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军伞兵部队来龙去脉 胡琏吧

进行跳伞训练

司令部处室齐全,如参谋处、副官处、军需处、军医处、军法室、军械室等。直属部队则有搜索营、炮兵营、工兵营、辎重营。有美国军官、军士以及在西南联大学生中招雇的四十多人作为翻译,分到各队服务。实际上这支部队成了半洋化部队,当他们戴着美式钢盔,背着美式强力式手枪,精神抖擞,步伐整齐,高唱伞兵之歌,在街上行进时,民众莫不驻足而观。在督训中,军官和士兵都打成一片,自动参加各种基本跳伞训练。当听到教官用英语喊训练口令:“One Second two Second three Second,go!”时,一声“go!”的口令甫出,不能有半点犹豫,像跳楼自杀那样,不顾一切,鱼贯而出。如果胆小,不敢跳出机门,这时教官就毫不客气,用跳伞大皮鞋一脚把你蹬出机门。因为后面有人等着跳。机上1秒钟的犹豫,地面散布的距离就很大。副司令张绪滋刻苦耐劳,处处以身作则,平日跟着官兵们一起训练,掌握了跳伞的基本动作。他曾于1946年在昆明巫家坝,以副司令的身份,在3000呎高空亲自作跳伞表演,安全降落后,其夫人亦趋前鼓掌祝贺。这次跳伞表演,得到陈纳德将军等的好评。

那时一顶好的伞,要值400多美元。跳后的烘伞、折伞又是一件繁杂而仔细的工作,折伞组就负这个责任,并检查伞绳有无毛病,伞上有无破洞,有无胶着张不开。折伞人员要负责未来跳伞人员生命的安全,折好以后要签名。跳伞者要试伞,因各人体格不同。为了鼓励折伞人员小心负责,还特别发给折伞津贴,目的是要他们细心检查谨慎处理。如果某人所跳之伞未能顺畅打开,便检查是谁所折,以便追查责任。当时任折伞组长的麦锦涛,解放后曾在广州市蔬菜公司工作,现已去世。

张干樵

伞兵,即降落伞部队。现在称为空降兵。我和伞兵有过历史渊源。抗战期间,我当过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部中校作战及教育参谋,当过伞兵补充队长,后还被任命为伞兵司令部的上校副参谋长;同伞兵司令张绪滋既是同学,又是长官部下,近年仍有书信来往。因而了解一些情况,现就记忆所及,写述如下:

创建伞兵第一团

我国最早的伞兵,是在1944年1月,由美国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将军和国民党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杜聿明将军向国民党政府建议,于云南昆明市郊岗头村成立的。当时叫陆军伞兵第一团,属第五集团军作战序列,归杜聿明亲自编组督训。派第五集团军总部少将参谋处长李汉萍为团长(李汉萍,湖南长沙人,黄埔军校六期、陆军大学十五期毕业,后调任第二兵团少将参谋长),派简立为上校副团长(1945年春调任驻印军汽车兵团少将团长),简调职后改由乔九龄上校接充(乔,黄埔军校四期陆大将官班毕业),中校团副钟明达,少校团副姜键。

1945年4月8日伞兵团改为陆军伞兵突击总队,以李汉萍为突击总队司令,以荣誉第二师第五团少将团长张绪滋调任突击总队副司令,以乔九龄为上校参谋长。此时由3个营改为20个队,隶属于4个大队,另设2个补充大队。

严格挑选伞兵官兵

伞兵是个新兴的兵种,许多当时由印度远征归来的小伙子,也纷纷投效伞兵行列。伞兵团的代号为“鸿翔部队”。鸿翔部队的士兵,小部分在第五军各师中挑选,大部分是从驻曲靖沾益的青年军二○七师的学生兵中挑选。他们有知识,年轻力壮,素质较一般部队为优。挑选士兵,非常严格,特别注意体格。经医官检查通过后,再举行笔试口试。对下级军官也进行严格的挑选。那时对军校同学官阶,也有一定的标准。军校十期至十三期核为中校,十四、十五期核为少校,十六、十七期核为上尉,十八期为中尉。部队一律美式装备,待遇较好,每人每天规定4两肉,两个鸡蛋,每个伞兵都配有P45强力美式手枪、钢盔、水壶、手电筒、刺刀、伞兵刀及简单药品。

伞兵团时代,伞兵是徒手的,着重体能训练。团部驻在岗头村的一间古庙,利用地形和各种设施进行训练,如空中飞环、连续飞环、攀登跳下。副营长以下去团部,必须用绳攀登而上,出来时必须一层层跳下来,稍有不慎,即有跌伤可能。聘请马约翰、牟作云教授在昆明拓东路成立体训队,副团长以下均须轮流受训。两位教授极为认真,对各级伞兵干部体能的增进,收效极大,奠定了以后接受跳伞训练之基础。

在云南宜良设立伞兵训练处,初由李宜年上校负责,后来由副司令张绪滋兼管。这伞训所无异是伞兵司令部的前进指挥所,专门负责实战训练。本处地理条件优越,山峦绵亘起伏,中间河川交错,滇越铁路贯穿南北,陆良宜良公路连结东西,是突击、奇袭、伏击、渗透、战场心理测验等秘密训练的最佳场所。伞训处编制有折伞组、跳伞组、体育室、编译室等。

扩为陆军伞兵突击总队

伞兵团的成立,主要是出自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杜聿明的建议。杜聿明是中国当时唯一的机械化部队的军长,因而他特别省悟到部队机动能力的重要性,更由于他率第五军在缅甸战场作战,目击丛林作战的局限性,只有凭借空中飞越来解决地障的问题,才能使敌人防不胜防。基于这一信念,当他回国升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后,即建议军事最高当局成立伞兵部队。初期获得的反应并不十分热烈,但他毅然组成了光杆的伞兵团(鸿翔部队),先着意于战斗体能训练和攻防演习,做好跳伞的基本训练。至1945年4月8日始正式扩编为陆军伞兵突击总队。美式装备、洋教练源源而来,这得力于美国陈纳德将军的支持帮助。伞兵突击总队,下辖20个伞兵队,一至十八队为战略远程突击伞兵,十九、二十两个队为战略情报队。又成立4个大队,每大队各辖5个队。另有两个补充大队,各辖4个补充队。每个队下有6个分队。一、二、三分队是步兵分队,四、五分队是30步机枪分队,六分队是爆破分队。每个队战斗力相当于一个加强营,火力非常旺盛。为了保密,每个队均有一个代号,大多是古今名将、革命前辈的名字。例如:“诸葛”、“伏波”、“世忠”、“武穆”、“可法”、“继光”、“仲恺”、“执信”、“克强”、“英士”、“自忠”、“仲元”等。只有十一队长史迪华是外籍人,他早年随第五军军长杜聿明远征缅甸,他队的代号是“成功”。由于陈纳德将军的协助,派可克斯中校主持,美国军官、军士先后约百余人参加总队的训练。

伞兵的作战及使用

伞兵部队在使用上介乎陆空之间,但基本上是属陆军的指挥系统。1948年曾编为第三快速纵队,配属若干战车、战防炮参加豫东黄泛区的作战,作为陆军使用,归第七兵团司令官黄伯韬指挥。1945年曾派第一队队长井庆爽,率队降落广东开平,后进驻罗定,对南江口之日寇攻击,日寇为之胆寒,想不到中国还有降落伞部队。开平是战略要点,是西江的南方门户,扼水陆之要冲。士兵十之八九为广东人,降落后可以通话。派第二队队长姜键率队在湖南衡阳降落,截断日寇广东广西之联络线;第八、九、十等三个队向广西平南县附近丹竹机场降落。抗战末期,敌入已走下坡,这几支空降部队对敌人打击甚大。

抗战胜利后,司令李汉萍被杜聿明调任为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长官部副参谋长,由马师恭接任司令(马是陕西人,黄埔一期生、陆大特六期)。张绪滋仍任副司令。后马调升整编八十八师师长(即军长)张始升任司令。到南京以后,改归空军总司令部周至柔指挥。又奉上级命令,担任京沪铁路警戒,司令部进驻苏州。其第一大队井庆爽部调东北沈阳担任北陵机场警戒,归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指挥。杜对他们极关心。其实,铁路警戒任务,一般部队均可担任,而将特种部队担任此项任务者,是因为伞兵装备齐全,军容壮观,士兵年轻力壮,素质较一般部队为佳。而且抗战胜利之后,国际人士来往京沪线上,对于观瞻上也有耳目一新之感。后回驻南京岔路口,加紧跳伞训练,并应付上级及各方面的校阅。据闻在南京明故宫机场举行的跳伞演习,甚得蒋介石夫妇、国防部长白崇禧及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的赏识。周至柔素来爱护伞兵,认为空降部队,是个新兴兵种,实有两栖作战性质。此时伞兵已不能像昆明岗头村时那样集中训练,而是为了作战任务所需,到处分散,担任机场或重要铁路沿线的警备。张绪滋对此,甚伤脑筋。

组成第三快速纵队

当时国民党当局为了及早消灭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在中原地区,成立了三个快速纵队。第一快速纵队,由第五军抽调精锐部队编成;第二快速纵队由十八军抽调部队组成;第三快速纵队,则以伞兵总队为基干编成。配属许多特种部队,如山炮兵营、战车连(赵志华部)、装甲兵连(蒋纬国部)、以及战防炮连、迫炮连、汽车营、工兵连,以增强作战能力。这种快速纵队,是作为一个加强师可以执行独立的作战任务。在豫东黄泛区与人民解放军作战时,张绪滋率数约7000人的伞兵队伍,在苏鲁豫等地区作战,结果帝邱店一役,上校团长郭志持阵亡,上校副参谋长罗国英失踪。当时我正任东北“剿匪”总部第三处上校作战课长,张绪滋去电调我到南京接任副参谋长之职。彼此见面时,张绪滋诉说此役以7000之众与解放军作战,结果损失2000余人。并谓在作战过程中,上级指挥官第七兵团司令黄伯韬要他将机枪连上调使用,他不允,彼此发生争吵,以致以后黄伯韬对其异常不满,说他不听从命令。在徐州“剿总”举行的作战检讨会上,若不是老上司第一副总司令杜聿明为他说话,恐怕不能轻易发落,后果将不堪设想。言下不胜唏嘘感慨。

伞兵一、二团去台湾,三团起义连云港

以后听说1949年伞兵司令部奉令调往台湾途中,其第三团在刘农畯团长(原第五军通信营长。伞兵总队参谋主任)、姜键副团长、李贵田团附率领下共2500人在海运福州途中,改开连云港起义,成为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空降兵部队。除副团长姜键外,刘农畯、李贵田都是秘密共产党员。李贵田与我系军校十五期同学,第五集团军总部同事,我充中校参谋,他任少校参谋,在伞兵总队我任补充队长,他任队副。李现已离休。

张绪滋则带领伞兵一、二团去了台湾。后来,这支队伍的人员复员散布在海外及台湾各地,有些是大学教授、工程师,有的官居高位。就我所知,任中将的有两人,一是原伞兵科长张雯泽,官拜陆军总部中将政治部主任,后因飞机失事身亡;另一人为原伞兵第五队副队长于振宇,官拜台湾警备总部中将副总司令。于系我在军校十五期及陆军大学参谋班两度同学,现已退役任擎天神公司董事长。原伞兵副营长朱季昌现任台湾总统府第三局局长。原伞兵第五队队长段超奉现在美国做医生。

伞兵司令卸任后的遭遇

张绪滋1908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现年83岁。自幼聪敏,少读经史,尤好船山之学。及就读中学,成绩优异。既长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工兵科,继而入陆军大学特五期深造。曾任连长、营长、团长,第五军参谋处上校处长,昆明防守司令部上校科长,五十二军参谋长,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谋处长,荣誉第二师第五团少将团长,伞兵总队副司令,伞兵司令兼第三快速纵队司令,国防部处长,陆军总部副署长等重要军职,嗣调为台湾省政府参议。曾参加北伐及抗日长城古北口之役,迭获勋奖。张绪滋治军,素具军人武德黄埔精神,多年当团长、司令下来,还是两袖清风,一贫如洗。后成了加拿大籍华人,再转居美国德州。在美国,夫妇俩曾去打工及开汽车,生活困苦。他曾在1985年2月18日的德克萨斯州《世界日报》上以宗国强笔名,发表了一篇题为《难忘的四十一天》的文章,将影印件寄给我,现摘录如下:

一九七三年(民国六十二年)老将夫妇念子心切,在台湾办了许多繁杂的手续,好不容易来到美国探亲。买了来回机票,压根儿没有打算居留美国,谁知阴错阳差,糊糊涂涂居留下来。又谁知刚到美国的儿女不能供养父母,非不孝也,力不从心也,他们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日久天长,老人口袋空空,台币抵不过美钞,只有以身试工,尝尝外国的打工滋味。

不久由石老介绍,正月初一起,在一个超级市场打工,天寒地冻,两手僵硬,次子送我们去,担任翻译。向经理麦老九要了一双破手套,我们就开始打扫停车场、捡空罐头盒子、倒垃圾、洗地、擦玻璃、推车送菜到顾客车上。有一次,一位老太太给我2角5分小帐,按在我的手心上。我兴高采烈,这是我第一次在美国赚的外快。当时我们的工资,每小时1元6角。可怜因为我们目不识丁,如同哑巴,最苦的工作,都交给我们老夫妇去干。初到美国,也不知道什么“磨洋工”什么偷工减料。每次打工回来,疲劳之状,如同瘫痪。长子与长媳上班忙,从未到市场巡视,么女和女婿专诚来超级市场看父母,我们假装推车以掩饰。其实老人的心里是火烧乌龟,肚子内痛。

儿女家中,既不能久住,只有搬到附近生生来提公寓,房租每月165元,打工的工资,可够支付。然而每晨须搭公车赶巴士。等巴士时,在寒风削耳的气候下,也缺乏御寒的风衣,顾影自怜,老伴自叹命苦。我安慰她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到叫化子一路走。”她以前也是个少将夫人,前呼后拥,呼奴使婢。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大丈夫能屈能伸,人生如戏,演什么脚色就像什么脚色,我们虽年逾花甲,但身体尚称健朗,自食其力,不靠任何人,也是非常自慰的事。

现居北美洲,屈指十二寒暑,悔恨当初,何不回台湾,应该是办理退休才来美国。当初老宗是丘八,后来转业省政府公务员,服务十年,请求退休发退休金,省府批示:限于法令一笔勾销。损失不少。

国共二次内战中的国民革命军伞兵部队的结局

豫东战役死里逃生

1946年6月,伞兵总队(共7个队)从昆明岗头村出发,经贵阳、长沙、武汉到达南京,进驻中华门外岔路口营房(伞兵基地)整训。

补充大队驻南京大校场担任警卫。

军士队留岔路口训练,其余部队于3月底调往宁、沪驻防,归三方面军无锡指挥所主任陈大庆中将指挥。

伞兵司令马师恭任阳澄湖“清剿”指挥官兼苏州城防司令,司令部及各直同队驻苏州城附近。

伞兵第三大队的5个队驻镇江、常熟。

伞兵第二大队的六、七队及伞兵五队驻常州、丹阳。

伞兵第四大队的5个队驻苏州、昆山、嘉定、南翔。

1946年底,伞兵撤回岔路口整训。

1947年初,又奉命派出伞兵第四大队的十六、十七、十八3个队,担任太湖区城的柔山、金坛一线的“清剿”任务。3月撤回南京。

1947年春节后,为配合胡宗南10万大军向陕北解放区的进攻,根据国防部命令,派出伞兵补充大队的4个队与伞兵五队,在南京江宁机场和东山镇着陆场,秘密进行模拟训练(假设目标延安)。

