学,能照料自己和家人的身体。虽然他的发明使他获得相当可观的金钱,但他在为西部地区修建铁路投资时损失了许多钱。他也曾尝过失败的苦果,其中一次是最近的一次枪膛爆炸事故。爆炸的枪是他模仿克虏伯公司的枪制成的。他认为这次事故的原因是有人破坏。
特林自动原理,即左轮枪式转膛发射原理,它利用一套传动机构使数支枪管绕一个公共轴转动,从而完成连续射击。加特林机枪是机械式的,最初枪管转动需要由人力转动摇把,后来改进为由电动机来完成。其优点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枪管可加速冷却,主要缺点是体积、质量大,消耗能量多。
转管机枪(即速射机枪)与转膛机枪的区别是:弹膛不动而枪管连续不断地旋转,这种枪的工作特点是每个发射管都有自己的闭锁机构,分别依次完成进弹、闭锁、击发及抛壳等动作,一般采用电机驱动。转管机枪的射速更高,并可通过改变电机的功率来调节射速;枪管高速旋转可加速冷却,另外由于枪是由外能源带动,所以有较高的可靠性,不会因不发火而影响连续射击。
加特林手摇式多管重机枪 加特林
真正用于大规模实战的机枪,是美国的加特林机枪。加特林机枪于1861年被发明,于1865年作了相应的改进,于1866年装备给美国陆军。加特林机枪可称是现代机枪的先驱。19世纪,当金属枪弹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的时候,美国的发明家们开始了手动机枪的设计。不过,直到美国内战时期,机枪才受到军方重视。在这一时期内,相继出现了令军方感兴趣的多管“莱普提”机枪、“巴特利”机枪和“克拉通”机枪。这些机枪的发明者不是枪械工或机械师,而是医学博士理查德·乔丹·加特林。
加特林1818年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农场主的家庭。年轻的加特林除了天生喜欢琢磨农业问题外,还显示出多方面的才能。17岁时,他就进行过各种不同的发明试验,有时搞个船用螺旋桨,有时又搞台插秧机。为了使自己的设计得以成功,他需要钱。所以加特林不管什么行当,有活就干。他当过录事和行政秘书,干过种棉临时工和收割庄稼的帮手,教过农民识字,最后去了圣·路易斯,在一家药店当售货员,并成了一名医生。美国内战爆发后,他在一家军队医院服役。一次,他在医治伤员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假如少数士兵使用速射武器,能够对付一个步兵团,那么己方就不会造成这么大的伤亡了。于是,加特林在1861年开始了多管机枪的设计,最初定名为“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
加特林机枪设计成功以后,一边让工厂试制,一边写信给美国总统、政治家和军事家,并向全世界呼吁赞助,最终使研制的高额费用得到补偿。加特林成功地感动了F·巴特勒将军,使他购买了全部“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
1865年以后,加特林机枪由4管改为6管,到1867年~1868年增加又增加到了10管,并开始分发给美国的边防部队。1870年,英国政府经过对比试验后,在英格兰建厂生产加特林机枪。与此同时,沙俄政府也购买了加特林机枪,更名为戈洛夫机枪。
加特林发明的快速发射机枪在国外被广泛使用
史料称,俄、土战争中曾有8个连的俄军使用加特林机枪,每连50挺。1879年的祖鲁战争,英国军队借助加特林机枪,主宰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另一支英国海军部队开始在其船只上安装加特林机枪。直到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马克沁机枪的问世,加特林机枪才被挤出战争的历史舞台。
但到了现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应用在机炮上,以求得高射速;因为它发射的是7.62毫米步枪弹,它的主人也称其为“ M i n i gun”,直译似乎应是“迷你枪”。可是,它的射速高达6000发/分,是普通机枪的整整10倍,正如好莱坞电影里所说的“在这挺机枪的扫射下,没有一种生物可以生还”。而“g u n”的英文原意就是指火炮,所以把它叫作“迷你炮”应当更为贴切。这门“迷你炮”就是美军的M1347.62毫米加特林转管机枪。

M134机枪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越南战争期间研制的、以“火神”20毫米机炮为基础的6管航空机枪,主要装备在直升机上,也可作为机械化步兵的车载武器,主要用途是杀伤集结有生目标和防空等。看过美国电影《我们曾经是士兵》的读者肯定对这种武器的巨大威力印象深刻:转瞬之间,一支严阵以待的部队就被仅仅一架直升机上的“M i n i g u n”打得尸横遍野,惨不忍睹。说它是炮,确实一点也不过分。

