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有一个嫡出女,五个庶出子 庶出和嫡出

读到白居易一首诗,不由怀疑元稹之妻韦丛无所出。这首诗就是《和微之听妻弹别鹤操因为解释其义依韵加四句》。

《别鹤操》是什么呢?——《太平御览》卷五七八引汉代蔡邕《琴操》曰:“高陵牧子娶妻无子,父母将改娶,牧子援琴鼓之,痛恩爱乖离,帮曰别鹤操。“高陵牧子娶妻五年而无子,父母要为他休妻子改娶。他的妻子知道后,夜半起身,倚门悲啸。牧子忍,也很伤心,于是弹琴作歌:“恩爱夫妻将分隔,山川遥远路漫无边漫漫,拥被不眠食忘餐!”后人将此歌谱成琴曲,名为《别鹤操》。后以此典指夫妻分离。

那一天,韦丛弹《别鹤操》,丈夫元稹和丈夫的老友白居易在旁倾听。元稹就写了这么一首诗:

听妻弹别鹤操

别鹤声声怨夜弦,闻君此奏欲潸然。商瞿五十知无子,更付琴书与仲宣。

听起来很像“我没嫡子啊我很伤心,可你看我对老婆还是很好,不休她还听她弹琴”。白居易就和了这么一首:

和微之听妻弹别鹤操因为解释其义依韵加四句

白居易

义重莫若妻,生离不如死。誓将死同穴,其奈生无子。

商陵迫礼教,妇出不能止。舅姑明旦辞,夫妻中夜起。

起闻双鹤别,若与人相似。听其悲唳声,亦如不得已。

青田八九月,辽城一万里。徘徊去住云,呜咽东西水。

写之在琴曲,听者酸心髓。况当秋月弹,先入忧人耳。

怨抑掩朱弦,沉吟停玉指。一闻无儿叹,相念两如此。

无儿虽薄命,有妻偕老矣。幸免生别离,犹胜商陵氏。

听起来很有点安慰老友“没儿子有好妻子白头偕老也不差啦”。

关于韦丛,她的墓志铭是这样的:

◇ 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

夫人讳丛,字茂之,姓韦氏。其上七世祖父封龙门公。龙门之后世,率相继为显官。夫人曾祖父讳伯阳,自万年令为太原少尹副留守北都,卒赠秘书监。其大王父迢,以都官郎为岭南军司马,卒赠同州刺史。王考夏卿以太子少保卒赠左仆射,仆射娶裴氏皋女。皋为给事中,皋父宰相耀卿。夫人于仆射为季女,爱之,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稹时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其后遂以能直言策第一,拜左拾遗,果直言失官;又起为御史,举职无所顾。夫人固前受教于贤父母,得其良夫,又及教于先姑氏,率所事所言皆从仪法。年二十七,以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卒。卒三月,得其年之十月十三日葬咸阳,从先舅姑兆。铭曰:

诗歌《硕人》,爰叙宗亲。女子之事,有以荣身。夫人之先,累公累卿。有赫外祖,相我唐明。归逢其良,夫夫妇妇。独不与年,而卒以夭。实生五子,一女之存。铭于好辞,以永于闻。

韦丛,字茂之,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嫡出幼女,母裴氏(裴皋女、裴耀卿孙)。她生于建中四年(783),生下来不到一月,母亲裴氏就殁了,由庶母段氏抚养。贞元十八年(802)嫁给元稹,时年二十,当时元稹尚未富贵。卒于元和四年(809)七月九日,时年二十七,这年元稹擢为监察御史,好日子本来就要开始。生五子及一女。女儿小名保子,嫁给韦执谊之子校书郎韦绚。

虽然墓志铭说她“实生五子,一女之存”,但古代媵妾生的子女也都是记在嫡母名下的。她给元稹当老婆的时间是六七年,难以想象一年生一个、一年生一个,百度百科还臆测她生太多,死于产后大出血,呵呵。一个人不停地怀孕,还能“醉摘樱桃投小玉,懒梳丛鬓舞曹婆”么?