1947年3月中旬,在严格保密下,伞兵补充大队的4个队与伞兵五队由车运西安机场,归胡宗南指挥,企图空降偷袭延安,因情况变化,随即撤返南京。

国民革命军为配合鲁中攻势,企图组成一文快速机械化部队,沿津浦线活动、在鲁南地区机动作战。国防部决定将空军伞兵总队配属坦克、炮兵.汽车和空中支授部队,组成第三快速纵队,开赴鲁中南作战,归刘峙上将指挥。为吸取国民革命军第一、二快速纵队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

1、1947年1月第一快速纵队在山东峄县、枣庄被人民解放军全歼。

2、第二快速纵队在豫北汤阴被人民解放军全歼。

第三快速纵队采取了“不攻坚、不守点、不停留.吃掉多少算多少,打了就跑”的高度机动的战略战术。在作战中,特别重视气象研宪和空中支援行动(包括飞机侦察和战斗机低空扫射)。

伞兵总队组成第三快速纵队后,于1947年5月20日左右,在南京市郊饧山,组织了一次陆空联合演习,向蒋介石汇报。当时报纸、电台都作了夸张性的报道并拍成电影。

第三快速纵队的主力,包含伞兵总队所属的伞兵五、六.七队,伞兵第三大队的5个队;伞兵第四大队的5个队及司令部直属队。

配属部队有:

坦克第一团(随纵队行动的只有两三个连)。

榴弹炮团(随快速纵队行动的2个营)。

人力输送团(全团三个营、1400人左右,负责弹药、给养、器材的人力输送及伤员后运等任务)。

汽车3个团(有美式十轮、六轮军用卡车320辆左右)。

工兵营(配有扫雷、爆破、修建、橡皮舟等器材)。

空中支援大队(侦察机2架、战斗机视任务机动使用)。

1947年5月下旬,快速纵队主力进驻徐州,在云龙山宿营(大部分人员在徐州体育场住帐篷),当时任务是:以徐州为中心在徐州周围150公里内,应急机动作战。以后,部队沿津浦线进入鲁中南,在枣庄、绎县、临城、成武、金乡、鱼台、单县、邹县一带,曾与鲁南军区张光中部发生过几次小规模战斗,双方均无重大伤亡。

第三快速纵队在1948年3月以前,全部出动仅有4次:

第一次奉国防部命令解滁县之围:

当时滕县守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被华东野战军一、四纵队等包围多日,攻城部队地道已挖到城门边,二十军据城顽抗,情况危急,第三快速纵队与国民革命军交警总队前往解围。因战局变化,解放军主动撤离。伞兵总队只和一、四纵队的后卫部队稍有接触,均无重大伤亡。

第二次全部出动,是奉国防部命令解菏泽之围,因情况变化,中途折返。六月,参加普陀山登陆演习,企图攻占长山岛。

第三次奉徐州”剿总”刘峙命令驰援丰县:

当时道路积雪,路面难辨,很多车辆掉进路旁的河沟里。部队从黄口出发,一整夜只走出黄口车站8公里,直到第二天晚上,全部队才进驻丰县县城。由于情报失真,并无战事,伞兵部队在丰县过的春节。

第四次是第三快速纵队参加牛王团战斗:

1948年2月,刘、邓大军的十一纵队两个团掩护2000名新兵渡过黄河,南下大别山。第三快速纵队奉命堵截,妄图团歼。

1948年2月1日,国民革命军伞兵前卫部队第二大队在沈庄至柳堤园附近与解放军十一纵队警戒部队打响。十一纵队放弃沈庄,固守牛王团(大寨子),当晚,伞兵第一大队夜袭牛王团失败。12日上午,伞兵第二大队、三大队从牛王团两翼展开,在榴弹炮营的强烈炮火和坦克连的掩护下,由伞兵二大队七、八、九队3个队向寨子东北发动强攻,战斗激烈。十一纵队两个团打得十分沉着,顽强,边打、边撤,节节抗击。在黄昏夜幕掩护下,十一纵队往西南突围成功。第二天凌晨,当快速纵队主力、在炮兵、坦克支授下,突入寨子,发现解放军早巳撤走。此次战斗,伞兵官兵伤亡百余人,其伞兵七队中校队长荣振武及伞兵八队少校队附被打死。

1948年3月,伞兵总队从河南商邱调回货口改编为空军伞兵司令部后,伞兵三团的骨干返回南京岔路口伞兵基地,分别前往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招考新兵。伞兵一团、二团及司令部直属营留在商邱,杨山一带机动作战。

1948年6月,当华东野战军三纵、八纵、十纵出敌不意渡过黄河,一举攻占开封,全歼国民革命军整编六十六师之际,蒋介石发动了“黄泛区会战”,纠集3个兵团分路驰援开封妄图围歼华东野战军。

当时,国民革命军区寿年兵团(含整编七十五师沈澄年部、整编七十二师杨文泉部、独立二十一旅李文密部)特别卖力,部队首先逼近开封,前出杞县一带。国民革命军伞兵部队更是趾高气扬,凭着机械化的速度,单军突出到陈留以南活动。而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却很狡猾,部队在鲁西南定陶、单县、虞城一带,向开封缓慢移动,不敢向前。

华东野战军放掉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决心吃掉区寿年兵团。

1948年6月27日,第三快速纵队与解放军一接触,就感到来势凶猛,即从通许、尉氏方向回缩,向整编七十五师沈澄年部靠拢。司令部及直属部队驻守帝邱店,伞兵一团展开于帝邱店东南,伞兵二团展开于帝邱店东北(整七十五师在帝邱店以东,独立二十一旅在整七十五师左翼)。经过5昼夜的激烈战斗,至7月2日,整七十五师主力首先被歼。独立二十一旅呼救无援(整七十二师杨文泉部已被一纵队分割),随即被歼。当晚,区寿年的兵团部也在龙王庙被消灭。

此时,第三快速纵队妄想突围逃命,无奈势单力薄,只得死守持援。华东野战军于7月2日晚在全歼区寿年兵团之后,立即向第三快速纵队发起猛攻。经过一夜激战,伞兵第一团阵地被突破,伞兵第二团一个营前往增援,拼死顽抗。至3日拂晓,伞兵第二团也被分割包围。在伞兵二团阵地上白刃格斗,战斗极为激烈。伞兵二团团部连首先被歼,至7月3日中午,由于国民革命军黄伯涛兵团、胡琏兵团、邱清泉整编第五军从帝邱店以东、以南对华东野战军合围。华东野战军在围歼区寿年兵团(歼灭两个整编师,一个独立旅共5万余人)的目的已达到,主动撤出战场向西转移。于是伞兵司令部、各直属营及伞兵第一团、第二团残部得以幸存。

此次战斗,伞兵二团伤亡惨重。该团上校团长及中校团附被击毙,两名中校营长被俘。仅该团中校副团长李海乎及二营中校营长张光汤逃脱。伞兵第一团损失过半,该团上校团长张信卿受伤。

第三快速纵队残部从黄泛区撤回徐州后,于1948年8月,取消第三快速纵队番号。原有配属部队被调走,恢复空军伞兵司令部原有的3个团、5个直属营建制。于8月15日,全部调回南京整训。到9月底,伞兵各部队均按编制装备齐全,开始训练。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之后,伞兵一团、二团奉命开赴皖南贵池、铜陵一带,担任“清剿”任务,保卫南京外围。伞兵三团三营驻防大校场机场,井派该营八连担任在淮海战场上空投物资(弹药、给养、药品、器材)的任务.曾派兵携带陆空联络电台空降,送给邱清泉部队。

伞兵第三团后来从海上挟持登陆舰一艘投奔共方。其乘坐的登陆舰本为招商局所属,后编入中共海军使用。50年代后期作为中学生海上军事训练和观摩舰使用。内保留两个舱室纪念伞兵第三团事件,一个舱室里面有伞兵部队留下的电台,手枪等展品,另一个舱室留有弹孔,照片等,说明为忠于国民党的军人曾经据舱抵抗,粉碎时某“烈士”在这里牺牲。

1949年4月15日,国民党空军总部伞兵第3团官兵2500余人,在中共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从上海经海路南撤福州途中,在团长刘农畯率领下于黄海胜利地举行了起义,到达苏北解放区。

国民党军伞兵1942年建于昆明,始称突击总队,直接隶属于陆军总司令部。1945年底,突击总队扩编为伞兵总队,3年后又编为空军总部的伞兵司令部,由黄埔7期生张绪滋少将任司令,下辖3个伞兵团和4个直属营,每团官兵2500人。由于该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机动性强,因而深受蒋介石的宠信,被作为一支机动力量使用,视为“掌上明珠”。1948年秋到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和华北大部及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国民党政权岌岌可危,伞兵第3团从南京调到上海,驻防远郊安亭、三林塘一带,担负沪宁线和沪杭线铁路警戒任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十分重视对这支部队的争取工作,在该团建立了地下党支部。团长刘农畯上校,毕业于国民党通信兵学校。1943年,他在国民党陆军大学学习时,结织了中共党员段伯宇。1949年初,中共上海局策反工作委员会李正文,通过段伯字与刘农畯接上联系。之后发展刘农畯为中共党员。2月派中共党员周其昌到第3团担任刘农畯的联络员,3月上旬,中共上海局党组织得知第3团即将南撤福建去台湾的消息后,决定利用南撤时机,刘农畯以团长的身份,领导该部全体官兵于海上起义,然后前往苏北解放区。

南撤行军序列是:第1梯队为司令部、第1团及部分直属部队;第2梯队为第2团及部分直属部队;第3梯队为第3团和伞兵司令部的军械处。每个梯队出发时间相隔5至7天,预定3月份撤完。本来这个南撤行军序列对起义非常有利,可第1梯队撤离不久,3月20日左右,伞兵司令部突然临时改变南撤行军序列,决定将第3团和军械处并入第2梯队同时南撤。这一突变,打乱了原定起义计划。刘农峻心急如焚,火速找段伯字商定对策后,决定拖延第3团的南撤时间,争取按原行动序列不变。

中共上海局在刘农峻向司令部力争原定行军计划不便更改的同时,由地下党员、国民党上海军运司令段仲宇(段伯宇的弟弟)向伞兵司令部提出意见,说上海铁路警戒任务是国防部确定的,在汤恩伯没有派部队接防前,伞兵第3团不能撤走为由,迫使伞兵司令部放弃了目前计划,仍按原计划伞兵第3团单独南下。

4月13日,伞兵第3团集结完毕。下午2时左右,国民党军中字102号坦克登陆艇满载着第3团2500多名官兵鸣笛启锚,离开了黄浦码头,驶向吴淞口。为保证起义成功,行前成立了以地下党支部书记周其昌、共产党员孟虎为正副队长的纠察队,统一存放了各营、连枪枝弹药,遗留下部分反动军官,架设了临时电台。晚8时许,登陆艇行驶到嵊泗列岛东北部花鸟山岛以东海面上,这里是南下北上的转折点。按预订的起义计划,舰艇应在此转向北上。在此关键时刻,共产党员、伞兵第3团团附兼航行指挥官李贵田,以国防部命令伞兵第3团北上青岛待命为名,命令船长改航北上。刘农畯立即召开全团营以上军官会议,传达所谓国防部令伞兵第3团北上的电报,并宣布转航青岛的命令。散会后刘又到驾驶室指令船长,由于沿线海区有共军活动,要灯火管制,全速前进。14日下午4时,伞兵第3团经过26小时的海上航行,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地下党支部决定向全团宣布起义的决定。刘农畯在连以上军官会议上,宣布了起义的决定,中共党代表、伞兵司令部军械处主任陈家懋分析全国解放的形势,要大家跟上历史的潮流,投入人民怀抱,并宣布共产党对起义官兵的政策,消除了部分军官的疑虑。最后,通过了全团连以上军官一致起义的决定。下午6时以后,又接着召开了船员会议,宣布了要求和政策。晚上8时,船只折向西北,朝连云港开去。

4月15日晨8时,登陆艇经过40多个小时的劈波斩浪,满载着伞兵第3团2500多名起义官兵,胜利到达苏北解放区连云港,受到中共新海连市特委和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5月18日,毛泽东、朱德给伞兵第3团发了慰勉电。

同年6月,经过整训的伞兵第3团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伞兵训练总队,成为我军第一支伞兵部队,为后来创建共和国的伞兵部队作出了贡献。

战火中诞生

1942午初,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应英国政府的请求,组成了3个军10个师,共10多万人的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支援英国盟军抗击日军,狠狠打击了日寇。但是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自私自利的英军擅自丢下中国盟友仓惶撤退,致使我军侧翼暴露给日军,远征军在蒙受重大损失之下开始突围撤退。而日军将一小分队伞兵空降至伊洛瓦底江右岸的渡口,在中国远征军从曼德勒向缅北和缅西撤退的路上插了一刀,给国军制造了很大的麻烦,我第五军与日军经过苦战,战胜了原始森林的恶劣环境,历尽干辛万苦,终于于同年8月回到本土。此役使第5军军长杜聿明深刻认识到了空降兵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国军伞兵部队实施空降作战的场面 1943年1月,国民**军第5集团军在昆明成立,以编练新军著称的杜聿明荣升为总司令,战败的耻辱使杜聿明在当年12月在第5集团军内组建了一个伞兵团(下设三个步兵营),团长李汉萍少将、副团长简立上校来自集团军司令部机关,官兵都是从集团军所属各部队选调的年轻精干、富有实战经验的军官、军士.以及从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招收的青年学生。部队驻地设在昆明北郊岗头村,至此,中国第一支空降兵部队诞生了。伞兵团由于没有空降技术器材,因此只能按步兵编制开展步兵战术、体能、射击等基本科目训练。

抗战后期,由于大量美式装备援华为训练国军使用这些武器,在美军驻华总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的指导下,在云南成立了中国陆军训练学校,由美军上校米道顿领导,他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对中国甚为了解。学校下设参谋班、步兵班、炮兵班、工兵班等6个训练班。1945年3月,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部派出以柯克斯中校为首的伞兵预问团来华,带来伞兵团所需的伞降装备,以伞兵学校的名义组织中国伞兵训练,内容主要是伞降技术器材和枪械的运用,登机和离机训练,乘机方式和空运安全,着陆后的**程序以及空降战术等等。空中跳伞训练于6月9日正式开始。

1945年4月8日,根据魏德迈将军的建议,伞兵团改编为“陆军突击总队”,直属陆军总司令部,仍归第5集团军领导,总队司令仍为李汉萍少将,8月改由马师恭少将接任。突击总队下辖4个伞兵大队共20个突击队1及总队直属队由于淘汰的士兵较多,又成立了两个补充大队,共3200余人。伞兵大队为爱猫扑.爱生活的战术单位,编有3个步兵分队。炮兵分队、机枪分队和工兵分队各1个,共160人。步兵分队编4个战斗小组,每组12人(相当一个班)每个分队配备勃朗宁M1918A2式7.62毫米轻机枪12挺。勃明宁M2HB12.7毫米重机枪两挺,60毫米迫击炮4门,60毫米“巴祖卡”火箭筒9具,M2A1-7式喷火器3具。伞兵用的轻武器主要是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汤姆森M1A1冲锋枪、7.62毫米M1卡兵枪、柯尔特M1911A1式11.43毫米自动手枪、M3刺刀和手榴弹等。使用的美制空降器材有T-5伞兵伞及备份伞,佩戴美式M1G钢盔。

伞兵部队对官兵素质要求特别高,全部美式装备,待遇也特别好,吃、穿、用都按美国伞兵标准。美军顾问团有300余人,官阶从中校到少尉,分别部署到总队、队和分队里,有些担任副职,这些美军军官对中国伞兵的训练非常严格,这在国军中是很少见的。同年7月突击总队全体人员完成了伞训,随即开始担负对日作战任务。

对日的三次空降作战 1945年春,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侵华日军为了缩短在华战线,开始从中国南方各省北撤,中国军队立即发起反攻,为袭扰日军的撤退,中国伞兵部队在广东、广西、湖南的日军占领区进行了三次小规模的空降作战。