M134机枪射速极高,可靠性同样十分出色,由于使用外部电源驱动枪管转动,并完成供弹、击发、抽壳等动作,因此不受枪弹发火性能的影响,少数哑弹对其没有任何影响,可以不间断地持续射击,可靠性为20万发,最低寿命150万发。尤为可贵的是,如此凶猛的机枪却不比普通机枪重多少,只有16公斤左右。施瓦辛格扮演的“未来战士”不就是把它端在手里开火的吗。同口径的M60通用机枪重10.5公斤, M2 HB12.7毫米机枪更是重达38.2公斤,又都是单管,火力根本无法与M134相提并论。
M134还有一种发射5.56毫米枪弹的改型——— M214“ M i c r o g un”机枪,仅重10.2公斤,带1000发弹时的全重38.6公斤,单兵即可携行,射速不减,被美军特种部队广泛使用。
战争中的重机枪 中国最新式重机枪
现在的加特林机枪和机炮,无非是把当时枪管旋转的动力来源,由手动改为电动或者依靠后座力来驱动枪管旋转。前者成为外能源,后者为内能源,美国使用的加特林机炮喜欢使用外能源,而苏联则喜欢用内能源

勃朗宁重机枪

 12.7mm口径勃朗宁重机枪是1918年应美国远征军的要求,在7.62mm口径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的结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1921年生产定型时,命名为0.50英寸M1921式重机枪。装有水冷散热装置。1932年进行了改进,采用气冷式枪管,减轻了质量,称为0.50英寸勃朗宁M2式重机枪。1933年经过进一步改进,为解决持续射击枪管容易过热的问题改进成为重枪管型,命名为0.50英寸勃朗宁M2HB重机枪。此后,该枪一直被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用,除美国大量生产外,英国、比利时等许多国家也大量仿制生产,作为地面重型支援武器、高射武器、航空武器以及车载武器而广泛使用。M2HB机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口径机枪之一。

  M2式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采用.50(12.7mm)口径,发射12.7×99mm(.50BMG)大口径弹药,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结构。

  1980年代以后,随着战斗车辆及飞机等防护的加强,原来的12.7mm机枪/弹药系统对摧毁像俄国的BMP这一类型的各种步兵战斗车辆已显得无能为力,所以这类机枪/弹药系统面临着在军队装备中被废弃的危险。比利时FN公司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使12.7mm机枪/弹药系统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1)将12.7mm勃朗宁M2HB重机枪改为M2HB-QCB快速更换枪管式重机枪。为使部队现有12.7mm机枪继续发挥作用,设计了一套简单可行的枪管快速更换装置。换上这套装置,现有的机枪都能快速更换枪管。

  (2)设计与采用了一种高性能枪弹--12.7mmAPEI169穿甲爆炸燃烧弹。

  改进后的12.7mm机枪/弹药新系统,大大地挖掘了弹药的威力潜力,使用性能更好,它可以在有效射程内摧毁掩体、对付轻型装甲车辆、轻型飞机和武装直升机以及各种小型舰船,而且在火力压制方面,还有特殊的威慑作用,从而使12.7mm机枪停滞多年以后,又重新活跃起来,并继续在世界许多国家的武器装备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1910年,约翰·摩西·勃朗宁在美国犹他州展出了他设计的第一挺机枪样枪,但未受到军方的关注。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法国购买了M1915绍沙机枪,该枪在射击过程中极不稳定,在美军中口碑不佳。1917年美国国防部开始在国内寻求一种作用可靠的机枪,于是勃朗宁设计的重机枪才被选中。美国战争部的一个委员会在对勃朗宁设计的机枪进行试验时,2万发枪弹发射顺利通过,但委员会认为这是一个例外,勃朗宁在第二型机枪上采用了加长弹链,进行48分12秒的连续射击。美国国防部对该枪表示满意列为制式武器,被命名为M1917。勃朗宁机枪的出色表现,获得了1万挺机枪的定单,并使那些抱怨者闭上了嘴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总共生产了56608挺M1917式机枪。

  M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口径.30-06(7.62mm),发射7.62×63mm弹药,采用水冷方式,枪管外部有一用于散热的水筒,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机构。机匣呈长方体结构,内装自动机构组件。