我们再来看看元稹诗里有多少个“无子”吧。

听妻弹别鹤操

别鹤声声怨夜弦,闻君此奏欲潸然。商瞿五十知无子,更付琴书与仲宣。

感逝浙东

头白夫妻分无子,谁令兰梦感衰翁?三声啼妇卧床上,一寸断肠埋土中。

蜩甲暗枯秋叶坠,燕雏新去旧巢空。情知此恨人人有,应与暮年心不同。

遣悲怀三首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阳城驿

元稹

商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阳公没已久,感我泪交流。

昔公孝父母,行与曾闵俦。既孤善兄弟,兄弟和且柔。

一夕不相见,若怀三岁忧。遂誓不婚娶,没齿同衾裯。

妹夫死他县,遗骨无人收。公令季弟往,公与仲弟留。

相别竟不得,三人同远游。共负他乡骨,归来藏故丘。

栖迟居夏邑,邑人无苟媮。里中竞长短,来问劣与优。

官刑一朝耻,公短终身羞。公亦不遗布,人自不盗牛。

问公何能尔,忠信先自修。发言当道理,不顾党与讎。

声香渐翕习,冠盖若云浮。少者从公学,老者从公游。

往来相告报,县尹与公侯。名落公卿口,涌如波荐舟。

天子得闻之,书下再三求。书中愿一见,不异旱地虬。

何以持为聘?束帛藉琳球。何以持为御?驷马驾安舟。

公云伯夷操,事殷不事周。我实唐士庶,食唐之田畴。

我闻天子忆,安敢专自由?来为谏大夫,朝夕侍冕旒。

希夷惇薄俗,密勿献良筹。神医不言术,人瘼曾暗瘳。

月请谏官俸,诸弟相对谋。皆曰亲戚外,酒散目前愁。

公云不有尔,安得此嘉猷?施馀尽酤酒,客来相献酬。

日旰不谋食,春深仍弊裘。人心良戚戚,我乐独由由。

贞元岁云暮,朝有曲如钩。风波势奔蹙,日月光绸繆。

齿牙属为猾,禾黍暗生蟊。岂无司言者,肉食吞其喉。

岂无司搏者,利柄扼其鞲。鼻复势气塞,不得辨薰莸。

公虽未显谏,惴惴如患瘤。飞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

炎炎日将炽,积燎无人抽。公乃帅其属,决谏同报仇。

延英殿门外,叩阁仍叩头。且曰事不止,臣谏誓不休。

上知不可遏,命以美语酬。降官司成署,俾之为赘疣。

奸心不快活,击刺砺戈矛。终为道州去,天道竟悠悠。

遂令不言者,反以言为訧。喉舌坐成木,鹰鹯化为鸠。

避权如避虎,冠豸如冠猴。平生附我者,诗人称好逑。

私来一执手,恐若坠诸沟。送我不出户,决我不回眸。

唯有太学生,各具粮与糇。咸言公去矣,我亦去荒陬。

公与诸生别,步步驻行驺。有生不可诀,行行过闽瓯。

为师得如此、得为贤者不? 道州闻公来,鼓舞歌且讴。

昔公居夏邑,狎人如狎鸥。况自为刺史,岂复援鼓桴?

滋章一时罢,教化天下遒。炎瘴不得老,英华忽已秋。

有鸟哭杨震,无儿悲邓攸。唯馀门弟子,列树松与楸。

今来过此驿,若吊汨罗洲。祠曹讳羊祜,此驿何不侔?

我愿避公讳,名为避贤邮。此名有深意,蔽贤天所尤。

吾闻玄元教,日月冥九幽。幽阴蔽翳者,永为幽翳囚。

这是几个意思呢?就是一个意思咯:我没儿子啊我认命了,现在老婆也死了我好伤心。

除了“元稹没嫡出儿子”这点,我还怀疑只有元稹的小女儿是韦丛亲生。

看看这个小女儿在悼亡诗里出现了多少次:

城外回谢子蒙见谕

十里抚柩别,一身骑马回。寒烟半堂影,烬火满庭灰。

稚女凭人问,病夫空自哀。潘安寄新咏,仍是夜深来。

韦丛死时,元稹供职东都御史台,“尚在洛阳,为职务羁绊,未能躬往,仅遣家人营葬也”(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所以这首应该是元和四年(809)韦丛归葬咸阳之次日夜,元稹在洛阳所作。