首战告捷-在广东开平的伞降奇兵天降-攻占广西丹竹再显神威-在湖南衡阳的伞降三次战斗开创了中国空降作战的先河,体现了国民政府对空降兵重要性的认识和进行空降作战的决心。虽然三次空降作战规模不大,并且都有美军顾问直接指挥并参战,以及美国第14航空队进行保障,但仍有可圈可点之处。

如虎添翼的空降装备伞降器材当时中国伞兵部队所用的降落伞都是美军空降兵广泛使用的T-5和T-7型伞兵伞,由引导伞、伞衣套、主伞和捆绑带等主要部件组成,柔性纺织物制成,可在最大飞行速度小于250千米/小时的飞机上使用,采用强制开伞。载重量为90-115千克,下降速度为3-5.5米/秒,伞的结构均为密织物平面圆形伞。

国民**军空降兵在祖国大陆的最后结局在抗战胜利时,部分国军伞兵部队曾作为警卫部队参加了在南京、广州和长沙的对日受降仪式。这支在**战争中有过上乘表现的伞兵部队被蒋介石视为“掌上明珠”,担任了御林军,负责蒋的警卫。1945年秋,为抢占东北,部分伞兵空运至沈阳,担任东北行辕的警卫任务,1946年8月第二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伞兵总队从昆明移驻南京,改编为伞兵总队,辖四个大队和一个补充大队,划归国民政府空军总部领导,而作战则由国防部直接指挥,成为国军一支机动力量。从此这支伞兵部队开始了厄运。蒋介石曾计划使用伞兵空降突袭延安和山东战区,但因计划暴露而作罢。1947年7月伞兵总队赴徐州、宿县铁路沿线驻防

1948年初空降部队改编为伞兵司令部。张绪滋少将任司令,辖三个团和4个直属营,约5800多人。因大部分人员未经跳伞训练,不宜作空降兵使用。因此一度将一、二团改编为第三快速纵队,在华东地区与解放军作战。第三团则改编为两个补充大队,留驻南京担任警卫。 1948年底,第一、二团在豫东睢杞战役中遭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的重创,余部撤至南京整补重建,后移驻上海浦东,1949年陆续由上海撤往厦门,4月13日伞兵第3团2500余人在团长地下党员刘农唆说服下,乘一艘中字“102”号坦克登陆舰在转移途中投诚。于4月15日抵达解放军控制的连云港地区。

此后第一、二团由厦门撤至台湾屏东。

1950年9月改编为空军伞兵司令部,1951年5月又改属陆军总部指挥,并改陆军伞兵总队,下辖四个大队。

1953年5月由屏东迁驻龙潭,缩编为二个大队。共约2000佘人,同时改称游击伞兵总队。

1953年7月16日,国军袭击大陆东山岛。第一大队抽调487名伞兵参加战斗,在该岛北部海岸空降,计划切断东山岛与大陆之间的联系,不想这两个中队空降着陆后又被解放军包围,仅80余人突围撤返台湾

神秘的鸿翔部队——抗战国军伞兵的臂章与徽章

  (2010-04-16 21:31:58)

标签: 抗战

国民党

军队

国军

臂章

伞兵

徽章

广西小杜



军事

分类:中国各时期军队:军服军衔合集

神秘的鸿翔部队-中国首支空降兵部队文章转自《环球军事》,图片转自飞扬论坛版主wrhchwkx的帖子。

作者 周继厚(周先生,早年认识的一位毛主席像章收藏家,本人曾得到过他的指导和藏品支持。貌似周先生还写过新四军臂章的文章,考证资料比较严谨,很值得本人学习)

伞兵第1团臂章,蓝布底黄布边,图案上方为一架翱翔蓝天的大型运输机,下方为降落伞,形象地表明了空降兵的军种。该臂章为1944年佩用



中国的第一支伞兵部队诞生于抗日战争末期。有关这支神秘部队的奇闻轶事一直鲜为人知。不过,流传至今的这些徽章则从一个侧面揭开了这支神秘部队的冰山一角……

1944年1月,国民政府第5集团军组建伞兵第1团,这就是中国军队的第一支空降部队。伞兵团人员选拔非常严格。军官是从第5集团军所属各部抽调,士兵多为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招募的知识青年,兵员素质较高。伞兵团团长为原第5集团军司令部少将参谋处长李汉萍,副团长为司令部上校科长简立。伞兵团下设3个营,共计1000余人,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但人事、补给、训练均由第5集团军司令杜聿明督导。杜聿明将军因此被称为"中国伞兵之父"。为了保密起见,伞兵第1团对外一律以"鸿翔部队"为代号。

伞兵第1团胸章,青铜制作,正中为兵种符号降落伞,两边为鸿雁的羽翼,形象地点明"鸿翔部队"代号,底部有一朵梅花



根据驻华美军总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的建议,当时的国民政府于1945年4月8日将伞兵团扩编为陆军突击总队。总队司令仍为李汉萍少将。总队下设20个突击队共3200人,美军顾问300多人,全套美式装备,在美军指导下进行严格的训练。原来的伞兵第1团被编为5个突击队,每个突击队有官兵180人,都有保密代号:如第1队为"定远",第2队为"诸葛"等。

陆军突击总队臂章正面,蓝布底红布边,图案为空降兵标志降落伞,中间有青天白日徽志,两边直接印有"鸿翔"代号



陆军突击总队臂章背面,背面印"陆军突击总队"、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度佩用"字样以及兵员编号



"鸿翔部队"空降训练分为战术技术训练、突击战斗训练和基本跳伞训练3个阶段。为培养伞兵军官,在云南宜良县成立了伞兵学校。伞兵学校的师资、装备、教材等均由美军顾问团提供,同时在云南呈贡县北校场机场对伞兵官兵实施空中跳伞训练。

中美伞兵学校学员领章,黄铜制作,中间为降落伞标志,两边为羽翼



1945年中美伞兵学校学员臂章,中间为降落伞,两边的青天白日徽和五角星徽分别代表中国和美国,并有"鸿翔部队"代号



1945年春,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展开反攻。日军从南方各省北撤。乘此良机,"鸿翔部队"在两广和湖南的日占区进行了3次小规模的空降作战。

一是广东开平伞降突击。1945年4月,在中国军队的反攻下,驻广西的日军第13师团向北败退。为牵制日军,第1伞兵队180人从昆明起飞,在战机掩护下,在开平安全着陆,并进入苍城镇潜伏。伞兵们在日占区展开游击战,一路拔除日军据点,一直打到广州市郊。日本投降后,这支伞兵部队作为受降的先遣队率先开进了广州城。

二是攻占广西丹竹机场。1945年春,中国军队在桂北发动反攻,收复南宁、桂林、柳州等城市。丹州有一个日军补给基地和一个简易机场。伞兵突击队200余人犹如神兵天降,突然在丹州机场空降,并一举歼灭日军,占领机场,在地面部队协同配合下,向丹州守敌发起攻击,歼灭了日军,夺取了日军补给基地。

三是突袭湖南衡阳台元寺。1945年7月2日,108名中国伞兵由20架战机护航,安全空降于衡阳县西北的罗洪庙。几天后,伞兵们在衡宝公路上伏击日军运输队,毙敌6人,毁车3辆,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发起对台元寺镇日军据点的攻击,片刻攻入据点,歼敌近百人。重创日军后,伞兵胜利撤出战斗。此役伞兵牺牲6人、负伤10余人,2名美军顾问阵亡。

抗战末期,这支神秘的"鸿翔部队"用3战3捷的全胜战绩,迎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

中美伞兵学校毕业证章正面;银质珐琅,正面两边有青天白日徽和五角星徽,下方绘有羽翼



中美伞兵学校毕业证章背面,铸有"中美伞兵学校第6队毕业证章"、"1945.8.10"铭文,有的学员还在纪念章背面刻上自己的姓名



東山戰役

排長賴子福

「無怨無愧」

排附劉敬久

隨隊攝影師

小兵張念亨、老兵的告白馮西榮

連長羅冀

虛偽造假

營長

趙鳳章

枉死的

王夫華

師父

余佐軍

畫友

李光宇



畫友

趙蘭亭

對母親的思念

上等兵

與男盜女娼

敬愛的長官艾管寧和他寫來的信

張緒滋的回憶錄團長井慶爽導演唐冀畫家姜新第二班班長孫春德

台長任俊畫友張錫宏第四班班長宮文舉第八班班長王夢麟談軍中同性戀

回zhangis.com網站首頁

我在傘兵服役前後六年半(1949、6-1955、9),有人問我:「打過戰嗎?」,嚴格的講 ; 我沒有,廣義的講 ;傘兵是我出生入死的地方,我是處在戰爭的邊緣。

「東山戰役」我是擦身而過,一九五三年七月十六日,以游擊傘兵總隊空降突擊支隊為首的三軍聯合部隊,突襲了閩、粵沿海交界的東山島。

平心而論這個戰役不算成功,但也不能完全以失敗論,但從此以後「反攻大陸」的軍事行動是終止了。

「東山戰役」我有太多的人要紀念了!第一位是我的排長賴子福,第二位是排附劉敬久,第三位是同一個連當兵的張念亨,還要再談連長羅冀,營長趙鳳章。

賴子福曾寫了一本萬言「無怨無愧」的小冊子,紀念當初壯烈成仁的袍澤,可惜他沒給我,但我有民國八十四年五月四日聯合報的一篇專題報導,內容就是報導賴子福與「無怨無愧」。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十月二十四日上午,我到北投郵局領一封掛號信,想不到是我的老長官艾管寧寫來的信,講真話我是流著眼淚讀完他的信,難到我不愛傘兵嗎?那兒有我的愛、恨、情、仇。

長官信中是這樣寫著:「前些日子,接到一位熱愛傘兵的老伙伴,寄來自張逸石的網頁中,列印有關對傘兵的敘述文字,看後覺得你對傘兵是一知半解,其中使用一些魯莽的措詞,不禁令我與他們一樣有氣憤的衝動,但念在曾是傘兵帳下人,相煎何太急,所以才給老弟你寫這信,讓你知道自已的錯誤在那裡,並請你在你的網頁內更正或刪除是幸。」

長官的話,我怎能不聽呢?能更正的我一一更正,不更正的我會一一說明,也更希望「熱愛傘兵的老伙伴」來信指正,我更希望看我網頁的人,知道我不是在說一些死無對証的話,如賴子福、余佐軍、李光宇、王夫華他們都故去了,有些人也不可能進天兵忠靈祠,就在我的網頁上安息吧!

長官的信很長,我不希望只是摘要發表,就增加一些網頁詳細的談一些事。

除了東山戰役我還談一些我在傘兵的人和事,尤其是畫友,真使我懷念啊!

想家!難免的。

走在龍潭虎穴村的山路上,一片茶葉地,地的中間有許多平直的柏油路面,上面堆了許多未用的炸彈,聽說這是神風特攻隊起飛時的跑道,想想他們,想想自已,我們的命運竟是如此的相像。

五十年後,我這幸存者,能做這一份網頁,真是要感謝上帝,因為有不少人已經先我們而去了,我能做的就這麼一點點,再不做真的來不及了。

中华历史如丝如缕,绵延不绝,宛若一曲亘古的丝竹。而在这其中,一件件历史事件就是一个个音符。在国共两党漫长的军事对垒过程中,最后的一个音符,就鸣响在东南沿海的一个岛屿上,这就是著名的“东山岛战役”。

东山岛,原为福建第二大岛,何大陆相隔一条约500米宽的八尺门海峡,现在已经和大陆相连,成了一个半岛。东山岛“近陆地区多丘陵,临海地区较平坦,沿岸滩窄水深,便于舰艇活动”,又处于闽粤两省交界处,位置特殊。在历史上,东山岛在我东南沿海地区战争史上也留有印记。当年戚继光曾在此筑垒,以为抵御倭寇之用。相传清康熙年间,施琅平台之时,也曾以此为前出基地,时至今日,东山岛更是大陆军演经常光顾之地。

1953年的7月间,国共在东山岛爆发了一场较为著名的战役,这就是“东山岛战役”。是役,有几处最值得注意的。其一,在该战役中,国军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了空降部队;其二,是以为国共内战的最后一场大规模地面战役,东山岛之后,再也没有发生成建制的地面冲突。此外,双方战区最高军事主官,中共方面为叶飞,国军方面为胡琏。两个人曾于“金门战役”中结怨,而东山岛战役与金门战役一样,都是登陆与反登陆对抗,只不过区区数年之后,攻守易势。单此三点,就足以让“东山岛战役”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中占有一个独特的地位。

东山岛战役并不是凭空而来,其发生、酝酿都是由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一些列国际国内因素所导致的。国民党政府退居台湾之后,虽有“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等口号,但多年来并不曾有过真正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行动,只是选择有利时机,对沿海目标实施骚扰作战。1952年10月间,胡琏军月9000余人,突袭福建沿海南日岛,一度占领全岛,扫荡后撤出。国际上,中美在朝鲜战场的较量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为终了。为防备中美关系缓和,台湾酝酿再次突袭大陆沿海岛屿,目标逐步选定---东山岛。此外,还有一个“桌面下的因素”,就是“西方公司”的角色。所谓“西方公司”其实为中情局在台机构,其多次支持台军方对大陆渗透,实施一系列破坏活动。在此次战役的策划过程中,西方公司的作用也很显著。

在战役准备过程中,双方都有过一系列举动。胡琏其人,在蒋军中素以会用兵而著称,连其对手中共都说其“狡如狐,猛如虎”,可见其军事才能并非虚名,后又因金门古宁头一役而声威大振,有“金门王”之称。胡在准备期间多次动用空中侦察手段对东山岛及附近战区情况实施侦察,同时保密工作良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战役突然性。中共方面,对金门驻军的一系列军事异动也有所察觉,但无确切情报,只能根据形势作粗略的判断。不过,也非作为中共名将也不是昏庸之辈。叶飞对东山岛的危险形势时有所察觉的。东山岛驻军只有一个不满编的“公安80团”,该团为地方县大队改编,战斗力本来有限,加之兵员不满,只有1200人左右,实在无法防守全岛。叶飞选择游梅耀为公安80团团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的重视。游梅耀,闽西人,老红军,曾在陈毅身边当过三年副官。游到任以后,加强在岛上构筑工事,并拟定了作战预案。在其到任后不久,潜伏的台湾谍报人员向金门发送情报称,岛上来了个“老牌共匪头子”。后来的战事发展证明,游梅耀的战前准备,和应敌方案是正确的。作为战场军事主官,游可谓时恪尽其职。

1953年7月15日子夜,东山岛战役拉开序幕。子夜时分,国民党驻金门45师,18师一部,即两个独立大队,一个海军陆战中队,外加一个伞兵中队,共1万3千余人,在金门防卫司令胡琏,及驻金门的19军军长陆静澄指挥下,离开基地,向预定作战地点前进。进攻部队走两路,其一由金门寥罗湾出发,乘13所舰艇出海,舰队实施严格灯火管制,先在海面游弋,远离大陆后才直奔东山岛海域而来。另一路,也就是伞兵中队,分乘22架运输机,从新竹机场起飞,飞赴空降地点。不过,此22架飞机,并未全部在东山岛实施空降,有几架因故折返。

16日拂晓,约5点钟左右,有金门而来的舰队到达东山岛海域,进攻部队立即实施换乘,在20多辆水陆坦克的支援下,第一波约6000余名士兵突击上陆,随即展开滩头攻击。

同时,由新竹而来的伞兵到达八尺门海峡上空预定空降地段,随即立刻实施空降作战。八尺门,为东山岛北部的渡口,离大陆约500米,驻有一个水兵连。所谓“水兵”是当时的一个特殊兵种,不同于我们今日所说的海军。其属于陆军编制,主要负责浅近的一些水上交通,包括对付海盗。不属于一线作战部队,战斗力有限。其装备训练都无法与空降的伞兵部队相比肩。而且,水兵连只有百人左右,来袭的空降伞兵中队却有460余人(有几十名伞兵因种种原因未能在预定地段空降)。况且,来袭部队拥有战术突然性,并且守军从未见过空降作战,更无对抗经验可谈。这场突袭战斗照理说应该是胜负已决的,但恰恰就是在这个地方,出了问题,此是后话。