  战争结束后,M1917式机枪继续改进发展,将M1917式机枪的改进型M1917A1列为制式机枪。按照军方要求,勃朗宁又针对一些不足作了如下改进。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中美军在还在使用。

  笨重的水冷式机枪不适合装在飞机和坦克上,也不适合步兵使用,水冷式重机枪在坦克中占踞了太大的空间,而且对步兵来说太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M1917的基础上,将水冷式改为气冷式,逐步推出了M1919系列机枪。比较著名的是M1919A1与M1919A4、M1919A6。M1919系列机枪最终被M60通用机枪所取代

马克沁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美国工程师海勒姆?斯蒂文斯?马克沁出身贫寒,通过勤奋自学而成为知名的发明家。1882年,马克沁赴英国考察时,发现士兵射击时常因老式步枪的后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块紫一块。这说明枪的后坐具有相当的能量,这种能量来自于枪弹发射时产生的火药气体。马克沁正是从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后坐现象中,为武器的自动连续射击找到了理想的动力。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温切斯特步枪上进行改装试验,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完成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并减轻了枪的后坐力。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后来,他根据从步枪上得来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枪管短后坐自动射击原理。他还改变了传统的供弹方式,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为机枪连续供弹。为给因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热的枪管降温冷却,马克沁还采用水冷方式。马克沁在1884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射速达每分钟600发以上。

  马克沁重机枪首次实战应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

  马克沁重机枪获得成功后,许多国家纷纷进行仿制,一些发明家和设计师针对马克沁重机枪的原理和结构进行改进和发展。1892年,美国著名械设计家勃朗宁和奥在利陆军尉冯?奥德科莱克几乎同时发明了最早利用火药燃气能量的导气式自动原理的机枪,这种自动原理为今天的大多数机枪年采用。美国枪械设计师B?B?霍奇基斯所设计的1814型机枪是最早的气冷式机枪,这种机枪取消了水冷式机枪上笨重的注水套筒,使机枪较为轻便。

  自从1873年马克沁重机枪问世以来,已经先后有超过3200万人死在它的凶猛火力下。马克沁问世的第一仗就大大出名了,在1876年英国侵略南非战争中,50名英军士兵用30挺马克泌重机枪打死了当地部落6000人,据说被打死的人是一排一排像割草一样倒下来,那是因为马克沁的火力太猛上,就像流水一样射扫。

  真正让马克沁出风头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军装备了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斗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从那以后,各国军队相继装备马克沁重机枪,马克沁由此成为闻名的杀人利器。

  相信朋友们在看过抗日影片后就会对马克沁有个直观的印象,电影中那个大头有带子的机枪就是马克沁。据抗日老兵回忆,马克沁开火时,只能看到一片弹雨,人遇上了,立即就被打成马蜂窝。马克沁杀人时,就像割柴草一样。人海战术在马克沁面前,完全失效,上一批死一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随处可见马克沁的身影,因为它杀人速度快,杀伤力量大,因此交战双方都对马克泌青眼相加,美、英、德、意、日等国都大量采用了马克沁重机枪。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二战的死亡人数才会突破5500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7853.html

更多阅读

唐诗中的秋色 中国最美的十大秋色

“天凉好个秋”是一种秋,“秋风萧萧愁煞人”又是一种秋。秋景无限好,表现在诗中,秋色、秋意、秋声、秋景,余味无穷,意蕴绵延。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有“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说秋风不停地吹,但吹不掉我心中的愁苦。我的一片相思

世界电影中的第一和最 世界上最恐怖的电影

世界电影中的第一和最安东尼奥尼“现代爱情三部曲”:1960《奇遇》、1961《夜》、1962《蚀》帕索里尼“生命三部曲”《十日谈》、《坎持伯雷故事集》、《天方夜谭》费里尼“孤独三部曲”:《骗子》《她在黑夜中》《道路》布努埃尔“宗教

战争中的儿童图片(1) 战争中的儿童图片

战争中的儿童图片 在伊拉克南部城市巴士拉的街道上,一名伊拉克小姑娘泪流满面一一颗呼啸而来的子弹,玻璃后面的小男孩眼神还安详天真。他是这样年幼,还不知道躲避来自成人世界

声明:《战争中的重机枪 中国最新式重机枪》为网友败给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