除夜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这首应是元稹在元和四年岁未所作。儿子就搭着女儿提了一下下,这是他们在韦丛悼亡诗里唯一的露脸,还是借妹妹的光。

江陵三梦

平生每相梦,不省两相知。况乃幽明隔,梦魂徒尔为。

情知梦无益,非梦见何期?今夕亦何夕?梦君想见时。

依稀旧妆服,晻淡昔容仪。不道间生死,但言将别离。

分张碎针线,襵叠故屏帷。抚稚再三嘱,泪珠千万垂。

嘱云唯此女,自叹总无儿。尚念娇且騃,未禁寒与饥。

君复不憘事,奉身犹脱遗。况有官束缚,安能长顾私?

他人生间别,婢仆多谩欺。君在或有託,出门当付谁?

言罢泣幽噎,我亦涕淋漓。惊悲忽然悟,坐卧若狂痴。

月影半床黑,虫声幽草移。心魂生次第,梦觉久自疑。

寂默深想像,泪下如流澌。百年已永诀,一梦何太悲!

悲君所娇女,弃置不我随。长安远于日,山川云间之。

纵我生羽翼,网罗生絷维。今宵泪零落,半为生别滋。

感君下泉魄,动我临川思。一水不可越,黄泉况无涯。

此怀何由极?此梦何由追?坐见天欲曙,江风吟树枝。

古原三丈穴,深葬一枝琼。崩剥山门坏,烟绵坟草生。

久依荒陇坐,却望远村行。惊觉满床月,风波江上声。

君骨久为土,我心长似灰。百年何处尽?三夜梦中来。

逝水良已矣,行云安在哉?坐看朝日出,众鸟双徘徊。

这首就更明显了。韦丛出现在元稹梦里,说可惜我没生个儿子,就这么一个女儿呀!元稹还说“悲君所娇女,弃置不我随”,你这么疼爱的女儿,我却抛在家里没带在身边。

答友封见赠

荀令香消潘簟空,悼亡诗满旧屏风。扶床小女君先识,应为些些似外翁。

答客人的悼亡诗也是提小女儿。

六年春遣怀八首

伤禽我是笼中鹤,沉剑君为泉下龙。重纩犹存孤枕在,春衫无复旧裁缝。

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自言并食寻常事,唯念山深驿路长。

《公无渡河》音响绝,已隔前春复去秋,今日闲窗拂尘土,残弦犹迸旧箜篌。

婢仆晒君余服用,娇痴稚女绕床行。玉梳钿朵香胶解,尽日风吹玳瑁筝。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

童稚痴狂撩乱走,绣球花仗满堂前。病身一到繐帷下,还向临阶背日眠。

小于潘岳头先白,学取庄周泪莫多。止竟悲君须自省,川流前后各风波。

元和六年(811),时元稹在江陵贬所,韦丛已死了一年半。八首诗三次提到小女儿,说她年纪太小还不懂母亲已死,只知道玩。

事情很清楚了。结论:元稹的五个儿子全是庶出,就一个女儿是韦丛生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19647.html

更多阅读

有一个道理不用讲,战士就该上战场! 战士就该上战场

许三多: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史今:只要今天比昨天好,这不就是希望吗?高城: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要挺胸抬头去面对。老马:别混日子了,小心日子把你们给混了。袁朗:不要对没做过的事情说没有意义

邪亦有道------金庸笔下的五个邪教 金庸笔下的美女

作者/胡璇艺秘密教派大多数被朝廷列为“邪教”:在老老实实的顺民心中,则是极其神秘的“魔教”;在所谓的“名门正派”眼里,他们是“外道”,因为他们要宣扬现世的苦难,要拯救众生,不免以武犯禁,不免人在江湖,于是有血火刀光,“走不尽天涯路,在风

唐代诗人元稹 唐代诗人元稹的诗

新知社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QQ空间网易微博开心001天涯飞信空间MSN移动说客元稹(779一831),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属今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官至同中书下平章事,后借重宦官排挤名相裴度。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

声明:《元稹有一个嫡出女,五个庶出子 庶出和嫡出》为网友青丝华发醉三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