再说,中共方面。其实在胡琏部离开寥罗湾不久,中共的情报部门就将此一异动报告了战区军事主官叶飞。叶飞判断,胡可能会袭取东山岛,因而对身在东山岛的游电示,嘱其提高警觉,准备应对可能的进攻。同时,命令受到部队,可相机实施“机动防御”。但游出于敌情考虑,决定改“机动防御”为“固守防御”。同时将党政机关撤出岛,而留作战部队坚守待援。做出决定后,游电请叶飞准许其守岛作战的计划,同时致电友军表明其作战决心。叶飞权衡后,同意其固守待援的作战决心。至此,一场硬碰硬的登陆与反登陆对抗在东山岛完全展开。

游随决心实施固守防御的预案,但面对强敌压境也不敢怠慢。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胡琏所部兵力达1万3千余众,又有绝对的海空优势,火力自是远胜于守军,而守军只有由地方部队改编的一个公安80团,还不满员,加起来、包括炊事员一共1011人,相形甚远。因此,游放弃与胡进攻部队争夺滩头,仅留少量作战小分队,在滩头一线实施迟滞性的阻击,主力部队收缩于岛上预先构筑的核心工事。尽管如此,其先头小分队的迟滞行动仍然是有效的。进攻部队,大约在凌晨5点左右换乘,但直至清晨8点后,第一波部队才完成登陆。

面对进攻,公安80团各部,边抵抗边撤退,在迟滞敌军进攻的同时,逐步向核心阵地靠拢。在公云山、王爹山和牛犊山三个核心阵地,游在战前已经构筑工事,此时,守岛部队主力退守此三个高地。此3处阵地位于岛西北部,成犄角之势,游就利用地利与进攻之敌周旋。争取时间,等待援兵到来。此间还有一个小插曲,颇为有趣。守岛部队有个电话总机班,负责岛上对外通讯联络。国民党军占领其驻扎的村子时,他们就地隐蔽了下来。国民党部在破坏岛上对外联络时,仅仅是砍断了电话线杆,却忘了剪断电话线,以至于从始至终,游梅耀与福州指挥部的联络就不曾中断过。这无疑为叶飞全面了解战事提供了条件。也算是,天不佑胡琏吧。

在游率主力退守核心阵地的时候,另一场关系全岛战局的战斗正在八尺门展开。如前文所述,八尺门海峡是东山岛对外的交通孔道,其渡口有一连水兵驻守。进攻部队为一个空降中队,人数460余人。作战目的是占领渡口,并抵挡援军渡海增援而来。但这数百人的进攻部队,自从凌晨展开攻击,直至当天上午9时许,第一支增援部队赶到对岸,3、4个小时之内,进攻的伞兵部队都未能控制渡口,反倒是在增援到达后被杀的丢盔弃甲。据称,460名伞兵逃回去的不足一半。这其中空降部队墨守陈规的原因不可不提。伞兵中队空降后,并未立刻展开攻击,而是先稍微后撤,收缩兵员,形成战斗序列后再度发起冲击,其间耗时约20分钟,使得守卫部队有时间从最初的混乱中稳定下来,进入防御阵地。伞兵中队之所以如此,固然是为了形成有效的战斗队形,发挥最佳战斗力,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战术突然性。而守卫部队,利用当地墙垣,坚守阵地,则是更重要的关键。时至上午九点前后,守卫部队在伞兵的进攻下节节后退,逐步显出疲态。如此时,进攻部队发起致命一击,则八尺门难保不会易手。正在此时,奉命驰援的31军91师242团赶到,立刻盯着伞兵中队的火力强渡八尺门,登岸后援军与守军合力展开反击,击毙进攻部队之大部。完全清除了八尺门的威胁。在此期间,进攻部队虽拥有火力、兵力的优势,又有空中支援,依然未能拿下八尺门,不能不说是其一致命之处。换言之,如果伞兵中队能够在最初有效控制渡口,则增援部队显然不可能如此轻易地加入战场。此内中还有一故事,据传,当初胡琏本不意将伞兵投放于此,因其远离进攻滩头阵地,唯恐一旦进攻受挫,部队无法回撤,被中共包围。但因西方公司坚持,又因部下掣肘,最终伞兵并未如其所想定的计划行事。最后战事的发展倒是应验了胡琏的忧虑。

八尺门既定之后,增援部队就得以较为自由的进入东山岛战区。唯一的威胁就是来自国民党空军的袭扰。不过,远不足以遮断增援。同时,叶飞在战区内实行动员,按照预案命令31军与28军82师火速支援。同时,寿命当地驻军征用民用车辆向战场机动。当晚20时前后,41军一团赶至八尺门,第二日凌晨28军先头部队开始渡过海峡。由此,东山岛上的军力对比开始急速的逆转,胡琏眼见占领全岛已然无望,便实施撤退。先是将20余辆坦克撤回,留小股部队佯攻,大部队逐渐收缩后撤。

至17日19时许,胡琏撤离东山岛。东山岛战役结束。

东山岛战役总体约持续了40小时,进攻胡琏部损失3300余人,(内含700多被俘人员),守方伤亡1250人,其中阵亡478人。并炸毁国民党军战车2辆,击沉舰艇3艘,击落飞机2架。

此役之后,胡琏部再也不曾成建制的进犯过大陆,因而,东山岛战役也就成了国共内战的最后一个战役。作为一个历史的中止符,永远留在历史上。

反观此次战役,双方都有很多成败得失需要检讨。从胡琏来说,其战役准备阶段的工作无疑做得相当出色,使得中共方叶飞并未做出任何实质上的对抗准备。但是,由于西方公司的插手,使得部队最终没有能够完全贯彻其战役想定,因而导致战役后期的失利,终于没有令此一名将再次续写金门,南日之后的友谊胜利篇章。

从中共方而言,虽然战前准备不足,但面对强敌,游的应敌计划无疑是正确的。东山岛不失,两个因素至为重要。其一,就是“前轻后重”的部署,不与敌争夺滩头,而是依托核心工事,坚守待援。终使胡琏无法完全控制东山岛,从而保住了整个战局不失去控制。其二,八尺门水兵连有效的抵抗了数倍于己的伞兵冲击,保证渡口不失,使得增援部队得以顺利登岛。这是另一个关键。

总揽全局,不得不慨叹,国军的战斗力确实不如人意。孙子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胡琏率1万3千余众,突袭1千余地方守备部队,竟不能克!八尺门460余精锐伞兵突袭一个水兵连,居然3个小时而不取,最后反被人所灭。这其中总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日月流转,半个世纪已过,酌一杯清茶,掩卷而思。唯愿不再兄弟相向,骨肉相残,盼天下华人子弟能永远同舟共济。闲暇时,煮酒论史,坐而论道。

成军过程[编辑]

1943年(民国32年)年底,美军第14航空队司令陈纳德将军向蒋中正建议中华民国成立伞兵部队,经采纳后,授命当时驻云南昆明之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杜聿明将军负责编组督训。经过周详筹划后,陆军伞兵第一团于1944年(民国33年)元旦在云南昆明市北郊岗头村永丰寺成立。建制上直属军政部,但因人事补给、训练等均由第五集团军掌理,故实质上为第五集团军直属部队,且基于保密考量,对外代号称“鸿翔部队”。[3]

成立伊始,考虑国军普通部队士兵无法适应伞兵需要,故除团直属连各部队因勤务之需要,由第五军选优拨补部分士兵以服勤务外,各单位只有干部。后经派员赴湖南衡阳招考一批热血青年,始充实伞兵新血轮。这批学生在尔后争取美方正式装训中国伞兵历程中,肩负重要任务,均能圆满达成。惟此时美方尚未正式编装中国伞兵,而中华民国亦无前例可循,故只能实施体能训练及战斗基本教练,以增强体力与战技。[4]

1945年(民国34年)4月底同盟国欧洲战事结束,德国战败投降,美军东移,除对日军实施逐岛攻击外,亦配合中华民国大军反攻计划做各种部署,并拟正式装备训练中国伞兵;同时,中华民国最高统帅部为配合反攻计划,亦做大幅度的调整部署。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即于此时成立,由何应钦将军任总司令,驻节昆明,装训中国伞兵,美方人员亦由总部美军顾问组调度,但美方对中华民国官兵接受伞训及战技能力存疑,故决定先予测试。

美方每天派遣部分官士携带尔后编队所使用之武器,由中华民国调派官兵参加训练、考核、测试,至3月底认为成果很好,始正式决定装训中华民国伞兵部队。中华民国与美方共同研拟伞兵突击队之编制事宜,经过一整天的反复演练、测试,始决定队的编制装备表。其战斗特性为降落敌军后方要点,实施突击、破坏、袭扰,以牵制敌人兵力,而使中华民国大军攻击顺利推进,而非空降敌人阵前进行正面战斗,整队编足员额含华美官兵约一百八十人。

抗战胜利后,伞兵担任先头部队接受汪伪政府各政府机关、设施,并着手准备日本无条件投降典礼,担任会场礼兵,并至日本押解战犯陈公博返华受审。

伞兵迁台[编辑]

1949年(民国38年)2月,空军伞兵总队伞训处奉命先移驻台湾,3月1日奉国防部之命令,改番号为“空军伞兵司令部”,隶属于空军总部,仍由张绪滋将军担任司令,负责市区警卫勤务,并清剿日安、灌口间南山店附近之散匪;此时共匪全面叛乱,于是民国38年6月底-7月初奉命转进台湾,第一团及直属单位分三批由厦门转进来台,先后驻防高屏一带,驻守屏东空军基地整训。9月,第二团由厦门归建,第三团南下福州时,遭三团团长刘农畯与部分三团干部挟持,整团北上叛逃至连云港投降。至此,除第三团外的伞兵部队全数来台。11月1日易名为“空军伞兵总队司令部”,由黄超将军担任司令;直至1950年(民国39年)5月1日奉令归隶陆军总部。[2]

1952年(民国41年)10月原陆军伞兵总部与游击伞兵总队在屏东并编,仍沿用陆军伞兵总队编制,直属于国防部。首任总队长为顾葆裕中将,副总队长为赵位靖上校。游击伞兵总队原有四个大队,全队自屏东北迁桃园龙潭后,合并编成两个教育大队。[2]

精实精进[编辑]

1953年(民国42年)7月15日,国军发起迁台以来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反攻作战——东山岛战役。作战初期,伞兵部队完成目标占领等候增援,可惜陆军与陆战队主力后援不及,伞兵防线崩溃。

1958年(民国47年)3月1日在桃园龙潭成立“陆军特种部队司令部”,由易瑾将军担任司令,隶属国防部,下辖第二及第三特战总队,负责执行山地作战、水域作战、小部队游击战及假想敌训练等特种作战任务;至7月1日始归隶陆军总部。[2][注 1]

1958年(民国47年)8月,八二三炮战,空降部队配合大规模空投作业,执行前线弹药与粮食补给,并有夜间出勤架次多达数十次的纪录,直至同年10月7日共军暂停炮击为止。

1959年(民国48年)起,空降部队展开以演训为主的活动。

1960年代起,空降部队演训最为繁重。

1963年(民国52年),中美联合天星演习更创下建军以来规模最大的演习,共出动75架C-46运输机与2300名伞兵。

1963年(民国52年),经美军顾问团协助,成立具高空跳伞、渗透作战能力的神龙小组,除平时国庆与重要活动以精湛的操伞技术表演,战时更执行敌后袭扰及担任特种情报搜集等重大任务[1]。[4]

1967年(民国56年)6月16日,以“陆军空降司令部”所属骨干,扩编为空降第1旅(旅长李明萱),由空降部队三个空降步兵营、一个炮兵营改编而成。与空降第2旅(旅长陆少侠),由空降部队两个空降步兵营、一个支援营改编而成。。

1974年(民国63年),“陆军空降司令部”与“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合并,改编成立“陆军空降特战司令部”,由言百谦将军担任司令,下辖4个特战总队、2个空降旅及特战学校。[2]

1976年(民国65年)1月1日 ,空降第1旅(旅长黄鹏飞)与第2旅(旅长王家吉)番号改为空降第21旅(旅长黄鹏飞)与空降23旅(旅长王家吉),同年8月16日空降第21旅与23旅再度改编为陆军空降71独立旅(旅长黄鹏飞)与空降62独立旅(旅长王家吉)。

1979年(民国68年)4月至1980年(民国69年)3月,基于国家需要,依次将4个特战总队改编至宪兵部队,同时将“特战学校”与“空降训练中心”并编为“空降特战训练中心”;1979年10月1日将“陆军航空指挥部暨航训中心”编配至“陆军空降特战司令部”。[2]

1980年(民国69年),纳编合并侦搜中队与特勤连潜龙排,组成特种勤务中队。以执行反突击、反劫机、反劫持、反破坏等警备治安任务为主。首任队长为前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黄海彬中将。

1986年 (民国75年) ,台东岩湾监狱爆发了国民政府退守台湾以来最大的囚犯集体大暴动。空特特勤队首度与友军宪兵特勤队、陆战特勤队联手镇暴。

1991年 (民国80年) ,因精实案,纳编高空排,改编为“高空特种勤务中队”,增加三栖渗透能力与特攻作战训练。

1997年 (民国86年10月30日) ,因精实案,在桃园龙潭陆航基地展示空中骑兵旅的实验编装。

1999年(民国88年)10月1日,因应国军精实案裁撤空降71独立旅与空降62独立旅,陆军空降特战司令部改编成为陆军航空特战司令部,改以航空兵为主体,将部队区分为空骑旅三(原航空兵与71旅所属营混编)与特战旅一(原空降62独立旅),由贾辅义中将担任司令,下辖2个空骑旅、1个特战旅、航空训练指挥部、特战训练中心。[2]

2006年(民国95年)3月1日,因应国军精进案航空特战司令部改制为陆军航空特战指挥部[5]。

2006年(民国95年)陆军101两栖侦察营由陆军司令部直属部队改纳编至陆军航空特战指挥部,直属之营级单位“陆军航空特战指挥部两栖侦察营”,也和其高空特勤队之军士官干部做交流、轮调等,以互相了解其单位属性。

2007年(民国96年)1月1日,陆军航空特战指挥部所属特战862旅改制为陆军特种作战指挥部,下辖特种作战862群、特种作战871群。

2012年(民国102年)1月1日,陆军特种作战指挥部所属特战862群及特战871群缩编,原862群下的特六营解编。

中华民国空降特战部队番号沿革[编辑]

部队番号使用时间

伞兵第一团1944年4月1日-1945年4月8日

陆军突击总队1945年4月8日-1946年3月16日

伞兵总队1946年3月15日-1948年3月1日

陆军伞兵司令部1948年3月1日-1949年3月1日

空军伞兵司令部1949年3月1日-1949年11月1日

空军伞兵总队司令部1949年11月1日-1950年5月1日

陆军伞兵总队司令部1950年5月1日-1951年2月16日

陆军伞兵总队1951年2月16日-1952年10月10日

游击伞兵总队1952年10月10日-1955年2月1日

陆军空降步兵教导团1955年2月1日-1965年7月1日

陆军空降司令部1965年7月1日-1974年4月1日

陆军空降特战司令部1974年4月1日-1999年10月1日

陆军特战八六二旅1999年10月1日-2007年1月1日

陆军特种作战指挥部2007年1月1日-迄今

武汉队徽意义[编辑]

徽章特征意涵

伞具、刺刀、闪电代表可由空中、地面、水域渗透敌后闪击制敌

鹰翼象征陆航机动迅速、反应快捷,具全天候侦搜、打击、运输、突击作战能力

青天白日国徽代表武汉部队效忠国家、保卫中华民国生存发展及为全民福祉而战

嘉禾代表“寓兵于农”及执干戈以卫社稷之意,嘉禾每穗七株合为双七,含有发扬七七抗战建国精神的意义

伞兵徽章[编辑]

伞兵徽章(Parawings)为伞训合格人员所配带胸徽,证明该员至少完成五次基本伞训。按照部队与受训、跳伞次数不同,伞徽也略有不同。

徽章特征意涵

基本伞徽伞具中间为青天白日,上方为一朵梅花,跳伞次数为五次至十九次。

中级伞徽伞具中间为青天白日,上方为二朵梅花,跳伞次数为二十次至四十九次。

高级伞徽伞具中间为青天白日,上方为三朵梅花,跳伞次数为五十次以上。

特种地形伞徽上方伞具为蓝底白色,两侧为嘉禾,下方盾牌中间有蓝、白、红三色象征高山、水域、森林,象征伞兵具备困难地形空降能力,亦称铁汉伞徽。

空投连伞徽伞具中间为RIGGER字样。

保伞连伞徽伞具中间无青天白日、亦无记录跳伞次数的梅花。

战史[编辑]

对日抗战[编辑]

突袭广东开平、罗定、南江口 突袭广西丹竹机场(今平南县境内) 突袭湖南洪罗庙(今洪市镇境内)、台元寺(今台源镇境内)、牧云峰 担任国军南京、芷江受降典礼礼兵 对日抗战胜利后,伞兵奉命接收汪伪政府各机关,并担任警卫工作。

剿共[编辑]

突袭延安 宿县战役 牛王涸战役 豫东战役- 与装甲部队编组成第三快速纵队,纳编黄百韬第七兵团麾下进行作战 徐蚌会战

戡乱[编辑]

空投金门 东山岛战役

军歌[编辑]

伞兵歌[编辑]

词:马师恭 曲:马师恭[6][7]

看朵朵的白云 点点的流星

飘荡在美丽的天空

我们是三民主义新中国的伞兵

为著,民族的生存,国家的和平

我们要结成一群活的长城

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严守纪律,服从命令

奋勇杀敌、不惜牺牲

我们是三民主义的伞兵

我们是新中国的伞兵

空降神兵[编辑]

空降神兵,勇赴沙场,永远站在最前线

特战奇兵,捍卫疆场,空降敌后做先锋

纪律严明,战技精良,忠义骠悍,勇猛顽强

武汉称雄,天龙立功,空降神兵,威风凛凛

(口白:忠义骠悍、勇猛顽强!)

空降神兵,勇赴沙场,永远站在最前线

特战奇兵,捍卫疆场,空降敌后做先锋

纪律严明,战技精良,忠义骠悍,勇猛顽强

武汉称雄,天龙立功,所向无敌,特战奇兵

空降健儿歌[编辑]

空降的健儿,浩气如长虹

空降的健儿,丹心贯日月

空降的健儿,浩气如长虹

空降的健儿,丹心贯日月

为传递革命薪火,我们投笔从戎、报国杀敌,

来自乡村、来自城市,我们来自祖国的四方。

(答数)

从象牙塔走向军旅,由软弱书生蜕变成捍卫雄狮

我把历史的衣钵系在心上

(忠义剽悍、勇猛顽强)

在枪的立支中、炮的胸膛里,我们等待

等待的风雨中,自由的厅堂里,我们等待

等待前进的挥戈,等待前进的号角

我的足履,我的足履,踏出了中国的方向,踏出了中国的方向

特战营歌[编辑]

看我们特战营弟兄们 个个身体像金刚

不怕吃苦不怕难 一切都在战胜敌人

每天都在勤操苦练 任何状况我都不怕

真金不怕火来炼 这是我特战传统精神

(口哨)

每天都在勤操苦练 任何状况我都不怕

真金不怕火来炼 这是我特战传统精神 传统精神

伞兵小调[编辑]

手儿拿着引张带 挂勾挂起来

低头并腿抱副伞,挡门呀跳出来

你看那左右机门双双对对跳出来

一秒钟!两秒钟!三秒、四秒伞张开

首先检查伞呀,再向四周看

左边来伞向右拉开,右边来伞左拉伞

飘呀!飘呀!嘿!五点着陆滚起来

基本伞训[编辑]

地面训练[编辑]

地面训练为期三个礼拜,共分为七个阶段,完成训练经教官评鉴合格后,方能继续第二阶段的实际空跳训练。

跳台侧滚 机身训练 吊架训练 摆动着陆 高塔训练 穿伞训练 收伞训练

空跳训练[编辑]

第二阶段的实际空跳训练一共实施五次空跳,在潮州空降场实施基本伞训空跳。第一至第三次实施白天徒手跳伞、第四次为夜间徒手跳伞,第五次为武装带枪跳伞。

伞兵操[编辑]

头部运动(手叉腰,头部随1234答数上下左右看) 上肢运动(收左右上臂,举起、放下左右上臂) 扩胸运动(双手平举胸前,合合开合) 腰部运动(手叉腰,弯腰双手向下,蹲下手平举,起立弯腰手向下,叉腰) 下肢运动(手叉腰,半蹲,半蹲,全蹲手平举) 上下肢联合运动 拳击运动(出左拳左脚,收左拳左脚,出右拳右脚,收右拳右脚) 腿部运动(蹲下手撑地,出左脚收左脚,出右脚收右脚) 四方跳跃(手平举跳跃,手掌开合,依前左后右) 缓和运动(手掌开合,配合踏步,依前,上,两侧,前)

(往昔“步兵师”暖身操,与“伞兵操”大同小异,参见“莒光日电视教学”、“国防线上”)

操伞口诀[编辑]

基本伞训 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四秒钟,检查伞,注意四周、准备着陆。

特种地形伞训 一秒钟、两秒钟、三秒钟、四秒钟,检查伞,注意四周,寻找操纵块,寻找烟幕,寻找目标,对正风向,手握操纵带,顶风着陆。

天兵忠灵祠[编辑]

1986年由退伍伞兵杨成芳、艾管宁等人发起筹建,复经前国防部长郑为元上将准予将高雄市大寮区影剧七村左侧二笔军事用地(高雄市大寮区山子顶段第1598之1号及2号地),建祠经费系由个人捐款方式筹措,于1987年4月6日落成启用。目前由中华民国退伍伞兵协会管理维护,年度维持费用约新台币五万元整,由会费支应;另于每年4月8日(伞兵节)由退伍伞兵协会筹办祭典,陆军航空特战指挥部配合办理,并由该部指挥官担任主祭。

退伍名人[编辑]

马师恭(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前中华民国陆军突击总队司令、前中华民国陆军伞兵总队司令、八十八师少将师长、八十八军中将军长,前新竹市私立光复高级中学第三任校长)[8] 张绪滋(前中华民国伞兵总队司令、前第三快速纵队司令,后移民加拿大,再辗转定居美国德克萨斯州)[8] 黄超(空军伞兵、空军伞兵总队、陆军伞兵总队首任司令,民国39年12月17日奉命以第1团1、2两营官兵8百余员拨入装甲旅,编成装甲步兵大队。)[8] 顾葆裕(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前中华民国游击伞兵总队司令,亦是首位中将军阶跳伞将领,已逝世)[8] 井庆爽(首位伞训完训与作战空降的中华民国陆军伞兵,前中华民国陆军伞兵第一团团长) 李汉萍(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前中华民国陆军伞兵第一团团长、陆军突击总队司令,后调任第五军参谋长,后在徐蚌会战中遭共军俘虏,已逝世) 赵位靖 简立- 1909年出生,湖南长沙人,就读于金陵大学时,1926年10月转读南京中央军校第6期,后留学于美国西点军校。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陆军伞兵第一团”上校副团长,1945年春调任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汽车兵团(暂编)少将团长。抗战胜利后,1949年7日任军政部兵工学校校长,任国民政府联勤总部参谋长,1966年担任新改制“中正理工学院”院长。[9]:35,36 易瑾(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193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3团某营营长,在淞沪和南京保卫战中扬名。后历任国民革命军124军60师师长,陆军特种作战部队的首任司令,特种作战部队指挥部首任中将指挥官,国防部联勤总部中将副总司令。)[8] 言百谦(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参谋长、特战第四总队总队长、陆军特种作战学校校长、空降部队司令部副司令、司令、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三军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总统府国策顾问)[8] 姜键(前中华民国陆军伞兵第三团副团长,已逝世) 马根尧(退伍伞兵协会前理事长) 郭云龙(退伍伞兵协会现任理事长) 罗扬志(中华民国陆军首位跳伞伞兵,已逝世) 祝宗权(中华民国陆军首位高空伞兵,已逝世) 吕天禄(东山岛战役参战伞兵,首位将国旗插在大陆沦陷地区光复故土的伞兵) 李法能(孙立人将军所办“陆军第四军官训练班”学生队第19期毕业,民国49年即公元1960年,首批5人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受美国特战军官班训练人员)[3][4] 张辑善(神龙小组创办人,首位空降总统府伞兵,跳伞记录3800余次) 马赛(野外求生专家) 程时敦(伞兵中校退伍,前驻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大使) 陈镇湘(前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8] 邓祖琳(前总政治作战部主任)[8] 薛石民(前国安局局长)[8] 帅化民(前国防管理学院院长) 高喜沛(前陆军空降司令部司令、前中华民国陆军督察长)[8] 吴达澎(前副总长兼执行官)[8] 黄海彬(前中华民国陆军副司令) 余连发(前中华民国后备司令部司令) 吴纪升(前空降特战司令部司令、前中华民国陆军十军团副司令) 贾辅义(前航空特战司令部司令、前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 何世同(昆山科技大学教授,空降特战独立71旅旅长) 张庆翔(空降特战独立62旅副旅长、71旅旅长、炮兵学校校长暨炮兵训练指挥部指挥官、马祖防卫指挥部指挥官、金门防卫指挥部指挥官、国防部后备司司长、宪兵司令) 张汉刚(空降特战独立62旅副旅长、旅长、十军团参谋长) 王国强(前航空特战指挥部指挥官) 张怒潮(历任空骑第六0三旅少将旅长、军备局采购中心主任、航空特战指挥部指挥官、军备局副局长、电展室主任) 关至德(陆官专科六期,前捍(汉)疆行动指挥官,空降特战独立62旅步4营步5连连长) 黄承华(历任空特旅连、营长、陆军特勤队中校队长、空降特战第八六二旅上校副旅长、陆军空降特战训练中心指挥官、空降特战第八六二旅少将旅长) 冯定国 杨立(国会助理,前捍(汉)疆行动副指挥官,空降特战独立62旅步4营步5连辅导长) 林达(检察官,空投连退伍) RIVER(漫画家,空降特战独立71旅精诚连、旅部连) 艾管宁(前射击国手,已逝世) 张逸石(山水画家) 贺一航(艺人,神龙小组退伍士官长) 陈生宏(大振丰洋伞有限公司创办人) 检场(空降特战独立62旅) 赖世雄(空降特战独立71旅) 郭源治 曾华伟 陈义信(空降特战独立62旅) 陈仲仁 朱鸿森 陈金锋(空降特战独立62旅步四营步四连) 陈为民(艺人,空降特战独立62旅旅部连) 颜志琳(艺人,高空特勤中队) 黄国明(现任嘉义县大埔乡乡长) 李民雄(艺人,空投连) 杨光友(艺人工会理事长,空特司令部政二科) 詹凯臣(立法委员,特战一总队) 邱荣吉(摄影记者协会会长,特战三总队) 王干发(澎湖县县长,陆一特伞兵) 戴胜堂(易鼎活虾企业董事长,导航排) 张书豹(国立台湾交响乐团团长,空降特战独立62旅) 李万吉(康轩文教事业董事长) 姚文华(年代新闻驻台南记者) 黄健洲(中华民国陆军航空特战指挥部下辖空降训练中心伞训教官组义务役下士助教,首位跳伞次数达50次义务役士官)

中华民国空降特战部队(英语:AirBorne Paratroop , Republic of China或R.O.C. airborne special operations forces),起源于1944年(民国33年)1月1日,抗日战争步入另一阶段,国军捷报频传之际,最高当局基于军事需要,于云南昆明成立伞兵第一团[1],首任团长为李汉萍将军。此时伞兵部队之规模始稍具雏形;为了保密之考量,对外代号称为“鸿翔部队”[2]。

鸿翔部队刚成立之初,由于缺乏装备及训练器材,除了一般步兵基本战斗训练外,只能着重于体能方面的加强;直到1945年(民国34年)元月,伞兵第一团在美军顾问的建议下,由连营制改为队制[1],并开始由美军协助装训伞兵,至此,伞兵部队的建军才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1945年4月8日,为了配合盟军反攻,将伞兵第一团扩编为陆军突击总队[1],同时成立伞兵学校与接收武器装备,才正式具备作战能力。因此,后来政府以此明定每年的4月8日为伞兵节,藉以纪念国军空降部队的成立。

马师恭(1903~1973),字子敬,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人,1903年出生,为 黄埔陆军军官军校1924年一期学员。 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曾参加东征,在溪水、棉湖两战役中立功受 奖。1926年参加北伐,升为团长。1930年任陆军第十九师参谋长、 第十一师副师长。1935年调任豫皖绥靖公署高级参议。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军政部 战车员兵整训处第二组中校组长、副官处上校主任,二OO师办 事处处长、参谋长,任第五军副参谋长。1940年初入陆军大学特六期深造,毕业后任国民政府军政部战车员兵整补处处长、副官处上校主任。1944年伞兵部队建立,翌年任伞兵少将司 令。在他建议下,以江南湘、桂、宁战场为目标,用短期成功训练 伞兵部队空降广东罗定南江口、湖南衡阳台元寺以及广西丹竹 机场,在对日作战中,均取得辉煌战绩,荣获嘉勉。抗战胜利后, 这支伞兵部队成为飞赴南京受降的先遣部队,任东北保安司令部下属的突击纵队司令,与东北人民争夺胜利果实。 旋升任整编第八十八师师长。后整编第八十八师改为第八十八军,任军长,1948年晋升陆军少将。马师恭历任团长、师长、中将军长等职,辽沈战役后节节败退。1949年仍任第八十八军军长兼第七绥靖区副司令官,在京沪杭一线负隅顽抗。南京、上海解放后,又任福州军官训练团副团长。1949年底随军到台 湾。 任“国防部”中将参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等职。1973年5月19日病殁。

张绪滋(1908-)湖北黄冈葛店(今属鄂州市)人。自幼聪敏,少读经史,尤好船山之学。及就读中学,成绩优异。既长投笔从戎,1927年8月考入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工兵科,继而入陆军大学特五期深造。曾任连长、营长、团长,第五军参谋处上校处长,昆明防守司令部上校科长,五十二军参谋长,第五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谋处长,荣誉第二师第五团少将团长,伞兵总队副司令,伞兵司令兼第三快速纵队司令,国防部处长,陆军总部副署长等重要军职,嗣调为台湾省政府参议。曾参加北伐及抗日长城古北口之役,迭获勋奖。张绪滋治军,素具军人武德黄埔精神,多年当团长、司令下来,还是两袖清风,一贫如洗。后成了加拿大籍华人,再转居美国德克萨斯州。

顾葆裕(1906-1959)字觉后(别号长风),江苏松江人,黄埔军校第四期、中央训练团党政研究班第三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八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北伐军第一军第三师排、连、营长,第八十七师团附、参谋、师参谋主任,第三十六师一。二团上校团长,第一九二旅副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九二旅旅长,第八十八师副师长,1949年春任第一二四军中将军长。同年秋到台湾,任陆军伞兵总队中将总队长。1955年被蒋中正任命为 国防部战略计划委员会委员, 1959年病逝于台北。

1

顾葆裕是国府川湘鄂绥靖公署直属陆军一二四军的军长。1949年12月19日,绥署主任宋希濂指挥的直属部队被解放军消灭在大渡河畔。顾葆裕带领所部苏有章师等一千八百余人提前行动,冲出了包围圈,向西昌方向撤退,于1950年1月3日那天,胡接到宋希濂部一二四军军长顾傈裕率残部一个师到了距西昌三十里的消息,大喜过望,立刻派周士冕和李犹龙二人前去欢迎慰问,并令顾葆裕率部驻在会理休整。顾葆裕逃到西昌兵力为:四个步兵团连同军、师直属部队共计五千余人。

顾葆裕被代理西南军政长官胡宗南任命为第五兵团司令官,驻会理,给以防守西昌东线金沙江一带的任务。后来周士冕(胡宗南部的政治特派员)对人说:“顾葆裕到西昌,胡宗南的阵脚才算压住了。”而后顾收容部队,逐渐成军。

顾部名义上说尚有四个团,胡曾先后补给他一个团的械弹。

三月十日前后,陈克非所属第二军的第七十六师师长张桐森,由川东败退后,率领两个团三千多人,经昭通以西逃抵西昌,与顾葆裕会合。胡宗南曾为此举行过一次庆祝欢迎大会,并发给三个月的粮饷。以示慰劳,并将他们交给顾指挥;后即随顾部逃往滇西。

另外,第一二二军第三四五师师长高超率千余人逃入西昌补入第一二四军,高超改任第一二四军副军长。

第五兵团的序列是

司令官顾葆裕

第一二四军,军长顾葆裕,副军长高超/陈振仙,参谋长陈文光

第二二三师,师长高志民

第一二四军某师,师长苏有章

第二军第七十六师 师长张桐森
国民革命军伞兵部队来龙去脉 胡琏吧

反G救国军第三纵队 司令诸葛世槐

1942年5月10日,日军占领腾冲。顾葆裕将军率部以怒江为天险,与日军作战,确保东线安全。一年多中作战100多次,歼灭日军上千人,为牵制日军兵力,巩固怒江防线,阻敌东进,立下卓著功勋。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开始对滇西地区的日军发动反攻,其中第二十集团军以六个师的兵力向腾冲方向进攻,于在9月14日收复了腾冲城,这是中国抗战第一个收复的县城。是役,日军阵亡6000余人,国军第二十集团军共阵亡9168人。其中,顾葆裕率领的预备独立2师是役战死2000多人。顾将军本人于攻克马面关的战役中负伤,仍身线士卒,不下火线。因攻下来凤山,战功卓著,同时受国民政府和美国总统颁发的勋章。

2

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顾葆裕将军勋章之铭文(译文):“中国陆军少将,中国远征军师长顾葆裕,于一九四四年五月至九月间完成重要之任务,建立殊勋,顾将军率领所部,越过高黎贡山脉某一峻险难攀之地点,以切断敌人之交通。其后以勇敢之行动,攻克一俯瞰腾冲城之重要山头(译者注:来凤山),并城内展开战斗,以迄最后胜利。该师之所以成功,得力于顾将军之英断与精明领导者为多,每当情势紧张之际,顾将军奋不顾身,留处于便于指挥之地方。顾将军之亲临前线,常予其官兵以无上之鼓舞与信心焉”。

《国殇墓园》大殿上写着将军给战友的挽联:“为民族、争生存,战死沙场、君无遗恨;痛国家、忧多难,追思袍泽、我有余哀。”

老團長井慶爽

傘協會訊第二十三期有一段:

感謝 老團長的鼓勵和指正

老團長的手書節錄如下:

奉瑾吾弟如面:你的大作「傘兵突擊隊各隊代名的由來」及「我國傘兵建軍史的回顧」兩文均已詳讀。吾弟以一個民國三十七年九月始參加傘兵行列的一員,能有蒐集如此巨細靡遺的資料,確屬難能可貴,吾弟用心之良苦及治史嚴謹可嘉可賀,內容堪稱極為詳盡……詳閱兩文內容雖稍有疏漏,但無傷大雅,暇不掩瑜。謹更正各點如下……以上各節均無關重要,只提供參考而已。 愚兄井慶爽手書」

王奉瑾 輯

這使我想起了我的老團長,當年團長對我這一個小兵來說, 是山高皇帝遠,高高在上的,我也高攀不上,跟我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可是就在民國三十八年的七、八月間,我這入伍傘兵,大約只有一個月的光景,我們住在岡山國小的教室裡,學校正在放暑假,團部到各連視察,主要的是看看各連的裝備和訓練,團長親自帶了隊來到我們連上,看我拿著步槍站在排尾,就指著步槍上的準星、標尺、板機等各部名稱一一的詢問,我當時不慌不忙的一一回答 ,全部答對,他看我的樣子就知道我是新兵,很讚許隊上長官教導有方,第二週的集會就頒發了我一份獎品。

這是一件小事,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我現在回想起來,成了大事,是一個國家、團體、個人生死存亡的大事。

我從傘協會訊上得知老團長每年必到傘兵忠靈祠主祭,可見老團長對傘兵官兵 的愛護,其實老團長在民國四十年改編之後在傘兵就沒有職務了,俗語:「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証明傘協是有必要的,可惜成立得太晚,照顧得不夠,否則今天的局面會改觀的。

我個人來說,是受傷太深,只能算是特例,不能看成通例。

不過我可以告慰各級長官的,當年我到傘兵來的時候是一張白紙,儘管後來變得叛逆,但絕對與「共產黨」無關,與「台獨」無關。

與反抗強權,反抗暴力有關,我是一個永遠爭取平等、自由的人。

我做這一頁網頁的時間是民國九十六年的二月底,三月初。正是二二八的六十週年,民進黨的政府正在擴大記念,指控 蔣公中正先生,是二二八的元兇。三月八日國民黨(在野)撤消了國防部部長李傑老弟的黨籍。我這個老兵怎能不感慨萬千,是、非、對、錯?讓我也糊塗了。

民國三十八年,我是一個毫無社會經驗的活老百姓,承蒙傘兵收留了我,使我喝台灣水、吃台灣米活到了今天,我怎能不感激呢?

但我活到七十五歲之後,也算看盡人生,也該有點閱歷,也該有點見解,不能人云亦云,替人搖旗吶喊了。

  

右側文章來自「征塵憶事」網站,這個網站既非台灣官方網站,亦非大陸官方網站,而是一個站在中華民國觀點上寫史的網站,所寫的傘兵史,在我這個菜鳥傘兵看來,算是詳實可讀的,尤其這一頁寫的是老團長井慶爽的資料,所以我引用了他的文章。

國軍傘兵部隊始末

vanguard

傘兵部隊成軍

抗戰後期,國府有鑒於盟軍於北非及西歐戰場,大量使用傘兵部隊,獲得不錯的戰果,於是在美軍十四航空隊司令陳納德的建議下,於民國三十二年十二月(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命第五集團軍總司令杜聿明著手成立傘兵部隊。杜氏受命後,即以第五軍特務營為基幹,於民國三十三年元月一日,在雲南昆明北郊崗頭村永豐寺成立國府第一支傘兵部隊——傘兵第一團。

傘兵第一團成立時直接隸屬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政部,但人事、補給、訓練均受杜聿明將軍督導,所以傘兵第一團實際上成了第五集團軍的直屬部隊。為了保密起見,傘兵第一團對外一律以“鴻翔部隊”的代號稱之。

傘兵第一團的編制為:團部、三個步兵營、特務連、及勤務連;步兵營轄營部、營部連、及三個步兵連;營部連則轄連部、通信排、重機槍排、及八一迫炮排;步兵連由連部及三個步兵排組成。傘兵第一團首任團長為李漢萍少將(湖南長沙人,黃埔軍校第六期、陸大第一期畢業),第一營營長初為鐘明達中校,後為鄧紹華中校;第二營營長先後為張致忱中校、喬九齡中校、李海平中校;第三營營長為呼保佑中校(後第三營因美軍顧問團之建議而裁撤)。

傘兵部隊成立之初,由於缺乏裝備及訓練器材,因此除一般之步兵基本戰鬥訓練外,只能著重於體能方面的加強。三十四年元月,傘兵第一團在首席顧問美軍柯克斯中校的建議下,由連營制改編為隊制,並開始由美軍裝訓傘兵。至此,傘兵部隊之建軍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擴編為陸軍突擊總隊

民國三十四年四月八日,為配合盟軍反攻,國府接受魏德邁將軍的建議,將傘兵第一團擴編為陸軍突擊總隊。因此,四月八日後來成為國軍傘兵建軍紀念日。擴編後之突擊總隊直屬陸軍總司令部,仍由李漢萍少將擔任司令,副司令為張緒滋少將,並接受美國之裝備及空降訓練。

美軍的空降訓練分三階段:第一階段為體能及一般戰技訓練,第二階段為突擊戰鬥教練,第三階段為基本傘訓。為培養傘兵幹部,美軍並於宜良縣成立傘兵學校,師資、裝備、教材,均由美軍顧問團提供,同時並于呈貢縣北校場機場,開始對傘兵官兵實施空中跳傘訓練。

由於美軍顧問認為國軍傘兵表現優異,突擊總隊旋奉命準備參與對日軍反攻作戰,直至抗戰勝利前,傘兵之所有作戰、訓練、及械彈補給等,一律由美軍顧問組全權負責主導。

三十四年八月抗戰勝利前夕,傘兵第一團已擴編成二十個突擊隊及兩個補充大隊。突擊總隊的編制為:總隊轄二十個突擊隊;每突擊隊轄三個步槍分隊、一個六○迫炮分隊、一個三○重機槍分隊、及一個爆破分隊;突擊隊隊長為中校編階,隊附編階為少校,國軍、美軍各一人;分隊長為上尉編階,另設美軍分隊隊附一員;全隊編制官兵一百八十人。

由於兵員缺乏,原傘兵第一團之員額只能編足五個突擊隊,分別以井慶爽、姜健、李海平、潘榮輝、段超群分任一至五隊隊長。第六至二十隊之兵源,則由駐防昆明附近之青年軍二○七師官兵中擇優編撥。此外,每一突擊隊,軍委會均賦予其保密代號,如第一隊為“定遠”,第二隊為“諸葛”等。

抗戰中的三次戰鬥

一、突擊廣東德慶南江口

三十四年七月,國軍反攻粵桂。為了策應國軍反攻,國府決心使用傘兵,空降于粵東梧州與桂西高要間,目的在破壞日軍補給線、西江水上交通工具、及日軍陸上交通設施,於完成任務後,待命佔領梧州及高要縣城,以利爾後國軍之前進。

七月七日,突擊總隊第一隊奉命擔任此任務,七月十二日,井慶爽隊長率全隊官兵,連同美軍十員譯員八人,于呈貢巫家壩機場,搭乘美軍第二十七航空運輸隊十四架C-47運輸機,成功於開平上空實施空降。

第一隊空降開平後,根據各方情報,得知日軍七萬正由廣州灣向廣州急進中,而陽江隘為必經之地;日軍于德慶附近建有倉庫,且日軍正將梧州撤退之物資沿西江運送。敵情如此,井慶爽隊長乃派第六分隊羅漢生上尉率該分隊攜爆破器材,急往陽江隘設障阻敵;其餘部隊由井隊長率領向羅店挺進,以截斷日軍水上交通。

突擊總隊第一隊經數日之偵查後,決定會同三羅民兵向德慶對岸南江口、南窯、及南渡之日軍駐地襲擊。

二十一日雨夜,突擊隊會同三羅民兵一大隊由羅定出發。二十二日五時,突擊隊以第二、三分隊為主攻,六分隊為預備隊,在迫炮及機槍的掩護下,向南江口日軍突擊;同時派遣工兵分隊配合三羅民兵,攻擊南渡方面日軍。南江口日軍遭突擊隊奇襲,猝不及防,退入碉堡死守;南渡方面,因三羅民兵誤時,導致日軍及時脫離。戰事正烈時,日軍由德慶以汽車載運增援部隊,逆襲三羅民兵,民兵潰散,井隊長急命第六隊截擊增援之日軍。正當戰況漸趨不利時,攻擊南渡得手之突擊隊,由側面迂回攻擊日軍,日軍不支,退回德慶城內。井隊長于完成破壞日軍交通補給設施後,沿西江撤回羅定。

此役國軍傘兵陣亡三人,負傷五人,日軍傷亡人數約為二十餘人。由於國軍成功的破壞日軍交通設施,導致西江水運嚴重受損。為此,日軍編組特遣支隊約三千人,前往羅定,準備捕捉國軍傘兵。井慶爽隊長鑒於眾我寡且身處敵後,決定進入山區,準備遊擊作戰。所幸不久日軍投降,突擊總隊第一隊奉命開赴廣州,受第二方面軍司令張發奎將軍指揮。

二、突擊廣西平南丹竹機場

三十四年七月十六日,突擊總隊奉陸軍總司令部電“著突擊總隊編為一個大隊,即由宜良火車運輸至呈貢飛機場飛運柳州再開往丹竹,掃蕩丹竹機場之敵,並擔任該機場之保衛。如遇八十九師先頭團到達柳州後,即協同東進。”

突擊總隊奉命後,由第二大隊大隊長林樹英上校,率第八、九、十等三隊,總兵力七百餘人,經空運柳州後,於二十四日抵達平南縣,二十六日,推進至吞塘。林大隊長除派遣部隊偵查地形,實施威力搜索外,美軍連絡官富賽爾上尉並親赴丹竹機場北方十五公里之仁義村設立指揮所,並與當地遊擊隊取得聯繫,獲悉日軍於丹竹地區之兵力部署。

三十一日,增援之友軍八十九師二六五團抵達,第二大隊與友軍會合後,決定以第二大隊擔任正面主攻:第八隊攻擊丹竹機場制高點蒲陽崖,第九隊埋伏柳江岸邊,預備截斷日軍之接應與撤離,第十隊負責突擊鳳凰山;二六五團擔任土村、馬鹿窩方面之佯攻。

八月三日,突擊總隊第二大隊于淩晨二時向日軍展開奇襲,日軍倉促應戰,紛紛不支退入丹竹機場,並趁夜急速沿西江撤退,我軍不及追擊,使日軍安然撤離。是役,日軍傷亡約百餘人,我突擊隊陣亡軍官三員、譯員一員,士官兵十九員,另負傷官兵二十五員。

三、突擊湖南衡陽台元寺

三十四年七月二十六日,突擊總隊奉命派遣一突擊隊,於二十七日,空降衡陽、寶慶、湘潭間,歸第四方面軍司令官王耀武指揮,襲擊及破壞該區內日軍後方水陸交通,並偵查地形。

突擊總隊命姜健中校率領官兵一百七十三人,於二十八日空降衡陽以北,集結于洪羅廟附近,稍後推進至渣江村埋伏,搜集敵情,並與當地民眾自衛隊取得聯繫。突擊隊獲悉衡陽西北之台元寺為日軍重要據點,且為糧食儲存要地,遂決心在當地民軍配合下,實施台元寺作戰。

八月五日清晨,突擊隊迫近台元寺,以第一、二分隊為第一線主攻部隊,三、六分隊為預備隊,四、五分隊提供火力支援。清晨五時,攻擊開始,突擊隊以迫擊炮與火箭炮向日軍陣地行破壞射擊,第一線部隊同時猛撲日軍陣地,日軍傷亡慘重,士氣不振,分向衡陽方面潰逃,我軍于上午十時收復台元寺。

此役我突擊隊大獲全勝,戰果豐碩,除擊斃日軍九十餘人外,另擊傷日軍五十餘名,我軍陣亡官兵四員,負傷九員。

抗戰勝利後傘兵的組織變更

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同日,陸軍突擊總隊司令李漢萍少將奉命他調,改以馬師恭少將接任(馬師恭,陜西漢中人,黃埔軍校第一期,陸軍大學特科班畢業),同時,突擊總隊奉命進行組織調整。調整後,突擊總隊轄總隊部、四個大隊、兩個補充大隊、及特務隊、通信隊、輜重隊、情報隊等直屬單位。三十四年八月二十日,突擊三、四大隊奉令空運南京,隨何應欽將軍參加南京受降工作,並隨後擔任首都警備任務。

三十五年三月,國軍整編,陸軍突擊隊整編為空軍傘兵總隊,初隸航委會,後改隸空軍總司令部。整編後傘兵編制為:總隊部、四個傘兵大隊(轄大隊部及五個隊)、一個補充大隊(轄大隊部及四個隊)、及特務隊、通信隊、輜重隊、情報隊等直屬單位。六月,傘兵總隊由昆明開上海,抵漢口後,奉命改駐南京,後複接任蘇州、昆山一帶防務,並分駐京滬鐵路沿線,擔任清剿蘇南共軍及土共之綏靖任務。三十六年六月,傘兵總隊移駐徐州,支持國軍對蘇北、魯南、及豫東之剿共作戰。

三十六年十二月國軍編組快速縱隊,空軍傘兵總隊奉命改編為第三快速縱隊,移駐黃口,擔任豐縣、蕭縣一帶之剿共任務。三十七年三月一日,將原隊制改編為營團制,並變更番號為陸軍傘兵總隊,直隸陸軍總司令,歸第七兵團司令官黃百韜指揮。改為陸軍傘兵總隊後,原司令馬師恭少將調任陸軍八十八師師長,傘兵總隊司令由副司令張緒滋少將晉升(張緒滋,湖北黃崗人,中央軍校第七期,陸大特科第五期畢業)。

改制後之陸軍傘兵總隊轄司令部、訓練處、新聞處、傘兵團(團長先為張信卿上校,後為井慶爽上校)、輕裝備團(團長郭志持上校)、補充團(團長劉農畯上校),以及搜索營、工兵營、輜重營、通信連、衛生隊、及野戰醫院等直屬單位。 三十七年秋,徐蚌會戰展開,傘兵總隊因前在豫東戰役中損失慘重,奉命返回南京整補。同年十一月三日,傘兵總隊改駐蕪湖,擔任江防守備,十二月六日,返回南京,擔負首都衛戍任務。三十八年初,傘兵移防上海,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由上海警備旅中撥出兩個連,成立傘兵炮兵營。三月一日,補充團改編為傘兵第三團,同時傘兵再度變更番號為空軍傘兵總隊,隸屬空軍總司令部。三月二十三日,傘兵一、二團移往廈門,第三團改駐福州。其後傘兵一、二團陸續遷往臺灣,第三團于南下福州途中投共。

傘兵與豫東戰役

傘兵部隊在國共內戰期間,起初擔任地方綏靖任務,其後隨著戰事的擴大,加入徐州戰區,配合友軍,縱橫蘇魯豫皖戰場,戰功卓著。但在豫東戰役中,傘兵部隊遭受重大傷亡,損失慘重。

三十七年六月二十三日,陸軍傘兵總隊奉命由司令張緒滋少將率第一、二團組成第三快速縱隊編入第七兵團(司令官黃百韜,下轄整二十五師、交二總隊、及陸軍傘兵總隊)戰鬥序列,北上山東。二十七日,忽奉陸總徐州司令部電令,改向豫東,協同整五軍夾擊杞縣附近共軍,以解區壽年兵團之圍。黃百韜受命後,星夜將部隊以鐵路運往豫東,六月三十日,兵團基本上已于商邱以西集結完畢。

六月三十日過午,黃百韜得知區壽年受困龍王店,邱清泉被阻於杞縣以西,戰況危急,遂立即下達攻擊命令,命快速縱隊為右縱隊,向于莊攻擊前進。七月一日,七兵團向西攻擊,沿途排除共軍零星抵抗,當日中午即抵于莊、金香寺、苗岡一線。黃百韜應援心切,鼓舞部隊不怕艱辛繼續向西攻擊,當日傍晚,快速縱隊攻克和合樓。

翌日,快速縱隊再興攻擊,連克田花園、楊樓、劉樓、馬口、殷莊等共軍據點,與深入董口以東之一○八旅會師。當日夜間,共軍十一縱趁國軍北側暴露間隙,連夜猛撲馬口快速縱隊陣地,傘兵激戰徹夜,連番擊退共軍多次攻擊。三日晨,共軍增援部隊大至,黃百韜見戰況不利,除令整二十五師持續向董口保持壓力外,命快速縱隊立即向楊樓轉移。快速縱隊未做好敵前脫離的準備,加上通訊中斷,以致撤退後部隊開始紊亂,殿后部隊被共軍追及,幾乎全軍覆沒。其餘車輛壅塞途中,正好給予共軍集火攻擊的目標,第一團團長張信卿,於亂局中,不幸中彈身亡。快速縱隊司令張緒滋少將,為挽救部隊,親率第一營反攻劉樓,敵我雙方,白刃相向,戰況極為慘烈,傘兵前仆後繼,終於擊退追擊之共軍,快速縱隊撤返楊樓。

傘兵抵達楊樓後,共軍隨即踵至,四日天明後,戰事即起。雖空軍適時支持,屢次擊退共軍,但快速縱隊連日苦戰,官兵死傷忱籍,補給中斷,糧彈兩缺,不得已,放棄楊樓陣地,向帝邱店轉進。然撤退途中,屢遭共軍襲擊,快速縱隊傷亡累累,第二團團長郭持志上校陣亡殉職。快速縱隊撤抵帝邱店幾不能成軍,經整頓後,將殘存官兵編成四個突擊隊,分置於帝邱店四門之內,擔任突擊與遊擊任務。

五日起,共軍調整部署,預備先消滅帝邱店週邊國軍據點,然後總攻帝邱店核心陣地。六日,共軍再度進犯帝邱店,一○八旅與快速縱隊連番擊退共軍多次攻擊,陣地得以確保。七日,因國軍援軍雲集,有合圍共軍之勢,於是共軍撤圍而去,快速縱隊趁機出擊,向董店進發,沿路掃蕩,於午後與整七十二師會師,結束豫東戰役。

豫東戰役傘兵部隊死傷慘重,第一、二團團長相繼陣亡,官兵傷亡高達一千七百五十餘人。戰役結束後,返回黃口整補,並解除第三快速縱隊之編組及第七兵團之戰鬥序列,歸建陸軍傘兵總隊建制。

傘兵第三團投共始末

三十八年三月,傘兵第三團奉命由上海海運移防福州。共軍得知後,遂令潛伏於第三團通信連之共產黨員周其昌中尉策動團長劉農畯上校叛變。劉農畯為湖南紹東人,早年曾加入共青團,後與組織失聯,民國二十年考入陸軍通信學校(比敘中央軍校十一期),三十二年于陸大二十一期學習時,結識中共黨員段伯宇。三十八年四月十三日,劉農畯見大局不利,於是趁海運南下時,與團附李貴田,脅迫第三團搭乘之海軍中字型大小一○二坦克登陸艇北運連雲港投共。第三團官兵兩千五百餘人被改編為“華東傘兵訓練總隊”。惟副團長姜健上校後來稱病逃離大陸回到臺灣。

轉進來台

三十八年二月,空軍傘兵總隊傘訓處奉命先移駐臺灣,六月底七月初,第一團及直屬單位分三批由廈門轉進來台,先後駐防高屏一帶。九月,第二團由廈門歸建,至此,傘兵部隊全數來台。

在國共內戰期間,部隊長官不瞭解傘兵特性,忽略傘兵奇襲突擊的功能,均將傘兵當作一般步兵使用,以致豫東一役,傘兵部隊損失過半,元氣大傷。且抗戰勝利後,美軍離華,傘兵由國府自行訓練,裝備器材明顯不足,同時因戰事升溫,運輸部隊忙於運兵空投,無力支持傘兵進行跳傘訓練,以致傘兵部隊後期補充之官兵,基本上空有傘兵之名,而無傘兵之實。 四十一年十月,傘兵部隊獲得美國西方企業公司(即CIA在台總部)之裝備支持,重新開始跳傘訓練。且由於大陸戡亂的失利,國府對傘兵之訓練,除空降奇襲外,更要求官兵須具備突擊及敵後作戰之特戰能力。四十二年七月,國府及西方公司為展現傘兵部隊之戰力,編組一傘兵支隊,總計官兵四百八十七人,參與東山島戰役。此役為國府遷台後,首次、亦為最後一次,於實戰中動用傘兵部隊,惜因作戰計畫不周延,陸空協調不佳,傘兵部隊再遭敗績。

我與陝西長官

傘兵司令張緒滋的回憶(摘錄有關傘兵部份)

一 二十五師關麟徵師長

民國三十七年,我升任傘兵司令兼第三快速縱隊司令時,與中共部隊陳毅、劉伯城,在河南山東,大小數十戰,最後在這年七月二日,在黃泛區血戰兼旬,傷亡甚大,調往南京岔路口整訓,這時又碰上了老長官關麟徵,關師長已升任陸軍副總司令,並兼第一訓練處處長,督訓京滬杭部隊,約八個軍兵力。當時的訓練處,同我們駐在一個大營房,某日,下午三時,關令號兵吹傘兵總隊緊急集合號,實行他的慣技突擊檢查,檢查完畢訓話,痛責本部訓練太差,此時我正往國防部開會,由徐副司令指揮。事過兩星期,召我到他辦公室,橫眉怒眼的對我說:「你們部隊打仗回來,訓練太差,應趕快加緊訓練,再過兩個月,我還要校閱,希望你們加緊訓練。」本部官長,是有血氣的男兒,發憤圖強,日夜操練,第二次校閱時,名列前茅,第一團井團長嘉獎,有一位連長鄒雲,還得了幾兩黃金。人是感情動物,愛護舊部,關不例外,他有時在岔路口對本部官兵訓話說:「你們的司令,是我當年的連長,他也深知練兵打仗,你們要好好的幹,服從命令,嚴守紀律」云云。我當時看他表情,內心十分安慰與愉快,嚴師出高徒,長官是一面鏡子,有了好的長官,才有好部下,信然。

民國三十八年,關公是成都軍校校長,他常自豪「我是第二任軍校校長」,與老校長蔣公並列照相,他偶而來台灣視察鳳山的軍校軍訓班。三十八年八月卅一日,他回香港時,我偕內子晏益賢到台南機場送行。這時內子正懷么女貝文待產期間,我們是趕坐火車到台南的,我自己也認為是一位對長官尊敬而熱情的部屬。在機場時,他親口對我說:「緒滋:你到香港去吧!在台灣如同老鼠落在米缸裡,餓不死,也爬不出來。」事實也是如此。他有時也到台灣來,看看他的舊部五十二軍,那時是劉玉章軍長,駐新竹楊梅一帶,多半在張耀明總司令家中落腳(廈門街);我也湊熱鬧,跟隨老師長去看看母師二十五師,從此以後,未與關老總謀面了,心中十分想念。

追隨關師長約五年多歲月,深知關將軍有統禦天才,是一位獨當一面的大將,如果民三十六年,三十七年,能在中原戰場及東北戰場,由關指揮,形勢可能改觀。「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縱然軍事上失敗,亦不致如此之速。關公懷才不遇,用非所長,一朵鮮花,開得早,也謝得很早,民二十二年,古北口抗日之役,年僅二十七歲,民族英雄,民二十五年,山西剿匪之役,以一師之眾,單刀直入匪之主力地帶,轉危為安,殺得由陝北竄山西之林彪,棄甲曳兵而狼狽逃竄;民二十七年抗日台兒莊之役,身為五十二軍軍長,對日軍悍將磯谷、板垣,予以包圍痛擊,殲滅甚眾,造成台兒莊大捷;民國二十八年,身任十五集團軍總司令,年三十二歲,造成湘北大捷,舉世天才虎將;民卅七年,任軍校校長,陸軍總司令。民三十八年以後,隱居香港二十多年,閉戶課子,不求聞達,一代將才,未能展其長才,抱恨終天,英雄無用武之地,良以歎息!我政府數十萬大軍,失敗如此之快,原因固多,而對選將方面,因人事關係,不能如先總統蔣公之意圖,大有關係,關公痛於一九八○年八月一日病逝於香江,結束了他一生的光榮歷史。

二 第五軍杜聿明軍長

杜將軍是我這一生最接近的長官,而且時間很久,比關師長還要親切,距離還要近,他認識我也特別深刻,總算很投緣,遠在民國廿二年,我在二十五師七十三旅一四六團一營一連任連長時,他是副師長兼七十三旅旅長(不久梁愷調旅長),時在北平,迄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五月,杜公選調余為陸軍傘兵突擊總隊首任副司令止,一直都是對我特別關懷,提拔,至今感念不已!詳見本書甲第十八章【析世鑒: 即廣斫鑒已發佈之《我最崇敬的長官——追懷杜聿明將軍》。】,在此謹從略,恕不贅述。

三 馬司令師恭

民國卅四年五月八日,由昆明翠湖第五集團軍參謀處長調傘兵總隊副司令,總部日日命令:「派張緒滋為突擊總隊少將副司令,此令。總司令杜聿明,副總司令梁華盛、何紹周。」

同命令中,發表楊鶴立為十三隊隊長,段超群為五隊隊長,坐著馬車到昆明郊外崗頭村到差,司令是李漢萍,湖南長沙人,軍校六期,陸大十五期,並為我佈達。不久李漢萍升調,接任的司令馬師恭,也是陝西人,我侍候這兩位司令,但追隨李司令,只有半年。這兩位司令比較,馬司令容易侍候,李司令有時還打打官腔;李的脾氣,比馬司令急躁,可能是吃辣椒太多的關係。人與人之間,如果不投緣,是等於公雞孵卵,民國三十七年三月十一日,因馬司令升調整編八十八師師長,保薦我升司令,蔣總統在徐州召見,國防部隨發人事命令第六七五號,民國三十七年三月廿三日:「原傘兵總隊上校副司令張緒滋升任為陸軍傘兵上校司令,兼第三快速縱隊司令,參謀總長陳誠」。在此我有一個感想,兩任參謀處長均佩少將級,副司令幹了三年,也是佩少將級,何以發佈命令為陸軍傘兵上校,階級審核何以如此嚴格?對我的面子上也不好看。從民國三十四年到三十七年,先後有四年光景,馬司令對緒滋十分信任與愛護,他調八十八師師長以後,隨時電話詢問,關懷備至,具有老大哥學長的風度,故我在工作時,十分賣力,從不陽奉陰違,偷工減料,古人謂「士為知己者死」,我也樂於執鞭前驅。這數年歲月當中,正是國民黨與共產黨拼你死我活,從抗戰勝利復員後,就開始同中共作戰,數年以來,晝夜賓士於豫、魯、皖北、蘇北各戰場,與我們交手的是陳毅、劉伯誠。我那時三十歲左右,也有一番虎虎朝氣,同時司令副司令參謀長履行上級逐級授權,分層負責,各盡職守,合作無間。馬司令主管全般業務,他對人事及經理與各方面協調,我是望塵莫及,緒滋奉令主管訓練與作戰,參謀長徐炎武兄主管幕僚業務,可稱三位一體,上下親愛精誠,部隊很有朝氣,實為我一生最得心應手之黃金時代,值得回憶。

茲再列舉副司令任內,馬司令對我寬厚情形,聊作談助:

1.在日常訓練開會中,我到底年輕氣浮,越軌行為也不少,自覺有時犯了錯誤,馬司令總是以老大哥慈祥的態度,不動聲色的對我安慰,他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以往我對事務的處置,操之過急,助苗速長,他也叮嚀說:「欲速則不達,長城不是一天修成的,慢慢來。」他還是一根煙在手,吞雲吐霧,笑咪咪的,態度十分溫和,令人如坐春風,他有一位賢淑的夫人高芳華女士,使他無後顧之憂,家庭,兒女,都照料得有條有理;而馬司令是一位好長官,也是一位好丈夫、一位好父親。在馬司令到差時,有人造謠對我說:「馬司令馬上要換掉你。」馬司令聽到以後,在深夜打電話給我說:「你不可聽謠言,這是空穴來風,奸人造謠,沒有這事,你安安心心的去幹,你也是第五軍的老幹部」云云,意在言外的說,關、杜都是過去的老長官,你也很熟,他的含意叫我放手去幹,高枕無憂,給我一顆定心丸。

2.在徐州附近追剿散匪,負責保護剿總,在永城縣這一地區,匪化程度較深,推磨打圈,馬不停蹄,司令每於深夜派我查哨,到底我是小他幾歲,他是一期老大哥,我是七期,在校時,一期都是我們的隊長(陳大慶老師是五隊隊長),應該是「有事弟子服其勞」,名正言順;每當我查哨歸來時,多方安慰,多方鼓勵,問問官兵勤惰情形,不是給我上等水果,就是用超級點心招待(他的夫人由南京帶往前方的),對我的認真負責,大加讚賞。那天深夜,忽然在農民家中牆上,掛著一份日曆,細看今天是我的生日,孔子說發憤忘食,我是打仗忘生,我驚奇的報告司令說:「想不到今天是我的生日?」司令接著說:「我們軍人生活,俗語稱神仙、老虎、狗,打仗的時候,啥子都忘了,明天到徐州時,請你上大館子,補慶你的生日。

本部進剿散匪和土八路時,使用窮追戰法,經常沒有飯吃,共軍所到之處,雞犬不留。有一次在山東單縣過河,我與馬司令徒涉而過,水至胸前,衛士兩三名並牽小羊三頭,準備上岸後殺而食之,其鳴甚哀,我同司令開玩笑說:「司令:剿匪真辛苦!」他答:「沒有什麼。」其實見其臉色,有點熬不了的樣子,他的身體瘦弱,餐風露宿的生活,有點吃不消,責任在肩上,身不由己。

馬司令待部屬忠厚,信人逾己,海量容人,不拘小節,真像宰相肚裏好撐船,他對上級的連系,恭敬有禮,如重慶軍事委員會,軍政部,軍令部,以及昆明何敬公的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可以說是無往不利,緒滋庸愚,實不能望其項背。

民國三十六年,傘兵還都不久,擔任淞滬線上護路,歸湯恩伯總司令指揮,湯對本部,也愛護有加,可惜我因守備後方,一面訓練跳傘,一面主管基地一切業務,司令常以駐紮蘇州,我沒有到沿線看看,據說護路期間,許多青年軍官,娶了許多蘇杭小姐,佳偶天成,而今恐已升為祖字輩了。傘兵的籃球隊,聞在京滬路上,稱霸多時,沒有敵手,教官吳貴壽、王屏周、李孟銳等,幾成籃球明星。周老總至柔公,亦常在南京勵志社督陣,空軍籃球隊與本部隊激戰。那時的司令部,分為兩處,一部份在蘇州,一部份在南京岔路口,同時還要應付上峰的參觀與校閱,電影諧星韓蘭根等,均到岔路口參觀過。馬司令對各幕僚,寬宏大量,如同手足,因此三信心堅強無比,都是自動自發。我對馬公之歌頌,不外他和藹可親,慈祥溫和,通情達理,對人厚道,官兵如大家庭。在昆明,在南京,傘兵是多彩多姿,名噪一時,是中華民國的新興部隊,而今馬、徐蓋棺論定,那時的三位一體,而今只我一體,這一體也日薄西山,快近黃昏了!

3.抗戰勝利後,舉國歡騰,各部隊均集中整備,軍民欣欣向榮,中美軍人,十分友善,親切合作。奉司令面諭,派我率領軍需處長吳子正,編輯官葉德坼到廣州,時為民國卅五年二月,慰問第一隊,第五六隊,及七八九十隊,約計官兵一千三百人左右,二大隊大隊長林樹英,大隊附張博,一隊隊長井慶爽,五隊隊長段超群,六隊隊長韓承璋,七隊隊長蔡俊武,八隊隊長何玉昆,九隊隊長殷維軍,十隊隊長何玉昆。司令態度平易近人,諄諄誥誡說:「你此番赴羊城,第一要請當地最高長官校閱,第二與有關單位連絡補給與交通,將來如何到南京歸建,第三查考官兵紀律如何?」奉令以後,即坐美軍便機先到上海,再轉飛廣州。到廣州以後,積極準備,開會研究,預行校閱,再至廣州省府及綏署連絡(由鄧副主任龍光接見),敦請定期校閱。來賓有美國教官多人,莫特派員與碩、華振中副參謀長,陳處長駿南,空軍張司令之珍,及新聞記者男女多人,並攝影紀念(民國卅五年(一九四六)二月廿三日,在廣州中山堂大門口)。馬司令因為辦理復員,公務較忙,他不能親自出馬,這個大任移交我去執行。緒滋誠惶誠恐,他不耽心我嘴上無毛,做事不百分之百。

李汉萍字汉平,号怀瑞,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29年5月黄埔军校第六期学生第一总队骑兵队骑兵第一连毕业,后入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三期、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五期学习毕业。历任第六路军教导团连长、中央军校第六分校学员总队中队长、步兵科长,第二十六师独立旅中校副团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六战区第九十三军参谋处中校课长、第五军参谋主任、第九战区第二十四集团军暂编第六师参谋长、预备第六师副师长。1943年任第五集团军参谋处少将处长、副参谋长。1944年1月任第五集团伞兵团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第九军官总队办公室少将主任、第九编练司令部少将参谋长、第五军参谋长。第五军改编为整编第五师(师长邱清泉)后,仍任参谋长。10月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副参谋长兼冀热辽边区司令部司令。1948年10月16日,任第二兵团参谋长。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49年2月入山东益都郭庄华东军区解放军军官训练团学习。1966年4月16日获特赦。著有《我所知道的淮海战役》。1972年病逝,终年70岁。

言百谦(1922年1月17日-2009年10月3日)浙江新昌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1936年新昌中学初中毕业。1941年起,先后在陆军军官学校第16期、陆军大学正规班第22期、陆军参谋大学第3期、战争学院将官班毕业。官校毕业后,任国民党军队第206师排长。1947年入陆军大学受训。1949年随败退的国军经上海去台湾。在台湾历任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参谋长,特战第4总队总队长,空降部队司令部副司令,特种作战学校校长,空降特战司令部司令,陆军军官学校校长,第10军团司令等职。1982年任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84年1月任三军大学校长,并晋升陆军二级上将。1987年4月任“国防部”副部长,同年11月任总政治作战部主任。1990年获聘“总统府”战略顾问。1992年转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88年7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1993年8月被聘为国民党第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

陈镇湘(1942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退役上将,出生于安徽芜湖,曾任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国防大学校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国策顾问、中央军事院校校友总会理事长。现为中国国民党不分区立法委员,也是国民党首位出任不分区立法委员的退役二级上将

1999年2月1日,由李登辉总统任命,担任中华民国陆军陆军总司令。2002年届龄退休,陆军总司令由霍守业接任。

2012年,在马英九主席任内,由国民党提名,出任不分区立法委员。

2013年,发生洪仲丘事件。8月1日,国民党立委丁守中提案,规定现役军人平时犯凌虐部属、杀人、妨害性自主、强盗或掳人勒赎时,应依刑事诉讼法追诉。修法的目的是希望在承平时期,军队中的案件由军法单位移交一般司法单位管辖。在立法院会讨论时,陈镇湘反对此案,在立法院与丁守中口角,认为修法会将国军搞垮,折损中华民国国军战力,并表示:“我相信军法,不相信司法!”。[2]。1985联盟要求陈镇湘为阻挡修法而道歉、请辞。在8月3日白衫军运动游行后,陈镇湘改变态度,同意修法,称只是反对修法过于仓促。

陈镇湘1954年毕业于台湾陆军官校第35期炮科,也就是黄埔军校三十四期毕业生。1970年陆院研究班春班毕业后,1972年又在战院兵研所毕业,1974年毕业于陆军军官学校三军大学陆军学院、炮兵学校高级班,曾赴美国陆军大学深造。

1985年12月,陈镇湘任空降第71旅少将旅长;1986年任第292师师长;1987年任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总教官;1988年任第20军军长;1989年任陆军总司令部空降特种作战司令部司令。其间还历任金防部司令、军管区兼海巡部司令。

1998年1月,他被晋升为台军陆军二级上将。1999年1月—2002年1月陈镇湘任陆军总司令。

台湾陆军总司令部成立于1944年。国民党政权到台湾以后,“陆军总司令部为台湾当局沿用,该部负责组建和训练陆军,并通过其下辖各司令部统御指挥陆军。陆军总司令部设总司令一人、副总司令二人、参谋长一人、副参谋长多人。下设政治作战部、后勤司令部、训练司令部、空降特种司令部等,” 陈镇湘统帅3个军团、5个军、27个师。

1999年1月26日,陈镇湘接替汤曜明,出任陆军总司令。他的仕途可以说一直顺畅,因为在90年代以前,他得到了军事强人郝柏村的重用,李登辉主政以后,陈镇湘颇又能适应时局,因此又受到李登辉的重用,因而步步高升。

3台媒报道

2006年,台军方目前已经秘密完成代号为“青云”的油气弹试爆,油气弹的学名叫“燃料空气炸弹”或“云爆弹”, 是一种非常廉价、致命而残忍的武器,弹着点方圆3到4公里内的生物将“无一幸免”,因具有其他常规武器无法比拟的巨大杀伤力,长期以来被军事界称作“非常规的常规武器”, 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强的传统武器,也是被国际上称为“穷人核弹”的武器,台“国防部”已经准备在下年度编列预算进行生产。前“陆军总司令”陈镇湘就是研发油气弹的关键人物,因为他早就提出研发油气弹的设想,在2001年2月,陈镇湘就任“陆军总司令”1周年前后,他还亲赴屏东九鹏基地观看油气弹样弹的试射,上任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曾多次提出有关研制油气弹的要求,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随即奉命着手研制,在短短8个月就完成油气弹试验。

2002年1月而原本接任“军备副部长”的现任“陆军总司令”陈镇湘,暂调“总统府战略顾问”。据媒体报道,原“陆军总司令” 陈镇湘在全军军团级以上干部会议中对陈水扁和民进党执政公开表示怀疑,还公开申明“不愿为台独而战”,虽然陈镇湘治军成绩显著,但陈水扁对其一直存有戒心,因此遭到陈水扁调职,后陈镇湘出任 “国防大学”校长。

邓祖琳,男,湖北鄂州(原鄂城县)人。邓定远之子。 1942 年 10 月 8 日 生。先后毕业于建国中学、陆军军官学校第 35 期( 1966 年)、语文学校留美班第 10 期、三军大学陆军指挥参谋学院 1976 年班、三军大学战争学院1981 年班、三军大学兵学研究所 1984 年班、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第 12 期。曾任排、连、营长,独立第 60 旅副旅长、陆军总司令部作战署参谋、师参谋长。 1980 年任上校副师长。 1984 年调任第 62 旅旅长。 1985 年任空降第 2 旅旅长。 1985 年晋升少将。 1986 年任第 333 师师长。 1987 年 7 月任 " 中正干部预备学校 " 校长。 1990 年 5 月任空降特战司令部司令。 1991 年 1 月晋升陆军中将。 1992 年 9 月转任政治作战学校校长。 1996 年 7 月年任陆军总司令部第 6 军团司令。 1997 年 7 月升任陆军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1999 年 2 月出任参谋本部副参谋总长,同年 12 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 2000 年 6 月任总政治作战部主任。 2002 年 5 月获续任 1 年。 2003 年 2 月任 " 退役辅导委员会 " 主委。

薛石民江苏常熟市人。1943年9月29日生。国立桃园高级中学、陆军军官学校第36期、“三军大学陆”军指挥参谋学院1975年班、战争学院战研班1981年班、战争学院正规班1987年班毕业。 1995年前尚为无名小卒,无详细资料:陆军第206师炮兵指挥部指挥官→陆军空降特战司令部第62空降兵旅少将旅长→陆军空降特战司令部参谋长→陆军第292师长→陆军总部人事署署长。

1995年1月晋升陆军中将

1997年7月任陆军第8军团副司令,同年12月,任马祖防卫司令部司令。

2000年6月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

2001年8月转任“国防部军事情报局”局长。

2003年晋升二级上将,2003年08月29日正式发布晋升令,2003年09月01日举行授衔仪式。

2003年9月-2004年5月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司令。

2004年-2006年 中华民国国家安全局局长,人事任免令发布于2004年03月31日,5月正式交接。

2006年-2007年02月05日 “国防部”后备司令部司令

2007年02月06日- “总统府”战略顾问

吴达澎,男,国防部政治作战局局长,陆军官校1961年班四十三期步科毕业,三军大学战院1974年班,三军大学战院兵研所1978年班,曾任陆军特战第六二旅少将旅长、金防部一二七师长、总部人事署长、陆军空降特战司令、陆军八军团司令等职。曾任台“金防部”司令。2011.5.10--“总统府”战略顾问

2

伞兵出身的吴达澎曾任陆军空降特种作战部队司令,这与台军近年来重视特别作战,进行所谓“反斩首”作战训练有关。陈水扁明白没有具有军事指挥能力的人带兵打仗,他的所谓“先制反击”和 “决战境外”的军事战略也就无从谈起。[1]?

贾辅义(1946年-),生于辽宁省开原县庆云堡镇谭相台村,于2006年7月代理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是陆军官校迁台后唯一有过的代理校长,也是1990年10月汉疆演习拟登钓鱼台宣示主权之突击队部队长。军职期间历任各项司令要职,于2006年9月30日卸下陆军副总司令军职后,转任退辅会所属欣桃天然气公司担任董事长,于2010年10月退休。

中华民国国防部于2006年8月1日实施精进案,裁减各官校校长降编为少将,适遇陆军军官学校第25任校长王根林提前于2006年7月1日退休,在第26任首任少将编阶校长陈良沛未到之前,代理陆军官校校长职务,时间仅一个月[1]。

纪录趣谈[编辑]

贾辅义服务军旅30余年期间,有过4项纪录趣谈。

为陆军官校来台后唯一有过的代理校长。 在代理陆官校长前,也曾于2005年3月25日以副总司令,代理陆军金防部司令查台传之因病去职,以高阶低兼两次重要军职,担任救火队角色[2]。 在台海战役后,台湾最为临战的是在1990年汉疆演习拟登钓鱼台宣示主权,而时任突击队官兵之部队长,即是陆军空降特战独立第62旅上校旅长贾辅义[3],他在1991年1月1日升任少将。 他同时是陆军空降特战司令部改编前1998年1月1日担任末代司令,与1999年10月1日改制后的陆军航空降特战司令部首任司令[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2/120894.html

更多阅读

抗日将领胡琏的遗书 胡琏 妻子

胡琏在1943年5月27日正午,石牌要塞最惨烈的战斗开始的前一天,石牌守军的统帅,那位年轻的胡琏将军却在准备着一件与现代战争似乎全不相干的大仪式,他要拜天。那一天,这位将军起得很早,军人的直觉告诉他,血战将在明晨。晨曦中他一连写了五封

国民革命军第46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歌

在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46军。一、黄埔军校教导师等部组成的第46军该军前身是黄埔军校教导师、黄埔军校新编师等部队。1926年7月,蒋介石率军北伐后,黄埔军校校务委托教育长方鼎英代理。1927年8月,黄埔军校教导师,黄

国民革命军第35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35军

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2个第35军。分别为湘军和晋军。湘军湘军第8军第2师组成的第35军该军前身是湘系唐生智所属一部。1926年3月,湘军军阀唐生智起兵赶走了湖南省长赵恒惕,自任代理省长和善后督办。同年4月,湘军

国民革命军第69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国民革命军第69军】在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69军。一、北洋军“五省联”一部组成的第69军阮肇昌第69军该军前身是北洋军阀孙传芳所属“五省联军”江苏陆军第6师和皖军第3混成旅。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到达苏

国民革命军第54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陆军军歌

第五十四军为陈诚的土木系部队。1937年成立,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打通中印公路等作战。1948年后由阙汉骞领导,后归徐州“剿总”直属。国民革命军第54军1937年10月17日在上海嘉定成立,霍揆彰

声明:《国民革命军伞兵部队来龙去脉 胡琏吧》为网友等闲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